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16年硕士生复试拟录取名单公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
北交大考研复试班-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
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将围绕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
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
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
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学校任教。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
交通运输学院与母校同庚,是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教育的发祥地,现下设运输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系、物流工程系及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Students(从2011年9月开始执行)总体要求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1.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可以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修订,对于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提倡按一级学科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利于学科交叉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按二级学科招生和培养的学科,一般应至少有二位从事本二级学科专业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应的学术梯队。
2.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数量不宜过多。
应在考虑学科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密切关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使本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能够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设置研究方向时应具备以下条件:(1) 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2) 有较好的科研基础,能开出本研究方向的主要课程和相关课程,有培养研究生需要的实验设备及其它物质条件。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学制为年,在此基础上实行2至3年的弹性学习年限。
全日制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非学位课分必修环节和任选课。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
北交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交通大学,排名第二的是西南交通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同济大学。
作为北京交通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以交通运输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及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政策、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可授予工学博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运输组织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运输需求理论和方法,运输产品设计与开发,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及设计,运输方式分工及协调,港站设计及港站作业能力,运输组织中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运输计划编制现代化的理论与方法,现代货物运输技术,特种货物运输技术与管理,现代旅客运输组织,运输过程的生产组织管理,运输安全管理技术等。
2.城市交通工程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现代交通需求管理及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数字城市交通技术,城市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等。
3.运输与物流理论与技术要研究运输物流系统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和方法,运输物流系统的运作理论和方法,运输物流系统组织理论与方法、运输物流节点布局及节点设计理论及方法,快捷货物运输组织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与优化技术,运输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等。
4.智能运输系统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开发,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与信息化工程,交通运输业电子商务,智能交通规划,智能调度平台设计,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综合交通智能化管理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