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

(三)遗传、变异与育种

1.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调控机制与人类相同或相似,且其繁殖能力强,生殖周期短,因此小鼠成为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尾巴变短的隐性突变个体,请设计一个交配实验,通过一次交配确定两个品系中的突变个体是否发生了相同基因的突变(要求:写出交配组合和预期结果)。。

(2)小鼠的弯曲尾(B)对正常尾(b)为显性,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入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DNA重组和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遗传学家认为该DNA片段插到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4种可能(如图)。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

说明:a.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

b.小鼠体内存在该DNA片段时,B基因不表达,即该DNA片段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正常尾,b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

c.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

实验方案:让该转基因正常尾雌性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 ,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

②若子代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0︰1︰0,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种可能。

2.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科研人员筛选出了A、B、C三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的纯合品系,并对抗性遗传方式进行了研究。

杂交组合F1F1自交得F2

抗病感病抗病感病

A×感病12 0 116 42

B×感病13 0 95 36

C×感病9 0 99 34

(1)利用三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的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测得后代的表现型数量结果如表。据表分析,抗病性状均为性性状,三组杂交组合的F2表现型的比例均接近。

(2)为探究不同抗性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图1所示杂交实验。

①据实验一分析,品系B和品系C的抗性基因至少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F2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种,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②据实验二推测,从位置关系上看,品系A和品系B的抗性基因可能是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3)科研人员利用S序列(某染色体特定位置的标记物,不同品系中S序列长度不同)进一步确定A、B两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关系。

①利用引物扩增A品系、感病品系、两者杂交得到的F1和F1自交得到的F2若干个体中的S 序列,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推测A品系抗性基因与S序列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依据是。

②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间距离越近,发生交叉互换的概率越低。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A品系抗性基因和S序列、B品系抗性基因和S序列之间的交换概率。若结果不同,则说明。

3.某种植物花瓣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已知酶①的合成受等位基因A/a中A基因的控制,酶②的合成受等位基因B/b中b基因的控制,酶③的合成受等位基因D或d的控制,上述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酶①和酶③对白色底物的利用能力相同,且蓝色和黄色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绿色,蓝色和红色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紫色。

(1)已知任意黄花植株自交均无法得到蓝花子代,推测酶③的合成受__________(填“基因D”或“基因d)的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若某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花:黄花:紫花:红花=9:3:3:1,则该亲本植株的表现型及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2)假设另外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中E基因控制合成酶④,酶④与酶①的功能相同,但酶④存在时,酶③不能发挥作用。结合现有结论,在考虑基因E/e的情况下,植物种群中纯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种。选取基因型为AAbbDDEE和AAbbddee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F2中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4.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及亲本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Ⅰ(红眼♀×白眼♂)F11红眼♂:1红眼♀:1白眼♂:白眼♀

Ⅰ(黑体红眼♀×灰体白眼♂)F11灰体红眼♂:1灰体红眼♀:1灰体白眼♂:1灰体白眼♀

F26灰体红眼♂:12灰体红眼♀:18灰体白眼♂:9灰体白眼♀

2黑体红眼:4黑体红眼♀

6黑体白眼♂:3黑体白眼♀

注: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杂交Ⅰ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1:1:1。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可推知白眼由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2)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__________________种表现型,F3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杂交Ⅲ的F2中选择合适个体,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

5.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

6.家蚕为ZW型性別决定生物,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家蚕黑缟斑(S)对无斑(s)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黄血(Y)对白血(y)为显性,幼蚕体色正常与体色透明(相关基因用T和t表示)为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室现有多种品系的纯种家蚕,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为探究家蚕斑纹基因与血色基因的遗传关系,让纯种黑缟斑黄血家蚕与纯种无斑白血家蚕进行杂交获得F1,再让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缟斑黄血家蚕︰无斑白血家蚕=3︰1。这表明血色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幼蚕体色基因的遗传方式,让纯种幼蚕体色透明黑缟斑雄性个体与纯种幼蚕体色正常无斑雌性个体杂交(正交)得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幼蚕体色正常黑缟斑雄性︰幼蚕体色透明黑缟斑雌性=1︰1。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幼蚕体色的基因T、t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且幼蚕体色___________中为显性性状。若进行反交获得F1,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则F2中出现幼蚕体色透明无斑雌蚕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家蚕中染色体片段缺失纯合子不能存活,染色体片段缺失杂合子能存活。某次实验发现纯种黑缟斑家蚕与纯种无斑家蚕杂交后,F1中出现一只无斑雄蚕。为探究此无斑雄蚕的产生是基因突变所致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设计的杂交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当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7.如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及X、Y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位于果蝇Ⅲ号染色体上的裂翅基因(D)对正常翅基因(d)为显性,裂翅基因纯合致死。假定每对亲本产生的子代总数相等且足够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占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__________;将多只裂翅和正常翅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子代裂翅比例将会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黏胶眼基因纯合致死。现有①裂翅正常眼、②正常翅黏胶眼、③正常翅正常眼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____________(填序号)交配,在F1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的果蝇并相互交配,F2中裂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雌雄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还是2区段,请写出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及预期结果。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

8.先天性夜盲症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X染色体上的A基因编码视杆细胞的钙通道蛋白,若该基因突变则导致视杆细胞释放谷氨酸(神经递质)减少,引起“静止性夜盲症”;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的是谷氨酸受体蛋白,该基因突变则使人患“进行性夜盲症”。如图甲、乙两个家族分别出现了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夜盲症,且两家族成员之间不含另外一个家族的致病基因。根据家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家族出现的是_________夜育症,甲、乙两个家族所患夜盲症的遗传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家族Ⅲ-1与乙家族Ⅲ-2结婚,所生孩子患夜盲症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的有效手段,甲家族Ⅲ-2与乙家族Ⅲ-4结婚,___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进行筛查,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性夜盲症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9.水稻的雄性不育株是野生型水稻的隐性突变体(正常基因M突变为m)。雄性不育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的花为两性花,自花受粉并结种子。在杂交育种时,雄性不育株的优点是无需进行________,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我国科研人员将紧密连锁不发生交换的三个基因M、P和R(P是与花粉代谢有关的基因,R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与T质粒连接,构建_________,通过_________法转入水稻雄性不育株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如图所示。

(3)向雄性不育株转入M基因的目的是让转基因植株_________。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株为__________荧光植株,由无荧光植株和红色荧光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分析,P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___。

(4)雄性不育株不能通过自交将雄性不育的特性传递给它的子代,而育种工作者构建出的转基因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

(5)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以其他水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稻。转基因植株中的M、P和R基因不会随着这种杂交稻的花粉扩散,这是由于转基因植株_____________,因此保证了雄性不育株和杂交稻不含M、P和R基因。

10.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①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_________性性状。

②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

(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

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_________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

③为制备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________。

(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失误而漏拔的可能。有人设想:“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请用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E、e)及其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交配组合:让两个品系中尾巴变短的突变型个体相互交配。

预期结果:若后代尾巴全为正常,则这两个品系中的突变个体发生了不同基因的突变;若后代尾巴全部变短,则这两个品系中的突变个体发生了相同基因的突变

(2)①2︰0︰1︰0

②4

解析:(1)要确定两个品系中的隐性突变个体是否发生了相同基因的突变,可让两个品系中的突变型个体相互交配,若由相同的基因突变所致,则交配后代均为突变性状,否则由不

同的基因突变所致。(2)如果是第1种可能,让该转基因正常尾雌性小鼠(X B X b)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X b Y)杂交,后代中一半的个体含有该DNA片段,一半的个体不含有,该DNA片段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正常尾,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3︰1︰3︰1。如果是第2种可能,该DNA片段插入后破坏了基因B,让该转基因正常尾雌性小鼠(XBXb)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XbY)杂交,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2︰0︰1︰0。如果是第3种可能,该DNA片段插入后,其所在染色体与B基因所在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分离,故该DNA 片段不会影响后代的表现型,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

弯曲尾雄鼠=1︰1︰1︰1。如果是第4种可能,该DNA片段插到B基因所在染色体且不破坏基因B,使基因B不表达,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0︰1︰0。

2.答案:(1)显3︰1(或1︰3)

(2)①两81/5

②同一个位点的基因突变

(3)①F2所有抗病个体均有A品系的S序列条带

②A、B两商品系的抗性基因是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解析:(1)A、B、C都为抗病品系,分析表中杂交组合,分别与感病品种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F1自交后代出现感病,则抗病为显性性状。计算可知,三组杂交组合的F2中性状分离比都接近3︰1(或1︰3)。

(2)①分析实验一,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1,为9︰3︰3︰1的变式,推断控制抗性的基因至少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可能存在的纯合基因,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B/b,则F2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8种: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5=1/5。②分析实验二,品系A和B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都表现为抗病,则品系A和品系B的抗性基因可能是同一个位点的基因突变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3)①分析图2,A品系和感病品系杂交所得后代F1中有A品系的S序列条带,F2中的抗病个体4、5、6、8、9都含有A品系的S序列条带,3和F2中的感病个体7,10都不含A品系的S序列条带。由此推断A品系的S序列条带和其抗性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②据上面(2)

小题②推断,A品系和B品系的抗性基因可能是同一个基因突变而来,也可能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不同基因突变而来。若A品系抗性基因和S序列、B品系抗性基因和S序列之间的交换频率不同,说明A品系的抗性基因与B品系的抗性基因不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进而说明A、B品系抗性基因是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3.答案:(1)基因D;若基因d控制合成酶③,那么黄花植株可能存在基因型为AaB_Dd的个体,其自交可得到基因型为aa__dd的个体表现为蓝花,这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控制酶③合成的是基因D;绿花、AABbDd

(2)5;13/16

解析:(1)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若基因d控制合成酶③,那么黄花植株可能存在基因型为AaB_Dd的个体,其自交可得到基因型为aa__dd的个体,表现为蓝花,这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控制酶③合成的是基因D。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某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花:黄花:紫花:红花=9:3:3:1,无白花和蓝花,则该植株控制酶①合成的基因型应为AA,否则子代会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会出现白花、蓝花植株;再根据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可推测该植榤的基因型为AABbDd,表现为绿花。

(2)假设另外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中E基因控制合成酶④,酶④与酶①功能相同,但酶

④存在时,酶③不能发挥作用,在考虑基因E/e的情况下,植物种群中纯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包括AA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和aabbDDEE,最多有5种。基因型为AAbbDDEE和AAbbddee的植株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bbDdEe,F1自交得F2,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_E_、AAbbdd__,基因型为AAbbD_E_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3/4)=9/16,基因型为AAbbdd__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F2中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9/1+1/4=13/16。

4.答案:(1)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X

(2)aaX B X b;6;16/27

(3)如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伴性遗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考查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1)从杂交Ⅰ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白眼说明白眼为隐性性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1:1:1,说明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有雌性个体致死现象出现,死亡的为红眼純合雌性个体,因此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1的原因是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2)杂交Ⅱ中的F1都是灰体,F2雌性中灰体(12+9):黑体(4+3)=3:1,雄性中灰体(6+18):黑体(2+6)=3:1,说明灰体为显性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和AAX b Y。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1/3AAX B X b、2/3AaX B X b和1/3AAX B Y、2/3AaX B Y,F3中AA:Aa:aa=4:4:1,X B X b:X B Y:X b Y=1:1:1,所以F3的表现型有2×3=6(种),其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比例为(8/9)×(2/3)=16/27。

(3)已知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 B Y,验证其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与基因型为aaX b X b的个体测交,而杂交Ⅱ的F2中有黑体白眼雌性个体(aaX b X b),具体遗传图解见答案。

5.答案:(1)

3

16

;紫眼基因

(2)0;1 2

(3)红眼灰体;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红眼/白眼;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根据题意,图中出现的基因均为隐性基因。翅形基因用Dp/dp表示,眼形基因用Ru/ru表示。同学甲用翅外展(dp)粗糙眼(ru)果蝇dpdpruru与野生型纯合子DpDpRuRu杂交,F1基因型为DpdpRuru,F2中翅

外展正常眼dpdpRu_出现的概率为1

4

×

3

4

=

3

16

;由于紫眼基因与翅外展基因都位于2号染色

体上,故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同学乙用焦刚毛(sn)白眼(w)雄蝇(X snw Y)与野生型纯合子雌蝇(X SnW X SnW)杂交,子代雄蝇全为直刚毛红眼(X SnW Y)。若进行反交,即X snw X snw×X SnW Y,后代所有雌蝇均为红眼,

所有雄蝇均为白眼,概率各占1

2

(3)为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的实验可用如下图解表示:

验证伴性遗传时,要分析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即红眼/白眼,F2中红眼雌蝇(X W X-):红眼雄蝇(X W Y):白眼雄蝇(X W Y)=2:1:1。

6.答案:(1)2号常染色体上;

(2)Z;体色正常;1/16;

(3)让此无斑雄蚕与纯合黑缟斑雌蚕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观察F2中黑缟斑与无斑个体比例;F2中黑缟斑个体:无斑个体=4:1

解析:(1)纯种黑缟斑黄血家蚕与纯种无斑白血家蚕进行杂交获得F1,再让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缟斑黄血家蚕:无斑白血家蚕=3:1,这说明F1中雌、雄个体均产生2种配子,表明家蚕血色基因与斑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2号常染色体上。

(2)让纯种幼蚕体色透明黑缟斑雄性个体与纯种幼蚕体色正常无斑雌性个体杂交得F1,F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幼蚕体色正常黑缟斑雄性:幼蚕体色透明黑缟斑雌性=1:1,F1性状出现性别差异,表明控制幼蚕体色的基因T、t位于Z染色体上,根据F1中雄性幼蚕表现为体色正常,可知体色正常为显性性状。若进行反交,即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ssZ T Z T和SSZ t W,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SsZ T Z t和SsZ T W,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出现幼蚕体色透明无斑雌蚕(ssZ t W)的概率为(l/4)×(1/4)=1/16。

(3)若此无斑雄蚕的产生是基因突变所致,则此无斑雄蚕的基因型为ss,其与纯合黑缟斑雌蚕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Ss,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黑缟斑个体:无斑个体=3:1;若此无斑雄蚕的产生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此无斑雄蚕的基因型为s_,其与纯合黑缟斑雌蚕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Ss和S_,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不能存活的概率为1/16,故F2中黑缟斑个体:无斑个体=4:1。

7.答案:(1)3/4(或75%);降低

(2)①②;100%(或1)

(3)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纯合的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①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②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

解析:(1)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裂翅对正常翅为显性,裂翅基因纯合致死,可知裂翅栗蝇的基因型为Dd,裂翅果蝇(Dd)杂交后代中DD致死。而正常翅果蝇(dd)杂交,后代全部成活,因此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3/4。裂翅果蝇的基因型为Dd,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dd,将多只裂翅果蝇与正常翅果蝇同时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DD致死,导致后代裂翅基因频率下降,裂翅个体所占比例下降。

(2)据题中信息,黏胶眼純合致死,因此①裂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dgg,②正常翅黏胶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dGg,③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dgg,因此若要从F1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DdGg)的果蝇并相互交配,应选择品系①和②交配,才能产生满足条件的裂翅黏胶眼果蝇。F1中裂翅黏胶眼果蝇相互交配,其产生的配子为Dg、dG,F2的基因型为1/4DDgg、2/4DdGg、1/4dGG,其中DDgg和ddGG致死,只有DdGg存活,因此F2中裂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00%。

(3)设控制腿部有无斑纹性状受等位基因E、e控制。要判断控制腿部有斑纹和无斑紋基因是位于1区段,还是位于2区最简便的杂交方案是选择“雌隐”、“雄显”杂交,即选择腿部

无斑纹的雌果蝇与纯合的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若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X e X e×X E Y→X E X e (腿部有斑纹雌果蝇)、X e Y(腿部无斑纹雄果蝇);若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X e X e×X E Y E→X E X e(腿部有斑纹雌果蝇)、X e Y E(腿部有斑纹雄果蝇)。

8.答案:(1)静止性;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0;需要;甲家族Ⅲ-2有50%的可能为静止性夜盲症致病基因携带者,若为携带者,其可能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她的儿子,导致其儿子患病

(3)多对基因控制同一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析:(1)据题意可知,乙家族表现型正常的Ⅱ-1和Ⅱ-2生出患病的Ⅲ-2(女性),由此判断乙家族中的夜盲症为由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进行性夜盲症”;则甲家族中的夜育症为由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静止性夜盲症”,经分析可知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2)因两家族成员之间不含另一家族的致病基因,即甲家族的Ⅲ-1是乙家族相关正常基因的显性纯合子,乙家族Ⅲ-2是甲家族相关正常基因的显性纯合子,所生孩子同时具有两种夜盲症的正常显性基因,因此患夜盲症的概率为0。若夫妻可能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则有可能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甲家族Ⅲ-2基因型为BBX A X A或BBX A X a,故需要进行产前遗传筛查。(3)先天性夜盲症体现了多对基因控制同一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9.答案:(1)去雄

(2)基因表达载体;基因枪

(3)雄配子可育;无;1:1;使带有P基因的花粉败育

(4)自交后既能产生雄性不育株用于育种,也可产生转基因植株用于保持该品系

(5)紧密连锁的M、P和R基因不会发生交换(或M、R基因不会出现在没有P基因的花粉中),而含有P基因的花粉是失活的

解析:(1)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杂交育种、遗传的基本定律。雄性不育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因此在杂交育种时,雄性不育株的优点是无需进行去雄,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我国科研人员将紧密连锁不发生交换的三个基因M、P和R与Ti质粒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不同受体细胞的方法也不一样,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常用基因枪法。

(3)由题意可知M是正常可育基因,因此向雄性不育株转入M基因的目的是让转基因植株的雄配子可育。由于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产生的雄性不育株无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不会出现荧

光,因此雄性不育株为无荧光植株。正常情况下,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无荧光植株与红色荧光植株之比为1:3,由无荧光植株和红色荧光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分析,可能是带有P基因的花粉败育。

(4)雄性不育株不能通过自交将雄性不育的特性传递给它的子代,而育种工作者构建出的转基因植株的特点是自交后既能产生雄性不育植株用于育种,也可产生转基因植株用于保持该品系。

(5)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其他水稻品种为父木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稻。转基因植株中的M、P和R基因不会随着这种杂交稻的花粉扩散,这是由于转基因植株中紧密连锁的M、P和R基因不会发生交换(即M、R基因不会出现在没有P基因的花粉中),而含有P基因的花粉是失活的,因此保证了雄性不育植株和杂交稻不含M、P和R基因。10.答案:(1)①一;显;②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

(2)①雄性不育;A2A3:A3A3=1:1;②A1A1;③所得种子中混有A3A3自交产生的种子、A2A3与A3A3杂交所产生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生产上无杂种优势且部分雄性不育

(3)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显隐性的判断、连锁遗传及杂交育种。①杂交一中雄性不育株和品系1杂交,F1表现为育性正常,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据此可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控制。在杂交二中具有相对性状的雄性不育株与品系3杂交,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由此可知,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杂交一中雄性不育株(A2A2)和品系1(A1A1)杂交,F1表现为育性正常,据此可知A1对A2为显性杂交二中雄性不育株(A2A2)与品系3(A3A3)杂交,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据此可知A2对A3为显性。

(2)①虚线框内的雄性不育植株(A2A3)作母本,育性正常的品系(A3A3)作父本,二者多次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其他优良性状与雄性不育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即雄性不育植株(A2A3)上,该植株(雄性不育的母本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2A3:A3A3=1:1。

②上述植株所结种子(基因型为A2A3和A3A3的种子)种成本行,品系1(A1A1)种成父本行,用于培育具有杂交优势的YF1。

③制备的YF1应由母木行与父本行杂交而得,这样其才能体现出杂种优势,而母本行中基因型为A3A3的植株育性正常,能实现自交,A2A3与A3A3也能实现杂交,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减产。

(3)母本行中有A2A3(雄性不育)和A3A3(育性正常)两种植株,需拔除的是A3A3(育性正常)植株,若E基因与A2基因连锁,e基因与A3连锁,即可在油菜开花前判断具有ee控制的隐性性状的植株育性正常需拔除,具有E基因所控制的显性性状的植株雄性不育需保留。

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练习及答案

1.细胞生长是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全部来自组织液 B. 生长素可促进也可抑制植物细胞生长 C. 细胞生长可通过胞吐增加细胞膜面积 D. 细胞生长导致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2.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个条件不需要() A. 基质中含有O2 B. 基质中含有ADP C. 基质中含有 NADPH D. 基质中含有丙酮酸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酶分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 B.酶分子在高温环境中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肽键断裂 C.酶分子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一种酶能催化的反应种类更少 4.Graves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TSH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B. 产生TSAb的细胞能识别TSH受体 C. 患者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 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增重的有机物中 B. 能量传递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C.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D. 如果停止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会立即消亡 6.下列选项中的比例不符合1∶3的是() 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与不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2020届高考生物小练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 1、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D.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的主要功能是供能 2、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多肽中含2个赖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 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 3、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器无磷脂双分子层 CO B.该细胞器能固定 2 C.该细胞能产生水 D.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 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

5、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 D.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细胞壁 7、科学家将两种植物的叶片以不同温度处理,然后测量这两种植物叶片的离子渗漏量(叶片细胞内的离子通过细胞膜渗漏到细胞外的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甲比植物乙对温度升高更加敏感 B.植物乙可能生长在沙漠地带 C.图示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可推测离子渗漏透出细胞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1.生物表现一定的生命特征,与它们的结构以及分子组成密不可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血红蛋白中含有N的一定是血红蛋白 B. 绿藻、黑藻、颤藻中没有叶绿体的一定是颤藻 C. 发菜和菠菜细胞内DNA均为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D. 核糖体、质粒、酶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一定是酶 2.肌糖原和肌动蛋白是人体肌肉细胞的两种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肌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 B.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ATP水解供能 C.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 D.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以RNA为模板 3.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图所示),产生的能量 促使ATP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C. H+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 类囊体膜上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 4.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 C. 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D. 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 是其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 该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

(完整版)高考全国卷生物选择题汇总

2013-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生物选择题汇总 1.(2013年)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下列与各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 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 破伤风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2.(2014年)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1 / 6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选择题规范练(六)

选择题规范练(六)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生物体表现型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可直接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 B.链状二肽可在酸性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出现蛋白尿症状,因而很可能伴有机体组织水肿 D.蛋白质的盐析不涉及肽链的断裂,而在过酸、过碱、重金属盐等条件下的变性一般会涉及肽键数目的变化 2.线粒体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进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具有基质,在基质中都能合成A TP B.二者都含有DNA,其DNA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二者都由两层膜包被而成,内膜、外膜的作用不同 D.二者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气体的交换 3.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 (如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 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 不正确的是() A.两种伞藻细胞的形态差异与特定蛋白有关 B.两次帽状体的差异是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 C.B中细胞质成分对帽状体形态建成有起作用 D.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受细胞核控制 4.右图是某二倍体动物(XY型性别决定)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B.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和雄性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C.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该细胞的DNA分子数不止8个 5.在盛有100 mL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培养瓶中加入少量活酵母菌,将培养瓶置于适宜温度、通气良好等条件下恒温培养24 h,每隔一定时间抽取1 mL样液检测酵母菌的数量,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 生物与环境

选择题专项训练生物与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 B. 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 C. 森林植物分层分布,下层光照较弱,生长于下层的植物定向变异为喜阴植物 D.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 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 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 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发生 D. 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 下表是研究人员在三年内对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物种的数量进行多次调查所得的平均结果。据表分析,最可能属于外来物种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 B. 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 C. 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D.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优势 5. 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并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右图所示。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 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有蛇和植食昆虫

(完整)高中生物遗传题精选及其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练习及其答案 1.(20分)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20分)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基因型是,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概率是 .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①常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X A Y)的女儿(X A X-)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Aa 3/8 ③只有Aa×Aa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 ④体细胞突变 2.(12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 . 2 米左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第05题 (2018·新课标I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B.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 【答案】A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而不是指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布,B错误;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

2020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考试专用)

专练11 种群和群落 [名校模拟题组] 1.(2018·稽阳联考改编)下列特征或结构中,哪项是种群所具有( ) A.出生和死亡 B.年龄结构 C.垂直结构 D.能量流动 答案 B 解析个体有出生和死亡,种群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垂直结构是群落结构,不是种群的结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是种群的功能。 2.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答案 C 3.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在理想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种群无K值且无种内斗争 B.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C.乙种群在C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乙种群在F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

4.(原创)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D.一个池塘 答案 A 5.(2018·“七彩阳光”联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种群的最大数量 B.是种群在该环境的稳定平衡密度 C.是限制指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D.若某种群的死亡率增加,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答案 B 解析环境容纳量(K)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于种群数量高于K 时便下降,低于K时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6.图示为热带地区一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经过3阶段后三种种群的数量保持基本不变。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阶段3中,甲、乙两个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B.阶段3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均存在负反馈调节 C.图示的演替过程是原生演替 D.阶段1中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 答案 B 7.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训练(8)

非选择题训练(1) 满分48分,实战模拟,15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姓名: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1.(2016·河北省联考)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叶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则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将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在该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不考虑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为________mL,叶绿体释放的氧气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叶肉细胞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二氧化碳在暗反应中与C5结合生成C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则会消耗更多的C5,从而使C5的含量降低。(2)光照强度达到c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变化,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而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在光照强度为0时,氧气的吸收量为8 mL/h,则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也为8 mL/h,即呼吸作用速率为8 mL/h,故光照强度为c时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为48+8=56(mL)。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叶绿体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另一部分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答案:(1)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 减少 (2)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56 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2.(2016·江西省模拟考试)某植物的三个基因A、b、d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紫色物质。基因A、B、D分别对基因a、b、d为完全显性。假设该生物体内紫色物质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通过下面的途径转化而来(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紫色子代的概率为________。 (3)如果要验证b、d两个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及简便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后代的性状分离比。____________。 (4)如果A、a,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在没有突变、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对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后代的表现型及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满分练:7

选择题满分练7 1.(2019·广东广州高三一模)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分解与ATP合成 C.液泡:植物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 C 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正确;线 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丙酮酸能够彻底氧化分解并合成ATP,B正确;植物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发出 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正确。 2.(2019·山东青岛高三一模)已知施加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丧失;施加药物B后蔗糖酶活性不变,但蔗糖和蔗糖酶结合的机会减少。如图为蔗糖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度、pH 均适宜)产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甲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适当提高了温度 B.丙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使用药物A处理

C.在t1时间之后,甲组蔗糖酶的活性高于乙组和丙组 D.在t1时间之后,丙组中蔗糖酶和蔗糖作用机会不变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丙可能开始均用B处理,甲组原本就是适宜温度,若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达到平衡点的时间会延长而不是缩短,A错误;丙组开始用药物B处理,t1后产物浓度不变,可能是药物A处理导致酶失活,B正确;t1后,丙组酶失活,由于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故无法比较甲、乙两组酶活性大小,C错误;t1后,丙组蔗糖酶失活,酶与底物不能结合,D错误。 3.(2019·江苏名校高三第二次考试)丛枝菌根(AM)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一种同时具有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特性的结构,AM真菌能与地球上90%以上的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结构。研究发现AM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种内关系是互利共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AM真菌的拟核中存在与重金属离子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 C.AM真菌为植物提供糖类、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物质 D.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后,可能会促进宿主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 答案 D 解析 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这种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AM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不存在拟核,B错误;植物为AM真菌提供糖类、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物质,C错误;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后,“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可能是因为会促进宿主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D正确。 4.(2019·福建厦门高三一模)下图表示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 352322 B.可用(NH4)SO4、(NH4)SO4分别代替15NH4Cl、14NH4Cl 进行上述实验 C.试管③中b带的DNA的两条链均含有14N D.同时比较①②③的结果能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 D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分类汇总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 1. 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其 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 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 204个碱基 B ?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D . ATP 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 2.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 ,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该细胞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等位基因A 与a 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 AaBB 的细胞 D ?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 2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 3.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与植物激素有类似化学结构和作用的化合物,葡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应用的作物之一。以下叙述不合理 的是 A .葡萄压条时,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促其生根 B ?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喷布或蘸果穗,可使葡萄提前成熟 C ?赤霉素可诱导葡萄无核化,故可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 D ?萘乙酸在葡萄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 4. 下列对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组织中提取的 DNA 丝状物直接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B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时,若菌液浓度太高,培养基上菌落会相互重叠 C . PCR 技术要求反应体系中,要有一种与目的基因互补的 DNA 引物链 D ?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的蔗糖用葡萄糖代替后不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5. 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 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此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 T 旅鼠T 旅鼠的天敌 B ?此生态系统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围绕各自的 K 值上下波动 C .在被标记的旅鼠部分被捕食后,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的旅鼠种群密度将偏低 D ?数量激增后,旅鼠会出现“自杀”行为,反映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图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博五年

高三生物组合选择题专项训练(人教版)精选

高三生物组合选择题专项训练(人教 版) 1、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一定均含有叶绿体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全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 ⑥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⑦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⑧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不含有还原糖 A.全部不正确 B.有一个正确C.有两个正确 D.有三个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可使人口腔上皮的线粒体呈绿色 ②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必须使用层析液提取色素 ③调查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族 ④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H2O、CO2、(CH2O)、O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 ⑤用15N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14N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有100%是有放射性的 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⑦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结构是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⑧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操作中,如果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值不同,酵母菌种群的K值也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⑧C.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⑧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②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中,内质网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③溶酶体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④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网架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正确的有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进行解离

高考生物选择题的基本类型总结

20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的基本类型总结 1、判断型选择题。判断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题型,题目中常常以“下列说法或描述正确的、不正确的、合理的、不合理的”等语句作出明确要求。这类题型在选材上,主要侧重于考查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又可分为概念迷惑型、表述绝对型、新词干扰型、直接判断型、分析判断型、实验评价型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辩析各种生命现象,运用直选法、排除法、推理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作出正确判断。 2、图表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常借助题图设置的新情景和提供的新材料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识图、识表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获取和整理图表信息的能力等。即主要考查考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多个方面的思维能力。该题型主要包括表格、曲线图、柱型图、实验装置图、生理功能示意图、遗传系谱图等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应认真读图表,仔细观察和比较,找出图表中所给的各种有效信息,并确定各要素在图表中的含义;另外还要仔细分析图表,寻求图表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并尽量使用生物学术语进行描述,必要时可以进行图表的转换,最终通过剖析图表、运用图表特征和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 3、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一般包括异同组合型、排序组合型和综合比较型等,是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的单项选择题。该题型考查的知识范围较广,而且会设置一些模糊概念、或将因果倒置、以偏

概全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概念辩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首先是审题要仔细,充分研究题干的要求;其次是辩析题支,要对题支表述的正确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看其是否与已知的观点一致,不一致的必须舍去;再次是辩析题干和题支的关系,分析题支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那些相似、相近、易于混淆的干扰题支必须进行排查,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计算型选择题。计算型选择题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题型,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蛋白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分裂、DNA、遗传定律、遗传病发病率、基因频率、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等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融会贯通能力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如种群密度、基因频率、蛋白质中肽键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②学会从平衡的角度分析题目,尤其是相关化学知识的准确运用,如涉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化学反应式的计算;③学会运用数学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如计算遗传概率中常用的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正确运用。

最新高考生物选择题专练100题word版本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 8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C.空气进入肺泡D.肌肉注射青霉素 82.对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判断(结合右图),不.正确的是 A.若Y表示抗体,则该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若该细胞表示垂体细胞,则Y可能是生长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 C.若Y表示胰高血糖素,则该细胞内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数目较多 D.若Y表示神经递质,则兴奋可通过Y在细胞间进行单向传递 83.图甲中A、B、C为三个神经元,图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A→B→C B.刺激部位①,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 C.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外移 D.X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持续兴奋 84.右图为人体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对该过程分析正 确的是 A.a细胞的裂解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B.该图不能表示HIV感染机体后的免疫过程 C.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细胞时,c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D.在此过程中,c细胞释放b来加强它的杀伤力 85.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信号的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86.下列与植物生长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实现的 B.使同种植物同一部位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生长素浓度可以不同 C.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若生长素溶液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溶液浓度过高 87.口蹄疫是由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传染病。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主要成分: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1),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三选择题专项训练(一)A组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C B B A C 6-10:BC C A D A 11-15:B C A D C 一、选择题A组 1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裂解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效应B细胞中也存在 C.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属于反应阶段 D.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2. A.若a、b、c、d a溶液浓度最低 B.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 C.若M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某条捕食链a、b、c、d四个营养级的能量比例,则c为初级消费者 D.若M表示细胞中的有机物含量,a、b、c、d表示四类有机物,则表示蛋白质的是d A 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方向进化 B 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 该种群得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 D 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4.20XX年10月7日,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最后一个奖项——化学奖揭晓。来自美国、以色列的3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中只含两种成分:65%的核糖核酸(RNA)和35%的核蛋白,下列有关核糖核酸和核蛋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RNA能透过半透膜 B. RNA能发生水解反应 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D.核蛋白水解后能得到核酸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NADP+ B.电能转化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 TP和NADpH中 C.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D.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6.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8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8 1.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细胞膜的磷脂、膜蛋白都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B.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 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 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2.下图为某植物体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a、b、c的本质区别在于控制的性状不同 B. 若基因a缺失,则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C. 若Ⅰ、Ⅱ重复,则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若基因c发生了三个碱基对的增添,则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错误的是() A. 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 B. 记名计算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或体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C.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过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的原始数据可以再使用 D.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修订和验证 4.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离心的目的是将含噬菌体颗粒的沉淀物和上清液分开 C.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亲代噬菌体的外壳与DNA分离 D.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合成场所、原料和酶 5.下列有关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其合成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 B.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是其生理作用两重性的表现 C. 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但不能影响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 D. 其含量增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二者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

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1 题型特点 选择题是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构成的,题干多数采用文字表述,备选项也多以文字、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近年来,新的高考模式大大加强了对能力方面的考查。因此,在选择题的题干和备选项的表述方式上,也就出现了不少新的形式,如图表式、图形式和曲线式等。在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选择题都属于单项选择,按4选1作答。题干往往是一句问话或者一个不完全的陈述句(或者其它图式),有4个备选项。备选项可以是4个单一的,也可以是给定条件下的4个组合,组合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选择判断型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在再认水平上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又考查考生在智力品质方面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求解选择题的过程中,首先是建立在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推敲4个备选项的含义及其与题干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准确无误地答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排除法(即逐项甄别、淘汰、筛选)和直选法(即立足对试题所考查内容的熟练程度,一目了然)等。此外,依靠直觉意识求解得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解题技巧。因为直觉是人们头脑中的想象、猜测和洞察力等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功能,也是灵感思维所需要的。相信直觉,可以明显地减少解题过程中因犹豫不决、琢磨不定而出现的丢分。 在多年的高考复习教学中,笔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表明,对中等水平的考生来说,在具备一定基本功的基础上,靠

直觉意识得分显得十分重要。 2 例题解析 【例题1】(1991年高考生物全国题第10题)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解析】高中生物学课本着重以温特的燕麦实验研究为依据,概述了植物生长素理论的基本要点:生长素主要在植物体内的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其分布也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等。 该题以上述知识点为基础,通过设计新的情景实验,考查考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能否灵活分析各种实验条件,分辨相应的实验结果。这种能力要求在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如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题25(2),仍然是同一个素材,则改成考查考生评价实验方案,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分析该题的三种实验处理可以得知:甲图表示胚芽鞘尖端被云母片纵向插入,分离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当右侧照光时,由于不透水性的云母片的阻挡,生长素在尖端下部的向光侧和背光侧不会出现分布

2018年高考生物:选择题押题专练(含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押题练(一) 1.细胞自噬,即细胞可以通过相关的细胞器清除自身内部的某些变性大分子,或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某些疾病的产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自噬所需水解酶在溶酶体中合成 B.细胞自噬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 C.细胞自噬过程会发生在个体的胚胎发育阶段 D.提高细胞自噬能力可治疗某些变性蛋白在细胞中堆积所引起的疾病 解析:选A细胞自噬所需水解酶在核糖体中合成;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某些疾病的产生,说明细胞自噬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在个体的胚胎发育阶段也会出现细胞器衰老、损伤等;由于细胞自噬能清除细胞内由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蛋白质,因此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可治疗由某些变性蛋白在细胞中堆积所引起的疾病。 2.真核细胞中的Z蛋白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Z 蛋白的mRNA降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Z蛋白在有丝分裂前期大量合成 B.Z蛋白的合成会受到siRNA的影响 C.siRNA会缩短细胞周期,可用于肿瘤的治疗 D.siRNA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不相等 解析:选B Z蛋白可促进DNA的复制,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的siRNA可以导致Z蛋白的mRNA降解,而Z蛋白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产生的,因此Z蛋白的合成会受到siRNA的影响;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Z的mRNA降解,进而抑制DNA 的复制,使细胞分裂速度减慢,使得细胞周期变长;siRNA是一种双链RNA,该分子中碱基互补,即A =U,G=C,因此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 3.分别用相同光照强度的3种可见光照射同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各组叶片的CO2补偿点、CO2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各组呼吸速率相同且基本不变),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