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974统计学原理201501

00974统计学原理201501

00974统计学原理201501
00974统计学原理201501

2015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9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追溯统计学历史上和逻辑上的起源活动,最有代表性的是 A.国家管理 B.计数 D.赌博游戏C.税收与徭役

2.统计的基本职能是.收集、整理和提供信息BA.参与决策

.统计咨询DC.发布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的性质是.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BA.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 C.科学性、具体性、社会性 D.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4.按反映现象的时间特征不同,绝对指标可以分为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5.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是 B.算术平均数A.众数

.离散系数 DC.标准差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中,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6. .权数的个数A.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数量大小 B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C.各组单位数占总

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D 7.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ppq1?.. AB1-p

.C.pq

D 标准差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是8. B.标准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小.标准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大A C.标准差越小,抽样误差越大 D.两者无关 9.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遵循随机规则,其目的是.每一个单位都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 B.人为地控制如何抽取样本单位总不可靠A .选出

典型的单位 D.了解样本单位的情况C x X 10.抽样推断中如果出现系统性偏差,若用表示总体平均数。则它的表现是表示样本平均数,用XxXx??A .B.XxxX??DC ..11.

如果相关系数的数值为-0.85,这种相关关系属于_____线性相关。

A.微弱正 B.高度正

.微弱负D .高度负C.

12.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yx的协方差变量与.A

yx的标准差之乘积变量的标准差与变量y的方差变量. B yx的标准差之乘积的标准差与变量变量xx的协方差与变量. C

yx的标准差之乘积的标准差与变量变量yy的协方差与变量.D yx的标准差之乘积的标准差与变量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b表示当xy=a+bx13.在回归直线中,b 增加B.xA.y增加a

的平均增加量D.xC.y的平均增加量

,这种相关关系是14.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B.负相关.正相关A D.非线性相关C.不相关 15.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计算方法是 B.几何平均数A.时点平均数 D.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 16.时间数列的两个构成要素是 B.时间和次数A.变量值和次数 D.时间及其观测值.表格和观测值C 17.采用移动平均法分析线性趋势的目的是消除 B.周期波动A.季节变动

D.短期波动C.长期趋势

,则四年间平均价格指数的计算、95.6%、97%、96.8%18.1999-2002年某市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分别是96% 方法为956?0..097?0.9680.96?0.97?0968?0.956.96?.0.A.B

44440.96?0.97?0.968?0.9560000.96?.97?.968?.956?1 C.. D19.指数所要反映、研究的总体在某一方面的数量特征是

A.指数化因素 B.同度量因素

C.波动因素 D.恒定因素

20.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50%,产量比去年增长25%,则单位成本比去年上升

A.25% B.37.5%

C.20% D.12.5%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统计”一词的涵义包括

A.统计监督 B.统计工作

D.统计资料.统计学 C E. 统计预测 22.通常计算相对指标的方法有BA.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C 静态相对指标E.

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23.BA.最小平方原理.大数定律

D .因素分解原理 C.有效性原理 E. 中心极限定理24.工人工资y(元)依劳动生产率x(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10+70x,这意味着,如果劳动生产率

A.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70元 B.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增长80元

C.不变,则工人工资为80元 D.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平均提高70元

E. 减少500元,则工人工资平均减少35元

2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A.不定基增长速度连乘积 B.比较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除以固定时期水平

).比较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除以前一期水平D(或C.定基发展速度减1100% )E. 不定基发展速度连乘积减去1(或100%;错12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打“√”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 26.普查是专门组织的经常性全面调查。 27.抽样误差越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越低,反之,代表性越高。 28.计算相关系数时,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29.在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分析中,可以分为两大类:线性趋势和非线性趋势。 30.反映同类事物数量特征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是相对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产品产量指数是质量指标指数。31.分,共25分)小题,每小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5 32.简述统计信息的主要特征。 33.怎样看待统计误差? 34.简述绝对指标的定义及其计量单位。 35.简述抽样调查的主要特点。在编制时间数列时,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应遵循哪些原则?36.分)8小题分,共3311737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40小题各分,第38小题分,第39100结果在抽查的10000200737.某电子元件厂采取不重置抽样方法,对年6月份生产的件产品进行检查,件产品中有5件为不合格品,要求: t=2)推算该厂全部产品的合格率的置信区间。(保留一位小数)的概率()以(195.45% 的不合格率范围。9%月份生产的全部产品是否超过了规定6年2007)说明该厂2(.

38.对10户居民家庭的月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进行调查,得资料如下:

109878

试根据上述资料:

(1)求月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2)若该10户居民月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20(百元)时,其消费支出为多少?

39.某地区1999到2003年各季度某种商品销售量资料如下:

6106810

用按季平均法测定该种商品销售量的季节比率。

40.三种产品的销售量及价格变动资料如下:

150110100

运用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201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BBABA 6——10:CAAAC

11——15:CACAC 16——20:CDCA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BCD 22.ABCD 23.BE 24.DE 25.BC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2.统计信息具有数量性和总体性两个重要特征。(2分)

分)总体性特征表明反映和研究的是客1(数量特征表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来认识和反映客观事

物的;

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而不是其个体数量表现。(2分)

33.(1)误差降低了统计数据的质量;(1分)

(2)误差是难以避免的;(1分)

(3)人们对准确性的要求是相对的;(2分)

(4)追求过高的准确性往往得不偿失。(1分)

34.反映现象整体规模、水平的指标,一般以绝对数形式来表示。(2分)

计量单位有三种: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单位。(3分)

35.(1)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2分)

(2)用样本推断总体;(2分)

(3)在调查之前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1分)

36.(1)保证时间长短的可比性;(2分)

(2)保证总体范围的可比性;(1分)

(3)保证指标内容的可比性;(1分)

(4)保证指标计算方法的可比性。(1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7、40小题各7分,第38小题11分,第39小题8分,共

33分)

100?5p%95??37. 1-p=5% 100分)(2 ?t%.3417%??4?2?2.??2分)(pp1分)99.3%)(合格率区间(90.7%, 2分)的

范围(不合格率区间(0.7%,9.3%)超过9% bxay?? 38.设直线方程为

合3693351656

(此计算表不作要求,如果计算过程写出具体数值,可得分)

???yxnxy?473??36933?66210分)(2则

b72.???0

????xyb222xnx662?(51656?)10?(2分)

a360.?66.2??3???47.?0.72nn xy0?.72?.36?0?直线方程为(2分)

yxx?8672..040360720360??.?.??.??分)2((百元)

39.

总4452515053

25012.5100 1040. (1分)?qp8150010

(1分)

(1分)

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价格指数

131.23%=108.10×121.40% (1分)

销售额增长量=因销售量变动而影响的销售额变动+因价格变动而影响的销售额变动

106950-81500=(88100-81500)+(106950-88100)

25450=6600+18850 (1分)

即: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1%,增加6600元,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21.40%,

增分)2(元。25450,增加31.23%元。两者合计,使销售额增长18850加.

00974统计学原理201407

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称为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总体单位 D .填报单位 2.对事物进行度量,最精确的计量尺度是 A .定比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类尺度 D .定距尺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对我国政府统计的调查方式做的概括中指出,调查方式的主体是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经常性抽样调查 D .周期性普查 4.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大于1 D .界于0和1之间 5.在经过排序的数列中位置居中的数值是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平均差 6.确定中位数的近似公式是 A .d f S f L m m ?-+ -∑1 2 B .d L ??+??+ 2 11 C . ∑∑? f f x D . ∑-)(x x 7.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变化总量的是 A .时点指标 B .时期指标 C .动态指标 D .绝对指标 8.重置抽样与不重置抽样的抽样误差相比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二者没有区别 D .二者的区别需要其他条件来判断 9.如果总体内各单位差异较大,也就是总体方差较大,则抽取的样本单位数 A .多一些 B .少一些 C .可多可少 D .与总体各单位差异无关 10.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受到一些可控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可控因素的是 A .样本数目 B .样本可能数目 C .总体单位数 D .样本容量 11.在12个单位中抽取4个,如果进行不重置抽样,样本可能数目M 为

00974统计学原理2018年

2017 年 1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统计信息的总体性特征说明统计信息反映的是 2. 运用统计方法要对所研究对象的总体事实做出叙述说明的方面是 A. 数量 B .品质 C. 规模 D .结构 3. 能够把总体中所有个体按照某种性质划分为若干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A.归纳推断 B .统计分组 C 4. 次数分布中各组频率(以百分数表示)的总和应该 A.大于 100% B .小于 100% C 5.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整体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叫做 6. 基本计算方法是各项数据之和与数据个数之比的集中趋势值是 A.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几何平均数 7. 抽样调查中,为了使样本的统计分布尽量等同于总体的统计分布,抽样时须遵循的原则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 “统计”一词的三种不同涵义是 A.个体的特征 B .群体的特征 C .部分的特征 D .事物的特征 抽样调查 D. 相关分析 不等于 100% D .等于 100% A.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绝对指标 D .相对指标 A.客观 B .可比 C 8. 回归分析中, 判别一个回归模型是否准确的基本标准是 A . 最小平方法 B .剩余法 C 9. 计算季节指数时,较常用的方法是 A . 移动平均法 B .按月平均法 C 均等 D .随机 移动平均法 D .归纳推断法 几何平均法 D .算术平均法 A.总指数 B .综合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 D .个体指数 10.指数按所反映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2015秋季学期《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某厂4月份产量与1月份产量相比增长了10%,若已知4月份产量为1000,那么1月份的产量为(A )。 A.909.09 B.976.45 C.968.73 D.1032.28 2.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 )。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3.连续变量( C)。 A.表现形式为整数 B.取值可一一列举 C.取值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 D.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 4.了解某公司职工文化程度情况,总体单位是( B)。 A.该公司全体职工 B.该公司每一位职工 C.该公司全体职工文化程度 D.该公司每一位职工文化程度 5.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D )。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 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 名顾客。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C )。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调查法 D.很难判断 7.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 查组织方式是( D)。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8.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C )。 A. 组距

C. 组限 D. 组中值 9.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A )。 A.选择分组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区分事物的性质 D.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0. 在分组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C )。 A. 只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与各组单位数无关 B. 只受各组单位数的影响,与各组变量值水平无关 C. 既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又与各组次数有关 D. 既不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也部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1.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计算算术平均数直接依据的假定条件是(D )。 A. 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相等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在各组内呈均匀分布 12.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B )。 A. 集中趋势 B. 离散趋势 C. 变动趋势 D. 长期趋势 13. 抽样误差( D)。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 可以避免, 但不可以控制 D. 不能避免, 但可以控制 14.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C )。 A. 实际误差 B. 可能误差范围 C. 平均差异程度 D.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15.凡是用来反映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被称为( C)。 A. 增(减)量 B. 增加速度 C. 广义指数 D. 狭义指数 16.用来反映个别事物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称为( C)。 A. 总指数 B. 类指数 C. 个体指数 D. 平均指数 17.在综合指数的变形中,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所用权数是(D )。

00974统计学原理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A .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 B .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 C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 .只有一个指标 B .可以有多个指标 C .只有一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3.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值时,一般应 A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C .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都可以 D .单独设立一组 4.反映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总数量的统计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动态指标 C .相对指标 D .绝对指标 5.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 A . ∑∑f x B. f xf ∑ C. ∑∑? )(f f x D.x x -∑ 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 .同一总体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之比 B. 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数值之比 C. 同一总体各项数值之和与数值个数之比 D. 同一总体的不同时间数值之比 7.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 A .大于O B. 小于O C .大于1 D. 界于O 和1之间 8.在调查之前可以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 .登记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调查误差 9.在抽样调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 .重置抽样 B. 不重置抽样 C .重点抽样 D. 典型抽样 10抽样单位数(n )与置信度(t )的关系为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解答)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A)。 A、统计活动 B、统计方法 C、统计学 D、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只能有一个标志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标志 3、下列变量中,(D )属于离散变量。 A、一个笔筒的直径 B、一袋米的重量 C、一个同学的身高 D、一个县的人数 4、全班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6分、76分和86分,这三个数字是(B )。 A、标志 B、标志值 C、指标 D、变量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D )。 A、工人工资 B、工人身高 C、工人体重 D、工人性别 6、要了解某汽车公司的情况,该公司的产量和利润是(C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后者是离散变量,前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C )。 A、流量指标 B、动态指标 C、质量指标 D、强度指标 8、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C )。 A、马克思 B、威廉·配第 C、凯特勒 D、恩格尔 9、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单位特征的,所以(C )。 A、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B、指标和标志之间没关系 C、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10、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B )。 A、抽象的量 B、具体的量 C、连续不断的量 D、可直接相加的量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D )。 A、差异性 B、综合性 C、社会性 D、同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 BCE )。 A、该市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 B、该市工业企业是总体 C、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指标 D、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E、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BCDE )。 A、所有制 B、职工人数 C、职工月平均工资 D、年工资总额 E、产品合格率 3、下列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CDE)。 A、新产品数量 B、高级职称人数 C、考试及格率 D、工人劳动生产率 E、平均亩产量 4、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E)。 A、厂房面积 B、企业个数 C、原材料消耗量 D、人口数 E、利润率 5、以下属于有限总体的是(ABC)。 A、全国人口 B、某县企业 C、某市学校

统计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1章 绪论 1、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P3 数量性 具体性 综合性 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总体与总体单位P10: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标志、变异与变量P10: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变异:总体单位之间品质和数量上的差异,即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连续型: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离散型: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指标与标志P11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区别: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问题,没有用文字回答问题的指标。而标志既有反映数量也有反映品质。 第2 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P13 含义: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地位: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一环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P13-14 一、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二、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三、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P14:含义: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优缺点:,适用场合:主要用于一些重要项目呢的调查,如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和库存普查等; 随机抽样调查P14:含义(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推断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第七章】系统抽样、多阶 简单随机、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段抽样)及适用场合;非随机抽样:含义(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 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P15 (重点抽样: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201401【真题及答案】

. 201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是对事物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体系,统计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和( B ) A 、数量对比法 B 、归纳推新法 C 、逻辑推理法 D 、全面观察法 2、统计学的早期发展中,政治算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 A 、格朗特 B 、配第 C 、康令 D 、阿亨瓦尔 3、次数分布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D ) A 、大于100% B 、小于100% C 、不等于100% D 、等于100% 4、为了获得重要的统计资料,为常规调查提供重要数据或背景数据,需要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B )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普查 5、次数分布可以形成一些典型的类型,并用曲线表示。其中,“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曲线是( B ) A 、正态分布曲线 B 、钟型分布曲线 C 、U 型分布曲线 D 、J 型分布曲线 6、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变化总量的统计指标是( B ) A 、时点指标 B 、时期指标 C 、动态指标 D 、绝对指标 7、确定中位数的近似公式是( A ) A 、d f S f L m m ?-+-∑1 2 B 、d L ??+??+211 C 、∑∑?f f x D 、 ∑-)(x x 8、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遵循随机的规则,其目的是( A ) A 、每一个单位都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 B 、人为地控制如何抽取样本单位总不可靠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00974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974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11月1日,我国举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A.每一个人 B.每一个家庭 C.每一个地区 D.全国总人口 2.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 C.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D.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3.二手数据的特点是 A.采集数据的成本低,但搜集比较困难 B.采集数据的成本低,搜集比较容易 C.数据缺乏可靠性 D.不适合自己研究的需要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B.非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D.抽样误差是可以控制的 5.为了解居民对小区物业服务的意见和看法,管理人员随机抽取了50户居民,上门通过问卷进行调查。这种数据的收集方法称为 A.面访式问卷调查B.实验调查 C.观察式调查D.自填式调查 6.将某单位职工的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这里所使用的计量尺度是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7.对某企业职工按日生产的产品件数多少分为四组:100件以下,100—140件,140—180件,180件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80和200 B.90和210 C.100和180 D.60和220 8.中位数的性质有 A.中位数适于定类、定距和定比数据 B.中位数受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 C.中位数不具有稳健性 D.未分组数据经过排序即可计算中位数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差可以充分描述出数据的分散程度

00974统计学原理202001

2017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统计信息的总体性特征说明统计信息反映的是 A.个体的特征 B.群体的特征 C.部分的特征 D.事物的特征 2.运用统计方法要对所研究对象的总体事实做出叙述说明的方面是 A.数量 B.品质 C. 规模 D.结构 3. 能够把总体中所有个体按照某种性质划分为若干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A.归纳推断 B.统计分组 C.抽样调查 D. 相关分析 4.次数分布中各组频率(以百分数表示)的总和应该 A.大于100% B.小于100% C.不等于100% D.等于100% 5.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整体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叫做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绝对指标 D.相对指标 6.基本计算方法是各项数据之和与数据个数之比的集中趋势值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7.抽样调查中,为了使样本的统计分布尽量等同于总体的统计分布,抽样时须遵循的原则是 A.客观 B.可比 C.均等 D.随机 8.回归分析中,判别一个回归模型是否准确的基本标准是 A.最小平方法 B.剩余法 C.移动平均法 D.归纳推断法 9.计算季节指数时,较常用的方法是 A.移动平均法 B.按月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算术平均法 10.指数按所反映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统计”一词的三种不同涵义是 A.统计活动 B. 统计资料 C.统计预测 D. 统计学 E.统计分析

自考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00974统计学原理 章节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 1、统计的三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可扩展未简答) 2、凯特乐将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源泉:英国的政治学派,德国的国势学,法国的概率统计 3、“统计”一词的含义:统计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简答) 4、统计信息的两大特征:数量性和总体性(多选、简答) 5、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多选) 6、四大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重点前两个) 7、按度量层次低到高: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8、区别总体和总体单位(选择,判断) 9、统计指标的的三大特性: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多选) 10、区分变异和变量,变量又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多选)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统计资料的三大特性: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选择,填空) 2.总体性的定义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 3.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访问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多选) 4.统计调查的方式: 1)普查:专门组织进行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填空、多选)2)抽样调查:最常用的方法3)统计报表 4)重点调查:了解定义(选择)(多年都有考到)5)典型调查 6.结论:统计方式是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选择、判断) 7.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1)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 调查项目: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4) 调查表: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单一表和一览表。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 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 的内容。 (5) 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 (6) 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 (7) 组织计划:是指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P32-33)(简答) 8.区分调查内容的时间和调查工作的 时间(P33-34)(判断) 9.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登记性统计误 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P34)(简答) 10.产生误差的客观原因1)统计总体中 的个体可能会基于各种考虑或顾虑不 愿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2) 被调查的个体缺少必要的数据记录,或 没有相关数据,或个人信息资料记忆有 误也可能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 息资料3)调查者数据记录不熟练、责 任心不强造成记录错误,或者发生数据 丢失以及分析、整理个体信息资料有误 (简答) 11.怎么看待误差:误差是比较难避免 的,但抽样误差是有一定规律的。随 机误差中还包括重复误差。它是由于对 同一受试对象或检样采用同一方法重 复测定时所出现的误差。控制重复误差 的手段主要是改进测定方法,提高操作 者的熟练程度。重复是摸清实验误差大 小的手段,以便分析和减少实验误差。 (历年考过,很有可能考) 12.分组的关键: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和准确划分分组的界限(判断) 13.统计分组的类型以及内容:统计分 组是指根据事物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 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 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 统计方法。其目的是把同质总体中的具 有不同 性质的单位分开,把性质相同的单位 合在一起,保持各组内统计资料的一致 性和组 间资料的差异性,以便进一步运用各 种统计方法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 量关系, 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律。 统计分组时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的统计分组应遵循一下几项原 则:1.必须坚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 和组间资料的差别性,这是统计分组的 一个基本原则:2.必须符合完备性原 则,即所谓“穷举”性。3.必须遵守“互 斥性”原则,即总体任一单位都只能归 属于一组,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组。(简答) 14.组距和组数基本成反比关系:组距 越大组数越小,反之相反(判断) 15.判断开口组的组中值的计算(判断) 16分组变量的类型及其应用:变量分组 有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之分,在组 距式分组中又有等距式分组和不等距 式分组两种形式。对于离散型变量来 说,如果变量值的变动范围较小,可采 用单项式分组;如果变量值的变动范围 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很多,就要采用 组距式分组。对于连续型变量来说,只 能采用组距式分组。在进行组距式分组 的时候,如果标志值的变动比较均匀的 话,可采用等距式分组;如果标志值的 变动很不均匀的话,则要采用不等距式 分组。(简答) 17了解洛伦茨曲线的横轴和纵轴表示 的内容:整个的洛伦兹曲线是一个正方 形,正方形的底边即横轴代表收入获得 者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正方形的左边 即纵轴显示的是各个百分比人口所获 得的收入的百分比。(填空) 18.次数分布的类型和特点钟型分布、 U型分布、J型分布和洛伦兹分布,特 征有1、集中趋势大部分观察值向 某一数值集中的趋势称为集中趋势,常 用平均数指标来表示,各观察值之间大 小参差不齐.2、离散趋势频 数由中央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少,称离散 趋势,是个体差异所致,可用一系列的变 异指标来反映.(历年考过的简答、选 择)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和显示 (核心内容:平均数代表性指标) 1、统计指标按照数量特征不同分为: 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单选) 2、区分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选择) 3、强度相对指标:常用为:人口密度 指标,人均GDP指标,利率,人口增 长率(多选) 4、重点计算三大指标:平均数,标准 差,离散系数(必考) 5、中位数的定义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 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 位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 中间位置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填 空) 6、各变量值与均值的离差之和为0(判 断) 7、什么时候使用离散系数:数据表现 为离散分布,不具有连续性(填空) 8、统计表的三大基本要素:表头,表 体,表尾(多选) 9、统计图的四大种类:条形图,线图, 圆形图,统计地图(历年考过的简答, 多选) 第四章: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的主要特点(1)它的调查 对象只是作为样本的一部分单位,而不 是全部单位,也不是个别 或少数单位; (2)调查样本一般按照随机原则抽取, 而不由调查者主观确定; (3)调查目的不是说明样本本身,而 是从数量上推断总体、说明总体;(4) 随机抽样的误差是可以计算的,误差范 围是可以控制的。(简答) 2、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大数定律, 中心极限定理(简答,选择) 3、理解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在同一 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 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主要有1.总体 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愈 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差异程度愈小则则 抽样误差愈小。 2.样本单位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 况下,样本的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 愈小。 3.抽样方法。抽样方法不同, 抽样误差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重复抽样 误差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一些。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的抽样 组织形式就有不同的抽样误差。(解答) 5、点估计的优良标准:1)无偏性:样 本统计量的平均值=总体的被估计参 数;2)一致性;3)有效 性 6、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典型例子(计 算题) 7、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1)总体的 变异程度2)允许误差的大小3)概率 保证度的大小4)抽样方法的不同 (P114)(简答)前两点定义考判断 8、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1)简单随机 抽样:最基本的抽样方法2)等距抽样 (机械抽样)3)类型抽样(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要保证群间差异小、群 内单位的差异大) 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相关关系的种类(1)按照相关的方 向不同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2)按 照相关形式不同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 性相关。(3)按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 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4)按研究 的变量(或因素)的多少分为:单相关、 复相关和偏相关。(P123)(选择、简答) 2、相关系数r的作用:表示现象之间 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单选)3、必须 懂得运用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P130 的5.4公式) 4、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在0.3以下, 微弱线性相关:0.3-0.5,低度线性相关 0.5-0.8,显著线 性相关(重点掌握)0.8以 上,高度线性相关(重点掌握)5、回 归直线的b含义:表示当X增加一个单 位的时候Y平均增加的数量 6、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特点:前两 点着重掌握(简答,选择)第六章:时 间数列分析(重点为平均发展水平和平 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1、时间数列分析分为:绝对数时间数 列分析,相对数时间数列分析,平均数 时间数列分析 2、时间数列的作用1. 可以反 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描述 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 2. 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 展趋势和发展速度。 3. 可以探索现象发展变化的规 律,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4. 利用时间序列可以在不同地 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这也是统 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简答) 3、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1.前提 条件:保证同一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值 的可比性。 2.时间长短应该可比。 3.总体范围大小应该一致。 4.指标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简答) 4、平均发展水平的典型例子 5、环比发展数度的连乘积=定基发展速 度 6、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 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填空, 判断) 7、时间数列的因数分解模型:加法模 型、乘法模型和混合模型其形式:Y=T ? C ?S ?I 8、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候, 应注意那些问题:①移动间隔的长度应 长短适中。②在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 势变动时,要注意应把移动平均后的趋 势值放在各移动项的中间位置。(简答) 第七章:统计指标数 1、广义指数的含义:广义指数指所有 的相对数,即反映简单现 象总体或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 对数(单选、简答) 2、狭义指数就是总指数,是一种反映 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判断题) 3、拉氏公式和派氏公式(判断题、多 选题) 4、编制数量综合指数时,采用基期的 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数;而在编制质 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则采用报告期的数 量指标作为用质量因素。(多选题) 5、平均数指数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数 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多选题)6、 平均指标指数的含义P195 7、<必考选择题类型>:已知商品销售 额指数是120%,销售量指数时98%, 则根据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其销 售价格指数为122.4%(120%/98%)。 补充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 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 和归纳推断法 2、当我们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 时,该市全部居民户便构成统计总体, 每一居民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总体是全部产品,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 品。

00974统计学原理练习题

00974统计学原理 一、单选 1、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 企业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农村耕地调查 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2、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 y c = 56 + 8x,这意味着( C ) 3、 A.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 4、 C.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D. 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 3、2005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万人,安置率达%,安置率是( 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4、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C )。 A. 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B. 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C. 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 D. 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5、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和每组次数均增加1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B )。 A.减少15% B.增加15% C.不变化 D.判断不出 6、次数分配数列是( D)。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7、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异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 A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8、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B )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无法分组 9、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B )。 A. 10% B. % C. 7% D. 11% 10、在进行分组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B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A .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 B .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 C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 .只有一个指标 B .可以有多个指标 C .只有一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3.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值时,一般应 A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C .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都可以 D .单独设立一组 4.反映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总数量的统计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动态指标 C .相对指标 D .绝对指标 5.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 A .∑ ∑f x B. f xf ∑ C. ∑∑? )(f f x D.x x -∑ 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 .同一总体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之比 B. 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数值之比 C. 同一总体各项数值之和与数值个数之比 D. 同一总体的不同时间数值之比 7.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 A .大于O B. 小于O C .大于1 D. 界于O 和1之间 8.在调查之前可以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 .登记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调查误差 9.在抽样调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 .重置抽样 B. 不重置抽样 C .重点抽样 D. 典型抽样 10抽样单位数(n )与置信度(t )的关系为 A .相等 B .置信度(t )越低,则n 越小

2018年【统计学原理】考试必备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计算题)(新)1

统计学原理复习(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 5 .5/==∑∑= 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5==∑∑=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1) 50.291001345343538251515=?+?+?+?== ∑∑f xf X (件) 986.8) (2 =-= ∑∑f f X x σ(件)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267.0366.9===X V σ甲 305.05 .29986.8===X V σ乙 因为0.305 >0.267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4.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均产量水平,得每人平均产量560件,标准差32.45 要求:(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重复与不重复);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201307【真题及答案】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974)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A.统计学B.统计工作 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 2.对事物进行度量,最粗略的计量尺度是() A.定比尺度B.定序尺度 C.定类尺度D.定距尺度 3.统计的根本职能是() A.参与决策B.收集、整理和提供信息 C.发布统计资料D.统计咨询 4.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变化总量的统计指标是() A.时点指标B.时期指标 C.动态指标D.绝对指标 5.反映同类事物数量特征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是() A.绝对指标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D.数量指标 6.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水平相等,但标准差不等,则() A.标准差大,平均数代表性也大B.标准差小,平均数代表性也小

C.标准差大,平均数代表性小D.两者没有联系 7.成数的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 A.[-0.5, 1] B.[0.5, 1] C.[-0.5, 0.5] D.[0, 0.5] 8.在抽样调查中,由于偶然性因素影响,使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出现绝对离差,它是()A.抽样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 C.标准差D.平均差 9.进行抽样时,如果每一群体之内的单位相似程度较高,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适宜采用的抽样 组织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 10.进行整群抽样时,应尽量保证() A.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小,而群内差异较大 B.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大,而群内差异较小 C.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小,而群内差异也较小 D.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大,而群内差异也较大 11.“最可能出现”的抽样误差是() A.极差B.抽样极限误差 C.抽样平均误差D.系统性误差 1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问题上() A.前者不必区分,后者需要区分B.前者需要区分,后者不需区分 C.两者都需区分D.两者都无需区分 13.相关关系描述的是事物之间的() A.因果关系B.非确定性数量对应关系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 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参考答案:×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参考答案:√ 3. 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参考答案:√ 4. 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参考答案:√ 5. 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参考答案:√ 6. 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参考答案:√ 7.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参考答案:× 8. 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 9. 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参考答案:× 10.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 11. 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参考答案:√ 12. 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参考答案:× 13. 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参考答案:√ 14. 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 15. 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参考答案:× 16. 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 17. 在直线回归方程Y=a +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参考答案:√ 18. 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γ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参考答案:× 19. 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参考答案:× 20.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参考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参考答案:B 2.某地区有15家生产同种产品的工厂,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工厂B.每一件产品 C.所有15家工厂D.每个工厂的产品 参考答案:B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201207【真题及答案】

2012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974)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对总体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 A、社会现象 B、经济现象 C、确定现象 D、随机现象 2、运用统计方法要对所研究对象的进行时间、空间和属性等的比较。() A、数量 B、品质 C、规模 D、结构 3、有一种统计调查误差,产生于随机抽样过程,理论上难以消除,它是() A、汇总误差 B、代表性误差 C、计算中的舍入误差 D、登记误差 4、次数分布存在一种类型,靠近变量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单位较少,而靠近中间的单位较多,它是() A、均匀分布 B、钟型分布

C、J型分布 D、U型分布 5、由n项数值相乘之后再开n次方所获得的集中趋势值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6、如果直接加总离差,结果为0,在计算标准差时,为了消除正负抵消问题,要将离差进行() A、取绝对值 B、平方 C、对所有离差直接使用正值 D、对所有离差直接使用负值 7、进行抽样调查的目的是() A、证明抽样调查的合理性 B、从总体钟分离出样本 C、用样本推断总体 D、抽取样本进行观察 8、现象之间在数量上非确定性的对应关系叫做() A、数量关系 B、回归关系 B、因果关系 D、相关关系 9、将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可以得到相应时期的() A定基发展速度 B、累计发展速度 B、环比增长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10、总指数按其编制时所用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平均指数和() A、总指数 B、质量指标 C、综合指数 D、个体指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