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二氧环己酮的合成及其结晶性能
- 格式:pdf
- 大小:228.97 KB
- 文档页数:4
2015年第23卷 第l0期,974—976 合成化学 Chinese Joumal of Synthetic Chemistry Vo1.23.2015 No.10,974~976 ・研究简报・ 聚对二氧环己酮的合成及其结晶性能 王哲存 ,熊成东 ,李庆 (1.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以对二氧环己酮为原料,经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用DSC曲线研究了PPDO的 非等温结晶以及非等温冷结晶性能。采用Ozawa方程拟合了PPDO的非等温结晶曲线。采用莫志深方程拟合 了PPDO非等温冷结晶曲线。 关键词:聚对二氧环已酮;合成;结晶性能 中图分类号:063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015.10.0974 Synthesis and Crystallization Properties of Poly(p-dioxanone) WANG Zhe.cun ,XIONG Cheng.dong ,LI Qing (1.Chengdu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engdu 610041,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Poly(p—dioxanone)(PPDO)was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of P・dioxanone.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PPDO was investigated by DSC.The non—iso— thermal crystallization was analyzed by Ozawa equation in detail.And the non—isothermal cold crystal— lization of PPDO was analyzed by the Mo method. Keywords:poly(p—dioxanone);synthesis;crystalization property 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是一种可生物降解 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 性、生物可吸收性、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柔韧 性,主要用于手术缝合线等¨J。但PPDO的力学 强度及模量不能达到某些医疗器械的要求,限制 了其广泛应用口J。研究发现,PPDO晶体的结构, 结晶形态以及结晶度影响其降解性能及力学性 能。研究者用Avrami方程以及Ozawa方程详细 研究了PPDO的等温结晶以及非等温结晶 J, 发现PPDO的玻璃化温度为一10℃左右,在室温 下就能结晶,研究其淬火之后的非等温冷结晶对 于PPDO来说意义重大。Zeng J B等 用Ozawa 方程解释了PPDO的非等温冷结晶。由于Ozawa 方程没有考虑到PPDO初期结晶与后期结晶的区 别及二次结晶问题,不适用于PPDO的非等温冷 结晶。 本文以对二氧环己酮为原料,经开环聚合反 应合成了PPDO(Scheme 1)。采用莫志深方程 J 将Avrami方程与Ozawa方程联立,弥补了Ozawa 方程的不足,更加准确地解释了PPDO的非等温 冷结晶过程。 ( ,(。一。 收稿日期:2014-12・l】;修订日期:2015-08-12 作者简介:王哲存(1988一),男,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通信联系人:李庆,研究员,E—mai
l:zhecun1988@126.com 第1O期 王哲存等:聚对二氧环己酮的合成及其结晶性能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TA Q2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乌氏粘度计。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合成 在反应瓶中加入对二氧环己酮10 g和辛酸 亚锡0.4 g,搅拌下于80℃开环聚合反应24 h。 于80℃真空干燥48 h制得PPDO。加入六氟异 丙醇,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加入无水乙醇50 mL, 大量沉淀析出,于40℃真空干燥48 h,直至恒重。 其在六氟异丙醇中的特性粘度为1.5 dL・g~。 1.3 结晶 非等温结晶:PPDO 5 mg,于140 oC等温5 min 消除热历史,以不同的降温速率降温。 非等温冷结晶:PPDO 5 mg,于140℃等温5 min消除热历史,以80 oC・min 的速度快速降至 一40℃,以不同的升温速率升高到140℃。 2结果与讨论 2.1非等温结晶 不同降温速率下PPDO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见 图1。由图1可见,随着降温速率增大,最大结晶 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达到最大结晶速率的时间 缩短,说明随着降温速率变大结晶变快。这可能 由于相比于高降温速率,在同一结晶温度下低降 温速率下的PPDO分子链有足够的时间移动,移 动较充分因而结晶较慢。 不同降温速率下PPDO的相对结晶度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见图2。由图2可见,随着降温速率 0 20 40 60 80 1O0 Temperature/ ̄C 图1 不同降温速率下PPDO的非等温结晶 Figure 1 The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of PPDO at diferent cooling rates Time/min 图2 不同降温速率下PPDO的相对结晶度 随时间的变化 Figure 2 The relative crystallization verse time at diferent cooling rates lgR 图3 Ozawa方程拟合的PPDO在不同温度下 非等温结晶曲线 Figure 3 The plots ofPPDO from Ozawa equation at different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达到最大结晶的时间缩短,结晶速率变快,与图l 结论一致。 采用Ozawa方程拟合的PPDO在不同温度下 非等温结晶曲线见图3。由图3可见,所有的曲线 均为直线,说明能够用Ozawa方程解释PPDO非等 温结晶;在46℃,47℃,48℃和49℃时,Ozawa 指数(n)分别为2.89,2.92,2.96和2.99,在2.8— 3.0内,与文献 J一致。 2.2非等温冷结晶 不同升温速率下PPDO的非等温冷结晶过程 见图4。由图4可见,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会产 生不同的非等温冷结晶,升温速率越快非等温冷 结晶速率越快。 Ozawa方程拟合的PPDO在不同温度下非等 温冷结晶曲线见图5。由图5可见,用Ozawa方程 显示拟合出来的曲线是一些曲线而不是直线,说明 非等温冷结晶过程不能用Ozawa方程来解释 J¨。 0 8 6 4 2 0 1 0 0 0 0 0 co ∞N兰els^J。m> ∞一 .-——976・-—— 合成化学 Vo1.23.20l5 — 厂J 厂 -40 —20 0 20 40 60 80 1O0 120 140 Temperature/ ̄C 图4 不同升温速率下PPDO的非等温冷结晶 Figure 4 The non-isothermal cold crystallization of PPDO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lgR 图5 Ozawa方程拟合的PPDO在不同温度下 非等温冷结晶曲线 Figure 5 The plots of PPDO from Ozawa equation at diferent non-isothermal cold crystallization l 图6 莫志深方程拟合的PPDO非等温冷结晶 6 Plots non- ̄cold erystalliz. ̄ion by Mo XT/% F(t) a m 20 7.392 648 1.45 2.276 40 9.632 522 1.44 2.29 6O l1.719 52 1.434 2.3 t 8O 14.8O6 08 1.44 2.29 采用莫志深方程 ,将Avrami与Ozawa方程 综合考虑,在一组确定的相对结晶度x 的基础上 进行处理,建立起确定的x 下R(升温速率)与t (时间)的关系,莫志深方程拟合的PPDO非等温冷 结晶曲线见图6。由图6可见,拟合曲线均为直线, 表明此方法描述PPDO非等温冷结晶过程具有较 好的线性关系。 由图6还可见,F(t)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 由于升温冷结晶速率大,即过冷度增大,有利于体 系结晶的快速形成。用Avrami方程拟合出来的 Avrami指数在3.3左右,比较稳定,所以计算而得 的Ozawa指数在2.3左右,与上述的非等温结晶的 结果相似,说明非等温冷结晶与其它结晶机理都是 相似的。此方法既克服了Ozawa方法常出现非线 性的缺点,又克服了直接采用Avrami方程不能直 接预测非等温过程成核和生长机理的缺点,其获得 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意义明确。 3结论 以对二氧环己酮为原料合成了PPDO。用 DSC曲线将PPDO的非等温热结晶以及非等温冷 结晶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Ozawa方程拟合了 PPDO的非等温结晶。采用莫志深方程拟合了PP- DO非等温冷结晶曲线,此方法将Avrami方程与 Ozawa方程联立,弥补了Ozawa方程的不足,很好 地解释了PPDO的非等温冷结晶过程,为PPDO更 好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Yang K K,Wang X L,Wang Y Z.Poly(p-dioxanone) and its copolymers[J].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 ence・Polymer Reviews.2OO2,cA2(3):373—398. [2] Maurus P B,Kaeding c C.Bioabsorbable implant nla・ terial review[J].Operative Techniques in Sports Medi- cine.2004,12:158—160. [3]Andjelic S,Jamiolkowski D,McDivitt J,et a1.Crys- taUization study on absorbable poly(p—dioxanone)pol— ymers by di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1,79:742—759. [4] Sabino M A,reijoo J L,Muller A J.Crystallisation and morphology of poly(p-dioxanone)[J].Macromolec- 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0,201:2687—2698. [5]Sabino M A,Ronea G,Muller A J.Heterogeneous nu- cleation and self-nucleation of poly(p-dioxanone)[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OO。35:507l一5084. (下转第9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