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进化过程-1

人类进化过程-1

人类进化过程-1
人类进化过程-1

人类进化过程

1、地球史及生物的演化

追溯人类的起源,就必须从地球上出现生物以及生物的演化来开始,谈到生物的演化又一定要涉及到地球的历史。据宇宙学家估计,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 亿至200 亿年。按照现代人们所承认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在150 到200 亿年前,宇宙的物质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内,密度极高,再加上重力的作用,使这些物质的温度日趋上升,结果这一紧密的物质爆炸了。宇宙大爆炸使得宇宙中的多有物质,都向四面扩散。形成了基本粒子,并开始形成原子核。随着体积的不断膨胀,温度由高到低,宇宙由辐射状态变为物质状态,于是生成了上千亿的银河系,难以统计的星体,恒星、卫星、行星等等。一个银河系大约包含一千亿的星体,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星体,我们的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九个行星中的一个。太阳系是大约50 亿年前形成的。地球形成约在50 到46 亿年前,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地球上大部分时间只有无生命的物质。

当时大地上火山遍地,岩浆横流。随着地球表面的不断冷却和水气的增加,大地开始出现了水并逐渐汇集得越来越多。约在39 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海洋。几乎完全是淡水的原始海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机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在太阳及地球其它物理作用下,一些有机质形成了蛋白质。在随后的几亿年中,这些蛋白质越来越复杂,终于在34 或33 亿年前生命开始出现了。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为五大阶段,也就是五个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太古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距今40 - 25 亿年)。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大约39 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 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在距今约33 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31 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 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核生物。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但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在19 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地球表面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 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出现了

具有明显特征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到距今 6 亿年前时,已经有浮游动物、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了。

古生代约开始于6 亿年前,结束于2.3 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 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这一时期还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许多地方都布满了茂密的

森林。

中生代约开始于2.3 亿年前,结束于6700 万年前,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 个纪。中生代曾

被称为爬行类时代,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生。在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中的菊石类最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菊石时代。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称为裸(luo )子植物时代。中生代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恐龙和最早的鸟类——始祖鸟。

新生代约开始于6700 万年前,延续至今。可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纪。这个时期的生物已接近现代,脊椎动物的特征是哺乳动物的兴起和繁盛。兽类大量出现,从中分化出了一支灵长类,从灵长类中又进化出了猿类。第三纪是哺乳动物繁盛时期。第四纪便进入到了人类的时代。

灵长类也开始出现,并从中逐渐发展出了最早的猿类。猿类头盖骨低平,颅腔很小,骨壁很厚,眉嵴特别粗大,颏部后缩。它具有较复杂一些的脑、肠,较广阔的胸和扁平的胸骨。生活在大约1400 万年

前的古代猿类(类人猿),就是人类的远古祖先。

2、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人类起源于古猿学说是怎样提出来的呢?19 世纪之前,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经历过传说、假说和学说三个阶段。世界各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基本

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天地开辟传说,包括解释宇宙、天地之间各种自然现象的起源;另一类是种族和文明

起源的传说,包括人类及本族始祖起源,解释人类文明的起源。例如,神话宗教的解释女娲氏和普罗米修

斯的传说。泥土造人。

19 世纪中叶,人类学和考古学家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发现的原始人类化石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提供了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科学证据,提出了从猿到人的假说和学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对植物学很有研究。他出版了《动物种志》,建立了“双名命名制”,即把过去紊乱的植物名称,归于统一,对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影响很大。他又根据花的雄蕊数目的位置作了认为的分类法。林奈最初认为植物的“种“是永恒不变的,但在他的另一不著作《自然系统》最后一版中,删去了“种不会变”的这一项,因为他观察到了自然界存在着

“种”的变异的现象。

林奈还认为,人猿同归于灵长类。

最早推断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是法国学者拉马克( Jean B. Lamark ,1744 —1829 )。他在

1809 年发表《动物哲学》,首次提出“人类来源于猿”的科学假说。英国学者达尔文 (C?Darwin ,1809 —1882 )在《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说明人从“类人猿”发展而来。他认为物种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

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渐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即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英国学者赫胥黎( Tomus Henry Huxley ,1825 —1895 )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猿同族论。他的观点遭到宗教界人士的攻击,说他是“邪恶的人”。他上街时就有人喊:“猴子来了。”但是赫胥黎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1876 年,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1820 —1895 )发

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并且指出劳动是人

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奠定了人类起源的科学基础。

3、人类起源的地区人类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历史上有五种说法。

第一,西欧起源说。哈得里卡 ( Hardlicka )认为,欧洲发现的人类遗迹特别多,自1823 年到1925

年的102 年中,西欧发现属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不下116 件。属

旧石器之后、新石器之前的人遗骨达236 件。两者合计达352 件之多。而在亚洲,只有1891 年在爪哇发现的直立猿人遗迹。1921 年北京猿人才开始被发掘,当时所得不多。至于非、美、澳洲更无新发现。

第二,北亚起源说。国利伐( Quatrefages )于1889 年发表《人类通史》一书,认为爱斯基摩人实为北方最早出现的人种,并提出因北方冰河所迫原始民族南迁的理论。

第三,中亚起源说,1857 年莱底(Joseph?Leidy )和1911 年马爵(Dr?William D?Mathew ) 提出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中亚文明发现极早的区域,西边有加尔提、小亚细亚、埃及等古文明区;东边有中国古文明区。在史前时代、古典时代以及中世纪有许多民族从这些地方涌出。东北经过阿拉斯加入北美及南美洲,东南则经马来西亚入澳洲。

第四,亚洲起源说。奥斯本认为,人类的发展最初都在野外,后来才进入洞穴。其理由

是:①天然的食物丰富,或不费力可取得食物的地方,人类发展常呈停滞不前或倒退状态;②人类最初的智慧与最早的文明,都在旷野中养成;③当近生代第三纪时,亚洲雨水充沛、丛林茂盛,便于人猿生存,而不利于人类出现。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则出现在气候干燥的高原。

第五,非洲起源说。此种说法的理由是:自20 世纪起,非洲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如肯尼亚库彼弗拉KNM -ER.1470 号人,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的OH9 号人,非洲南部的斯普灵布克人等。

从人类起源诸学说之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我们认为,首先,人类起源是多源头的,不是单源头的;是多线的,不是单线的。其次,从猿到人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恩格斯关于人类产生三阶段的基本观点的价值。它拨开了传说的迷雾,使人类看到了自己的祖先远古的生活与文明。第三,我们应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发现人类的化石遗迹和最早的文明区域看,有时间先后和文明的发达程度不平衡的现象,这与各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关。人类起源中心论是站不住脚的。第四,人类文明产生的地区,最早处于闭塞与孤立状态,处在地球上的零星的几个点。随着生产的进步,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到金石并用时代,以及社会三大分工的发展和游牧畜业的活动,人类活动才从点到线,发展成由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文明。文明的交流促进了各个地区文明的发展。

4、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恩格斯指出,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即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这三个阶段是依次递进的。攀树的猿群是指成群地生活在树上的古猿;完全形成的人是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的人;而正在形成中的人则是从攀树的猿群到完全形成的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他们和完全形成的人的不同之处是还不能制造工具,而只能使用木棒和石块等天然工具。

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的发展过程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时期。

早期猿人(约380 万年至180 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有坦桑尼亚伽鲁西河流域莱托利地层的人

类化石,定年为距今377 万年至359 万年前;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哈达尔人化石,定年为350 万年前;肯尼亚特卡纳湖库比弗拉地方的“KNM-ER?1470 号人”,定年为

290 万年至270 万年前。

晚期猿人(学名称直立人,中国习惯上称之为“猿人”,约180 万年至20、30 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有中国的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印度尼西亚的莫佐克托人、直立猿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阿特拉猿人;坦桑尼亚的舍利人;德国的海德堡人等。

早期智人(古人,约20 、30 万年至5 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主要有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法国的圣沙拜尔人、穆斯特人;南斯拉夫的克拉皮纳人;非洲的布罗肯山人、沙尔纳人等;中国的广东马坝人,山西的丁村人,湖北的长阳人、桐梓人等。

晚期智人(新人,约5 万年至1 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主要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德国的阿伯加沙人;意大利的格利马狄人;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中国广西的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北京山顶洞人、内蒙河套人、云南丽江人、台湾左镇人等。晚期智人的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5、人种的差异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种也开始形成。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黄种(或蒙古利亚人种)、白种(或欧罗巴人种)、黑种(或尼格罗人种)等三个人种。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种的外部差异不影响人的智力优劣。他们的脑容量、骨骼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没有优劣人种之分。梁启超把人类列表分类为黄种、白种和黑种三类。黄种中包括甲、乙、丙三类;白种中包括甲、乙、丙三类;黑种人主要集中在非洲。

这种分法是相对的,现代西方各人种间的通婚,产生出许多混血儿。除上述三个人种外,还有棕种人等。

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猛烈撞击到墨西哥的尤卡坦丰岛上。这一撞击在短时间内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当时80%的生物物种惨遭灭绝,尤其是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地球霸主恐龙的消亡,为哺乳动物的演化和繁盛提供了契机。 5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放射状快速进化,从低级灵长类动物的原猴类中,分化出高级灵长类动物。这时候,有的猴类开始向猿类演化,原始猿类逐渐从猴类中分离出来。目前已知的最早猿类,是出土于埃及法雍的生活于3500万至3000万年前的原上猿,其次是距今2800万至2600万年前的埃及古猿。2300万年前,又演化出森林古猿,目前在非洲和亚欧大陆的很多地方,都发现有森林古猿的化石。1000万年前,森林古猿消失。 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森林古猿分化出了巨猿、西瓦古猿和拉玛古猿等多个分支。1400万年前,拉玛古猿开始出现,目前在非、亚、欧三大洲都发现有拉玛古猿的化石(中国云南禄丰也有发现),其共同特征是:吻部短缩,齿弓向后张开,牙齿排列紧密,犬齿小,颊齿齿冠宽短,下颌第一前臼齿为双尖型,釉质厚。这些等点与人类相似,而与猿类不同。多数学者认为,拉玛古猿是人类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开始在非洲东部制造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裂谷,把非洲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相对独立的动植物系统,这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因素。600多万年前,南北美洲还不相连,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中部,洋流相通;北冰洋较暖,其海水盐分较高,不易结冰。后来,

地轴倾斜角产生变化,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略微减少;地壳运动在中美洲制造了巴拿马地峡,阻断了两大洋的中部洋流;北冰洋雨水增多,其表层海水的盐分降低,较易结冰。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南北两极形成大冰盖;南北极的大冰盖又反射出大量的太阳光,从而使地球进入冰河期。在那冰河时代,气候严寒大量的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于陆地之上,海平面下降了大约50米,全球干旱少雨,地中海干涸。这时候,在非洲大裂谷的西部,由于地处赤道附近,距离大西洋不远,而且地势较低,仍然雨水充沛,森林茂密,那里的拉玛古猿栖息在大树之上,食物充足,生活悠闲,所以进化缓慢,后来逐渐演化成猩猩。与此同时,在非洲大裂谷的东部,地壳运动抬高了地势,阻断了来自遥远的大西洋本来就不太多的水汽,使那里的降雨量由西向东渐次减少,原有的大片森林退化成草原,那里的拉玛古猿无树攀援和栖息,不得不来到地面,而且食物稀少,生活艰难。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躲避天敌,使视野开阔,大裂谷东部的拉玛古猿开始学习直立行走。这期间,一些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种群,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了。500多万年前,非洲东部出现了一种双脚勉强可以行走,双手作辅助的大型高级灵长类动物,这就是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因其骨骼化石最早发现于非洲南部而得名,又称最早的人类(人属),或与其后裔的鲍氏猿人、能人和匠人一起统称为早期猿人。南方古猿的骨骼化石,主要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发现过十几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露西女士”。露西女士,1974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生活在300多万年前,死亡年龄在20岁左右,全身骨骼保存率达40%。南方古猿的主要特征是:齿弓呈抛物线形,犬齿不突出,没有齿隙;脑

人类的进化历程有哪些详细过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有哪些详细过程? 在地球生物圈中,物质和意识组成我们这一现实世界,组成了地球生物进化文明的序幕,使得我们这一现实世界五彩缤粉。 在当代人类的眼里,科学与文明是一盏不可分割的神灯,它带给人类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试爆成功,爆炸力相当于两万吨TNT炸药。同年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两个城市瞬间化为废墟,举世震惊。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了航天时代的到来。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将两名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第一次实现了数千年来月亮旅行之梦。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现晶体管后,电子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每5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和成本降低10倍,把人类带入了电脑化时代。 20世纪的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巨大生产力,创造出文明史上最为辉煌的伟大奇迹。在物质领域,高分子化学材料、生物技术、遗传工程、新型建筑材料、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等;在意识领域,科学文化、教育、艺术均步入电脑时代,都在点缀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对这异彩纷呈的物质、意识文明,人类不禁会产生这一个信念,科学文明简直是万能的,它会有什么做不了的事情呢?如果它现在无能为力,那肯定是因为它还不发达,只要继续发展科学文明,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人类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然而,在科学文明成功的背后,人类已经看到一个无比强大的潜在危险正在显露出来,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市的一名叫特伊.加斯帕尔的男婴降生了,这事引起全世界的特别关注,连当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德奎利亚尔先生也专程赶到医院探望。事情的关键并非由于这个男婴自身有什么独特之处,而是因为,他是地球上的第50亿位居民。50亿,也许算不得什么惊人的天文数字,但对地球来说,不啻于足球场上亮出一枚黄牌,50亿人口,对地球生物圈环境而言,的确是一声洪钟般的警告。到了1997年,人类的人口已近60亿;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预测今后50 年内,世界人口可能翻一翻,大大突破百亿人口大关,这意味着人类将面临生存与毁灭的严峻挑战。 人口的增长也意味着物质、意识领域的同步均衡增长,人类通过更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地球自然,掌握更高的能量,支配自然,从而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但地球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物圈,既无法承受人类掠夺性的野蛮破坏,同时,最终也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根基。 现代工业和现代生活所需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这是地球在演变过程中花了近30亿年积攒下的非再生能源,以目前的开采速度,在一个不远的将来,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将被彻底耗光。到那时候没有新能源供应,氧化文明社会就会土崩瓦解。可是环境呢?地球是否会回到30亿年前的原始荒芜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呢?空气中缺乏氧气, 二氧化碳可能成为超过氧气的主要气体,碳氢、碳氧、氧化氮、氧化硫等化合物的有毒气体会窒息地充满在大气层内。由于工业、农业的污染,大量含氯类的工业及消费品的排放,将彻底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紫外线将长驱直入地杀伤地球生命。同时大气在失去臭氧层的情况下, 会失去保温层的作用,昼夜的温差变化极大,狂风暴雨,炎热干旱酷暑严寒将扫荡

人类进化的过程

人类进化的过程 上文阐述什么原因造成人类进化与起源——“人,多种能源的使用者”。下面我就人类进化的特殊道路进行描述。 因为生命是在时间周期内熵值呈现周期变化耗散体系。不断地吸收周围能量是生物的本能活动。科学界所共识“进化是由于气候的原因”,而人类以外的物种其进化方式是被动的适应周围环境与气候,所以人以外的生物其智力进化与其身体其他器官进化是同步进行的,而当环境与周围竞争相对稳定后,大脑与其他身体器官的进化日渐缓慢。除人以外动物进化曲线可以为: 但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在于进化过程中不但本能利用几种特定生物能量,还超出身体机能使用周边其他能源。这里我就要提出一个新概念——辅助进化。辅助进化就是利用自然界物质而非本体器官间接获得能源的方式。辅助进化是由于人类利用能量种类、量级、效率的增加,而带来超出自身器官功能可以处理信息量的非本能的转化过程。同时,辅助进化的产生不但使得人类走向不同于其他动物的进化道路,也成为自有语言产生以后人类进化的主要手段,从远古直到现代,甚至可以预见的不远未来。 “火的使用”是生物界第一次不利用自身新城代谢的方式把自然界的能源转化为可控能,从而使自身的熵值负化的过程。正是由于货的使用导致的多信息在没有身体基因遗传的基础

上语言产生才有最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虽然开始阶段火的使用可能是无意中进行。可是以后保留火种的行为是人类走上特殊进化的标志,至此以后的用火照明等活动与以前的所有动物都不同了。因为这时人猿开始从大自然索取能量方式中使用非自身代谢的能量而改变自身的熵值使自身有序化,从被动进化、被动适应环境,而转入主动进化、主动的使环境适应自身的生理条件。从而使人类整个智力的进化曲线发生了改变。人类的智力改变也由上图变为下图状态。这几个折线的节点风别代表:人类使用能源的种类增加与是利用能源效率的增加。 由上图可以看出来人类群体智力的进化过程中,辅助进化的表现与能量的使用种类增加与使用能源输入效率的增加是一致的,而且辅助进化在人类群体活动出现组织不同个体分工后,其表现为组织整体的进化方式更为突出,比如:近代人类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其科技水平超出其他地区的现象就是辅助进化在人类社会的表现。 下面我就描绘一下人类进化全过程。 第1步、第一次非自身新陈代谢能源的使用——火的使用 由于气候与地理条件的变化,古猿失去了森林生活的条件,转而向森林与草原的过度地带生活。为了适应树木与草原的同时生活,一群古猿被迫—“直立行走”就此产生。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种—“直立人种”。这样古猿直立人种既可以从树上取食,又可以在草原上奔跑

人类进化史的演进

人类进化史的演进 引言:进化论中男性中心的想象 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于1859年发表,论述了人是从猿进化而来之后,由于人类出于对自己来自何处的好奇,使该书引起的争论与关注延续至今。对于史前人类进化过程的研究在其后一直占据了动物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甚至政治家的视野。其后,美国的民族学家摩尔根根据其在美洲的印第安部落长期的田野调查的结果,综合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著成了《古代社会》一书。该书阐述了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经历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发展的过程,以进化和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认为原始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再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进步的结果,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也会进入新的社会发展的阶段。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致认可。马克思在阅读过该书后写下了详尽的摘录和批语,试图用唯物史观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可惜未及著成便逝世了。根据马克思留下的手稿,恩格斯在1884年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而早在1876年时,恩格斯已经采纳了进化论的观点,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论文。 而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进一步研究,尽管在考古、田野调查的材料上日益丰富,但关于人类进化的研究却陷入泥潭,没有太多实质性的突破。时至196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海洋生物学家阿利斯特?哈代(Sir Alister Hardy)在一篇发表在《新科学家》上的论文中,首先提出人类进化的水生理论,认为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即

从有毛的猿猴变成无毛的裸猿——是因为经历了水生的阶段。该理论一出,对当时的科学界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其影响力堪比达尔文在100年前写信给林奈协会第一篇关于物种起源的论文。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后来的学者在研究到这一问题的时候,虽然给予哈代的理论一定认可,却没有顺着他的思路进一步研究人类进化的问题。以至于1967年由美国学者莫里斯发表的《裸猿》一书,仅仅用一页多的篇幅草草介绍了哈代的理论,并且对其可信度表示怀疑。莫里斯认为,人类毛发的退化更多的是因为人在狩猎时由于身体运动需要排出体内的汗液,为了使得汗液的排泄顺畅,体毛就退化了。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还包括人类汗腺的增多,皮下脂肪的形成,双手的灵巧——都是拜人类狩猎活动的开展所赐。 以莫里斯为代表的一批动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对人类狩猎活动的重视和对哈代水生理论的忽视并没有让太多人感到惊奇,反而是他的理论变得街知巷闻,《裸猿》在当时热销一千万本就是最好的证明。究其原因,乃是其内部蕴涵的男权中心的理念与时人的认知完全一致。正是因为人们太习惯于认为男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狩猎行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得读者们甚至遗忘了一些已经得到的常识,去拨开莫里斯理论外面那层男权主义的面纱,成为其理论的忠实拥趸。 这种人人唱赞歌的局面在五年之后被另外一本热销的著作打破,这就是英国剧作家伊莲?摩根根据哈代的水生理论写成的《女人的起源》一书。限于她剧作家的身份,摩根的著作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人类Y染色体进化历程解读

关于人体Y染色体的进化历程的研究报告 研究课题:人类Y染色体的进化历程 研究成员: 文章撰写人: 人类属于XY性别决定类型,在正常男性体内X与Y染色体是23对同源染色体中形状差别最大的一组。人体内的Y染色体在形状上比X染色短。单从数据上看,X在23对染色体中要排上第8位,但与其配对的Y染色体却只有它的三分之一,比最小的22号染色体还要小。 Y是惟一一个对个体生存不必要的染色体。人如果没有X,或者没有其他任何一对常染色体,就无法出生,在胚胎期就会死亡。而没有Y染色体却对个体生存没有关系,比如女性都没有Y。其他染色体一般互相依靠,但是它们不依靠Y染色体。 2005年,X染色体基因草图显示,Y染色体上有用的基因部分转移到了X染色体上。Y染色体甚至被戏称为X染色体的“错误版本”。实际上,现在Y染色体上最有用的基因仅剩SRY基因(决定了睾丸的发生)此外,Y染色体还有抗癌作用,那么Y染色体的起源和发生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知道无脊椎动物是没有性染色体或是没有雌雄异体的机制,

包括许多属于变温动物的脊椎动物也是没有性染色体的。这些动物的性别许多不是受到基因型的控制的,他们的性别决定是受到环境影响的:像是一些动物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温度——海龟的性别决定依赖于孵卵时的温度;对于盐生钩虾来说,在5℃下后代中雄性为雌性的5倍,而在23℃以下的后代中雌性是雄性的13倍。 故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性染色体的出现,是进化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XY染色体决定机制是高等生物标志(相比于其他的性别决定机制,如:ZW,XO等),可见Y染色体在生物进化上的重要地位。 根据《自然》杂志上一篇关于Y染色体进化的研究报告显示:Y 染色体的进化速度比其他的基因快2%,科学家通过将人类的基因与最像人类的“近亲”猩猩相比对,发现Y染色体与猩猩的差异度为30%,而人类其它基因与猩猩的差异度为28%,这也就是说人类的Y 染色体与人类其它基因相比存在2个百分点的进化程度差异。而这一进化过程是从大约600万年前开始的,其他的基因的进化时间要比Y 染色体长的多。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剑桥大学怀特黑德研究所主任戴维·佩奇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表示:“看起来Y染色体是人类染色体中进化最快的一个,它几乎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基因,就像是一座不断重建的房屋一样。 动物的雄性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5亿年前,而Y染色体的出现不到3.1亿年,目前创造雄性所必须的基因出现可能不到1.7亿年。3亿年前的某一天,在其中一条原始性染色体上一个叫SOX3的基因发生突变,变成了名为SRY的基因。SRY基因是现代Y染色体上决定

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

人类进化的历程 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00万年-100万年前的非洲,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身高为130-140CM。 能人:大约出现在距今200万年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身高为140-150CM。 直立人:出现在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会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身高为150-160CM。 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身高为150-180CM。 一下为具体发展有兴趣可以看看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于1924年,地点是在南非金利伯以北,那是一个幼年古猿的头骨。后来,在南非马卡潘山洞、唐恩等地和东非奥莫、奥杜威等地也有发现。这些化石主要是头骨、下额骨、髋骨、牙齿、四肢骨等。粗壮型体平均在40公斤以上,脑量大于500毫升,身材较高。纤细型身材高约1.20到1.30米左右。 南方古猿是一个属名,它包括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阿法种(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非洲种(距今约300万年~200万年前),埃塞俄比亚种(距今约280万~220万年前)、鲍氏种(距今约220万年~140万年前)、粗壮种(距今约180~150万年前)等。 原先人们认为南方古猿阿法种是最早的,后来,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批化石,年代为距今440万年前,这批化石被定名为“南方古猿始祖种”,这是现今所知最早的人类直接祖先。 从化石材料看,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要比人类的小,但脑结构却与人类相近。南方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但还不能制造工具。 能人 能人于1960年发现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奥杜威河谷。头骨壁薄,尾嵴不明显,平均脑量为637ml。颊骨比非洲古猿窄,下肢直立行走,手指能对握,身高1.2-1.3m,还能制造石器。 从地猿到南方古猿所代表的人的起源是一次进化上的飞跃,标志着人类家族与高等灵长类中的其他类群分化开来。接下去的一次飞跃是人类家族内部的飞跃:人科当中一类更接近我们的类群--人属,在大约250万年前的那段时间里出现了。 1960年,就在玛丽·利基(Mary Leakey, 1913-1996)于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发现著名的“东非人”(即南方古猿鲍氏种)一年之后,她的大儿子乔纳森·利基(Jonathon Leakey, 理查德·利基的哥哥)在奥杜韦峡谷发现了另一种类型人类的头骨骨片,还发现有与之相关的下颌骨、手骨以及其他的一些锁骨、手骨和足骨。这块头骨片相对较薄,表明这个个体比已知所有的南方古猿都要体格轻巧。其他的骨骼也证明这样的推测,尤其是颊齿较小。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类型表现出他们的脑子要比南方古猿大出50%。又经过几年的发掘和研究,乔纳森和理查德的父亲、玛丽的丈夫路易斯·利基(Louis Seymour Bazett Leakey, 1903-1972)下结论说,虽然南方古猿是人类祖先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新发现的化石却代表了最终将产生出现代人的那一支早期人类类型。因此,路易斯·利基把这个新类型命名为能人,作为人属的第一个早期成员。“能人”这一名称是达特向路易斯建议的,意思是“手巧的人”,因为推测发现于这个时代的工具就是他们制造的。

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猛烈撞击到墨西哥的尤卡坦丰岛上。这一撞击在短时间内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当时80%的生物物种惨遭灭绝,尤其是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地球霸主恐龙的消亡,为哺乳动物的演化和繁盛提供了契机。 5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放射状快速进化,从低级灵长类动物的原猴类中,分化出高级灵长类动物。这时候,有的猴类开始向猿类演化,原始猿类逐渐从猴类中分离出来。目前已知的最早猿类,是出土于埃及法雍的生活于3500万至3000万年前的原上猿,其次是距今2800万至2600万年前的埃及古猿。2300万年前,又演化出森林古猿,目前在非洲和亚欧大陆的很多地方,都发现有森林古猿的化石。1000万年前,森林古猿消失。 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森林古猿分化出了巨猿、西瓦古猿和拉玛古猿等多个分支。1400万年前,拉玛古猿开始出现,目前在非、亚、欧三大洲都发现有拉玛古猿的化石(中国云南禄丰也有发现),其共同特征是:吻部短缩,齿弓向后张开,牙齿排列紧密,犬齿小,颊齿齿冠宽短,下颌第一前臼齿为双尖型,釉质厚。这些等点与人类相似,而与猿类不同。多数学者认为,拉玛古猿是人类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开始在非洲东部制造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裂谷,把非洲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相对独立的动植物系统,这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因素。600多万年前,南北美洲还不相连,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中部,洋流相通;北冰洋较暖,其海水盐分较高,不易结冰。后来,

地轴倾斜角产生变化,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略微减少;地壳运动在中美洲制造了巴拿马地峡,阻断了两大洋的中部洋流;北冰洋雨水增多,其表层海水的盐分降低,较易结冰。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南北两极形成大冰盖;南北极的大冰盖又反射出大量的太阳光,从而使地球进入冰河期。在那冰河时代,气候严寒大量的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于陆地之上,海平面下降了大约50米,全球干旱少雨,地中海干涸。这时候,在非洲大裂谷的西部,由于地处赤道附近,距离大西洋不远,而且地势较低,仍然雨水充沛,森林茂密,那里的拉玛古猿栖息在大树之上,食物充足,生活悠闲,所以进化缓慢,后来逐渐演化成猩猩。与此同时,在非洲大裂谷的东部,地壳运动抬高了地势,阻断了来自遥远的大西洋本来就不太多的水汽,使那里的降雨量由西向东渐次减少,原有的大片森林退化成草原,那里的拉玛古猿无树攀援和栖息,不得不来到地面,而且食物稀少,生活艰难。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躲避天敌,使视野开阔,大裂谷东部的拉玛古猿开始学习直立行走。这期间,一些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种群,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了。500多万年前,非洲东部出现了一种双脚勉强可以行走,双手作辅助的大型高级灵长类动物,这就是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因其骨骼化石最早发现于非洲南部而得名,又称最早的人类(人属),或与其后裔的鲍氏猿人、能人和匠人一起统称为早期猿人。南方古猿的骨骼化石,主要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发现过十几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露西女士”。露西女士,1974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生活在300多万年前,死亡年龄在20岁左右,全身骨骼保存率达40%。南方古猿的主要特征是:齿弓呈抛物线形,犬齿不突出,没有齿隙;脑

人类进化史

人类进化史 人类进化史是指人与人猿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进化。 人类起源 人与人猿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进化。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注:中国中华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猿猴,也就是说所谓中华曙猿实际上还是猴子,根本谈不上人类的起源,如果说中华曙猿是猴子的起源还差不多。) 3300万-2400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和埃及猿(Aegyptopithecus,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古猿化石还有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东非的原康修尔猿(1300万-1200万年前)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和亚洲猿(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显然,二者的分化发生在1200万年-1500万年前。 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许多人认为腊玛古猿是猩猩的祖先,过去在复原颌骨残片标本和牙齿分析时出现偏差。因此腊玛古猿作为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进化状态 南方古猿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进化史

人类进化史 贺征 2012.5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始终是个迷。 人与人猿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 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 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 动物物种消亡灭绝,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存活下来。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 猴类中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3300万年前,从旧世界猴中产生了古猿。古猿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 祖先,它们与今天的猴子、猩猩一样栖息在树上,偶尔下到地面也是用四肢行走。由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等几个阶段。3300万年演化,如此漫长的岁月,, 1200万年前,一场剧烈的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大地上形成了一条长度 相当于地球周长六分之一的大裂缝——东非大裂谷。裂谷带宽约几十至二 百公里,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壮观的大裂谷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把非洲分为东、西两个独立的 动物系统。正是由于大裂谷的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加快 了由猿到人的演化步伐。 东非大裂谷之西依然是湿润茂密的树丛,环境改变不大,猿类与其 它动物一样,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这就注定了它们迄今仍处在 猿类的阶段。大裂谷以东却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逐渐减少,林地消退, 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 不知是对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有所领悟,还是偶然,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

爬的猿类在林地尚未消失之前就从树上下到了地面。渐渐地,它们适应了新 环境,学习在地面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演化模 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 大约800万~500万年前,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 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建立了奠基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在地 面活动不能像在树上那么高瞻远瞩,靠四足行走在高高的草丛中它们什 么也看不见,其中也包括危险。于是,这些南方古猿不得不用后肢站立 起来。现在,它们能看见了,还能看得很远,但如果要行走,仍要四足 着地,又变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这种尴尬的情形一直困扰着它们,迫使 它们尽可能长久的站起来并向前迈动,逐渐地,它们变成了直立行走的 双足动物,这是一种新的行走方法,这种行走姿势和其它大型猿类都不 同,但却非常奏效,它们用直立行走的方式去寻找食物或新的住所,还 能发现远方的同类。直立行走是一个质的转变,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 能看得更远,能用双手抓住东西并进行攻击和防卫,这个过程虽然漫长 而艰难,但却使双手获得了解放。尽管南方古猿已能直立行走,但它们 还保持着树栖的习惯。南方古猿没有改变它们祖先的多数性状,比如个 头较小,明显的性别二形性(雄性平均比雌性大50%),不大的脑,长臂和短腿。南方古猿很大程度上是草食动物,它们是“正在形成中的人”。 250万年前,热带非洲的气候恶化,冰期从北半球袭来。随着气候越 来越干旱,原来的稀树大草原开始逐渐变为灌木大草原,南方古猿大多 消失。也有例外,某些南方古猿群体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一些成 功的防卫本领而生存下来。如今的人们猜测,它们可能会扔石头,或者 使用有木头和其他植物材料制成的原始武器,有可能露宿野外篝火旁。 正是这些南方古猿的后裔生存下来并繁荣起来,从树栖双足行走转变为 陆地生活并双足行走。 约250万到15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能人意

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

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c08667332.html,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从古猿到人猿相别森林古猿的特征;南方古猿的特征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在体质、使用工具方面逐步进化的表现,以及发展过程反映出的特点探究影响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因素运用图片直观反映运用地图表明遗址列出表格横向比较人类在适应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逐步演进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从人猿相别到智人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生存时间和特征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人类进化的集中反映是文化的进化探究人类进化的意义体质变化和人类文化发展物证比较人类进化与文化进化相伴随,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人类进化的进程。难点影响人类不断进化的因素及主要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围绕“人类进化的历程”这个主题,用三个子目,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个方面,介绍“从古猿到人猿相别”“从人猿相别到智人”人类进化的粗线条发展过程;第二方面,介绍“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画龙点睛,揭示历史探究的现实功能。本课内容与第一课一

样,历史久远,资料匮乏,但由于人类进化本身就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议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的新发展,深入理解探讨人类进化的重大意义。本课引言部分由示意图和文字组成。示意图用形象的躯体形态勾勒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一方面,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就是从四足行走到上肢和下肢分离、直立行走的发展过程;同时,脑形的变化揭示了古猿到人的脑容量的变化。文字部分是围绕“人类进化示意图”,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述现代人与祖先的变化,并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着的。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正文内容之前,充分运用引言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放大的、动态的图片或是投影演示人类的进化过程。问题一:现代人与祖先从体质上对比,有哪些变化?允许学生阅读引言文字内容,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二:现代人与祖先的差别说明什么问题?导致这样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人类是如何进化的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内容。第一个子目“从古猿到人猿相别”课文叙述了2300万年前~180万年前古猿的进化概况。由于古生物化石资料的缺环,从古猿到“能人”之前的进化链难以比较清晰地绘制出来,课文只选择了从古猿到人猿相别进化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环节,一个是森林古猿,一个是南方古猿,虽然不能确定二

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DOC范文整理】

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 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 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 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从古猿到人猿相别 森林古猿的特征; 南方古猿的特征 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在体质、使用工具方面逐步进化的表现,以及发展过程反映出的特点 探究影响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因素 运用图片直观反映 运用地图表明遗址 列出表格横向比较

人类在适应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逐步演进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从人猿相别到智人 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生存时间和特征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 人类进化的集中反映是文化的进化 探究人类进化的意义 体质变化和人类文化发展物证比较 人类进化与文化进化相伴随,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人类进化的进程。 难点 影响人类不断进化的因素及主要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围绕“人类进化的历程”这个主题,用三个子目,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个方面,介绍“从古猿到人猿相别”“从人猿相别到智人”人类进化的粗线条发展过程;第二方面,介绍“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画龙点睛,揭示历史探究

的现实功能。本课内容与课一样,历史久远,资料匮乏,但由于人类进化本身就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议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的新发展,深入理解探讨人类进化的重大意义。 本课引言部分由示意图和文字组成。示意图用形象的躯体形态勾勒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一方面,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就是从四足行走到上肢和下肢分离、直立行走的发展过程;同时,脑形的变化揭示了古猿到人的脑容量的变化。文字部分是围绕“人类进化示意图”,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述现代人与祖先的变化,并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着的。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正文内容之前,充分运用引言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放大的、动态的图片或是投影演示人类的进化过程。问题一:现代人与祖先从体质上对比,有哪些变化?允许学生阅读引言文字内容,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二:现代人与祖先的差别说明什么问题?导致这样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人类是如何进化的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内容。 个子目“从古猿到人猿相别” 课文叙述了2300万年前~180万年前古猿的进化概况。由于古生物化石资料的缺环,从古猿到“能人”之前的进化

21.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基础知识巩固 一、人类的起源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最直接证据是化石。 4.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5.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二.人类的进化 1.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2.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3.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4.现代人种的分化: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例题解析 例1.观察距今300万年的露西化石的骨骼,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化石,分析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思路分析:本题需要运用比较观察的学习方法。用比较思维的方法去观察化石在形态上的不同点。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具有较为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答案: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具有较为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例2.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 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分析:人类会使用工具,但类人猿也会使用具,因此不能称其为特征。而有复杂的语言、直立行走、都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因此也可算是人类特有的特征。因此,本题答案是B。 典型习题 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 A.鱼 B. 狗 C.大猩猩 D.鸽子 2.根据“露西”少女的化石下列猜测符合化石特征的是() A.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 B.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能直立行走,前肢和后肢是一样的 C.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 D.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 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大猩猩 B.森林古猿 C.黑猩猩 D.长臂猿 4、(2005.山东省)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 类的主要标志() A.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量增加 5、(2007.山东省)下列哺乳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A.猕猴 B.黑猩猩 C.恒河猴 D.大叶猴 6、(2005.益阳市)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为了躲避敌害 C.为了扩大领地 D.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人类进化史观后感

马原论文 《人类进化史诗》观后感 【内容摘要】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探索认识人类形成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完善的方向,途径和最终结果,我们就会认识到,促使人类进化,形成的力量,也是把人类在社会关系方面由动物状态提升到人类社会状态(高级形态)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完善到达一定必然结果社会形式的动力。 【关键词】人类进化社会观后感 【正文】 在远古,人类体格与强悍凶猛的食肉动物相比,显得如此弱小,不堪一击,然而人类为何能战胜比自己强大数倍、百倍的动物,存活下来呢?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原始人类的进化?如果是物种自 然进化的结果,那么自然对所有物种给予的生存环境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只有直立人进化为人类,其他动物却没有?如果是生存的本能,所有动物、植物皆有求生的本能,为什么只有直立人进化为人类,其他动物却没有?如果从物种基因的角度看,即便现代人与小老鼠的基

因也只有微不足道的不同,那么,原始时代到底是直立人的哪点不同,使他们进化为人类,其他动物却没有?到底是什么关键因素,使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 最早推断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是法国学者拉马克。他在1809年发表《动物哲学》,首次提出“人类来源于猿”的科学假说。英国学者达尔文《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说明人从“类人猿”发展而来。他认为物种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渐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即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英国学者赫胥黎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猿同族论。他的观点遭到宗教界人士的攻击,说他是“邪恶的人”。他上街时就有人喊:“猴子来了。”但是赫胥黎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1876年,恩格斯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并且指出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奠定了人类起源的科学基础。 根据适者生存的规律,许多生物适应不了气候的变化被淘汰了,一部分古猿为求生存被迫从树上下来走向平地。原先他们在树上生活,采摘野果充饥,不用为食物而发愁。如今,现成的食物已不存在,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去寻找新的食物而去捕捉野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四肢和大脑开始发育。打猎和运送猎物的需要,使四肢的功能逐渐分离。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前肢所从事

高二历史人类进化的历程

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 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从古猿到人猿相别森林古猿的 特征; 南方古猿的 特征 从森林古猿 到晚期智人 在体质、使用 工具方面逐 步进化的表 现,以及发展 过程反映出 的特点 探究影响从 森林古猿到 晚期智人不 断进化和发 展的因素 运用图片直 观反映 运用地图表 明遗址 列出表格横 向比较 人类在适应 自然、征服自 然过程中逐 步演进 中国是人类 的发祥地之 一 从人猿相别到智人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生存时间和特征 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人类进化的 集中反映是 文化的进化 探究人类进 化的意义体质变化和 人类文化发 展物证比较 人类进化与 文化进化相 伴随,具有强 大的创新能 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人类进化的进程。 难点 影响人类不断进化的因素及主要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围绕“人类进化的历程”这个主题,用三个子目,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个方面,介绍“从古猿到人猿相别”“从人猿相别到智人”人类进化的粗线条发展过程;第二方面,介绍“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画龙点睛,揭示历史探究的现实功能。本课内容与第一课一样,历史久远,资料匮乏,但由于人类进化本身就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议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的新发展,深入理解探讨人类进化的重大意义。

本课引言部分由示意图和文字组成。示意图用形象的躯体形态勾勒从古猿到人的进化, 一方面,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就是从四足行走到上肢和下肢分离、直立行走的发展过程;同 时,脑形的变化揭示了古猿到人的脑容量的变化。文字部分是围绕“人类进化示意图”,用 生动、细致的语言描述现代人与祖先的变化,并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类是在不断进化 着的。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正文内容之前,充分运用引言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用放大的、动态的图片或是投影演示人类的进化过程。问题一:现代人与祖先从体质上 对比,有哪些变化?允许学生阅读引言文字内容,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问题二:现代人与祖先的差别说明什么问题?导致这样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人类是如何进化 的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内容。 第一个子目“从古猿到人猿相别” 课文叙述了2300万年前~180万年前古猿的进化概况。由于古生物化石资料的缺环,从古猿到“能人”之前的进化链难以比较清晰地绘制出来,课文只选择了从古猿到人猿相别进化 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环节,一个是森林古猿,一个是南方古猿,虽然不能确定二者具有 直接的进化联系,但是它们同属于猿类,存在的先后关系和反映出的不断进化趋向为探究人 类进化历程提供了有力证明。 (1)森林古猿的进化 森林古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森林古猿的出现是探索人类进化历程的阶段性标志, 即一部分具有猿类特性的灵长类逐步区别旧大陆猴类。 课文关于森林古猿的概念分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一是关于森林古猿体质的基本特征。森 林古猿生存于距今 2 300万年~1 000万年,生活在热带森林,过树栖生活,以果实为食,体 质与黑猩猩接近,用四足行走,可以用臂行法在树上活动,因此,考察森林古猿化石而只针 对其某一部分进行分析就会出现错误的结论。建议教师补充猿和黑猩猩的相关知识。二是关 于森林古猿分化。森林古猿是自然发展的产物,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有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年代第三纪中新世到上新世末期,地球上的气候和地形发生了变化,全球范围的造山 运动很活跃,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在东非甚至出现了长达8 000千米的断裂谷,这样大规模的地壳运动,致使全球气候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森林逐渐消退,林间空 地增大,稀树草地出现,森林古猿面临生存的选择,沿续旧的生活方式的古猿选择南方和森 林;留在新环境生活的古猿,开始地面生活,适应性强的,逐步演变为新的种属,不适应的 逐步被淘汰。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两种发展方向初步形成。 (2)南方古猿的进化 课文关于南方古猿的介绍跳跃性比较大,学生阅读可能在理解上有点困难,或是产生误 解。建议教学时,对涉及南方古猿内容的两个自然段可以适当调整。 课文解释南方古猿一是进化的表现,南方古猿体质特征与人类接近,能够直立行走,可 以使用天然工具,可能有语言能力;二是关于南方古猿在人类进化历程中地位的评价。课文

第二单元 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

第二单元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 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从古猿到人猿相别森林古猿的特征;南方古猿的特征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在体质、使用工具方面逐步进化的表现,以及发展过程反映出的特点探究影响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因素运用图片直观反映运用地图表明遗址 列出表格横向比较人类在适应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逐步演进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从人猿相别到智人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生存时间和特征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人类进化的集中反映是文化的进化探究人类进化的意义体质变化和人类文化发展物证比较人类进化与文化进化相伴随,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 人类进化的进程。难点 影响人类不断进化的因素及主要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围绕“人类进化的历程”这个主题,用三个子目,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个方面,介绍“从古猿到人猿相别”“从人猿相别到智人”人类进化的粗线条发展过程;第二方面,介绍“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画龙点睛,揭示历

史探究的现实功能。本课内容与第一课一样,历史久远,资料匮乏,但由于人类进化本身就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议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的新发展,深入理解探讨人类进化的重大意义。本课引言部分由示意图和文字组成。示意图用形象的躯体形态勾勒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一方面,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就是从四足行走到上肢和下肢分离、直立行走的发展过程;同时,脑形的变化揭示了古猿到人的脑容量的变化。文字部分是围绕“人类进化示意图”,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述现代人与祖先的变化,并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着的。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正文内容之前,充分运用引言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放大的、动态的图片或是投影演示人类的进化过程。问题一:现代人与祖先从体质上对比,有哪些变化?允许学生阅读引言文字内容,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二:现代人与祖先的差别说明什么问题?导致这样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人类是如何进化的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内容。第一个子目“从古猿到人猿相别”课文叙述了2300万年前~180万年前古猿的进化概况。由于古生物化石资料的缺环,从古猿到“能人”之前的进化链难以比较清晰地绘制出来,课文只选择了从古猿到人猿相别进化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环节,一个是森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