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浅谈(1)

如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浅谈(1)

如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浅谈(1)
如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浅谈(1)

如何注重学生健康成长浅谈

在展开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与意义缺乏了解,就很难适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也就很难培养出适合社会、奉献社会、造福社会的人才。就此我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谈以下几点:

健康是人人追求的目标,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这就是说,健康的人不但身体机理没病,而且,心理素质要好,在社会上遵纪守法,没有不良行为,是身体、心理器质、社会道德上都健康的人。也能够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应该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外界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事实上,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仅仅一个相对的概念,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在学生中,注意观察也不乏有存有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果不即时的加以引导,那么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些学生遭受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了;每天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不自在,见到某些老师就感到害怕;一做作业就心烦,一考试就心慌;有严重的厌学情绪等等。这些学生必须借助别人的指导和协助才能恢复健康状态,而最能够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协助的人只有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待这类学生,我采取的措施是:情景创设、分析引导、家访、个别谈话、深入研究、成为朋友等方法来走进学生心里,疏缓他们的压力,协助他们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著名心理卫生学家艾森伯格曾指出:一旦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证后,心理卫生在决定人们生活质量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时时处处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注意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我有时是学生的老师,有时是学生的同学,有时是学生的学生。想方设法从多种角度给予学生协助,有效的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保障学生个性发展。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卫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使其各项心理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即能很好的适合社会生活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开发各种社会资源,使自已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能在自主性的活动中充分满足自己的各种心理需求。相反,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出现障碍,则势必使其整个心理受到影响,从而使其活动效果受到干扰和限制,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留下终身遗憾,无法挽回。例如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到周一上午就会找各种理由不到校上课,真的是头疼?还是留恋星期天?还是作业没完成?其真正原因很难分辨。

实例说明,心理健康的维护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它条件再优越如果心理素质不好,有时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良好性格的特征、积极生活的态度以及准确的思维方式是增强社会适合水平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德育实效性差的结果。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以后,作为一名德育

工作者,我学会了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处理德育工作的一些问题,收到了显著效果。所以我们要深入的观察、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的注重他们的心理反应。

三、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我想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做一个心灵美好,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人中人。不要让我们的分数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协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没学好,以后能够补上,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补充就难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我尽量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注重学生的细微变化,熟练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必须本身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还要具备较强的德育工作水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水平,能够在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引导学生去明辨是非,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动者、催化剂,这才是教书育人的关键。不但要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去,而且还要为那些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即时、有效地指导与协助。

总来说之,只要我们善于使用道德形象和道德行为对学生实行情感感化,在潜移默化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抓实、抓紧、抓好,相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一片新天地

用心管理班级,让爱引领成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08524940.html, 用心管理班级,让爱引领成长 作者:赵菊萍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第11期 【摘要】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班主任在学生成长的路上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将影响着班级的管理效果,面对学生成长路上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细心观察、用心沟通、用爱引领,使学生能够从中受益。班主任如何用心管理班级,让爱引领学生成长?本文结合管理实践阐述。 【关键词】 班级管理细心观察用心沟通用爱引领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学习重要的引路人,中年级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转折点,学生的思想由感性逐渐走向理性。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要意识到对学生的教育必须通过爱和说理,使学生能够主动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以积极的情感加以改正,最终形成良好的性格,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一、学会赞美学生,让爱引领成长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赞美,特别是中年级学生,它由低年级的幼稚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困惑,班主任对学生所实施的教育将会影响着学生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使学生在赞美的影响下获得成长的动力。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果能够以一种灵活的赞美方式去鼓励、鞭策学生,学生将会产生感激心理,进而改进自身的不足。 班级是由一群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是不一样的,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学生既不非常努力,又不会干扰班级正常的教学活动,他们用相对“沉默”的方式参与班级活动,这些学生群体特别容易被班主任所忽视。记得有一年,我接手一个四年级的班级,班里有一个学生,她并没有在我脑海中留下特别印象,每天安静地来学校,认真地听课、完成作业,放学后安静地离开。我在接手快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对她的注意少之又少。有一天下午,雨下得特别大,不少同学放手后都打着伞急匆匆地回去了,那天,因为将一本教参忘在教室,我从办公室返回教室看到这个学生在帮忙扫地板。因为不是轮到她值日,我就问她原因,她说今天扫教室的同学家离学校比较远,而她家离学校比较近,她想帮他们扫地板,让值日生可以早点回去。我被这个孩子美好的心灵所感动,在班级及时赞美她,此次之后,她对我有了一份特别的感觉,课堂上不再静静地听课,而是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了。可以

浅谈中学生关注时事的必要性及几点措施

浅谈中学生关注时事的必要性及几点措施 一、加强政治课教学与时事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1、时事教育是适应中考改革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政治中考进行了重大改革,避免了单纯考时事的做法。考试试题往往是紧紧扣住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社会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突出了对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察,而且在这方面要求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强, 2、时事教育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必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考试命题答题评卷都要遵循的原则,也是政治课教学的特定要求和重要特点。由于诸多因素,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事例和数据,时代性不强,缺乏新鲜感,与现实社会存在很大的距离,很难对学生产生应有的说服能力。而时事教育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真实性,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例如八年级下册《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教材所举例子都是比较落后的科技成果,难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心理。上这一节课时,我搜集了很多前沿科技的最新信息向学生展示,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效果也不错。 3、时事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要不断的丰富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新材料、新成就、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实际。中学生非常关注。这些材料生动、具体、时代感强。教学中适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4、事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时事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原则性和党性。教师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理论问题和改革措施,在教学中要积极做好宣传和阐释工作,维护时事政治的严肃性、革命性和权威性。在教学中坚持“讲政治”的原则,把握政治方向,严明政治纪律,表明政治态度,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政治鉴别能力。 二政治课教学与时事结合的几点措施 其一,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梳理基础知识,并理出其内在联系,做到心中有数,知识脉络清晰。平时养成读书看报听新闻的好习惯,掌握的新鲜材料丰富多彩,这样才会在备课过程中激发灵感,由书本知识点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相关的时事。 其二,根据有关知识点挑选、准备好时政材料,不能把政治课变成单纯的时事课,基础知识是“源”,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梳理和落实;时事材料要精心选择,既要注意覆盖面,又不能太滥,同类材料中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社会关注度高的,使基础知识学习与时事学习相得益彰。 其三,精心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题,讲练结合,巩固提高。训练题的编制,以时事材料体现基础知识为主,以多种题型、从多个角度命题,力求达到既能再现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 总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就需要把教材的内容与时政的热点相结

让爱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让爱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待进生”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待进生”是指不被同龄孩子欢迎,甚至被老师、家长揪心和担忧的一个小群体,但他们的影响却波及班级、学校、家庭及整个社会。他们孤独、自卑、焦虑、多疑,常常封闭自己的心灵。然而,在他们心灵深处又是那么的渴望与人交往,甚至这种渴望比一般学生更加强烈。如何增强“待进生”社交自信,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为此我进行了个案研究。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李强,男,9岁,二年级“待进生”,语、数两科都不及格,由于一年级的拼音、识字基础薄弱,导致阅读能力十分差,以一道数学应用题为例,起码有一半的字不认识。前任老师反映,李强的基础十分差,学习又不用功,上课经常发愣,或做小动作,爱说粗话,同学们都不喜欢他。 二、个案心理问题分析 1.个人因素。 调查得知,李强刚入学时,也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由于家庭经济较困难未上过幼儿园,一下子到小学读书,他感到十分不适应。学拼音时感到非常吃力,又得不到及时的

指导。拼音学不好,识字就困难了,学习逐渐走下坡。每次考试,只要老师说有一个人不及格,同学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哄笑说是他。这种不光彩的班级定位,使他更不敢和同学平等交往,受到同学欺负也不敢告诉老师,形成了自卑胆小的社交心理。 2.家庭因素。 李强的母亲没有固定职业,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李强的父亲是出租车司机,行为较粗鲁,整天忙于在外做生意,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情况,看到李强成绩不好,只会大声责骂,甚至用棍棒侍候。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得法,使李强自认为自己天生愚蠢,变得倦学、厌学。 3.学校因素。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者,为了追求教学质量,个别老师对优等生呵护有加,对“待进生”置之不理,致使“待进生”在“待进”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再加上前任老师对李强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采取了批评或漠视等不应有的态度,使得李强在同学面前羞愧、自卑,难以抬头。 班主任关心、爱护“待进”学生,帮助其树立快乐、自信的心理,从而促进其社交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心理更加健康,责无旁贷。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关注学生学习方面的体会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关注学生学习方面的体会 如何关注学生学习?收看了“怎样上好一堂课”的讲座,引起我的深思,怎么才是“上好”?“好”的形式及方法是什么?可谓各有所议。 在课堂上,虽然是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是主体如何体现“主体化”,老师怎样上课?这是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北京市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张建老师谈到,“老师在课堂上关注什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学习.一味的灌输,学生处与被动学习状态,是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每个儿童对很多所见所闻的事物都会感到新鲜,心中充满惊奇,于是“好问”就成了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对发生的一切都要问“是什么,为什么?其实这不是儿童旺盛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老师不能忽略`冷却,因为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能提出问题,并且能知道怎样去找问题的答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人的思维就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学习能提出问题正反映了学生的需求,这也正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意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学习,才会真正成为会学习、会思考,能创新的学习主人。 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讲解、分析,而是把所学、所思、所探的学习过程还给学生。每授新课前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发现和不惑等问题,在学习中带着问题在阅读进行交流,找到新发现,新问题,达到新突破。虽然课堂教学不像公开课那样环环紧扣,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给人美的回味,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拘束的提问、探讨,也学得乐于悠悠,能自圆其说。

浅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如何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如何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近年来的历史与社会中考命题越来越关注核心素养的考查,如何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复习课的关键。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考专题复习课为例,从中考复习课的特点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出发分析如何上好中考专题复习课,提高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成绩。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中考复习 中考复习课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与应用。而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时空观念”“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社会实践”等四大要素构成。怎样上好中考复习课,提高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文章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考专题复习课为例来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如何提高学生时空观念的建构、历史意识的确立、综合思维的分析等核心素养。 一、时空观念的建构 时空观念是指利用时间和空间对特定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包括时间感受和空间感受,在时间感受上最好用的工具就

是年代尺。课前布置学生制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年代尺,要求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阶段界定的时间和事件。通过年代尺的制作让学生来体验历史事件的时间感受,清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脉络和各个阶段,一是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到1927年蒋介石等人发动反革命政变,为国民革命时期;三是1927年“八七会议”到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抗日战争时期;五是1946年蒋介石指挥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到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为解放战争时期。年代尺的应用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脉络和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也培养了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在空间感受上,提问“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空间)出现怎样的转移?转移的原因?能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 政党?”利用分析1927年相关历史事件让学生自我探究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得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需要将工作重心(空间)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随着解放军对城市接管,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将工作重心(空间)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树立让每一个学生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地成长和发展的思想,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把“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遵循“进入学校的大门,就是我校的儿女”原则,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科知识与特长发展相结合,注重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注重文化素养与阳光生活相结合,让新洲学子成才成人,从而推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生命生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 崇尚生命、生存之本,让师生在平安和谐的校园中健康成长,是学校人文管理的根本。新洲中学在开展安全教育中,立足生命、生存之本,落实领导、班主任、老师的安全责任制,开设课程,定期演练。并利用晨会、班会和召开安全教育大会等多渠道地进行安全教育,设立安全教育宣传专栏,安排专人对校园的设施设备定期检修,排查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师生的安全意识。 二、文化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成就学生大学梦想,这是我校对 学生健康成长的追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推行了合作小组团队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阵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能力竞赛,扩展视野,提高文化素质。 三、阳光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阳光地生活,体现青年人的风采,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网络,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指导老师。使有心理焦虑的学生走出心理怪圈,阳光从容面对学习与生活。

浅谈自己在关注学生学习方面的体会

浅谈自己在关注学生学习方面的体会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永正说:“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一种精神的需要。”对于农村小学的孩子来说,由于教学设备简陋,见不多,识不广,个别学生也存在着厌学情绪,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回顾自己八年多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诱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和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中小学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喜欢语文”的小学生仅占8.4%。小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他们喜欢踢足球,喜欢下棋,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看课外书报,喜欢看电视……可就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老师们想方设法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增加作业的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进行“查缺补漏”;白天需要起早摸黑背课文,晚上还要夜以继日写作文……学生承受着学习的重负,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的头脑早已被课业的重负压昏了,早已厌倦了这样的

读书方式,还有什么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我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适当的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有益的活动,感到学习不像做苦力一样难于承受。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激发出来。 二、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关键在于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握时机,利用“四个抓好”,多渠道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抓好新课的导入 教学是一门艺术,最怕形式主义、千课一式,应该因课制宜,精心设计出别开生面的导语来[1]。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简单的几句话、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演示,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地入情入境。如教学《跳水》一课时,我以“在一次风平浪静的航海途中,船长的儿子为追一个顽皮的猴子走到桅杆的顶端,只要一失足,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船上的人都吓呆了。小男孩的命运怎样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老师这一紧张、惊险的描述引入,激起学生探求结果的兴趣。同学仔细地阅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讨论,很快弄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了学习

浅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浅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阳光国际学校:曾平朝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二作为教师的我们赢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 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当然有其各自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不同,但他们中有些具有相类似的经历形成类似的心理,要想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以及同伴群体。下面以几种典型的类型来谈谈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调试。 我以一类学生为例“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来谈谈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由于受到父母离异前,父母经常争执,以及离异的过程,离异后的亲子关系等等的影响,使得孩子敏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他们往往对人不再信任,表现出什么都满不在乎,但实际上内心却渴望被人关注,被认同。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调皮,厌学,对老师有敌意等等。面对这些孩子关键是得到他们的信任,让他把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然后才能与人建立起正常的交往。有一个这样的案例,开学第一天,我刚刚接手一个班级,班上的一个孩子迎面走来,那时正是上最后一节课的时间,我顺口说了一句,“回班啦,我有事情要讲!”他看了我一眼,应了一句:“哦!”继续往前走,我以为他只是上个厕所就回来了。结果到班级过了很久他还没回来,竟然离开学校回家了。我当时很火,很想给他的父母打电话,但我还是忍住了,当天晚上我向他以前的班主任了解他的情况,才知道他父母离异,他受到的打击很大,因此变得很不相信别人。第二天我找他谈话,他只是淡淡地“哦!”谈话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我知道,在他的情绪中产生阻抗,要想消除这种阻抗,首先要让他感受到我的真诚,并想办法与他产生共情,让他觉得我理解他,然后倾听他的故事,让他先把内心的情绪释放出来。又过了一周,我刚好看见他独自一人在操场上散步,我假装与他偶遇,做出很苦恼状,先吸引他的好奇心。然后跟他讲了我的烦恼,说我的表弟遇到这样的烦恼(和他有些类似),我很同情表弟,但不值得如何才能帮表弟,如何使他从困难中站起来,也说了表弟的父母为什么离婚,父母的难处,等等。他静静地听着,话仍

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整体全面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完善自己,提高专业水平,树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及时反思,提升教学能力等几个方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师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洛克指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可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职业特殊性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神圣要求。

在人们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代表,是人格的象征。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是不仅给学生以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塑造灵魂,通过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进行全面系统地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因此,教师的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教师的行为举止及喜怒哀乐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关教师的一切也会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只有认识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接纳自己。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作为教师,我们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我们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如果一个教师常常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这种积极情致所感染,时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爱的阳光下。要用一种崇高的人格风范来影响学生,使自己的职业语言、职业行为富有教育性、启发性、鼓励性,从而促进学生地健康成长。 二、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依赖于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要多学习先进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带着新的理念立足课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 大冶市实验小学沈育红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对象: 五(9)班全体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

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小学生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小面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要么与父母调皮;要么与同学打架;要么变得孤僻;要么变得古怪;要么与老师对立等。由此可见,从小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

浅谈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浅谈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唐集镇黄圩小学 黄贝贝 2013年3月

浅谈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等不同存在着差异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采取分类辅导,设计层次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设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因此,在备课中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教材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还必须看到每个学生的独特的独特的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性,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

中能平等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过程——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如我在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中“拿一拿人民币”时,我给学生出示了问题情景:一个小朋友到邮局买邮票,一张邮票8角钱,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来帮他拿一拿人民币,学生在同桌合作拿人民币时,我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最后有的学生是8张1角的,有的是4张2角的,有的是1张5角,1张2角,1张1角…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发展。 三.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其次要认同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随便或过早地作出结论。这样,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却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小组讨论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时,有的小组用绳测法,有的小组用滚动法。其中有位学生提出把圆折成4等份,用绳测法测量出一个圆弧的长度再乘4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当时我就大力表扬他很有创新意识,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练习设计——依据学生差异 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

浅谈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浅谈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背景:经常看到一些新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面对学习和师生关系之间的巨大压力,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使得师生关系僵化。有的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更有严重的情况,有的学生抑郁或者放弃生命。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十分重要。 正文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被大家所重视,现在的小学生生活的时代跟以前大有不同,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非常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很大,他们接受不同渠道来源的知识,同时也受到这些知识的影响。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 一、关注学生做事的动机,了解他们的心理。 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背后往往都有自己不同与他人的想法,教师不能光看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对学生做出判断,进行对他们进行批评或者表扬。这样对学生的伤害有可能终生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遇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总是发现班级里的新粉笔都变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基本上都不能用了。开始以为是教学期他科目的教师用过的,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就在班级里提出来“这些粉笔为什么都是断的呀?”学生一起指向田同学“是他掰的”当时笔者心里是相当生气的,因为田同学平时就是一个很淘气的孩子,总是惹出很多事情来,这回更是把新的粉笔都就成了废品。本来是想批评几句再让他赔偿,但是发现这个孩子站在那里精神很沮丧,而且眼里还有水光。

面对学生指责和老师的怒视,显得有些无助的样子。笔者也没有急着批评他,而对问道:“你为什么要掰粉笔?”田同学小声的说“老师,我看你每次都要走到窗台上去拿粉笔,就想把粉笔放在黑板上的粉笔槽里,但是那个粉笔槽比粉笔短,我就把粉笔掰了放在粉笔槽,等你用的时候好放便拿。”田同学说完以后,刚才还在指责他的学生都不说话了。而这时笔者心里的火气也消了,面对学生这样天真的行为还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而且还有些庆幸多问了一句,不然要是光看事情表面和学生平时表现就一股脑的批评下去,就会给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伤害。从而可以看出,我们做为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注意,了解事情的本质是什么,不要被主观的意识和事物的表面所影响,保护孩子心里的阳光不受损伤。 二、化解学生的矛盾,避免问题恶化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小学生之间也不可避免,所以巧妙的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也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内容。不能单纯的指出某个学生过于计较、不够宽容,也不能随便指责别的学生惹事生非。或者单纯的各打五十打板,然后握手言和。这样往往只是表面的功夫,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只会让双方的的问题恶化 本学期班级里新转来一名学生,有一天这个学生家长来找我,说孩子刚转过来,就受到班级里李姓同学欺负,孩子心理很难过,希望老师能处理一下。但是,就平时的观察也没有发现两位同学之间有特殊的矛盾,我也觉得很茫然。于是把两位学生叫过来调查。新来的学生说“他总是跟在我后面烦我,我上厕所的时候他也跟着,还使劲的打我。”这一听,性质还挺恶劣的呀。李姓同学听到他这么说,也觉得挺委屈“老师,我没有欺负

用爱心和责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用爱心和责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师德教育周班主任专题讲稿 财神镇中心小学杜智慧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参加2015年财神镇小学部师德教育周活动期间的《班主任专题》学习,我很感荣幸,但在荣幸之余的是颤抖、慌张与哆嗦。说实话,从接到领导电话一直到现在,我的内心都非常忐忑,我没有想到他们会安排我来作这一次培训。要不答应吧,领导又指责我,说我不服从工作安排,要答应吧,自己又真的无能。说真的,我觉得自己除了有暴躁的脾气外,有的就只是滔滔不绝的直帅的言语,在工作中不说落后,也只能是处于中间的位置。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这一块,还经常被领导找去谈话的没有发言权的那一部分。现在我是真不知道应该讲什么。但是,不管怎么说,既然领导安排了,这一份工作总要完成,所以请老师们耐着性子,渡过相对我们而言的这漫长的三个小时吧!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恳请老师们谅解,也真诚的请你们批评指正。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的班主任工作之班级管理(播放课件)。对于我们农村特别是我们财神小学部的班主任工作而言,我认为我们必须面对以下八大问题,也就是:留守儿童问题(播放课件)、单亲儿童问题(播放课件)、网络儿童问题(播放课件)、学生的早恋问题(播放课件)、营养午餐问题(播放课件)、学生的个人和学校级班级的卫生问题(播放课件)、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问题(播放课件)以及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播放课件)。我们要用什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播放课件)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爱心与责任。只要有了爱,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只要负起责任,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我们先来分析留守儿童问题。(播放课件)全国妇联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比例呈“倒U”曲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而2000年的数据是2290万。此次家庭报告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35.1%,其中父母都外出的占16.6%,父亲单独外出的占16.2%,母亲单独外出的占2.4%。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留守儿童比例最高,达到49.7%。成了我们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它有以下几种表象:(播放课件)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形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他们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让我们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十分担心,他们已经影响了我们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有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播放课件)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 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播放课件)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他们年龄大多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

浅谈关注中等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关注中等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6-01-28T14:08:31.4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7期供稿作者:单蕾 [导读] 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由于优等生品学兼优,所以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偏爱;而后进生存在的毛病和问题比较多,教师也更为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 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266000 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误区,就是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对优等生及后进生的教育中。由于优等生品学兼优,所以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偏爱;而后进生存在的毛病和问题比较多,教师也更为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教师的精力有限,一旦对这两方面的学生投入较大,很难再抽时间和精力来关心中等学生。 而我认为,如果能够关注一下中等学生的话,无论对整个班级的教育还是教学工作来看,都是大有益处的。 一、从中等生在班中所占比例来看 如果一个班有五十个学生的话,那么优生和差生在班中大约各占十个左右,所占比例基本上在百分之二十,甚至有些班的比例可能会更少一些。这样的话中等生则占百分之六十左右,在班中占起码一半以上。这部分同学是否稳定,学习成绩是否理想,对整个班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从中等生的精神状态来看 有许多中等生在班级中之所以成绩不突出,其原因并不单纯是因为能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原因。一般来说,很多中等生对学习所持的态度是保持中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老师不批评自己,表不表扬无所谓;考试成绩理不理想不要紧,只要还有比自己差的学生在自己后面垫底。学习上也是不求甚解,只要大体知道就行,可以应付过老师的检查。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如蜻蜓点水,很难沉下心,做到精益求精。上课时稍微听懂点东西便满足了,不愿再继续深究下去。课后仅仅满足于写完作业,能够应付老师就行了,不愿意再做进一步的巩固和复习。久而久之,他们的这种学习态度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使得他们的成绩总是悬在半空中,不上不下。 三、从中等生的潜力来看 中等生虽然不像优生那样全面发展,但他们也是各有所长。而作为优等生来说,潜力基本已经发掘出来,不会再有更大的突破。另外,优等生的自觉性较高,即便没有老师的督促,他们也能自觉学习。至于后进生,一贯是老师工作的重点,虽然老师下的功夫很多,投入也很大,但这部分学生或是由于先天条件不行或是由于基础太差,想要把成绩提上去,往往是事倍功半。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作为教师来说,就应当特别重视对中等生的培养。而在对中等生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多给中等生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 由于教师的目光往往被优等生和后进生所吸引,所以通常在班级中最先认识和熟悉的往往是优等生和后进生。有些中等生一学期甚至一年下来也和老师打不了几次交道,更不用说和老师进行交流,当然也就谈不上受到老师的表扬了。许多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是觉得这部分同学是班级中最省心也是最好管理的一部分,只要他们不出现特殊情况,一般不会主动找他们谈心,更没有想过要发掘他们的潜力。但是作为老师来说,既然对于后进生的闪光点尚能给予肯定和表扬,那为什么不多给中等学生一些呢?作为我们成年人尚且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更不用说学生了。所以我们教师应当适当地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由于中等学生在班级中默默无闻已经成了习惯,一旦我们给予他们适当的赞扬,就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会有非常好的疗效。 二、转变中等生的思想观念 中等生的成绩上不来,和他们的中庸思想有很大关系。很多中等生的观点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而,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和转化他们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在日常学习中应当采取各种办法,帮助他们制定更高一些、更适合自己的目标,并朝这一方向努力,而不仅仅是满足现状。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进步时,更要给予适当的表彰甚至是奖励。在每次测验或考试后,应当找适当的时机和这些同学一起坐下来分析一下,既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自己的潜力,以便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一定要避免这些学生因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沾沾自喜,忽略了他们自己可能存在的潜力。 三、注意把握关键时刻,转化中等生 一般来说,从高一下学期到高二这段时间,是两极分化特别关键也是特别严重的时期,因为到了这个时间,随着课程的加深、难度的加大,许多以往凭借小聪明还能勉强跟上的学生,这时候在学习上就会明显感到吃力。他们是否下功夫,能否跟得上,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与发展。而班里两极分化是否严重,关键也是出在这部分学生身上。一旦在关键时刻他们自己放弃的话,今后就很难再补回来。因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这种时刻把握好尺度,适当给予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帮助,在他们犹豫不定的时候拉他们一把,让他们能够鼓起刻苦学习的勇气。一旦他们渡过难关,并且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时,他们便会更有信心,会继续努力,即使后面不能成为优等生,也不至于因为他们自己感到难度太大而悲观失望甚至逐渐放弃,最终变成后进生。 总之,中等生的好坏在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因而作为我们每个教师来说,在关注到优等生、后进生的同时,也应当把一定的精力投入到中等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上。只有这样,班级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浅谈关注学生的学——从概念教学谈起

浅谈关注学生的学——从概念教学谈起 下面结合《倍的认识》和《比的意义》这两节课,我来谈谈概念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梳理、分析、理解概念,如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 “倍”的认识,是理解两个数倍数关系的种子课,学生初次认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比”的意义,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充分认识除法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样是对两个数关系的描述。但“倍”和“比”的认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如何在具体形象的演示和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呢?下面我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3+x”课堂教学模式,来做一下梳理。 概念教学首先要关注概念的引入。教学时可以用以下引入方法:直观情境引入、具体计算引入,运用已有知识引入等。这两位老师的课,都是采用了直观情境引入的方法。书华老师是借助学生熟悉的水果,让学生“说说每两种水果之间的数量关系”,从相差关系引出倍数关系,引入了“倍的认识”。这样从直观的水果图中,让学生初识“倍”这个概念,比较直观形象。建宁老师借助人身体上的一些数据,从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比”。两位老师都是在借助直观情景,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

识基础,从旧知中引发新知的学习与探究。 在概念教学时,我们常常采用这种直观引入的方法,比如说:认识平行线,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中见到的平行、相交,引出要学习的平行线。再比如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生活中就能见到很多这样的图形,就可以借助具体的图形,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而引起对轴对称图形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像这样借助具体的实物演示、操作,有助于学生建立表象,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也不是所有的概念教学,都要这样直观的去引入,比如学习循环小数、倒数的认识、商不变的规律等这些概念和规律时,我们采用的就是计算导入的方法。设计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先算一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行概念或规律的概括,这样通过运用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形成数学概念。 当然,不管什么概念的学习,都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旧知进行引入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引入方法。比如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等这些概念都是在因数、倍数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利用相关概念引入,能够促使学生分析新概念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气候宜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履职尽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喜迎党的十九大的召开。 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二十载风雨春秋,无怨无悔育桃李,从成功与挫折中我咀嚼出了为人师表的真谛,从酸甜苦辣中我领悟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老师,我知道自己很平凡,没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耀人的业绩。但是,我尽心履行自己的职责,只要听到上课铃声,就会精神振奋;只要一踏上讲台,就会满面春风。只要学生有需要,就立刻冲向前。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激情放飞学生的梦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自己的心血培育祖国的花朵。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从事的是教育的根的事业。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对真善美的认识,对责任的担当等等,都在这里启蒙,都在这里生根发芽。因此,任务艰巨,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创新。 一、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我期望我的学生能在我的课堂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轻轻松松做游戏,快快乐乐学数学。”这是我对学生常说的话。我利用自己的亲和力和自己对数学学科的喜爱,吸引学生快快乐乐学数学,引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形成了自己比较明快、快乐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我善于创造和谐安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形式组织教学,善于鼓励、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学习数学的奇妙、简洁和在生活中的价值魅力。为了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数学好玩”、“数学有趣”、“数学王国”等的字眼是经常出现在课堂上的,为了把抽象的数字、符号具体化、形象化,我常常以儿歌、故事、动作的形式来表示,孩子们非常喜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参与的快乐,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我及时对孩子们进行鼓励,让孩子们在书的后面设计一棵成长树,只要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有好的表现,就发小贴画。让孩子们通过树的成长感受到收获的快乐,给他们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 学生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我愿意尽我所能为孩子们寻找欢乐的源泉,在一个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快乐成长。让学生“会学”、“乐学”,是我在数学课堂上的执着追求。 二、对学生以爱育爱 习总书记说过,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

浅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曹良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怎样才是全面发展?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因为每一个教师心中的理解不同,如果只从字面理解全面是越多越好,可过多的堆砌并不是一件好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适应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只要适应学生的成长都是全面的一部分。也许我心中的全面不一定全面,但是我认为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是我多年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今天说一说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这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的好习惯。其实,一个好习惯将会让你受益终生,但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他需要教师的培养,家长的配合。对于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一种好习惯,当下可以帮助你健康成长,就是在今后的人生中也会让你受益。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是我们也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我们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天起,教师就接下了这个接力棒,并且每一位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更优秀,为什么几年以后,学生之间出现了差距呢?这种差距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个人认为,一、二年级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教师把学生的各种习惯培养好了,学生就会在好习惯的促使下主动学习。例如:有的学生不做作业,还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习惯的出现难道就是一时养成的吗?刚开始这些学生也不是这种情况,当他们第一次不交作业或不完成作业时老师不去制止,或者老师在制止的过程中出现了松懈现象,都会给学生的不良习惯埋下种子,长时间下去就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同时一种不良习惯也会慢慢滋生,好习惯的培养很费力,但是一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就会很快,所以我们教师在一、二年级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有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果每一位学生都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进入高年级以后,老师只要在原来各种习惯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和提升,学生从各方面都好管理,也根本不会出现不良习惯的表现。所以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心态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心态端正了,对于这个人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学生也是如此,如果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并用这种良好的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