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将它们置于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蜡烛、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调整光屏到______(填“A”、“B”或“C”)位置时,生活中的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答案】同一高度C投影仪能靠近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2]当蜡烛、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蜡烛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会成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光屏要调整光屏到C点。

[3]生活中的投影仪成像原理是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在2倍焦距以外。(3)[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5]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会聚一些,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就要让光屏靠近凸透镜。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1)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放上镜片后,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一个焦距更

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也能够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答案】10.0 放大 75 右小左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则由图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60.0cm-50.0cm=10.0cm

(2)[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物距为

50.0cm-35.0cm=15.0cm

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物距为

55.0cm-35.0cm=20.0cm=2f

物距等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故将光屏移动到75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3)[4][5]图乙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后,因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放上镜片后,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也能够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4)[6]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A点气体流速变大,则A点处气体压强变小,烛焰将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3.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若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乙图的基础上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则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再次在光屏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在乙图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______(选填“远视镜"或“近视镜”),将光屏远离后,会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3)如果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保持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不动,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答案】靠近缩小近视镜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由图甲知,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10cm。而乙图中,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此时的像距大于物距,当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比第一次的物距大,则像距比第一次的小,所以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且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实像。

(2)[3]若保持图乙的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想将光屏远离后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须让光线先发散,故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凹透镜,即近视镜。

(3)[4]若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保持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不变,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光屏上无法承接。

4.小明和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目的:______;

(2)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像的大小将变______;

(3)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小亮的观点______。

【答案】确保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左变小将蜡烛换成字母“F”的LED灯【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三心同高的目的是确保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2][3]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光屏左移,像变小。

(3)[4]将蜡烛换成字母“F”的LED灯,光屏上可以呈现上下左右都相反的像,即可证明。5.如图,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想知道实验中某块透镜的焦距,做了实验甲,镜面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

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像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cm;

(2)如图丙,当把一块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

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填“Ⅰ/Ⅱ/Ⅲ”)区域内左右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像最________时,才能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最科学可行的方法是将

___________。

【答案】12 Ⅱ清晰上蜡烛向上移动适当的距离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太阳光是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在焦点光线的能量最强,其它位置光线较弱,能量最强则温度上升最快,在较短时间内能把白纸烤焦,从图乙可看到,当透镜与白纸间距是12cm时,烤焦的时间最短,那么焦距是12cm。

(2)[2][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

u f

=>

35cm2

则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即

v

<<

15cm30cm

清晰像应该在65.0cm至80.0cm处,即光屏应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3)[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5]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由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最科学可行的方法是将蜡烛向上移动适当的距离,那么烛焰的像会向下移动。6.丁丁用一个焦距未知的透镜和相关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只需将凸透镜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到适当位置即可测出凸透镜焦距;

(2)丁丁把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此时只需调节 ______(填“蜡烛”或“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光屏上便会出现______(填“正立”或“倒立”)、

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3)若器材的位置仍如图乙所示,丁丁只需要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也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左光屏倒立放大投影仪凸透镜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光斑将变小,当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该点为凸透镜的焦点,测量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2)[2][3][4]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图乙中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小于4倍焦距,所以只移动凸透镜,在光屏上不可能出现实像;图乙中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等于15cm,小于1倍焦距,所以只移动蜡烛,在光屏上不可能出现实像;图乙中凸透镜到蜡烛的距离等于30cm,大于1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较小,所以只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5]图乙中此时成像在光屏后,相当于远视眼,所以在像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也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7.小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在图乙中,蜡烛位于光具座20cm的刻度线处,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小华需要将蜡烛移到________cm刻度线的位置,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3)保持蜡烛在20cm的刻度线处、光屏在50cm的刻度线处的位置不变,小华将位于30cm 刻度线处的凸透镜向左或向右移动,但无论怎样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其原因是:当凸透镜左移时,凸透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需要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来观察所成的像;当凸透镜右移时,凸透镜所成像的像距会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答案】10.0 10.0 虚大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太阳光相当于平行光,凸透镜的光心对准刻度尺的10.0cm位置,而光斑所在的位置对准刻度尺零刻度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所以该光斑就是焦点所在的位置,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f==

10.0cm-010.0cm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是20.0cm,像距是焦距的两倍,要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也应该是焦距的两倍,所以小华需要将蜡烛移到10.0cm刻度线的位置,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3)[3]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左移时,物距会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当凸透镜右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所成清晰的像像距是大于两倍焦距的,即所成的像在50.0cm刻度的右侧,凸透镜所成像的像距会大于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8.如图所示,小明用光具座、F光源、凸透镜、半透明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先测凸透镜焦距,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如图乙中,将透镜处于50cm刻度处,把光源向右移至35cm刻度处时,将光屏左右移动适当调节,可得到清晰的像,人眼沿着如图甲所示的方向,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

(3)在第(2)小题的情况下,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丁中的_______;

(4)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

(5)在第(4)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A.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B.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答案】10.0 D D 后 B

【解析】

【详解】

(1)[1]从图甲可以看到,两条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说明了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光源在35cm刻度处时,物距在一倍到二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3)[3]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其余部分仍能折射成像,所以还是可以成像的,依然还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只不过像会变暗。

故选D。

(4)[4]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后方。

(5)[5]人眼的晶状体和视网膜距离不变,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后方,这时要求光会聚加强,那么应该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使像往前移动。不能将光屏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故选B。

9.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②_____;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

_____cm和_____cm处。

【答案】10 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凸透镜没有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缩小放大投影仪 20 10

【解析】

【分析】

(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4)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和应用;

(5)凸透镜成像时,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详解】

(1)[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另一侧10cm处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0cm;

(2)[2]①从图上看,将蜡烛放在了凸透镜和光屏的中间,这样无法在光屏上成像;

[3]②而光屏、烛焰、凸透镜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处,并且相差很大,这样使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4]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则有:

u=40cm>2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5][6]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则有:

2f>u>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与投影仪或幻灯机;

(5)[7][8]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即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像大小的分界点,因此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即20cm和10cm处。

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l)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为了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只调节光屏,____(上或下)调节;若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上或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_____)

A . ②①

B . ③①

C . ②④

D . ③④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___(变大/变小/不变),像的明暗将_____(变亮/变暗/不变)。

【答案】10cm 下 上 放大 幻灯机 左 B 不变 变暗

【解析】

【详解】

(1)[1] 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 ,即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 ;

(2)[2]成像在光屏的上方,应向下调凸透镜

[3]若要调节光屏,应向上调节

(3)[4]当15cm u 时,2f f >u > 此时成像为倒立、放大、实像

[5]应用为幻灯机

(4)[6]近视眼镜为凹透镜,有发散作用,当再次成清晰像时,成像延后,当拿走眼睛后像向左移动,所以要向左移动光屏才能承接到像

[7]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配戴凹透镜矫正,故选B

(5)[8]小虫遮挡一部分光,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像不变

[9]由于折射光线减少了,所像会变暗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 【答案】A、B、C 频率(快慢)钢尺响度低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解析】 (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音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________. 【答案】A B C E 100 1.1 【解析】 【分析】 【详解】 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 A、B; (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应选C、E选项; (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B;(2)C、E;((3)100;1.1. 【点睛】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 2.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苏科版.doc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苏科版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 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 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 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 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 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 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 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 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 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C B C B D A B D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__振动____,____音色____,___噪声_______。 14._____汽化____,____吸收_____,____液化_______。 15._____红外线_____,______紫外线_______,。 16.____热胀冷缩___,甲,____乙_____ ____酒精______,______酒精沸点低于100℃______。 17.____声源___、__次____。 18._____吸收__,____反射___。 19.__漫反射___,___镜面反射___,___光的反射__。 20.______变大__,___不变__ 。 21.______蒸发___。 22. _____压缩体积____,______升华__ ,______凝华__。 23. ____汽化_____,_____吸收______。 三、作图题(12分) 略28.(1) _____色散______;_______牛顿_____。(2) ______不是____。 (3) ___红外取暖器____。(4) _____100元纸币____。 29.(1) _____自下而上___。(2) ___甲___。(3) ______吸____;_____不变____。 (4) ___降低_____;_____液化__。 (5) 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水的多少不同___。 30.(1) __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___入射角和反射角_____。(2) ____不发生____。31.(1) ______左_______。(2) ______0℃_____;_____100℃___。 (3) _________ 增大瓶子的容积_______。 32.(1) __________ 确定像的位置________。 (2) ____末点燃_____;___________ 像与物大小相等_____。 (3) __________玻璃板放倾斜了_____。 (4) ____不能____。 (5) _______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_____。 33.(1) __________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________。 (2) _______错误的_____。 (3) _______略。 34.(1) ____液化_ __。(2) ___D___。(3) ____B_____。 (3) ________升高; 略_____。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 (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选填“C”或“D”). 【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高 A、D(或B、E或C、F)长度低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 由此可得,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实验时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C实验时的声音强度. 2.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通用)

初二物理 第一章---第五章基础知识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吉他弦被弹拨发声时,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发声物体(鼓)停止了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声。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水也能够传声。3.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音调。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4.乐音的三个特征是:(1) 音调;(2) 响度;(3) 音色。 5.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范围通常在 20 Hz到 20000 Hz之间。频率高于听力上限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听力下限的叫次声波。 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8.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水的三态。其它物质一般也有三态。例如,铁水是液态,干冰是固态,色拉油是液态。9.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用温度来表示的。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0.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它是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一百度。该温标的三十度记录为30℃。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它的最小分度值为 0.1℃,它的测量范围为 35-42℃。 11.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1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 (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B C A D F80 1.02控制变量法 【解析】 【详解】 (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B、C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长度相同,都是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 [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D、F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 (2)[7]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 G、H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J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基本概念汇总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基本概念汇总(一)第一章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_复习

引言 奇妙的物理世界 0、科学探究的步骤有: 发现并提出问题 → 做出猜想和假设 → 分析问题并设计实验 → 完成实验并收集证据和数据 → 分析数据得到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吉他发声是因为吉他的弦在振动,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说明: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了。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 固 体、液 体和 气 体能传声, 真空 不能传声。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 水(液体)也能够传声。 3.乐音的三要素是 音调、响度 和 音色 。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区别是 音调 。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 响度 大。我们能较辨别猫和狗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 音色 不同。 4.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范围通常在 20 Hz 到20000Hz 之间;猫、狗、蝙蝠、海豚等动物能听见频率高于20000Hz 的 超声波 。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 低于20 Hz ,发出的是 次声波 ,所以我们 不能 听见这个声音,但 大象 能听见这种声音。 5.物理学中,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 无规律 的振动而发出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 工作学习和休息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造成干扰的都是噪声。 6.高速公路旁种树是为了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用手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高考期间禁止工地施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为 340m/s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 噪声污染 、 水污染 、 大气污染 和 固体废物污染 . 第二章 物态变化 8.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水的 固 态、 液 态、 气 态称为水的三态。其它物质一般也有三态。例如,铁水是 液 态,干冰是 固 态,色拉油是 液 态。 9.温度表示物体的 冷热程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 温度计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水银 、 酒精 、或 煤油 等测温液体的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10.温度计上的字母C 表示使用的温标是 摄氏温标 。它是以通常情况下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一百度。该温标的三十度记录为30℃。体温计中的液体是 水银 ,它的最小分度值为 0.1℃ ,它的测量范围为 35-42℃ ,使用体温计前要 甩一下 是因为它与普通温度计相比有一个 缩口 装置。 1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例如水变为 水蒸气 。物质由 气态变为液态 的现象叫做液化。 汽化时液体要 吸 热,液化时气体要 放 热。液化是汽化的 相反 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 和 沸腾 。 12.沸腾是在液体 表面和内部 同时发生的 剧烈的 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 13.当温度略高于物体的熔点时,物体处于 液态 1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39℃时,由于此温度 低于 萘的 熔点 所以萘为 固 态;此温度正好等于水银的熔点所以水银可能处于 液态 或 固态 或 固 液共存状态 , 15.钢水变成钢锭是 凝固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放 热;冰变成水是 熔 化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吸 热,由于冰是 晶体 所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保持不变 。石蜡是种非晶体所以它没有固定的熔点。 16.物质从固态 直接变为 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要 吸 热,物质从气态 直 接变为 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 放 热。 17.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如右图: 18. 降低温度 和 压缩体积 都能使气体液化。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方 法可以使石油气变成液态。 19. 严禁 用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而且要用外焰加热 20.夏天用嘴“吹气”使开水变凉,这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 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v固﹥v液﹥v气。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系。 6.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2)在传播过程中;(3)在人耳处。 8.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应和被测物体接触,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物质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 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60 0.76 B 铜60 0.89 C 铜60 1.02 D 铜80 0.76 E 铜 F 铜100 0.76 G 钢80 1.02 H 尼龙80 1.02 I 尼龙100 1.02 实验步骤: (1)在大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人一根大钉子,把弦的一端绑在钉子上,另一端垂在桌边,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如图) (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A、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 (3)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____ 、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 (4)表一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猜想,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如表)______、 ______ 【答案】B C A D F80 1.02 【解析】 【详解】 (2)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时,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

度相同,故选A. B. C的琴弦进行实验; (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选A. D. F的琴弦进行实验; (4)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符合条件的只有G、H,所以D项中应是:80;1.02. 2.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关系. 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 【答案】物体的振动响度振幅空气能量 【解析】 【详解】 图甲:装置演示的是,当音叉发声时,小球会被弹开,所以能探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音叉响度越大,即振幅越大时,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所以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因为两音叉并没有接触,中间隔着空气,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是声波传递的能量对乒乓球做了功,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3.现在大多数房屋的门窗玻璃是“双层中空(接近真空)”的,能起到“隔音保温”的作用.小明在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产生了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的想法.为此,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底端,把玻璃球A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B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 ②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A被弹开,在下表中记下玻璃球没斜面向上滚动的距离,共做3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②的实验.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v固﹥v液﹥v气。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系。 6.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2)在传播过程中;(3)在人耳处。 8.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应和被测物体接触,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物质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试卷.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物理试卷 命题人:谢银杰复核人:庄益君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停止了。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D.没有传播介质 2.如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卡片在梳子上滑动得越快,听到的声音就越响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超声波,所以人类听不见 4.家用煤气罐中的“煤气”其实是石油气液化形成的液态物质,在下列现象中,和液态“煤气”生成原理相同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纯净水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汗” C.常见塑料打火机里面的液体D.冬天窗户内侧出现的水珠

5.将不一样多的两份冰装在容器中,将较少的一份放在太阳下晒使之熔化,较多的一份放在室内让它慢慢熔化,当室内冰开始熔化时室外的冰还有部分剩余,此时 A.室内冰水的温度高B.室外的冰水温度高 C.室内室外冰水温度一样高D.不能确定哪边温度高 6.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之一的“水立方”,其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绿色奥 的是 运”的理念。下列对其屋顶设计的解释不正确 ... A.屋顶上设计临时悬挂的隔噪网,能减弱降雨时雨滴声造成的噪音 B.屋顶上设立多个自然排风机,能让室内的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C.屋顶上采用透光性良好的特殊膜,能确保场馆白天尽可能采用自然光照明 D.游泳池消耗的水大部分能从屋顶收集并反复使用,这是利用水的升华和液化形成的水循环 7.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A.B.C.D. 8.关于雪、露、霜、雹、雾这五种自然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三种是凝华现象,后两种是液化现象B.前三种是凝固现象,后两种是熔化现象C.生成过程中都要吸热D.生成过程中都要放热 的是 9.下面所做的探究性活动与结论不匹配 ... A.活动:说话声把要将上钩的鱼吓跑;探究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B.活动:手影游戏;探究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C.活动: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探究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D.活动:将黄色和蓝色颜料在调色板上配出绿色;探究结论:绿光是黄光和蓝光组成10.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看到的自己的像,你 认为应当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基本概念汇总

初二物理上基本概念汇总(一) 飞 第一章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笔记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 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真空能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什么形式向四周传播?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并具有能量.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关系是怎样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大于液体,液体大于气体。在空气中声速为340米每秒。 5、回声是如何形成的?产生回声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应用?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听到的声音。产生回声的条件距离声源大于17米。应用于回声测距。 6、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音色。 7、什么是响度?响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8、什么是音调?音调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影响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9、音色由什么决定?音色有什么用途?

音色由声源的材料和结构决定。音色可用于辨别不同的声源。10、如何控制噪声? 在声源处控制。在传播途中控制。在人耳处控制。 1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多少赫兹? 频率在20HZ------20000HZ 12、什么是超声波?有什么应用? 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可用于制作声呐测距,B超,超声波清洗、焊接。 13、什么是次声波?有什么应用? 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可用于预测台风,测定地震震源,核爆。 第二章物态变化 1、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体温计使用有什么不同?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使用前要轻甩.可以脱离人体读数. 3、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火柴点燃.外焰加热,灯帽盖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