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啄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3cm,均匀地向前移动或左右移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
回旋灸
对于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身体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宜施灸。
禁忌
施灸时要保持艾条燃烧充分,避免烫伤;施灸后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吸收;施灸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艾灰脱落,以免烫伤。
注意事项
艾灸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准备用物
操作流程
规范操作
艾灸的操作流程与规范Leabharlann 03艾灸在临床上的应用
感冒
艾灸大椎、风门、风池,可祛风散寒,缓解感冒症状。
脾胃虚弱
艾灸中脘、脾俞、胃俞,可温中散寒,改善脾胃功能。
艾灸在内科中的应用
颈椎病
艾灸大椎、风池、颈部夹脊穴,可活血通络,缓解颈椎病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
艾灸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疗效显著等特点,被誉为“绿色疗法”。
艾灸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温热刺激、经络调节、艾叶的药理作用等,同时心理、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艾灸的治疗效果。
艾灸的治疗作用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同时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缓解身体的应激反应,从而减轻疼痛和炎症。
基于现代医学视角的艾灸评价
艾灸肾俞、命门、腰阳关,可补肾强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艾灸在外科中的应用
艾灸气海、关元、子宫穴,可活血化瘀,缓解痛经症状。
痛经
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可调理气血,促进产后恢复。
产后恢复
艾灸在妇科中的应用
04
艾灸的实证研究
艾灸的化学成分研究
主要成分是挥发油以及其他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历史渊源
艾灸的定义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