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20
腹部横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腹部横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2008年4月~2013年1月采用腹部横切口的9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对照组采用丝线间断缝合。
结果观察组患者缝合时间为(8.48±2.21)min,V AS评分为(5.33±4.43)分,切口甲级愈合42例,切口乙级愈合3例。
对照组患者缝合时间为(16.37±3.39)min,V AS评分为(7.24±1.32)分,切口甲级愈合37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2例。
观察组患者的缝合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以及切口愈合等级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部横切口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的效果明显优于丝线间断缝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腹部横切口;连续缝合;间断缝合腹部横切口是普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具有顺应腹部解剖特点、操作简单方便、切口张力较小、术后疼痛较轻、愈合快、术后美观等优点。
但是腹壁横切口的愈合不仅与患者的身体素质、手术创伤情况以及术后感染等因素有关,还与缝合方式和技巧有很大关系。
保证腹部横切口愈合良好对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腹部横切口常用的缝合方式包括分层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1-3]。
本文比较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3年1月采用分层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的90例腹部横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13年1月采用腹部横切口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5例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龄24.51~65.32岁,平均(45.36±4.56)岁,其中Ⅰ类切口27例,Ⅱ类切口18例,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
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3.79~64.73岁,平均(44.67±4.26)岁,其中,Ⅰ类切口26例,Ⅱ类切口19例,采用丝线间断缝合。
国际通用手术切口分类1. 腹部切口
- 上腹部横行切口
- 下腹部横行切口
- 中线切口
- 参形切口
2. 胸部切口
- 乳房切口
- 前外侧切口
- 后外侧切口
- 腋窝切口
3. 头颈部切口
- 颞部切口
- 颈部切口
- 甲状腺切口
- 颌面部切口
4. 上肢切口
- 肩部切口
- 上臂切口
- 肘部切口
- 前臂切口
- 手部切口
5. 下肢切口
- 髋部切口
- 股部切口
- 膝部切口
- 小腿切口
- 足部切口
6. 脊柱切口
- 颈椎切口
- 胸椎切口
- 腰椎切口
- 骶椎切口
7. 其他切口
- 会阴切口
- 肛门切口
- 阴道切口
- 鼻切口
- 口腔切口
该分类系统旨在统一手术切口的命名和描述方式,便于医疗记录和沟通。
切口的具体位置和大小根据手术需求而定。
习题一一、填空题1、手术分类,根据手术的无菌程度分为无菌手术、污染手术、感染手术三类。
2、手术对机体的影响程度五个因素而有所不同即①手术范围大小②手术时间长短③手术中的刺激多少④手术方式方法⑤病人耐受力3、手术切口分为无菌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三类,分别用Ⅰ、Ⅱ、Ⅲ字母来表示;手术切口愈合的分级是甲、乙、丙。
4、选择手术切口应注意满足以下6个要求即①显露好②损伤小③愈合牢④不影响功能⑤操作简便⑥注意美观。
3、手术切口分为无菌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三类,分别用I II III字母来表示,手术切口愈合的分级是: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
二、判断题1、手术既能治疗疾病也能诊断疾病(T )2、组织切开的原则是由浅入深,多层组织一次性切开,以减少损伤的程度()3、组织前可以用来钳夹、牵引软组织,也可用来钳夹纱布垫(T )4、三角针可以用来缝合韧带、皮肤、皮下()5、结扎皮下出血点用4号或7号丝线()6、组织钳也叫鼠齿钳和Kocher’s钳()四、选择题A型题1、有齿血管钳又称:DA. Allis clampB. Pary’s clampC. Kelly clampD. Kocher’s clampE.. Mosquito clamp2、正确的持镊方法应该是:AA.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应B.左手拇指对食指C.左手拇指对中指D.右手拇指对中指和无名指E.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应B型题问题(1—6)A.指压式B.持弓式 C,执笔式 D.反挑式 E.握拳式1、切开皮肤、皮下A2、腮腺脓舯切开引流D3、截肢术,切断大腿肌肉E4、精细手术或整形手术C5、大片筋膜切开B6、气管切开DC型题问题(1—5)A.缝合时注意边距和针距B.缝合时组织等量、对称和整齐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1、缝合皮肤( C)2、胃肠吻合(D )3、缝合腹膜(D )4、缝合皮下( B)5、缝合肌腱( D)X型题(1—2)1、间断缝合常用于:(abe)A.皮肤缝合B.前鞘缝合C.胸膜缝合D.腹膜缝合E.肌肉缝合2、荷包缝合常用于:( BCD)A.肠端吻合B.膀胱造瘘术C.结肠造瘘术D.阑尾切除术E.静脉切开术三、名词解释1、围手术期:以治疗为中心,包含术前、术中、术后的一段时间。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型号,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可以大致
分为三类:1、皮肤切口;2、腹壁切口;3、其他切口。
1、皮肤切口:这种切口属表面切口,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切口。
在手术中,医生一般采用双手方法切开皮肤,尤其在做胃肠外科、整
形美容等需要解剖到皮肤层的手术时,这种切口便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这种切口的穿刺针的数量较少,不需要用金属材料护体,因此术
后康复较快,受伤程度较轻。
2、腹壁切口:它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手术切口,主要用于做心脏、
大肠外科、肾脏外科等较为复杂的手术。
这种切口会切开腹部肌肉层,并直接暴露出内脏,以实现穿刺并动手术。
而且由于这种切口需要直
接暴露脏器,因此在切口完成后,医生需要用金属材料护体,以减少
患者感染的风险,术后康复时间长。
3、其他切口: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切口,比如动脉性切口和淋
巴性切口。
动脉性切口是在行动脉周围切开皮肤层,以有效控制血流,在一些危重的患者治疗中将大量使用。
淋巴性切口主要通过切开淋巴
管来减少淋巴液的渗漏,以防止术后发生出血,尤其是在取石、手术
引流等操作中,淋巴切口的作用尤为重要。
两种不同的腹壁切口对剖宫产切口愈合影响的临床分析目的:研究并探讨两种不同的腹壁切口对剖宫产切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28例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产妇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将其分为腹壁横切口组和腹壁纵切口组,每组产妇均为14例。
对比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的盆腔黏连程度、切口内膜异位情况、切口脂肪液化情况以及切口愈合时间。
结果:与腹壁横切口组相比,腹壁纵切口组的盆腔黏连发生率、切口内膜异位发生率均明显更低(P<0.05),腹壁纵切口组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更高、切口愈合时间更长(P<0.05)。
结论:首次剖宫产手术产妇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时,选择不同的腹壁切口,其切口愈合效果也不同,腹壁纵切口可有效减少盆腔黏连、切口内膜异位的发生,而腹壁横切口可有效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减少切口脂肪液化。
标签:剖宫产;腹壁切口;切口愈合剖宫产手术是通过切开产妇的腹部和子宫,从而使胎儿顺利娩出的一种分娩方式,通常被应用于难产、子宫收缩乏力、宫内胎儿异常等产妇的分娩中。
近年来,再次剖宫产的比例增高,有关临床研究报道指出,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的选择对再次剖宫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两种不同的腹壁切口对剖宫产切口愈合的影响,特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28例再次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28例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产妇前次分娩均采取剖宫产方式,均具备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此次研究经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根据产妇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将其分为腹壁横切口组和腹壁纵切口组,每组产妇均为14例。
腹壁横切口组:年龄最小为23岁,年龄最大为39岁,年龄均值为(31.09±7.62)岁;2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为2~5年,平均为(3.53±1.09)年。
切口的名词解释切口是指外科手术中切开患者皮肤和组织的部位。
它是实施手术所必需的一步,并且对手术的结果和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切口可以根据其位置和方向进行分类。
常见的切口包括纵切口、横切口和斜切口。
纵切口是沿着身体的纵轴线进行切开,通常用于肾脏手术、胸腔手术等。
而横切口则是沿着身体的横轴线进行切开,常见于腹部手术、头颈部手术等。
斜切口则是在纵切口和横切口之间的倾斜方向进行切开,常见于关节手术、四肢手术等。
其次,切口也可以根据其长度进行分类。
长切口一般是指切口长度超过10厘米的情况,短切口则相反。
切口的长度通常取决于手术的需要,如手术器械的进入、操作难度等。
在一些复杂的手术中,需要进行多个切口,以便于操作和观察。
而在微创手术中,切口一般很小,通常只需通过一些特殊的工具进行操作。
除了位置和长度,切口还可以根据手术的目的进行分类。
主要分为探查性切口和操作性切口。
探查性切口主要用于探查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如活检切口、探查切口等。
而操作性切口则是进行手术操作的通道,如取出肿瘤的切口、缝合切口等。
通过不同的切口,医生可以准确地完成手术任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手术切口时,医生需要仔细选择切口的位置和方向,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切口的选择与手术器械的选择、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术者的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
合理的切口可以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此外,在手术切口的处理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缝合和拆线。
缝合是指将手术切口的皮肤和组织缝合,以促进愈合和恢复。
拆线是在手术伤口愈合后,将缝合线拆除的过程。
缝合和拆线需要细致的操作和良好的技巧,并且应根据患者的状况来决定使用何种缝线和拆线时机。
总之,切口是外科手术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它的选择和处理对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切口的位置、方向和长度,并注意切口的缝合和拆线工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经腹直肌切口的解剖层次引言:经腹直肌切口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切口,广泛应用于腹腔手术和腹壁手术。
了解经腹直肌切口的解剖层次对于外科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经腹直肌切口的解剖结构和层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手术切口的解剖特点。
一、皮肤层次:经腹直肌切口的第一层是皮肤层,位于腹部前壁。
切口通常通过将皮肤切开,以进入下一层腹壁组织。
二、皮下组织层次:在皮肤下是皮下组织层,包括皮下脂肪和浅表静脉、淋巴管等。
这一层次与皮肤层相连,并为手术提供了必要的解剖参考。
三、浅层筋膜层次:经过皮下组织层后,是浅层筋膜层。
浅层筋膜是一层坚韧的组织,覆盖在腹直肌上。
它起到保护腹直肌和腹腔内器官的作用。
四、腹直肌层次:腹直肌是腹部前壁最重要的肌肉之一,位于浅层筋膜下。
它由腹直肌长束、腹直肌外侧束和腹直肌内侧束组成。
经过开放腹直肌层时,需要小心地切开腹直肌,以避免损伤其他腹壁组织。
五、腹横筋膜层次:腹横筋膜位于腹直肌层的下方,是连接腹直肌和腹腔内器官的重要组织。
它相当于腹腔内器官与腹直肌之间的“天花板”,通过它可以进入腹腔内。
六、腹腔内层次:经过腹横筋膜后,进入腹腔内。
在腹腔内进行的手术需要小心地处理腹腔器官和血管结构,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七、其他层次: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层次,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的解剖结构,如腹直肌和腹斜肌之间的间隙、外骨外肌和内腹斜肌之间的间隙等。
对于具体的手术需要,外科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层次。
结论:经腹直肌切口是一种常用的手术切口,了解其解剖层次对于外科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经腹直肌切口的解剖结构和层次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中进行准确的解剖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1. Brancato G, Cavallaro G, Barbagallo F, et al. Abdominal wall closure techniques after open abdomen: from temporary closure to early definitive closure[J]. Updates in Surgery, 2017, 69(3): 303-311.2. Ward N, Valeriano V. Anatomy, Abdomen and Pelvis, Anterior Abdominal Wall[J]. StatPearls, 2021.。
腹腔引流管注意事项腹腔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床旁治疗手段,主要用于腹腔内液体的引流,帮助清除腹腔内的积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使用腹腔引流管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引流器:腹腔引流器有不同的型号和规格,选择适合患者体型和手术情况的引流器十分重要。
尽量选择粗径引流管,以确保排液通畅。
2. 术前准备:在插入腹腔引流管之前,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先清洗并消毒手部,并戴上无菌手套。
然后对患者进行清洁,消毒腹部皮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无菌操作:在插入腹腔引流管时,必须保持无菌操作。
使用无菌巩膜覆盖患者的腹部,并使用无菌塑料透明腹腔引流套装。
操作者必须佩戴无菌手套,并注意避免手部接触引流管。
4. 切口方向选择:在选择引流管的切口方向时,应尽量避免与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相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常建议选择下腹部切口,接近脐部的位置,朝向耻骨联合下方。
5. 操作技巧:在插入腹腔引流管时,应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插管点。
一般选择右下腹部或左下腹部的位置。
使用手术刀在皮肤上切开一个小口,然后用血管钳或引流夹撑开切口,插入引流管并固定好。
6. 确保通畅排液:引流管插入后,应确保引流畅通。
可以用引流器进行抽吸,或使用负压引流装置。
定期观察引流的液体颜色、性质和量,及时记录,并根据引流情况及时调整引流器的吸引力度和方式。
7. 观察并记录:插入腹腔引流管后,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引流情况。
观察引流管出口周围皮肤的状态,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同时记录引流的量、颜色、性质等内容,及时上报给医生。
8. 引流管的固定:将引流管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以防止引流管脱落或移位。
可以使用无菌纱布、胶布等方式进行固定,同时避免固定过紧,以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9. 补液与营养支持:插入腹腔引流管后,由于液体的丢失,可能会导致患者体液失衡。
因此,需要及时补液和给予营养支持,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状态。
10. 引流管的拔除:在拔除引流管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确保腹腔内积液已基本排除,并经医生同意。
腹膜后肿物切除术的手术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术前准备:根据肿瘤位置选择适当的体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单,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
常用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
2. 切口:多采用腹部横切口,以肿物为中心,必要时越过中线。
切口要足够大,以获得良好的暴露。
有时也可采用经腹、经胸腹或经腰部斜切口,具体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部位。
3. 分离肿瘤:首先,从四周开始分离与肿瘤的粘连,然后逐渐向其基底部分离。
在分离过程中,边分离边用纱布垫压迫止血。
当遇到血管时,应逐一结扎或缝扎。
如果渗血,可以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溶液(4~6mg/100ml)来止血。
4. 切除肿瘤:在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紧密粘连过程中,如果出血较多且不易控制,应考虑在不影响生命的前提下将受累脏器与肿瘤整块切除。
对于巨大的囊性畸胎瘤,可以在显露部分肿瘤后,用粗针头穿刺,缓慢放出囊液,使肿瘤缩小后再进行切除。
5. 止血和缝合:在切除肿瘤后,要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
如果发生大出血,可以先用干纱布垫填压止血,在快速输血、输液的同时,术者密切配合,迅速将肿瘤从包膜内钝性剥离摘除。
如果一般止血措施无效,也可以考虑用消毒塑料袋剪多个小孔,内填干纱布条或碘仿纱布条于出血部位。
在止血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检查是否有出血或漏出,然后逐层缝合腹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确保伤口的密封性。
6. 术后处理:手术后,将切除的肿瘤送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确定肿瘤性质和分化程度。
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观察,确保伤口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手术流程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医生的习惯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手术时,应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和手术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腹壁切开的步骤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腹部手术前,医疗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确定手术部位,清洁皮肤,消毒等。
2. 麻醉
在进行腹部手术时,通常会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
不会感到疼痛。
3. 标记切口位置
在确定手术部位后,医疗人员会使用标注工具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切口的位置,以确保手术操作准确无误。
4. 切口
医疗人员会使用手术刀等工具进行腹壁切口,通常会选择在腹部中线或下腹部
进行切开。
5. 分层切开
在完成皮肤切开后,医疗人员会依次切开皮下组织、腹筋膜、腹直肌等腹壁组织,直至达到腹腔。
6. 保护内部器官
在切开腹壁的过程中,医疗人员需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内部重要器官,避免造成
任何意外损伤。
7. 打开腹膜
一旦切开腹壁并进入腹腔,医疗人员还需要小心地切开腹膜,以达到进行内脏
器官手术的目的。
8. 手术操作
在腹腔打开后,医疗人员可以进行所需的手术操作,对内部器官进行检查、修
复或移除等治疗。
9. 止血缝合
完成手术操作后,医疗人员会对切口进行止血处理,并逐层缝合皮肤和组织,保证手术创口愈合良好。
10. 术后处理
术后,医疗人员会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和监护,确保患者康复顺利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腹壁切开的步骤,医疗人员在执行手术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风险。
胰腺癌的手术治疗选择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胰腺癌的手术治疗选择: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胰腺癌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在手术治疗中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手术的优点、缺点以及适应症,以帮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手术方式。
1. 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是传统治疗胰腺癌的常用方式。
该手术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腹部切口,以便外科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和操作。
这种手术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期和较长的住院时间,但它依然被广泛使用。
以下是开腹手术的一些优点和适应症:1.1 优点- 直观性:开腹手术允许外科医生直接观察内脏器官,更容易检测并切除任何异常组织。
- 操作空间:相对于微创手术,开腹手术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使得外科医生更容易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
- 广泛适应症:开腹手术适用于大多数胰腺癌患者,不受胰腺癌的位置和分期的限制。
1.2 缺点- 创伤性:开腹手术需要较大的腹部切口,相对较为创伤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 术后恢复慢: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和康复,患者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才能完全康复。
- 患者耐受性差:一些年龄较大或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可能无法承受开腹手术的创伤。
2. 微创手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微创手术是通过小切口进行操作,使用纤细的工具和摄像设备。
以下是微创手术的一些优点和适应症:2.1 优点- 较小创伤:微创手术只需要进行少许的切口,相对于开腹手术具有较小的创伤性,减少了手术后的疼痛和创伤。
- 快速恢复:术后恢复快,患者通常可以更快地回到正常的日常生活。
- 美容效果好:由于切口较小,微创手术的美容效果更好。
2.2 缺点- 技术要求高:微创手术要求外科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
- 限制适应症:由于操作空间有限,微创手术主要适用于早期胰腺癌患者,对于肿瘤较大或已扩散到周围组织的患者不太适合。
综上所述,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