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乙酯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7
甲酸乙酯(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甲酸乙酯;蚁酸乙酯化学品英文名 ethyl gormate;ethyl methanoate分子式 C3H6O2 相对分子质量 74.09(2)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甲酸乙酯 109-94-4(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吸入后,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支气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神智丧失。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口服刺激口腔和胃,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去直至灭火结束。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用水灭火无效。
(6)泄露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露: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
甲酸乙酯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 2017年06月 20日 SDS 编号:AHWC-05产品名称:甲酸乙酯版本: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甲酸乙酯化学品英文名:ethyl formate企业名称:安徽威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邮编:238251 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090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醋酸或硝酸纤维的溶剂,以及用于香精合成和医药生产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性。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2,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3,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2,急性毒性-经口-4,急性毒性-吸入-4,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引起严重眼睛刺激; 吞咽有害; 吸入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明火、热源、火花。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受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直接接触戴防护手套、防护面罩。
应急响应: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废弃处置:产品:应首先考虑回收利用,然后可考虑在监督下焚烧处置。
不洁的包装:将不洁的包装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77种常见有机溶剂常见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丙酮、乙醇等,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化学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的一类物质。
本文将介绍77种常见有机溶剂,包括它们的性质、用途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1. 甲醇甲醇是一种无色、挥发性的液体。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于溶解无机物和有机物。
然而,由于其毒性较高,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吸入。
2. 丙酮丙酮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和易燃性。
它广泛应用于溶解胶水、清洗玻璃器皿和工业生产中的溶剂抽提过程。
3. 乙醇乙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它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消毒剂和工业溶剂。
4. 丁醇丁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溶剂和萃取剂。
5. 正己烷正己烷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和油脂提取过程中。
6. 苯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它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在染料、胶体和医药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7. 甲苯甲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溶剂和溶剂抽提剂。
8. 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一种具有水溶解性的溶剂,常用于溶解树脂、油漆和涂料等。
9. 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它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常用作溶剂和催化剂。
10.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良好的挥发性。
它常用于有机反应中的萃取和洗涤过程。
11. 乙酸丁酯乙酸丁酯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挥发性。
它常用于油漆、涂料和塑料的溶剂。
12. 乙醚乙醚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溶剂和麻醉剂。
13. 氯仿氯仿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它被广泛应用于溶解脂肪和油脂。
14. 二甲苯二甲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于有机合成和金属清洗过程。
15. 三氯乙烯三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它在化学工业中广泛用于溶解树脂和塑料。
16. 丙酮氰丙酮氰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它常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溶剂和催化剂。
17. N,N-二甲基硫脲N,N-二甲基硫脲是一种无色晶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甲酸乙酯(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甲酸乙酯;蚁酸乙酯化学品英文名:ethyl formate ;ethyl methanoate分子式:C3H6O2相对分子量:74.09(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纯品CAS No:109-94-4(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吸入后,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支气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神志丧失。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口服刺激口腔和胃,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用水灭火无效(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第2课时羧酸衍生物——酯[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知道酯的主要化学性质。
一、酯类概述1.酯的概念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甲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乙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
从这三种酯的结构看,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为,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官能团结构简式为,官能团名称为酯基。
2.酯的物理性质酯的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香味的液体。
酯可以做溶剂,也可做香料。
3.酯的类别异构(1)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组成通式为C n H2n O2(n≥2),与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2)写出分子式为C2H4O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已知与—OH相连不稳定)CH3COOH、HCOOCH3、HOCH2CHO。
(1)油脂的组成与结构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所生成的酯,其结构可表示为(2)酯的同分异构体酯的同分异构体包括:①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②不同类别的同分异构,包括羧酸、羟基醛、醚醛等。
例1(2017·河南部分学校高二联考)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且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 A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苯环上有—CH3和HCOO—两个取代基,应有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故选A。
【考点】酯的组成、结构及分类【题点】酯的同分异构现象规律总结芳香酯的同分异构体有酯、羧酸、羟基醛、醚醛、酚醛等,如与等互为同分异构体。
例2化学式为C5H10O2的羧酸A可由醇B氧化得到,A和B可生成酯C(相对分子质量为172),符合此条件的酯有()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 D解析羧酸A可由醇B氧化得到,则醇B结构简式为R—CH2OH。
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故化学式为C10H20O2,即醇为C4H9—CH2OH,而—C4H9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酯C 可能有4种结构。
甲酸乙酯安全周知卡
甲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用于多种工业和实验室应用。
为了确保使用甲酸乙酯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
化学性质
- 甲酸乙酯的分子式为 CH3COOCH3,化学性质稳定。
- 它是无色液体,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挥发性。
- 甲酸乙酯具有刺激性气味,注意避免吸入过量。
安全使用建议
- 在使用甲酸乙酯时,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以减少挥发性。
- 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护目镜。
-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 确保甲酸乙酯与易燃物质和氧化剂的隔离存储,以防止火灾
和爆炸危险。
- 在处理甲酸乙酯时,注意防止其接触到火源。
紧急应对措施
- 若不慎吸入过量甲酸乙酯,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寻求医疗协助。
- 如发生火灾,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如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
- 如甲酸乙酯泄漏,立即远离泄漏区域,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处置。
丢弃和储存
- 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将废弃的甲酸乙酯交给合格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 储存甲酸乙酯应在阴凉、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材料。
这些安全周知卡旨在提供基本的甲酸乙酯使用和处理指导,但并不能涵盖所有情况。
在使用和处理化学品时,请始终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法规。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规律刘春亮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等重要,且“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某些物理性质上。
有机物一些物理性质存在着内在规律,如果抓住其中的规律,可以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一、熔沸点有机物微粒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沸点比较低。
对于同系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同系物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1. 烃、卤代烃及醛各种烃的同系物、卤代烃及醛的熔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如:4CH 、1048362H C H C H C 、、都是烷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10483624H C H C H C CH <<<;846342H C H C H C 、、都是烯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846342H C H C H C <<;再有Cl CH CH Cl CH 233<,CHO CH HCHO 3<等。
同类型的同分异构体之间,主链上碳原子数目越多,烃的熔沸点越高;支链数目越多,空间位置越对称,熔沸点越低。
如4332233323)CH (C CH CHCH )CH (CH )CH (CH >>。
例1: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3223CH )CH (CH②3323CH )CH (CH ③CH )CH (33④3223CH CHCH )CH ( A. ②④①③B. ④②①③C. ④③②①D. ②④③① 答案:A2. 醇由于分子中含有—OH ,醇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较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比较,醇的熔沸点高的多,如OH CH CH 23的沸点为78℃,323CH CH CH 的沸点为-42℃,23CH CH CH =的沸点为-48℃。
影响醇的沸点的因素有:(1)分子中—OH 个数的多少:—OH 个数越多,沸点越高。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酯的命名与性质酯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由酸与醇经脱水反应生成。
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香料、溶剂、润滑剂等。
在有机化学中,了解酯的命名规则和性质对于理解和应用酯化反应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酯的命名和性质进行整理。
一、酯的命名酯的命名通过酸名和醇名进行组合,其中酸名通常有机酸以“-酸”结尾,醇名以“-醇”结尾。
1. 一般酯的命名方式为“醇名+酸名”,如甲酸甲酯、丙醇乙酸酯等。
2. 当酯中含有官能团时,酯的命名中会使用酰基作为前缀来表示。
常见的酰基有甲酰基(-COCH3)、乙酰基(-COCH2CH3)、苯甲酰基(-COPh)等。
3. 对于含有多个酯基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取代基前缀表示。
例如,对于乙酸乙酯和甲酸甲酯的混合物,可以命名为乙酸乙酯混合物。
二、酯的性质酯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这些性质在有机合成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酯的物理性质酯通常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比重。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如醇和醚,但不溶于水。
这种溶解性使得酯广泛应用于涂料、染料和清洗剂等领域。
2. 酯的化学性质酯可以通过加热和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分解成相应的醇和酸。
此外,酯还可以进行酯化反应,即在酸性条件下与醇进行反应生成酯。
酯化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广泛应用于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3. 酯的香味许多酯具有独特的香味,常用于食品香料的添加。
例如,乙酸乙酯具有香蕉的香味,乙酸异戊酯具有苹果的香味等。
这些香味的酯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香水等领域。
4. 酯的应用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除了用作食品香料和溶剂外,酯还用作润滑剂、塑料、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等。
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本文对酯的命名规则和性质进行了整理。
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了解酯的命名规则和性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酯化反应,进一步推动有机化学的发展。
专题16 酯1.组成和结构(1)酯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成RCOOR',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中R是烃基,也可以是H,但R'只能是烃基。
(2)羧酸酯的官能团是。
(3)饱和一元羧酸C n H 2n +1COOH 和饱和一元醇C m H 2m +1OH 生成酯的结构简式为,故饱和一元酯的通式为C n H 2n O 2(n ≥2)。
(4)命名: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命名为某酸某酯,如CH 3COOCH 2CH 3:乙酸乙酯;HCOOCH 2CH 3:甲酸乙酯。
2.性质(化学性质以CH 3COOC 2H 5为例)(1)物理性质: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一般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①酸性条件: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 +C 2H 5OH ②碱性条件:CH 3COOC 2H 5+NaOH ――→△CH 3COONa +C 2H 5OH 【典例1】下列有关羧酸和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羧酸和酯的通式均可以用C n H 2n O 2表示B .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 .羧酸的酸性都比碳酸弱D .羧酸均易溶于水,酯均难溶于水 【答案】B【解析】只有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才可用通式C n H 2n O 2(n ≥2)表示,A 选项错误;乙酸可以与CaCO 3反应制备CO 2,C 选项错误;高级脂肪酸也不溶于水,D 选项错误。
1V 2O 5△ 高温、高压催化剂浓硫酸Δ180℃催化剂充电放电催化剂Δ放电充电CH3COOH+C2H518OH CH3CO18OC2H5+H2O 2(1)1 mol水解一般需要1 molH2O(或1 mol NaOH)生成1 mol —COOH(或—COONa)和1 mol—OH,酯化反应中,1 mol —COOH和1 mol —OH酯化生成1 mol和1 mol H2O。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规律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等重要,且“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某些物理性质上。
有机物一些物理性质存在着内在规律,如果抓住其中的规律,可以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一、熔沸点有机物微粒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沸点比较低。
对于同系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同系物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1. 烃、卤代烃及醛各种烃的同系物、卤代烃及醛的熔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如:4CH 、1048362H C H C H C 、、都是烷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10483624H C H C H C CH <<<;846342H C H C H C 、、都是烯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846342H C H C H C <<;再有Cl CH CH Cl CH 233<,CHO CH HCHO 3<等。
同类型的同分异构体之间,主链上碳原子数目越多,烃的熔沸点越高;支链数目越多,空间位置越对称,熔沸点越低。
如4332233323)CH (C CH CHCH )CH (CH )CH (CH >>。
例1: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3223CH )CH (CH②3323CH )CH (CH ③CH )CH (33④3223CH CHCH )CH ( A. ②④①③B. ④②①③C. ④③②①D. ②④③① 答案:A2. 醇由于分子中含有—OH ,醇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较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比较,醇的熔沸点高的多,如OH CH CH 23的沸点为78℃,323CH CH CH 的沸点为-42℃,23CH CH CH =的沸点为-48℃。
影响醇的沸点的因素有:(1)分子中—OH 个数的多少:—OH 个数越多,沸点越高。
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有机化合物是指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等有机基团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是地球上存在最为丰富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体内,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
一、醇类醇是由羟基(-OH)取代碳链上的氢而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醇有甲醇、乙醇、丙醇等。
它们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常温下易挥发。
醇具有溶解性强、与水混溶,并且能与大部分有机物发生反应的特点。
二、酚类酚是由苯环上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酚有苯酚、萘酚等。
酚具有特殊的芳香味,并且能溶于水。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活泼,易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三、酮类酮是由羰基(C=O)连接的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有机基团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酮有乙酮、丙酮等。
酮具有无色或浅黄色的液体,可溶于水。
酮是可以用作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原料,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
四、醛类醛是由羰基(C=O)连接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或有机基团而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醛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或液体,有刺激性味道。
醛具有较好的挥发性,易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且可以进行加成反应。
五、酸类酸是由一个或多个羧基(-COOH)取代碳链上的氢而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有甲酸、乙酸等。
酸具有酸味,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酸的强弱与羧基的取代程度、溶解度和键的稳定性有关。
六、酯类酯是由羧基和醇基通过缩合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酯有乙酸乙酯、甲酸乙酯等。
酯具有芳香味且挥发性较大,可溶于醇和醚。
酯的性质较稳定,常用作香料和溶剂。
七、醚类醚是由两个有机基团通过氧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醚有乙醚、二甲醚等。
醚是无色液体,可溶于有机溶剂,对水不溶。
醚具有较好的挥发性和溶解性,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以上仅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
每种有机化合物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17课 酯 油脂一、酯1、酯的组成与结构(1)概念: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 被—OR′取代后的产物,其结构可简写为,其中R 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R 是烃基,也可以是H ,但R′只能是烃基。
(2)羧酸酯的官能团:酯基)。
(3)通式:饱和一元羧酸C n H 2n +1COOH 与饱和一元醇C m H 2m +1OH 生成酯的结构简式为C n H 2n +1COOC m H 2m +1,其组成通式为C n H 2n O 2(n ≥2)。
(4)命名: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命名为某酸某酯。
如:CH 3COOCH 2CH 3乙酸乙酯;HCOOCH 2CH 2CH 3甲酸正丙酯,HCOOC 2H 5甲酸乙酯 2、酯的存在与物理性质(1)存在: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低级酯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如:苹果里含有戊酸戊酯,菠萝里含有丁酸乙酯,香蕉里含有乙酸异戊酯等。
(2)物理性质: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一般比水小,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3、酯的化学性质 (以乙酸乙酯为例) (1)乙酸乙酯的结构、物理性质及用途 1)乙酸乙酯分子的组成与结构2)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果香味,甜味,易挥发,微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醇等有机溶剂。
(2)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1)(1)机理:酯化反应形成的键,即是酯水解反应断裂的键(形成的是哪个键,断开的就是哪个键) 【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p77】【问题】的解答思路:乙酸乙酯水解是一种化学反应,要应用已学习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来分析乙酸乙酯水解的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但要注意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沸点较低。
【设计与实验】(1)在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的乙酸与碱反应生成了乙酸盐,消除了乙酸乙酯水解平衡中的生成物,使乙酸乙酯水解的平衡一直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反应是不可逆的。
(2)一是要设计对照实验;二是要使变量单一化,即在影响化学反应的多个因素中,只使其中的某一个在实验项和对照项中不同。
原甲酸三乙酯国标
原甲酸三乙酯,又称甲酸三乙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原甲酸三乙酯的国标相关信息,包括定义、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内容,以供读者了解和参考。
原甲酸三乙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10O4,结构式为CH3COOCH2CH2OCH3。
它是由乙醇和甲酸酸化反应得到的酯类化合物,具有无色液体的物态。
原甲酸三乙酯具有低熔点、低沸点和较低的溶解度。
它可溶于乙醇、醚和大多数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具有较好的挥发性和稳定性,在常温下相对稳定。
3.制备方法
原甲酸三乙酯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方法是酯化反应。
一般采用乙醇和甲酸进行酸酯化反应,通过加热反应混合物,在酸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原甲酸三乙酯。
原甲酸三乙酯在工业和科研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作为有机溶剂用于染料、柔软剂、香精等的生产。
其次,原甲酸三乙酯可应用于高级涂料、树脂、塑料等材料的合成和改性。
此外,它还可作为光学薄膜材料和光学液晶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光学器件的制备。
总之,原甲酸三乙酯国标是对该化合物的定义、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规范的文档。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原甲酸三乙酯的基本知识,以及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并增加对原甲酸三乙酯的理解和认识。
酯【学习目标】1、掌握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2、掌握常见的酯化反应的类型 【主干知识梳理】一、乙酸乙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比例模型 官能团C 4H 8O 2CH 3COOCH 2CH 3(或—COOR ,R 为烃基)二、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乙酸乙酯是无色透明液体,有果香味,甜味,易挥发,微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醇等有机溶剂三、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实验编号实验步骤1 向试管中加入6滴乙酸乙酯,再加入5.5mL 蒸馏水,震荡均匀向试管中加入6滴乙酸乙酯,再加入稀硫酸0.5mL ,然后加入5.5mL 蒸馏水,震荡均匀 向试管中加入6滴乙酸乙酯,再加入30%NaOH 溶液0.5mL ,然后加入5.5mL 蒸馏水,震荡均匀实验步骤2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70~80℃的水浴里加热约5min ,闻各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 实验现象乙酸乙酯的气味很浓 略有乙酸乙酯的气味 无乙酸乙酯的气味(1)酸性水解(可逆):实质:酸加羟基醇加氢 (形成的是哪个键,断开的就是哪个键) (2)碱性水解(不可逆): CH 3COOC 2H 5+NaOH△CH 3COONa+ C 2H 5OH加碱为什么水解程度大?——中和酸,平衡右移小结:在有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酯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和醇。
在酸存在的条件下酯的水解是可逆反应,而在碱存 在下酯的水解趋于完全,是不可逆反应2、燃烧 (完全氧化生成CO 2和水,不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CH 3COOCH 2CH 3 +5O 2−−→−点燃4CO 2+4H 2O 四、酯1、概念:酸跟醇作用脱水后生成的化合物,酯是羧酸分子羧基(—COOH 或)中的—OH 被—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 为RCOOR’,其中R 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2、饱和一元羧酸酯的通式:C n H 2n O 2 (n≥2),与同碳数的饱和一元羧酸、羟基醛互为同分异构体3、分类:a 、根据酸的不同分为:有机酸酯和无机酸酯b 、根据羧酸分子中酯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酸酯、二元酸酯(如乙二酸二乙酯)、多元酸酯(如油脂)4、羧酸酯的物理性质:酯类都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一般小于水,低级酯是具有芳香味的液体,易挥发。
甲酸乙酯别名:蚁酸乙酯甲酸乙酯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又称蚁酸乙酯,其化学结构上具有活泼羰基和酯基性质,有还原性,能进行酯缩合反应,能混溶于乙醇、乙醚、苯和丙二醇,微溶于矿物油和水(在水中逐渐分解),易燃烧,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不溶于甘油,在碱性中容易水解成游离酸和乙醇。
有辛辣的刺激味和菠萝样的果香香气,还有强烈朗姆酒似香气,并略带苦味。
一、物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熔点(℃): -79沸点(℃): 53.4-54.4相对密度(水=1): 0.916-0.921折光率:1.359-1.36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55饱和蒸气压(kPa): 13.33(5.4℃)燃烧热(kJ/mol): 1637.3临界温度(℃): 235.3临界压力(MPa): 4.74闪点(℃): -20引燃温度(℃): 440爆炸上限%(V/V): 16.0爆炸下限%(V/V): 2.7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甘油。
有辛辣的刺激味和菠萝样的果香香气,还有强烈朗姆酒似香气,并略带苦味。
天然存在于齿芽波罗尼油(Boronia dentigeroides)及佛罗里达橙汁、蜂蜜、白兰地、草莓、覆盆子、洋葱、苹果、梨和朗姆酒中。
化学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其化学结构上具有活泼羰基和酯基性质,有还原性,能进行酯缩合反应,易燃烧,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3.5%~16.5%(体积)。
不溶于甘油,在碱性中容易水解成游离酸和乙醇。
人工合成的方式是将乙醇与甲酸在硫酸存在下加热酯化后,用五氧化二磷或无水氯化钙脱水精馏而得。
在食用香精主要用于配制果香型如樱桃、杏子、桃子、草莓、苹果、凤梨、香蕉、葡萄等果香型香精中。
甲酸乙酯合成方法物竞编号:0306
中文名称:甲酸乙酯
英文名称:Ethyl Formate
别名名称:蚁酸乙酯甲酸乙烷基
更多别名:Formic acid ethyl ester Formic ether Ethyl methanoate 分子式:C3H6O2
分子量:74
CAS号:109-94-4
MDL号:MFCD00003294
EINECS号:203-721-0
RTECS号:LQ8400000
BRN号:906769
PubChem号:24889112
1.性状:无色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
[1]
2.熔点(℃):-80[2]
3.沸点(℃):5
4.3[3]
4.相对密度(水=1):0.92[4]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5[5]
6.饱和蒸气压(kPa):25.6(20℃)[6]
11.闪点(℃):-20(CC)[11]
12.引燃温度(℃):455[12]
13.爆炸上限(%):16.5[13]
14.爆炸下限(%):2.7[14]
1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5]
16.黏度(mPa·s,15ºC):0.419
19.比热容(KJ/(kg·K),15~30ºC,定压):2.00
20.沸点上升常数:2.086
21.电导率(S/m,20ºC):1.45×10-9
毒理学数据
1、毒性较甲酸甲酯稍弱,猫吸入42420mg/m3的蒸气17分钟,会引起强烈的刺激,呼吸困难、眩晕,其后即能恢复;若达22分钟时,则因肺水肿而致死。
999.9mg/m3能强烈地刺激人的鼻和轻度刺激眼睛。
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300mg/m3空气。
性质与稳定性
1.化学性质:甲酸乙酯易水解,空气中的湿气作用下也能水解成甲酸和乙醇而呈酸性。
在酸、碱存在下能促进水解。
加热至300℃以上分解生成乙烯、甲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水和甲醛。
在氯化铁存在下加热至150℃分解得到乙醚、一氧化碳。
在镍存在下加热至150~300℃生成一氧化碳、氢、甲烷及不饱和烃。
氧化铝也能促进甲酸乙酯的热解。
与五氧化二磷反应得到二氯甲基乙基醚。
在三氯化铝存在下与苯反应生成乙苯、1,3-二乙基苯、1,3,5-三乙基苯。
在三氟化硼存在下与苯反应主要生成乙苯。
在氢氧化钾存在下与丙酮在醚溶液中反应生成α羟基异丁酸。
甲酸乙酯在醚溶液中也能与Grignard试剂反应,生成各种相应的化合物。
例如与叔丁基氯化镁在-10~-15℃反应,生成三甲基乙醇,副产物为三甲基乙醛。
甲酸乙酯能与Lewis酸、四氯化锡、四氯化钛、五氯化锑、三氯化铝等生成复合物。
2.稳定性[20] 稳定
3.禁配物[21] 强氧化剂、碱
4.聚合危害[22] 不聚合
贮存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23]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29℃。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
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合成方法
1.硫酸酯化法甲酸与乙醇在硫酸催化下直接酯化,经中和水洗后精馏得成品。
2.三氯化铝催化酯化法由甲酸和乙醇在结晶三氯化铝催化剂存在下酯化而得。
3.由乙醇和甲酸在硫酸存在下加热酯化后,用五氧化二磷或无水氯化钙脱水精馏而得。
精制方法:由于甲酸乙酯易水解,因此常含有游离的甲酸和乙醇并显酸性。
精制时先用碳酸钠溶液洗涤,再用无水碳酸钾或五氧化二磷干燥、分馏。
氯化钙与甲酸乙酯形成结晶性复合物,不宜用作干燥剂。
4.制法:
于装有回流冷凝器的反应瓶中,加入98%的甲酸61g(1.33mol),无水乙醇(2)31g(0.67mol),一粒沸石,加热回流反应24h。
改为蒸馏装置进行蒸馏,收集62℃以下的馏分,溜出液用氯化钠饱和,再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分馏,收集53~54℃的馏分,得甲酸丁酯(1)36g,收率72%。
[25]
用途
1.甲酸乙酯用作硝酸纤维素、乙酸纤维素等的溶剂,以及食品、香烟、谷类、干燥果品等的
杀菌剂、杀幼虫剂和熏蒸剂。
甲酸乙酯作为香精可用于调合桃子、香蕉、苹果、杏、菠萝、浆果等香气,亦可作为黄油、白兰地酒、甜酒、威士忌酒等的香料。
甲酸乙酯也是有机合成
的中间体。
例如在制药工业,用于抗肿瘤药物富雪定、维生素B1的生产;甲酸乙酯与丙酮在甲醇钠-二甲苯溶液中缩合可得乙酰基乙烯醇钠,与乙酰甘氨酸酯缩合再与硫氰化钾环合可得2-巯基咪唑-4-羧酸乙酯。
甲酸乙酯用于生产鱼腥草素、痛惊宁、康复龙、噻嘧啶、噻啶苯芥、利血生、全合成法山莨菪等的药物。
2.用作醋酸纤维素和硝酸纤维素的溶剂,以及用于香精合成和医药生产。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学习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操作方法。
2.学习分水器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直接酸催化酯化反应是经典的制备酯的方法,但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间建立如下平衡:
既然反应可逆,为提高酯的转化率,使用过量乙醇或将反应生成的水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都可以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另外,使用大大过量的强酸催化剂,水转化成它的共轭酸H3O+, 没有亲核性,也可抑制逆反应的发生。
反应机理:
三、仪器试剂
19# 50 mL圆底烧瓶 19#回流冷凝管 19#分水器 125 mL分液漏斗 50 mL锥形瓶2个 150 mL烧杯
苯甲酸6.1g(0.033mol) 无水乙醇13ml(0.17mol) 浓硫酸 2ml Na2CO3 无水CaCl2环己烷10ml 乙醚 10ml
四、实验装置图
(a) 正丁醚制备装置(b)空气冷凝蒸馏装置
五、实验步骤
1、加料: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6.1g苯甲酸;13ml乙醇;10ml苯;2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
2、分水回流:水浴上回流约2h,至分水器中层液体约3ml停止。
记录体积,继续蒸出多余的苯和乙醇(从分水器中放出)。
移去火源。
3、中和:加水30ml,分批加入固体Na2CO3中和至中性。
除2种酸。
即硫酸、苯甲酸。
4、分离萃取、干燥:分液,水层用10ml乙醚萃取。
合并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5、精馏:回收乙醚,加热精馏,收集210-213 o C馏分。
N201.5001
六、注意事项
1、加入浓硫酸后,摇动烧瓶,充分混合。
2、待反应混合液温度低于80℃,方可加环己烷。
分水过程中注意防火。
3、用碳酸钠洗,直至没有二氧化碳逸出,溶液呈碱性,再将混合物转入分液漏斗分液。
4、水浴蒸去乙醚。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5、产品沸点较高,最好减压蒸馏。
七、思考题
1、本实验采用何种措施提高酯的产率?
2、为什么采用分水器除水?
3、何种原料过量?为什么?为什么要加环己烷?
4、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常用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有哪些?
5、为什么用水浴加热回流?
6、在萃取和分液时,两相之间有时出现絮状物或乳浊液,难以分层,如何解决?
八、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文献值)
熔点/℃沸点/℃比重
苯甲酸121.7249-
环己烷-800.78苯甲酸乙酯-212 1.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