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取熊胆事件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25
归真堂事件来龙去脉2012年2月初,从事活熊取胆的福建药企“归真堂”谋求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引发激烈讨论;2月14日,NGO致信证监会反对归真堂上市,72位名人声援支持;2月18日,归真堂宣布对外开放熊场,被疑是样板熊表演。
2月18日晚间,归真堂在其官方网站发“归真堂养熊基地开放日”邀请函,决定将2月22日和24日两天定为开放日,邀请社会人士参观养熊基地。
2月18日20:30,归真堂在官网发布《“归真堂养熊基地开放日”公开邀请函》1小时后,发现官网被黑。
20日宁夏卫视12点的《财经中间站》节目报道:归真堂聘请顶级公关公司化解危机月熊或被事前麻醉。
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21世纪网讯2月20日,有媒体爆出归真堂已聘请国内顶级危机公关公司,解决目前因归真堂“活熊取胆”引起的舆论危机。
该这家公关公司名为北京世纪隆文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曾承接过熊猫集团解决过资金黑洞危机、美的公关危机等项目。
然而,世纪隆文公司首页还展示了蒙牛公关危机、可口可乐美之源果粒奶优危机、味千拉面“骨汤门”等案例,21世纪网两次致电北京世纪隆文,询问首页案例是否皆属于世纪隆文的项目,均未得到确切答复。
关于此次是否已接手处理归真堂公关危机,21世纪网致电世纪隆文总部询问,其公关部门至今未作回应。
根据世纪隆文网站,公司的经营项目除了危机公关,还包括了私募、信托、IPO等金融服务。
公司董事长夏春喜,早在2004年创维集团香港被拘事件中,已开始进行危机处理事宜。
夏春喜曾担任过创维创始人、原创维集团兼创维控股董事局主席黄宏生的秘书。
2月20日归真堂官方网站发布:归真堂有关黑熊养殖基地开放日的补充说明,说明称,凡我国新闻媒体、NGO组织、意见领袖等人士,均可持有效证件于22日、24日前来黑熊养殖基地,不受原公开邀请函中关于两个批次时间安排的限制,公司将全力做好相关接待工作。
备注: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简称它基金),2011年5月正式成立,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
《申论》试题答案一、根据“给定资料1”,“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争议的焦点问题并作简要说明。
(20分)要求:准确、全面、简明。
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1】活熊取胆事件争议的核心焦点问题在于“活熊取胆汁存废”的问题,具体争议有四点:一是活熊取胆汁的过程中黑熊是否疼痛,对黑熊是否有影响。
某医药协会的有关负责人F认为熊在无管引流过程中很舒服;有网民披露熊在被取胆汁的过程中很痛苦,世界保护动物协会项目协调员也指出对活熊开始第一次手术起,对熊的虐待就存在,且可能引发疾病和并发症。
二是熊胆是否有替代品。
F认为熊胆没有替代品,亦有专家对此做出过表示;而J教授指出当前已经研究出了人工熊胆,且质量保障更高于引流出的熊胆汁。
三是活熊取胆是不是保护中医。
某医药G公司认为活熊取胆是保护中医;而当前大部分的熊胆消费都是礼品消费而不是药品消费,且部分胆汁没有用于药品。
四是活熊是否有义务为人服务。
一种观点认为活熊有义务为人类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有义务对自然与生命以爱心、敬畏心对待,不能随意作践自然、作践动物。
【答案要点2“活熊取胆”事件中争议的焦点是对于活熊取胆的存废的争论,其争议的本质是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问题。
具体表现为:1、活熊取胆过程中对于黑熊自身的伤害问题。
(熊痛不痛的问题)2、人工熊胆能否取代活熊熊胆的问题。
3、活熊熊胆的药效问题。
4、活熊取胆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中医还是厂商谋取私利。
二、如何理解“给定资料2”中“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主张存在着“伦理悖论”?(10分)【参考答案1】“伦理悖论”是指该主张认为每一动物个体“平等”,但其理论前提却是“不平等”。
这一观点一方面认为,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平衡的,个体作为物种的组成部分也是平等的。
但另一方面,为了生态平衡,每个物种中必须牺牲部分个体,作为其他物种的食物,这部分个体是没有平等权的。
其实保护物种不等于保护该物种的每一个个体,但即使动物个体应该为种群作出牺牲,也仍然享有一定的伦理权利。
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保护生物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艰难抉择引言: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是中国生物保护史上备受争议的一起事件。
它反映了生物保护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艰难抉择。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争议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于此类事件的反思和思考。
一、事件背景: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发生在中国大陆,是指一家名为归真堂的中药公司使用被囚禁的熊提取胆汁,用于生产传统中药制剂。
活熊取胆源远流长,作为中医药中的传统疗法,曾有一定疗效。
二、事件争议:活熊取胆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一方面,拥护者认为活熊取胆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并缓解患者痛苦。
另一方面,反对者则指出,这种行为涉及对动物权益的侵犯,而且现代科技已经有了更加先进的取胆方法,所以活熊取胆是不可接受的。
三、争议背后的问题:活熊取胆事件背后涉及三个核心问题:生物保护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传统中医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和科技发展对中药产业的影响。
1. 生物保护与文化传统的关系:生物保护与文化传统之间常常产生冲突。
活熊取胆作为一种传统疗法,一直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和继续传承。
然而,随着对动物权益的重视以及现代科学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 传统中医在现代社会的立场:传统中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它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含有丰富的医疗经验,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
然而,传统中医在现代社会中逐渐面临挑战,人们对于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质疑也逐渐增多。
3. 科技发展对中药产业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为中药产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现代科学已经有了非侵入性取胆的技术,可以有效替代传统活熊取胆的方法。
然而,由于成本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这些技术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四、解决方案探讨:为了解决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的争议,应寻求平衡并兼顾生物保护和文化传统的发展。
1. 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法律保护,禁止野生动物的非法捕捉和取胆。
龙源期刊网 “活熊取胆”事件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2年第07期话题展示2月初,福建药企归真堂谋求在国内创业板上市。
其申报资料显示,归真堂上市募集项目包括“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和“年存栏黑熊1200头,年繁殖黑熊200头”。
归真堂所采用的“活熊取胆”(将一根金属管永久地插入熊的胆囊,另一端露在熊的腹部外面,以便长期多次抽取胆汁)的生产方式遭到了亚洲动物基金等动物保护组织的质疑。
2月14日,动物保护组织致信证监会反对归真堂上市,包括姚明、杨澜在内的72位名人声援支持,反对如此残忍对待黑熊的公司上市:16日,中药协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房书亭力挺归真堂说,“活熊取胆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感觉很舒服”。
2月22日,归真堂开放其养熊基地,100多名来自各地的记者受邀进入熊场,目睹“活熊取胆”全过程。
归真堂人员及专家称熊看起来不痛,记者质疑:“你又不是熊,你怎么知道熊不痛?”归真堂董事称:“你又不是熊,你怎么知道熊痛?”多维解读一、“活熊取胆”本身残忍。
会加深公众的反感。
记者质疑:“你又不是熊,你怎么知道熊不痛?”归真堂反击:“你又不是熊,你怎么知道熊痛?”这种庄周式的把戏,是解不开的结,是永远也不会有答案的。
实际上,人类的确无法得知“熊的感受”,但在亚洲动物基金等组织看来,“活熊取胆”过程本身就非常残忍,根本不应该存在于文明社会里。
如此看来,归真堂所表现出的看似开诚布公地开放养熊基地,展示黑熊“没有痛苦”的状态,只会加深观看者的反感情绪。
二、善待动物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倒行逆施从未逃脱过大自然的惩罚。
同样,人类对动物的保护其实受益最多的还是人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把人的道德关切逐渐扩及非人类的生命形式,首先是那些具有较强感知能力的动物,是我们文明程度提升的一个标志。
因此,用法律来保障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活取熊胆事件简介活取熊胆事件是指非法猎杀熊类动物并取走其胆汁的行为。
熊胆因其含有丰富的胆汁而被广泛用于传统药材中。
然而,这种做法对熊类动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严重威胁了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
本文将介绍活取熊胆事件的背景、危害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
背景熊胆在亚洲国家被视为一种传统药材,认为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例如具有降压、清热解毒等功效。
这种观念导致了对熊胆的高需求,从而促使非法猎杀熊类动物的行为。
活取熊胆的方式通常是将熊囚禁在狭小的笼子中,通过手术切开熊的胆囊,以取出胆汁。
由于手术操作的粗暴和不合理,熊常常遭受严重的痛苦和伤害。
此外,由于非法贸易的存在,熊胆的价格居高不下,进一步刺激了非法猎杀熊类动物的行为。
危害活取熊胆事件给熊类动物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生存威胁:活体熊胆取胆过程中,熊类动物常常遭受过度疼痛和伤害。
不仅无情地剥夺了熊的生命质量,还导致许多熊过早死亡。
2.生态平衡破坏:活取熊胆事件导致了熊类动物种群的急剧减少,这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熊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对于种子传播、植物繁殖和食物链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3.合法贸易泛滥:非法猎杀熊类动物和活取熊胆行为引发了熊胆的非法贸易。
这种非法贸易不仅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还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经济损失。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熊类动物以及维护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1.加强立法: 相关国家和地区应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非法猎杀熊类动物以及活取熊胆的行为。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警示猎杀者和非法贸易者。
2.宣传教育: 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对活取熊胆事件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熊类动物的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改变传统观念,减少对熊胆的需求。
3.增加保护力度: 加大对熊类动物的保护力度,建立和扩大自然保护区,保护熊类动物的栖息地,提供更多的保护环境。
4.合作打击非法贸易: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熊胆的非法贸易,通过加强边境监管、信息分享以及打击非法贸易链条,降低非法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减少贸易需求。
热点不久前,一家原本默默无闻的药企,在其申请上市的过程中却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民间反对潮——这就是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
“活熊取胆”的残忍,不但激起了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很多普通人的愤怒,更引发了人们对中医药发展的担忧。
用药治病,难道真的得残害动物吗?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今天,以残忍的方式从活物身体上获取药材,已经显得十分的不合时宜。
那么,传统中医药走到今天,还有没有必要继续使用动物药材呢?以熊胆为代表的动物药材有没有替代的产品?归真堂熊胆风波——熊之痛,中医药之惑□ 本刊编辑部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归真堂”)日前遭遇了创办以来最大的舆论风波。
这是一家以熊胆为原料的药业公司,他们本来谋求在创业板上市,股市募资将用于年产4000千克熊胆粉、年存栏黑熊1200头等两项目。
然而,由于该公司采取养殖黑熊并用活熊取胆的方式获取熊胆,其过程太过残忍,引发了很多善良群众的反对,同时也引发了一场熊胆是否能用其他中药代替的讨论。
熊之痛,折射中医药危机千百年来,动物药一直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含麝香、豹骨、羚羊角、穿山甲、熊胆等珍稀濒危药用资源成分的中成药品种大约有六七百种,生产厂家近千家。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一些传统经典、特效的国宝级中成药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丧失。
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加入国际动物保护公约后,部分取自保护动物的药材如老虎骨、犀牛角等已经禁止贸易。
目前市面上20年前生产的含犀牛角的安宫牛黄丸黑市里竟然被炒到十几万元1粒。
以虎骨为原料,治疗骨质疏松、风湿关节炎的中成药现在基本没法延续。
因此,此次的熊胆事件只是中医药发展困境的一角,对于众多取自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中药材,以及一些价格已经被列入“奢侈品”行列的昂贵植物药,如果不能依靠现代技术寻求其替代品,其发展前景堪忧。
熊胆并非不可替代熊胆性寒,在传统中医药中常被用来医治多种疾病,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清肝名目、缓解痉挛和治疗眼疾等疗效。
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熊胆作用熊胆和虎骨、鹿茸一样,是一种很名贵的中药,它的药用价值最早见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本草》。
明朝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中这样记载:熊胆,苦寒,凉心,平肝,明目,杀虫。
对熊胆的作用也有这样的记述:熊胆———苦、寒、无毒,主治湿气热盛以及恶疮,小儿惊痫等。
西方的药理学证明,熊胆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是脱氧熊胆酸,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成分对肝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与其他动物相比,脱氧熊胆酸在熊的体内最为丰富。
发展在“活熊取胆”方法发明之前,都是杀熊取胆。
黑熊被麻醉后,切开胆囊,插入铁管,抽取胆汁。
直到1983年,朝鲜发明了“活熊取胆”技术,这种技术是用一根长10cm-20cm的金属管,穿过腹壁,直插胆囊,胆汁便被抽出,一天抽两次。
该技术慢慢从朝鲜传至长春等地。
长春榆树市青山乡,几乎每个村每一组,都有农户养殖熊。
与此同时,熊类圈养繁殖研究、胆汁引流技术等各种技术也发展起来。
为防止伤口愈合,人们会不时挑拨创口,为阻止黑熊拨开抽管,还给它们穿上10公斤的铁枷。
活熊养殖场的出现,被认为客观上缓解了野生熊被猎杀。
随后又出现了“自体组织造瘘引流技术”,这就是被中医药协会称为“熊甚至会很舒服”的无管引流。
这种方法是,用肠衣在熊腹部开个肉管道直通胆囊进行引流。
1996年,林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养熊场必须使用无管引流,对设施和技术不合格的养熊场限期改进,限期内部改进或改进不合格的,坚决取缔。
但这种技术并未使黑熊减少痛苦。
黑熊腹壁有个长期的开放性创口,极易感染,还会皮肤溃疡。
没有准确插入胆囊的器具还会直刺腹腔,造成肝脏破裂。
有报道说,几乎所有“取胆熊”,都会落下不停摇头的病。
对动物保护美国有的州禁止买卖活的动物食品;在德国如要买活鱼回家,必须在塑料袋中装水,还要放一片提供氧气的药片。
“动物福利”理念成形于19世纪的欧洲,它要求保障动物五方面的自由: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没有恐惧感和忧伤感;表达天性的自由。
2012年度十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五——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是2012年最受关注的公众事件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归真堂是中国的一家中药制造公司,该公司在2012年11月因为涉及活熊取胆而陷入了品牌危机。
它被曝出在其康复中心使用活生生的熊取胆液制造中药,这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弹。
该事件对归真堂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导致公司声誉的受损和市场份额的下降。
事件发生后,归真堂迅速开展了公关活动,但面对公众的责难,其危机公关策略的有效性备受质疑。
本文将探讨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的负面影响,以及公司在应对该事件时采取的危机公关策略,以期为其他企业在面临公关危机时提供有用的经验。
事件的后果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巨大反弹,事件的严重性和反响远远超出了公司的预期。
以下是这次事件对归真堂造成的负面影响:1. 媒体报道:该事件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涉及多家国际媒体,如英国《卫报》,国家级媒体,如央视和人民日报,以及互联网媒体,如新浪、网易和搜狐等。
2. 社会舆论:公众对归真堂的行为表示极度愤怒,并发起了多次抗议活动。
网络上的讨论也非常激烈,许多人表示抵制该公司的产品。
3. 市场份额:由于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和抵制,归真堂市场份额下降了近60%。
该公司的股价也因此大幅下跌。
危机公关策略遭受品牌危机后,归真堂迅速采取了以下危机公关策略:1. 聘请媒体顾问:归真堂聘请了著名的公关咨询公司,以协助其应对此次品牌危机。
2. 开展危机公关计划:该公司采取全面的危机公关计划,包括开展公关活动,向公众道歉,并制定新的公司政策。
3. 向媒体公布调查报告: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周内,归真堂发布了一份由独立第三方机构调查的报告,该报告确认了该公司存在活熊取胆的问题,并承诺进行改进。
4. 访问采访:该公司派出高层管理人员,向媒体披露公司政策、调查结果和处理计划,以此缓解公众的不满和担忧。
危机公关策略的效果虽然归真堂迅速采取了危机公关策略,但该公司的策略并未完全成功。
我方认为活取熊胆不合法。
据亚洲动物基金数据,截至2010年5月,全国有11个省份存在约97个养熊场,这主要是存栏量10头以上的养熊场,这里的黑熊被活体抽胆。
其中四川省基本上是无管取胆,有管身处巨大的舆论漩涡之中的归真堂,因动物保护者质疑其残忍,于是力求证明熊很“舒服”,甚至在发布会现场与记者发生争执。
而中药协的“阴谋论”观点,也让此事争端进一步升级,中药协的官网还曾因此一度被黑。
该事件在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对于“活取熊胆”的争议至今没有平息。
而在笔者看来,因为无论是归真堂,还是中药协,还是激愤的动物保护者,在这次“口水仗”中,都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
而此次争论至今喋喋不休的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权威声音的“失语”。
首先,“活取熊胆”争议的核心显然是熊胆。
熊胆是亚洲传统药材,更与犀角、麝香、羚羊角这四味药材并称“中国四大名贵药材”。
而且,由于传统中医医学与现代西医医学的理念不同,公众普遍认为中药越是“天然”的才是更好的。
不过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中草药是完全可以被替代的,而《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也认为,在一些病症中,熊胆的作用是可以被其他中草药替代的。
那么问题就在于,作为“中国四大名贵药材”的熊胆,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专家或者学者站出来告诉公众,熊胆这味药材名贵之处在哪,其医学地位是否重要,在其他一些病症的治疗上,熊胆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关于这些问题,动物保护者援引的声音很微弱,公众依然不明就里;归真堂忙着证明熊是否“舒服”,也没有提及。
如果能有更权威的声音将问题进行客观的解答,那么无疑能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熊胆,看待争议时更为客观,也有利于为“活取熊胆”之争“降温”。
对于归真堂和动物保护者来说,无论眼下的争论将归于何处,都只有权威的声音才能够以理服人,作出裁决。
而且,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也无论是归真堂还是一些垄断的暴力行业,对于确实容易引起公众的“痛感”的企业,还是需要用制度和法律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并让其承担相对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才是能让公众满意也对公众有益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