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发展战略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发展战略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发展战略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发展战略

1.4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一、引言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六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从经济、政治、科教和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必须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大能以如此大的篇幅来阐述科技、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中的位置,这充分说明党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科技、教育具有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前,我国教育如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同时又要尽可能排除市场经济对教育的消极影响,如何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新体系和新模式等问题是我国教育战略面临的时代课题。“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可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开展并加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理论基础的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地质类专业以地球作为研究对象,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建筑物地基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地质灾害的治理和地下深部科学探测为服务领域,涉及到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地下资源真实信息的最终确定和获取,地质灾害治理都必须通过地质的手段来实现。人类一直在进行着四大科学探索工程——“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它们都与地球科学技术有深厚的联系。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文明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而环境问题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局部地方的工业公害转移到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上来,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资源的枯竭,迫使人类去勘探开发埋藏更深、条件更艰苦的新型资源;环境的恶化,则需要人类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因,从根本上规避或消除影响因素。这些工作都需要科学家们利用地质的技术手段来了解最直接的信息。因此,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培养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地质类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2.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名称的由来

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分会”在2004年9月武汉会议上,经过充分的讨论,一

致认为,教育部颁发的普通专业目录中将工科地质专业划分为“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工程”2个专业、在引导性目录中将工科地质专业统一在“地质工程”专业中,这种专业划分违背了教学规律,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建议采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这一名称代替原“地质工程”专业。

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1. 我国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1952年国家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国内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进行调整,组建了一大批建有地质类专业的学校,地质类专业划分较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又建立了一些新的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设有地质类专业的学校共有61所,分别属于15个部委、8个行业公司和省市政府。其中,工科类地质专业15个左右。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工科类地质及相关专业也有10多个,主要有: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勘察工程、石油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专业。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引导性目录中,将所有工科地质类专业合并成一个大专业——地质工程专业(即这里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

2. 我国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办学现状

目前,国内办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学院、长安大学、淮南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焦作工学院、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石油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办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石油大学等20所;办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24所。由于这些学校原属于不同的行业部委,其侧重点不同,为了保持原行业的需要和特色,在这些地质专业名称下,各学校根据需要各有不同侧重面,例如有的侧重煤炭,有的侧重石油,有的侧重有色金属,有的侧重工程等方面。因此,同一个专业,各学校设置的课程就有很大差异,培养规格也不一样,这对于专业评估、管理等方面都造成了困难。

3. 国外地质类专业教育现状

严格说来,国外的高等院校内没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地质工科教育一般分在工程领域,所设的地质类专业大多没有细分,只设地质学或地球科学专业。所设课程除了数、理、化等基础课外,主要是地质学科的基本原理类课程,如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古气候学、结晶学等,方法技术类课程较少。从设立的课程可以看出,他们培养的学生主要侧重于地质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且招生规模较小,一般一个专业每年只招收10余名学生。但是,要求学生对地质工作方法有全面的掌握,在高年级学习了一定的专业课程后,一般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地质工程实习,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加之,国外学

校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使用。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也都具有较强的独立实践工作能力。在走向社会后很快能适应自己的工作。

4.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地质工科教育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可以归结为3个基本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培养方案与模式,即如何高质量地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三是培养规模,即在一定的时期内,要培养多少地质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才能满足国家需要。

一段时间来,在高校有着“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之争,反映了高校教育界对我国21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认识上的差异。对这一教育改革中的根本性问题进行讨论,将有益于其他教改问题的解决。“通才”是指具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基础,掌握一般通用性工程技术和技能的,无特定或明显专业倾向的人才——俗称“素材型”人才,意喻为可继续“雕琢”成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专才”则是指除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掌握了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前者为玉石,后者为玉器,即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当然,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其不同之处主要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通才或专才。二者是对立统一于人才主体的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即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广度和深度,不是完全隔离而不可调和的。那么,21世纪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才呢?换言之,21世纪的地质工科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通才”和“专才”属性的平衡点应该在哪里?我们认为,这应该根据地质科学的发展趋势、我国基本国情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国际办学经验来决定。

(1) 我国地质科学发展趋势

1)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主要包括:能源与矿产资源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发现、勘查、开发和保护。

2) 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主要包括地震观测与预报,泥石流、滑坡发生规律与防治等。

3)生态环境与地球化学环境

主要包括对不同类型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湿地环境、城市环境、草原环境等等),进行评价和预警,为社会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

4)基础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包括人类工程(水利设施、路桥、核电站、大型民用建筑等)的地质基础研究与环境保护等。

5) 全面深入认识地球

加强学科综合研究,全面了解地球系统的作用原理,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指导。

6) 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学科发展。

(2) 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首先,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并且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尤其是我

国加入WTO后,地质工科教育原来面向的地矿行业也在经历了体制上的根本性转变,国土资源部的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已完全不同于原地矿部。资源的勘查、开发工程、基本建设中工程地质市场等将由市场经济规律支配,而资源的监测管理、保护和分配、地质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和评估,则由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资源政策和法规来调控。今后地质工科教育面向的主体不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行业,而是市场。实际上,现代地质工科已波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等,普遍存在于许多产业部门和企业的生产中,因此,地质工科教育面对的领域将是十分广阔的。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引发的“知识爆炸”迫使地质工科教育重新回到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近些年由于知识信息的产生速度日益加快,人类知识老化周期缩短的趋势,其知识总量已达3~5年翻一番的惊人程度。以前那种“读四年书,用一辈子”的教育观念已被彻底打破。近些年生产、管理部门兴起的“在职进修学位”热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变化。21世纪的“终身教育”已日益普遍。地质工科教育与其他工程教育一样,也面临着知识快速增长的挑战。与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4年的本科教育时间显得太短。因此,本科教育只是地质工科类人才培养的一个短暂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包括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从这种意义上讲,“育才在学校,成才在社会”的教育观念比较恰当地阐明了现代地质工科教育在社会中的科学定位。

还有,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的初级工业化阶段,在大多数工程领域,我们还走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路途中,而这是不可能跨越的,只能是加速前进。当前我们的国情制约着我国的地质教育还必须兼顾“专才”的一面。特别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尚欠发达、人口多,高等教育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培养一位大学生要花费国家大量钱财,我们不能把国家投入的有限的财力单纯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应该使培养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必须能马上承担一定的专业工作,这样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3) 国外大学对培养的地质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可以看出,21世纪将是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兴起的时代,信息、生命、材料、能源、空间和认知等科技领域的革命性成果将带动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航天航空、环保、文化和科技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型产业的兴起。以地球科学为基础的集成了电子、信息、空间技术和新型勘察技术的地质工科,在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体系中将扮演十分重要角色。未来社会将要求地质技术人才具备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因此,国际上对地质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着重于创新精神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

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手来解决日益复杂的地质问题。二次大战后,各国都积极致力于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随之产生了诸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和灾害频繁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国际上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社会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法律和政府政策等方方面面,十分错综复杂,这单靠科技进步和工程创新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联手方能解决。因此,国外在培养地质工程师时,强调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素质和创新潜力的地质技术人才。

5.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的地质工程教育应改变目前的“专才或通才”的单一培养目标和模式,应该转向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一定专长”人才为主,适当兼顾对各行业人才的需要做法。目前,地质工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为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基础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资源地质勘察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察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地质工科类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应该是:要求学生在学好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具备进行资源地质工作和解决与各类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地质环境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该获得如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工程勘探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勘察的常用技术和测试方法,掌握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

(3) 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及矿产资源评价、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初步能力;具有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能力;具有对环境地质做出评价与规划的初步能力;并初步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上述地质问题的能力;

(4) 熟悉地质资源、岩土工程与勘察、环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并具有强的自学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的教学问题

目前,设有地质类专业学校的学生、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地质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来源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生源数量少,学校在招生时没有挑选的余地,这样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就有特殊性。需要在教与学过程中下更多的功夫。加强地质工科类专业本科教学过工作,必须从“教”和“学”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学为主体的观念,坚决避免以条件,以教师来进行课程设置的现象,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对地质

工科类专业发展要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

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反映,是教与学的依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常组织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注意把培养目标落实到课程体系中,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知识传授与智能、技能训练的结合。在加强基础理论课的同时,强化实验、实习的教学环节。注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尽量增加选修课,增加学生自学的时间,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

教学计划应突出以下4个特点:

⑴以主干地学学科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⑵基础和科学技术基础教育,其课时要占一定比例。

⑶与人文、管理学科融合渗透。

⑷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地球科学是一个大科学,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非常复杂,课程设置可繁可简,关键是要围绕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筛选课程科目,压缩课程内容,以达到能力培养之目的。纵观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地学教育,他们的地质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类课程:通修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综合研究性课程。在学习国内外教学模式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计划的修订,逐步形成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力求体系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和宽口径、大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新的课程体系由大学基础课程、学科核心课程和学科方向选修课程三个层次构成。

这种做法,近几年在中南大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结构并未因为专业课数量的减少而受到影响,相反,同学们对地球科学的整体性有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一些具体的地质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了更好地表现。实践表明:综合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比分散的、琐碎的知识累加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实验与实习要求

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各高校由于专业改制和扩大招生,造成教学资源紧张,尤其是实验实习课程更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想尽办法坚持做到不减少学生的基础课实验时数,坚持教学实践环节必须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点。

在进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建设时,必须注重加大教学硬件资金投入,使实验仪器设备水平上档次,努力提高实验手段,选择科技含量较高的实验,给学生观察、动手提供优越的条件,这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尽快提高专业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添置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建设较高档次的实验室;另一方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使高年级学生的实习紧密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学生们通过参加实际项目的攻关,学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们实际科研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

4.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高级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主导力量,必须作为我国科教工作、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来抓,建设大量的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或发展战略研究的人才队伍,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具创造性的师资队伍。

目前,由于我国地矿行业不景气,在学校里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太安心地质类专业的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改行或调离本专业,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校出现优秀师资短缺,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

要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热爱地学教事业,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包括学历层次、理论水干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断优化本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等。要采取措施在设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学校建立一支完整的学术梯队,包括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体措施包括提供研究经费、提高地质类教师待遇。同时,加大对年轻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培养提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推动地质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如果教师科研能力低,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就差,素质教育难以顺利推进;形成这种局面,与我国以前形成的“重教书、轻科研”,“忽视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转化”使“教育教学与科研相脱节”,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好书,搞科研是不务正业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片面的指导思想直接造就了一大批教书匠,扼杀了一大批教育家的成长,与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的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极不相适应。可以这么认为,教书匠只能够培养出应付考试的高才生,但在创新能力上却是低能生。面对众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抱怨。这是一个不需要争论的事实。确立教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改革发展与国民经济战略实施相适应的现实需要。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引进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教学与科研并举,形成既出成果和效益,又培养人才的良性循环的局面,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形成一支热衷于教学工作又善于运用科学规律指导工作的科研型教师队伍和科研型管理干部队伍。

5.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得许多新知识不能及时反映在书本中,这就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1) 更新教材内容,尽量将与专业发展密切、反映国际国内学术发展前沿和交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材,促进基础课程的通用化。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专业课程的规范化,同时,加强课程的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但也要针对我国各高校所办地质工程专业的不同侧重面,不一定要过分强调使用统编教材,要适当注重各校特色,没有特色就会丢掉优势。

(2) 教学方法改革,就是要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讲授太细,教师要精讲、少讲,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把课堂讲授与研讨、模拟、案例教学、实践等形式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应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让学生重点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方法,要改变“教师-教材-讲台-黑板-粉笔”和“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从单纯的“讲”向“导”转变,要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在导学过程中传授新知识,传授治学之道。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从单纯地“听”向有指导的“学”转变,才能学好知识,掌握方法,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还必须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尤其是国外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采用“扬长教育”方法,为优秀学生“加餐”,为落后学生“进补”。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交互使用特色教育方法、精致教育方法、主体性教育方法、互动教学方法、创造教育方法、生动教育方法以及养成教育方法等,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改革教学手段,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在改革高校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师生获取信息水平和科学技术素养等方面均起到了促进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节约大量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第二,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可以更加清楚其知识结构,并十分方便地实现各种各个知识点的链接,便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整体框架和逻辑联系;第四,可将教学课件放置于校园网的教师个人主页上,便于学生的课后学习。还可开设BBS讨论区,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实现交互式教学。有些大学己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培训,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熟练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反响较好,教学质量已有明显的提高。

6.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关,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处理能力的检验和基本训练,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为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特别予以重视。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我们在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参考的同时,必须联系实际、结合

技术改造和科研课题进行,提供多种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案供学生选择。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程序和规章制度。教师要认真管理,能使学生们学到必要的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能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做出贡献,能确保教师的科研项目顺利进行。

只有通过对上述各个教学环节的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地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我国的地质教育赢得较高的声誉,提高我国的办学水平。

四、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

1. 构建地质工科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依据

针对21世纪对地质工科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明确了地质工科类专业的教育培养目标后,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影响培养目标达成的主要因素,这将为建立评估系统的具体结构和指标内容提供依据。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是校园与学科基本建设、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实习场地、实验设备与图书资料等。校园与学科基本建设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鉴于师资队伍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地质工程专业教育以培养能在资源勘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察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教师所在的社会岗位实践经验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所应重视的主要环节之一。管理水平是管理者素质和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程度的综合表现,它既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能起阻碍作用,这依管理队伍的素质和管理制度的优劣而论。实践表明,无论是办学条件的改善,还是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抑或是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都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验设施、实习基地是开展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实验设施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开设条件,实习基地则是指培养地质工程专业所面向的能够承担学生技能培训任务的社会岗位或准岗位。此外,图书资料、教学辅助工具等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构建地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过程中,上述因素都应该成为必须考虑的内容。

2. 构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1) 完备性原则

根据评估学原理,一个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应当包含或覆盖评价对象的全部本质属性。地质工科类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质量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蕴涵的属性范围极为宽广。对它的评估,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疏漏其他方面对他的影响。就评估内容来说,对目标所包含覆盖的全部内容,要尽力反映,至少不能遗漏其主要部分。例如,评估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就应同时从教学业绩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着手。这就是说,在评估过程中不能只看一些体现教学业绩水平,如学生的学习质量等,还应看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包括为确保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领导班子、教师队伍、

生源、经费、设备等。一般说来,教学业绩是通过教学过程产生的,是教学过程全部的综合反映。教学过程质量是源,教学业绩质量是流,前者决定后者。如果忽视对教学过程质量的把握,那么对教学业绩质量的评估就难以做到客观而准确。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应将业绩质量同过程质量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二者互为映照,彼此关联,共同对教学质量做出切合实际而又全面的评估。

(2) 实用性原则

对地质工科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加评估的维度和有用信息的提取量来做到使评估完备、精确,但这需要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代价。因此,我们所编制的评估体系,应在保证评估目标能够得到体现的前提下,力求简易,以较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信息,做到少而精,疏而不漏,并最大限度地以少列带主观色彩太浓厚的综合性指标。这样在评估过程中,就能做到收集信息方便,费时少,主评人员容易掌握,便于配合,减少误差,从而既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又使评估体系达到简单、经济、实用的要求。

(3) 现实性原则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编制全国地质工科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时,不能把视角局限在静止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已有业绩上,而应同时考虑动态的办学资源的利用渠道和效率,使评估工作同地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现实相一致;同时还应该考虑不同行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对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应本着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待,并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有所反映,从而使教学质量评估能够真正起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作用。

4.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与发展规模

目前,尽管我国有几十座大学设有地质工科类专业,各学校的招生规模在几十至百余名不等,但从目前社会需求来看,其数量根本满足不了国家需要,每年毕业生的供需比达1:2~5,特别是一些地勘基层单位多年没有招收到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地质技术人员奇缺,很多找矿工作都是返聘离退休人员在“炒现饭”,从而导致找矿长年没有突破,我国资源的供需保证程度已满足不了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因此,当前特别需要扩大地质类专业的培养规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育部在下达招生计划时,对设有地质类专业的学校可规定该校必须招收地质类专业学生的指标数,从而保证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五、几点建议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的根本问题主要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和培养多少人才的问题。本课题就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探索,所得认识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1)改变目前地质类专业的招生制度

针对生源少、学生不愿学的状况,应该适当采取优惠政策(比如,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或面向地矿行业定向招生),以解决目前地质队和矿山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

(2)要适当扩大招生规模

从长远考虑,特别是如前所述,地球科学的功能已扩大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需求量大,有必要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但也不要像我国20世纪50—60年代那样招收过多的学生,据目前需求分析,最好达到目前规模的1.5倍。

(3)国家要加大对地质类专业教学的投入

目前,一方面,迫于社会对地质类专业的偏见,很多人不愿意学地质类专业,生源少;另一方面,为了招收学生,学校对地质类学生的收费大多实行优惠政策,所收学费普遍低于其它专业的学生,从而影响了学校的经济效益和办地质类专业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应对招收地质类专业学生的学校,按招生人数给予补贴,以调动学校招收地质类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足够数量的学生,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对地质类人才的需要。

(4)分层次培养地质类专业人才

高水平的地质类专业人才要依托各校的学位点来培养,与理科地质学专业一样,可建立一些工科地质专业基地来培养本科生。

(5) 采取措施,帮助学校建设一支稳定的地质类专业教师队伍。

地质培训体会心得

地质培训体会心得 篇一:工程地质学习心得 工程地质论文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工程地质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中的基本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 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我觉得,在这学期我们所学的课程中,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应该是最接近实际的。工程地质就在在我们周围,我们触手可得的石头、水都在地质的范围之内,工程地质是天天都在我们身边的——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我们总是与她亲密接触的!只要我们能认真观察,吧我们所看到的与书上的联系起来,我们总会有一些发现的,这也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一种收获感,一种满足感!这学期的工程地质课程我感觉收获还是挺大的。至少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一些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等。了解到地壳及其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成分地质年代的发展。还有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和褶皱,节理断层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素等。地下水的基本概念,类型,补给,径流与排泄。风化作用,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岩溶作用,斜坡与边坡地质

作用等。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岩土的地质分级比较多,而且各自的参照也不同。总之,学了工程地质这门课程,我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址问题的科学,把地址科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勘察手段获得各种地质数据,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安全、质量及功能方面保证工程建筑在安全可靠、保证质量的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际上又是一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的壮丽史诗。以前我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成是与天斗与地斗的斗争关系,实践证明,人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果,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小胜利,而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的惩罚却是灾难性的。人类的每一次产业革命,无不与工程建设有直接关系,与地质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此起彼伏,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正在兴起。尽管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工作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题,然而这更是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自然,保护环境,防止灾害,造福人类。 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动力地质作用、工程稳定性、岩土工程设计理论或方法、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工程

设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设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我于20xx年7月16日正式开始在来宾市兴宾区信义广告公司进行实践,首先公司的工作人员向我简单的介绍了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中主要的业务就是平面广告设计,其次是网页设计,公司有自己的印刷设备,可以说是一条龙服务。我被安排在广告设计部门进行学习。这个部门里面主要的设计工作就是设计海报、标志、VI等等,在我学习的这段时间,认识到PS软件的重要性,无论此行业的设计工具发展多么迅速,多么多样化,我认为PS这款软件是最基础和广泛的,对于这款软件一定要熟练掌握,这是极其重要的。在学校中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以后我们步入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步入社会后,就需要我们把在学校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所以将在学校中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次学习中,是给一所学校进行的宣传展板的设计,在这次设计中,我学到了在进行设计前,一定要跟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因为你设计的东西不是为了迎合自己的视觉,而是要让客户满意,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的和客户进行交流,使客户的想法和需要充分融入到设计中,同时也要加上自己的理解,使作品又有新颖的感觉。在这次设计之前,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得来的结果,又进行了尺寸的调整。使我明白,设计时一定要把问题考虑周到,否则会做无用功。

从我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海报设计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因为尺寸都是规定好的,只要了解客户的心理需求和受众的需求,一般出图是比较快的。而PS的应用,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 些天的学习,我了解了在学校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就是学校的知识是有限的,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充,才能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变化。实践总结和体会实践总结暑期实践已经结束,在这次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对于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我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知道该在社会中如何运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我们而言是很重要的,虽然大家都说,学校里面学到的到社会上不一定完全用得到。这点我是不认同的,学校的专业知识,是我们在社会生存至关重要的,关键看我们如何运用它们,这就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练,使之充分得到运用。 下面是我在这次实践中总结的几点: 如何与别人沟通好,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术。不仅要善于 与自己的队友们沟通,也要善于与团队以外的人沟通。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有助于合作,事半功倍,要细心的耐心的听取别人 ___。与团队外的人交流要注意技巧和礼貌,注意聆听和回应,使别人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和对话。尤其是当我们刚刚进入一个新团队的时候,我们要谦虚的去学习,有不懂得要虚心去向周围的人去学习,充分和新团队的人们做好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e8896608.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2011中国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真题和答案

2011地震勘探原理研究生入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地震子波:炮点激发后,发生弹性形变后,传播过程中震动图像稳定的地震波,一般具有2-3个极值相位,延续时间60~100ms。 ★同向轴:各接收点的地震波属于同一相位震动的连线。 ★虚震源:反射波反向延长与震源向分界面作垂线的交点叫做虚震源。 射线:认为波的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一点,又沿另一条路径传到别处,这种假象的路径,叫做通过某点的射线。 ★VSP:垂直地震剖面,在井中观测地震波场,将井下检波器置于井中不同深度来记录震源所产生的地震信号。 ★临界角:使透射波在下层介质沿界面滑行,并开始产生全反射现象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倾角时差:炮点两侧等偏移距的两个接收点接收到的地下同一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旅行时差。 虚反射:震源产生地震波首先到达地面产生反射,然后向下传播,再从地下界面反射回来的波叫做虚反射。 全程多次波:在某一深层界面发生反射的波在地面又发生反射,向下在同一界面再次发生反射,来回多次。又称简单多次波。 鸣震:当海底比较平坦,反射系数比较稳定时,进入水层的能量产生多次反射造成水层共振的现象,叫做鸣震。 交混回响:海底起伏不平,由于地震波的散射和水层内多次波相互干涉,造成严重的干扰。★时距曲线:地震波到达各观测点的旅行时t与地表炮检距x的关系曲线。 动态范围:地震波振幅能量的变化范围。 ★动校正: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得到的X/2处的t0时间,这个过程叫做动校正。 ★静校正:水平层状介质中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不总是双曲线,常使反射波时距关系偏离双曲规律的一个原因就是地表起伏和近地表速度的变化所造成的静态时移。对这种时移所做的校正称为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对于某些陆上或浅水地区资料,常因地表速度的不规则性,产生静校正和动校正畸变,剩余静校正就是消除这种畸变,将所估计的剩余静校正量加到未经动校正的原始CMP道集上,在重新做速度分析,以改进速度分析,再做动校正。 ★物理地震学:地震波的波动理论,认为绕射是基本的,反射波是反射界面上所有小面积元产生的绕射波的总和。 ★几何地震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及其传播时间的关系,与几何光学相似,采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的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也叫地震波运动学。 ★时间场: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到达任一点的时间可以表示成位置的函数,因而就可以确定一个标量场,这个标量场就叫做时间场。 ★折射波:当界面下部介质波速大于上部介质,而且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透射波会引起滑行波,在上部介质中会产生新的波动,这种波叫做折射波。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地质实习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 第一章绪言 一、实习地的地理状况、行政区域和面积、交通位置、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实习地的地理状况。 二、本次实习介绍 1、实习目的此次工程地质实习区主要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有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之—“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较高关注,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区地处北纬32゜40′,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为969毫米,属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农业南北特色兼有,南稻北麦,东果西蔬,种类繁多,更有“八公山豆腐”为一绝,人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工业以

煤炭开采、电力、化工为主,是闻名中外的能源城市。区内淮南铁路横贯市内,东接津浦,西连京广,北上京九,南下皖赣。水路、公路交通也很便利。淮南市内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人口180万。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市内。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立”,海拔多在200米,最高峰为八公山的白鹗山,海拔242米。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a.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 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 c.了解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实习的任务 a岩石的肉眼鉴定; b地层剖面观察; c构造的基本判识; d认识各种内、外动力地质现象;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报告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报告 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 姓名:李伟君 学号:0513040229 指导教师:郑子云 实习单位:桥艺术中心 时间:XX年6月——XX年9月 实习报告 前言: XX年的暑假,是一个特殊的暑假,中国、北京迎来了百年奥运,整个北京都沉浸在热情与幸福的海洋里。而这个暑假,对于我来说,也是格外难忘的暑假,它让我初步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北漂”,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艰辛”。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博物馆设计项目投标、博物馆设计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的实地实习认识,使我对博物馆设计的投标过程、博物馆设计的组织设计过程、博物馆设计的材料报价、博物馆设计的施工、博物馆设计中与客户的沟通合作,有了一次全面

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XX年6月——XX年9月 三、实习地点 东直门设计公司总部 故宫博物院施工工地 印刷厂 四、实习内容: 1、生活上的感悟 这个暑假我们本应从良乡搬到阜成路校区,这样,实习时住的地方就可以解决了。但是因为开奥运会要将学校宿舍让给志愿者住,所以突然间,我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 实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住。 我开始每天联系住的地方,打无数的电话给中介,给个人。中间看过一家房子,12个人上下铺挤在一间不足30平米的老房子里,恶劣的条件让我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在房东的忽悠之下还交了50块押金,之后逃似的离开了那里。

之后,我租到了另外一家的床位,但几经周折,最后还是到了同学家借住。 只是一个“住”字,已经让我饱尝了学校外面这复杂的世界,经历被骗、被偷、可怕的室友之后。当我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孤独的走在马路上时,黑夜中那种孤独与害怕像魔鬼一样仿佛要将我吞噬。我从没感到这么无助过,对于生活的无力,抬头看看,万家灯火,我却没有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每一家的灯光是那么的温馨,可我的亲人却在千里之外。 还好,我找到工作了。 2、实习中的收获 我在一家博物馆设计公司,一开始,很新鲜。公司很大,上下两层。设计部、材料部、工程部、行政部、财务部等等,现代化的设计公司和我在学校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学校,我们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过一遍。但是来到设计公司,我才发现,现代化的设计公司里分工是非常细的。 举例说明,拿设计部来说,原本,我以为一个项目是由一个设计师从头跟到尾的。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项目想要完成,首先由项目部投标,中标拿回来给设计部。公司里设计部又分四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来负责这个项目,这个小组中,有负责项目整体运作设计的项目经理、有平面设计师专门负责展板的制作、有设计师负责彩平面彩立面游客动线设计、vi设计师负责博物馆的vi设计、3d设计师制作各种立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工程地质的区别与联系

岩土工程: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类工程统称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按照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检测。岩土工程研究对象是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与基坑和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等问题。 地质工程: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区别与联系: 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

浅谈对地质行业的感想

浅谈对地质行业的感想 姓名:姜文涛 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学号:2013201096

对于地质行业,了解的已经不仅仅是皮毛,相比较刚入大学的时候,已经对地质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接触地质学到现在,已经整整四个年头,除了正常的教学以外,曾经在秦皇岛和北京周口店两个地方进行过野外地质实习,在云南某矿山进行过矿山生产实习,在某岛进行过钻探编录实习,其他时间陆陆续续接触过几个地质项目,所有经历加起来,算是对地质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产生了部分感想。 献身地质事业,这样高尚的词汇可能还无法了解,但也清楚的知道,进军地质行业,确实是要有一定的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 不谈论以后的就业,不谈论待遇,不谈论工作对家庭的影响,不谈论因为工作而在矿山上渡过的青春,在此,参考者国土资源论坛上的部分业内人士对地勘行业的一些看法,我也来谈论一下自己对地质行业的感想。 地质学是对地球的起源、历史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并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地质工作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经济有效地摸清地质情况和探明矿产资源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地质工作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满足人类物质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地质工作起源于人类社会对矿物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质工作已由主要为矿山建设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扩展到同时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服务。基础地学信息已成为各级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开展重大工程建设,都对基础地质数据的需求急剧增加,需要地质工作发挥先行性和基础性作用。社会公众也对生存环境、地质灾害、资源国情等方面相关的地学知识与信息日益关注。因此,地质工作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不仅体现在地质找矿上,而且渗透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有人说地质学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其实我觉得这是完全错误的。地质学曾经给人的印象就是找矿的,搞风水的,地理先生,上山下乡……其实这是完全狭隘的理解。现在地质学远远不止这些。我觉的地质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而且是综合程度很高的一门科学。地质学研究的是地球系统,凡是与地球(或者其他行星)有关的问题都包

设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doc

设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平面设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经过了3年的理论学习,使我们对平面设计有了基本掌握,对于平面设计这个专业也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作为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一个平面设计师、如何更好的去完成每一个设计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设计师通常缺乏足够的市场和管理上的经验,做出的设计作品经常会与市场经济脱节;而作为管理者通常缺乏设计基础和审美能力,往往为了追求市场效益,过多地拘束设计师的思维与创新,忽略了设计要素的重要性,造成了设计的庸俗化。 设计管理这个专业在中国发展还不完善,这是中国设计行业走向成熟后必然要出现的新的研究领域。而我们正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综合型人才,不仅对基础设计理论能够熟练的运用,对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也都有了初步掌握。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在设计与管理两者之间找到最好的平衡点。 所以仅仅通过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实践,走进设计公司,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我们这次实习课程的目的。 实习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熟练专业技能,了解艺术设计机构,其部门、日常业务活动、整体状态。并从中认识到艺术设计活动与人力、资金、社会的关系。 实习时间: XX年9月8日——XX年03月11日 实习地点: xxx有限公司 实习内容: XX年9月8日,我应聘进入到xxx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活动,进行学习,任职平面设计师助理。在成都,xxx有限公司属于典型本土小公司,规模虽小、业务却比较好。其公司主要有形象宣传画册、卖场设计、喷绘广告设计和墙体广告等几部分业务组成。 从我进入公司至离开,公司员工稳定在10人左右,同时服务的广告客户超过10个,其中稳定的长期客户也有5.6家,还包括一些未知客户群。固然如此,据我所知公司效益良好,处于稳步上升时期.公司内部设置大约也和其他同级公司相似:老板即公司总经理,负责整个公司的统筹与管理;下设业务部、制作部、设计部、以及安装部等。因为公司规模不大,内部员工可以灵活的交叉运作,我也得以参与了数个客户的文案、创意、客服等方面的开发和交流,获得很多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以下是我的实习日记以及参与的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2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

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周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3 一、实习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 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熟悉,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4、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公道的推算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 经验 一.自我介绍 2014年的研究生考试结束了,我很幸运的考入了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信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考研分数,总分428分,政治72,英语一74,数学二150分,专业课132分。回顾2014年的考研历程,充满了许多的感触与体会,2015年的考研炮火更猛烈了,在此写写考研的复习攻略,让未来的研友可以把握自己的方向,让大家重新认识考研,不再为考研所迷茫,也希望自己半年的复习计划对大家有所借鉴,让大家少走弯路。下面我来介绍自己每一科的复习计划及用书选择。 二.我的学习计划 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大三下学期课程比较多,七月初有一个课程设计,弄完课设,我回去了十天,给自己放了一个小暑假,七月十三来学校上复习,主要是全书和英语真题。短短一个月的暑期强化很快就过去,我八月十五就回家了,暑假期间,自己刚刚开始复习,心态一直没有调整好,所以开始有些放松,也告诫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与心态。九月就马上来到学校了,来到学校,翻看暑期强化班的笔记,还是感觉很陌生,所以我就把暑期强化班的内容再看两遍,全书也开始做第二遍了,一本红宝书每天背20页,不断重复,那本厚厚的全书和660慢慢啃,每天都要给自己定一个可实现的计划,用那种便笺,贴在桌子上,保证每天任务的完成,不要给自己定太多的任务,再说,每天提前完成自己定的计划,也给自己一种心理的慰藉。到十二月之前,我都是每天按着自己定的计划走,基本上,手头的书也都吃透了,最后一个月,完全就是政治和专业课的天下了,每天拿着肖秀荣老师的几本小册子,一背就是一上午,刚开始对政治没有感觉,读多了,背熟了,自己也能道出个一二来。下面说下自己的复习时间规划: 7月中旬以前,数学每天1个小时左右(同济第六版课本),英语1个小时

地质认识实习心得体会

地质认识实习心得体会 短暂的地质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而这次野外实习对我产生的影响却并没有很快随之消失。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每天随老师一起到野外观察,测量产状,记录数据,观察地形,判断构造,并且及时复习了已经渐渐淡忘的部分课本知识,短短的两周,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之前的地质学习还仅仅局限与课本知识的认知,通过听课,复习,考试等环节,认识并了解了大量的地质知识,但这些都仅仅是纸上谈兵,我知道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却还都只是能从插图上判断,到野外旅游的时候见了很多岩体,也没有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判断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而褶皱的向斜与背斜构造,更是无从判断。但经过这次野外实习,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我对之前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感性的理解,不但能够正确迅速地区分节理和断层,还解决了很多课本学习中遗留下来无从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对地质罗盘的使用也熟悉起来,而不是先前仅仅对插图的认识。野外实习在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的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虽然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两周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学到的方法,观念上的改变,是课堂学习中所不能得到的。只有真正走出课堂,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通过自己的操作加深理

解,才能算是学习过程得到完善。举一反三地说,任何工程实际与课本上的罗列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实际中的情况往往更复杂,是各方面的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在做分析的时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与工程相关的课程,都需要真正地走出课堂,工程地质是这样,其他课程也是这样,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习中的观念产生了一个转变,认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在和老师同学一起到野外观察采集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很多工作是自己独立操作所不能完成的,需要老师指导,需要同学配合,经过组员之间的分工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学校的学习只有在实际中得到运用才算是学会了,所以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强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 总地来说,在将来的学习中,必将逐渐体会到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更多收获。这次实习是成功的,我个人在这次实习中受益匪浅,更多的方面的收获是隐性的。篇二: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文档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目的任务

平面设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平面设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期间我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让我动手,短短的几天时间,自己装过至少三台电脑,绝大部分自己都曾到过用户家中为用户解决问题,我对计算机的一般性故障也能作一定的维护,具备了一定的产品真伪识别能力,甚至我还学到了很多经营技巧和对付奸商的手腕,对计算机的总体认识和把握也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也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今的中国发展是飞速的,世界的变化是飞速的,所以,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更新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从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表现的更好。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孩子们愉快地度过了15天,要离开的那天太阳特别大,我们顶着烈日在学校的操场上举办成果

展,成果展里面有一个节目叫“手语《爱因为在心中》”,当那首歌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就抑制不住了,泪水在眼眶里面转了好久,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这15天虽然每天晚上都要备课,每天早上都得早起去教室,中午还要顶着烈日送孩子回家,但是我们都享受这段时间,因为很纯真。记得我最多的时候是一天有5节课,一天下来真的是很疲惫,嗓子也很难受,尤其是我要教低年级的音乐课,音乐这种东西本身就很费嗓子,再加上低年级的小孩儿又不听话,基本上一节课都是吼过来的,没怎么歇过,累,但是也却是收获了不少。这大概就是白岩松所说的——累,并快乐着。 今年暑假我在广州一家贸易发展公司里面实习工作,主要负责公司的平面设计。我是学装潢设计的,为什么我会选择去做平面设计呢? 因为在学校里还没有学习到3DMAX这门设计软件课程,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其次是我上大学之前已经在设计学校里培训过photoshop设计软件的应用,因此我能熟练的应用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来传达,表现我的设计理念。我觉得,学习平面设计就是比单学习装潢设计的人多了一点就业的机率,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广。当然,专攻装潢设计也能达到一个很精很专业的地步。这就得见仁见智了。 一、这家贸易发展公司是一间综合性比较强的公司,有国际贸易,商业发展,商业服务,广告设计,货物寻找,商

工程地质学实习心得

工程地质学实习心得 为了让我们土木专业的学生多了解一些当前比较普遍的建筑形式及建筑方法,磨练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毅力及勤看、勤问,勤思,勤学的习惯,把我们从理论的殿堂带入实践的前线,为了让我们下学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小学期学院组织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五天的土木专业认识实习。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还是个连土木工程门都没进的无知学生,要学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今后的时光应该是自己发奋读书的日子,是努力求索的日子。 (二)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我们的第一天第一站一座拱桥的施工现场,谢老师问:“这座桥的拱是双曲线,还是抛物线。”记得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为什么呢?没有意识,没有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以后,要多加努力,大学不是高中,要学真本事,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有所创新,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才是真正的本事。 (三)要想学好,先要“三勤”。 在许多工地,特别是桥东开发区房建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们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

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 (四)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这次老师和工地技术人员,让我记忆最深的话就是“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要死钻课本,但也不要脱离课本,联系实际,要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学过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领。要有自己的特长,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夺人之处,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五)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 一个连阳光都见不得的人,会有什么作为呢?一个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次实习我的又一收获,就是自己的毅力,又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将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准备了一份适应力.

设计公司社会实践报告

2018年设计公司社会实践报告 夏日炎炎,烈日当头。在这样的环境中,激起了我要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这种环境中是否有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那么,我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从我的找工作拉开了序幕。 开始我在寻找一家设计公司去实习,经过很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家很小的设计公司。在进这家小设计公司时费了很大的力气,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在校的学生,在经过再三说明请求下他们才同意让我在那进行实习工作。 这家设计公司属于典型的本土小公司,规模小、业务少。其公司主要有卖场设计、喷绘广告设计和墙体广告、效果图处理等几个部分业务组成。 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挺少的,它稳定在5人左右,同时服务的广告业务也很少有 8家左右。公司内部设置大约也和其他同级公司相似;老板即公司总经理,负责整个公司的统筹与管理;下设业务部、制作部、设计部、以及安装部等。因为公司规模不大,内部员工可以灵活的交叉运作,我也得以参与了数个客户的文案、创意、客服等方面的开发和交流,获得很多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以下是我的实习日记以及参与的主要客户的设计项目的工作状况。 第一天走进公司的时候,与经理进行了简单的面谈之后,并没有给我留下过多的任务,先让我熟悉一下环境,了解了一下公司的状况,包括其规模、部门、人员分工等。

很幸运,一进公司便能参与的设计项目之中,正好锻炼一下自己。由于经验不足,刚开始找不到头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主要还是负责一些比较琐碎的任务。还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比较完整的活动策划之中。经过两天的磨合,自己有哪些缺点和不足,便知道了一些。在校的时候由于实际锻炼的机会比较少,所以现在什么都做不好,在软件操作上还是不够熟练。而且对于客户的要求并不能立即做出反应。 通过前两天的工作实践,基本的了解了公司的设计流程。首先是客户提出要求,然后设计主任根据客户的需求程度,结合每位设计师的设计特点,合理的分配任务,尽量发挥出每位设计师的优点,让设计做到尽量让客户满意。而有的客户会盯着设计师把设计任务做完,往往这种方式基本上是按照客户的意愿做出来,设计师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类的客户,很容易造成设计缺乏创意与创新,因为大部分的客户还是不了解设计的,他们更多地追求设计时效性,明艳、鲜亮的色调是客户的首选,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经过了琐碎的设计任务的锻炼,使我学到许多在课本中无法涉及的内容。学到了在学校所不能学到的东西,学会了怎样与客户交流,怎样揣摩客户的心理,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认识到了设计的一般流程,在这短暂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将来进入社会做了初步的了解锻炼,可谓收获丰厚。 一段的实习打工生活过去了,通过这次打工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打工实习主要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今后的竞争力,为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从学习中也让我更深刻的了解设计行业的个性和潜力。而作为将来的设计者其中一员,不仅要将设计的理论掌握好,更要充分的去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作为一个设计师,要

2019国内外大数据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 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 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 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 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 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 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 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 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 万欧元用于支持7 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 年6 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 战略——“创建

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7)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听说能力。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能够较为熟练地检索、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并能较为清楚地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在从事某项研究时不遗漏重要文献。 2、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地质资源与地震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通晓学科发展前沿和国际化准则,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 3、熟悉和掌握学术规范,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发现、观点、数据、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结合博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博士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加深理论基础,扩大专业面。 3、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专业教研室或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高校、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学号 姓名 2016年9 月15 日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1实习时间及地点 1.2实习人员 1.3实习目的与任务 第二章实习地区简介及地质现象分析 2.1 宜兴善卷洞 2.2汤山宁镇山脉棒锤山、孔山 2.3江苏南京江宁汤山阳山碑材 2.4 江苏六合国家地质公园 2.5江苏南京燕子矶公园 2.6安徽马鞍山凹山铁矿 2.7南京地质博物馆 第三章专题论述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保护 第四章实习心得与总结

第一章绪言 通过一个学期对工程地质课程的学习,我们对于工程地质和自然地质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工程地质相关的基本知识。但是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情况之间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实地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我们能够更好的加深对工程地质这门学科及其应用的理解。在为期三天的工程地质实习中,杜广印老师结合现场地质现象进行讲解,使我们得以结合实际温习了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并对典型的地质现象有所了解。 1.1实习时间及地点 9月12日:1)宜兴善卷洞 2)汤山宁镇山脉棒锤山、孔山 3)江苏南京江宁汤山阳山碑材 9月13日:1)江苏六合国家地质公园 2)江苏南京燕子矶公园 9月14日:1)安徽马鞍山凹山矿坑 2)南京地质博物馆 1.2实习人员 217142班全体同学

1.3实习目的与任务 1. 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工程地质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了解岩层的产状,形成过程和发展状况,分析沿途的岩石性质以及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史。 3. 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等,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4. 学会通过观察、分析矿物与岩石的外貌特征来判别其种类。 5. 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 6. 学会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第二章实习地区简介及地质现象分析 2.1 宜兴善卷洞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首。善卷洞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 远古时代,海底岩石随着地壳慢慢上升,后又经水流的长期冲刷,在二叠纪或三叠成为喀斯特洞穴。洞四周出露的地层均为中下三叠统青龙群灰岩,产状向南倾斜。 另外,洞顶有北北东和北西西两组裂隙呈网状切割地层,洞内沿这两组裂隙滴水、渗水,形成石钟乳。由于富含碳酸钙,并逐步沉积,形成石灰岩沉积地层,地壳变动,水的冲刷,先形成上洞;而后地壳再变动,再形成中洞;最后形成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