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对母儿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62.85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年9月第l 鲞筮! ! 望 ! 竺: !P生 !! : !:! : !:! 微升高。可以达到28.8%。到80岁以上年龄组是由于各种疾 病出现,伴随一般状况的减退,导致其发生率升高分别为 41.7%和55%。故为降低OP的患病率,早期干预女性在40 岁、男性在60岁,就应开始注意监测骨密度的变化,并有针 对性地进行预防性干预[ 。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及结论基本反映了本单位定期 体检健康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 律.为OP的防治提供了客观的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207・ 诊治指南(2011年).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 (1):2—14. [2]卓铁军,周明秀,申志祥.南京地区516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 定分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2):104—106. [3]Bass s,Pearee G,Bradney M,et a1.Exemise before pube ̄y may confer residual benefits in bone density in adulthood:studies in aetive PrePubertal and retired female gymnasts.J Bone Miner Res,1998,13:500-507. (收稿日期:2013.O1.16) 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对母儿的影响 曹爱萍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是孕产妇及围生儿 死亡的原因之一。早在2O世纪8O年代国外学者提出“早发 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概念。目前大多数学者将发病于妊娠34 周前的重度子痫前期称为早发型,同时认为早发型子痫前期 的病情更重,治疗棘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子 痫前期重度共145例,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有88例,诊 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第6版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分类[ , 排除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病、肾炎及血管疾病引起 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30岁。其中初产妇 37例,经产妇31例。将同期分娩的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57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母亲并发症情况及对母儿的影响。2组 患者年龄、孕产次、入院时血压、蛋白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组期待治疗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这可能与 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因家属放弃胎儿做引产术有关。早发型 子痫前期重度组为7.2 d,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为4.6 d。 1.2治疗方法:解痉首选硫酸镁,首次剂量为5 g,继而10 g 硫酸镁1—2 g的速度静脉滴注,每日用量15—20 g。口服降压 药,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每6~8 h 1次。对于病情重形成 难以控制的血压,使用硝酸甘油微量泵静脉注射,从3 ml/h 开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液速。促胎肺成熟,氟美松l0 mg肌 肉注射,每天1次,共3 d。对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及大量腹腔 积液患者给予补充白蛋白和利尿治疗,经常复查电解质。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治疗效果:2组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共95例,有些患 者发生1种或者多种并发症。早发型组88例有66例,晚发 型组57例有29例,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1)。见 表1 表1 2组孕产妇并发症比较 2.2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早发型组阴道分娩8例,孕妇 及家属放弃胎儿及死胎引产37例,剖宫产43例。88例其中 双胎2例。共9O名胎儿,新生儿存活39例(43%),死胎1O例 (11%),新生儿死亡9例(10%),引产32例(36%),围产儿死 亡率22%。晚发型组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51例,引产1例。 57例其中双胎5例,共62名胎儿,新生儿存活6O例(97%), 新生儿死亡2例(3%),围生儿死亡率3%。由此可见,发病孕 DOI:10.11655/zgywylc2013.09.045 作者单位: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妇产科 周越小,围产儿死亡率越高。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讨 论 3.1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特点:迄今为止,对早发型子痫前 期重度尚无统一界定,多数学者将起病于34孕周前的重度 子痫期称为早发型.在此后发病者称为晚发型[ 。本文采用≤ 34孕周为界定。总结我院1年收治的子痫前期重度患者早发 型占重度子痫前期的比例是61%,较国内有些文献[3]报道 24%高,可能是因由县级医院将危重患者转入我院较多所致。
・1208・ 主国 堑 I 堡! 箜 3雀箜9期ChineseRemedies&Clinics,September 2013,Vo1.13,N0.9 其特点是发病早、病情重、有合并症多。本文早发型组有严重 母儿并发症的占75%,较晚发型组51%高,2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O.01)。围生儿死亡率早发型组(22%)明显高于晚 发型组(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的期待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 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的期待治疗已经成为共识。目的是在保证 母亲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能 力[43。母亲有严重的脏器受损或治疗期间病情加重,应立即终 止妊娠,而不再考虑孕周。本文有13例因母亲合并严重并发 症而入院急行剖宫产术。其余经过治疗尽量延长孕周.除有 32例因家属要求放弃胎儿而做引产术。48例新生儿死亡9 例,I例是孕34周死亡,8例是孕28~29周。晚发型是57例, 新生儿死亡2例。说明分娩孕周对重度子痫前期的胎婴儿结 局影响比高血压更明显。 治疗早期子痫前期我院采用解痉、降压、镇静,促胎肺成 熟的治疗方式。硫酸镁是首选的解痉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 单用硫酸镁降压效果不理想,需加用降压药物治疗。但血压 降的过低,可以出现胎盘灌注量的不足,胎儿宫内缺氧,甚者 出现胎盘早剥而危及母儿生命。所以控制血压维持在(145~ 140)/(95~90)ram H 左右。产前应用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 疗是改善早产儿结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采用治疗方案 用氟美松10 mg肌肉注射,每天1次,共3 d,整个孕期只需 1次治疗 3.3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的分娩方式:如果家属及孕妇对胎 儿有一定期望,应剖宫产为宜。因剖宫产能使胎儿迅速脱离 母亲不良环境,避免因宫缩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提高围生儿 生存率。同时剖宫产也可避免因宫缩疼痛致患者血压持续升 高。本文剖宫产43例占49%。 孕周小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且治疗病情难以控制,家属 及孕妇要求放弃胎儿,无引产禁忌,可以选用引产术。本文引 产32例占36%。对早发型子痫前重度患者选择终止妊娠的 方式,因根据胎儿的成活率,结合母亲的情况,家庭经济状况 而选择,剖宫产术选择要慎重。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2. [2]宣慧仁,刘辉,封飚./J、剂量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子痫 前期剖宫产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2):1312-1313. [3]唐婕,周昌菊,3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I临床分析.实用预防 医学,2007,14(1):173. [4]王海荣,张玉磊.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42例临床分析.山西医 药杂志,2012,41(12):1232-1233. (收稿日期:2013—02—09)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1 889例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 成芳段文秀仝桂平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是一种发生在新生儿的常见眼病[ , 主要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单眼或双眼持续溢泪和分泌 物增多,挤压泪囊区常有黏液自泪小点溢出。我院眼科门诊 201 1—2O12年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鼻泪管阻 塞1889例2361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门诊2011—2Ol2年共接诊先天性鼻泪 管阻塞患儿1889例,2361只眼,男性1077例,女性812例。 单眼1417例,双眼472例,年龄1—24个月。其中,1-2月龄 (1组)患儿359例,491眼;~4月龄(2组)患儿774例,968 眼;一6月龄(3组)患儿586例,690眼;一12月龄(4组)患儿 142例,177眼;l2月龄以上(5组)患儿28例,35眼。 1.2方法:所有病例均在门诊治疗室完成。准备好5 n1l冲洗 针管抽1管0.9%氯化钠注射液备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 滴眼,泪小点处表面麻醉。患儿取仰卧位,由助手固定患儿头 部,躯干及四肢,操作者位于患儿头顶部,左手食指及大拇指 牵引下睑暴露下泪小点,右手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大下泪小点 DOI:10.1 1655 ̄gywylc2013.09.046 作者单位:030013太原,山西省儿童医院眼科 及下泪小管。用5号冲洗针冲洗泪道。冲洗液并黏液脓性分 泌物自泪点反流可确诊本病。选择合适粗细的泪道探针垂直 插入泪小点1 mm,然后成90。转弯.向鼻侧与睑缘平行方向 推进,顺下泪小管进入泪总管及泪囊.当感到触及泪囊处骨 壁后则退1~2 Inm,然后将探针尾部向上转9O。。垂直向下, 当突破鼻泪管下端的开口时有落空感后退出探针。再次冲洗 泪道,冲洗液无反流为探通;冲洗液仍反流,可再次探通并冲 洗。探通时注意动作轻柔、准确,避免撕裂下泪道或形成假 道。术毕滴妥布霉素眼药水,1周后复诊。 1.3疗效判定:治愈:1周后复诊,无泪溢及分泌物,冲洗泪 道通畅。相反为未愈,可再次探通。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 理,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不同月龄患儿经过泪道探通术治疗后结果表明,1—2月 龄(1组)及~4月龄(2组)患儿1次探通治愈率与总治愈率相 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2组)患儿1次探 通治愈率与总治愈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