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恶嗪树脂的研究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86.02 KB
- 文档页数:4
苯并噁嗪对环氧树脂体系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吴唯;姜晨晨;朱送伟;李宁【摘要】通过向EP/MNA体系中添加苯并噁嗪,制备出EP/MNA/8280N75混合体系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研究了苯并噁嗪对EP/MNA体系的热性能的作用及机理。
热重分析( TGA)与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结果表明,在苯并噁嗪的添加量为40分时,在体系固化温度提高较小的情况下,较大程度地提高分解温度至310℃左右和残炭量19.8%;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的结果反映出体系反应机理,由于苯并噁嗪分子中苯环较多,同时C—O—C开环生成羧基能与环氧基团反应,形成了致密度很高的交联网状结构,所以苯并噁嗪明显提高了环氧树脂体系的高温稳定性。
%The EP/MNA/8280N75 epoxy resin system was made through adding benzoxazine into the EP/MNA system. The effect of benzoxazine on thermal property of EP/MNA system and its mechanism were researched. According to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 TGA)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 DSC) ,when adding benzoxazine at 40% of epoxy resin,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d to about 310 ℃ and the residue increased to 19. 8% with the cur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a litt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 FT-IR) indicat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which formed cross-linked structure with a high density. It could be attained because of the benzene rings in benzxazine molecule and the C—O—C rings opening reaction with epox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nzoxazine improv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under a high temperature.【期刊名称】《固体火箭技术》【年(卷),期】2016(039)002【总页数】5页(P242-246)【关键词】苯并噁嗪;环氧树脂;热稳定性;机理【作者】吴唯;姜晨晨;朱送伟;李宁【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55环氧树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2个或者2个以上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在分子的各个位置,如末端、中间或者成环状结构。
苯并噁嗪改性研究进展韩小勇,王汝敏,闫超,刘新林(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710129)摘要:苯并噁嗪是一种类似于酚醛树脂结构的新型树脂,具有低黏度、低收缩率、低介电常数和良好的分子设计性等特点,同时又具有脆性、固化温度高和热稳定性不够高等缺点。
从分子设计、共混改性和固化工艺三个角度阐述了苯并噁嗪的改性方法,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苯并噁嗪;分子设计;共混;固化工艺;热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Q3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849(2010)12-0057-06收稿日期:2010-10-19;修回日期:2010-11-11。
作者简介:韩小勇(1985-),四川内江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改性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hanxiaoyong2480@ 通讯作者:王汝敏。
0前言苯并噁嗪是含有氧、氮六元杂环的新型树脂,它能通过开环反应生成类似酚醛树脂(PF )的结构。
该化合物是Holly 和Cope 在1994年进行Mannich 反应中意外发现的,它不仅具有传统PF 良好的阻燃效果和耐化学性能,而且具有低黏度、低收缩率、低介电常数和良好的分子设计性等优点,可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加热固化,且无小分子放出[1]。
苯并噁嗪可广泛应用于耐烧蚀材料、复合材料基体、电子封装和其它高填充体系等领域,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同时,苯并噁嗪具有脆性、固化温度高和热稳定性不够高等缺点,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要对其进行改性。
苯并噁嗪改性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改性单体,在单体中引入刚性基团或可聚合的功能基团;二是与其他高性能树脂或弹性体共混;三是与诸如纳米金属氧化物、黏土和增强纤维等进行共混。
1改性单体从分子设计的角度来看,可用不同的酚类或胺类化合物,合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单体,从而改进固化体系的性能。
1.1改性主链从主链的角度来看,可在主链中引入刚性基团,提高其耐热性能。
Agag [2]等通过4,4′-二氨二苯砜(DDS )和苯酚反应合成了3,3′-[4,4′-磺酰基二(1,4-苯基)]二(3,4-2H-1,3-苯并噁嗪),该树脂的T g =203℃,T 5[w (质量损失)=5%]=324℃,T 10[w (质量损失)=10%]=368℃,热稳定性要比BA-a[6,6′-二(3-苯基-3,4-2H-1,3-苯并噁嗪基)丙烷]要好,BA-a 的结构式如图2所示。
苯并噁嗪聚合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苯并噁嗪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重要有机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可用于制备药物、光电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电池等领域。
苯并噁嗪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聚合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苯并噁嗪的聚合机理,包括反应条件、催化剂以及产物结构等方面。
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深入地了解苯并噁嗪的聚合机理,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合成方法,提高产物的收率和纯度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将首先介绍苯并噁嗪的聚合机理及其反应条件,然后详细讨论合成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类型和作用机制,最后对聚合反应的优化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苯并噁嗪的聚合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使用量,以提高聚合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品质。
同时,对苯并噁嗪聚合机理的深入理解也为开发新的合成方法和提高产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苯并噁嗪的聚合机理以及形成过程所需的反应条件。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苯并噁嗪聚合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况。
最后,我们将总结目前对苯并噁嗪聚合机理的理解,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苯并噁嗪的聚合反应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相信,随着对苯并噁嗪聚合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将可以开发出更高效、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并为实现苯并噁嗪材料的应用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主要介绍苯并噁嗪聚合机理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进一步说明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全文。
目的部分则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指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苯并噁嗪聚合机理简介和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两个方面的内容。
苯并恶嗪--毕业论文设计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摘要合成了两种含羧基苯并噁嗪单体, 即双酚A型苯并噁嗪(BBA)和酚酞型苯并噁嗪(PBB)。
通过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证实了单体的结构。
由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BBA-双噁唑啉(1,3-PBO)树脂和PBB-双噁唑啉树脂的固化行为。
结果发现,两种含羧基苯并噁嗪单体/ 1,3-PBO体系均具有2个放热峰。
其中一个可能是由于BBA和PBB中的羧基基团和1,3-PBO之间的反应。
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噁嗪环的开环聚合产生的酚羟基与1,3-PBO的反应。
通过与1,3-PBO共聚可以降低含羧基苯并噁嗪的固化温度。
热重分析表明酯-酰胺基对降低树脂固化物的热稳定性和残炭率有显著的影响。
SEM结果表明,1,3-PBO 可以增加BBA和PBB苯并噁恶嗪树脂的韧性。
固化树脂表现出两阶段聚合机理。
热重(TGA)分析表明,固化树脂有良好的耐热性。
单体上的羧基和1,3-PBO之间的交联反应增加了固化物的交联密度,延迟了固化树脂的热分解。
固化树脂具有低吸水率特性。
关键词:苯并噁嗪,双噁唑啉,羧基,热性能ABSTRACTTwo types of new benzoxazine containing carboxyl groups, bisphenol A based benzoxazine (BBA) and the phenolphthalein based benzoxazine (PBB), were synthesized. The structure of the monomer was supported by FTIR, 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curing behavior of BBA and PBB with phenylene bisoxazoline (1,3-PBO) and PBB-bisoxazoline (1,3-PBO) resins was monitored by FTIR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It was found that all BBA/1,3-PBO systems exhibited two exothermic peak. One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reaction between carboxyl groups of BBA and 1,3-PBO. And the other was attributed to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oxazine rings and the reaction between phenolic hydroxyl groups generated by the ring opening of benzoxazine ring and 1,3-PBO. The curing temperature of benzoxazine containing carboxyl groups could be lowered by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1,3-PBO.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ester-amide group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decreasing thermal stability and char yield of the cured resin. SE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3-PBO could toughen BBA benzoxazine resin. PBB-bisoxazoline resins exhibited two-stage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The thermogravimetric (TGA) analysis showed that PBB-bisoxazoline resins had good heat resistance dueto the rigidity of PBB polymer chains and the high crosslinking density of copolymer. Furthermore, it seemed that the reaction between PBB and 1,3-PBO also led to an additional crosslinking, which increased the crosslinking density and delays the decomposition. The cured resin had low water absorption.Keywords:Benzoxazine, bisoxazoline, carboxylic, thermal properti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一章文献综述 (1)1.1 苯并噁嗪简述 (1)1.2 苯并噁嗪国内外研究进展 (2)1.3 苯并噁嗪的合成方法及比较 (3)溶剂法 (4)熔融法 (4)悬浮法 (4)1.4 固化机理及固化收缩率 (5)1.5 苯并噁嗪的改性 (6)基团改性苯并噁嗪 (6)无机纳米改性 (6)1.5.3共混或共聚改性 (6)1.6 噁唑啉简述 (7)噁唑啉的应用 (8)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9)第二章含羧基的双酚A型苯并噁嗪与双噁唑啉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2.1 实验 (10)物料 (10)结构表征及性能测定 (10)含羧基双酚A型苯并噁嗪(BBA)的合成 (11)混合样品的制备 (11)2.2 结果与讨论 (12)的制备与表征 (12)的固化行为和BBA/双噁唑啉共固化行为 (14)双噁唑啉树脂固化物热性能的影响 (17)双噁唑啉树脂固化物的其他性能 (18)第三章含羧基的酚酞型苯并噁嗪与双噁唑啉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3.1 实验 (19)物料 (19)含羧基的酚酞型苯并噁嗪(PBB)的合成 (20)双噁唑啉共聚物的制备 (21)3.2 结果与讨论 (21)合成与表征 (21)固化反应 (22)双噁唑啉固化树脂的热性能 (25)双噁唑啉固化树脂其他性能 (27)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28)4.1 结论 (28)4.2 展望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与应用
(摘 要)
顾 宜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
苯并噁嗪是一类有着重要发展前景的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树脂。该树脂是由酚、伯胺和甲
醛为原料合成的一种苯并六元杂环化合物,经开环聚合可生成含氮且类似酚醛树脂的网状结构。因
此,人们将这种新型树脂亦称为开环聚合酚醛树脂。与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酚醛树脂和氰酸
酯等传统的高性能基体树脂所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相比较,苯并噁嗪树脂较好的将优良的成型
加工性、综合性能和性价比集于一身。该树脂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合成工艺简便;其固化
反应为开环聚合,无小分子释放,固化收缩小(近似零收缩),易于成型加工,制品孔隙率低、尺寸
精度高;固化产物具有较高的Tg和热稳定性,,优良的阻燃性和机械性能,高模量、低热膨胀系数、
低吸水率、高热态强度、较高的成碳率以及低的吸水率。
苯并噁嗪化合物发现于1944年,其后Burke等人对苯并噁嗪的合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973
年,Shreiber首次报道了经苯并噁嗪开环聚合制备酚醛塑料的研究工作,相继申请了数项专利。而后
一段时期,关于苯并噁嗪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进展十分缓慢。九十年代初期,美国凯斯西方储备
大学Ishida教授开始对苯并噁嗪的合成、聚合产物的性能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但其研究工作主要
在理论方面,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逐步走向应用。进入21世纪, 苯并噁嗪的应用研究快速发展,
涉及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洲国家,相关的专利数已达80余项, 陆续有产品投放市场。
在国内,四川大学于1993年开始苯并噁嗪的合成及固化的研究,及复合材料制品的开发。 在“留
学回国人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等项目的资助下及企业的合
作支持下,通过分子模拟、固化反应和固化机理的理论研究及工艺控制,解决了传统苯并噁嗪树脂
固化温度高、交联密度较低、制品高温性能不理想等问题。围绕不同成型工艺对树脂性质的不同要
求,设计和合成了高活性苯并噁嗪树脂的溶液和固体,低活性和低粘度苯并噁嗪液体等不同结构的
树脂及催化剂和固化剂体系; 首创了悬浮法合成粒状苯并噁嗪合成技术;成功开发了155级和180
级耐高温玻璃布层压板,高Tg的无卤阻燃硬质印制电路基板,性能优良的火车闸瓦等制品,分别在
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联达合成材料厂、成都铁路局新都车辆配件修制厂和广州宏
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形成规模生产。上述研究成果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获部省级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成果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四川大学开发的苯并噁嗪树脂既可以通过溶液法浸渍玻璃纤维、碳纤维、或织物制备预
浸料,经压力机或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制件;也可以通过低粘度液体树脂经树脂传递模塑(RTM)
工艺成型三维编织的复合材料制品;也可以通过湿法或干法工艺制备短切纤维的模压制品。表1至
表4列出了部分苯并噁嗪树脂固化物和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
综上所述,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和应用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新时期,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单位
与我们一起推动苯并噁嗪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表1 180级苯并噁嗪玻璃布层压板的性能
测试项目 性 能
外观 红棕色,平整均匀
含胶量 (a) ,% 39
密度,g/cm3 1.79
吸水率,% 0.22
弯曲强度,MPa
常态 626
180℃ 520
Pv,Ω·m
常态 1.0×10
12
180℃ 2.0×1010
ε
常态 4.9
180℃ 6.1
Tanδ
常态 0.0048
180℃ 0.026
Eb, MV/m, 24.6
氧指数,% 54
燃烧性能(垂直燃烧) V-0
马丁耐热,℃ 268
Tg (b),℃ 287
粘结强度,N 7318
冲击强度,KJ/㎡ 244
表2 155级苯并噁嗪树脂基玻璃布层压板的常规性能
测试项目
性能测试值
密度,g/cm3 1.80
吸水率,% 0.4
弯曲强度,Mpa
常态 646.0
155℃ 543.0
粘合强度,N 8338
冲击强度,KJ/m2 353
马丁耐热,℃ >244
ρv , Ω·m
常态 3.54×1012
155℃ 1.15×1011
浸水24hr后 3.40×1010
ρs, Ω
室温 6.34×1013
155℃ 7.75×1012
浸水24hr后 6.50×1011
Tanδ
常态 0.0076
155℃ 0.0610
ε
常态 4.7
155℃ 5.1
浸水24hr后 5.1
Eb,MV/m 21.8
常态 25.1
浸水24小时 21.8
氧指数,% 44.2
可燃性,水平法 FH1
垂直法 FV0
表3 苯并噁嗪浇注树脂固化物的力学性能
测试项目
性能测试值
拉伸强度 MPa
93.6
拉伸模量 GPa
4.6
断裂延伸率 %
2.2
弯曲强度 MPa
160
弯曲模量 GPa
4.9
表4 MDA-E苯并噁嗪树脂基玻璃布层压板的机械性能
测试项目 性能测试值
拉伸强度MPa
325
压缩强度MPa
402
25 ℃
557
150 ℃
466
弯曲强度
MPa
180 ℃
402
冲压剪切强度MPa
138
煮沸2.5h后
0.031
吸水率, %
室温浸泡114h后
0.062
平向 195 缺口冲击强度
KJ/m2
侧向
42
粘合强度 N
7012
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顾宜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顾宜.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苯并噁嗪树脂-一类新型热固工程塑料[会议论文]-2001
2. 徐波.徐庆玉.王洛礼 苯并噁嗪阻燃性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9
3. 李胜方.付继芳.王洛礼 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4,5(8)
4. 王劲.黄信泉.谢美丽.顾宜 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印制电路基板的研制[会议论文]-2001
5. 谢倩.包春磊.符新.鲁在君 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热带农业科学2004,24(4)
6. 黄进.刘丽.顾宜.Huang Jin.Liu Li.Gu Yi 苯并噁嗪树脂的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工新型材料2008,36(7)
7. 杜学锋.莫越奇.Du Xuefeng.Mo Yueqi 高性能苯并(噁)嗪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工新型材料2007,35(9)
8. 门薇薇.鲁在君.Men Weiwei.Lu Zaijun 高性能聚苯并(噁)嗪树脂[期刊论文]-化学进展2007,19(5)
9. 钟海林 一种新型苯并噁嗪的合成及其固化行为的研究[学位论文]2010
10. 向海.顾宜 新型酚醛树脂--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0(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629737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