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 格式:pptx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58
UniversityEducation[收稿时间]2020-08-25[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专项研究课题“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三个维度”(YB2019001)。[作者简介]顾现朋(1984—),山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摘要]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应培养坚持、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的新时代青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应重点关注让其培养对象对马克思主义有正确认识、政治认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能够加以正确掌握和运用,从根本上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为坚定而纯粹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关键词]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3-0145-03
2022年3月March,2022
University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必然会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注入新内容、新要求和新使命。2007年,共青团中央提出实施“青马工程”;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将“青马工程”列为青年工作的首个重点项目。可以说,新时代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重要生力军,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党和国家的发展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需求更大、培养力度更大。目前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出“青马工程”的培养对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与情感认同不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同发展阶段和特殊社会角色认识不够等特点。党和国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许多要求,比如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理论素养,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拓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国际视野,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成长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个共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群体,最重要的是要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毕生的信仰追求,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奋斗终生。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准确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根本的特质,也是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普通青年最本质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青马工程”培养对象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理解与认知偏差,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待提升。只有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有可能做新时代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传承者和发展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2]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需要建立在扎实的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
通过系统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1了解学科对象、性质及其地位。
课程目标2:2.1了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史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课程目标3:3.1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加强社会主义信念。
课程目标44.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强化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课程目标55.1拓展视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当代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课程目标66.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导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和性质1.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重的地位。
3.教学内容:导论从总体上概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历史发展,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指明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4.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教学目标:学习并把握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观点。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3.教学内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理论贡献和评价;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创立的过程和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发展。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教学目标:学习并把握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观点。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列经典著作读后感篇一: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后感念完马克思经典著作后感当译著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一千六百反之亦然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
当下有这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普遍认为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展了,特有的国情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经验,并取而代之。
然而,我深感到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如此之浮浅,其思想之深邃,博大精深,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乃需要一定的“修炼”。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非我们一直以来被灌输并称之为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主要的问题人们让是因着的思考着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
人怎么活,不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所要适应环境的动物问题,生活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而的意义的精神上的问题。
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时候,他只是活着,而且是仅仅活着而已,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而已。
只有精神可以永存于世而不朽,朗读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
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人文主义者之首。
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
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校园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
这也恩格斯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
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误读对于马克思著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念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
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认知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别有用心所著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以自己的方式顺便理解其思想,并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并且作为一些则工具或手段工具来使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的指导,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广泛听取了高校政治学课程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阶级、国家产生以后,人们总是结成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政治关系,并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着各式各样的政治活动。
政治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产生、发展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以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深刻、广泛的影响。
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的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在政治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开启了政治学研究的新时代,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文学概论考点大全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有三点,分别是: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3.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文学理论,才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四点: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分析和考察文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四、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高度肯定的人民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4.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来源有三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于文学的方法论有以下三点:一、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二、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6.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7.文学的作用有以下三点:一、验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三、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8.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9.艺术生产的两大概念:一、广义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的一种,它既有作为一般生产的普遍性,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又有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二、狭义的艺术生产:特指在资本主义时期,作家或者艺术家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艺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艺术品具有商品的属性。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学思想有以下三点:一、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二、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