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防治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8.24 KB
- 文档页数:1
鸡禽流感和鸡白痢的预防和防治方法-养鸡技术鸡的常见高发病害较多,由于养殖技术、饲养环境、饲养条件等方面的因素,都会直接诱发各类病害的发生发展、流行蔓延,更会威胁鸡群的安危,严重发病则会导致鸡群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主要介绍鸡禽流感和鸡白痢的临床症状、预防和防治方法。
1、鸡禽流感鸡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强感染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在鸟类中存在的流行性感冒,主要危害鸟类Ⅲ。
近年来,禽流感呈高发态势,不仅危害鸡、鸟类,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极大地威胁。
1.1 发病特点及传播途径鸡禽流感被农业部列为一类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时间长、范围广、死亡快、危害大的发病特点。
该病的潜伏期在数小时到数天。
鸡禽流感主要通过被病毒感染的饲料、饮用水,及蛋筐、蛋盘、运输工具等传播。
除感染鸡外,鸭、鹅、鸽子、火鸡等都是易感对象,家禽感染后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水禽、迁徙的水鸟等也是重要的传播者。
春秋两季是禽流感的高发期。
1.2发病症状鸡感染后表现出体温持续升高,精神不振,状态不佳。
流泪,脚鳞有紫色血斑。
羽毛杂乱,采食量下降,甚至拒食。
咳嗽,喷嚏,呜叫声音沙哑,呼吸时有轻微哕音,呼吸困难。
腹泻,中后期粪便呈绿色或黄绿色。
头部和面部水肿,消瘦,导致死亡。
蛋鸡产蛋数量、质量明显下降,出现畸形蛋和软皮蛋。
1.3 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保持养殖场及舍内外的环境卫生。
坚持通风换气,保持圈舍内空气新鲜。
及时更换垫料,清理污物垃圾,定时定期对场舍环境、地面、用具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还应对家禽进行消毒。
应选用三种以上的消毒剂,并要定期更换使用。
消灭老鼠、苍蝇及蚊子,严禁外来闲杂人员、车辆进入场内舍内,减少对鸡群应激的反应。
对于本场内部车辆,应做好消毒处理。
养殖人员进入舍区要更换服装鞋、佩戴工帽,并要保持工装的清洁。
采用清洁水源喂养鸡群,保证饲料质量和饲料安全。
一次性购人的饲料不宜过多,避免因保存不当饲料霉变。
尤其是在夏季,从细节处为鸡群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鸡白痢(糊肛)该如何防治?核心提示:主要发生在7天左右的小鸡:发病原因:(1)应激刚出壳的雏鸡由于自身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的环境反应十分敏感,当外界环主要发生在7天左右的小鸡:发病原因:(1)应激刚出壳的雏鸡由于自身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的环境反应十分敏感,当外界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不能有效调整自己的体温,加之免疫力低下,而引起消化系统症状,排出的粪便稀稠不一,引起糊肛。
(2)脱水后暴饮由于长途运输或初饮过迟,雏鸡脱水而引起血液浓缩,导致肾脏苍白肿大,尿酸盐沉积。
此时如果大量补充不含电解质的水,雏鸡就会因高渗水而发生腹泻,排出粘液状的白色稀粪,粪便黏着于肛周绒毛引起糊肛,严重者发生水中毒引起急性死亡。
(3)饮水中糖分含量高为了防止雏鸡因失水而影响生理活动,通常在初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维生素和抗生素,由于饮水中的葡萄糖的浓度较高或饮用时间较长,引起肠道内容物粘性增加,排除的粪便粘在肛门周围,造成糊肛。
(4)消化不良该因是雏鸡发生糊肛症最常见原因。
刚出壳的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如果用含粗蛋白较高的饲料开食,或开食过晚造成雏鸡过食,都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糊肛。
(5)沙门氏菌感染患此病雏鸡表现为精神委顿、眼半闭、嗜睡眠状;病鸡怕冷、身体卷缩,特别喜欢在热源处扎堆,翅膀下垂。
剖检可见肝肿大、胆囊充盈多量胆汁,在心肌、肝、肺等器官上有灰白色的坏死结节。
病雏下痢、排出白色石灰样或带绿褐色的稀粪,粪便干结在泄殖腔周围的绒毛上封住泄殖腔,排便时因有疼痛感而发出尖叫声。
采取措施:(1)及时开水:雏鸡出壳后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
及时开水有助于雏鸡对其腹腔内剩余蛋黄的吸收。
如果雏鸡出壳后48小时不能开水,发生糊肛的雏鸡就会明显增多。
通常应在其出壳后15~24小时内开水。
开水时连续2~3天饮用5~8%的糖水,不仅可以预防糊肛,而且可降低雏鸡早期的死亡率。
(2)适时开食:雏鸡出壳后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
鸡白痢及其治疗药氯霉素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种的一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对养禽业的危害性很大。
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
一鸡白痢(一)病原学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高度宿主适应性,为两端稍圆的细长杆菌对一般碱性苯胺染料着色良好,革兰氏阴性。
细菌常单个存在,很少见到两菌以上的长链。
在涂片中偶尔可见到丝状和大型细菌。
本菌不能运动,不液化明胶,不产生色素,无芽胞,无荚膜,兼性厌氧。
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
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抗力也增强。
成年鸡感染常呈慢性或隐性经过。
一向存在本病的鸡场,雏鸡的发病率在20%~40%左右,但新传入发病的鸡场,其发病率显著增高,甚至有时高达100%,病死率也比老疫场高。
•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三)临床症状本病在雏鸡和成年鸡中所表现的症状和经过有显著的差异。
1.雏鸡: 潜伏期4~5d,故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孵出后几天才出现明显症状。
7~10d后雏鸡群内病雏逐渐增多,在第二、•三周达高峰。
发病雏鸡呈最急性者,无症状迅速死亡。
稍缓者表现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翼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
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出现软嗉症状。
同时腹泻,排稀薄如浆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影响排粪。
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生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
有的病雏出现眼盲,或肢关节呈跛行症状。
病程短的1d,一般为4~7d,20d以上的雏鸡病程较长。
3周龄以上发病的极少死亡。
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2 .中鸡(育成鸡): 该病多发生于40~80d的鸡,地面平养的鸡群发生此病较网上和育雏笼育雏育成发生的要多。
从品种上看,褐羽产褐壳蛋鸡种高。
2023年第09期畜牧兽医科技信息具遥不要所有疫苗都要接种袁更不要麻痹大意遥同一病毒的不同血清型疫苗袁有些可以交替免疫袁也可以合在一起免疫曰两种或两以上不同病毒疫苗加到一起免疫袁即多联苗遥冻干苗可以联合灭活苗一起使用袁不仅提高抗体水平袁增强免疫效果袁还可以减少抓鸡频次袁降低死淘率遥7蛋鸡基本免疫程序渊仅供参考冤1日龄袁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注射袁0.2mL/只曰7日龄院新尧支H120二联苗袁点眼尧滴鼻或饮水曰15日龄院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皮下注射0.2mL/只曰21日龄院法氏囊病疫苗饮水袁标准的1.5倍量曰28日龄院新尧支尧腺三联袁肌注0.5mL/只曰35日龄院鸡痘苗袁双针头刺种约0.01mL/只曰50日龄院新尧支尧流尧法四联袁肌注0.5mL/只曰70日龄院玉系苗尧新城疫油苗同时肌注袁按说明用量曰90日龄院鸡痘二免袁双针头刺种约0.01mL/只曰110日龄院新尧支尧减尧流四联袁肌注0.5mL/只曰260日龄院新尧支尧流三联袁肌注0.5mL/只遥
参考文献[1]陈家丽袁蒋守群.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免疫抑制研究进展[J].养禽与禽病防治袁2012袁No.285(5):2-4.[2]庄金秋.家禽免疫接种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山东家禽袁2004(1):35-37.[3]韩文宝.鸡群免疫接种应注意的问题[J].家禽科学袁2017袁274(8):62.
鸡肉在市场上是一种十分畅销的肉产品袁其肉质鲜美袁营养价值高且价格适中袁受到了诸多消费者的喜爱袁其产品质量安全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遥在鸡的养殖管理过程中袁依旧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袁严重影响鸡的产品质量安全袁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遥因此袁养殖鸡场的养殖人员需要做好鸡养殖的养护工作袁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袁确保养殖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曰同时也需要加大重视对鸡的养殖管理袁对常见疾病进行合理的防治遥1鸡常见的几种疾病目前袁根据我区养殖鸡场的实际情况院对养鸡业危害较大且比较常见的鸡病有以下几种遥鸡新城疫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尧下痢尧粘膜及浆膜出血遥渊1冤急性型表现为院一是鸡突然发病袁无症状迅速死亡袁多发生于疾病流行初期和雏鸡遥二是病鸡食欲减退或停食袁精神不振袁翅膀下垂或缩颈袁发热袁鸡冠及肉髯呈暗红色遥随后出现比较典型的病状袁病鸡咳嗽袁呼吸困难袁有粘液性鼻液漏出袁伸头张口呼吸袁并发出野咯咯冶的喘鸣声或尖锐的叫声遥嗉囊内充满液状物袁拉稀袁粪便呈黄白色或黄绿色遥渊2冤慢性型院初期病状与急性相似袁但同时出现神经病状袁病鸡翅膀麻痹袁跛行或站立不稳袁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袁常伏地旋转袁反复发作袁半瘫痪或瘫痪袁10耀20d死亡曰此类型常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袁死亡率较低遥该病的症状通常可分为呼吸型尧肾型和腺胃型三类遥渊1冤呼吸型症状院主要发生在5周龄内的鸡袁幼鸡突然出现病状袁并且迅速感染鸡群袁初期表现为张口伸颈呼吸袁有咳嗽或野咕噜冶的声音袁在夜间听这种声音比较清晰曰随着
动物生产 652023.9鸡白痢的诊断和防治齐凤强1,于 淼2(1.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500;2.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长春 130500)1 临床症状疾病初期患病鸡精神状况不佳,畏寒,闭眼昏睡,进食减少,羽毛变得凌乱且暗淡,腹泻,排出白色黏稠或淡黄绿色稀便,将肛门周围绒毛糊住,导致排泄困难,粪便积聚肠腔,有的卵黄吸收不良或嗉囊空虚。
病程进展后机体出现全身症状,脱水,采食量严重下降,甚至绝食,粪便呈水样改变,夹杂有脱落的肠黏膜组织。
一些雏鸡没有明显症状就死亡,成年鸡为慢性或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但大规模感染会严重影响产蛋率,增加死亡淘汰率。
2 解剖病理解剖病鸡发现机体脱水消瘦,脚趾干枯,肝脏充血变大,质脆易碎,有黄白色小坏死灶或密集出血点。
心包增厚,心脏可见肿瘤样黄白色结节,严重者可见变形。
肺部呈深红色,有炎性渗出液和白痢结节。
肠黏膜薄,出现坏死,有块状出血。
成年母鸡多有卵巢炎,卵泡萎缩变色,呈干酪样,有油状或水状内容物填充。
输卵管膨大,有凝卵样物质阻塞。
公鸡有睾丸炎,睾丸变硬萎缩。
3 疾病诊断根据白痢的临床症状,腹泻、粪便糊肛,肠腔内粪便积聚、解剖发现卵黄吸收不良、肝有坏死灶等,为主要诊断依据,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取病死鸡肝脏研磨后接种琼脂平板,表现为SS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呈现细小、圆形、无色透明的菌落,血琼脂平板出现边缘整齐、灰色、不溶血的菌落。
将菌落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中等大小、两头钝圆的革兰阴性菌,结合血清凝集反应,可确诊。
4 治疗措施4.1 药物治疗因为沙门菌血清型众多,每一种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要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药,选取敏感药物加入饲料或饮水中治疗。
也可选用中药治疗,黄芩、苦参、黄连、秦皮、白头翁、金银花磨粉混合后,按每只鸡0.3克拌入饲料。
据报道,此方治愈率可达九成以上,预防率可达百分百,效果甚好。
鸡白痢鸡白痢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雏鸡,以白痢为特征,雏鸡患病后多在两周内大量死亡。
本病在世界各地常广泛流行,对养鸡业的发展形成严重威胁。
(一)病原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为两端稍圆的细长杆菌,无荚膜和芽胞,也无鞭毛,不能运动。
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温度5℃一8℃,于木制饲槽上可生存65日。
夏季在土壤中可生存20一35天。
冬季可生存128—184日。
在鸡粪悬浮液可生存3个月以上,附着绒毛上的细菌可生存约1年。
粘附于卵壳上的细菌经5天,在孵化器内经3天即可死亡。
在20 ℃储存的鸡蛋黄内的细菌繁殖很快。
(2)流行特点不同品种的禽都具有感染性,易感程度与年龄、品种有关,雏鸡流行最为广泛,2周龄以内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抗力也随之增强。
鸡的各个品种之间的易感性有明显差别,产褐壳蛋的鸡比产白壳蛋的鸡敏感,感染后3—10天产生抗体。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阳性鸡所产的蛋—部分可保有本菌,大部分保菌蛋的胚胎在孵化中途死亡或停止发育,少部分可呈保菌状态孵出。
但多数在出壳不久发病。
病雏的排泄物及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可使同群雏受感染,感染雏多数死亡,但有一部分呈保菌状态,到产蛋时又产出保菌蛋,形成反复感染,循环发病,使疫病代代相传下来。
雄鸡交配时,也可将病菌传染给母鸡。
此外,苍蝇、麻雀也是传染媒介。
雏鸡的饲养管理不良、温度忽高忽低,饲养营养不全、长途运输等。
都可促使本病发生流行和死亡率增高。
(三)症状雏鸡:由保菌蛋孵出的雏。
大部分在7日内死亡。
同群感染的雏,则在2-3周内死亡。
病雏怕冷,常常成堆拥挤在一起。
翅膀下垂、精神萎靡、停食、嗜睡、排出白色粪便。
常粘在尾部羽毛上(图2-1-1),有时阻塞肛门,排便困难,甚至排不出便。
排便时常发出尖叫,腹部膨大。
肺部感染时,则表现呼吸困难。
还会引起关节肿大、出现跛行(图2-1-2)。
幸存的雏鸡多为僵鸡。
成鸡:通常不表现急性传染病的特征,多无症状而耐过,然而卵巢发病时,可引起产蛋降低,所产的带菌蛋可降低孵化率。
鸡白痢的症状与防治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下痢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3周龄
以下雏鸡常见。
【症状】
蛋中带菌孵出的雏鸡,常一出壳就死。
如果是孵出后被传染的,一般从5-10
日龄开始发病,至2周龄达高峰。
病雏表现怕冷,常成堆地挤在一起,闭眼打瞌睡,两翅下垂,呼吸困难而急促,后腹部快速地一收一缩。
将病雏放在耳边,可听见随呼吸节奏发出"哔卜"声。
病雏排便时常尖叫,排出白色、浆糊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粘着石灰样粪便,干后结成硬块,堵塞肛门。
成年鸡主要症状是产蛋量下降,排青棕色稀粪,进行性消瘦。
【剖检】
病程稍长的雏鸡,可见肝肿大,呈土黄色,有砖红色条纹,有的心肌、肺、肝、肌胃、盲肠或大肠上有灰白色小结节和坏死点。
卵黄吸收不全,呈油脂样或干酪样。
成年母鸡卵巢萎缩,卵泡无光泽呈淡青色或铅黑色,其内容物呈油脂样。
【诊断要点】
(1)3周龄以下的雏鸡,白色下痢,死亡率高,肝脾肿大,肝有特殊条纹的
变化,部分脏器和肠道有坏死点或结节。
(2)成年鸡卵巢萎缩,卵黄呈青色或灰黑色。
【防治】
(1)种鸡场应定期进行鸡白痢检疫,发现病鸡及时淘汰。
种蛋入孵前用甲醛
气体熏蒸消毒。
(2)鸡舍、育雏室的一切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孵化器在应用之前,要用甲
醛气体熏蒸消毒。
(3)对3周龄以下的雏鸡要用药物控制发病,出壳后至5日龄,每公斤饮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6-10日龄,在饲料中要加痢特灵0.02-0.04%;11日龄起,停药3天,无发病苗头,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土霉素2克,连用5-7天。
2021年(第42卷)第8期下半月技科S H OU Y I K EJ I在鸡的流行性疾病中鸡白痢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因其具备传播速度快以及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每次暴发都会对养鸡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鸡白痢的治愈可能非常低且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为有效降低鸡白痢给养鸡行业带来的影响,必须加强对其预防措施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促进整个养鸡行业的健康发展。
1鸡白痢概述1.1流行特点鸡白痢病主要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该疾病不受品种、年龄、性别的约束,一旦出现就会在鸡群内广泛传播,进而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较于成鸡,雏鸡的感染率与死亡率更高,鸡白痢的暴发不受时间限制,但由于春季的鸡舍温度难以恒定,温度的忽高忽低很容易引发鸡群内部的应激反应,因此春季也成为鸡白痢暴发相对频繁的时期。
1.2病理特征当感染鸡白痢以后,雏鸡主要的症状有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羽毛蓬乱以及食欲下降等,更为严重的还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病弱雏鸡在扎堆过程中被压死的现象。
雏鸡发病后会排便困难、发出尖叫,其粪便会从泡沫状向白色稀便转变。
而成鸡感染后会表现出精神萎靡、排黄绿色稀便等症状,内部会发生脾脏、肝脏的病变情况。
1.3诊断方法通过多年的研究,鸡在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后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进而也给诊断降低了难度。
通常在判断鸡是否感染鸡白痢时,可以通过“听声”“辨物”以及“闻味”的方法。
“听声”就是需要听鸡的叫声,病鸡一般会尖叫或者精神萎靡;“辨物”是指观察鸡的粪便,如果出现白色稀便以及肛门附近羽毛脏污打结的情况则需格外注意;“闻味”是辨别鸡的粪便气味,一般病鸡的粪便会表现出异常的臭味。
2防治鸡白痢的有效措施2.1加强鸡场的净化管理在引进雏鸡之前需要对鸡场内部鸡舍、蛋库以及料库等处进行严格的净化处理,其中原来有发病史的鸡场应将表面5~10cm的土壤去除,并将其放置在和鸡场有足够距离的地方,然后再喷洒2%的烧碱液进行消毒,并撒上生石灰;而没有发病史的鸡场则不需要铲土,直接用2%的烧碱液消毒再撒上生石灰。
鸡白痢的症状、病理变化与防治鸡白痢是鸡沙门氏杆菌引起的各日龄鸡均可发生的传染病。
本病的特征为雏鸡下白痢、发热和急性败血症,并引起大批死亡,成年鸡则是以损害生殖系统为主,多为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
成年鸡为长期带菌者,又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国,是鸡主要的传染病,给养鸡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1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感染雏鸡,发病普遍,死亡率高。
成年鸡感染后一般无症状,但长期带菌。
本病主要通过带菌传播,病菌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地面、用具,感染鸡,垂直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方式。
通风不良,室温太高或太低,密度太大时最易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与鸡的日龄有关。
带菌蛋孵出的病雏鸡一般1周龄内发病死亡。
出生后感染的雏鸡7~10天为发病高峰,育雏室温度提高1~2℃可明显减少发病率。
2 临床症状雏鸡感染后一般为急性经过,带菌蛋孵化时,在孵化期内发生死亡,或孵出不能出壳的弱胚,或出壳1~2天死亡,症状不明显。
雏鸡孵出后在孵化器或育雏初期感染的雏鸡,在出壳后5~6天开始死亡,也有外表健康,但以后发病逐渐增多,到2~3周龄时达最高峰。
病雏怕冷,不愿走动,身体蜷缩如球状,常堆挤在一起,特别喜在热源周围,常发出尖锐的叫声,两翅下垂,精神萎靡,眼半闭呈睡眠状。
病雏不食或少食,病雏出现下痢,排出白色、浆糊状的稀粪。
有的泄殖腔周围的绒毛上粘着白色、干结成石灰状的粪便。
由于干结粪便封住肛门,雏鸡排粪时常发出的尖叫声。
多数病雏出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3周龄以后死亡数有增加时,多是由于饲养管理差或其他疾病,使机体抵抗力减弱,在带菌状态下病原菌在体内繁殖,引起败血症而死亡。
近年来见不少青年鸡发生白痢,发病日龄在50~120日龄之间,多发生在50~80日龄。
经现场调查表明,发病的青年鸡多在育雏期发生过白痢病,经采取防治措施得以平息,到育成阶段在应激因素的作用下,使之重新发病。
病鸡精神差,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无光泽,喜蹲伏,鸡发育不好,颜面苍白、贫血。
鸡拉白屎喂什么药鸡白痢喂什么药最好鸡白痢拉肚子的治疗措施
鸡拉白屎喂啥药,鸡白痢用什么药最好,鸡白痢的治疗措施;鸡白痢分为雏鸡白痢和成鸡白痢,不论哪一种为对我们的养殖生产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鸡白痢几乎是每一个养殖户无法迈过的坎,鸡群的饲养管理不管下多大功夫还是无法避免鸡白痢的时有发生,可以说一年四季不间断。
今天对鸡白痢和鸡白痢吃什么药?怎么治疗做一详细分析。
防治方法
使用达龙利生源,防治小鸡疫苗前后应激反应。
快速治小鸡拉白痢,拉稀,用于治疗由于毒菌毒素,球虫、肠毒综合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饲料便,腹泻、采食量低下时使用
雏鸡白痢
感染白痢或带菌的雏鸡使用抗菌药物后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控制其没有发病表现,而很多孵化场正是在这个上做文章。
在雏鸡出壳后在颈部皮下注射抗菌药物,从而让带病菌的雏鸡看上去很正常,这样孵化场就有理由说自己的鸡苗鸡白痢净化的很好,鸡苗是健康的。
雉鸡鸡白痢的防治办法
鸡白痢是禽类的常见传染病.在雏雉为急性败血症,以白痢为主要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以2-3周龄幼雉为最。
成雉染病少些、轻些,多为慢性或无症状感染。
1.病因
本病由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引起。
该小杆菌存在于病鸡内脏各器官和排泄物中,抵抗力较强,在正常情况下,可活100天,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在-lo℃条件下,可4个月不死。
它的主要传播渠道是消化道。
2.症状
不同年龄的雉鸡其显示的症状也不同。
雏雉的症状较明显,用感染蛋孵出的小雏,通常在出壳后1-2天内死亡,见不到明显症状。
染病的小雏,缩颈闭目,衰弱昏睡,聚集怕冷,两翼下垂,绒毛松乱,吃食很少或拒食,肛门周围沾污灰白色粘稠粪便,气味恶臭,最后因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而死;成雉症状不明显,病程可延续几个月。
有时可见腹部下垂、贫血,间或出现下痢症状。
3.防治
本菌对一般消毒药物的抵抗力较弱,1%福尔马林溶液5分钟、5%碳酸溶液经30秒钟即可将其杀死。
但治疗价值不大,因为治后仍是病原携带者,不仅传染蔓延,还可将病原传给下一代。
所以,对本病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建立无白痢病的种群。
一是认真做好消毒工作,每次孵化前应将孵化器清洗消毒,种蛋可用IOOO倍稀释的新洁尔灭在30-40℃温度下浸泡5分钟,洗净蛋壳,凉干后再用福尔马林熏蒸;二是幼雏以第一次喂食起在饲料中加入O.OI%的呋喃唑酮,连喂3天,停两天,交替进行。
但使用时一定要充分拌匀,以防中毒;三是发现病鸡及时淘汰烧毁,并将该鸡群进行隔离,防止传染扩散。
简述鸡白痢病的防治目前,林下养鸡正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如何做好一些常见鸡病的防治,对于提高养鸡效益,将会提高事倍功半的效果。
笔者结合临床,介绍鸡白痢病的防治措施,供养殖朋友参考。
一、流行病学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春夏秋季,本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2周龄~3周龄内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以白色浆糊下痢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环境卫生恶劣、虫鼠大量滋生等因素对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严重危害着养鸡业的发展。
二、临床症状幼雏发病多,死亡率高。
蛋中带菌孵出的雏鸡,出壳后一般于3~4日龄就开始发病,病雏表现怕冷,常成堆地挤在一起,瞌睡,两翅下垂,呼吸困难而急促,腹部膨大,有的关节肿大。
有的口渴多饮,羽毛松乱,翅膀和尾羽下垂,闭眼嗜睡,随后拉白色或灰白色的稀粪,排便时常尖叫,排出白色、浆糊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粘着石灰样粪便,干后结成硬块,堵塞肛门及肛门周围污染严重,有时出现排粪困难。
如不及时治疗,发病后大多1~3d衰弱死亡。
成年鸡一般不表现症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仔细观察可见病鸡精神委靡,食欲减退,消瘦,冠髯苍白,不活动,绒毛松乱,垂翅,缩头,闭眼,怕冷,产蛋率降低,肛门周围有白色或黄色粪便,死亡率不高。
如不及时治疗,将带菌传染,危及整个鸡群,降低成年鸡的生产价值。
病鸡逐渐衰弱死亡。
三、病理剖检7日龄以内的病死雏鸡主要可见卵黄变性和吸收不良。
早期病程短的雏鸡病变较轻,肝脏肿大、充血或有条纹状出现,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病程长的可见卵黄吸收不良,呈油脂样或干酪样,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肿,肺脏形成灰黄色结节。
病程稍长的雏鸡,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砖红色条纹,有的心肌、肺、肝、肌胃、盲肠或大肠上有灰白色小结节和坏死点。
青年鸡还可能出现肾脏肿大、苍白、关节肿大等。
成年母鸡病理变化与雏鸡相似,病鸡消瘦,嗉囊空虚,腹黏膜潮红,肝脏肿大,表面呈土黄色并有灰白色坏死灶,脾稍肿大,心、肺、盲肠有坏死点和结节,盲肠内有白色豆腐渣样的物质。
2020年第03期鸡白痢是一种由沙门氏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以2~3周的雏鸡较为多发。
该病的传染率极高,极易引起雏鸡死亡。
随着日龄增长抵抗力增强,此病则多引发生殖系统病变,成为隐性与慢性感染。
如果母鸡患病后产蛋,蛋中会携带大量沙门氏菌,对鸡蛋的孵化率有着直接影响,导致雏鸡难以成活,甚至会引起鸡场发生大范围的白痢传染。
1流行特点鸡白痢是卵性传染病的一种,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冬春季为高发期。
此病的传染不受鸡禽品种与性别的限制,传播性很强,雏鸡的感染率较高,雌鸡比雄鸡更易感。
病鸡及隐性感染鸡是此病的主要传染源。
如果鸡场的饲养密度过大,鸡舍未及时通风,或鸡舍内温度不适宜都会引发大范围的鸡白痢。
雏鸡感染后死亡率极高,雌鸡感染后会导致产蛋率下降,甚至会对鸡蛋的孵化率产生直接影响。
2临床症状一周龄内的雏鸡极易感染鸡白痢,在感染后的21d内会出现死亡。
患病雏鸡表现精神不振,无法抬头,羽毛蓬松、体温升高明显、贪睡、不爱进食以及腹泻等病状。
雏鸡粪便呈灰白色,有时会粘附在肛门处。
病情加剧后,雏鸡的排便会受到影响,出现关节红肿甚至难以正常行走。
育成鸡与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半隐性传染,雌鸡感染后产蛋率会受到严重影响。
病鸡的鸡冠比正常鸡要小,且光泽度差,只在产蛋时才会短期恢复光泽。
成年鸡若出现腹泻,则表明其病情加重。
3病理变化剖检发病雏鸡可见其双眼严重凹陷,腿部关节严重缺水,内部脏器红肿或出现多个大小不同的坏死点。
病雏鸡的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内出现黄色稀水样物质。
病重的雏鸡心包明显增厚,有坏死现象。
剖检发病育成鸡可见,其肝脏极为脆弱,多出现红肿,轻轻碰触,肝脏表面就会破裂,并且病鸡的肝脏上有明显的血块。
心脏可见肿瘤样黄白色白痢结节,心包的颜色发黄,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坏死。
如育成鸡的病情加剧,其心脏还会出现明显变化,坏死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在剖检发病成年鸡时可见,其卵巢中的成熟卵子数明显减少,卵子颜色也与正常鸡完全不同,多呈黄色与灰色,形状也发生改变,呈三角形等不规则状。
鸡白痢防治方法
白痢病是白痢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火鸡、珍珠鸡、贵妃鸡等都可发生感染,其
中1-3周龄的雏鸡发病率高,会产生高致死率,因此大家要注意雏鸡白痢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预防和治疗鸡白痢,就用东方肠康。
1 临床特征
病雏常聚堆,翅膀下垂,精神委靡,不食、嗜睡、排白色稀便,并污染肛门周围的绒毛,常
在干结后封住肛门,影响排便,病雏排便时发出尖叫,腹部膨胀变大。个别病雏关节肿大,
有的呼吸困难。带菌种蛋孵出的雏,大部分在7日内死亡。孵出后感染的雏鸡,通常在2~3
周内死亡。
2 预防
预防鸡白痢的关键在于及时清除和淘汰鸡群中的带菌鸡,尤其对种鸡场更应严格,进而建立
和培育出无鸡白痢的种鸡群,这样对雏鸡白痢的预防和控制极为有利。为此,我们应做到以
下几点。
2.1 生产种蛋的母鸡应定时检疫,应做到每3个月检疫1次,阳性鸡及时淘汰。
2.2 种蛋必须来自无鸡白痢鸡群,并经福尔马林熏蒸后孵化。
2.3 孵化器、育雏室及用具在使用前应用福尔马林熏蒸。
2.4 在育雏时发现病雏应及时隔离治疗,病情严重者扑杀销毁。
2.5 育雏室的湿度、温度要稳定,雏群不应过大或过分拥挤,育雏室、食槽、饮水器应保持
清洁干净。
2.6 应用抗生素、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均有预防鸡白痢的作用。
3 中西医治疗
3.1 以上2.6所述几类药物均可用于鸡白痢的治疗药物,目前市售的有饮水剂或拌料混饲剂均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2 大蒜捣烂,适量拌食喂饲,或捣烂加水10~20倍,每只鸡每次用0.5毫升,每日3次,
连喂3日。
3.3 马齿苋适量,熬汤拌料喂服或饮醋水(500毫升醋加1500毫升水)。
3.4 1%~5%甘草水,自由饮服或1毫升灌服。
4 小结
4.1 西药治疗比较适宜规模养鸡场及规模饲养户,小规模养殖户应用则成本相对较高,并且
用量不好掌握,尤其是呋喃类药物用量过大易导致中毒,不利于农村一家一户小规模养殖户
的发展。相对而言,中药及土偏方有成本低,易于收集使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效果也相
对较为明显的特点。
4.2 大蒜是清热类药,生大蒜对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阳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细
菌性痢疾等有较好的治疗和抑制作用。
4.3 马齿苋是清热类药,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食醋对消化道
致病菌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4.4 甘草是补益类药物,有解毒、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对动物实验性溃疡有抑制作用,
并可缓解胃肠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