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缩宫素引产的观察和护理体会目的:总结妊娠晚期应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的观察及护理经验。
方法:对180例孕妇做好宮缩情况、胎心变化和产程进展观察,同时针对引产前准备、输注缩宫素、引产记录、呼吸调节、产褥期教育等进行护理。
结果:引产成功164例(91.11%),失败16例(8.89%)。
无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及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严密观察和护理可使孕妇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
缩宫素是晚期妊娠引产与催产比较常用的药物之一[1],但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因使用不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破裂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母儿生命[2],因此,缩宫素引产时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现对本院180例妊娠晚期孕妇使用缩宫素引产时的观察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80例应用缩宫素引产孕妇,年龄23~37岁,孕周37~43周。
其中胎膜早破127例,羊水过少15例,过期妊娠2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3例,孕妇胎心音正常,无缩宫素引产禁忌证。
1.2方法用5%葡萄糖溶液行静滴,8~10滴/min,然后用1 ml注射器准确抽取缩宫素2.5 U加入上述液体,摇匀。
每15~30分钟根据孕妇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宫缩强度和胎心率的情况,缓慢调节滴数,每次递增2~4滴/min至有效宫缩出现,即达到每3~4分钟1次宫缩,持续30~40 s,最大剂量不超过30~40滴/min。
对连续滴注3 d仍未临产者,即视为缩宫素引产失败。
2观察和护理2.1临床观察2.1.1宫缩情况观察一般采用手摸法与胎儿监护仪相结合,宫缩频率以每10 分钟3~5次为适宜,每10分钟5次为宫缩过频,宫缩强度以持续时间衡量:持续时间45~60 s为强,30~45 s为中,160次/min或<120次/min,立即采用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心,本组观察中5例因羊水污染、胎心率改变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催产素静脉点滴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11-01T11:27:35.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高建霞[导读] 严格掌握催产素点滴注意事项,保障母婴安全。
高建霞(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崇州 61123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240-02 【摘要】催产素引产是用药物促使分娩启动,达到胎儿分娩的目的,常用于晚期妊娠引产,实践证明,如使用得当,可使产程顺利进展,增加了自然分娩率,有效控制了剖宫产率,降低了对母婴的危害,减少产妇的痛苦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如何做好其观察与护理,是每一个产科医务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催产素引产护理在妊娠晚期,由于母体和胎儿的原因,常需人工诱发促进宫缩、加快产程,尽早结束分娩。
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是产科经常选用的引产药物[1]。
如果使用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如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因此准确控制浓度、调节滴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是促进产程进展,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
将我院近一年催产素静脉点滴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掌握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催产素引产主要用于:①头位、头盆相称,无产道异常;②胎膜早破;③妊娠≥41周不伴有严重胎盘功能不良者;④胎儿畸形、死胎等。
禁忌症有:①明显头盆不称、胎位不正;②瘢痕子宫;③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④前置胎盘;⑤先兆子宫破裂或痉挛性子宫收缩;⑥严重宫内感染者;⑦孕期不明原因阴道出血或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2 具体方法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行静脉滴注,调好滴速,由于产妇对催产素敏感的差异很,静脉滴注时应由小剂量开始,并先调好滴速,一般4-5滴/分开始,然后加催产素,用1ml注射器准确吸取催产素2.5U加入液体中,摇匀。
观察10-15分钟,如无宫缩或宫缩弱,逐步调整滴速,通常不超过30~45滴/分。
妇科晚期引产的护理体会晚期引产术指对孕期超过13周以上的孕妇,为了终止妊娠期而进行的手术。
由于该手术共有三种应用方式分别是:药物引产、刮宫取胎术、器械引产。
只有严格的掌握引产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不断的提高引产技术和初产技术,一定能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先将我院收治的28例进行晚期引产术的妇女的引产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收治的28例进行晚期引产术的妇女,年龄在24岁~39岁之间;孕期在15周~24周之间;其中初产妇女有18例,2次产妇有10例。
对我院收治的28例妊娠晚期引产的患者,针对其接受的护理模式以及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2 操作配合与护理进行引产前,患者常规进行外阴备皮,并进行阴道检查,确诊骨盆测量在正常范围、胎位及先露高低、宫颈成熟度后再决定采用何种方法引产。
2.1操作配合2.2缩官素引产法患者准备好后,嘱其躺于待产室内,静脉滴注2.5U缩宫素(2.5U缩宫素加入5%葡萄糖液500m1),配合者调整缩宫素滴数,并接胎心监护仪,一手触摸子宫,检查宫缩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以宫缩持续30~40秒,间隔5~6分钟为有效宫缩,若发现胎心减慢或过强宫缩,应减慢滴速。
一次引产用液量应不超过1000ml葡萄糖液为宜,不成功时第2日可重复或改用其他引产方法。
2.3人工破膜引产法头先露,头盆相称,胎头衔接,宫颈成熟是人工破膜引产的条件。
患者取截石位,常规外阴消毒、铺巾,以穿刺针进入宫颈口刺破胎膜,一定要在宫缩间歇期。
配合者在破膜前听胎心并记录,破膜后立即再听胎心,若有胎心音明显异常且不能恢复,可能为脐带先露或脱垂,检查无脱垂时,嘱孕妇抬高臀部,如仍未能恢复尽快剖宫产结束分娩。
破膜后胎心音正常,观察宫缩情况,或联合应用缩宫素引产法。
国内此类药物有卡孕栓、普比迪凝胶等,置于阴道后穹窿,在放药时一定要注意带消毒手套,冲洗外阴。
放药后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宫缩发动、频率、强度及胎心。
注意孕妇的胃肠反应。
产科分娩中静脉滴注缩宫素的护理体会【摘要】产科分娩中静脉滴注缩宫素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旨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及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本文从静脉滴注缩宫素的作用、护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护理技术,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在笔者总结了个人的护理体会,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护理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使他们在产科分娩中的护理工作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关键词】产科分娩、静脉滴注缩宫素、护理、护理操作、注意事项、并发症、护理效果评估、护理体会、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科分娩是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环节,缩宫素作为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在产科分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静脉滴注缩宫素可以帮助产妇顺利产出胎盘,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提高产后恶露排出的效率。
正确的护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对于静脉滴注缩宫素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士需要及时处理和应对,确保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效果评估是评价护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护士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产科分娩中静脉滴注缩宫素的护理体会总结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不断提升护理水平,为产妇的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产科分娩中静脉滴注缩宫素的护理方法,以提高产妇的分娩效果和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深入分析静脉滴注缩宫素在产后子宫收缩和恢复方面的作用机制,探讨护理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总结注意事项并提出相应处理方法,以及评估护理效果的方法和标准。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产科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临床护理提供可行性建议,进一步提高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实现良好的护理效果和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产科护理工作,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整体健康水平,为优质医疗服务和护理提供有效支持。
214例应用催产素静脉滴注引产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医院妇产科4年间使用催产素引产的214例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97例应用催产素引产成功,成功率92.05%,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准确调节滴速,使宫缩维持在正常有效的范围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是促进产程进展,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催产素引产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284-02催产素引产是妇产科最常用的方法,催产素引产是妊娠28周以后,通过静脉点滴催产素引起子宫收缩,宫口开大,胎儿娩出而终止妊娠的方法。
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医护人员的严密观察下,应用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共214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医院妇产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使用催产素引产214例,其中胎膜早破131例,过期妊娠5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3例,死胎3例胎儿畸形1例。
孕妇年龄22~38岁,初产妇140例,经产妇74例。
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8.5周。
宫颈成熟度评分均为6分以上;胎心正常,均无催产素应用禁忌证。
1.2 方法:1.2.1排除禁忌症:引产前需进行详细产科检查及辅助检查,排除头盆不称、胎位不正、先兆子宫破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前置胎盘及疤痕子宫;1.2.2将2.5u催产素溶于5%葡萄糖500ml内静脉滴注,滴注速度视宫缩进行调节。
滴注后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大,对连续滴注3d,仍未宫缩未临产者视为催产素引产失败。
2 护理措施2.1产妇全身情况的观察与处理:在使用催产素引产前,先测试孕妇血压、脉搏、呼吸并做好记录,以便与引产后作对照,引产时每2h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则视病情及医嘱随时了解血压变化,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缩宫素的护理论文引产和催产术论文:引产和催产术中使用缩宫素的护理缩宫素是目前基层医院产科用于引产和催产的首选药物[1],其主要药理作用是加强子宫收缩,使子宫肌细胞趋向于协调,对接近足月妊娠患者使用缩宫素,可以较好地发挥其催产作用。
小剂量缩宫素能在保持保持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的前提下,使子宫肌张力增加,收缩力增强,收缩频率增加。
若缩宫素剂量持续加大,则可引起子宫肌张力持续增加,甚至会因为舒张不全而出现子宫强制性收缩,以及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破裂、软产道严重撕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等多种严重后果。
因此在引产和催产术中使用缩宫素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观察,方能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减少产妇的痛苦。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使用催产素进行引产和催产的产妇共28例,年龄20—38周岁,孕36—42周,初产妇、经产妇均有。
无高张性子宫收缩、骨盆严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头盆不称、软产道严重异常、胎儿巨大等缩宫素引产禁忌症。
引产适应症为:过期产、胎膜早破、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某些妊娠并发症需要终止妊娠者等。
催产适应症:宫口≥3厘米,原发性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继发性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胎心良好,胎位正常,头盆相称。
1.2 方法:采用持续性静脉点滴给药法。
在5%葡萄糖容液500 ml内加入缩宫素2.5 单位(每滴为0.33 mu)缩宫素,开始滴数为6滴/min,开始30分钟为试探期,以后根据宫缩调节滴数,一般每15 min—30min调节一次,每次增加6滴,一般最高每分钟不超过40滴,将宫缩调至每2—3分钟有一次宫缩,每次持续40秒。
如调节滴数至40滴/min,还没有理想宫缩,可增加缩宫素的剂量。
应有专人一对一观察宫缩、听胎心率及测量血压。
若宫缩持续时间大于60秒、间隔时间小于2分钟、或出现强直性子宫收缩、胎儿宫内窘迫,应立即停止缩宫素静脉滴注。
1052017.04临床经验静脉滴注缩宫素催产引产150例体会李彦霞平山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省平山县 050400【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滴注缩宫素催产及引产的有效性。
方法:150例产妇全部为单胎头位,其中包括50例经产妇,100例初产妇;120例足月妊娠,30例过期妊娠。
上述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2(±2.7)岁;孕妇的平均孕期为40.4(±2.7)周。
此组产妇均未有胎盘早剥、头盆不称、产道阻塞、脐带脱垂以及剖宫产等病史。
此次使用催产素的150例产妇,其中80例为无宫缩,39例为原发性宫缩乏力,31例为继发性宫缩乏力。
对上述产妇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五百毫升加缩宫素2.5单位,初始阶段以每分钟8滴予以静脉滴注,根据宫缩及胎心状态调整滴速,间隔20分钟予以一次调整,不过每分钟滴速不得超过三十滴。
如果连续滴注三天,第二天、第三天缩宫素总量为五单位,依然未临产产妇,将其视作缩宫素引产无效。
结果:132例产妇均通过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顺利分娩,其中10例因胎儿宫内窘迫转剖宫产结束分娩,8例因持续性枕后位转剖宫产结束分娩。
结论: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能够加速宫颈成熟,提高产程的速率,不过要全面掌握引产指征与操作指标,深化产程与胎儿状态的检测,保证围产儿与孕产妇的安全,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静脉滴注;缩宫素;催产;引产随机抽取自2013年9月~2016年8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2120例产妇,其中132例产妇均通过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顺利分娩,其中10例因胎儿宫内窘迫转剖宫产结束分娩,8例因持续性枕后位转剖宫产结束分娩。
文章将以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150例体会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150例产妇全部为单胎头位,其中包括50例经产妇,100例初产妇;120例足月妊娠,30例过期妊娠。
上述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2(±2.7)岁;孕妇的平均孕期为40(±2.7)周。
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与探讨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方法: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引产的初产妇300例,所有产妇都给予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记录引产效果。
结果:在300例产妇中,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成功249例,引产过程中无子宫疤痕破裂、宫颈裂伤、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引产成功率为83.0%,其中胎膜早破、过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胎、其他等引产成功率分别为85.4%、84.4%、74.4%、100.0%和80.0%。
结论: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有很好的成功率与安全性,但是在点滴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干预,改善产妇预后。
【关键词】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238-02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引产产妇越来越多,常需要人工诱发促进宫缩,使产程加快。
催产素也叫缩宫素,是脑垂体后叶激素的一个主要成分[1]。
催产素能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力及收缩频率,在引产中的应用广泛[2]。
虽然引产安全性比较高,但是由于产妇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注意引产后的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本文总结了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的观察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引产的初产妇300例。
纳入标准:自愿进行药物引产;妊娠周期≤12周;无用药禁忌症;单胎妊娠,自然受孕;产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及急性炎症;精神疾病产妇。
平均年龄(25.14±3.19)岁;平均孕周(8.14±1.78)周;平均产次(1.42±0.75)次;平均孕次(2.36±0.36)次。
引产原因:胎膜早破123例,过期妊娠7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3例,死胎7例,其他50例。
1.2 引产方法所有产妇给予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选择5%葡萄糖500ml加入催产素2.5U,选用7号输液针头,滴速8~40滴/min,观察30min后,根据宫缩情况酌情逐渐调节滴速,如无宫缩或宫缩很弱,滴速调节到20~25滴/min,最快不超过40滴/min。
应用静滴缩宫素引产的护理体会应用缩宫素静滴引产,是产科处理异常产程的有效方法。
以宫缩乏力、过期妊娠、胎膜早破、无名显头盆不称、无名显产道异常、无名显羊水过少者为指证。
2009 年1 月~12 月对96 例孕妇进行缩宫素静滴引产,结果发现引产过程中加强护理和观察,可有效提高引产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减少产科的并发症。
1 临床资料科内对2009 年1 月至12 月96 例行缩宫素静滴引产的孕妇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孕37 周至42 周,年龄在21~46 岁之间,一胎66 例,二胎30 例,过期妊娠18 例,胎膜早破32 例,宫缩乏力46 例,均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及产道异常,84例成功,12 例失败,母婴均无异常,2~6 天出院。
2 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主动与孕妇沟通,了解其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并加以心理疏导,安慰性语言能解除忧郁恐惧心理,充分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配合治疗护理和观察。
②向孕妇及家属介绍孕妇的情况,缩宫素的作用机理及静滴引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③嘱孕妇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勤听胎心。
④掌握缩宫素的浓度、用量、滴速,因缩宫素的个体敏感性差异,静滴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用5%或10%葡萄糖500 ml 加缩宫素2.5 单位,调至8~10 滴,根据宫缩和胎心情况不断调整滴速或加量,直到出现有效宫缩。
最大浓度不超过1%,最快不超过每分钟40 滴,从低速开始逐渐地调快。
第二产程如果胎心好,宫缩间歇时间长,持续时间短时,可加大剂量或调快滴速,尽快结束产程,防止胎儿窒息。
第三产程缩宫素20 单位肌注或加入上液体中静滴,促进宫缩及胎盘娩出,预防产后失血。
⑤静滴缩宫素引产的整个过程均在专人监护下进行,有专人观察和护理,并在监护过程中,根据宫缩情况判断产程进展,产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的情况,及时排空膀胱,鼓励进食,注意胎心变化,发现异常及胎心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进行处理。
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观察与护理我院近5年来,共使用催产素引产79例,均引产成功,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5年来,我科住院引产孕妇79例,其中胎膜早破7例,过期妊娠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例,计划分娩56例,胎儿畸形2例。
死胎3例,孕妇年龄20~39岁,孕周33~44周。
初产妇36例,经产妇43例。
静脉滴注催产素浓度最高每500 ml葡萄糖液体内加入催产素5 U,最低加1 U,滴速10~50滴/分。
本组产妇中76例于3日内引产成功,无严重并发症。
具体方法是:5%葡萄糖500 ml,选用7号输液针头,进入血管后,液体中加入催产素2 U,调节滴速为10滴/分,观察10~15分钟,如无宫缩或宫缩弱,逐步调整滴速至30~40滴/分,最快不超过50滴/分并逐步调整催产素浓度3~4 U/500ml,将宫缩调整稳定在每次收缩持续30~60秒,宫缩间隔2~5分钟,维持输液浓度与滴速。
在引产成功、产程进入活跃期后,遵照医嘱和宫缩酌情逐渐减少催产素的浓度和滴速,以避免造成人为的急产。
对连续滴注3日,每日输入催产素总量10 U,仍未临产者,视为催产素引产失败。
2 结果经B超检查及监护,有1例产妇由于不能再耐受和等待而行剖宫产结束分娩,2例产妇在休息1天后用5%葡萄糖液体中加入 1 U催产素滴注,分别再滴注1~2天临产。
另2例产妇顺其自然,未再行引产而在监护下分别于4~7天自然临产,其余47例引产顺利,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3 护理体会3.1 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由于催产素引产并不适宜所有产妇,我科要求负责监护的护士必须明确催产素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1)计划分娩;(2)胎膜早破;(3)过期妊娠;(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6)胎儿畸形、胎死等。
而对有下列情况者禁用或及时停用催产素:(1)明显头盆不称、胎位不正;(2)严重胎盘功能低下;(3)瘢痕子宫;(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5)前置胎盘;(6)先兆子宫破裂或痉挛性子宫收缩;(7)催产素过敏或低血压者。
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缩宫素实施引产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产妇的心理进行疏导,并强化健康教育;在实施引产的过程中强化生活护理;对产妇宫缩情况以及胎心音进行密切观察;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并及时了解羊水、宫口扩张情况。
结果 51例引产成功,引产成功率为85%;其余9例引产失败。
结论在实施引产时提供对应护理,可以确保引产过程顺利进行,应对引产护理加以重视。
【关键词】引产;缩宫素;护理;静脉滴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25-02
在产科当中,常需要采用静滴缩宫素的方法进行引产;如在静滴药物的过程中运用了正确的护理方法,则可以确保产妇顺利分娩;如用药或护理方法不当,将可能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造成威胁[1]。
因此,在引产时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总结了采用缩宫素引产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60例引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在25岁至34岁之间,平均为27.4岁;妊娠时间在37周至42周之间,平均为38.6周;进行引产的原因包括妊娠合并高血压、过期妊娠、羊水过少以及胎膜早破。
1.2 方法运用缩宫素实施引产,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在滴注的过程中根据胎心率以及宫缩强度等对滴数进行调节,并实施护理
干预,护理干预的方法具体如下。
1.2.1 对产妇的心理进行疏导,并强化健康教育由于大部分产妇不熟悉分娩知识,对采用缩宫素进行引产的方法心存疑虑,担心这样的分娩方式会对胎儿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容易在引产时出现恐惧以及紧张等不良心理;当心理状态以及精神状态不佳时,很可能会对宫缩的产生以及产程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护士应注意与产妇沟通,并主动安慰以及关心产妇;对于产妇存在的疑虑,应耐心解释,从而使其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更好地配合引产。
此外,在做好心理疏导的基础上,还应强化健康教育[2]。
例如,在实施引产之前,应告知产妇采用缩宫素的作用以及在引产时应注意的问题;指导产妇将相关的母婴用品预备好,开始进入产程之后,应调整自己的心态;告知产妇在宫缩出现间歇时,要及时休息和合理饮食,从而保持体力;为了避免膀胱出现过度膨胀的现象,以及保证胎头及时下降、子宫正常收缩,则应鼓励产妇及时排尿,最好应每隔2h 至3h就排一次尿。
1.2.2 在实施引产的过程中强化生活护理在一般情况下,引产以及分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也需要消耗掉大量体力,所以在引产时应对产妇的生活进行护理,尤其是应强化饮食护理。
要告知产妇在引产期间尽量进食易消化以及热量较高的食品,以便可以及时补充营养以及体力;如产妇无法进食,则可以通过采用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为其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如并发低血钾症,则可以静滴氯化钾;当发现酸中毒时,可以为产妇补充适量的碳酸氢钠。
1.2.3 对产妇宫缩情况以及胎心音进行密切观察为了能够有效观察产妇的宫缩状况,则护士可以利用自己的双手感知产妇宫底部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宫缩间隔以及持续时间;当宫缩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对滴数进行调整;如果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之后,产妇的宫缩情况不理想,则应及时进行激惹试验;如进行试验之后,仍无法使宫缩情况变得理想,则应视为引产失败[3]。
在观察中发现宫缩过强,则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处理,以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还要认真观察胎心音是否正常。
在出现宫缩间歇现象时,应每隔
15min对胎心进行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尤其需要了解胎心的强度以及节律;如胎心音低于120次/min或者是高于160次/min,则应注意观察胎儿是否出现了宫内窘迫的情况。
1.2.4 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了解羊水情况在产妇发生宫缩的情况下,血压一般会上升5mmhg至10mmhg左右,而在宫缩间歇期,产妇的血压将会恢复正常;为了预防在采用缩宫素时产妇的血压过高,则应每隔3.5h对其脉搏以及血压进行检测;当发现血压不断升高时,要将滴数减少,并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
如果在引产时,发现胎膜已经破裂,则应对羊水的情况进行认真观察,以便能够了解羊水的性质、具体的量以及颜色等;如为胎膜早破,则更应注意强化对于羊水的监测[4]。
当发现羊水的颜色为棕黄色以及深绿色时,且质地黏稠时,则应通知临床医生,以决定是否停止引产。
2 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之后,在60例中,51例引产成功,引产成功率
为85%;其余9例引产失败,失败的原因包括宫内窘迫以及头位难产,引产失败后采用剖宫产的方法结束分娩进程。
3 讨论
在对产妇进行引产时,通常会将缩宫素作为引产药物。
相关研究发现,缩宫素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母婴安全,但是不同的产妇对于缩宫素会产生不同的敏感性,再加上该药物的清除率会因个体的不同而出现巨大差异,所以在临床中比较难以控制好用药指征。
对此,应加强临床研究,以便能够尽量控制好给药剂量以及给药速度;另外,在利用缩宫素进行引产时,应尽量选择静脉滴注的给药途径,以保证安全用药。
另一方面,对于需要进行引产的产妇,应强化护理干预,如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护理等。
在提供护理时,护士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并细心完成各项工作,以便能够有效预防过敏反应,并提高引产的成功率。
实践证明,在实施引产时提供有效以及对应的护理,不仅可以确保引产过程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够使产时以及产后出现的并发症得以减少,所以在临床中应重视完善相应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严俊,赵春.妊娠晚期缩宫素引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6(35):916-917.
[2] 朱健美.卡前列素和缩宫素合用防治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和术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7(35):1684-1685.
[3] 张凤月.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观察及护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21):537-538.
[4] 高劲松,刘海元,边旭明.晚期妊娠引产与催产的指征禁忌及规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6(25):8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