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操纵第四章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55
第四章船舶稳性第一节船舶稳性的基本概念(一)船舶平衡的3种状态1、稳定平衡>0G点在M点之下,GM>0,MR2、随遇平衡G点与M点重合,GM=0,M=0R3、不稳定平衡<0G点在M点之上,GM<0,MR(二)稳性的定义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受给定的外力作用后发生倾侧而不致倾覆,当外力消失后仍能回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的能力。
(三)稳性分类分类方法: 按倾斜方向、倾角大小、倾斜力矩性质、船舱是否进水┏破舱稳性稳性┫┏初稳性(小倾角稳性)┃┏横稳性┫┏静稳性┗完整稳性┫┗大倾角稳性┫┗纵稳性┗动稳性其中,倾角小于等于10-15度称为小倾角,否则称为大倾角。
倾斜力矩性质指静力或动力,或者说有无角速度、角加速度。
第二节船舶初稳性(1)(一)船舶初稳性的基本标志1.稳心M 与稳心距基线高度KM船舶小倾角横倾前、后其浮力作用线交点称为横稳心,简称稳心。
稳心M距基线的垂向坐标称为稳心距基线高度。
2.初稳性的衡准指标稳心M至重心G的垂距称为初稳性高度GM。
初稳性高度GM是衡准船舶是否具有初稳性的指标。
初稳性高度大于零,即船舶重心在稳心之下,船舶就有初稳性。
3.初稳性中的假设(对于任一给定的吃水或排水量)(1)小倾角横倾(微倾);(2)在微倾过程中稳心M和重心G的位置固定不变;(3)在微倾过程中浮心B的移动轨迹是一段以稳心为圆心的圆弧;(4)在微倾过程中倾斜轴过漂心。
(二)初稳性高度GM的表达式GM=KB+BM-KG=KM-KG第二节 船舶初稳性(2)(三) 初稳性高度的求取1、 KM 可在静水力曲线图、静水力参数表或载重表中查取。
2、 KG 的计算式中,P i —— 组成船舶总重量(含空船重量等)的第i 项载荷,tZ i —— 载荷P i 的重心距基线高度,m3、Z i 确定(1)舱容曲线图表查取法船舶资料中通常有各个货舱和液舱的舱容曲线图或数据表,利用舱容曲线图表,可方便确定舱内散货或液货的重心高度Z i ,方法如下:i )对于匀质散货或液货,已知货堆表面距基线高度,在图中左纵轴上对应点做水平线交舱容中心距基线高度曲线得B 点,过B 点做垂线交上横轴得C 点,对应值即为该舱货物重心距基线高度Z i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大型船舶操纵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第一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船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保障人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环境,根据《1974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 1995年修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一)在80,000载重吨或总长250米及以上船舶(以下简称“大型船舶”)上任职的船长和大副;(二)从事船员大型船舶操纵特殊培训的机构。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是实施本办法的主管机关。
经主管机关授权的港务监督负责对船员大型船舶操纵特殊培训的监督管理以及考试和发证工作。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四条船员大型船舶操纵特殊培训是指基于航海操纵模拟器进行的使船员掌握大型船舶操纵技能的培训。
在大型船舶上任职的船长、大副应完成此项培训,在任职时《船员大型船舶操纵特殊培训合格证》(以下简称“培训合格证”)和适任证书应同时使用。
第五条参加船员大型船舶操纵特殊培训的学员应持有海船船长或大副适任证书并实际担任船长或大副职务不少于12个月。
第六条承担船员大型船舶操纵特殊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师资、设施和设备应满足本办法附件一的要求。
(二)培训大纲的制定和培训学时数不应低于本办法附件二的标第三章培训第七条凡申请参加船员大型船舶操纵特殊培训的学员应向授权的港务监督提交以下资料:(一)填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申请表》一份;(二)船员服务簿及其影印件一份。
(三)船员适任证书及其影印件一份。
(四)近期免冠、正面、光纸证件相片4张。
第八条培训机构应在每期开班前,将受训人员的名册(其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所持适任证书航区等级职务、参训前实际工作单位)。
预计开学和结业日期以及培训计划等报负责管理该项培训的港务监督。
未经港务监督核准,不得开展培训。
第九条开展船员大型船舶操纵特殊培训应遵守下列规定:(一)培训时数不少于36小时。
渔船船艺与操纵题库(一级船长406题)第一部分船舶结构与设备(1~119)索引:第一章船舶常识(共15题)第二章渔船结构(共18题)第三章渔船积配载知识(共68题)第四章锚设备(0)第五章系泊设备(0)第六章舵设备(共18题)第一章船舶常识(1~15)1.公制水尺中数字的高度及相邻数字间的间距是:A.6厘米B.10厘米C.12厘米D.15厘米答案:B(1分)2.平静水面中,当水面与吃水标志数字下端相切时,吃水的正确读取方法是:A.以该数字为准B.相切处按比例读取C.以相切处相邻两数字的平均值为准D.以水面下第一数字为准答案:A(2分)3.平静水面看水尺时,如读得整数,则是以水线在:A.数字的上缘为准B.数字的中间为准C.数字的下缘为准D.两相邻数字的中间为准答案:C(2分)4.载重线标志的主要作用是确定:A.载重量B.船舶吨位C.船舶干舷D.船舶吃水5.载重线标志的作用有:①确定船舶干舷;②限制船舶的装载量;③确定船舶的总吨位;④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储备浮力。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3分)6.载重线圆圈的中心应位于:A.船中以前1/4船长处B.船中以后1/4船长处C.船中处D.船中略后答案:C(2分)7.载重线标志中“X(S)”水平线段表示:A.热带载重线B.冬季载重线C.夏季载重线D.淡水载重线答案:C(1分)8.载重线标志中“RQ(TF)”水平线段表示:A.夏季载重线B.热带载重线C.热带淡水载重线D.淡水载重线答案:C(2分)9.以_____度量最大吃水限制线。
A.载重线的上边缘为准B.载重线的下边缘为准C.载重线的中线为准D.夏季载重线为准答案:A(2分)10.干舷大小是衡量船舶_____的重要标志。
A.纵倾大小B.储备浮力大小C.稳性大小D.强度大小11.下列哪项船舶主尺度比的数值越大,表示船体瘦长,在水中阻力较小,船舶快速性好?A.型宽/吃水B.旋回直径/垂线间长C.垂线间长/型深D.垂线间长/型宽答案:B(3分)12.下列哪项船舶主尺度比的数值越大,表示船舶储备浮力大:A.型宽/吃水B.型深/吃水C.垂线间长/型深D.垂线间长/型宽答案:B(3分)13.船舶方型系数是指:A.设计水线面面积与长方形长×宽之比B.设计水线下中剖面积与高×宽之比C.设计水线下船体体积与长方体:长×宽×高的体积之比D.设计水线面积与中横剖面面积之比答案:C(3分)14.净吨位的用途是:A.计算各种税收的基准B.计算停泊费用C.计算拖带费用D.以上都是答案:D(2分)15.总吨位的用途是:A.表明船舶大小及作为国家统计船舶吨位之用B.计算净吨位C.作为海事赔偿计算之基准D.以上都是答案:D(2分)第二章渔船结构(16~33)16.船体抵抗总纵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作用的能力称为:A.总纵弯曲强度B.扭转强度C.横向强度D.局部强度17.以下有关船体强度表述最准确的是:A.是船体对外的受力B.船体抵抗风浪冲击的能力C.船体抵抗“中拱”、“中垂”合力的能力D.船体具有承受和抵抗使其变形诸力的能力答案:D(1分)18.引起船体发生总纵弯曲的主要原因是沿着船长方向每一点上:A.重力分布不平衡造成的B.浮力分布不平衡造成的C.压力分布不平衡造成的D.重力和浮力分布不平衡造成的答案:D(2分)19.船舶所受的最大总纵弯曲力矩一般位于船中附近,而最大剪力值则位于距首尾两端:A.0.15×船长附近B.0.25×船长附近C.0.35×船长附近D.0.4×船长附近答案:B(3分)20.船舶在波浪中产生最严重中拱中垂变形的时机是:A.波长等于船长B.波长等于2倍船长C.波高小于干舷D.波速大于船速答案:A(2分)21.大风浪中航行,当船长L等于波长λ时,船体最易出现:A.扭转变形B.中拱中垂变形C.局部变形D.局部和扭转变形答案:B(3分)22.当船体受总纵弯曲应力时,受力最大的一层甲板称:A.强力甲板B.舱壁甲板C.干舷甲板D.量吨甲板23.下列对横骨架式船体结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建造方便B.货舱容积损失少C.船舶纵向强度大D.常用于沿海中小型船舶答案:C(3分)24.船体横骨架式结构的特点是:A.纵向构件排列密而大,横向构件排列疏而大B.纵向构件排列疏而大,横向构件排列密而小C.纵向构件排列密而小,横向构件排列疏而大D.纵向构件排列密而小,横向构件排列密而大答案:B(1分)25.横骨架式船舶的特点是:A.横向构件间距大,尺寸大B.船舶自重相对减轻C.货舱容积损失少D.空船重量轻答案:C(1分)26.横骨架式船体结构的优点是:①横向与局部强度好;②舱容利用率低;③结构简单;④装卸方便。
{(1)定常旋回阶段第一章船舶操纵性基础1、定义:保向、改向、变速。
2、船舶操纵性能:①变速性能:(1)停船性能(2)启动性能(3)倒车性能②旋回性能③保向性能④航向稳定性能3、一些主要概念:①转心:转轴与船舶首位线交点(垂足)通常位于船首之后1/3L (船长)它的位置稍有移动②通常作用在船上的力及力矩:水动力、风动力、舷力、推力③漂角:船舶运动速度与船首位线的夹角4、①水动力及其力矩:水给予船舶的运动方向相反的力②特点:船前进时,水动力中心在船中前船后退时,水动力中心在船中后③附加质量:惯性质量及惯性矩大型船舶纵向附加质量≈0.07m (m 为船的质量)附加惯性矩≈1.0Iz (Iz 为船的惯性矩)④水动力角:水动力方向与船首位线的夹角它是漂角的函数,随它漂角的增大而增大⑤水动力中心大概位置:前进平吃水:漂角为0时,中心在船首之后1/4L (船速越低,越靠近船中,前进速度为0时,在船中)后退平吃水:漂角为0时,中心距船中1/4L⑥水动力距:与力矩系数水线下面积、船体形状有关力矩系数是漂角的函数5、船体阻力摩擦阻力→主要阻力占70%—90%速度越大,其值越大(与V 2成正比)兴波阻力(低速时:与V 2成正比;船高速时:急剧增大)涡流阻力空气阻力:约占2%附体阻力6、船舶的变速性能①停船性能(冲程):与惯性有关②冲程:往往是对水移动的距离(对水移动速度为0)③一般万吨船:倒车停船距离为6—8L倒车冲程:5万:8~10L 10万吨:10~13L 15—20万吨:13~16L④当船速降到60%~70%时,转速降到25%~35%倒车⑤换向时间:从前进三到后退三所需时间汽轮机:120s~180s 内燃机:90s~120s 蒸汽机:60s~90s7、船舶的旋回性:转船阶段①旋回圈:过渡阶段—变速旋回阶段{剩余阻力:附加阻力:{②旋回初径:操舵后航向转过180°时,重心移动的横向距离一般为3~6L③旋回直径:船定常旋回时,重心轨迹圆的直径通常为旋回初径的0.9~1.2倍④进距:开始操舵到航向转过任一角度,重心移动的纵向距离通常为旋回初径的0.6~1.2倍⑤横距:指操舵让航向转过任一角度,垂心所走的横向距离约为旋回初径的1/2倍⑥制距:操舵开始时的重心位置到定常旋回率重心的纵向距离1~2L(2)船舶旋回运动是舷力的横向分量、水动力横向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3)船舶旋回运动中的性能:降速车旋回的初始阶段:内倾;定常旋回:外倾旋回时间:旋回360°所需的时间;万吨级船旋回时间约为:6min(4)影响旋回特性的因素:①方形系数大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②船首水线下面积多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③船尾有钝材或船首瘦削旋回性差旋回圈大④舵面积大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⑤吃水增大横距、旋回初径增大,反移量减小⑥横倾,影响较小:低速时,向底舷一侧旋回旋回性好高速时,向高舷一侧旋回旋回性好船速低于某一值时,旋回圈加大⑦浅水:水变浅阻力加大转船舵力作用小旋回圈大旋回性变差⑧旋回圈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反移量(kick ):向操舵相反一舷移动的距离0.1~0.2L (10%~25%L )9、操纵指数:k r r T =+.(T :追随性指数.r :r 的导数角速度<r>的加速度k:旋回性指数)阻尼力矩惯性力矩=T (T 大,惯性大,实际操舵中T 越小越好)阻尼力矩转舵力矩=k (k 大,转舵效应好,实际操舵k 越大越好)无因次的k’、T’)(')('v L T T v L k k ==(k/T 表示舵效){{第二节航向稳定性及保向性1、船向稳定性定义:船受外力干扰,干扰消失后,不用舵的前提下,船能自动恢复直线运动①恢复到原航向平行的航向航向稳定性(方向稳定性)稳定性②彻底恢复到原航行完全相同的航向上③直线稳定航向稳定性:方形系数低,长/宽高的船航向稳定性好瘦船稳定性好船首侧面积大航行稳定性差(例如:球鼻首bulous)2、保向性概念:船首线运动受外力干扰通过用船纠正使其恢复到原航向与航迹上继续做直线运动一般来说:航向稳定性好的船保向性好3、影响保向性因素瘦船好浅吃水差船尾肥大(有钝材)好干舷高差尾倾较首倾好轻载比满载保向性好(如有风,另当别论)船速高好水深浅好逆风逆流好第三节变速性能补充1、启动性能:静止定常运动定常速度v、所需距离与排水量成正比,与v2成反比,与阻力成正比经验:满载启动距离20L轻载为满载的1/2~2/32、减速性能:停车冲程:对水速度为0通常对水移动能维持舵效的最低速度,即认为停船万吨级船2节、超大船3节,即认为停船一般货船停船冲程8~20L、超大船停船冲程20L3、制动性能:前进三后退三变螺距船CPP是FPP船紧急停船距离的60%~80%总结:排水量大停船距离大船速大停船距离大污底严重停船距离小主机功率大停船距离小顺流顺风停船距离大第四节船舶操纵性试验1、旋回试验:在直航情况下,左35°或右35°,使船旋回旋回试验的目的:测定旋回圈,评价船舶旋回性2、冲程试验冲程条件:风流小水深≥3Bd 采用投掷法测定倒车使船停下(这种试验)要求船首改变90°3、螺旋试验、逆螺旋试验该试验目的,判断船舶航向稳定性好坏逆螺旋试验:求取船舶达某一回旋角速度所需舵角4、Z 性试验该试验主要评价船舶首摇抑制性,也可测定旋回性,追随性,航向稳定性获得操纵性指数第五节IMO 要求1、①对旋回性:进距<4.5L 旋回初径<5L操10°舵角航向改变10°时的进距<2.5L②对停船性:全速倒车停船距离<15L超大船倒车停船距离<20L③对于首摇抑制性、保向性3、Z 型试验结果:左右10°舷角第一超越角:a 、当L/v <10s 时:<10°b 、当L/v >30s 时:<20°c 、当10s <L/v <30s 时:[5+21(L/v )]°第二超越角:a 、当L/v <10s 时:<25°b 、当L/v >30s 时:<40°c 、当10s <L/v <30s 时:<[17.5+0.75(L/v )]°第三章车、舵、锚、缆、拖船第一节螺旋桨(propeller )1、关于阻力的补充摩擦阻力占到70%~80%,它与大约船速1.852的次方成正比2、吸入流与排出流①进入螺旋桨的流吸入流:范围广、流速慢、流线平行②螺旋桨排出的流排出流:范围小、流速快、水流旋转3、推力有船速关系(还与滑失有关)推力:排出流对船的反作用力船速一定,螺旋桨转速高推力大螺旋桨转速一定,船速高推力小4、滑失:螺旋桨对水实际速度与理论上能前进速度之差理论速度滑失滑失比=螺旋桨推力主要取决于其转速及滑失比。
第一章船舶操纵性能基本概念1.船舶操纵性能可分为固有操纵性和控制操纵性,固有操纵性:包括追随性、定长旋回性、航向稳定性;控制操纵性:包括改向性、旋回性、保向性。
2.转心:从瞬时轨迹曲率中心O 点作船舶首尾线的垂线可得瞬时转动中心P 点,简称“转心”。
船舶定常旋回时,一般转心位于船首之后约1/3 - 1/5 船长处;尾倾时,转心后移,首倾时,转心前移。
3.漂角:漂角是指船体上一点的船速矢量与船舶首尾线之间的交角;漂角一般指船舶重心处的漂角,用符号β 表示,左舷为负,右舷为负。
4.水动力及其力矩:水给予船舶的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5.水动力作用中心:水动力作用中心是指船体水下部分的面积中心,随漂角β 的增大而逐渐向后移动。
船舶平吃水时,当漂角为0,船舶向前直航时,水动力中心在船首之后约1/4 船长处,且船速越低,越靠近船中;⏹当漂角为180º,即船舶后退时,水动力中心在距离船尾之前约1/4 船长处,且船退速越低,越靠近船中。
⏹船舶空载或压载时往往尾倾较大,船体水下侧面积中心分布在船中之后,水动力作用中心要比满载平吃水时明显后移。
6.引航卡(Pilot Card):船长与引航员之间关于船舶操纵性能进行信息沟通的资料卡;每航次由船长填写;内容包括本船的主尺度、操纵装置性能、船在不同载况时主机不同转速下的航速以及船舶特殊操纵装置(侧推器)等信息。
7.驾驶台操纵性图(Wheelhouse Poster):详细概述船舶旋回性能和停船性能的图表资料;置于驾驶台显著位置;内容包括深水和浅水(=1.2),满载和压载情况下船舶的旋回圈轨迹图及制动性能(停船试验)资料。
8.船舶操纵手册(Maneuvering Booklet):详细描述船舶实船操纵性试验结果的手册;它是重要的船舶资料之一;内容包括旋回试验、Z形操纵试验和停船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记录以及试验分析等;操纵手册包括全部驾驶台操纵性图上的全部信息;除实船试验结果之外,操纵手册中的大部分操纵信息估算结果。
{(1)定常旋回阶段第一章船舶操纵性基础1、定义:保向、改向、变速。
2、船舶操纵性能:①变速性能:(1)停船性能(2)启动性能(3)倒车性能②旋回性能③保向性能④航向稳定性能3、一些主要概念:①转心:转轴与船舶首位线交点(垂足)通常位于船首之后1/3L (船长)它的位置稍有移动②通常作用在船上的力及力矩:水动力、风动力、舷力、推力③漂角:船舶运动速度与船首位线的夹角4、①水动力及其力矩:水给予船舶的运动方向相反的力②特点:船前进时,水动力中心在船中前船后退时,水动力中心在船中后③附加质量:惯性质量及惯性矩大型船舶纵向附加质量≈0.07m (m 为船的质量)附加惯性矩≈1.0Iz (Iz 为船的惯性矩)④水动力角:水动力方向与船首位线的夹角它是漂角的函数,随它漂角的增大而增大⑤水动力中心大概位置:前进平吃水:漂角为0时,中心在船首之后1/4L (船速越低,越靠近船中,前进速度为0时,在船中)后退平吃水:漂角为0时,中心距船中1/4L⑥水动力距:与力矩系数水线下面积、船体形状有关力矩系数是漂角的函数5、船体阻力摩擦阻力→主要阻力占70%—90%速度越大,其值越大(与V 2成正比)兴波阻力(低速时:与V 2成正比;船高速时:急剧增大)涡流阻力空气阻力:约占2%附体阻力6、船舶的变速性能①停船性能(冲程):与惯性有关②冲程:往往是对水移动的距离(对水移动速度为0)③一般万吨船:倒车停船距离为6—8L倒车冲程:5万:8~10L 10万吨:10~13L 15—20万吨:13~16L④当船速降到60%~70%时,转速降到25%~35%倒车⑤换向时间:从前进三到后退三所需时间汽轮机:120s~180s 内燃机:90s~120s 蒸汽机:60s~90s7、船舶的旋回性:转船阶段①旋回圈:过渡阶段—变速旋回阶段{剩余阻力:附加阻力:{②旋回初径:操舵后航向转过180°时,重心移动的横向距离一般为3~6L③旋回直径:船定常旋回时,重心轨迹圆的直径通常为旋回初径的0.9~1.2倍④进距:开始操舵到航向转过任一角度,重心移动的纵向距离通常为旋回初径的0.6~1.2倍⑤横距:指操舵让航向转过任一角度,垂心所走的横向距离约为旋回初径的1/2倍⑥制距:操舵开始时的重心位置到定常旋回率重心的纵向距离1~2L(2)船舶旋回运动是舷力的横向分量、水动力横向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3)船舶旋回运动中的性能:降速车旋回的初始阶段:内倾;定常旋回:外倾旋回时间:旋回360°所需的时间;万吨级船旋回时间约为:6min(4)影响旋回特性的因素:①方形系数大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②船首水线下面积多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③船尾有钝材或船首瘦削旋回性差旋回圈大④舵面积大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⑤吃水增大横距、旋回初径增大,反移量减小⑥横倾,影响较小:低速时,向底舷一侧旋回旋回性好高速时,向高舷一侧旋回旋回性好船速低于某一值时,旋回圈加大⑦浅水:水变浅阻力加大转船舵力作用小旋回圈大旋回性变差⑧旋回圈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反移量(kick ):向操舵相反一舷移动的距离0.1~0.2L (10%~25%L )9、操纵指数:k r r T =+.(T :追随性指数.r :r 的导数角速度<r>的加速度k:旋回性指数)阻尼力矩惯性力矩=T (T 大,惯性大,实际操舵中T 越小越好)阻尼力矩转舵力矩=k (k 大,转舵效应好,实际操舵k 越大越好)无因次的k’、T’)(')('v L T T v L k k ==(k/T 表示舵效){{第二节航向稳定性及保向性1、船向稳定性定义:船受外力干扰,干扰消失后,不用舵的前提下,船能自动恢复直线运动①恢复到原航向平行的航向航向稳定性(方向稳定性)稳定性②彻底恢复到原航行完全相同的航向上③直线稳定航向稳定性:方形系数低,长/宽高的船航向稳定性好瘦船稳定性好船首侧面积大航行稳定性差(例如:球鼻首bulous)2、保向性概念:船首线运动受外力干扰通过用船纠正使其恢复到原航向与航迹上继续做直线运动一般来说:航向稳定性好的船保向性好3、影响保向性因素瘦船好浅吃水差船尾肥大(有钝材)好干舷高差尾倾较首倾好轻载比满载保向性好(如有风,另当别论)船速高好水深浅好逆风逆流好第三节变速性能补充1、启动性能:静止定常运动定常速度v、所需距离与排水量成正比,与v2成反比,与阻力成正比经验:满载启动距离20L轻载为满载的1/2~2/32、减速性能:停车冲程:对水速度为0通常对水移动能维持舵效的最低速度,即认为停船万吨级船2节、超大船3节,即认为停船一般货船停船冲程8~20L、超大船停船冲程20L3、制动性能:前进三后退三变螺距船CPP是FPP船紧急停船距离的60%~80%总结:排水量大停船距离大船速大停船距离大污底严重停船距离小主机功率大停船距离小顺流顺风停船距离大第四节船舶操纵性试验1、旋回试验:在直航情况下,左35°或右35°,使船旋回旋回试验的目的:测定旋回圈,评价船舶旋回性2、冲程试验冲程条件:风流小水深≥3Bd 采用投掷法测定倒车使船停下(这种试验)要求船首改变90°3、螺旋试验、逆螺旋试验该试验目的,判断船舶航向稳定性好坏逆螺旋试验:求取船舶达某一回旋角速度所需舵角4、Z 性试验该试验主要评价船舶首摇抑制性,也可测定旋回性,追随性,航向稳定性获得操纵性指数第五节IMO 要求1、①对旋回性:进距<4.5L 旋回初径<5L操10°舵角航向改变10°时的进距<2.5L②对停船性:全速倒车停船距离<15L超大船倒车停船距离<20L③对于首摇抑制性、保向性3、Z 型试验结果:左右10°舷角第一超越角:a 、当L/v <10s 时:<10°b 、当L/v >30s 时:<20°c 、当10s <L/v <30s 时:[5+21(L/v )]°第二超越角:a 、当L/v <10s 时:<25°b 、当L/v >30s 时:<40°c 、当10s <L/v <30s 时:<[17.5+0.75(L/v )]°第三章车、舵、锚、缆、拖船第一节螺旋桨(propeller )1、关于阻力的补充摩擦阻力占到70%~80%,它与大约船速1.852的次方成正比2、吸入流与排出流①进入螺旋桨的流吸入流:范围广、流速慢、流线平行②螺旋桨排出的流排出流:范围小、流速快、水流旋转3、推力有船速关系(还与滑失有关)推力:排出流对船的反作用力船速一定,螺旋桨转速高推力大螺旋桨转速一定,船速高推力小4、滑失:螺旋桨对水实际速度与理论上能前进速度之差理论速度滑失滑失比=螺旋桨推力主要取决于其转速及滑失比。
库区船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库区船舶管理,维护库区船舶秩序,确保港口安全,保障船舶货运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港口库区内的各类船舶,并对库区船舶的停靠、进出、操纵、保养等行为予以规范。
第三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完善的库区船舶管理制度,加强对船舶的管理,确保船舶和人员的安全,维护港口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第四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库区船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库区船舶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保障库区船舶的停靠和作业的便利,提高库区船舶的通过能力和效率。
第六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健全库区船舶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确保船舶和人员的安全。
第七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库区船舶设施的维护保养,保证船舶设施的安全可靠。
第八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库区船舶的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库区船舶的监管力度。
第九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库区船舶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本制度,提高对库区船舶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管理范围第十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对所有在库区内进行停靠、进出、作业等活动的船舶实行管理。
第十一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对库区船舶人员的行为进行管理,规范其工作作风和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对库区船舶设施的使用进行管理,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
第十三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库区船舶所属公司的管理,推动公司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第十四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对库区船舶的动态信息进行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第十五条港口管理机构应当对库区船舶的安全管理进行管理,加强对船舶的安全监管。
第三章船舶的停靠和作业第十六条船舶需要停靠库区时,应当提前向港口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停靠。
第十七条船舶的停靠位置和时间应当由港口管理机构统一安排,并告知船舶相关人员。
第十八条船舶在停靠期间,应当遵守港口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做好船舶的安全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