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江西省总工会

2014年6月江西·上饶

目录

(会议发言材料)

弘扬先进创新引领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再立新功………………………………………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工会(1)凝聚劳模力量服务创新发展…………………………………………………抚州市总工会(7)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国网上饶供电公司余接永劳模创新工作室(12)发挥劳模带头作用汇聚团队技术优势创新发展

…………中航工业洪都钳焊液压附件厂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18)

(书面交流材料)

传承发展创新

………………………国网南昌供电公司海萍劳模创新工作室(23)点燃创新之“火”

……………………国网赣州供电公司赵暑霞劳模创新工作室(29)

点亮的是一个照亮的是一片

……………………国网吉安供电公司刘卫红劳模创新工作室(36)搭建劳模创新平台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国网宜春供电公司姚勇劳模创新工作室(43)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启动人才成长新引擎……………………江铃汽车集团公司袁政海劳模创新工作室(49)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电信九江分公司向东创新工作室(55)求真务实抓创新凝心聚力保生产

………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朱东明劳模桥梁技术创新工作室(60)弘扬劳模精神树立先进品牌……………………………………………孙燕明陶瓷工作室(66)弘扬劳模精神践行群众路线

…………………………芦溪县宣风镇杨斌圣劳模创新工作室(70)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职工创新创效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宋勇劳模创新工作室(74)科技创新攀高峰栉风沐雨为三农

………………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红林劳模创新工作室(80)抓创建促“双推”,立足岗位建新功

………………………江西省宜丰中学李倩辉劳模创新工作室(85)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江西洪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彭贞红劳模创新工作室(91)

树劳模品牌促创新发展

…………资溪县全龙艺术蛋糕培训基地徐全龙劳模创新工作室(95)重质量重制度重实效

…………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饶品斌劳模创新工作室(99)劳模精神在创新中闪光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德兴铜矿李全胜劳模创新工作室(104)弘扬劳模精神推进技术创新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贵溪冶炼厂夏兴旺劳模创新工作室(108)创新路上急先锋

……………………中国电信南昌分公司杨文浩创新工作室(111)

弘扬先进创新引领

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再立新功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工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工会就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作交流发言。

一、劳模创新工作室基本情况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系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负责全省电网投资、建设、运营及供用电业务,现有供电客户1584万户,服务人口4500万人。公司所属地市供电公司12家,直属单位10家,县级供电企业97家,主业用工总数5.93万人。

近年来,公司工会按照江西省总工会、国家电网公司工会关于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要求,将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新途径,广泛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截至2014年5月,公司系统已创建40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5个被命名为“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3个被命名为“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26个被命名为“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各类专业人员达439人,已有创新成果344项,其中262项成果荣获不同层次奖励,91项成果获得专利证书;197项成果

在生产经营中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约1.6亿元。

卓有成效的创建工作,提高了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提升了企业的效率效益,改善了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二、规范管理,强化功能,统筹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

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专门听取工会汇报,要求公司各级工会站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弘扬“中国梦、劳动美”、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的高度,全面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促进企业素质和员工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公司印发了《关于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班组创新工作室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单位以劳模先进为骨干带头人,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目标,广泛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

(一)统一建设标准

突出劳模创新工作室“八有”基本条件。有冠名,一般以劳模个人命名,也可以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以工作性质或其他方式命名。有标识,设置内容明确、体现电网企业特色、位置醒目的标牌标识。有设施,配备工作开展所需的场地、办公用具、器材工具、专业资料等设施。有团队,明确由劳模牵头负责,每个工作室成员不少于3人,定期接收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有制度,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活动开展、学习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奖励激励、内

部管理等制度。有经费,所在单位安排劳模工作室开展日常工作的必要经费。有台帐,日常工作和活动应存有资料记录,有一套管理资料的设施、制度。有成果,每年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至少研发2项创新成果,工作室应有展示成果的平台。

(二)实行规范管理

规范工作机制。实行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引领、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具体工作由工会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组建、设备配备、人员安排、资金协调以及创新成果的总结、交流、推广等工作。

规范工作原则。一是与班组建设工作相结合,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对于“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活动的带动作用。二是与“我为企业献一策”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凝聚员工智慧,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三是与开展各项专业劳动竞赛、技能竞赛相结合,进一步夯实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四是与开展“师带徒”活动相结合,工作室技术带头人与一线员工签订《师带徒协议书》,明确职责,传授技能。

规范项目运作。一是每年确定的创新项目,必须由所在单位与劳模工作室正式签约。二是组织公司系统各单位之间的学习交流,避免选题重叠,降低研发成本。三是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2014年

公司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共计立项102项,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效不断显现。

(三)发挥三大功能

提供攻坚克难动力源。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加快了企业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的步伐,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国网上饶供电公司余接永劳模创新工作室把科研创新与安全生产、解决事故隐患、工器具改进、工艺流程改善、技术攻关等公司生产重点难点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五小”创新和QC活动,用劳模精神引领员工,解决电网生产运维检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迄今为止,工作室共研发创新成果116项,其中获得国家专利15项,涌现出了一批岗位标兵、创新能手和专业性人才。由余接永同志带队研制的“变电站装拆接地线升降机”荣获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度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折叠式耐压试验支架”荣获江西省企协2012年QC成果一等奖。

营造企业创新氛围。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工会更好地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创造了积极条件,员工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深化。国网南昌供电公司海萍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弘扬国家电网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和发展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周海萍所代表的南昌公司“六尽”劳模精神为契合点,创新性地提炼出供电服务7项规范、17种管理工具、8项基本素养、6大综合技能、130个服务情景,为用电客户、社会和企业员工提供六大领域的优质服务,塑造了良好的品

牌形象。国网吉安供电公司切实发挥刘卫红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机整合专业技术创新资源,4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与管理》入选省公司典型经验库,实现从“亮一点”到“亮一片”的质的飞跃。江西电力科学研究院“便携式三相电压互感器智能检定装置”荣获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开辟人才培养新途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进一步发挥了劳模在培养年轻人才、提升团队素质方面的辐射效应。国网九江供电公司成立陈小杰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来,一批优秀的输电青工加入到工作室,工作室深化技能培训,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实行专业人员择优“上岗”,选择技能优秀人才参与重大作业任务。在小杰精神的感召带动下,工作室已培养出高级技师4名,技师8名,省市公司优秀技能专家人才2名,为公司班组长及以上管理岗位输送人才15名。国网抚州供电公司以东乡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龙头,为普通员工开辟科技创新、岗位成才的通道,培育了国家级QC 诊断师2名,省级QC诊断师4名,甚至将只有初中文化的农电工李长水培养为“农电工发明家”、省电力系统“十大职工技术创新能手”,成为员工学习成长、人才辈出的摇篮。

三、深化创建,强化激励,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最大效能

一是进一步扩大创建规模。用2年左右时间,力争在公

司系统97个县公司建设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实现全覆盖,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创新工作中,使劳模创新工作室产生更大的群体效应。

二是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推广优秀创新成果和先进经验,让更多的二级单位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省公司将对工作室研发项目和优秀工作室进行评比奖励,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劳模创新工作室规范运转、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考核评比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新时期弘扬劳模精神的有力阵地。

各位领导、同志们,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工会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省总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落实省总关于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让劳模精神在广大职工中发扬光大,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再立新功。

凝聚劳模力量服务创新发展

抚州市总工会

抚州市现有市级以上劳模856人,其中职工劳模449人。为了用好这笔资源,充分发挥劳模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职工技能水平中的示范带头作用,2013年,抚州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制发了《抚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实施办法》,大力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年来,我市先后创建了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2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13个,全市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2项,技术扶贫14项,申报发明专利27项,创经济效益近亿元,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我市打好“三大战役”攻坚战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确保“五个到位”:

(一)组织领导到位。为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成立了全市工会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由市总工会主席任组长、常务副主席和分管副主席任副组长、各县(区)总工会主席、市直有关单位工会主席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各自责任,市总工会负责指导面上创建工作,协调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设备配备、人员安排、阵地建设、资金保障及总结交流、推广等工作。同时,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纳入全年绩效考核,以考

核施压力、促动力,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二)宣传造势到位。为了进一步扩大创建影响力和吸引力,抚州市总工会加大宣传发动,营造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浓厚氛围。精心编写劳模创新工作室典型材料,宣传先进事迹,召开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场交流推进会总结推广经验。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抓好主流媒体宣传等方法,提高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知名度。《中国职工科技报》、《江西工人报》、省总工会网站、《抚州日报》、《临川晚报》、抚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为抓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释放了巨大正能量。

(三)经费保障到位。抚州市总工会出台的《抚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具备创新能力的劳模为领军人物,鼓励各级劳模结合各自岗位和业务特点成立创新团队,支持其开展创新活动。劳模创新工作室日常工作活动经费原则上由所在单位承担。对每个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市总工会一次性扶持1万元;对每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市总工会一次性扶持5000元。市总工会预算安排1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各县(区)总工会、相关企业也进行了资金配套,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顺利创建。

(四)规范创建到位。为了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规范有序发展,使之有品位、有内涵,抚州市总工会结合实际,制定了“七条标准”:一是标志明显。以劳模姓名命名的创新

工作室牌匾标志统一规范,悬挂位置醒目。二是场所规范。每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使用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内设办公学习室和成果、荣誉展示厅等内容。三是设施齐全。配备必要的专业资料、器材工具、信息网络、办公电脑、实验仪器等设施。四是职工参与。组织职工参加,培养技术骨干,扩大劳模创新团队。五是制度完善。建立完善活动开展、学习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奖励激励、内部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亮牌上墙。六是经费保障。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在单位设有专项经费用于创新活动开展。七是台帐详实。创新活动开展有准确、详实的资料记录,存档备查。

(五)强化管理到位。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狠抓“三个管理”。一是细化程序管理。要求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每年申报一次,创新工作室找准切入点,确定创新研究课题,明确课题的实施目标、主要措施、效益预测。二是加强过程管理。要求创新工作室定期开展活动,对立项的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实践。工会跟踪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进展,查找不足,及时改进。三是突出效果管理。保证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课题研究质量和工作质量,真正发挥创新、创效解难题的作用。对推广实用影响大、效果好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评比。

自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以来,我们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与劳模宣传、合理化建议等工作有机结合、科学对接,丰富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形式和工作方法,

提升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如今,以徐全龙、彭贞红、卜臣民、徐建生、谢国龙、熊学文、戴永妹等国、省级劳模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如雨后春笋,在基层在一线生根发芽。由此产生一系列可喜成果:一是实现了产、学、研的完美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劳模创新工作室坚持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注重因人制宜、发挥专长,通过主动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7位劳模高工、研究员活跃于企业的研发第一线。如省劳模彭贞红创新工作室用创新打造出“洪门”牌蛋品系列,2013年申报国家专利12项,公司产品“洪门鸡蛋”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产品全面进入沃尔玛、家乐福等品牌超市,并出口到香港、东南亚等地区,创造出农家女奇迹。劳模工作室创建以来,彭贞红对这种产学研模式赞不绝口:“以前搞创新,都是一个人单干,现在遇到难题,就会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创新,把个人的想法变成集体的行动,使员工们不只单纯地掌握技术,而是全方位地提高整体素质。”

二是实现了传、帮、带的有机统一。全国劳模徐全龙将提高研发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比学赶帮超,针对人员结构不断调整的特点,定期开展“自助餐”式、“导师带徒”等多种形式的技术传授交流培训,累计培训授课达1500余课时,积极参与导师带徒的90多人,有效提高了员工的整体技能水平,充分激发了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

使资溪的“面包军团”走向全国,“资溪面包”成为江西的一个知名品牌。

三是实现了技改与创新的高度契合。在劳模创新工作室,每个人都以劳模标准要求自己,以满腔热忱投入工作。全国劳模卜臣民创新工作室针对公司现有生产形式和设备运行时的不足,提出了“三必改原则”,即:设备本身存在隐患的必改、不利于生产的必改、不利于职工维护保养的必改。对此,员工们谨循规定,及时高效地将改装调整工作落到实处,仅去年就完成技改创新7项,直接创效200余万元,其中多项技术创新为支持环保型创新改造。许多员工感慨地说:“在这里,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更是一种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劳模精神。”

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来,力度较大,成效初显,但也有差距、有问题,表现在劳模创新工作室普及面不够宽,带动力不够强,打得响的产品品牌还不够多等等,这些都亟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市总工会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扎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抚州工会事业的新局面。

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国网上饶供电公司余接永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国网上饶供电公司,活跃着这样一支以“敢于创新,善于攻关”闻名于公司系统的队伍,有人说这是一支年青的队伍,30名成员平均年龄35岁,有人说这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其中有研究生5名、本科生16名、专科生6名,有人说这是一支硕果累累的队伍,几年来,他们共研发创新成果116项,获国家专利项目15项,这就是“余接永劳模创新工作室”。自2012年9月工作室成立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岗位标兵、创新能手和专业技术人才。如今的“余接永劳模创新工作室”代表的不仅是精湛技术、创新精品、应用成果,更是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劳模精神。

勇挑重担,亮剑技术创新

作为工作室带头人的余接永,1990年毕业于上海电力学院。二十多年来,他从一名基层班员做起,凭借着勤奋好学、刻苦钻研,逐步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并担任了运维检修部主任的职务,与电力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

熟悉余接永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双善于从工作中发现创新亮点的眼睛,几年来,他组织实施创新项目

达10余项,个人获得国家专利7项。其中变电站装拆接地线升降机荣获“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和“江西省电力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折叠式绝缘杆耐压试验支架的研制荣获“江西省第三十三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QC成果一等奖”。而他本人也在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成功入选,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

余接永同志在创新管理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本着“发现问题就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理念,把科研创新与安全生产、解决事故隐患、工器具改进、工艺流程改善、技术攻关等公司生产焦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班组“五小”创新和QC活动,截至目前,他所在变电检修分公司,共有92项五小创新项目荣获国网上饶供电公司创新项目优秀成果奖。

建章立制,夯实创新基石

在开展创新工作中,上饶公司把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职工“五小”创新活动相结合,并切实做到:有先进人物领衔,由劳模担任工作室负责人;有固定工作场所,具备创新活动所需的设备设施;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约束和规范创新工作;有创新团队,吸收各级专业技术人才;有攻关项目,定期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有创新成果,每年至少有1项得到上级单位奖励的成果。由此,工作室开始围绕电网运行、供电服务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创新

活力。

建立了“公司统一领导、劳模引领负责、成员分组实施”的运行机制和“一、二、三、四、五”工作格局,实现了创新活动的稳步、有序推进。

一是完善一套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职工“五小”创新成果管理办法、评审办法、奖励办法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并从激励职工的角度出发,对优秀创新成果予以重奖。

二是成立两个组织。成立“五小”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和“五小”成果评审小组,做好创新活动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成果评审、表彰推广。

三是做好三层审查。通过班组、基层单位和公司三个层面的严格审查,使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职工创新成果脱颖而出。

四是突出四大节点。首先由上到下,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为“五小”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后盾;紧接着由内到外,通过抓骨干来带动全员参与;再是由表到里,重心下移、变被动征集为职工自觉主动地挖掘;最后是由点到面,选树先进典型,促进各专业齐头并进、整体发展。

五是把好五个关口。把好“宣传发动关”,利用内部网站、横幅、宣传画的形式营造创造发明的良好氛围。把好“经济价值确认关”,改进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成果转化。把好“项目评奖关”,严格创新成果评比过程,遵循申报、评价、命名、推广、应用、表彰、奖励的长效管理机

制。把好“公开表彰关”,对获奖的创新成果编印了三本职工“五小”创新成果汇编,并按照公司“五小”创新管理办法进行奖励。把好“快速激励关”。做好成果的跟踪、转化等工作,实现创新成果的资源共享和推广,达到工作创意与工作实践良性互动。

创新培训,激活员工技能

工作室成立之初,就把人才战略放在首位,在余接永的观念里,工作室不仅是创新的平台,更是一个提升全员素质的舞台。他提出了“人人当能手、个个做专家”的倡议,通过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QC小组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并运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创新学习手段,激活员工技能。

利用建设实训基地的机会,多批次组织班组进行强化技能训练,通过采取以师带徒,一带一的方式进行现场讲解来提高员工的理论及实践操作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这一信息平台,结合公司开发的培训管理系统软件,让每个员工在工作之余随时在线学习,完成模拟考试任务;开展轮流授课,让每个人都轮流当老师,根据明确的课题,自己制作讲义,然后当众给其他班员授课,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同时,充分利用每周政治学习的时间,组织班员认真学习技术创新和政治文化理论书籍,培养主人翁意识。

现在,检修分公司的职工们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理

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持续提高,为技术创新和电网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革新,攻坚中追寻快乐

谈到技术革新,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说不尽的辛苦与快乐,每一项创新成果研发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余接永向我们介绍起了多功能巡线铲的研发,原来,在电力线路的巡线过程中,职工们经常会发现接地外露、树木阻碍通道等,发现后又必须及时消除,这样,就要求巡线员工携带的工具较多,如望远境、急救包、工器具包、巡线棒、铁锹、砍刀等。但是线路的所在地一般地形都较复杂,有时需要翻山越岭,有时需要下田涉水,工具数量的增多不仅不方便员工携带,更加大了其劳动强度,偶而因为少带其中一项工具,就导致了不能及时地、一次性地进行消缺,只好第二次再派人派车去维护,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二次返工也易使人员身心俱疲。于是,工作室提出了这一攻关课题,经广大职工们集思广益,研发出了多功能巡线铲,解决了巡视人员携带工具多,劳动强度大,提高现场消缺率等难题。就是这把集刀、锯、镐、铲、巡线棒、套筒、指南针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巡线工具,在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科技创新展览”中,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董事长的关注,高度评价其为真正的来自基层的群众性创新成果,并荣获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目前,这把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