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201605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201605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201605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201605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第1大题:单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的土壤类型为()。

A.黄壤 B.红壤 C.砖红壤 D.灰化土

2、()的乔木层植物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3、胎生植物是()的一个特殊现象。

A.热带雨林 B.红树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

4、在自然界,()是最为广泛的种群分布格局。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规则分布

5、当一个种群中幼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老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时,该种群属于()。

A.稳定种群 B.增长种群 C.衰退种群D.发展种群

6、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雨林,黄山松和针叶落叶松林; 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落叶松林.

7、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

A.不规则波动 B.周期性波动 C.种群爆发 (r-选择) D.生态入侵

8、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CO2浓度升高B.水体温度变化C.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9、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

A .变型; B.变种; C.亚种; D.品种.

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 .群丛; B.种群; C.种; D.群系.

11、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 ()

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12、在自然界,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 ()

A.C3植物; B.CAM植物; C.C4植物; D.B和C.

13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为()。A.趋同适应; B.竞争; C.互利共生; D.趋异适应.

14、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

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 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

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 D.无天敌.

15、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

A.他感作用B.抑制作用C.竞争D.自疏

16、从以下答案中选择"常绿阔叶林"在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中的等级.()。

A.植被型; B.群丛; C.群系; D.植被亚型.

第2大题:多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从下列植物中排除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种. ()。

A.毛茛; B.铃兰; C.香根芹; D.斑叶兰.

2、从以下答案中选择世界分布种. ()

A.大车前; B.龙葵; C.圆叶鹿蹄草; D.芦苇.

3、将广州起源的龙角豆引种到哈尔滨,可能发生的现象从以下答案中选择:()。.

A.生长期缩短,花期提前而减产; B.生长正常,花期及产量均不受影响;

C.生长期延长; D.来不及开花被冻死.

4、选择植物种群个体的水平分布型. ()

A..均匀型; B.随机型; C.构件型; D.群聚型.

5、()是热带雨林独特的特征。

A.板根 B.茎花现象 C .胎生现象 D.绞杀植物

6、选择红树林的生态适应特征.()。

A.胎生现象; B.气生根; C.盐生结构; D.有滴水叶尖.

7、红树植物具有()等生理生态适应。

A.板状根 B.呼吸根 C.胎生现象 D.老茎生花

8、从以下答案中选择非地带性植被类型. ( )

A.沼泽; B.坎普群落; C.加里哥宇灌丛; D.草甸 .

9、()等植被为隐域植被。

A.草甸B.草原C.水生植被 D.沼泽

10、群落的地上成层现象与()有密切关系。

A.光照强度 B.温度 C.湿度 D.营养状况

11、纳米布荒漠中,具有特色的裸子植物叫()。

A.买麻藤 B.红豆杉 C .百岁兰 D.麻黄

12、()是阴暗针叶林。

A.松林 B.落叶松林 C.云杉林 D.冷杉林

13、下列植物中,()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者。

A.樟科 B.龙脑香科 C.壳斗科 D.山茶科

14、按照MacArthur 的观点,生态对策包括()等对策。

A.C-选择 B.K-选择C.r-选择 D.S-选择

15、种群增长的基本类型包括()等类型。

A.J型增长 B 钟形增长C.S型增长 D.抛物线形增长16、自然种群具有()等特征。

A.数量特征 B.空间特征 C.动态特征 D.遗传特征

17、()是自然界较罕见的种群分布格局。

A.均匀分布 B.集群分布 C. 随机分布D.规则分布

18、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包括()。

A.植被型 B.群系C.群丛 D.集团

19、在群落的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用较大的是()。A.竞争 B.寄生C.捕食 D.共生

20、陆生群落的外貌特征()决定。

A.植被型 B.生活型C.叶的性质 D.周期性

21、生物群落的地下成层现象取决于()。

A.土壤中的空气 B.土壤中的水分 C.土壤中的养分D.土壤中的结构

第3大题:判断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吴)

1、南半球由于没有适宜的气候,因此没有落叶阔叶林的分布。

2、南半球没有适宜的条件,无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分布。

3、草甸和草原都是气候顶极群落。

4、草甸、草原和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5、草原是非地带性植被类型,以多年生中生植物为主要组成者。

6、在稀树草原中,乔木层植物决定了植被的群落特征。

7、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具有两个层片。

8、无林现象是苔原的基本特征。

9、寒温性针叶林的建群种具有旱生植物的特征,是对其生境中缺少水分的适应。

10、热带雨林的分布仅在赤道南北5°~10°范围内。

11、板根、老茎生花是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独特现象。

12、荒漠环境极度干燥,群落内的植物都由旱生植物组成。

13、生态位重叠会导致种群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

14、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15、r-选择者的存活曲线为凸型,k-选择者的存活曲线为凹型。

16、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17、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18、群落的复生必须具备种源及土壤。

19、演替和偏途波动都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过程。

20、群落演替与群落波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可以预测的。

21、有一生物群落,其生活型谱组成中高位芽植物为52.0%,地上芽植物为5.0%,地面芽植物为38.0%,隐芽植物为3.7%,一年生植物为1.3%,反映了群落所在地的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漫长。

22、环境条件的不均匀性是小群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23、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24、建群种就是生物群落最高层的优势种。

第4大题:填空题(请在下面空格中填写正确答案)

1、.完成亚洲下列山体的基带(当地的典型水平植被带)植被类型.

①喜马拉雅山__________________;

②峨眉山_________________;

③小五台山__________________;

④长白山________;

⑤维尔霍杨斯克山________________;

2、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区和_______区.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和, 其中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 ,及亚洲地区,其中糖槭分布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大陆连续成非常宽广的地带,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 和

.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 占优势的植物群落,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的北部.

第5大题:解释下列名词(请在下面写出正确答案)

1.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

的生物类群。

2.种群: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3.植物区系: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4.植物区划: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

5.生境:生物群落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也就是与植物体周围具体而直接的小环境,是与一般的、广泛的环境相对而言。

6.生态因子:外界环境包括很多要素,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地理分布有直接影响的要素通称为生态因素(因子)

7.生态幅: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这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8.积温:积温是日平均气温的累加数,只要达到某一限度(如大于0℃或大于等于10℃)的温度都可以累计进去。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9.世界种与特有种: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特有种:是指只生长分布限于某一地区出现的植物。

10.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是指由一些植物在一定生境条件下所构成的一个相互影响、互为关联的总体。

11.层片与层次:层片:是植物群落结构的基本单位之一。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称为层片。层次: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所表现出的分层现象。

二者均属于适应适应环境的表现,属于植物群落学范畴的概念问题。

12.季相:群落外貌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季相。季相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周期性。

13.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群落的主要层(森林的乔木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伴生种,此类植物虽在群落中出现,参加到群落的组成中,但对群落内的环境所发生的作用不及优势种。

14.连续分布区:植物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连续分布区是指某一植物种(或属、科)连续分布在某一完整区域内。

15.间断分布区:如果某一植物分类学单位占有两个以上相互分离的地区,并且它们之间不可能凭借现在的自然因素传播种子,这种分布区成为间断分布区。

16.地理残遗种:古特有种的分布区常常带有残遗分布的性质,故又称为地理残遗种。如水杉、银杏、珙桐、杜仲等。

17.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另一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8.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9.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20.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ecotype)。

21.环境胁迫: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变化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的生存,称为环境胁迫(stress)。

22.限制因子:那些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叫限制因子。例如,低温对于南方喜暖植物来说都是限制因子。

2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上限与耐受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24.植物内稳态:指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25.适应: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衍的现象,称为适应。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植物的适应

表现为或者更充分地利用有益条件,或者增强抵御不利条件的能力。

26.光周期现象: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长短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各类植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方式(生长、开花、落叶、休眠等方面)。

27.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需要低温刺激的发育阶段称为"春化"阶段。

28.照叶林与硬叶林

照叶林:分布于亚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硬叶林: 分布于地中海亚热带地区的植被群落。二者均属于亚热带地区地带地带性植被。

第6大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阐明植物分类的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

2.植物界分为几大类群?

3 简述中国植物区系特点.

4.在植物群落野外调研过程中如何求重要值什么情况下使用重要值这一指标?

5.列出相似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其生态意义。

6.列出欧亚大陆东岸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格局。

7.群落年龄结构可分为哪3种类型?

8.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9.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

10.世界植物区划划分出几个植物区?分别是什么?

11.我国植物区系分属哪两个植物区?

12.根据植物生态幅的宽度,可将植物分为那两种类型?

13.水生植物可分为哪三种生态类群

14.根据植物对光照长短的反应类型,可将植物分为哪两大类

15.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16.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第7大题:论述回答问题

1.试述中国夏绿阔叶林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2.简析热带稀树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3.拉恩吉尔的生活型系统将植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4.根据陆生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可将其分为哪三类?

5.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成因。

6.阐明限制因子原理。并比较这些原理之间的异同。

7.光具有什么生态意义?

8.举例说明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学说。

第8大题:计算回答题:

设有三个群落A、B、C,每个群落各有两个物种组成,其中各个个体组成如下:

物种甲物种乙

群落A 100 0

群落B 50 50

群落C 99 1

分别计算三个群落的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和均匀度指数(E)。

第9大题:附加问答题

1、简述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

2、结合中国实际,阐明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3、森林群落为什么能增加降水量?

4、阐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南师大 植物学 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 绪论 1.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研究植被的组分、性质、分布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动态以及实践中的应用等。 2.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3.植被: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植物覆被层,称为植被。 4.植物的生态作用: 1) 植物是生产者,平衡地球现代大气成分 2) 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维护地球系统的生态平衡 3) 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4) 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5.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区系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主要指可育性)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 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4.生物分界学说简介 二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 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除原生动物外)、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细菌和蓝藻)、真菌界 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粘菌等)、真菌界(包括真菌和酵母等)、原核生物界(细菌和蓝藻等) 5.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原则:客观反映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 6.常见的植物分类 按形态结构特点 低等植物: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藻类、菌类及地衣) 高等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苔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按繁殖器官及繁殖方式 隐花植物:以孢子繁殖新个体(菌类、藻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 显花植物:以种子繁殖产生新个体(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按维管束系统 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非维管束植物:(藻、菌、地衣、苔藓) 按胚珠位置 裸子植物:胚珠裸露 被子植物:胚珠具包被,开花过程非常明显,具有真正的花 按光合作用色素藻类植物分门的主要依据。 光合作用色素是植物的特有成分,在菌类、藻类中,色素的成分差异较大。按生按生按生按生态环境态环境态环境态环境水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2)2012.1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第1大题:单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的土壤类型为()。 A.黄壤 B.红壤 C.砖红壤 D.灰化土 2、()的乔木层植物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3、胎生植物是()的一个特殊现象。 A 热带雨林 B 红树林 C 常绿硬叶林 D 常绿阔叶林 4、在自然界,()是最为广泛的种群分布格局。 A. 均匀分布 B. 集群分布 C. 随机分布 5、当一个种群中幼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老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时,该种群属于()。 A 稳定种群 B 增长种群 C 衰退种群 6、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A 他感作用 B 抑制作用 C 竞争 D 领域性 7、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 A 不规则波动 B 周期性波动 C 种群爆发 D 生态入侵 8、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 CO2浓度升高 B. 水体温度变化 C. 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9、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 ar. 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 A.变型; B.变种; C.亚种; D.品种. 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群丛; B.种群; C.种; D.群系. 11、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 () 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12、在自然界,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 () A.C3植物; B.CAM植物; C.C4植物; D.B和C. 13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为()。 A.趋同适应; B. 竞争; C. 互利共生; D. 趋异适应. 11、14、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 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 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 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 D.无天敌. 15、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 A.他感作用 B.抑制作用 C.竞争 D.自疏 16、从以下答案中选择"常绿阔叶林"在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中的等级.()。 A.植被型; B.群丛; C.群系; D.植被亚型. 17、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雨林,黄山松和针叶落叶松林; 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落叶松林. 第2大题:多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从下列植物中排除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种. ()。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纲要 (经供参考) 一、名词:种,种群,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物候,竞争,限制因子生活型,层片,净初 级生产量,生物量,植物群落重要值,生态位,优势种,植物群落,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萨王纳、泰加林、植被;演替优势种、建群种 1、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2、种群:种内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分布在某个地段内,称为种群 3、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温周期现象:植物由于长期在一定季节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对昼温较高,夜温较低,以及春、夏 季温度较高,秋、冬季温度较低的温度周期性变化有了一定的适应性,这种对温度周期变化的要求或反应 5、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如发芽、叶 伸展、花盛开、结实等) 6、生活型: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 7、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 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层片。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活型和一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形成特殊小生境。 8、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 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这部分生产量,即总第一性生产力减去呼吸消耗掉的部分有机物。NPP=GPP-R 9、生物量: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活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10、植物群落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相对简单、明确。 是相对频度、相对密度和相对显示度的总和。 11、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2、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 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各层优势种不止一种,即共优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13、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 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14、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在一定气候带内的显域生境植被,即主要受到大气侯支配,排水良好、土 壤质地适中的相对平坦地段。在没有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地带性植被分布相对连续,且 有相当宽度(通常数百米乃至数千米)。 15、非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与局部地表环境联系关系密切,例如同样的植被类型见于不同气候带的 相似土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 16、纬度地带性: 17、经度地带性: 18、垂直地带性: 1、植物分类的等级系统是什么? --简述生物5界分类系统?

《植物地理学》期末试卷A卷 植物地理学

200×-200×学年度第2学期期末考试(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最小面积 对一个特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 证展现出该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一定面 积。 2.植物环境(群落环境) 在群落内部,由于群落本身作用形成的特殊环境,是群落内部 的一个组成成分。 3.植物区系 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4.生态位 每个种群与群落中其他种群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 其机能关系。 5.植物群落 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群以及植物与环 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组合,称为植物群落。 二、判断题(10分,对着“√”,错者“×”,每题1分) 1.(×)建群种就是群落最高层的优势种。 2.(√)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具有两个层片。 3.(×)群落演替与群落波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可以预测的。

4.(√)群落的复生必须具备种源及土壤。 5.(×)生态型是植物趋同适应的结果。 6.(×)光照越低,对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越有利。 7.(×)外来种与入侵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 8.(×)胎生现象是热带雨林的乔木所特有的现象。 9.(√)环境条件的不均匀性是小群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10.(√)沉水植物是典型的水生植物。 三、简答题(30分) 1.简述Logistic 增长曲线的特点。 曲线变化平缓(1.5分),具有一个上渐近线(1.5分) 2.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阳生植物(1分)、阴生植物(1分)、耐荫性植物(1分) 3.草甸和草原有何区别? 草甸为隐域植被,草原为显域植被(1分) 草甸季相变化不明显,草原季相变化明显(1分) 草甸以中生植物为主,草原以旱生植物为主。(1分) 4.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分为哪些类型? 寒害(1分)、冻害(1分)、霜害(1分) 5.在世界范围内,夏绿林主要分布于哪些区域? 北大西洋沿岸(1分);西欧与中欧(1分);亚洲东部(1分) 6.阐明泰加林的基本特点。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新

《植物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种:是分类系统的最小单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可育后代,并且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2.种群:占据某一定地区的某个植物种的一个群个体叫做种群。 3.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其共同特征是: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它们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的,生殖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由于这些特征的出现,加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陆地环境的适应,从而使它们得以长足发展,所以称这些植物为高等植物。 4.植物学名:一种植物由属名、种名和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拉丁学名。一个物种只有一个拉丁学名,学名第一个字是属名,为拉丁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加词即种名,大部分为形容词,种名一律小写其性、数、格需与属名一致,在种名的后面还应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用正体字书写。 5.生态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直接作用于植物生命过程的那些环境因子称之为生态因子。 6.生态幅:植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强度变化的适应范围。 7.光补偿点:当光合强度以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之为光补偿点。 8.春化过程:很多温带区域的植物,只有在它们受到一段时间冬季低温的条件,才能重新开始正常的生长,这就是所谓的冬季低温刺激或者春化过程。 9.寒害:热带亚热带的喜温植物,当寒潮到来时,温度还没有下降到0摄氏度,植物就受到伤害,我们称之为寒害。 10.旱生植物:是干旱生境——草原、荒漠以及其后干燥、炎热区域的植物。它们在气候潮湿区域的干燥生境也有分布。旱生植物总的特点就是能够忍受干旱,而不强烈降低其生命活动。 11.生理性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土壤并不缺乏水,但其不良土壤状况或根系自身的原因,使根系吸收不到水分,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12.顶极群落:植物演替的结果导致该地区的生境条件逐渐由严酷向中性转变,同时植物群落逐渐地向着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稳定状态转变,这种适应于现时气候条件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美国学者称之为顶级群落。 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13.抗寒性锻炼:当环境温度从秋季到冬季降低时,植物体内增加一些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增大,冰点低,从而抵御寒冷。这种过程就称之为抗寒性锻炼。 14.演替:在任何一个区域发生了植物群落的改变,即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称之为演替。 15.红树林: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淹没,潮涨时淹没于水中,退潮时露出水外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的高温、耐盐、湿生的乔灌木植物群落,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 16.层片结构:属于某一生活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做层片结构。 17.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 18.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科、属、种)的总体就是该地区的植物区系 19.长日照植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如果每天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日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凡具有这种特性的植物即称为长日照植物。 二、填空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引言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各种植物的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的科学。 植被地理学:是研究各地区的植被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 1、原核植物分门:细菌、蓝藻门 2、苔藓植物分纲:苔纲藓纲、 特征:1,植物体有两种形态:叶状体、茎叶体;2,没有根的分化,只有假根;3,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而附在配子体 3、蕨类植物分纲:1裸蕨纲2石松纲3水韭纲4木贼纲5真蕨纲。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胚珠裸露,种子裸露;2全部为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乔木;3具颈卵器构造,有些种的精子还具有鞭毛(苏铁);4具多胚现象; 裸子植物分纲: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买麻藤纲和红豆纲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2种子包在果皮之内;3具有双受精现象;4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精细,生理机能效率高;5多种传粉方式;6生长和营养方式多种多样性。 被子植物分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6、认识校园的植物(种名和所属科名) 1.漆树科:芒果、人面子、盐肤木 2.梧桐科:苹婆 3.棕榈科:鱼尾葵、棕竹、王棕、假槟榔、金山葵、短穗鱼尾葵、蒲葵、瓶子椰 4.马鞭草科:黄树梅 5.大戟科:海南珊瑚、蝴蝶果、重阳木、乌桕、月下珠、一品红 6.千屈菜科:大花紫薇、紫薇 7.五加科:鹅掌柴 8.榆科:朴树 9.天南星科:白蝶芋 10.紫草科:福建茶 11.锦葵科:朱槿花、彩叶扶桑 12.百合科:沿阶草 13.海金沙科:海金沙、红千层、白千层 14.无患子科:龙眼 15.桑科:小叶榕、大叶洒金榕、金钱榕、柳叶榕、构树、橡胶榕、无花果、菠萝蜜 16.菊科:蟛蜞菊、三叶鬼针草、小飞蓬 17.莎草科:香附子 18.禾本科:红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细叶结缕草、黄金挂绿、观音竹、佛肚竹 19.伞形科:雷公根 20.车前科:车前草 21.桃金娘科:番樱桃、番石榴、铁仔葡萄 22.苏铁科:苏铁 23.茜草科:雪茄花、龙船花 24.鸭跖草科:蚌花 25.夹竹桃科:鸡蛋花、黄蝉花、黄花夹竹桃 26.海桐花科:海桐花 27.蔷薇科:桃花、枇杷 28.爵床科:小驳骨 29.百合科:麦冬 30.杜英科:高山望、圆果杜英

植物地理学 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武吉华版) (一)综合复习部分 一、名词: 1.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 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个体发育:是指某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在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5.系统发育:一种生物或者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6.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7.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类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8.种的分布区:一个物种有若干植物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 9.分布中心:在属的分布区范围内,数量最丰富的地区称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 10.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人为或自然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 12.适应:指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广义】是指植物所具有的任何有助于植物生存和繁殖的特征,包括形态、生理、发育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都称之为适应。【狭义】指植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繁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这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生态幅:在自然界中,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并具有期特定的适应范围,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耐性范围。 1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5.植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或特定的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年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16.投影盖度: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简称盖度。 17.基部盖度:植物基部覆盖的面积。 18.相对盖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所有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19.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生存条件的集合体。 20.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植物,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较大的种。

植物地理学知识点复习

植物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植物分类原则:人为分类、自然分类。 植物的命名:双名法,即属名加上种加词(种名)。属名和种名均为斜体字,姓名则正体书写。 5.原核生物:细菌门:单细胞生物,无光合作用,最古老、最小的生物,适应能力极强,无孔不入 蓝藻门:没有细胞膜核的单细胞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藻类:具有核、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 真菌门:完全是异养型 地衣门: 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光合作用,没有完善的输导组织,躯体矮小 蕨类植物门: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门:营养体全部为木本,枝茎里木质部很发达。页呈针形、鳞形、线形,稀为扇形、椭圆形或退化成鞘状,裸露的胚珠。

被子植物门:具有形态多样的营养器官,有真正的花。 6.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二者关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个体发育也都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7.菌藻植物时代:大气层的改变、有机质的积累。 第二章 1.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物种的形成与分布:P35 (1)异地物种形成: (2)同地物种形成: (3)平行物种形成: 3.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P37 4.分布多度指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或属数,也表示某植物种或属在不同地区分布情况。 5.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1)地理成分: (2)发生成分: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 密................... 封................... 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试卷类型:A卷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3. 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 4. 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 区, 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 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分。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解除。 7 .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 。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 ________________ 原和 ____________ 原, 其中 _______________ 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 ?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 ____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械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 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 ________________ 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勺北部。 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 密 .................. 封 ................... 线 ................... 二.比较下列概念(4X 5= 20分) 1. 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2. 层片与层次 3. 照叶林与硬叶林 4. 优势种和建群种 ------- -------- 三.完成表格中空白部分的内容(2X 5= 10分) 得分 1.中国草原生态型的群落特征比较 10= 5分)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 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势的植物群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作者:姚峰满qq:172962751 一、名词解释 1.种 2.亚种 3.变种 4.植物区系 5.种群 6.种的分布区 7.属分布区 8.间断分布区 9.连续分布区 10.属分布中心(多样性中心) 11.环境 12.植物环境 13.生境 14.滴液现象 15.生存条件 16.生态因子 17.最小因子法则(最低量定律) 18.限制因子 19.耐性定律 20.适应

21.趋同 22.趣异 23.生态幅(生态幅度、生态域、生态价) 24.光补偿点 25.光饱和点 26.温度系数(Q10) 27.活动积温 28.有效积温 29.生活型 30.生长型 31.层片 32.群落最小面积 33.优势种 34.标志种 35.建群种 36.共建种 37.伴生种 38.植物群落 39.植物群落波动(年际变化) 40.演替 41.演替顶级 42.群系

44.植被型组 45.稀树草原 46.红树林 47.草甸 48.苔原 49.沼泽 50.原生裸地 51.次生裸地 52.生理性干旱 53.物理性干旱 54.投影盖度 55.基部盖度 56.多度 57.植物细胞渗透势 58.植物细胞水势 59.植物细胞基质势 60.植物细胞压力势 61.富养植物 62.贫养植物 63.中间型植物 64.盐生植物

66.阳生植物 67.阴生植物 68.耐荫植物 69.长日照植物 70.短日照植物 71.中日照植物 72.中间性植物 73.旱生植物 74.中生植物 75.湿生植物 76.光周期现象 二、简答题 1.间断分布区的形成因素? 2.特有种分布区的成因? 3.区别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 4.简述低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5.简述高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6.简述硬叶旱生植物的特点? 7.简述植物的命名(物种命名)? 8.对比垂直分层与层片? 9.什么是群落最小面积,如何进行测量?

2012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绪论 1.植物地理学的定义? 2.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 3.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4.植物地理学是学和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5.生物圈包括哪几部分? 6.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7.植物地理学有哪些的作用? 8.为什么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植物类群特征与环境 1.瑞典人林奈(Linnaeus)建立的分类原则? 2.常用的分类单位和命名方法? 3.什么是种?判断种的标志? 4.什么是种群?种群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种群内有何特点? 5.植物界如何划分? 6.植物界划分为哪几门?哪些是孢子植物?哪些是低等植物?哪些是高等植物?如何划 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7.什么是原核生物?有什么特点?原核生物包括哪些? 8.根瘤是怎样形成的?是和的共生?根瘤有什么意义? 9.真核型藻类的特点? 10.藻类对现代大气环境的形成有何意义? 11.什么是地衣?地衣的特点?地衣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2.苔藓植物的特点? 13.蕨类植物的特点?蕨类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4.种子植物的特点? 15.裸子植物包括哪几个纲?裸子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6.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主要有两个: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植物生活和环境 1.植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2.生态环境?生态因子? 3.生态因子包括哪些?如何分类? 4.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5.最低量因子定律?最低量因子定律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6.耐受性定律? 7.生态因子作用的三基点?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8.什么是适应?植物适应生态环境的标准? 10.举例说明植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方式? 11.适应与驯化有何不同?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经典题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9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P37-42 (1)气候演变 (2)地形变化 (3)板块运动 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P45-46 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 10.我国植物区系分属哪两个植物区?P59-60 中国植物区系区分为两个植物区(七个亚区)。 泛北极植物区(欧一亚森林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欧—亚草原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旧热带植物区(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 11.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中划分出哪些植物亚区?P60 Ⅰ、欧-亚森林植物亚区 Ⅱ、亚洲荒漠植物亚区 Ⅲ、欧一亚草原植物亚区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 名词解释 1、最小面积:对一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证展现出该类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是特征的一定面积。 2、植物环境:在群落内部,由于群落本身作用形成的特殊环境,是群落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 3、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4、生态位: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种)的综合体,在群落中与该生物所占有的空间有关。 5、植物种群: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群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组合。 6、植物内稳态: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7、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8、环境: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9、植物分布区:一个地区或一个群落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10、地带性植被:大体上与气候相吻合,在陆地表面呈带状分布,占有大面积的植被,成为地带性植被或显域植被。 11、竞争排斥原理:生态学上完全相同的种,不能长久的共存,最终一个种被另一个种所取代。(高斯假说)、 12、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13、地理残遗分布:一些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会急剧缩小,至今仍保存狭小的分布区的现象。 14、垂直带谱: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序形成的一定体系。 15、群落成员型:根据物种在群落中的各种特征综合评价其作用和地位额尔划分出来的物种类型,如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 16、高斯假说: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若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的竞争,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17、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18、生理性干旱:当土壤溶液浓度很高,降低土壤渗透势,导致土壤水势低于植物水势时,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出现脱水的现象称生理性干旱。19、植物群落: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活环境中所有植物种群组成的有机集合。 20、趋同适应: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21、顶级群落:演替系列中发展到最后、不存在物种更替证据时的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群落。 22、群落演替: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群落类型的过程,即在一定区域内群落的演替过程。 23、非地带性植被:是指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双受精现象:种子里的胚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另一个精子与胚囊里两个中央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现象。P15 2、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P15 3、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P16 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P26 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P74 2、生态因子的分类:(1)、非生物因子:①、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 ②、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③、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2)、生物因子:①、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②、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③、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P74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⑴、直接作用:光照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条件是植物水分代谢活动的主控因子,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一切生理过程,营养条件则与植物有机质形成、转化密切相关。光、温、水与营养是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最直接的基本生态因子,称为生存条件。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直接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⑵、间接作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各种特性影响光、温、水与营养等生存条件的分布与组合,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分布。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⑶、阶段性:生态因子对植物具有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⑷、补偿性:某一因子因其在量上的不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依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P75 4、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机制:阴生植物的叶面积较大、叶比重较高、叶片大而薄、叶细胞排列疏松、栅栏组织不发达且细胞较短、叶片被毛少、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小、气孔经常开放、枝叶茂密、枝下高较低,这些特征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增大了光的截获面积、减少了反射率,因而有利于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阳生植物常具有小而厚的叶片、叶细胞排列紧密、栅栏组织发达且细胞细长、海绵组织细胞稀少、叶绿体小而多、叶片被毛多、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大、枝叶稀疏、枝下高较高,有利于适应强光及其带来的高温、干旱条件。P88 5、积温:日平均温度与天数的乘积,也称>0℃积温。P99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植物是生产者 ②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③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 ④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第二章 细胞: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指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系统发育即生物种族的发展史。可以只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指某种生物从它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形态和生殖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互联系: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对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 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二者促进了生物的演化。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及联系? 单叶是在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片。复叶是在叶柄上着生两片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所生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即为小叶柄。 区别:叶轴的顶端没有顶芽,而小枝常具有顶芽;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的叶腋都有腋芽;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只有叶脱落;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同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常见类型 ①互生:每节着生1片叶,如樟树 ②对生:每节相对着生2片叶,如女贞 ③轮生:每节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如夹竹桃 ④簇生(从生):节间缩短密接,叶成簇着生在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 ⑤基生:植物无明显的地上茎,叶从植物贴地面的基部生出,如蒲公英

植物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植物地理学生物圈 二、问答题 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 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 一、解释下列名词 物种双名法孢子植物种子植物 高等植物低等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 茎叶体植物叶状体植物世代交替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 配子体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原核植物真核植物裂生多胚现象 简单多胚现象显花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真花学说假花学说 二、填空题 1. 蓝藻细胞由()和()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前者分为()层,后者分化为()和()两部分。 2.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 3. 葫芦藓的配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蒴可分为()、()和()等结构。 4. 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发达,()处于劣势,()寄生在()上为显著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孢子萌发先形成()。 5. 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是(),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中。 6. 地钱雄生殖托的托盘呈(),雌生殖托的托盘呈()。葫芦藓植株上产生精子器的枝形如(),产生颈卵器的枝形如()。 7. 从蕨类植物开始,植物体已经有了真正的()、()和()的分化和()的分化,生活史中()体和()体都能独立生活,但()体占优势。 8.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和(),无性生殖器官为()。 9. 大多数真蕨植物的每个孢子囊群还有一种膜质的保护结构,叫做()。 10.蕨类植物的主要营养体属于()体。 11.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其主要特为()、()、()()和()。 12. 裸子植物具多胚现象。多胚现象可分为()和()两类。 13. 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常发生变态。铁树的大孢子叶为(),银杏的为(),松柏类的为(),红豆杉科的为(),罗汉松科的为()。大孢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