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6.07 KB
- 文档页数:1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胃:月字旁+田组词巩固:如“旅行流泪泪水流水”2.书写指导本课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重点指导写“救”“算”“流”。
写好生字三步走:1.一看结构。
2.二看“高矮胖瘦”。
3.三看关键笔画。
“救”左右等宽,4-6笔的写法是:点、提、撇、捺;注意右边是“攵”,不是“夊”。
“算”上窄下宽,上面是竹字头,中间是一个目字,下部的的横要写长。
“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边上部不是“云”,上面的横变成了点。
老师范写,学生练写两个。
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第二课时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2.集中出示带生字的词语,齐读巩固。
旅行咱们可怜救命拼命轻扫肠胃管理刚才流泪偷偷答应卷到一骨碌牙齿贮藏细嚼慢咽吞到悲哀几乎笑眯眯算作蹭来蹭去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复习1—7段,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指名学生用上“谁干什么,结果如何”的句式概括故事起因。
预设:红头和青头一起玩迷藏的游戏,红头躲在了草堆里,一只大黄牛把它和草一起吞到嘴里了。
2.教师小结:课文的一到七段告诉了我们: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的,也就是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8-20段,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知识告诉读者的方法。
1.谈话过渡:就这样,红头不得不随着吃到牛嘴里的草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那么,在牛肚子里它到过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8—20段,把红头到过的地方圈出来。
2.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师生评议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前解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利用童话的手法讲述了两只小蟋蟀在玩耍时有一只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
另一只利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故事。
这篇课文将科学知识与童话融为一体,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吸引读者。
关注文本:本文特别应该关注的就是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而这个路线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讲明的一个科学知识:反刍。
关注结构:课文按故事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写两只蟋蟀玩耍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7-19段)写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1段)写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形。
关注表达:拟人的表达手法是童话不可缺少的因素。
本课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比较多。
通过朗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
另外,本课从孩子们熟知的事物着手,素材贴近生活,让读者有亲切之感。
关注实践:心理描写和童话的丰富想象是本课的重要特点。
所以,阅读本课,既要边读对话边感受两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又要边讲边演,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
【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单元主备人:5.作业设计:基础: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给他们打个电话表达思念之情吧!巩固: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提升:尝试把信邮寄到思念的人手上。
5.板书设计一封信起因爸爸出国了半年才能回来第一次看不到爸爸台灯坏了一封信经过难过开心第二次小狗陪伴修台灯看电影结果画了一大束鲜花想爸爸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一封信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间:1.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告诉学生我们要体贴父母。
②语言运用: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掌握多音字“朝、削、重”。
③思维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④审美创造:感恩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大胆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感受亲情的美好。
提升:请你观察一下自己的妈妈在睡梦中什么样子。
6.板书设计一封信起因爸爸出国了半年才能回来第一次看不到爸爸台灯坏了一封信经过难过开心第二次小狗陪伴修台灯看电影结果画了一大束鲜花想爸爸教师活动:1.接下来让我们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一下吧:从本课中,你感受到母子间的什么关系?2.教师总结:这是是一篇抒情性的散文。
作者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
学生活动:1.预设:我觉得孩子爱妈妈,妈妈更爱孩子。
2.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
课后小知识--------------------------------------------------------------------------------------------------小学生每日名人名言3、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单元第三单元单元解读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教学目标1.分析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语气。
3.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大树的情怀。
4.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
教学重难点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
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会演一演故事。
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突破措施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反复朗读课文,明白作者写作的意图。
课时划分8去年的树 2 9*那一定会很好 1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2 11*一块奶酪 1 习作 2 园地 2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课题8 去年的树教学目标1.会认“伐、斧”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
认识多音字“切”。
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程整合点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国风押韵》。
晚上时间阅读《语文主题学习》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教学难点 2.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播放动画,交代任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童话故事,明白童话中所阐明的道理。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2.(课件出示2)播放《去年的树》动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我的好朋友》的内容及含义。
2. 认读生字词并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意义和重要词汇。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 课件:包含课文、图片、互动活动等的电子课件。
3. 报纸和剪刀:用于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让学生做简单的身体活动,以准备开始上课。
2. 导入新课(10分钟)-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课的主题:我的好朋友。
3. 新课呈现(1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我的好朋友》,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解释其意义。
- 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4. 合作活动(20分钟)-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 提供报纸和剪刀,让学生制作角色面具和道具,增加互动性。
-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
5. 小结复(10分钟)- 对本课研究内容进行小结,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教育意义。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并默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课文《我的好朋友》的内容和含义。
通过课堂中的合作活动,学生得到了较好的语言输出机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训练和活动设计。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更多互动元素和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和默读能力,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拼读和运用。
2. 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语文园地: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和默读能力,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字典、词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三单元2. 课时:共5课时3.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生字词学习- 第二课时:课文内容学习- 第三课时:语文园地学习- 第四课时: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朗读和默读能力提高- 教学难点: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抄写生字词,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等第三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世界”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会演一演故事。
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策略】识字环节可让学生利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认读。
写字环节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结构特点,再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可让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
课文阅读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情景带入、图文结合的方式,感受小女孩的悲惨。
增强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提问:亲爱的同学们,在过生日时你会许愿吗?你许过什么样的愿望?在遇到困难时,你会有什么渴望?2.揭示课题:当这位小女孩看着这亮光时,她又有什么渴望呢?让我们到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
第三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童话世界”为主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童话。
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奇异的幻象;《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不断产生愿望,恰巧不断地实现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蟋蟀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酪渣,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二、语文要素1.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安排童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比如,体会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体会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画出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复述故事;了解围绕一块奶酪展开的故事。
“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童话的基本特点、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2.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来编童话》,从读童话到写童话,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降低了难度。
“试着”一词,明确本次习作旨在激发学生写童话的兴趣,未对写提出过高要求。
3.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集,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走进更加广阔的童话世界,养成持续阅读课外童话的习惯。
要素分解教法建议1.阅读童话故事。
要综合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要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并结合“快乐读书吧”,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
推荐给学生的篇目,要注意其价值取向。
建议先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关于“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解读。
2.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
在课内外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学科(三)年级教案主备教师: 8 哪吒闹海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组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学习课文,体会哪吒所具有的为民除害、伸张正义和与恶势力英勇斗争的精神。
3.边读课文边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
练习讲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主人公的勇敢和强烈的正义感。
2.分析重点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1)课时课型: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本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 10 个字只识不写。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 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1/ 8【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学生字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混:“混”在“混天绫”中的读音是“hún” ,另一个读音是“hùn” ,组词为“混合” 。
“兴”在文中“兴风作浪”的读音是“xīng” ,另一个读音是“xìng” ,组词是“高兴” 。
即:读音是“jí”,不是“jì” 。
另外读准平舌音“澡、罪” ,翘舌音“称、治、扔”等。
(2)注意字形霸:注意上面是个“?” ,不是“雨” 。
晃: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下面是个“儿” ,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扔:“扔”字右边是“乃”,不是“及” ,最后一笔是撇。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童话”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编童话的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去年的树》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故事。
《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蟋蟀青头和红头这一对好朋友之间的动人故事。
《一块奶酪》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本单元的习作安排为编童话。
《快乐读书吧》编排了世界著名的童话集《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心情,感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3.能表演童话,根据词语编童话。
4.学习三种常用的修改符号,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5.培养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情。
2.感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能和同学交流学习童话的收获。
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根据给出的词语自编童话。
四、单元课时安排《去年的树》2课时《那一定会很好》1课时《在牛肚子里旅行》2课时《一块奶酪》1课时8去年的树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课文。
难点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品味重点词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本简介本文为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包括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的感官和器官;2.了解视觉、听觉和触觉。
3.通过学习大自然的景象,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大长腿》2.《我最爱的花儿》3.《桃花林》教学方式1.讲授式教学;2.多媒体辅助教学;3.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人类感官和器官的概念;2.通过学习大自然的景象,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和表达能力;3.多元素的阅读理解。
教学时间共计5课时,每节课时为40分钟。
教学内容1.《大长腿》2.讲解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1.引入课文《大长腿》,了解课文背景;2.正式开始阅读课文;3.通过朗读、模仿、问答等方式巩固课文理解。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大长腿》2.视频学习教学过程1.观看与大长腿相关的视频;2.分组小组讨论;3.回归课文,理解课文核心内容。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我最爱的花儿》教学过程1.讲述《我最爱的花儿》;2.课文阅读,理解课文意思;3.分组小组探讨。
教学内容1.《桃花林》教学过程1.讲述《桃花林》;2.视频学习;3.理解课文主题,讨论主题和人生。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1.小结教学过程1.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本单元;2.总结概括教学重点;3.作业布置。
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口头表述;2.课堂练习;3.书面作业。
结束语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教学效果评估等内容。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能够有效地指导您的教学工作。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答”等15个生字,学会“旅、咱、怜”等13个生字,掌握三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的内容,了解牛的习性。
教学重难点:学会“旅、咱、怜”等13个生字,感知故事的内容,了解牛的习性。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
(打一动物)(1)学生互相交流,揭示谜底。
(2)指名发言,并说说理由,教师出示谜底:蟋蟀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是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
4.引导学生由题质疑(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师及时肯定他们的质疑,同时引导他们从故事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谜语激趣法,激发学生了了解故事经过和结果的浓厚兴趣,自然引入了对故事的探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1.教师读故事,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想自己从听读过程中对故事都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简单交流听读收获(知道了红头遇到了怎样的危险、知道了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脱险的……),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感知。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检查字词朗读情况,及时将容易出错的生字或词语做上标记。
5.检查生字识写情况。
(1)指名小组汇报哪些字词容易读错,教师根据大家的汇报适时重点出示“嚼、咽、怜、拼”等生字,指导学生“怜、拼、咽”都是前鼻音,“怜、咽”两个字的韵母要读准。
另外“答、应、几”三个字是多音字,其中“答”“几”读第一声,“应”读第四声。
(2)课件出示文中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特点,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它们,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进行生字识记(结合形声字构字规律、汉字添加偏旁、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式)。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本单元的生字词,并掌握它们的结构和易错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2)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情景再现。
2. 口语交际:《我的朋友》(1)学会介绍朋友,表达自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3)口语交际的训练。
2. 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在口语交际中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措施:1.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
五、课时安排:1. 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2课时2. 口语交际《我的朋友》:1课时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字词掌握、课文理解和口语表达等方面。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七、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目录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最后附:本单元教学反思、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8 去年的树教学目标: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这句话有所感悟;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能读懂鸟儿心情的变化,通过相关句子,读懂它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1.找出角色对话。
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____”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教学目标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大树与小鸟“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
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小鸟与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小鸟与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运到那边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小鸟与小姑娘“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光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童话的定义和特点,能够简单介绍童话的故事结构。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故事,小故事描述具有情节性和表现力,符合童话写作的基础要求。
3. 尝试着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句式,让自己的作品具有差异性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怎样写好一篇童话故事。
2.如何描述童话主角。
3.简单的情节设计和表现方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孩子所想到的故事的内容和情节连贯而又有吸引力的组合起来。
2.如何引导孩子在简单的情节中,逐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让作品更有说服力。
四、教学准备:1.多组童话故事卡片。
2.美术画纸、油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白雪公主》为例,介绍童话的定义和特点,并简单分享童话的故事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询问同学们对于童话的看法和想法,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并进入学习状态。
2.展开2.1 分享作文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向同学们展示几篇优秀的小故事,强调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具有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丰富的情景描绘,情节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并符合童话传统套路的写作要求。
并且这些故事中不同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到愉悦和易懂。
2.2 梳理故事结构教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童话故事的结构特点,对童话故事的分段结构和故事要素、历险和主角的形象设计以及对小情节的把握进行系统整理和阐述。
2.3 针对性辅导和评价教师针对同学们自己提出的一些小故事进行评价和建议,引导同学们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尝试着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句式,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增加作品的差异性和表现力。
2.4创作小童话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技巧,自己动手编写一篇符合童话要求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情节、语言、人物等方面给予积极激励和辅导,协助同学们完成作品。
3.课堂互动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小游戏和互动环节,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童话”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编童话的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去年的树》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故事。
《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蟋蟀青头和红头这一对好朋友之间的动人故事。
《一块奶酪》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本单元的习作安排为编童话。
《快乐读书吧》编排了世界著名的童话集《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心情,感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3.能表演童话,根据词语编童话。
4.学习三种常用的修改符号,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5.培养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情。
2.感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能和同学交流学习童话的收获。
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根据给出的词语自编童话。
四、单元课时安排
《去年的树》2课时
《那一定会很好》1课时
《在牛肚子里旅行》2课时
《一块奶酪》1课时
8去年的树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记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品味重点词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板书课题:《去年的树》
3.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标记下来,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交流。
2.指导生字的练读。
师重点指出“切”是多音字,在文中读qiē。
检查朗读情况。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