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
鸡白痢相信大家都不怎么陌生,这个鸡病也算是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鸡病之一,也让养殖户感到头疼。
鸡白痢主要侵害2周--3周的鸡,但是以三到七天的雏鸡死亡率最高。
下面一起学习一下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案。
一、鸡白痢的临床症状
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精神沉郁,缩头,拱背,闭目打瞌睡,食欲不振;拉稀,粪便白色或呈浆糊状,黏稠,黏在肛门周围的羽毛上而不易掉下,形成干块,也有的鸡是积成一大块,堵住了肛门排粪;排粪困难,雏鸡肛门括约肌不停地一伸一缩地活动,间或发出低沉痛苦的尖叫声;病鸡怕冷,常挤成一堆,围在外面的小鸡往中间挤,身体蜷缩。
二、鸡白痢的综合防治方案
雏鸡开口药选择敏感的,同时配合保肝护肾的产品一起使用:可以选择:沙星类的,四环素类,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产品,有时会继发肠炎引起鸡拉于肠子样粪便,临床用药时要联合用药。
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轮换使用,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
养鸡户朋友也可以提前进行防治,孵化室要用福尔马林熏蒸,种蛋也要熏蒸消毒,但是熏蒸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熏蒸前先把蛋壳表面的粪便污物清洗。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鸡。
因此,消灭带菌
鸡、净化鸡群、建立无白痢病的种鸡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以上就是鸡白痢的防治方法,新手养鸡户和老手都要学会提前预防,关于鸡白痢预防你还想了解更多吗?可继续关注本站!
关于鸡白痢预防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百度文库其他农业内容。
鸡白痢(肠炎)相似症状:白色石膏样稀粪。
(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组织滴虫病、鸡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鸡链球菌病、绿脓杆菌病、鸡伤寒、鸡白细胞原虫病、鸡溃疡性肠炎、鸡结核病、禽轮状病毒感染有相似症状)特有症状:急性型多见于2周龄左右的雏鸡,脐带红肿,卵黄吸收不全;慢性可见肝、脾、肺、心有灰白色坏死点,骨时一侧盲肠内容物凝固,肠壁增厚,育成鸡和青年鸡多呈隐性感染卵泡萎缩、出血、变形、变色、有时脱落、破裂,引起腹膜炎。
治疗方法:1、预防(1)加强平时卫生管理,种蛋孵化要消毒,同时做好孵化环境、孵化器及所用器具的消毒。
用28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30分钟。
(2)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保证育雏温度、湿度、和饲料的营养。
在鸡白痢易发日龄应添加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药物进行药物预防。
常用药物有:百病消50ppm饮水,连用4-5天;氯霉素0.2%拌料,连用4-5天;痢特灵0.02%拌料,连用7天;氟哌酸或吡派酸300-500ppm拌料或饮水。
(3)种鸡场必须适时(140日龄)地进行全群检疫,淘汰阳性种鸡,净化种鸡群。
2、治疗(1)磺胺类药物中以磺嘧啶及磺胺二甲基嘧啶最为有效,在粉料中按0.5%的浓度拌料,连喂5-10天,可以降低雏鸡病死率。
(2)也可用0.04%浓度的痢特灵拌料饲喂。
(3)抗生素可用氯霉素或土霉素拌料饲喂治疗,注意不能超过其浓度,以防中毒。
氨霉素的用量为占饲料的0.5%,土霉素为200~500mg/kg拌料。
(4)病情严重用环丙沙星饮服两天,以加强疗效,但价格较高。
3、雏鸡白痢的投药效果药物的效果是根据投药时间和投药量有所不同。
比如FZ,在接种细菌后2日投药,连续4日投药,连续10日,都证明在雏鸡体内不能找到细菌。
试验证明,感染不久的雏群,连续10~14日在饲料中投给0.04%FZ,死亡率显著减少,并可防止保菌鸡遗留。
试验表时,对保菌成鸡投给0.04%FZ,30日也不能排出卵巢内的细菌。
鸡白痢及其治疗药氯霉素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种的一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对养禽业的危害性很大。
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
一鸡白痢(一)病原学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高度宿主适应性,为两端稍圆的细长杆菌对一般碱性苯胺染料着色良好,革兰氏阴性。
细菌常单个存在,很少见到两菌以上的长链。
在涂片中偶尔可见到丝状和大型细菌。
本菌不能运动,不液化明胶,不产生色素,无芽胞,无荚膜,兼性厌氧。
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
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抗力也增强。
成年鸡感染常呈慢性或隐性经过。
一向存在本病的鸡场,雏鸡的发病率在20%~40%左右,但新传入发病的鸡场,其发病率显著增高,甚至有时高达100%,病死率也比老疫场高。
•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三)临床症状本病在雏鸡和成年鸡中所表现的症状和经过有显著的差异。
1.雏鸡: 潜伏期4~5d,故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孵出后几天才出现明显症状。
7~10d后雏鸡群内病雏逐渐增多,在第二、•三周达高峰。
发病雏鸡呈最急性者,无症状迅速死亡。
稍缓者表现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翼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
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出现软嗉症状。
同时腹泻,排稀薄如浆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影响排粪。
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生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
有的病雏出现眼盲,或肢关节呈跛行症状。
病程短的1d,一般为4~7d,20d以上的雏鸡病程较长。
3周龄以上发病的极少死亡。
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2 .中鸡(育成鸡): 该病多发生于40~80d的鸡,地面平养的鸡群发生此病较网上和育雏笼育雏育成发生的要多。
从品种上看,褐羽产褐壳蛋鸡种高。
鸡白痢的防治什么是鸡白痢?鸡白痢是一种由流行性耐药性强的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禽类粪便传播。
这种疾病常见于家禽,尤其是家养鸡,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的鸡农来说,鸡白痢的防治尤为重要。
鸡白痢的症状鸡白痢的症状主要包括:•粪便带有黏液和脓液•粪便呈现白色或灰白色•鸡出现倦怠无精神•鸡的进食量减少•鸡的腹部发胀•鸡体温升高鸡白痢的防治措施1. 清洁卫生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十分重要,接触鸡屎的人员也需要保持清洁。
应每天定时清理换草,饮水器、喂食器等设备也需要经常清洗,以避免细菌滋生。
2. 合理饮食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不仅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更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
饲料要避免过量或者不全面的喂养,同时也应注意饮水卫生。
3.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病害最有效,也是最经济、最实用、最安全的一种方法。
应根据强度和年龄因素准确地选择适宜种类和规格的疫苗,并且在鸡苗的不同阶段进行定期的接种。
4. 使用药物在鸡白痢发病期间,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药物的使用一定要遵循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如不恰当使用药物,反而会加重鸡白痢症状。
鸡白痢的预防与控制1. 消杀病源鸡舍和鸡场要保持清洁,粪便应及时清理。
粪便是鸡白痢的主要病源,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病死鸡不要扔在鸡舍内,应及时清理埋掉,以避免引起感染。
2. 进行检疫在购买新苗鸡或者在鸡场进出鸡只时,应先进行检疫。
发现疑似带菌鸡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防止感染其他禽鸟。
3. 提高鸡的免疫力鸡的种类、环境和饲养方式都会影响其免疫力。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饲养、定期疫苗接种、注重个体鸡的健康等措施来提高鸡的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总结鸡白痢是一种对鸡的生产和养殖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防治和控制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从清洁卫生、合理饮食、疫苗接种、使用药物等方面入手,预防和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同时,注重提高鸡的免疫力和尽早发现症状也是鸡白痢防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鸡白痢防治措施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雏鸡中流行最为广泛,多发生于孵出不久的雏鸡。
雏鸡表现为怕冷,拥挤在一起,翅膀下垂,精神萎靡,食欲减少,下痢,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称为“糊屁股”,最后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剖检时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脆弱,心、肝等有坏死点。
成年鸡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感染严重的病鸡表现精神萎靡,排黄绿色或蛋清样稀便,有的鸡常出现腹膜炎,腹膜增厚,腹水增加而呈“垂腹”现象,剖检时心、肝等有坏死点。
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产蛋停止。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抵抗力,搞好鸡场的环境卫生,注意饲料卫生。
控制传染源,制定疾病防治规范,严格卫生消毒制度。
预防鸡白痢的原则是杜绝病原菌的传入,清除带菌鸡,同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和隔离制度。
1、通过严格的卫生检疫和检验措施,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慎重引种,对新购进的鸡,应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有助于控制发病。
2、执行定期检疫措施,定期对种鸡群检疫是消灭带菌者,净化鸡群鸡白痢的最有效措施。
应用全血玻片凝集试验方法,一般种鸡群的检疫每年需进行2~3次,第一次可在40~70日龄之间,应连续检疫1~2次,每次间隔10~15天;第二次应于全面开产后进行,坚持淘汰阳性鸡,以达到净化鸡场的目的。
3、注意常规消毒,鸡舍及一切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搞好鸡场的环境卫生。
孵化器在应用前,要用甲醛气雾消毒,育雏室和一切育雏用具,要经常消毒,孵化种蛋在孵化前用甲醛气熏消毒。
4、加强育雏管理,育雏室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温度要维持恒定,垫草勤晒勤换,雏鸡群不能过分拥挤,饲料要配合适当,防止雏鸡发生啄癖,饲槽和饮水器防止被鸡粪污染。
发病后要立即隔离、封锁和治疗,尽快扑灭传染源。
5、药物治疗,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治疗,预防时抗菌药物交叉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鸡白痢鸡白痢是由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垂直感染时病雏鸡表现为衰弱、站不起,不吃,腹部膨大,粪便堵糊肛门、尖声鸣叫。
雏鸡白痢,多见于5-21日龄。
拉白色稀便,或肛门及附近羽毛被白色粪便粘结封堵。
呼吸困难。
有的发生关节肿胀,跛行,死亡率高。
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表现下痢,产蛋量少,冠萎缩等,无特异症状。
病鸡拉白色稀便踝关节肿胀,关节炎【病理变化】雏鸡:5日龄内死亡的雏鸡多见卵黄囊吸收不好,输卵管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10日龄以上的病死雏鸡,可见肝、脾肿大,肝散在坏死点,肺可能呈褐色、实变,有坏死灶。
20日龄至2月龄病死雏鸡,除肝脾变化外,尚见肺、心肌黄色坏死或灰白色增生结节,坏死灶界限不清,严重时心脏变形。
10%-20%的病例尚见肌胃有黄色不整齐的坏死灶。
部分病例见肝破裂、内出血。
肝棕色,肿胀,散在坏死点肝散在坏死点,心弥漫坏死结节、变形、变色肺坏死心肌坏死结节肌胃坏死【病理变化】成年鸡:卵巢变形,变色;卵黄液油脂状、混浊、稀薄或呈干酪样,有时卵泡呈充满透明液的囊泡。
卵巢变形【病理变化】慢性感染常见卵泡破裂,引起广泛的腹膜炎。
心包炎、心包粘连,腹膜炎及肝、脾肿大,肝散在坏死斑纹,形如地图,甚至肝破裂、内出血。
公鸡主要见睾丸萎缩,散在小脓肿。
【】盲肠内积炎性渗出物,呈干酪性凝栓,使肠管增粗、变硬。
肝散在坏死斑纹,如地图小肠出血性卡他性肠炎肠壁上有白斑【防治】种鸡必须适时进行全群检疫,及时淘汰阳性鸡;定期清洗、消毒水槽及用具,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成份不同的消毒药,如卫康-THN、惠福等交替使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保温和带鸡消毒工作;药物防治可提高育雏成活率。
推荐用药杆菌速杀、肠清、氟齐等,按用法用量连用3-5天。
禽沙门氏菌——鸡白痢摘要潍坊某鸡场发生产蛋鸡拉稀,死亡症状。
经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及动物回归实验确诊为鸡白痢沙门氏菌。
分离纯化菌株,经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产蛋鸡,鸡白痢,沙门氏菌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该病是当前养鸡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危害很大,病死、淘汰率很高,病鸡群不易净化。
幼雏感染后长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因卵巢带菌,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1]。
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一、流行特点1.1、病原菌本病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改菌为革兰氏隐性无芽孢和鞭毛,呈杆状和卵圆形,单个或成对排列,为兼性产气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在沸水中5分钟,60摄氏度10分钟或70摄氏度经过20分钟即可死亡,普通消毒药如0.1%高锰酸钾液,0.2%福尔马林液,2%石炭酸液可于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在自然条件下,病菌的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鸡舍中的病菌可以生存到第二年。
1.2、易感鸡群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7—14日龄雏鸡最易感,14—21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经过,以发热和排灰白色粥样或粘液状粪便为特征,呈流行性,是造成雏鸡死亡,育成鸡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
青年鸡也可以发生白痢,所造成的损失比雏鸡白痢和成鸡白痢大。
成年鸡以以慢性或隐性感染为多,以损害生殖系统为主的慢性或隐性感染为特征,是造成产蛋率不高和成年鸡死淘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轻型鸡易感性较重型鸡低[2]。
1.3、传播途径病原菌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病鸡和带菌鸡内脏中都含有病菌,以肝、肺、卵黄囊、睾丸等处最多,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消化道感染。
病鸡的排泄物、被污染的工具等是传播本病的媒介物,还可以通过交配、断喙、性别鉴别传播。
动物生产 652023.9鸡白痢的诊断和防治齐凤强1,于 淼2(1.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500;2.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长春 130500)1 临床症状疾病初期患病鸡精神状况不佳,畏寒,闭眼昏睡,进食减少,羽毛变得凌乱且暗淡,腹泻,排出白色黏稠或淡黄绿色稀便,将肛门周围绒毛糊住,导致排泄困难,粪便积聚肠腔,有的卵黄吸收不良或嗉囊空虚。
病程进展后机体出现全身症状,脱水,采食量严重下降,甚至绝食,粪便呈水样改变,夹杂有脱落的肠黏膜组织。
一些雏鸡没有明显症状就死亡,成年鸡为慢性或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但大规模感染会严重影响产蛋率,增加死亡淘汰率。
2 解剖病理解剖病鸡发现机体脱水消瘦,脚趾干枯,肝脏充血变大,质脆易碎,有黄白色小坏死灶或密集出血点。
心包增厚,心脏可见肿瘤样黄白色结节,严重者可见变形。
肺部呈深红色,有炎性渗出液和白痢结节。
肠黏膜薄,出现坏死,有块状出血。
成年母鸡多有卵巢炎,卵泡萎缩变色,呈干酪样,有油状或水状内容物填充。
输卵管膨大,有凝卵样物质阻塞。
公鸡有睾丸炎,睾丸变硬萎缩。
3 疾病诊断根据白痢的临床症状,腹泻、粪便糊肛,肠腔内粪便积聚、解剖发现卵黄吸收不良、肝有坏死灶等,为主要诊断依据,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取病死鸡肝脏研磨后接种琼脂平板,表现为SS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呈现细小、圆形、无色透明的菌落,血琼脂平板出现边缘整齐、灰色、不溶血的菌落。
将菌落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中等大小、两头钝圆的革兰阴性菌,结合血清凝集反应,可确诊。
4 治疗措施4.1 药物治疗因为沙门菌血清型众多,每一种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要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药,选取敏感药物加入饲料或饮水中治疗。
也可选用中药治疗,黄芩、苦参、黄连、秦皮、白头翁、金银花磨粉混合后,按每只鸡0.3克拌入饲料。
据报道,此方治愈率可达九成以上,预防率可达百分百,效果甚好。
2019年第02期菌性腹泻可用乙酰甲喹添加到饲料及饮水内,持续3~5d 。
还可结合乳(仔)猪日龄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例如7日龄以下的乳猪可用10%葡萄糖盐水,10%V C 配合饮水,内服外用等综合疗法。
3结语总之,做好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加强腹泻病防治,保障乳(仔)猪健康生长,提高乳(仔)猪成活率直接关系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一旦乳(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养殖人员需及时分析病情与病因后对症下药。
日常养殖管理中加强妊娠母猪营养调配,做好养殖环境控制,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定期消毒,降低乳(仔)猪患病率,尽早出栏。
此外,保证乳(仔)猪健康生长也是为食品安全负责,销售健康猪肉,推动生猪行业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1]王爽,等.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 ].畜禽业,2018,06.[2]马超,等.中药制剂“扶正止泻散”对仔猪细菌性腹泻的防治试验[J ].中兽医学杂志,2018,03.鸡白痢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鸡病,主要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所致,是养鸡场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一般来讲,抵抗力稍差的雏鸡很容易患上鸡白痢,且患病之后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如果鸡白痢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病鸡大量死亡,养殖人员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甚至影响我国食品安全。
1鸡白痢的病因鸡白痢的病原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排泄物是病鸡感染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也可通过鸡蛋进行传播。
不同日龄鸡的易感性存在较大差异,1周龄以内的雏鸡感染率很高,且感染后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也很高,病鸡主要表现为排白色的稀便,且排便会从粥样便转为液态便,有恶臭味道,病鸡肛门附近的羽毛也会被严重污染。
白痢感染鸡群会出现明显的尖叫与打蔫情况,症状严重的病鸡则会出现成群死亡,是对育雏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
成年鸡白痢感染,多为慢性病变或者隐性病变,大鸡一般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
白痢在一年四季当中都可以发生,且冬季与春季是高发季节,这会造成鸡群的进食量不断减少,且病鸡会表现出羽毛松乱、体弱以及下痢等一系列反应。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养鸡技术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白痢的临床症状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鸡都可感染患病,但以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常呈流行性暴发,随着鸡年龄的增加,抗病能力增强,成年鸡偶有发病死亡,但是主要表现为隐性或者慢性感染。
病鸡和带菌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该病的流行呈散发性和区域性,因此该病的传播时间长、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该病主要是经过种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水平传播。
不良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方法会加剧该病的病情,还易诱发其他疾病,从而加剧了该病病情,使死亡率升高。
2、发病原因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首先是养殖者对于该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一些喹诺酮类抗生素即可有效控制该病,可是实际上,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鸡沙门氏菌的感染。
只有经常对鸡群进行阳性筛查,彻底的净化种鸡场,减少种蛋的传播,才可杜绝该病的发生。
养殖环境差。
多年来,鸡白痢发病率的高低与养殖场的环境好坏都有着重要的关系。
通常鸡白痢为阳性的鸡场,鸡舍的条件一般较差,卫生清扫不达标,鸡舍的温度不适宜,过高或者过低,通风不良等,这些都是诱发该病发生,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该病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进行传播。
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如果对养殖环境消毒不或者清理粪污不彻底,就会扩大受病菌污染的面积,从而使鸡群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
3、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来进行初步诊断。
因鸡的日龄不同,在感染发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雏鸡。
当雏鸡感染患病后,雏鸡多为体质较弱,脐部发炎,在出壳后不久发生死亡。
一般在7-10日龄会达到死亡高峰期。
随之着雏鸡年龄增长,死亡率减少。
病雏鸡常表现为精神不振,低头缩颈,羽毛松乱无光泽,食欲下降,甚至废绝。
鸡拉白屎喂什么药鸡白痢喂什么药最好鸡白痢拉肚子的治疗措施
鸡拉白屎喂啥药,鸡白痢用什么药最好,鸡白痢的治疗措施;鸡白痢分为雏鸡白痢和成鸡白痢,不论哪一种为对我们的养殖生产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鸡白痢几乎是每一个养殖户无法迈过的坎,鸡群的饲养管理不管下多大功夫还是无法避免鸡白痢的时有发生,可以说一年四季不间断。
今天对鸡白痢和鸡白痢吃什么药?怎么治疗做一详细分析。
防治方法
使用达龙利生源,防治小鸡疫苗前后应激反应。
快速治小鸡拉白痢,拉稀,用于治疗由于毒菌毒素,球虫、肠毒综合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饲料便,腹泻、采食量低下时使用
雏鸡白痢
感染白痢或带菌的雏鸡使用抗菌药物后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控制其没有发病表现,而很多孵化场正是在这个上做文章。
在雏鸡出壳后在颈部皮下注射抗菌药物,从而让带病菌的雏鸡看上去很正常,这样孵化场就有理由说自己的鸡苗鸡白痢净化的很好,鸡苗是健康的。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了解鸡白痢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对鸡白痢的认识,掌握鸡白痢的检测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4月15日三、实训地点XX农业大学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鸡白痢病原学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无芽孢,有鞭毛。
2. 鸡白痢流行病学鸡白痢主要侵害2~3周龄的雏鸡,呈流行性。
病原菌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等途径传播。
鸡白痢发病季节主要在春秋两季,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恶劣、饲养密度过高均有利于鸡白痢的流行。
3. 鸡白痢临床症状(1)急性型: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渴欲增加,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稀薄粪便,有时混有血液。
(2)亚急性型: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
(3)慢性型:症状不明显,生长发育迟缓,长期带菌。
4. 鸡白痢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观察: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测: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5. 鸡白痢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免疫接种:接种鸡白痢疫苗,提高鸡群免疫力。
(3)药物治疗:采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五、实训过程1. 观察鸡群:在实验室观察鸡群,了解鸡群的饲养管理、发病情况等。
2. 收集病料:采集疑似鸡白痢病例的粪便、血液等病料。
3. 细菌分离培养:将病料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小时。
4. 生化鉴定: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生化试验,鉴定细菌种类。
5. 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鸡血清中的鸡白痢抗体。
6. 防治措施: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实训结果1. 通过观察鸡群,发现疑似鸡白痢病例,采集病料。
小鸡得白痢用什么药,鸡白痢的症状,鸡白痢的治疗措施
症状:多在出壳后5~7天开始发病。
病雏衰弱、聚集怕冷、闭目垂翅、吃食少或不吃食;肛门周围有灰白色黏附粪便,排粪困难,粪便气味恶臭;呼吸困难,常发出尖啼声。
肝脏肿大,并可见点状出血或灰白色针尖状的灶性坏死点;胆囊扩张充满胆汁;脾脏肿大,质地脆弱;
肺可见坏死或灰白色结节;肾充血或贫血,输尿管显著膨大,有时在肾小管中有尿酸盐沉积。
肠道呈卡他性炎症,特别是盲肠常可出现干酪样栓子。
雏鸡白痢病:该病是鸡白痢杆菌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发现病雏及
时隔离,并减少蛋白饲料的用量。
由于高蛋白饲料影响消化,会增加雏鸡死亡率。
雏鸡白痢
杆菌病的药物防治:1日龄时用东方肠康饮水。
治疗和预防推荐用东方肠康,拌料:每吨饲
料添加肠康1公斤。
饮水:每1公斤肠康泡水(水温不能超过40℃)1~2吨水。
将大蒜切细,按4%~8%比例拌入饲料中,连喂3~5天,对本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蛋传性疾病。
阳性种鸡所产的部分种蛋可以
带菌,孵出雏鸡后再通过饲料、饮水等将病菌传给其他雏鸡,从而造成疫病的扩散。
雏鸡常
在1周龄左右开始发病,至2周龄时发病和死亡达高峰。
特征性症状是拉白色或黄白色粘性
稀粪,常沾污肛门周围羽毛,粪便干后粘成一团,堵塞肛门,致使雏鸡排粪困难而发出“吱吱”叫声。
2020年第10期(总第227期)中兽医治疗鸡白痢汪淑芸(甘肃省渭源县锹峪镇畜牧兽医站,748200)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2020)10-0041-01鸡白痢病由鸡沙门菌引起,是主要侵害雏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临床上病鸡以排岀白色或绿色稀便为特征。
在世界各地流行,严重威胁养鸡业。
本文就该病的中医疗法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1病原鸡沙门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呈杆状或近卵圆型,常单个存在,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荚膜和芽抱,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本菌抵抗力较强,病鸡排泄到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可存活几个月,在污染的鸡舍土壤内,其毒力至少保持14个月。
鸡沙门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弱,但对干燥和直射阳光的抵抗力强。
在各种肠道菌鉴别培养基(如麦康凯、SS琼脂)上,绝大多数可以生长,形成无色菌落。
2传播途径传染来源是病鸡和带菌鸡。
经病原污染的粪便、绒毛、飞尘、饲料、器具等,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泄殖腔等,在鸡群中水平传播,也可 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3周龄内雏鸡多见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成年鸡呈慢性或隐性感染,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
本病的流行限于鸡与火鸡,其他家禽、鸟类可自然感染。
3主要症状被污染的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可岀现死胚,孵岀的弱雏常于1〜2天内死亡,并造成雏鸡群的横向感染。
岀壳后感染的雏鸡,常因急性败血症死亡,7〜10日龄者发病雏鸡增多,2'3周龄达到发病高峰。
急性病例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则见病雏畏寒聚堆,气喘、不食、翅下垂、昏睡,排岀白色或绿色的黏性糊状稀便,污染肛门四周,稀便干涸后堵塞肛门,使病雏排便困难,从而发岀凄厉的叫声。
病雏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关节肿胀。
患病雏鸡多在两周内大量死亡。
耐过的病雏发育不良,可终生带菌。
4剖检病变雏鸡最急性病例,病变不明显。
病程较长的,见尸体极度消瘦,泄殖孔周围被石灰浆样粪便所污染。
肝脏肿大,肝脏表面和心肌散在大小不一的灰黄色结节。
332023.6毫克/毫升的番茄红素加入低温保存的绒山羊的精液中,解冻后绒山羊精子粒线体活性、顶替完整性和抗氧化酶活性明显提高,而4.0毫克/毫升的番茄红素组效果不明显。
4.3 番茄红素在猪生产中的应用在母猪的日粮中添加50毫克/公斤的番茄红素能够提升母猪的生产性能,产活仔猪数增加,并减少产死仔猪数,提升仔猪初生重。
研究者将一定浓度的番茄红素添加至猪精子冷冻稀释液中,解冻后精子质量显著提升。
将20毫克/公斤的番茄红素添加至猪的日粮中,能够显著降低新鲜猪肉的丙二醛含量。
提高番茄红素在猪肉中的含量,能够提升肉的氧化稳定性。
5 结束语番茄红素具有降血脂、调节肠道健康、提升禽畜繁殖性能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等优点。
番茄红素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番茄红素在不同禽畜的适宜添加量,为禽畜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鸡白痢的诊断和防治柳丽萍(吉林省公主岭市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公主岭 136100)鸡白痢是的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由沙门氏菌引起,在雏鸡中流行广泛,在各地均有发生,疾病初期表现为消化道症状,随疾病发展会发展为全身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
本文对鸡白痢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解剖病理、疾病诊断以及防治措施做一总结,希望能够为养鸡生产提供参考。
1 流行特点鸡白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寒冷季节发病更多,主要传染源为患病鸡和隐性感染鸡。
该病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入健康鸡体内,应激会增大该病发生率。
不同品种的鸡易感性不同,白羽鸡比褐羽鸡抵抗力强。
该病流行性强,好发于出生3周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成年鸡发生鸡白痢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影响生殖系统,导致产蛋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2 临床症状疾病初期患病鸡精神状况不佳,畏寒,闭眼昏睡,进食减少,羽毛变的凌乱且暗淡,腹泻,排出白色黏稠或淡黄绿色稀便,将肛门周围绒毛糊住,导致排泄困难,粪便积聚肠腔,有的卵黄吸收不良或嗉囊空虚。
鸡白痢1病原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属于肠道杆菌科沙门氏菌属D血清群中的一个成员。
无荚膜,不形成芽胞,是少数不能运动的沙门氏菌之一,为两端钝圆的细小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约为(1.0~2.5)µm×(0.3~0.5)µm。
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于普通的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细小、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露滴状、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约为1mm~2mm。
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生长呈均匀混浊。
由于本菌对煌绿、胆盐有较强的抵抗力,故常将这类物质加入培养基中用以抑制大肠杆菌,有利于本病的分离。
鸡白痢沙门氏菌在煌绿琼脂上的菌落呈粉红色至深红色,周围的培养基也变红色,透明;在SS琼脂上形成无色透明,圆整光滑或略粗的菌落,少数产H2S的菌株会形成黑色中心;在亚硫酸铋琼脂上形成黑色菌落,其周围绕以黑色或棕色的大圈,对光观察,有金属光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生长为淡蓝色菌落,不产生金属光泽。
本菌能分解葡萄糖、甘露醇、木胶糖等,产酸产气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等;能还原硝酸盐,不能利用枸橼酸盐,吲哚阴性,少数菌株产生H2S,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本菌有O抗原,无H抗原。
其O抗原组合为O1、O9、O121、O122、O123,抗原型的变异发生在122和123抗原上。
由于禽类在感染后3d~10d能产生相应的凝集抗体,因此临床上常用凝集试验检测隐性感染和带菌者。
需指出的是,鸡白痢沙门氏菌与鸡伤寒沙门氏菌具有很高的交叉凝集反应性,可使用一种抗原检出另一种病的带菌者。
本菌对热和常规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70℃20min,0.3%来苏儿、0.1%升汞、0.2%福尔马林和3%石炭酸溶液经15~20min均可将其杀死。
但该菌在自然环境中的耐受力较强,如在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在干燥的粪便及分泌物中可存活4年之久。
2流行病学多种禽类(如鸡、火鸡、鸭、雏鹅、珠鸡、野鸡、鹌鹑、麻雀、欧洲莺和鸽等)都有自然感染本病的报道,但流行主要限于鸡和火鸡,尤其鸡对本病最敏感。
在哺乳动物中,兔特别是乳兔有高度易感性,豚鼠、小白鼠和猫也能受感染,大鼠则有很强的抵抗力。
有人曾在猪体内分离到病菌,儿童亦偶有感染本病的报道。
各种品种、龄期和性别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常呈流行性爆发。
新发病的雏鸡死亡率可高达100%,老疫区一般为20%~40%。
随着日龄的增加,鸡对本病的抵抗力增强,如4周龄后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成年禽感染后常呈局限性、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
另外,不同品种和性别的鸡之间,以及不同饲养模式下的鸡只对本病的敏感性有差异,一般来说,褐羽产褐壳蛋鸡敏感,轻型鸡较其它品种的鸡敏感,公鸡的抵抗力较母鸡强,地面平养的鸡群发生此病较网上和笼养鸡要多。
本病是典型的经蛋垂直传播疾病之一,•当然亦可通过多种途径水平传播。
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恶劣,鸡群过于密集,育雏温度偏低或波动过大,空气潮湿以及存在着其它病原体的感染,都会加剧本病的爆发,增加死亡率。
3症状雏鸡和成鸡感染本病后的临床症状表现有显著差异。
雏鸡:蛋内感染者大多在孵化过程中死去或孵出病弱雏,但出壳后不久也死亡,见不到明显症状。
出壳后感染者见于4~5日龄,常呈无症状急性死亡。
7~10日龄者发病日渐增多,至2~3周龄达到高峰。
病程稍长者常见精神沉郁,绒毛松乱,怕冷扎堆,食欲下降甚至废绝。
特征性表现是拉白色糊状稀粪,沾污肛门周围的绒毛,有的因粪便干燥封住肛门而影响排粪,并时常发出尖锐的叫声。
如果累及肺部,还会出现呼吸困难。
有些病鸡还会出现眼盲或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
病程一般为4d~10d,死亡率一般为40%~70%或更多。
3周龄以上发病的鸡较少死亡。
但耐过的病雏多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带菌者。
火鸡的临床表现与鸡相似。
成鸡:成鸡感染后一般呈慢性经过,无任何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的症状。
病鸡表现精神不振,冠和眼黏膜苍白,食欲降低,但渴欲增加,常有腹泻,有些因卵巢或输卵管受到侵害而导致卵黄性腹膜炎,出现“垂腹”现象,母鸡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死淘率增加。
4病变雏鸡:急性死亡的雏鸡无明显肉眼可见的病变。
病程稍长的死亡雏鸡可见心肌、肺、肝、•肌胃等脏器出现黄白色坏死灶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有条状出血,胆囊充盈;心脏常因结节而变形,有时还可见心包炎和肠炎,盲肠内有干酪样物充斥,形成所谓的“盲肠芯”;卵黄吸收不良,内容物变性变质;脾有时肿大,常见有坏死;•肾脏充血或出血,输尿管充斥灰白色尿酸盐。
若累及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发炎。
成鸡:慢性经过的病鸡主要表现为卵巢和卵泡变形、变色、变质。
卵泡的内容物变成油脂样或干酪样。
病变的卵泡常可从卵巢上脱落下来,掉到腹腔中,造成广泛性卵黄性腹膜炎,并引起肠管与其它内脏器官相互粘连。
大鸡还常见腹水和心包炎。
急性死亡的成鸡病变与鸡伤寒相似,可见肝脏明显肿大,变性,呈黄绿色,表面凹凸不平及有纤维素渗出物被覆,胆囊充盈;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肌偶尔见灰白色小结节;肺瘀血、水肿,脾、肾肿大及点状坏死,胰腺有时出现细小坏死。
公鸡感染常见睾丸萎缩和输精管肿胀、渗出物增多或化脓。
5诊断鸡白痢的诊断主要依据本病在不同年龄鸡群中发生的特点以及病死鸡的主要病理变化,不难作出确切诊断。
但只有在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和鉴定之后,才能做出对鸡白痢的确切诊断。
成年鸡鸡白痢的检查可通过血检来确诊。
现场诊断常采用全血平板凝集反应。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是种鸡场净化白痢的主要手段。
细菌的分离鉴定是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分离一般采自没有用过药物治疗的病死鸡,可取其肝、脾或有病变的心肌,成年鸡还可采取输卵管和有病变的卵子作为病料,用麦康凯鉴别培养基分离培养。
观察菌落形态特征。
获取纯培养后可通过生化试验进一步鉴定。
鉴别诊断成年鸡还可通过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进行诊断和检疫。
有的还用卵黄液进行琼脂扩散试验。
据国内资料报道,血清琼扩、卵黄琼扩,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可以相互取代。
只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要求结合本场情况进行选择。
鸡白痢的症状和病变不是该病所特有的。
即使雏鸡、雏火鸡或成年鸡(火鸡)出现了几乎所有的病变,这也可能是鸡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的类似变化。
其他沙门氏菌感染可产生肝、脾和肠道病变,这些病变在眼观上或显微镜下都不能与鸡白痢的病变相区别。
曲霉菌或其他霉菌可引起相似的肺脏病变,鸡白痢沙门氏菌偶尔也可在大量的雏鸡的主要关节和腱鞘内定居,所引起的症状和病变与滑液囊霉形体及其他可在这些部位定居的传染性病原所致的症状和病变相似。
鸡白痢沙门氏菌在成年带菌者的局部感染,特别是发生在心包和卵巢的感染,可能看上去与其他细菌感染引发的病变相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及其他沙门氏菌等感染。
各种年龄的禽均可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而不表现肉眼可以辨别的病变。
6防治鸡雏鸡白痢的防治,饲养者通常在雏鸡开食之日起,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的种类很多,人们曾使用过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痢特灵、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
从多年来防治实践和细菌的分离、药敏试验结果看,以下药物是比较好的,如痢特灵(0.04%拌料)、氯霉素(0.1%拌料)、庆大霉素(2000~3000U/只,饮水)及新型喹诺酮类药物。
•此外还有兽用新霉素防止雏鸡下痢也有很好的效果。
而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可以说几乎无效。
用药物预防应防止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更不要一味加大药物剂量达到防治目的。
应该考虑到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轮换使用,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
在上述药物给药时除痢特灵投喂时间可长一些(连喂7d,•停药3d后再投喂5~7d),其他药物只需投药4~5d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近些年来微生物制剂开始在畜牧业中应用,有的生物制剂在防治畜禽下痢有较好效果,具有安全、无毒、不产生副作用,细菌不产生抗药性,价廉等特点。
常用的有促菌生、调痢生、乳酸菌等。
在用这类药物的同时以及前后4~5d应该禁用抗菌药物。
经大批量的实验认为,这种生物制剂防治鸡白痢病的效果多数情况下相当或优于药物预防的水平。
这类制剂的使用必须保证正常的育雏条件,较好的兽医卫生管理措施。
与鸡群的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关系。
在使用时应从小群试验开始,按照规定的剂量、方法进行,取得经验后再运用到生产中去。
7鸡白痢检疫及净化试行方案鸡白痢是危害雏鸡、种鸡的重要传染病,可造成雏鸡的成批死亡。
由于种母鸡呈隐性感染,排出大量病菌。
因此带菌更造成了此病的广泛传播。
为保证优质黄羽肉鸡配套品系研究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种鸡的检疫1、应使用按农牧渔业部标准生产的鸡白痢全血抗原及阳性血清2、抗原的保存、使用及注意事项。
(1)抗原应置2-15℃冷暗处保存,保存期为自制造日期起为6个月。
(2)、本抗原适用于产卵母鸡及1年以上的公鸡,对幼龄鸡敏感度较差。
如有必要,种鸡最早检疫可在6月龄。
(3)检疫应进行3次,每次间隔1个月,要淘汰全部阳性及可疑反应鸡。
以后每隔3个月重复检疫一次,直至连续两次均不出现阳性反应鸡以后,可改为每隔6个月或1年检疫1次。
(4)此抗原用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经灭活制成,是一种悬浮液,因此用前必须充分混匀。
(5)做玻板凝集试验时,应在2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避免大风和阳光暴晒,冬天应有玻璃箱面特制的反应箱(箱内玻板下安装一只25瓦灯来加温)玻板上进行。
(6)采血用的针头,要求每只鸡用一个,用过的针头应冲洗消毒后再用。
(7)用滴管吸取抗原1滴(约0.05毫升)垂直滴于玻璃板上,然后使用针头(9号)刺破鸡的羽静脉或冠尖,以直径约4.5毫米不锈金属环(可用细电炉丝制做),沾取血液(滴环约0.02毫升)混于抗原内,随即搅拌均匀,散开的直径以2厘米为好,沾取血液的金属环要清洗及酒精消毒干燥后再用。
3、结果判断(1)抗原与血清混合后在2分钟以内发生凝集者为阳性反应。
(2)2分钟内不出现凝集;或出现均匀一致的极微小颗粒;或在边缘处由于临干前出絮状者为阴性反应。
(3)在上述情况之外而不易判断为阳性或阴性者,可判为可疑反应。
二、种蛋的消毒1、孵化的种蛋必须来自无白痢病的鸡群。
2、种蛋产下后的二小时应及检出鸡舍,并除掉蛋壳表面的污物,以砂纸擦掉最好,然后将蛋置在蛋架上,放在塑料罩中,在20℃条件下,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盛蛋空用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甲醛及7毫水,熏蒸30分钟。
3、种蛋入孵前,用高于室温的2%来苏儿、0.1%的新洁尔灭溶液、0.02%呋喃西林溶液中的一种洗涤蛋壳,然后再按上法经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此种蛋立即入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