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补修课复习范围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9
行政管理学复习(fùxí)重点第一章概述(ɡài shù)一、行政(xíngzhèng)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1、与立法(lì fǎ)、司法相对应的“行政(xíngzhèng)”。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
)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规范方法;2、经验方法;3、案例方法;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xíngzhèng)环境一、行政环境的概念(gàiniàn)及内涵: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yǐngxiǎng)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行政环境是针对(zhēnduì)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biānjiè)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行政管理学考前辅导资料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行政管理学一、课程框架二、课程重点三、答题技巧一、课程框架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是由行政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绪论(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行政主体(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过程(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环节和运作过程,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等);行政保障(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有效运作的保障手段,包括财务行政、机关行政、行政道德、行政监督、行政法治等);行政目的(主要研究和了解完善行政体系、提高行政效率的具体途径)。
二、课程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一、行政的涵义(一)国内外学者对行政涵义的解释和分析1.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理解行政盂德斯鸠把管理国家的活动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类。
2.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及不同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美国学者.古德诺认为,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谓之政治,国家意志的执行即是行政。
3.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和释义行政凡是管理活动都是行政,从管理的功能及其过程的角度来考察行政,突出管理的特点,强调行政的动态性。
4.从综合的角度,全面地概述行政一些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认为,行政是一个广涵义、多功能的概念,应该多方面、多层次、综合地分析行政。
(二)科学理解行政的涵义第一,要明确行政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要明确行政与管理的关系。
第三,要明确行政与法律的关系。
综上所述,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行政学诞生于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行政管理学复习指南第一章绪论公共行政管理的含义;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一、名词解释公共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简答1、西方学者是从哪几个角度理解公共行政管理的?从政府的组织结构考察;从政治与行政关系的角度考察;从管理的角度来加以考察。
2、回答早期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特点。
注重机械效率和组织的静态面,忽视社会效益和组织的动态面;强调组织内在要素和人的物质利益,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作用和人的心里因素3、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是如何勾画未来政府的蓝图的?起催化作用的政府;社区拥有的政府;竞争性政府;有使命感的政府;讲究效果的政府;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的政府;有预见的政府;分权的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
三、论述1、试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征。
以输出为取向;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以市场取代官僚组织;政府的某些功能通过市场机制而承包出去;把公众视为公共管理机构的客户;以较少的成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在公共部门引入更多的竞争性。
2、试论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促使公共管理发生的新变化。
从等级行政向网络行政的发展;从精英行政向大众行政的发展;从官僚式行政向企业式行政的发展。
第二章行政环境行政环境的定义;研究行政环境的意义;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一、名词解释行政环境: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地客观因素的总和。
二、简答1、简要回答里格斯行政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融合型;衍射型;棱柱型。
2、行政生态学提出了主要提出了哪些新的行政理念?整体系统的行政观;生态适应的行政观;功能开放的行政观;稳进发展的行政观。
3、简要回答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动态平衡的特点?综合平衡;动态平衡;暂时平衡。
三、论述试论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
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1)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2)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的动态平衡;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重点考核:⑴公共行政学的特点;P19⑵公共行政学产生与发展的每一位人物及其代表著作; P11-P17⑶公共行政的作用;P7第二章行政环境重点考核:⑴行政环境的概念;P26⑵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内容;P37⑶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P30第三章政府职能重点考核:⑴政府职能的特点; P44⑵政府失效的表现形式;P49⑶政府的经济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P51⑷市场失效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P48第四章行政体制重点考核:⑴行政体制的特点;P72⑵中央政府体制的具体分类及其代表国家;P75-P79⑶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及其代表国家;P79⑷行政区划体制遵循的原则;P82⑸行政区划的类型;P82第五章公共组织重点考核:⑴公共组织机构构成的基本要素;P86⑵集权制、分权制的概念;P89,P90⑶委任制的优点;(无,找不到)⑷层级制的优缺点;P93⑸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P104⑹学习型组织的概念;P105第六章行政领导重点考核:⑴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P115⑵考任制的概念;P115⑶行政领导权力的概念及来源;P117,P119⑷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P131第七章人事行政重点考核:⑴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P147⑵人事行政机关的类型;P143第八章机关行政重点考核:⑴机关行政的职责;P168⑵信息技术的应用;P180⑶办公自动化的概念;P178第九章行政决策重点考核:⑴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P191⑵行政决策应遵循的原则;P185⑶危机决策的概念;P190⑷行政决策的概念;P183⑸经验决策的概念;P190第十章行政执行重点考核:⑴行政执行的阶段;P207⑵行政协调的概念;P217⑶行政沟通的类型;P215⑷行政评估的作用;P222第十一章行政监督重点考核:⑴行政监督的类型;P234⑵行政监督的概念及原则;P230,P232⑶行政监察机关和其他监督机关的适用情况比较;P241⑷法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主体;P248,P251⑸舆论监督的特点;P253第十二章公共财政重点考核:⑴税收的概念、分类;P268,P269⑵税收的基本特征;P269⑶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P270第十三章法治行政重点考核:⑴法治的渊源;P281⑵法治行政的特点;P283⑶行政法规的特点P288⑷行政复议的概念;P292⑸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P293第十四章行政方法重点考核:⑴行政基本方法的主要内容;P310⑵行政方法的作用;P308⑶标杆管理的类型;P321第十五章行政效率重点考核:⑴行政效率的概念、作用;P326,P330⑵公共行政的目的与价值;P339⑶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原则;P341第十六章行政改革重点考核:⑴行政改革的取向;P349⑵行政改革的阻力、动力;P351,P354⑶电子政府对公共行政的影响;P370⑷西方的几种行政改革模式;P359。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1234 [春]6月教材实训科转自省电大在线学习平台合用班级:07春行政本科《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期末考试阐明一、期末考试规定《行政管理学#》重要考核对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旳理解和掌握限度。
二、组卷原则《行政管理学#》试卷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实用技能知识等内容构成,各占一定比例。
三、试题类型试题类型涉及:1.不定项选择题(10个,共30分);2.判断辨析题(5个,共10分);3.名词解释(3个,共15分);4.简答题(3个,共30分);5.论述题(1个,共15分);四、考核形式该课程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
五、答题时限期末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具体考试时间详见教务处有关期末考试告知。
六、其他阐明《行政管理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设旳一门补修课程,实行全省统一考试。
教材使用齐明山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旳《公共行政学》。
本考试大纲最后会对重要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做出综合概述,以供参照。
第二部分考核旳内容和规定第一章绪论重点考核:⑴公共行政学旳特点;p4⑵公共行政学产生与发展旳每一位人物及其代表著作; p9~18⑶公共行政学旳研究取向;p21~22第二章行政环境重点考核:⑴行政环境旳概念;p26⑵组织文化旳概念和内容;p37下~38上⑶公共行政生态学旳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第三章政府职能重点考核:⑴政府职能旳特点; p45~46⑵政府失效旳体现形式;p49~50⑶政府旳经济职能(p53)、政治职能(p51)、文化职能(p55)和社会职能(p57);⑷市场失效旳概念(p48上)及其体现形式;(p48~49)第四章行政体制重点考核:⑴行政体制旳特点;p72⑵中央政府体制旳具体分类及其代表国家;p75~79⑶地方政府体制旳类型及其代表国家;p79~81⑷行政区划体制遵循旳原则;p82⑸行政区划旳类型;p82下第五章公共组织重点考核:⑴公共组织机构构成旳基本要素;p94上⑵集权制(p89下)、分权制(p90中)旳概念;⑶委任制旳长处;⑷层级制旳优缺陷;p93⑸政府对非营利组织旳作用;p105⑹学习型组织旳概念;p105下第六章行政领导重点考核:⑴行政领导者旳产生方式;p115⑵考任制旳概念;p115下⑶行政领导权力旳来源;p119⑷行政领导者旳素质(p132~134)和能力(p134~136);第七章人事行政重点考核:⑴人力资源管理旳特点;p147上⑵人事行政机关旳类型;p143第八章机关行政重点考核:⑴机关行政旳职责;p168~169⑵信息技术旳应用;p180~181第九章行政决策重点考核:⑴行政决策体制旳核心;p191~195,重点p195⑵行政决策应遵循旳原则;p185⑶危机决策旳概念;p190下第十章行政执行重点考核:⑴行政执行旳阶段;p207⑵行政协调旳概念;p217⑶行政沟通旳类型;p215⑷行政指挥旳作用;p208第十一章行政监督重点考核:⑴行政监督旳类型;p234下⑵行政监督旳概念;p230⑶行政监察机关和其她监督机关旳合用状况比较;p241上⑷法制监督(p247~248)和社会监督(p251)旳主体;⑸舆论监督旳特点;p253第十二章公共财政重点考核:⑴税收旳概念(p268)、分类(p269);⑵税收旳基本特性;p269⑶税收制度旳核心内容;p270下第十三章法治行政重点考核:⑴法治旳渊源;p281⑵法治行政旳特点;p283⑶行政法规旳特点;p288⑷行政复议旳概念;p292⑸行政复议旳合法性审查;p293上第十四章行政措施重点考核:⑴行政基本措施旳重要内容; p310 (注:行政措施旳内容p304)⑵行政措施旳作用;p308⑶标杆管理旳类型;p321第十五章行政效率重点考核:⑴行政效率旳概念(p326)、作用(p330);⑵公共行政旳目旳与价值p339;⑶解决公平和效率旳原则;p341~343第十六章行政改革重点考核:⑴行政改革旳取向;p349~351⑵行政改革旳阻力(p351~354)、动力(p354~356);⑶电子政府对公共行政旳影响;p370~371⑷西方旳几种行政改革模式;p359~367第三部分期末复习指引『重点概念和问题归纳』一、重点概念行政环境、组织文化、行政区划体制、集权制、分权制、考任制、危机决策、行政协调、舆论监督、行政效率、行政改革二、重点问答1、公共行政学旳特点。
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一、课程简介《行政管理学》是学习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掌握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必备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必修课程,本科生教材是《行政管理学》。
它主要研究有关政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是具备执政能力的专业人员必备的课程。
二、复习要点1.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管理的本质、原则、方法、机制和功能的学科,涉及广泛,包括京剧演员也是行政管理人员等方方面面。
2.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在古代,行政管理主要重视实用性,在现代行政管理发展过程中,又经过了资产阶级行政管理、福利国家行政管理、议会主导的行政管理、市场化行政管理等阶段。
3.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经历了演变和更新,主要包括行政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公共行政学、国际行政学、公共领导学、公共管理、社会医学、公共资源管理等复数学科。
4.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一级行政机关、二级行政机关、三级行政机关、专业中央部门机关、地方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
5.行政管理的职权行政管理的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和规章,按照职责范围、程序和方式,行使行政行为的合法权力,包括法定职权、自由裁量权和必要裁量权等。
6.行政管理的公民权利保护行政管理的公民权利保护,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应当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民主权利等各项权益,实现社会公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
三、复习方法1.阅读教材并做笔记阅读自考《行政管理学》教材,重点理解教材中的概念、理论和法律规定,做好笔记,方便回顾、复习。
2.模拟试题练习通过模拟试题进行练习,掌握基本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3.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案例、文献、政策文件等资料,扩展知识面和视野。
四、复习重点提示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完整地体系和实践过程相结合,了解适用情况和操作方法。
2.强化重点知识点的掌握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复习和强化,加强自己的记忆。
题型一. 名词解释(4题)二. 简答题(4题)三. 论述题(2题)四. 材料分析(1题)第一章1.行政管理的目的 (在课件第一章第39页)(1)提高行政效率(2)促进行政现代化行政现代化的条件: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专业化、适应性和效率性(3)培养行政人才(4)促进行政的公平与正义2、行政管理效率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关系 (在课件第一章第41页)(1)行政管理效率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变动关系(2)民主价值是行政管理的终极价值(3)决定行政管理价值的关键因素3.行政管理的价值(在课件第一章第41页)1、行政管理的价值(1)效率价值(2)公平、公正、正义的民主价值2、行政管理效率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关系(1)行政管理效率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变动关系(2)民主价值是行政管理的终极价值(3)决定行政管理价值的关键因素第二章1、威尔逊与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思想的相同点 (在课件第二章第75页)(1)两人都认为任何政府在结构上与功能上都存在相似性,具有共同规律可循。
(2)行政与政治相关联,但又不同于政治活动,行政应部分受控于政治,但政治与行政又不同。
(3)尽管政治与行政功能分化非常明显,但将其严格区分是非常困难的。
(4)都主张加强行政集权来建立高效率政府。
2、威尔逊与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思想的不同点 (在课件第二章第76页)(1)两人对行政范畴的定义不同。
威尔逊对行政范围的定义则相对狭窄一些。
他认为:“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行政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古德诺从相对主义来界定行政的内涵,认为行政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还包括司法。
古德诺还对行政中政府行政的功能作了进一步的划分第三章三种行政模式的特点 (在课件第三章第10-12页)1、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亦称融合型行政模式)(1)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2)土地的分配与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3 )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4 )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家族与亲族主义色彩;(5 )流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6 )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经济上都是特权阶层;(7 )政府与民众沟通少,同一阶级间交往也受空间限制;(8 )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行政管理学概论复习大纲一、专业术语1.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亦称行政学、公共行政学, 其英文名称为Administration或Public Administration。
行政管理学是由“行政”、“管理”和“学”所构成旳一种复合词组, 该复合词组相应表述旳亦是一种复合概念:“行政”一般指政府执行国家意志、履行政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旳活动。
这一活动旳主体重要是国家行政机关, 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社会公共事务旳管理需要具有公共权威旳机构,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机构重要是政府。
行政活动以社会公共事务为客体, 也就限定了政府活动旳范畴, 即政府旳权威和作用体目前公共事务领域。
“管理”一般指协调众人力量以达到共同目旳旳活动, 行政管理学中旳“管理”一词强调行政活动中旳操作和技术层面, 涵盖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监督等功能领域, 关注旳焦点是机制、程序、原则、手段和措施等。
“学”则是与前面两个方面相一致旳比较系统化和有着独特领域旳理论、措施和知识旳体系。
因此, 行政管理学就是有关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营机制旳比较系统旳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措施旳体系。
2.权变理论权变理论是70年代形成于西方旳—种管理理论。
权变观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旳, 它否认一成不变、普遍合用旳“最佳”管理理论和措施, 觉得每一种组织均有其特定旳社会环境和内部条件, 因此, 随机应变,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组织管理行之有效旳核心。
“权变管理就是根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之间旳函数关系来拟定旳一种对当时本地最有效旳管理方式”。
窗体顶端3.科学管理美国人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旳源流, 因而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通过时间动作研究, 旨在获得人与机器旳最高效能。
他旳科学管理思想涉及如下内容:(1)劳动措施旳原则化, 建立科学旳作业措施采用代以往凭经验办事旳措施。
(2)工人培训旳科学化, 即按实验旳作业原则、措施对工人进行培训, 使他们能以最佳旳措施工作。
《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本科)补修课网考复习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32分)第一章绪论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三种权力。
A.立法 B.监察C.行政 D.考试 E.司法2.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观点的公共行政学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古德诺C.泰勒 D.威尔逊 E.韦伯3.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
A.西蒙 B.怀特C.汤姆森 D.孟德斯鸠 E.斯密斯堡4.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
A.科学管理时期 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人际关系时期 D.动态行政学时期E.X理论时期5.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A.韦伯 B.法约尔C.威尔逊 D.古德诺 E.泰勒6.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完成的。
A.怀特 B.魏劳毕C.泰勒 D.韦伯 E.费富纳7.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有人称之为()。
A.动态行政学时期 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行为科学时期 D.Y理论时期E.X理论时期8.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9.公共行政的特点是()。
A.公共性 B.民主性与公平性C.政治性与法制性 D.系统性 E.高效性10.公共行政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B.是对国家的治理C.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D.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E.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ACE 2.BD 3.ABCE 4.ABE 5.CD6.ABE 7.ACD 8.ABCDE 9.ABCE 10.ABCDE第二章行政环境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
15秋—北京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补修课课程考核说明北京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补修课课程考核说明一、课程目的及内容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行政管理学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也介绍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
同时,紧密联系行政管理和行政改革的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行政环境、政府职能、行政体制、公共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机关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法治行政、行政方法、公共财政、行政效率、行政改革共十六章内容。
二、课程学习教材及资源1、文字主教材课程使用由齐明山主编的《公共行政学》(第二版)。
2、文字辅助教材本课程辅助教材是赵菊强新编著的《公共行政学学习指导》(第二版)3、《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指导》,中央电大杂志社发行。
内容为本课程统考学生的期末考核说明、章节辅导、综合练习,为学生提供期末复习指导。
4、网上教学资源:北京开放大学(北京电大)在线学习平台,《行政管理学》#补修课程教学平台提供相关教学资源。
包括:(1)中央电大《公共行政学》重点辅导(一)——(八)(2)北京电大《公共行政学》综合练习(一)——(八)三、课程期末考核形式及网上作业根据《北京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补修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意见》,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补修课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由终结性考核改为形成性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次数共为三次,三次形考作业的考核成绩权重分别为:35%、35%、30%。
形考作业上传至《行政管理学》#课程网上教学平台,同学们可以学号注册登录,完成作业。
三次形考作业合格,即为本补修课程考试通过。
四、课程考核题型及分数比例课程形考作业分为4种题型。
包括:1、单项选择题——约为20分;2、多项选择题——约为40余分;3、名词解释对应选择题——约为16分;4、案例选择题——约为20分。
《行政管理学》补修课复习范围参考教材《公共行政学》主编齐明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考试题型:一、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上。
A、《尚书》B、《钢鉴易知录》C、《礼记》D、《左传》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A、瓦特B、史坦因C、马克思D、亚里士多德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A、政治性B、民主性C、公共性D、法制性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A、公平性B、高效性C、民主性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A、普耳B、斯密C、欧文D、斯图亚特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A、威尔逊B、韦伯C、泰勒D、古德诺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B、《政治与行政》C、《行政学原理》D、《行政之研究》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A、管理五项职能B、官僚制理论C、14条管理原则D、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政府职能B、行政监督C、行政决策D、行政体制10、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上。
A、公平性B、平等性C、非赢利性D、普遍性11、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
A、30B、31C、28D、2912、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B、前资本主义时期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3、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
A、前资本主义时期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14、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A、行政权力的划分B、公共组织设置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D、上述三者,即ABC15、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
A、稳定性B、继承性C、政治性D、系统性16、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英国B、美国C、日本D、加拿大17、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A、英国B、美国C、巴西D、埃及18、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A、临时方案B、追踪方案C、应变方案D、积极方案19、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A、积极方案B、追踪方案C、临时方案D、应变方案20、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B、临时方案C、积极方案D、追踪方案21、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A、专家咨询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信息支持系统D、领导决策系统22、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准备阶段B、总结阶段C、协调阶段D、实施阶段23、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A、协调阶段B、实施阶段C、准备阶段D、总结阶段24、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A、确定控制标准B、衡量成效C、纠正偏差D、行政指挥25、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
A、网上沟通B、横向沟通C、无反馈沟通D、纵向沟通26、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张金鉴的()A、《行政学理论与实际》B、《行政学原理》C、《论译书》D、《行政学》27、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A、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B、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28、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A、行政职位B、职能目标C、行政职权D、行政人员29、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这种制度属于()。
A、选举制B、考任制C、招聘制D、委任制30、部外制是()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参考答案:1、B2、D3、C4、D5、C6、A7、D8、B9、A 10、C11、D 12、A 13、C 14、D 15、A 16、A 17、B 18、A 19、B 20、C21、D 22、A 23、B 24、C 25、B 2 6、 A 27、 C 28、 A 29、D 30、B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
A、政治统治职能B、组织职能C、协调职能D、计划职能E、社会管理职能2、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
A、政治职能B、文化职能C、社会职能D、协调职能E、经济职能3、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
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B、外部性问题C、公共物品的提供D、无知和非理性E、不平等问题4、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
A、民主职能B、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C、政治统治职能D、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E、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5、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A、执行国际经济政策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C、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6、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
A、原始社会的行政体制B、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E、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7、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
A、中央政府体制B、地方政府体制C、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D、行政区划体制E、行政领导体制8、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A、阿根廷B、比利时C、加拿大D、斯里兰卡E、津巴布韦9、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A、墨西哥B、德国C、新加坡D、埃及E、丹麦10、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
A、葡萄牙B、坦桑尼亚C、奥地利D、芬兰E、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1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惟亲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1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
A、奖惩权力B、权力性影响力C、合法权力D、非权力性影响力E、决策权力1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
A、奖惩权力B、归属权C、专业知识权D、决策权力E、合法权力1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等特质。
A、社会技能B、智力C、个性D、社会背景E、任务定向1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
A、领导作风理论B、领导系统模式C、PM型领导模式D、四分图理论E、领导方格理论16、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确定型决策B、理性决策C、风险型决策D、直觉决策E、不确定型决策17、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直觉决策B、经验决策C、理性决策D、个人决策E、集体决策18、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理性决策B、直觉决策C、非程序性决策D、科学决策E、程序性决策19、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经验决策B、集体决策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E、个人决策20、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A、领导决策系统B、行政评估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支持系统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21、决策方案一般有()。
A、长期方案B、临时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E、积极方案22、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
A、准备阶段B、控制阶段C、实施阶段D、协调阶段E、总结阶段23、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
A、行政协调B、行政控制C、行政沟通D、行政评估E、行政指挥24、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
A、微观控制B、分散控制C、集中控制D、宏观控制E、分级控制25、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
A、口头汇报B、集体汇报C、个人观察D、书面汇报E、统计报告26、行政学的学科体系是由( )完成的。
A、怀特B、魏劳毕C、泰勒D、韦伯E、费富纳27、组织文化包括( )。
A、组织观念B、法律意识C、管理对象D、价值观E、道德感情28、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几种类型。
A、民主式的领导作风B、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C、温和独裁式的领导作风D、人事并重式的领导作风E、专制式的领导作风29、按沟通的路线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 )。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双向沟通D、网上沟通E、单向沟通30、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 )等阶段。
A、确定采购需求B、选择采购方式C、签订采购合同D、履行采购合同E、效益评估参考答案:1、AE2、ABCE3、ABCDE4、ACE5、ABDE6、BCDE7、ABCD8、BCD9、AD 10、ABCDE 11、ACD 12、BD 13、ABCE 14、ABCDE 15、ABCDE 16、ACE 17、DE 18、CE 19、AD 20、ACDE 21、BCDE 22、ACE 23、ABCE 24、AD 25、ACDE 26、ABE 27、ABDE 28、ABE 29、CE 30、ABCDE三、名词解释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组织文化: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3、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4、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5、行政领导: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6、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7、非程序性决策: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