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同步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18.43 KB
- 文档页数:5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城内小学李利芳一、教学目标:1.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二、过程教学(一)谈话导入孩子们,我们又见面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了解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用心细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主席深沉的爱和博大的胸怀。
(二)学习课文一起来看读书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描写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想想体会到了主席什么的情感,在句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请大家开始读课文。
按下暂停键)好了,我们一起来交流句子2、交流句子(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这句话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写了主席这天没有说话,没有吃饭,除了吸烟还是吸烟,这对于主席来说是怎样的一天?(是痛苦的一天、是煎熬的一天、是度日如年的一天)安英牺牲的噩耗传来,已近60的主席是人生的一大痛,这是剜心刺骨的痛。
用什么词语能概括主席此刻的心情呢?你想到的是哪些词语(心如刀割、撕心裂肺、悲痛欲绝)读读这个句子,读出主席的悲痛。
是呀!这深深的痛,痛在心里。
我们继续交流句子。
(2)那一次次的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了吗?这次则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句话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岸英一直不在主席身边,他们聚少离多。
文中这样写道“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送爱子去农村锻炼。
”“送到”、“去苏联”、“亲自”我们都能感受到主席对岸英的爱。
这种“爱”不是相聚一起爱。
是伟大的爱。
我们一起了解安英的成长经历看资料。
毛岸英,毛主席的长子。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献出生命的英雄事迹。
本课通过描写烈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感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情感体验、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烈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情节。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烈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
3.教案:编写详细教案,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语气。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案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拟、谋、赴”等9个生字,会写“彭、瑞、损”等14个生字。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激情引出课题1.课前阅读毛主席诗词《蝶念花·答李淑一》。
2.这是毛主席纪念杨开慧的诗词,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了六位烈士,其中就有他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1.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
3.指导读好重点字词,理解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2021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1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填空:毛主席的爱子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战争中____________,主席收到了____________的电报后,
______________。
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____________,朝鲜方面那么要求____________。
最后毛主席决定______________。
1.交流并简单了解抗美援朝和毛岸英。
2.此时,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主席的心情
(预设:心如刀割、撕心裂肺、悲哀欲绝)
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那是什么 (痛)
二、品读课文,自主感知。
1.品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一):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56
内容总结
〔1〕2021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2021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2〕(预设:心如刀割、撕心裂肺、悲哀欲绝)
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那是什么
〔3〕(痛)
二、品读课文,自主感知
〔4〕1.品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5〕56。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不同人物的特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人物。
思维能力:了解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写作。
审美创造: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具体的特点。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彭、拟”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难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彭、拟”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同学们,大家好!老师相信你们还记得第9课《古诗三首》中诗人们所抒发的那份心系家国的拳拳爱国之心。
那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无数边关战士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们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和忠勇精神。
2.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这些边关战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对他们的家人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的家人又该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位父亲,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丧子之痛的?他的内心又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抉择,最终作出了将爱子葬于异国他乡的决定。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2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先烈的英勇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对先烈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英勇事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先烈的伟大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了解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相关历史资料:为学生提供课后了解先烈的方法。
3.生字词卡片:用于教学过程中巩固生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忠骨’是什么意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忠骨的课文。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2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的背景和内容。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能够运用课文的内容进行自由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感和互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珍爱和维护民族文化传统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背景。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结构。
•进行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内容。
•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生词和句型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联想、猜测和讨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核心(30分钟)(1)听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或道理,分享自己的见解。
•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补充。
(3)课文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解释课文中生词和难句。
3. 拓展延伸(1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结尾故事。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互相分享并提出建议。
4.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感想和收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度。
分组讨论和课文理解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课文的意义。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课文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促进跨学科学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10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基本内容,领会其中的情感。
•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
•熟练运用描述事物的相关词语表达。
•能够初步体会爱国主义精神,尊重革命烈士。
能力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具体细节和抽象意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通过感悟理解文章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够深入理解文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懂得珍惜和铭记历史。
•培养学生尊重英雄、烈士的情感,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章重点词语和生词。
•理解文章中反映的主题和情感。
•运用相关词语描述事物,提高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
•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感悟和体会。
三、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新词语和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展示个人理解。
教学内容•《10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分析•新词语和重点词语解释•文章主题和情感讨论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
2.文章阅读(15分钟)–学生阅读《10青山处处埋忠骨》文章,理解基本内容。
3.词语分析(15分钟)–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含义,学生跟读并记忆。
4.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情节,提出问题分享。
5.思维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人物感情变化,展开思维。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提问互动。
2.主题讨论(20分钟)–学生讨论文章主题,表达个人看法,并做适当解释。
3.情感表达(15分钟)–学生写作或口头表达对文章内容的情感体会。
4.展示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个人表达,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2.小组合作3.课堂讨论4.个人表达六、教学评估1.观察记录2.课堂互动3.学生表达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汇,培养爱国情感和尊重烈士的价值观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同步作业】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
心世界。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
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
我们将通过作者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感
受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情怀。
二、再读课文,深度研究
1、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用不同符号标注)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2、反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