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它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相比,更加环保、可持续,并具有循环利用的特点。
在这种模式下,种植和养殖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提高了农业效益。
首先,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通过充分利用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中,废弃物和副产品大多被忽视或直接排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中,废弃物和副产品被有效地利用起来,例如在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秸秆可以作为饲料,动物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
传统的农业模式往往使用大量的农药和抗生素来防治病虫害和保护动物健康,但这些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中,采用了一系列的生物防治和合理养殖管理措施,减少了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
例如,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病虫害,而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的饲养方式和疫病防治措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再次,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传统的农业模式中,大片的单一作物种植或单一养殖往往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中,采用了多样化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形成了一种复合的生态系统,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得到充分利用,水土得以保持,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同时,通过合理的轮作和休闲农业,减少了土地的连作连种,延长了土壤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
总体来说,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是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它通过充分利用废弃物和副产品,减少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效益的提高。
在未来,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这种模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该模式的支持和推广力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农民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面对今天发展中的农业,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的新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并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一、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的新模式概况1、什么是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循环农业是建立在自然条件、物质资源与能源共享约束基础上的依据科技和生态规律来实现良性循环的和谐的农业经营科学。
而生态养殖是依赖于生态条件的模式,部分甲虫、畜禽等动物可以在封闭的温室系统中养殖,并且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2、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的优势(1)节约农药、肥料成本: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农药、肥料的消耗,还可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大大节约农业成本。
(2)改善生态环境:它能够有效保护环境,使被养殖的动物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生长。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提升植物的生长,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养分吸收能力,降低地表蒸发量,缓解酸化,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土壤肥力,它还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3)增强适应能力:它还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适应性,是农业畜牧业的一种有效的适应形式。
二、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的实施(1)推广多模式养殖:推广节约型的养殖技术,以多样化的农业养殖结合循环利用,构建能够减少输入、节约能量、保持农业土地质量和环境生态平衡的多模式养殖体系。
(2)重视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型农业技术,例如温室技术、棚架种植技术、多功能温室技术的应用,以有效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这些技术也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率。
(3)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土壤、水、养分等资源,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废物、农业污染物的循环利用,更好地利用能源,实现资源有效节约,缩小资源环境失衡。
三、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的发展前景(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以及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的新模式的发展趋势,未来必将推动农业的高效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
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循环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物尽其用,循环再利用”,通过对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
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形成高效的种养循环链条,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具体来说,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作物与畜禽养殖的有机结合。
通过将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结合起来,实现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为农作物提供肥料,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2.畜禽养殖与生态养殖的有机结合。
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让畜禽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放养,同时与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质相结合,形成生态循环链条,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环境污染。
3.农业生产与能源利用的有机结合。
通过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进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实现能源利用的循环和节约,同时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4.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
通过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形式,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惠,同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这种模式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
作用。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它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保护资源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农业生产力。
下面介绍循环农业的5种发展模式。
1.有机循环农业模式有机循环农业模式是一种有机农业与循环农业相结合的系统性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担和对环境的污染。
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区域农作物种植的多样化,提高了土壤、植物和生物的健康状况,形成了一种可持续性的农业生产方式。
2.鱼菜共生农业模式鱼菜共生农业模式是将水产品鱼和蔬菜同时生长在同一水域内,实现了养殖和种植资源的相互利用,使废水能够充分利用,充分利用微生物群落进行净化,从而实现废水净化、养鱼、养菜健康生长的生态效应。
3.生态旅游农业模式生态旅游农业模式是将循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和游览活动。
生态旅游农业模式的目的是通过吸引游客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扩大收益,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益。
有机质循环农业模式是利用动物、植物、人工和自然的有机物质,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有机质循环利用。
这种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目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能力和效益。
绿色生态农业模式是利用绿色技术,创造受益于绿色环境和农作物生产的高效经济体系。
它以可循环的生态和资源和可持续农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利用绿色科技以及有机资源的优势,实现了高效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循环农业有着多种发展模式,它们以相互协调和互相支持的方式共同实现了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持续发展。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指的是一种以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资源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农业模式。
它关注的是将农业生产的副产物和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降低对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 农田生态系统循环农业:这种模式是将农田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和农田的自然资源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产量。
将农田的剩余秸秆、畜禽粪便和农作物残渣转化为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 循环养殖:这是一种农牧结合的模式,将农田和养殖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农田利用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农田的秸秆和草料也可作为动物的饲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田还可以通过湿地、沼气池等设施,将动物粪便转化为沼气用于农田的灶用和照明等能源需求。
3. 智能化循环农业:智能化循环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模式。
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的巡视和喷洒农药,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等指标,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减少化肥和水资源的浪费。
4. 水-养殖循环农业:这是一种在水资源充足的地区采用的循环农业模式。
它的特点是将水和养殖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和动物粪便,实现水体净化和养殖生产的有机结合。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可以吸收鱼类代谢产物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鱼类的排泄物也可为浮游植物提供养分。
5. 食物循环农业:这是一种将农食剩余物和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和能源的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将餐厅和居民区的有机废弃物送往农田或发酵厂进行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沼气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些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降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民对循环农业模式的认识和接受度的提高,相信循环农业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以玉米-牛羊-蚯蚓-鸡-肥模式为例作者:王晓武来源:《山西农经》 2016年第9期1 循环模式构成要素1.1 农产品绿色生产玉米、牛肉(或羊肉)、鸡蛋(或鸡肉)等农产品,均按照A 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生产,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1.2 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玉米秸秆、牛粪(或羊粪)、鸡粪等农业废弃物,通过秸秆青贮、蚯蚓养殖和有机肥生产等方式,得到高效循环再使用,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1.3 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支撑生产全过程均能得到现行有效的绿色技术标准支持。
2 关键技术集成方案构建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的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2.1 玉米节水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玉米种植选择全膜覆盖双垄沟播(参照DB62/T1473-2006)、全膜覆盖垄作(参照DB62/T 2062-2011)、地膜连年利用免耕(参照DB62/T 2074-2011)等节水高效栽培方式,按照A 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参照DB23/T 048)。
选用优质高产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或者优质高产、节水抗旱、耐密植、成熟时秆青叶绿的普通玉米品种。
2.2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参照DB62/T 1358。
2.3 肉牛、肉羊绿色养殖技术参照DB62/T 1359、DB62/T 1362。
2.4 蚯蚓饲养管理技术参照DB13/T 805-2006。
2.5 蛋鸡、肉鸡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参照DB62/T 1363、DB62/T 1352。
蛋鸡饲料配制按5%比例加入蚯蚓粉;肉仔鸡饲料配制按7.5%比例加入蚯蚓粉。
2.6 鸡粪无害化处理技术按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规定,参照农用鸡粪无害化生产技术规程(DB3201/T 070-2004)进行。
3 模式动态平衡循环参数3.1 参数确定原则以县(或乡镇、村)为模式区域运行单元。
以水资源等因素确定玉米种植面积,根据玉米种植面积及秸秆数量,确定养牛(或养羊)规模;根据牛粪(或羊粪)的产出量,确定蚯蚓的饲养生产规模及数量;根据蚯蚓粉的产量,确定蛋鸡(或肉鸡)的鸡舍规模及生产数量。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初探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指将种植和养殖这两种农业生产方式结合,通过完成种养循环、资源循环和产品循环三大循环体系的建立,以此达到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该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种养循环
将农作物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形成肥料、饲料、生物质等资源的互通互换,达到循环利用。
例如,在养猪的过程中,将农作物残留物即废弃物作为饲料喂食猪只,经过消化吸收后,生成了有机肥料和养殖废物,再用于施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种养循环闭环。
2. 资源循环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理念,将循环利用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达到资源循环的目的。
例如,在生态鱼塘中饲养鱼类,这些鱼粪产生的废水将被分解为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又可以用于灌溉作物,形成了资源的循环。
3. 产品循环
该模式通过将农作物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使得所生产的农产品进一步提高了自身附加值,达到了产品循环利用的目的。
例如,在养殖山羊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销售山羊肉获取经济收益,也能够生产山羊奶和山羊毛等产品,提高了整个养殖业的效益。
综上所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能够帮助稳定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Circular Agriculture)是指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废物处理和能量循环,实现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的目标是通过循环利用和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下面介绍一下循环农业的五种发展模式:1.循环农业养殖模式: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是在养殖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这种模式中,动物的粪便可以被用作肥料,动物的副产品如鱼骨、鳞片等也可以被加工利用。
循环农业的养殖模式还可以实现养殖和农业的有机循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2.循环农业水稻种植模式:循环农业水稻种植模式是为了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会通过精确浇灌和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采用循环灌溉的方式,将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循环农业果园种植模式:循环农业果园种植模式是为了提高果园的资源利用效率。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会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施肥技术,优化果树的生长环境,减少果树的生长周期,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果园的剪枝和枯枝等可以被用作有机肥料,循环利用。
4.循环农业水产养殖模式:循环农业水产养殖模式是为了减少对水域环境的污染。
在这种模式下,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会被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然后作为灌溉水或者循环利用。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渣滓等可以被用作鱼料或者转化为有机肥料,循环利用。
这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都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和应用这些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种生态农业模式伴随着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土壤大面积污染以及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如今,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未来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政府扶持和农业补贴,也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以下是十种生态农业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
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
和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利用。
循环农业的核心思想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
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废物互补和资源共享。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 有机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是一种以无化学农药、无化学肥料、无基因改造作物为
特点的农业模式。
有机农业通过利用有机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作为肥料,减少
对外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保护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
2.沼气农业模式:沼气农业以沼气发电和沼液肥料为核心技术,通过将农业和畜牧业
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并将其用于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
用和能源的回收利用。
3.循环养殖模式:循环养殖模式将农畜废弃物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例如将畜禽粪便
与庄稼秸秆一起进行堆肥,将其用作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同时减少环
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4.水稻-鱼-柴葵种植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将水稻种植、鱼类养殖和柴葵种植结合在一起。
水稻田中种植柴葵,鱼类在水稻田里生长,并提供肥料,柴葵的根系则可以吸收水稻
田里的营养物质,形成一个循环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
5.农业-能源-环境循环模式:这种模式将农业生产、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被用作能源生产的原料,例如农作物秸秆发电。
能源生产可
以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如太阳能灌溉系统。
这种模式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和能源,实
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种植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内容摘要: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指的是将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作为种植业的肥料来源,而种植业则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并解决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的循环式农业,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治理农业生态环境。
种养结合的关键是选用生态适用、运行高效、经济可行的种养业废弃物处理措施,实现秸秆和禽畜粪便的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
一、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1、定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是将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作为种植业的肥源,而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种养结合的关键是什么回答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指的是将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作为种植业的肥料来源,而种植业则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并解决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的循环式农业,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治理农业生态环境。
种养结合的关键是选用生态适用、运行高效、经济可行的种养业废弃物处理措施,实现秸秆和禽畜粪便的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
一、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1、定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是将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作为种植业的肥源,而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并消纳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的循环式农业。
2、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的意义与重要性(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发展种养结合循环新农业,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开展规模化种养加一体建设,逐步搭建农业内部循环链条,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2)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①种养业生产废弃物可以用作肥料、饲料、燃料以及其他工业化利用的重要原料。
②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纤维素、粗蛋白、粗脂肪和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成分,可以用作饲料、燃料、肥料、造纸、建材。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指将农作物、家畜、农副产品和有机废弃物等生态资源,通过合理设计和管理,形成有机循环的生态循环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1.生态循环模式生态循环模式是循环农业的核心理念,该模式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形成有机循环系统来保障农业生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循环利用农村的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等方式,达到生态平衡的目标。
该模式追求自然和谐,提倡生态保护,注重环保意识,同时更好地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
生产要素循环模式也是循环农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循环利用生产要素,通过肥料、农药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的回收利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该模式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比较优秀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3.全民参与模式全民参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广泛发扬全民劳动精神,鼓励农民参与种植、养殖更多的农产品。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监管,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4.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是一种基于循环农业的整合生产方式,该模式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链条。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资源共享和集成优势,提高整个农业生产和运营效率,从而在保证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
生活循环模式是指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措施,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各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对农业生产的提高和环境保护都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农业发展也将不断完善和改进,为建设绿色农业和美丽乡村做出更大贡献。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江苏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并成为江苏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据报道,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污染物有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
农牧分离、种养分离,导致原本互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本文以果园中“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为例证,为广大农业用户展示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沼渣、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猪和鸡以及沼液滴灌,生态沟渠(塘库)的构建等关键农业技术在该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模式表达式:“果猪配套+果鸡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2、果园建园关键技术园地选择:果园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条件好、允许畜禽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pH值7."5左右、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块。
规划布局:根据果园地形地貌,分别进行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设施的科学规划。
梨树种植:选择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早、中、晚熟品种。
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法。
充分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杂草或选种豆科绿肥或牧草,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
一般果园杂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控制草的高度不超过20cm。
3、养殖小区建设关键技术养殖小区布局:一般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远离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口位置;较大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园区中间位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粪便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的便利。
一般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角落处;较大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中间位置。
养殖密度:生猪平均养殖配比75-90头/hm2,可以一半采用干湿分离圈舍,另一半采用干撒式发酵床技术建立圈舍。
圈舍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并建好防疫隔离区。
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舍,其他干湿式分离圈舍建设要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等“三分离一净化”的设施配套。
饲养鸡的生态养殖与循环农业模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养殖和循环农业模式在农业发展中逐渐受到重视。
在养鸡业中,生态养殖和循环农业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生态养殖是指在尽量模拟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持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鸡的生态养殖中,采用开放型鸡舍,注重鸡舍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
鸡舍周围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如紫花苜蓿和黄豆,利用鸡舍内鸡粪的产生,为这些植物提供有机肥料。
这样既减少了鸡舍内的臭气排放,又能为鸡舍提供一定的氧气,提高鸡的生态环境。
此外,生态养殖还注重鸡饲料的选择和使用。
传统鸡饲料中通常添加了过多的抗生素和激素,这些化学物质对鸡的生长和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而生态养殖则强调采用天然无公害的饲料,如饲草和天然谷物。
这不仅可以提高鸡的食品安全性,还可以增加鸡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循环农业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排泄物的有效处理,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鸡的养殖中,循环农业模式主要表现在鸡粪的处理和利用上。
传统饲养鸡的方式中,鸡粪常常被简单地堆积在鸡舍周围,不仅浪费了有机肥料资源,还带来了环境污染。
而在生态养殖和循环农业模式中,可以采用养殖鸡和种植植物的循环模式。
将鸡粪作为肥料施于种植的农作物上,利用农作物吸收和循环利用鸡粪的养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也可以将鸡粪进行堆肥处理,得到高品质的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
此外,在生态养殖和循环农业模式中,还可以采用水肥一体化的养殖方式。
即将鸡舍与鸡粪堆中的粪便与饲料渣滓一同输入到沼气池中,通过沼气的发酵过程,产生沼气和沼液。
沼气可以用作鸡舍的燃料,提供热能和照明;沼液则可以作为肥料施于农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生态养殖和循环农业模式在饲养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鸡的生态环境和养殖效益,同时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相信生态养殖和循环农业模式将在未来的饲养鸡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回收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低环境负担。
下面简要介绍循环农业的五种发展模式。
1. 农田生态系统循环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在农田中建立循环系统,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
采用梯田种植方式,利用坡地和水资源的特点,实现了农田水土保持和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合理选择农作物和耕作方式,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养殖废弃物循环模式: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是一种资源,可以通过循环利用来降低环境污染。
这种模式通过合理管理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和废水,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和能源。
将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生成沼气用于能源供给;将厌氧发酵后的废渣进行堆肥处理,制成有机肥料。
3. 农产品加工的循环模式:循环农业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
通过合理的加工和利用农产品副产物,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将水果和蔬菜的剩余部分进行脱水和粉碎,制成天然食品添加剂;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质能源转化,制成生物燃料等。
4. 基于农田的生态系统循环模式:农田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可以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利用农田周边的湿地和林地,可以增加农业物种的多样性,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自然的防虫防病功能、调节气候等。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 农村可持续发展循环模式:循环农业不仅仅关注农业生产过程,还关注整个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能源和农村环境治理等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综合发展。
通过促进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
实用技术·养殖技术·新农村2020.10“畜—沼—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是根据农牧结合和生态循环原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集中处理家畜粪便为着力点,以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处理利用为核心,将家畜养殖与蔬菜生产、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一种种养模式。
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主要利用沼气工程对家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获取生物能源的同时实现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作物化肥使用的减量化。
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养殖场、园艺大棚的照明、供暖、补光等,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用作蔬菜等生产基肥,其中沼液还可与农田灌溉相结合,实现水肥一体化。
种植业的副产品可作为畜禽饲料或有机肥生产原料等,实现农业资源“畜—沼—菜”高效循环利用。
1.核心技术(1)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农牧结合配置技术主要根据家畜养殖存栏量及养殖方式、农田种植作物种类与轮作制度,确定农牧结合的配置参数。
其中,蔬菜地对养殖粪污承载量的参数为0.3个标准猪单位/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每亩适宜施用的畜禽粪便量为2吨左右,主要作基肥施用。
(2)沼液沼渣固液分离、贮存输送,过滤及使用技术家畜养殖产生的粪便经无公害厌氧发酵处理,排放沼渣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其中生猪养殖场可选择蝶片式固液分离机,奶牛场可选择螺旋式固液分离机。
沼液贮存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总贮存池容积应大于沼液日产生量的90倍左右;沼液可通过管道、吸粪车等进行输送;沼液农田施用可根据作物种类,分别采用大田浇灌、沟灌、喷灌、滴灌等。
采用喷、滴灌时,应配置过滤装备;地下水埋深大于1.5米以上且土质呈砂性的农田,可采用渗灌方法;直接采摘食用的瓜果或蔬菜,尽可能不用喷、滴灌方式。
(3)沼液沼渣施用技术沼液以氮含量为标准,计算不同作物氮肥替代量,替代化学氮肥的比例一般不大于75%,并以基施与前期追施为主;沼渣以含磷量为标准,计算不同作物磷肥替代量,替代化肥比例以小于50%为宜,不宜大量长期集中施用。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
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
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
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
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
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 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
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
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为此,下面推荐12种生态循环农业
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 猪
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 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
病。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 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
气池,饲养3-5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
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 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
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
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 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
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
产 成本下降40%。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
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
减 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
种5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
链循 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
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
并举和互补 的特点。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第四种:种-养-加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
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
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第五种: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
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
5000千克 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 相
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第六种:鸡-猪-鱼模式
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以年养100只鸡计算,
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100千克,猪粪喂鱼可增捕成鱼50千克,加上塘泥作
肥料,合计可增收1000元。
第七种:牛-鱼模式
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
2头牛的粪可饲喂1亩水面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千克。
第八种: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
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
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
第九种: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
式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
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
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
第十种:家畜-蝇蛆-鸡-牛-鱼模式
家畜的粪便喂蝇蛆,蝇蛆是鸡的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
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
第十一种:鸡-猪模式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作农田肥料。每40只肉仔鸡1年
的鸡粪可养1头肥猪(从仔猪断奶至育肥到75千克)。
第十二种:鸡-猪-牛模式
用饲料喂鸡, 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 牛粪作农田肥料。
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的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