立体高效种养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47
2020.8专题论述立体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任如冰刘鲁江陈小文魏平张海珍(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北京100083)摘要:立体栽培是一种省力、高效的现代无土栽培方式。
笔者主要从立体栽培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立体栽培的优Q、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更好的推广立体栽培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体栽培;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立体栽培是一种省力、高效的现代无土栽培方式,通过竖立的栽培柱或其他栽培容器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不仅能节约土地,还能提高产量叫因其节约土地、减少土壤连作障碍、省工省力、操作方便等优点得到广大种植户的推崇$但是其投资成本高、保温效果差等现实因素又制约着立体栽培的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种立体无土栽培基本、范等投资规模较大的种植地。
根据现实推广因素,研新、成本较低的立体栽培能利用的栽培,进栽培的植物种是研工作的$1立体栽培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20,立体栽培模式;在发达国家发,、本、大利等研不式的立体栽培,立体栽培、式立体栽培等$2090代,立体栽培模式:术研,过的,立体栽培柱体、面体,成面、柱体、面体、式、式、式等种栽培式$本,不地提叫1.1平面多层立体栽培面立体栽培是无土栽培应用为广的栽培方式,、本等的大分植物工应用$栽培方式是栽培间作者简介:任如冰(1990-),男,硕士,从事园艺作物栽培工作#一的成,用培方式,栽培架底,通过压力泵及供将养液输送到平面栽培内。
由于受到设施的高度和空间限制、栽培作物生长高度和空间需求,操作管理的制约,栽培架一般局限在4内$然而,一些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大型植物工厂内,栽培可达到10层以上,其本的人工光植物工到15,产量和效益均有很大的提高。
1.2圆柱体立体栽培栽培柱采用硬质塑料管,在管的四周均匀开孔,植株定植在栽培柱表面的植孔中,根系裸露在栽培柱内部,采用雾培技术将营养液喷射在植株的根系,为植株生长提供养分;也可用专用的无土栽培柱,栽培柱四周安突出的杯状物,用以种植植物,或是将一型的塑料盆填直接上下放,栽培孔交错排列,以保证作物均匀受光,营养液可用从上部滴灌供给,一般不循环使用$ 1.3多面体立体栽培体立体栽培是在平面栽培的基础上,我国自主创新的新型栽培方式$与平面多层立体栽培相比,实用性、观赏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提供三角、六边形等多面栽培床栽培植物,通过采用雾培的方式为植物提供养分,肥、空间等利用率高,投成本较,可实现效益大化$1.4幕墙式立体栽培式立体栽培是利用人工设的式栽培专题论述2020.8床或利用特定的栽培设备附着在温室等的墙体表面进行植物栽培,通过雾培或滴灌等方式为植物提供养分。
山区立体农业种植技术概述生态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而立体农业作为典型的生态农业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在山区,推广发展迅速。
我国山区分布广泛,这种立体气候很容易进行立体农业种植。
这种立体气候条件最适合发展立体农业种植,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种植技术、种植方案,促进山区生态农业的发展。
标签:生态农业;山区林地;立体农业立体农业作为生态农业的一种,同样结合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因此不但继承了传统农业的优势,也汲取了现代农业的高效便捷。
作为一种新兴农业生产模式,立体农业主要通过多种农业生物的协调配合,利用不同种群在时间、空间以及功能上的联系,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可以说立体农业是一种综合利用率较高的高效农业结构。
山区立体农业主要在山林地区依照国家政策集中相关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工程收单、生物技术等,利用动植物、植物和植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等关系,进行层级化种植、饲养。
依照山区环境特点,对山区没有被充分利用或没有开发利用的农业资源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或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最大程度的实现山区农业资源的利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形成立体式的集约农业生产。
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生产多种农产品或多种利用价值高的产品,从而提高山区农民收入,并解决山区农业生产对环境破坏的难题,全面推东生态农业发展。
1 山区经济发展概况我国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水平也由于地域、条件限制而相对滞后。
但是综合分析,山区经济落后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生产模式较为单一,综合性的农业经济相对低下,仍旧进行传统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在农业种植上过于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
目前山区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生产、林业生产、果树种植为主,但由于山地地理条件限制,粮食产量相对较低,仅仅能够满足自身需求,而林果业较长的生长周期以及复杂的管理,使得山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一年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而想要改善生活水平,依靠以来青壮年外出打工,而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则成为了留守人群,进行山区农业生产,使得农业生产力低下。
栝楼套养蜗牛蜗牛的生态养殖方法-种养技术浙江省某农庄于2007年开始探索栝楼田放养蜗牛高效立体种养技术,实施面积20亩,经过多年的实践,近几年获得了丰收。
下面具体来看看:栝楼套养蜗牛蜗牛的生态养殖方法。
一般每亩地每年可收获干栝楼籽80公斤,按30元/公斤计算,每亩产值2400元。
一般每亩地每年可养殖900公斤鲜活蜗牛,按10元/公斤计算,每亩产值9000元。
两项合计每亩产值11400元。
实践证明,栝楼田放养蜗牛高效立体种养模式,不但能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还可以使蜗牛放养与栝楼互惠互利,实现生态种养的共同“繁荣”,栝楼套养蜗牛在农村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一、种养模式栝楼又叫吊瓜,是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宿根型攀援草本植物,可一次性播种或块根移植就可以多年收获。
栝楼喜欢生长在水分充足但不积水的肥沃土壤中。
栝楼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亚麻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是人们休闲的保健食品之一。
研究表明,长期食用栝楼籽能达到瘦身美容的功效。
蜗牛属陆生贝类草食性软体动物,喜欢生长在带有腐殖质的土壤中。
蜗牛全身是宝,综合利用价值高,需求量大,深度加工大有可为。
蜗牛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质(含有20种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高级营养品。
经常食用蜗牛有提高身体素质、延缓皮肤衰老、延年益寿等功效。
栝楼田放养蜗牛,蜗牛放养和栝楼种植的特性为两者套种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每年3月,栝楼的宿根开始萌发,此时植株矮小,对田地里蜗牛食用的油菜、苦麻菜生长没有影响。
到了5月,气候开始变热时,蜗牛幼虫可陆续放养到种植有油菜、苦麻菜的栝楼田内,此时栝楼的藤蔓已爬上棚架,为放养蜗牛撑起了“遮阳伞”。
蜗牛喜欢钻土、食土,可以疏松土壤,其尿液、粪便又是一种高效能的有机肥料,可对栝楼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栝楼种植技术要点1.整地技术选择肥沃、水分充足且排灌方便的土地。
11月翻耕,把杂草深翻入地下。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实施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正文:----------------------------------------------------------------------------------------------------------------------------------------------------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实施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各市、县(市区)农业局、财政局(宁波不发):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根据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在全省指导建立一批不同模式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现就实施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充分运用生态学、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立足我省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的先发优势,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优质,走出一条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协调发展原则。
园区的选址、定位应紧密结合区域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特色产业。
园区规划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新农村发展规划等相协调。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原则。
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投资运作方式、产权和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以业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
四是坚持突出创新,效率优先原则。
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科技与管理创新力度,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园区的建设发展。
南方地区葡萄园高效立体种养模式探析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的各行各业都是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
葡萄园种植经济也不例外,目前虽然我国部分南方地区的一些农户开始种植葡萄,并取得了比较不错的经济收入,但是想要高效的使用土地资源,必须结合当地环境和人文特点进行分析,充分的利用好空间和时间等条件,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及使种养更加贴近自然生态。
标签:南方地区;葡萄园;高效立体种养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四年前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以及整体产量都迎来了历史上的新高峰。
但是伴随着葡萄种植面积以及葡萄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对这些葡萄进行销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大量的葡萄由于销售无门从而变得腐烂,造成了大规模的葡萄腐烂现象。
部分的农场开始整合新型的葡萄种植模式,对种植模式进行创新,葡萄农场主题可更改为“绿色、自然、高效”等理念模式,这个模式的改变不仅仅让葡萄种植园的葡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也让葡萄种植园的葡萄摆脱了恶意的价格战竞争。
笔者针对这个工作经验,对葡萄园的种植形式以及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让我国的葡萄种植产业得到更有效的、更稳定的、更长足的发展。
一、葡萄栽培技术要求与种植条件葡萄的种植应该是在具有避风避雨条件的大棚里,一般的大棚构造用钢管进行连接,具体空间及大小应该根据具体环境而定,但一般情况宽在6米以内,5米以上,高在1.5米到2米之间,需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关于葡萄的栽培密度在一般在大棚额的中心位置进行种植,想要获得更丰厚的果实也可以适合的增加植株的密度,但是需要注意在明年的种植过程中要和今年的种植位置有所变化,以后每年都要和前一年有变化。
葡萄架应该选取一条钢管为主要的承重支撑,其它的辅助支架应该根据葡萄的种植密度种类决定。
想要使葡萄株长势好以及品质得到保证,应该悉心照料葡萄的日常管理,待成熟期时注意观察着色是否充分,采摘使需要人工采摘,天气为晴天最适合。
立体种养殖实施方案
立体种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它通过立体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实现了高效的种植和养殖。
本文将介绍立体种养殖的实施方案,包括选址、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选址是立体种养殖的第一步。
选址应当考虑土地的肥沃程度、阳光照射情况、水源供应等因素。
同时,也要考虑到周边环境,避免污染源的影响。
选址的合理性对于后期的种养殖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建设是立体种养殖的核心环节。
建设包括立体结构的搭建、设备的安装等。
立体结构的搭建应当考虑到通风、遮阳、排水等因素,以确保种植和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同时,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也是至关重要的,应当根据具体的种养殖需求来进行合理的配置。
在建设完成后,管理是立体种养殖的持续性环节。
管理包括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施肥、浇水、防病虫害等工作。
在立体种养殖中,由于空间利用效率高,种植和养殖的密度相对较大,因此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作物和畜禽的产量,降低疾病发生率,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此外,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是立体种养殖的重要支撑。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种植和养殖过程的精准监控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立体种养殖实施方案包括选址、建设、管理和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立体种养殖能够实现高效、节约空间、环保的生产模式,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立体种养殖感兴趣的人们有所帮助,也希望立体种养殖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鱼、鹅立体化养殖的优点、养殖模式与注意事项一、前言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禽蛋类等畜产品成为了人们餐桌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占用土地面积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环境等等。
鱼、鹅立体化养殖由于其高效性和绿色环保等优点,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将从优点、养殖模式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鱼、鹅立体化养殖进行详细介绍。
二、鱼、鹅立体化养殖的优点1、土地利用率高鱼、鹅立体化养殖采用立体式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占地面积小,例如把养鹅场堆叠起来,底下放鱼塘、放鱼缸等等。
相比于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以及禽畜养殖方式,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资源,缓解因土地资源有限而带来的发展压力。
2、节约水资源鱼和鹅都是水生动物,传统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采用立体化养殖模式,可以更好地节约和利用水资源。
鱼、鹅立体化养殖可以将鱼塘、缸、鹅舍等设置在不同的层次,通过设计合理的水循环系统,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3、增加养殖效率鱼、鹅立体化养殖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养殖密度更大,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多层养殖也增加了养殖面积,同时将不同种类的鱼、鹅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互补,提高养殖效益。
4、减少环境污染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对于环境的污染是很大的,采用立体化养殖模式可以控制废水的排放、垃圾的处理等,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同时,不同层次、不用于养殖的地方可以用作蔬菜的种植,可以实现养殖与种植的有机结合,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鱼、鹅立体化养殖的养殖模式1、鹅立体化养殖•一层空间:可以建造鹅圈,底部可以种植牧草或蔬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也可以解决精饲料的问题,同时鹅舍下方有缸和池塘,形成了水产养殖-家禽养殖的有机结合。
•二层空间: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建造半鹅舍,可以使用鹅舍废料作为水产养殖的饵料,养殖效果更好。
•三层空间:可在第二层的基础上建造加层鹅舍,可以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同时可以利用二层的空间种植蔬菜或其他作物。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1期蚯蚓一葡萄立体高效种养技术曹晶晶 喻志东 刘进法 孙雅辉 胡明生**作者简介曹晶晶(1984—),女,江西抚州人,硕士,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 2020-12-23(新余市农业农村局,江西新余338000)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蚯蚓一葡萄立体高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种养园的建设、蚯蚓饲料的配制、蚯蚓养殖床的铺设、蚯蚓养殖管理、蚯蚓和蚯蚓粪采收等技术,以期为研究和应用以蚯蚓为链条的循环农业模式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 蚯蚓;葡萄;立体种养;高效种养中图分类号 S899.8;S66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1)11-0204-03 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11.08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arthworm-grape Stereoscopic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CAO Jingjing YU Zhidong LIU Jinfa SUN Yahui HU Mingshe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Xinyu City, Xinyu Jiangxi 338000)Abstract In this paper, earthworm -grape stereoscopic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lanting and breeding garden, the preparation of earthworm feed, the laying of earthworm breeding bed, the management of earthworm breeding, and the collection of earthworms and earthworm manur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ircular agricultural model with earthworms as the chain.Keywords earthworm; grape; stereoscopic cultivation; efficient cultivation葡萄美味可口 ,深受人们喜爱,每年消费量很大。
慈姑—泥鳅高效立体种养技术张永吉;张永泰;董兴华;严桂林;苏芃;张瑛;张云虹;陈刚;陈以博;周如美【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3页(P108-110)【作者】张永吉;张永泰;董兴华;严桂林;苏芃;张瑛;张云虹;陈刚;陈以博;周如美【作者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7;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蔬菜园区管理办公室,江苏扬州 225241;兴化市大邹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兴化 225763;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7【正文语种】中文慈姑—泥鳅生态种养模式2017年获得江苏省地方标准立项。
夏季慈姑可为泥鳅生长提供庇护,泥鳅的粪便又可作为优质肥料促进慈姑根系生长,两者互利共生,减少了化学品投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出率,每667 m2产值6 300元。
慈姑原产中国,为泽泻科慈姑属中能形成球茎的栽培种,又称茨菰、慈菰,古名藉姑、河凫茈、白地栗等(张德纯,2017)。
慈姑为药食同源蔬菜,球茎可煮食、炒食和制淀粉,亦可入药,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是南方地区冬春季供应淡季的重要水生蔬菜。
近年来江苏省慈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扬州市宝应县每年栽培面积就达到3 000 hm2(4.5万亩)以上。
泥鳅又名鳅鱼,属鱼纲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刘孝华,2008)。
由于慈姑产业市场缺少统一调控,产出效益常不稳定,限制了其产业发展,为此,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水生蔬菜套养泥鳅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慈姑—泥鳅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技术名称:有机稻—禾虫高质高效种养结合技术模式技术要点:种养环境的选择很关键,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独立的高质量稻田。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要点。
1. 首先是选址,首选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没有受到工业废水污染的农田;要确保拥有充足、独立的供水水源满足禾虫、水稻生长期间的用水要求。
2. 需要对农田进行合理布局,每小块农田下足基肥后按照传统整理秧地要求,按3~5米宽整理成畦,田中央留排沟,作排灌及工作沟。
3. 选种是关键一环,优选再生能力强的优质丝苗米品种,合理安排水稻播种及禾虫投放时间,确保禾虫避免夏日阳光灼伤。
4. 施肥要科学,水稻成秧后可以每亩用少于5公斤的复合肥及混合禾虫专用有机肥促进水稻分蘖及禾虫发育;8-9月份是禾虫成长关键时刻,每周定期人工撒放禾虫专用生长肥料。
5. 田水管理要到位,要灌溉无污染的独立(水库)水源,让稻田保持1~3公分水位,盛夏如无禾叶遮挡太阳光,白天可排干田水,晚上回灌,避免水温高于30度;稻田禾虫宜干湿交替,模拟河口潮水涨退。
6. 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
严禁使用杀螺剂杀草剂,禾虫投苗60天后养鸭子防治福寿螺、草蜢等田间害虫及杂草;病虫测报卷叶虫、稻飞虱严重时可以在灌满10公分水的情况下使用适量低毒农药杀虫,杀虫后即排干田水。
适宜推广月份:全年适宜推广地区:适用于一切生态环境良好的稻作区。
野生天然禾虫资源日趋减少禾虫又名疣吻沙蚕,喜居稻田,曾是稻田中的常见生物,蛋白质含量高,富含钙、磷等常量元素和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水中虫草”。
作为一种多毛纲动物,禾虫主要以土壤中的有机碎屑为食,是重要的次级生产力,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生态系统平衡、生物系统演化、动物系统地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因此,禾虫被视为稻田生态环境指示生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营养的美食需求越来越强烈。
浅谈云南宣威市林下高效种养模式李伟(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昆明650051)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各行业的发展也在逐步向前推进,而林下经济也是最能代表林业经济的高效循环发展的形式。
林下经济作为目前林业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发展领域,对当下新农村的建设、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足够的林地资源来支持,充分结合自然条件与林下本身的生长特性,选择一些适合生长的动植物、食用菌进行种养。
针对当下林下经济的发展,对几种高效的种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
林下经济;林业经济;模式;路径养殖。
主要有以下几种种养模式:2.1种草模式所谓种草模式就是针对自然环境和植物的生长条件进行试验后,再进行种植的一种林下种养模式。
这种种养模式是对那些超过80%闭郁度的林地,栽种一些优质的牧草,例如紫苜蓿等植被,利用这些优质的牧草来实现牧业经济的发展。
人们还可以利用种草模式来开展园林绿化工作,种植一些适合生长的草坪,实现生态环境的发展。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灌乔草之间的协调发展,深入分析和研究土壤类型以及植被生长环境,根据植被本身的生长习性来确定栽种的密度,确保植被能高效地生长。
此外,需要充分利用土壤本身的条件,包括土壤的保湿、保肥、保温、抗旱能力以及土壤透气性等,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优点:在林下种草,管理方便且产量高,其地下根系还能改善土壤性质,将其与林下养殖结合起来,实现畜牧养殖。
缺点:牧草种植,容易跟林木形成水肥竞争。
2.2林药模式作为当下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林药模式就是在适宜的土地上种植一些药材,例如在林间的空地上种植一些很好养殖的白芍、金银花、黄芪、丹参、白术等。
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例如用灌木的枝干以及树叶本身的密度来形成天然的遮蔽条件,以有效避免夏季的炎热以及阳光直射对药材的损害。
而种植药材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林间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林下经济效益。
吊瓜/生姜/肉用土鸡高效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探讨浙江省兰溪市梅源生态种植养殖场自2002年引种吊瓜,利用吊瓜棚架创造的自然荫凉条件,在吊瓜地里套种喜荫作物生姜,并利用鸡不会吃吊瓜和生姜叶的特性,在姜地里放养肉用土鸡,形成了一种高效生态的立体种养模式。
利用鸡来吃虫除草,减轻生姜、吊瓜的病虫草害,达到不施用农药,保持吊瓜、生姜的自然健康生长,同时无药物残留的鸡粪又为生姜、吊瓜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使吊瓜、生姜、肉用土鸡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优势相互利用产生优质高效生态的效果。
兰溪市梅源生态种植养殖场至2005 年连片种植吊瓜11hm2,2、3、4 年生吊瓜,平均667m2 产125kg,售价30 元/kg,产值3750 元。
3 年生高产田产量130kg,产值3900 元。
生姜(8 月份)平均667m2 产600kg,售价8 元/kg,产值4800 元。
全年放养肉用土鸡2 批,每批667m2 放养300 只,第1批出售547.5kg,售价11.2 元/kg,产值6132 元。
第2 批出售525kg,售价12 元/kg,产值6300 元。
扣除姜种、肥料、苗鸡、饲料、防疫费用等生产成本后的三项667m2 净收入11200 多元。
经过4 年试验探索,从中尝到了种养结合的甜头,也摸索到了一定的技术经验。
现把主要技术经验介绍如下:1 吊瓜种植的主要技术措施1.1 吊瓜的生物学特性与利用价值吊瓜,学名为食用栝蒌,属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富含蛋白质、脂肪、铵基酸、钙、铁等微量元素、维生素D 、E、B1、B2 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它原生长在深山山坡草地、沟边较阴湿的山谷中。
近年来,采用人工栽培的方式进行综合研究开发,现已开发成吊瓜籽等保健食品。
吊瓜的瓜蒌壳和块根具有清热?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祛痰、泻下、清热生津、消肿排脓、抗癌、抗菌、抗病毒、降血糖等药理作用,因此发展前景较好。
1.2 吊瓜的繁殖方式1.2.1 以块根无性繁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丹参林下立体高效栽培技术左群1张定艳2(1.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黔东南556000;2.灵秀培训学校,贵州黔东南556000)[摘要]果树林下套种丹参是贵州省施秉县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并大力发展的农业增效新路径,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果树丰产前利用种植丹参和养蜂盈利,通过以短养长的方式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为施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本文简要分析施秉县林下丹参栽培现状,重点总结其立体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林下;套种;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6-58-3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双子叶植物,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肥厚,外皮朱红色,内白色;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4—8月开花,花后见果。
丹参常分布于我国安徽、山西、河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该植物主要以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和痛经经闭等症状[1]。
目前,丹参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小儿肺炎、糖尿病等方面效果显著[2]。
1丹参发展现状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对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使得以丹参为原料的中成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目前,其用量在常用大宗药材中位居第一,年需求量在75000t以上,并以5%的速度逐年增长,且出口量随之增加[3]。
贵州省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引入丹参,目前在贵阳、毕节、遵义等市(县)已大规模种植,但在黔东南地区未实现规模化种植。
2020年,施秉县为推进优势农产品布局优化,切实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结合林下经济,充分利用现有的果林资源,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挑选适宜果林下发展的中药材品种进行栽培,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