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延龙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与制约因素.

延龙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与制约因素.

延龙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与制约因素.
延龙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与制约因素.

延龙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与制约因素

[ 08-08-26 10:30:00 ] 作者:奇海兰编辑:studa0714

[摘要] 对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是推动地区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源泉,只有依靠经济的发展,才能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整体进步。民族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把少数民族聚集区内各个经济部门,各种文化活动,各个地区连接在一起,提高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保持发展的整体性与联动性。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竞争力一体化

一、延龙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

(一)延龙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延龙图是位于吉林省东部的延吉市、龙井市和图们市的简称,延龙图地区经济一体化概念的实质主要有四点,一是打破旧的行政区划界线,构筑延龙图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平台;二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整合三个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在体制、机制上形成三个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三是运用经济纽带和市场化的方式,形成三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格局;四是通过综合发展和区划调整,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规模较大、实力增强、形象优美的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

(二)可能性分析

(1)理论分析

民族地区经济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各民族群体等经济主体的利益,它们各有其利益目标和利益准则。它们之间在利益方面有时一致,有时则不一致,因而对如何发展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所保持的态度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家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中所追求的目标与所采取的策略往往是不完全相同的。国家为求得一定时期全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必须对全国范围内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实行有差异的发展政策,使一部分区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而另一部分区域则处于次要地位。二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与其他各个区域由于均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在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和联系是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原则的,但在处理区际经济关系时,都是以增大本区域的经济利益为准则的。于是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从而导致经济矛盾,只有当他们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时,才可能出现联合、合作等。三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需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同时,又必须注意保护人类居住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时,要使经济结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等与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等相适应,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区域的中心城市在经济区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带动区域经济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中心城市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但也有些区域的中心城市以商业、金融、旅游或行政管理等为主要内容。中心城市

不只是不同等级区域的经济中心,往往也是不同等级的行政中心,它多与周围地域有着行政隶属关系,其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周围地域。因而,可以充分利用行政杠杆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发挥中心城市的扩散与辐射效应,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有力地带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

(2)实际情况分析

首先从区位上看,三市地缘优势非常突出,经济一体化格局易于形成。三市总面积5073平方公里,总人口80.5万人,分别占全州的12%和36%。历史上曾属于一个县市的辖区,是县市之间最短的距离之一,铁路、高速公路可以形成三市的一小时经济圈,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三市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条件。

其次从经济发展上看,三市经济一体化互补性强和辐射作用大,不仅可以实现共赢,而且易于形成新的增长点,进而带动其他县市快速发展。据统计,三市经济总量占全州的48%。三市区域内,延吉经济开发区初具规模,图们市开发区也在快步发展;延吉卷烟厂、石岘纸业、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都在这些开发区落户,延吉市、图们市城市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龙井市地域辽阔,不仅适于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弥补其他两市地域窄的弊端,为他们快速发展提供潜在空间。

再次,三市区域内延吉国际空港、京图、图长直达特快,高速公路网络穿越三市,图们、龙井两市的陆路口岸与朝鲜隔江相望。所有这些都为南联北拓,东进西出创造了良好条件,客观上形成了以延吉为中心的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的格局,因此,三市经济一体化必将成为延边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全州形成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构建州域中心城市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一体化推动了经济、管理、金融和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使作为主要国际商务中心载体的城市,成为世界经济中区域或全球的接点。一个区域内形成具备从当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现状看,多数大城市同时又是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带动作用。譬如,在上海的辐射带动下,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以其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9%的GDP和15%的地方财政收入。目前,吉林省也已建立并逐步发展了以长春、吉林为核心的“长吉一体化”增长极,围绕着汽车和石化产业发展成为相对集聚的经济核心区。然而,在吉林省东部的城镇组团中,由于地理位置、产业发展方向、经济联系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延边地区的八个县市普遍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相互间经济联系微弱,竞争大于协作。在地处相对孤立的区位位置、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延边,构建州域中心城市,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极,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启示(一)

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启示(一) 摘要]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和新现象,同时,它会对今后形势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几十年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不少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应运而生。作者由此得出三个启示:从理论和现实看,中国应该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如何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未雨绸缪,加强对反全球化的研究,找出解决途径,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扫清理论障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经济一体化是为实现经济全球化这一目标必经的历史阶段。几十年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不少理论与实践案例应运而生,这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中国经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无启示。 从理论和现实看,中国应该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 1.经济一体化有深厚的济学基础。 经济一体化有其经济学上的内在合理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已经证明,基于比较优势和规模报酬递增这两大理由之上的自由贸易能极大地促进各国的生产效率和世界的总产出。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传递用于协调和管理世界各地生产的信息及其处理成本大幅下降,组织国际分工的成本急剧减低。正因为如此,各国有强大的动力参加这种国际分工。而且,参加的国家越多,平均成本可以降得越低。因为它们的产品可以面对更大的市场。采取闭关自守政策的国家必定只能以本国为市场,各种产品的产量不可能很大,因而平均成本必然很高,根本无法同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相竞争。同时,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各国间的依存度会逐步加强,这将迫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另外,各国也日益意识到,世界虽然人为地分成许多政治单位,但从生态、环保、资源、和人文的角度看,地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各国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共享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和防止全球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2.中国改革开放其实也是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目前,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雏形已基本显现,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已基本消失。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也是经济一体的过程。首先,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一方面是贸易额的增加,现在中国大陆已经是世界第十大外贸国;另一方面是随着对外贸易国别和地区的扩大以及深度的增加,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大。其次,资本流动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资本流入国,同时,中国也开始适量对外投资。再次,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参与国际经济协调。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包括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国际经济组织,同时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这个准一体化的组织,不断参与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因此,整体上看,中国改革开放本身也是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也正是由于这一过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和世界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迫使改革开发的力度一步步加大。 3.亚洲的现状决定中国应该加快一体化进程。 回顾上一世纪,我们发现,亚洲如同一串散落的珍珠一样,尽管次区域的经济整合度已相当高,但整个亚洲经济的一体化步伐却仍相对迟缓,缺乏一根有效的主线将他们由联起来。1997年之后,亚洲孤立的危险日益浓重,整合亚洲的压力也日甚。 和欧洲以及美洲的一体化相比,亚洲无疑已显得落后了。亚洲至今没有制度化的区域融合安排,长久以来,亚洲一体化的合作仅有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会议和高官会等,一直缺乏有效的谈判机制。尽管在《汉城宣言》正式确立了APEC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但从严格意义上讲,APEC还不算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APEC的特色在于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这一方面赋予了APEC求同存异、灵活务实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清谈气氛过浓,缺乏多边谈判和制定多边行动纲领的制度化约束的弊端。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 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 5.经济同盟。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 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 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经济一体化是关于成员间贸易壁垒的撤除和各种合作互助关系的建立。贸易壁垒的撤除被称为一体化中"消极"的一面,合作关系的建立则被称为"积极的"一面,因为合作的建立往往要求参加者改变现有的制度或机构,或建立新的制度和机构以使一体化地区的市场能适当而有效率地运转。在一体化的各种形式中,较初级的形式,如自由贸易区等主要是消极的一面,而较高级的形式,如经济同盟等则更充分地体现了积极的一面。消极的形式比较易于达到,因为消除关税和数量限 制易于做到,特别是在经过长期的多边贸易谈判后许多国家的关税水平本来就已经很低。积极的形式不易做到,因为它要求采取某种形式的共同行动,而且要求在关税以外的领域合作,而金融、货币和雇佣等方面的合作往往涉及国家主权的协调等更深一层次的问题。但对一体化的形式的划分只能是大体上的,实际上每个组织都不可能是标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1、内涵不同。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和深入地进行自由流动和“合理”配臵的过程,从而出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间高度依赖和融合的表现;经济一体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称全球经济一体化,它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取消歧视,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狭义的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或称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间不断消除或降低彼此间经济政策与体制的差异,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经济的过程。 2、提出不同。经济全球化一词是1985年由美国学者提奥多尔·拉维特在其《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随即在国际经济学中得到普遍使用;经济一体化作为一个世界经济的概念,是1954年由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在《经济一体化》中提出的,主要指世界某地区的各国在经济上的某些形式的联合。 3、行为主体不同。全球化中的行为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一体化中的行为主体则是国家政府和一体化经济组织。 4、经济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不同。全球化经济活动中以跨国企业获取利润为主,各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参与或卷入全球化;而一体化经济活动中一体化组织主要强调参与国的共同利益,最后的目的是共同增进国家福利。 5、国家间关系表现不同。全球化中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虽然越来越紧密,但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是自由的联系;一体化中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是固定的,相对全球化来讲更加紧密,它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部分或全部共同的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等。 6、二者的表现形态不同。经济全球化以资本的流动为方式,即人、财、物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臵,表现为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生产,把各国、地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互相依存性大大

单位工作交接讲话稿

单位工作交接讲话稿 关于单位工作交接讲话稿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单位工作交接讲话稿1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州委、州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落实州政府《关于将朝阳川镇整建制划归延吉市管理的意见》,启动各项交接工作。 朝阳川镇划归延吉市管理,是加快推进延龙图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步骤,是全州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州委、州政府经过科学论证、慎重考虑和全面安排作出的重大决策。前不久,州委、州政府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认真讨论了有关的文件。州委常委会之后,邓凯书记又与延吉、龙井两市主要领导谈话,对划转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延吉、龙井两市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州委、州政府的决定和邓书记、龙熙州长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思想。为做好划转工作,两市分别成立了交接工作推进组,迅速开展前期工作。为切实加强领导,州里也成立了推进组,并及时向省民政厅、省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征得了州人大的同意。应该说,州市两级为这次顺利交接做了大量铺垫工作。刚才,玉顺同志宣读了《州人民政府关于将朝阳川镇整建制划归延吉市管理的意见》,龙井市、延吉市、朝阳川镇的负责同志

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下面,我受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委托,就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的决策,圆满完成朝阳川镇整建制划转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任务,把握原则 州政府《关于将朝阳川镇整建制划归延吉市管理的意见》,对划转工作的原则和相关工作任务,都作了明确的安排和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确保这一决策顺利实施,妥善处理和解决在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在这里进一步明确几项具体原则,以便于大家在交接过程中遵循和把握。 一是委托管理与行政区划划转同步进行的原则。朝阳川镇划归延吉市管理,涉及到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是我州改革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需要履行法律程序和上报有关部门批准。我们在取得一致共识并形成决策基础上,经请示省主管部门同意,划转工作与相关手续报批工作可以同步进行。在省政府正式批准前,先以委托管理的形式,将朝阳川镇正式交由延吉市管理。会议之后,延吉市正式行使对朝阳川镇的行政管理权。 二是以两市交接为主,州直部门配合的原则。把朝阳川镇正式交由延吉市管理,交接工作的主体是龙井市政府和延吉市政府,交接工作主要在两市之间进行。这一工作涉及到龙井市、延吉市各个部门,两市分别成立了交接工作领导小

15经管-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仅供参考)

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分析(仅供参考)目录(13题): 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 P93 第四章我国纺织业退出援助政策 P131 第五章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 P157 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P175 第七章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 P208 第八章美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P233 第九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P261 第十章日本产业政策 P281 第十一章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治理政策P317 第十二章让人头疼的成品油价格 P351 第十三章英国广告行业与自律管理 P363 第十四章浏阳花炮产业集聚 P387 第十五章中国手机业的产业生命周期P407

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 P93 1、你认为我国公用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公用事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其本身特殊性,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套用一般行业或企业的改革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公用企业未来的改革应该是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在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价格收费监管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用企业垄断经营体制,加快公用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增强公用企业活力,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2、国外公用企业改革进程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公用企业改革在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方面有重大成就,为此,对我国公用企业改革来说: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管理和监督作用; (2)在保证政府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能前提下,打破公用企业独家垄断经营局面,引入竞争机制; (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5)转变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的功能。 3、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

试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试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技术和资源等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新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基于此建立其理论框架,“中心一周边”理论和国际依附论则强调该差异产生的历史积累原因和差异加大的趋势,提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张,采取割断不合理交换关系、建立发展中国家内部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以避免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加剧,并认为新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关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论述实际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新的依附。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新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不存在相对价格条件的差异,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独立因素,认为中心一边缘模式即区域经济的出现依赖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市场需求、制造业分布和产业外部性。 1.标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标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以瓦伊纳《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的关税同盟理论为代表。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组建关税同盟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对区域集团内的国家产生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指组建关税同盟成员方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相互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包括生产创造效应和消费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与高成本产品成员方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低成本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造成的福利损失。是否组建关税同盟,取决于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的比较。从发达国家之间组建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来看,由于其供给和需求曲线较为平坦,贸易创造效应较大,且非成员国的产品成本不占优势,贸易转移效应较小,因而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福利正效应较为明显。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会导致成员国在某些生产领域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相应的生产活动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集中,进而形成使每个国家的总体利益都增加的区域性专业化地域分工,但对第三国即非成员国产生贸易壁垒和福利负效应,因而标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封闭的模式。欧盟的建立以标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依据,推动了欧盟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兴起,对发展中国家早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布朗、罗布森、库珀和小岛清等人研究了标准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认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静态效应不明显,发展中国家借鉴标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应强调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效应和对外保护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小岛清提出的协定分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集团组建以后,不同经济体分散的小市场结成统一大市场,企业摆脱了市场规模的限制,并通过协议使各成员方分享规模经济效益;西托夫斯基和德纽的“大市场”理论即共同市场理论认为共同市场统一了保护主义分割的小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打破了原来各成员国国内的垄断;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外资通过区内设厂生产,绕开区域经济同盟的壁垒限制,从而能扩大吸引外资的规模。2.“中心--周边”理论和国际依附论“中心--周边”理论和国际依附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理论依据。结构主义者缪尔达尔、普雷维什和辛格等认为,世界经济存在“中心”和“周边”的格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作为技术创新者、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利益的获得者而成为中心,周边则由发展中国家组成,是技术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一方面,经济活动全球化过程加快;另一方面,区域和次区域一体化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缘经济发展的集中表现,经济全球化则成为地缘经济发展的最终融合,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归宿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多边经贸规则及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使我们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区域化阻碍全球化的观点缺乏充分的现实依据,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的必然走向。经济全球化在激起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目标发展的同时,也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生冲突,本文主要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促进作用;

目录 一绪论 (3) (一)课题的意义 (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三)研究方法 (3) (四)本文的篇章结构 (4)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含义和区别 (5)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含义 (5)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区别 (5) 三产生“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 (6)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7) (一)促进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7) (二)对南北关系产生双重影响 (8) (三)推动区域内国家联合 (9) (四)地区经济一体化又进一步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10) 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11)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13) (二)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 (14) 六加强国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发展15-17 结束语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在移交会议上的讲话精选最新模板范文

在移交会议上的讲话(一)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州委、州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落实州政府《关于将朝阳川镇整建制划归延吉市管理的意见》,启动各项交接工作。 朝阳川镇划归延吉市管理,是加快推进延龙图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步骤,是全州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州委、州政府经过科学论证、慎重考虑和全面安排作出的重大决策。前不久,州委、州政府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认真讨论了有关的文件。州委常委会之后,邓凯书记又与延吉、龙井两市主要领导谈话,对划转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延吉、龙井两市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州委、州政府的决定和邓书记、龙熙州长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思想。为做好划转工作,两市分别成立了交接工作推进组,迅速开展前期工作。为切实加强领导,州里也成立了推进组,并及时向省民政厅、省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征得了州人大的同意。应该说,州市两级为这次顺利交接做了大量铺垫工作。刚才,玉顺同志宣读了《州人民政府关于将朝阳川镇整建制划归延吉市管理的意见》,龙井市、延吉市、朝阳川镇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下面,我受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委托,就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的决策,圆满完成朝阳川镇整建制划转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任务,把握原则 州政府《关于将朝阳川镇整建制划归延吉市管理的意见》,对划转工作的原则和相关工作任务,都作了明确的安排和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确保这一决策顺利实施,妥善处理和解决在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在这里进一步明确几项具体原则,以便于大家在交接过程中遵循和把握。 一是委托管理与行政区划划转同步进行的原则。朝阳川镇划归延吉市管理,涉及到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是我州改革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需要履行法律程序和上报有关部门批准。我们在取得一致共识并形成决策基础上,经请示省主管部门同意,划转工作与相关手续报批工作可以同步进行。在省政府正式批准前,先以委托管理的形式,将朝阳川镇正式交由延吉市管理。会议之后,延吉市正式行使对朝阳川镇的行政管理权。 二是以两市交接为主,州直部门配合的原则。把朝阳川镇正式交由延吉市管理,交接工作的主体是龙井市政府和延吉市政府,交接工作主要在两市之间进行。这一工作涉及到龙井市、延吉市各个部门,两市分别成立了交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已进入工作状态,做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李光辉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可以预料21世纪初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并同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关系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区域是人类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的地域空间,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不同的区域环境,将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一词是一个含义十分广阔、使用领域极大的词汇,它或以实体概念被使用,或以抽象的空间概念被使用,不同的学科对象有不同的解释,就是在经济学这一学科中也有不同所指。常见的区域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经济特区等等。在这些区域中,既有跨国的,也有几个国家各自一个行政区的组合,还有一个国家内为特别目的设立的区域等等。 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作为这一概念的内涵应具有地域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等。 一体化一词英文为“Integration”,最初来源于企业之间的联合。企业之间通过卡特尔、托拉斯以及其他兼并方式联合而成的产业组织,可分为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两种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专有名词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欧,从此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探讨也就开始了。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词的定义,经济学家艾尔·阿拉格(AiiM·EL-Agrua)有过这样的描述:“到了1950年,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们赋予这一名词(区域经济一体化,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一项明确的定义,特别指将不同经济实体结合成较大经济区的一种事务状态或者一种过程。今天这个名词的用法也仅限于一含义。更具体地说,国际经济整合能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所有贸易障碍,并建立一定的合作的协调的机制。后者完全依赖于一体化采取的具体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A.Balassa)在其名著《经济一体化理论》一书中对“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也做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a process),又是一种状态(a state of affairs)。就过程而言,它包括采取种种措施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差别的消失。”(3)巴拉萨的这一定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经典性意义。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解释,基本上围绕着“过程”和“状态”而展开的。 1952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8年1月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从此,经济一体化不是一纸概念,而是有丰富实践的实体,从而引起很多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经济学家维多利亚·柯森(Victoria Curson)在1974年从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解释了经济一体化,他把一体化“过程”的理解为趋向全面一体化的成员国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把一体化“状态”理解为业已一体化成员国的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4)经济学家彼得·林德特给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定义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或两者的结合,达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对此,经济学家彼得·罗伯逊(Peter Robson)则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特征:在某种条件下,成员国之间歧视的消失;维持对

龙井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龙井xx投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word模板可编辑

报告说明— 龙井市,隶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部,延边朝鲜 族自治州东南部,长白山东麓,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前沿、图们江 区域国际合作和延龙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 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4’~129°48’、北纬42°21’~43°24’之间。东南方向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边境线长142.5公里;东北方向与 延吉市、图们市接壤;西南方向与和龙市毗邻;西北方向与安图县相接。2015年,龙井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3亿元。截至2014年,龙井市下辖 5个镇、2个乡、2个街道,其中包括65个村民委员会和461个自然屯。截至2014年,龙井市户籍人口172511人。龙井市作为延吉市的“后花园”, 正朝着生态旅游度假休闲城市发展方向阔步前进。2019年,被列为第二批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纺织纤维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其中,化学纤维是指以天 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物理加工制得的纤维。根据 原料的不同,化学纤维又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5227.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209.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53%;流动资金1017.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47%。

达产年营业收入8301.00万元,总成本费用6266.54万元,税金及附加90.16万元,利润总额2034.46万元,利税总额2405.24万元,税后净利润1525.8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79.4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8.92%,投资利税率46.01%,投资回报率29.19%,全部投资回收期4.93年,提供就业职位137个。

城乡一体化理论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 内容提要:文章通过介绍中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认识,综合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自己对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为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思考 一、国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探讨 1.马恩列斯有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论述 马克思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他在185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乡村城市化”这一理论。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概念的人。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24页)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融合就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以及大家共同享受福利。 斯大林认为:“这不是说,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应当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它们是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它们不仅是大工业的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58页)由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标志。 2.现代学者的理论认识 在英文和法文的城市科学资料中,没有“城乡一体化”的词语,比较相近的是“城乡融合(和解)”(Urban-rural composition)。其含意是指自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从原先的大都会向较小的村落或尚未工业化的地区转移,从而形成城市和乡村相混合的新型区域。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是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他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它

地区经济一体化

地区经济一体化: 加入欧共体使英国获益了吗——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1973年是英国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的一年。农产品的价格急剧上涨,家庭在一日三餐的花费增加。价格的上涨并非偶然,而是由于政治的一项决策。英国不再从它原来的殖民地——澳大利亚购买廉价的农产品,相反却增加了自己的农业产出,并向价格更昂贵的欧洲邻居购买农产品。英国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策?收益能够抵消损失吗? 英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是由大英帝国沿袭下来的。澳大利亚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一直向它的宗主国供应食品。销往英国的产品占1950年澳大利亚出口总量的1/3。但在1973年,这种贸易传统被打破了。英国与它的邻邦签署了一项加入欧共体的协议。虽然英国国内普遍认为此举是正确的,但却不得不接受随之而来的经济后果。 澳大利亚的农民遭受了巨大打击。他们与英国的传统贸易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划上了句号。加入欧共体后,英国不得不遵守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这些政策给欧共体外的农产品生产者统一设置了贸易壁垒。关税和配额提高了非欧共体成员国的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价格。因此,澳大利亚在英国市场的优先进入权宣告终结。英国与成本更高的其他欧洲生产者进行贸易,而澳大利亚则被淘汰出局。加入欧共体后,英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肉减少了75%以上,来自澳大利亚的80万吨小麦进口也几乎立即被封杀。 英国消费者为这一变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加入欧共体之前,由于澳大利亚的牛肉、小麦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很高,价格也相当便宜,因此英国是整个欧洲食品支出最低的国家。而加入欧共体后,由欧洲进口的农产品价格昂贵,英国不仅食品价格平均上涨了25%,总通货膨胀率也上升了3%-4%。简单地说,因为英国的农产品贸易从低成本生产国转移到高成本生产国,购买农产品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支出,因而承受了损失。 但这个故事也有另外一面。随着英国加入欧盟并取消对欧洲其他国家进口产品的关税和配额,来自欧洲的工业制成品大幅度上升。欧洲贸易伙伴的低价进口取代了英国生产的高价产品,因此提高了英国的福利。 评价英国加入欧盟究竟是好还是坏变成了一个经验问题。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创造增加的福利能否抵消农产品的贸易转移减少的福利?围绕这一问题的大量经验研究普遍得出的结论是:农业发生了大规模的贸易转移,而制造业则发生了大规模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的总体效应仍然是存在争论的一个问题。

浅谈中国经济区域一体化

浅谈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 2006221109100159 付群体育学院1.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经济安全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随着两岸四方的经济联系、要素流动日益密切,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推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是两岸四方的现实选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一条主要措施就是适应开放经济的需要,促进贸易自由化,推进国内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一方面,已存在的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目前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地区,还在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其范围。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正在孕育或已现雏形,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区域一体化表示兴趣。如正朝贸易自由化目标努力的东盟十国自由贸易区,东盟"10+3"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东盟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拉美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等。这些现象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各个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参与与本国经济有更紧密联系的本区域经济的整合和开放。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达到惟有以特定地理范围的国家集团为生产单位相适应的阶段。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其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都必须借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合作的力量。因此,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都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世界贸易和经济总量的增长,但在今天乃至今后半个世纪中,区域经济一体化都要比经济全球化实际得多,重要得多。 由于东亚经济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横向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形成了梯度发展格局及其有活力的内部贸易和投资网络,经济互利互补,各具不同的需求和比较优势。因此,东亚现已初步具备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条件和可能。最近几年,“10+3”、“10+1”及中日韩三国合作对话都在加速进行。但由于具有敏感性的农产品自由贸易等问题难以解决,制度化的中日韩合作,“10+3”合作及东盟分别与日、韩“10+1”合作,目前尚难以取得真正突破。笔者认为,比较可行的合作途径是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国贸单元复习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关税同盟区别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表现在于()。 A.成员国之间的工业品全部免税B.对外实行统一的贸易壁垒C.成员国之间所有商品不受数量限制D.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流通2.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没有实现成员国统一关境。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完全一体化3.贸易创造效果属于关税同盟的()。 A.动态效果B.静态效果C.贸易转移D.贸易损失 4.下列属于关税同盟带来的动态效应的是()。 A.贸易创造B.贸易转移C.竞争效应D.贸易损失 6.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 A.对内自由,对外保护B.对外自由,对内保护C.对内外均自由D.对内外均保护 7.按贸易壁垒取消程度划分,经济一体化最简单的形式是()。A.自由贸易区B.共同市场C.优惠贸易安排D.关税同盟 8.关税同盟是()的一种形式。 A.经济特区B.经济一体化C.优惠贸易安排D.共同市场 9.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都属于关税同盟的()。 A.动态效果B.静态效果C.竞争效应D.贸易损失10.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关税同盟不存在()的问题。A.关税B.贸易偏转C.利润倒流D.货物自由流动11.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是较有影响的()理论。 A.大市场B.关税同盟C.综合发展战略D.协议性国际分工12.欧共体成员国于1992年2月7日签署了()。A.《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C.《欧洲协定》D.《单一欧洲法令》 13.能够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A.优惠的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共同市场14.在成员国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也实现自由移动的是()。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15.关税同盟成员国经济结构竞争力愈大,互补性愈小,同盟成立后福利水平愈可能()。 A.下降B.不变C.提高D.说不准 17.由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一体化是()。 A.部门一体化B.全盘一体化C.水平一体化D.垂直一体化18.贸易转移效果和贸易创造效果是从()方面考察关税同盟的贸易影响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显著特征,至2011 年,中国已经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5个自由贸易区,已签署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对经济一体化代表性理论及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现状进行评述,最后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中国;国际经济一体化;综述 国际经济一体化正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拓展,各国集团与宏观经济主体的区域合作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初级形态,也是一种局部性的全球化,自此过程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本文将对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文献作出回顾与评述。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含义界定: 对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界定,国内外学者持不同意见。主流表述如下: 从手段角度,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 从状态过程角度,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差别的各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其表现为各国间的各种不公平的差别待遇的消除。 从目的角度,应定义为自由贸易、统一市场、共同繁荣等等。 2.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基础 2.1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是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该理论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强调自由贸易可以给各国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同盟内部的关税减免,必然导致成员国的福利增加,就世界范围而言,总体福利也是增加的。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在其著作《关税同盟理论》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并认为任何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成员国以及外围集团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具体得益取决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最终结果。继维纳之后,米德、维纳克、科登等人在其基础上提出了3*3模型,后经麦克米兰、麦克兰和劳埃德对该模型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除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效应外,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还包括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行政开支、减少走私、增强集团的谈判力量等。此外,关税同盟建立之后,会对成员国经济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就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会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是成员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以及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技术进步。

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

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二○一○年八月二十日省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 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投入、拉动消费、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为切实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高我省城镇化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城镇化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推动,长吉一体化率先带动,东中西部区域联动,城镇乡村共进互动,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高质量地推进全省城镇化,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统筹城乡、惠及百姓、具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吉林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让吉林城乡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2.基本原则。 ——坚持“三化”统筹。把城镇化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农业现代化保障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

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路子。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的路子。 ——坚持规划引领。坚持世界眼光、立足长远发展、面向城市未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搞好城镇发展规划,科学构建城镇体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增强城镇承载能力,走科学有序推进城镇化的路子。 ——坚持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吉林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民族、产业等区域条件,构筑新型格局,提升文化内涵,打造人居品牌,塑造城镇魅力,走宜居宜业宜游、建设北方精品城镇的路子。 ——坚持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划城镇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类资源,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有机统一,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消除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走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路子。 ——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城镇化的根本目的,统筹解决生存性、安全性和发展性民生问题,切实维护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及目标的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以及完全经济一体化。 (1)特惠关税区。特惠关税区又称优惠贸易安排,是指在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让的优惠待遇。特惠关税区的税率比最惠国税率还低,但成员国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它是发展程度低、最松散也最易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特惠关税区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如“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洲木材组织”等就属这类经济一体化。特惠关税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低形式,以致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以此为初始形式,而是一开始就从“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开始。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组成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贸易关税和限额,但各成员国仍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成员国征收关税。对内对外的经济政策是独立的,没有超国家的权力。自由贸易区是一体化水平较低的一种类型。它分为工业自由贸易区和完全自由贸易区。所谓工业自由贸易区,是指只取消成员国之间工业品贸易的关税,而农产品贸易关税不包括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如欧洲自由贸易区;所谓完全自由贸易区,是指取消成员国之间工农产品贸易关税的自由贸易区,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它的主要目的是使成员国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发展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和限制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关税同盟规定了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具有超国家调节的性质。关税同盟是比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形式,然而,与自由贸易区一样,它也只是商品贸易领域中的一体化。 (4)共同市场。共同市场的特点是,除了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外,还要取消对生产要素流动的一切限制。这种形式既包括了关税同盟的内容,即在成员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班级:2010212105,姓名:周红艳,学号:10212321,序号:52) 论文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速度加速,经济全球化作用日益加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增大,各国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碰到了许多挑战,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探讨,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区域经济一体化,机遇,挑战。 前言: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离开国际经济社会而使本国经济独立的生存和发展,任何国家都必须参与并利用国际分工,发展国家之间长期而稳定的经济贸易关系。从全世界范围看,世界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自新中国成立开始的对外经济合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国际政治经济和国内不同指导思想的影响,所取重点与采用的方式区别较大。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始于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支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由单纯对外提供援助,发展为“有进有出、有给有取”多种形势的互利合作,国际经济事业开始发展起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国际经济合作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要继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等,最终实现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比多边贸易体制更快的实现局部的自由贸易,但同时对外具有歧视性和排他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既是一种目标,又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水平和范围,不同的水平和范围只是整个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应包括的内容是:第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经济上的联合;第二,需要国家对经济联合进行调节;第三,经济一体化会对成员国产生有利结果并产生新的经济机制;第四,经济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系统,会对国家在政治上产生影响;第五,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看,通常由初级向高级过渡,即由贸易一体化到货币一体化,再到经济政策一体化或经济计划一体化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猛,并多次掀起高潮。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2005年,已经生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50个猛增到250多个。截至2007年10 月底,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通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达214项,其中有60%是2000年以后才实施的。区域经济合作对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在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进行的。 按照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类型分类,目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有3种类型:第一种是北北型,即成员国全部来自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截至2006年10月底,在世贸组织成员通报的214项区域贸易中,有22个是北北型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欧洲经济联盟、美加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澳新自由贸易区等。第二种是南南型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向该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