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三十年代上海唱片中的国语流行歌曲的兴衰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那个时候,流行音乐被引入中国,受到了西方乐器和音乐风格的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流行音乐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许多变化。
以下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些重要节点。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
上海滩有着繁华的夜总会和舞厅,引进了大量的西方乐器和乐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主要以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结合为特色。
到了40年代,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中国的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停滞期。
然而,在抗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复苏,社会气氛渐渐积极起来,流行音乐再次迎来了繁荣时期。
此时,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变得更加多样化,流行歌手和乐队开始崭露头角。
到了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流行音乐受到了严重压制。
只有官方认可的歌曲才能够被演唱和传播,音乐产业几乎被禁止。
这段时期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70年代中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复苏。
大批音乐人开始创作和演唱歌曲,其中包括邓丽君、邓沙利文和林忆莲等。
他们的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流行音乐行业开始兴起。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涌现出来,创作了许多经典歌曲。
此时,流行音乐开始吸收国际音乐的元素,中国摇滚乐也开始兴起。
到了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多元化。
流行乐队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一些独立音乐人也开始兴起,这些音乐人通过互联网和独立音乐厂牌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进入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融入国际音乐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歌手和乐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他们的音乐作品也受到全球关注。
同时,中国音乐市场也逐渐扩大,音乐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总结来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起伏。
在各个时期,流行音乐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然而,流行音乐始终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特别是年轻人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轨迹2010级mfa 杨燕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不仅是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我国内地流行音乐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十年。
有人说,流行音乐是时代的印记,每个人的青春都伴随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旋律度过。
那么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是如何记录这种巨变历程,如何诉说着我们的成长呢?今天就让我们主要来回顾一下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十年:启蒙与发轫(1978-1988)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百废待兴的局面。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有25万多人次参加评选,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
这些歌曲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苏小明《军港之夜》挑战传统遭批评。
李谷一《乡恋》因“气声”唱法惹争议。
13岁的程琳因演唱《小螺号》成为内地第一代流行歌星,1982年,中国唱片公司成立,翻唱歌曲时代来临:女学邓丽君(程琳),男学刘文正(张行),1984年,张明敏穿中山装上CCTV春晚《我的中国心》,大热。
《酒干倘卖无》和苏芮流传,崔健、刘元等组建“七合板”乐队,1986年,“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举办,崔健唱《一无所有》,中国摇滚乐“诞生”。
张蔷和惠肯尼·休斯顿、珍尼佛·拉什、邓丽君等一起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最受欢迎女歌手。
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设置“通俗唱法”,流行音乐初获认可。
1987年,费翔因《冬天里的一把火》大火特火,内地首批追星族产生。
1988年,“西北风”流行,《信天游》和《黄土高坡》成为热门金曲,“囚歌”走红。
《便衣警察》和《雪城》的主题歌以及歌手刘欢大热第二个十年:发展与壮大(1989-1998)在之前多年的铺垫之后,流行音乐终于在外界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井喷。
这是华语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
上海老歌(1931-1949)《上海老歌(1931-1949)》这歌声,从时代隧道的那一端传来,缭绕着这美酒加咖啡的奇香,氤氲丰云裳霓虹的异彩,袒露着追求爱情的执着,飘溢着万家灯火的温馨。
这歌声,淀积在历史的回音壁上,谱写出海派文化中一段华丽的乐章,树立起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座丰碑。
聆听老上海的歌声,追忆歌声中的老上海,感受世情的变迁和延续。
《上海老歌》——时间创造的永恒的美!陈志远&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alt="音乐泰斗陈志远&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src="" width=453 height=84real_src=""> 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经过4年整理编撰,对数千张制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唱片金属模版进行梳理、清洗,最终选择了393首在中国原创歌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利用音频工作站对老歌母版进行修复,尽量去除杂音,加以适当修饰,配以详实的文字及照片,出版发行了《上海老歌》系列唱片。
作品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上海乐坛的风貌,介绍了那个时代名流艺人的成名经历。
《上海老歌》——缘起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兴盛的国际都市,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
1927年,由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黎锦晖创作、黎锦晖之女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作为中国第一首原创流行歌曲,在上海滩不胫而走,从而开创了这一新音乐潮流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历史时期。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演出、录音制作以及出版发行的大本营。
一批才情卓越的音乐家应运而生,众多题材相迥、风格各异的歌曲,自这里问世而在全国传唱与流行。
不少佳作,诸如《玫瑰玫瑰我爱你》、《香格里拉》等,当时即已被译成英文而风靡全球;那个时代的经典老歌,诸如《蔷薇处处开》、《何日君再来》、《花样的年华》、《夜上海》、《明月千里寄相思》等,历经后代歌手的翻唱,穿越时光隧道,至今脍炙人口;最为雄辩的例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便是那个时期的左翼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时代金曲岁月流歌中国近现代的流行音乐,最早出现在上海,20世纪30年代,以《天涯歌女》《夜上海》为代表,一方面反映了上海一片繁华之景,灯红酒绿的城市风貌,也反映了门户大开后,上海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演奏乐器和音乐风格的变化,《天涯歌女》的伴奏是中国传统乐器,比如箫,笛等,《夜上海》则以西方管弦乐器为主。
30年代后,随着九一八东北沦丧和七七事变华北沦丧,出现了大量的抗战歌曲,这个时期代表作有《旗正飘飘》《长城谣》,主要是鼓舞士气,激励着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护家卫国。
我们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战争过后,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候以各种民乐为代表为新时代歌功颂德的歌曲就出现了,代表作《浏阳河》,49到76年,那些《读毛主席的书》《大海航行靠舵手》《俺是公社饲养员》这些政治意味比较强的歌,很明显的体现了时代特色。
80年代的音乐相对前一个时期,更加丰富。
一方面,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歌颂社会主义的像《我为祖国献石油》依然很流行。
另一方面,香港,台湾流行曲进入内地,大家都熟悉的邓丽君也是这个时候进入内地的,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她的歌被评价为靡靡之音。
但是,很快就走遍大江南北,挡不住人民群众的热情,我小时候我爸经常买磁带,印象中第一首就是《小城故事》。
还有,大陆以崔健,黑豹乐队为代表的摇滚开始出现,代表作《一无所有》《无地自容》。
摇滚反映了人民控诉或者说宣泄的需要,80年代也是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
香港主要以张国荣为代表,台湾主要以邓丽君和刘文正为代表,这两个人都是小清新,走的也是文艺清新路线,刘文正的校园民谣像《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一时广为传唱。
很快,出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罗大佑,当时在80年代,台湾经济一片繁荣,怎么会出现了他这么奇怪的人,罗大佑的代表作《未来的主人翁》创作于1984年,当时真的是让人不能理解。
但是,很可惜,30年后,歌词里那个想要避免的世界已经全部实现了,“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成为电脑儿童。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引入和本土音乐的创新,中国的流行音乐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最早的流行音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上海,当时上海租界成为了中国的音乐中心,西方音乐文化通过唱片、广播等形式传入中国。
主要流派有国乐流行和上海流行。
国乐流行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流行音乐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而上海流行则融合了爵士、摇滚和流行音乐的元素。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李双江、周璇等。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基本上停滞不前。
不过,尽管如此,中国的流行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家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产生了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作品。
如1972年发行的《葡萄成熟时》和1978年的《春天的故事》等。
改革开放的改革政策为中国的流行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音乐的进一步引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多样化和国际化。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邓丽君、陈淑桦等。
同时,一些年轻的音乐人也开始崭露头角,如齐秦、杨洪基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流行音乐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创新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音乐产业的发展,音乐创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音乐平台的兴起为更多的音乐人提供了展示才华和获得回报的机会。
一些新的音乐流派也逐渐兴起,如摇滚、嘻哈、电子音乐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周杰伦、王力宏、邓紫棋等。
近年来,中国的流行音乐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影响力。
一些中国音乐人在海外举办演唱会,赢得了全球粉丝的喜爱。
同时,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各种音乐节、比赛和奖项的举办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尽管中间有一些限制和挑战,但中国的流行音乐艺术家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和创作,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华语流行音乐源远流长,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
在过去的百年间,华语流行音乐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走向国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
在今天,流行音乐已成为横跨各个社交圈层的文化交流载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初,来自欧美和日本的音乐开始传入中国,为当时的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新的发展。
这时期的华语流行音乐主要受到影响来自欧美的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以及来自日本的流行歌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音乐产业主要是在上海,以“大中华唱片公司”为代表。
虽然此时期产生出了许多经典的歌曲,但是当时的华语流行音乐还存在着西化程度过高以及向内地的传播力度还较小等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的音乐开始朝向更加革命性的方向发展。
因为这个时期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于流行音乐也有了具有革命性的要求。
这时期华语流行音乐以红歌、工农兵歌曲为主,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和时代背景。
这个时期的代表歌手有邓丽君、三毛、林子祥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向世界敞开大门,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得以迎来新阶段。
80年代,香港的流行音乐市场开始崛起,成为当时的亚洲音乐中心。
台湾和大陆的音乐市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兴歌手和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个时期的华语流行音乐以学院派和摇滚为代表,表现出越来越自由开放的态势。
代表歌手有刘德华、张国荣、王菲、陈奕迅、周杰伦等。
新世纪的华语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不仅大批年轻人在学校和工作中借助流行音乐进行文化交流,更是成为国际接轨和推广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当今的华语流行音乐市场上,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包括华语电子、唱作人、摇滚等。
出现了许多备受瞩目的音乐人和乐队,如五月天、田馥甄、李荣浩等。
除此之外,随着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华语流行音乐的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边远地区和海外华人也更容易接触、了解和喜爱华语流行音乐。
2018-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探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李唯一(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我们如今说的流行音乐,这是指一种深受大众热爱,并且通俗易懂,易于在当今社会流传的音乐体裁。
这种音乐实质就是抒发情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通常将人生感悟,恋爱经历,怀念往日,向往未来这些题材作为创作的思路。
流行音乐主要强调的是娱乐大众,具有很明显的商业效应在其中。
19世纪末上世纪初爵士乐兴起,并成为了世界性的流行音乐,这样的流行风潮也慢慢的挂到了中国,并且逐渐在中国乐坛发展生根。
在上世纪30年代变产生了在当时成之为“家庭爱情歌曲”或“时代曲”的作曲家,作品和歌星。
本文通过四个部分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
关键词:流行音;通俗易懂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86-01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前期阶段我们中国的流行歌曲是从黎锦晖先生的创作开始起步的,当时为了歌舞的演出的需要,黎锦晖先生谱写出了例如《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妹妹我爱你》,《家庭爱情歌曲》一百首等最早的爱情歌曲。
黎锦晖先生所创作的流行歌曲其风格主要是以中国民间小调为基调来发展的,其旋律优美动听,富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在其作品用西洋乐队伴奏的时候其也借鉴了爵士乐节奏的特点,并且融合的十分和谐。
早期我国流行音乐的开拓者还有徐如辉先生,他先后创作了《永别了,我的弟弟》、《阁楼上的小姐》、卖油条》、《夜月之歌》等等。
在那时还有许多著名的歌星,如我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首唱者黎锦晖的女儿黎明辉;当时“明月歌剧社”的“四大天王”之一的王人美,她的代表作如《渔光曲》,《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其他还有黎莉莉,薛玲仙,胡笳等。
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后期阶段这一时段的流行音乐结合了更多的听觉和视觉效果,特别黎锦光和陈歌辛这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使当时的流行音乐十分丰富多彩,浪漫温柔。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滩,那时候流行音乐由爵
士乐和流行歌曲组成。
这个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了外国乐团和歌手的影响。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开始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
从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变化,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较为封闭的时期。
在此期间,
民歌成为了主流音乐,但是这段时期的歌曲大多具有革命主义的味道。
改革开放以及改革时期的经济发展,给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80年代,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催生了中国摇滚乐和流行歌曲的新发展。
那个
时候的歌曲主题多样化,内容包括爱情、友谊和对生活的思考等。
9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电子音乐开始进入中国,流行音乐的多样化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而且,流行音乐开始向亚洲乃至世界发展。
许多中国艺术家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国际音乐奖项。
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迅速。
不同类型的音乐被引入中国,包括嘻哈音乐、
R&B音乐和电子音乐等。
中国的音乐市场也越来越庞大,国内外的音乐节和演唱会层出不穷。
中国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而且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跌宕起伏,经历了从受外国音乐影响到形成独特风格的过程。
尤其是在经济改革和开放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肯定会继续发展壮大,与世界音乐接轨。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作者:陈艳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11期流行音乐(pop music)是一个在20、21世纪伴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
中国流行音乐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30至40年代是第一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2000年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更加辉煌和成熟,如今已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
一.回顾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2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在黎锦晖的领导下,在上海开始发展,上海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主要基地。
在20至30年代间,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获得卓越的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
当时的上海已具备了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电影、广播、舞厅娱乐场所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要求。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便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黎锦晖的音乐创作以及他所创办的“明日歌舞团”为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月歌舞团”是当时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团体,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黎锦光、姚敏都在这个团里,人民音乐家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等鲜明特征。
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的敌伪统治者十分重视流行歌曲的宣传作用。
伪满时期、著名歌星李香兰曾成为流行音乐的风云人物。
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没有太重要的成就和发展。
除技术上的某些进步外,整体风格没有超过早期的格局。
随着全中国解放,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一支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歌剧《洪湖赤卫队》等大型声乐作品中的选曲也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歌曲创作当属我国歌曲创作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1980至1984年间,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内地。
并对内地流行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0年代上海流行音乐《何日君再来》历史与音乐研究摘要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正是流行音乐不断发展地方,也有属有“金嗓子” 美誉的周旋。
这个时代的歌曲令人沉迷不已,其中《何日君再来》是一首在30年代风靡上海滩的流行音乐。
但因当时的历史背景使这首歌和其作者刘雪庵进入了非同寻常的境地。
本文将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中国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流行音乐发展实际情况对《何日君再来》进行历史的陈述。
歌曲《何日君再来》的创作手法既保留了艺术歌曲的特色,又有着时代的流行因素,是一首优秀的流行歌曲,在早期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有着里程碑的作用。
本文共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对歌曲《何日君再来》的创作背景和歌曲历史进行介绍,第三部分是对歌曲《何日君再来》的创作手法以及音乐特色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歌曲《何日君再来》不同时期的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结论部分笔者将通过对歌曲《何日君再来》的历史和音乐分析总结其历史意义。
关键词:流行歌曲;历史背景;音乐风格;影响1.绪论1.选题意义《何日君再来》是一首风靡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但是却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被认为是“黄色歌曲”的代表,有时也遭到“汉奸歌曲”的指责,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汉奸歌曲”的称谓没有了,但是“黄色歌曲”的帽子却依旧没有被摘掉。
时至今日,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流行音乐的大国的时候,再回首分析这首歌曲,这首将近100年前的歌曲为中国后来的流行音乐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二、研究现状《何日君再来》这首作品的研究成果较少,大部分研究者着重研究其历史背景以及歌曲对其作者的人生影响,大多忽略了其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以及不同时代不同演唱风格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由于《何日君再来》在历史上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也对作者和各个演唱者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音乐学习者,希望可以从歌曲的创作手法以及演唱方法中客观分析,使更多人重新了解这首歌,并在未来的演唱中可以更加深刻的把握情感,加入新时期的元素。
我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认识何潇杰计软1541目录目录 (2)一、中国流行音乐起源 (1)(1)代表人物和作品: (1)二、中国早期流行音乐(1927—1936) (1)1.奠基 (1)(1)代表人物和作品:聂耳,洗星海。
(1)三、上海流行音乐(1937—1949) (2)1.电影电台的双栖形式 (2)(1)代表人物: (2)2.避难到香港 (4)四、香港流行音乐(50-90年代) (4)1.5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发展阵地转移 (4)2.美国流行音乐对香港的影响 (5)3.六十年代创始代表人物:“温拿五虎” (5)(2)代表人物:温拿五虎,许冠杰 (6)3.六十年代后的发展和变化 (6)4.香港流行音乐鼻祖许冠杰 (7)5.巨星退出歌坛 (9)(2)代表人物:张国荣,谭咏麟。
(9)6.九十年代疲态后的明星包装潮 (9)(1)代表人物: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
(10)五、台湾流行音乐(60-90年代) (10)1.起源 (10)2.台湾流行音乐开始崛起 (10)(1)代表人物: (11)3,发展速度加快,创作力量开始崛起 (11)4.台湾流行音乐革命 (12)六、80年代以来内地流行音乐 (13)1.80年代大陆社会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13)2.8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的创作特点 (13)(2)代表人物: (14)3.85年大陆流行音乐发展情况: (15)4.90年代后流行大陆音乐发展情况: (15)七、21世纪初的中国流行音乐 (19)1.新时代的来临 (19)2总结: (22)何潇杰—计算机系—154—中国流行音乐通论一、中国流行音乐起源中国流行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诞生于上海。
当时,在这个中国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中,西洋古典音乐、美国的爵士乐、中国的民间小调、戏曲汇集于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逐渐于30年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风格。
(1)代表人物和作品:代表人物是沈心工和李叔同,代表作是《送别》。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群众性歌曲.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性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
总的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从产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发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它的发展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它带有浓重的殖民地气息,存在先天不足的软弱;另一方面,由于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流行歌曲只面向人数不多的小资产阶级及市民阶层.
新中国建国后17年间的创作歌曲随着全国解放,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一支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至此完成了发展.
谢谢大家。
中国流行乐的发展知识网络图20年代末,30年代初(兴起)中国流行乐30—40年代(发展)80—90年代(高潮)现今(高速发展)关于网络图第一个时期(20年代末,30年代初):流行乐起源于西方,2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兴起,之所以是在上海,是因为这里交汇了世界上各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同时在通商口岸带来的丰富的文化交融下,上海就成了早期流行乐的集中地,在这一时期,黎锦晖充当了中国流行乐的先驱,一首《毛毛雨》正式开创了中国的“流行时代”,同时也成就了像周旋这样的一大批优秀歌手。
第二个时期(30—40年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许多歌曲合时宜的带上了一定的政治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歌曲的素材来源并不宽泛,只是从民歌和戏剧演变而来,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色彩,例如《南泥湾》;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时候,战争进入了中后期,党的努力给了人民很大的鼓舞,于是人的名字开始在乐曲中被歌颂,例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音乐由于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并没有多少有价值的成分被人们传唱,在流行乐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个时期(80——90年代):80年代伊始,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国外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涌入中国,造就了大陆和港台流行乐井喷式的出现。
大陆方面摇滚歌手以崔健、黑豹和魔岩三杰(窦唯、何勇、张楚)最为著名,同时高晓松的《校园民谣》家喻户晓,中国掀起了一股校园热潮,还有毛宁《涛声依旧》、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彭丽媛《在希望的田野上》、响彻大江南北;港台方面,许多青年歌手成了少女们的偶像,例如童安格和他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黄安和《新蝴蝶鸳鸯梦》、邰正宵和《999朵玫瑰》等。
自此,中国流行乐基本定型,为后续更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个时期(现今):现在,中国流行乐向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出现了R&B、Hip—pop等多种新的音乐形式,更有像张悬这样的独立音乐人和宋冬野、张震岳等流行乐手大量出现,流行乐发出了新的声音。
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次高峰——1986-1992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的历程中国流行音乐是中国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次发展和变革。
1986年至1992年期间,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创作民族化的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次高峰。
在这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变得更加多样化,融入了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并更加注重对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1986年至1992年间,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激发了人们对个性和创新的渴望。
音乐创作也受到了这一浪潮的影响,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使其具有更加独特的中国特色。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音乐团体和歌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崔健和邓丽君。
他们的音乐创作跳脱了以往的框架,融合了摇滚乐和民谣的元素,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们的音乐作品广泛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同时也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
1989年,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契机,李宗盛的《匆匆那年》一曲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这首歌以其朴实的音乐和深情的歌词赢得了无数人的心,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
这首歌的成功,不仅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人认识了中国的流行音乐。
除了以上的音乐团体和歌手,一些独立音乐制作人也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例如,赵雷的《成全》和周杰伦的《晴天》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成为了当时的音乐现象。
他们的成功不仅证明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潜力,也为后来的音乐人提供了一个榜样和启示。
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民族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音乐人们开始挖掘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引入了古典乐器、中国民歌和民间音乐元素,使得音乐作品更具中国特色。
此外,他们还在歌词中表达了对家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眷恋,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内涵。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