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防雷接地技术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一、引言防雷接地工程在现代建筑和电气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合理的防雷接地工程方案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将对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二、防雷接地工程概述防雷接地工程是指通过合理的设备和建筑结构来降低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危害程度。
主要包括接地装置的安装、接地网的构建以及接地电阻的控制等。
通过科学的接地系统,将雷电引入地下,分散雷电能量,有效保护建筑物和设备。
三、施工方案的制定与选择1. 对场地进行勘测在进行防雷接地工程之前,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勘测。
主要包括地质特征、土壤电阻性质以及设备分布等。
通过勘测数据的分析,可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2. 设计合理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防雷接地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根据场地勘测数据,可以选择合适的接地装置,如接闪器、雷电接地引线等。
同时,接地装置的材料和安装方式也需做出合理的选择,以确保其耐久性和稳定性。
3. 构建有效的接地网接地网是将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的桥梁,起到连接和引导雷电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需精确测量接地网的尺寸和布置,确保其满足电气要求。
合理的接地网布置能够提供良好的导电路径,提高接地系统的效能。
4. 控制接地电阻降低接地电阻对于防雷接地工程至关重要。
施工方案中需考虑减少接地电阻的措施,如采用合适的接地材料、增加接地深度等。
通过降低接地电阻,可以提高接地系统的效果,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危害。
四、施工方案的实施1. 施工组织与管理针对防雷接地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体系。
包括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效率。
2. 施工质量控制在防雷接地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设立合理的检测机制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及时解决,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基于现代理念的建筑防雷和接地的安装【摘要】笔者基于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在本文开始探讨了建筑防雷接地的重要性,接着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建筑防雷接地的等级及其设计思路,最后结合某工程建设项目探讨了具体的防雷接地施工工艺,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防雷接地;安装工艺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当中,随着建筑高度和数量的不断提升,建筑遭受雷击的几率急剧增加。
另外,建筑内部种类繁多的电气设备,也对防雷接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1、建筑防雷接地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置和安装,极易导致建筑物的损害,甚至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
雷电引发的破坏效应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雷电直击建筑物导致电动力效应及热效应的产生;其次是雷击电流造成的电磁感应效应以及静电感应效应。
当今,智能化建筑越来越多,建筑一旦遭到雷击,内部的网络体系及设备就会遭到严重的损坏,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而,建筑的防雷和接地系统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建筑防雷接地的等级及其设计思路基于建筑物的功能和重要性,按照雷击损害的程度、几率以及性质,我国对建筑物防雷等级设置如下:将高于100米或者国家建筑物设置为一级防雷;将高于50米、人员密集或者省部级建筑物设置为二级防雷;一般的办公楼、住宅等民用建筑设置为三级防雷。
对于建筑物而言,防雷等级的不同,采取的保护措施也略有差异。
进行接闪器的设置过程中,避雷带及避雷网一定要优先采用,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建筑防雷装置可以分成内部装置及外部装置两类。
前者能够防范雷电波侵入、防反击以及防雷电感应等,主要通过屏蔽、等电位连接等方法予以实现;后者能够对侧击雷以及直击雷进行防范,使建筑物避免被雷击损害,是由接地装置、引下线及接闪器等构成。
3、某建筑本体防雷接地施工工艺就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而言,本体防雷施工工艺虽然较为复杂,但也是防雷接地的关键。
现代建筑的电气防雷设计分析摘要:由于雷击而造成建筑物内电气设备损坏的事件在我国每年都有发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所以,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防雷,简而言之就是为了避免建筑物自身直接受到雷电的袭击,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线、网、带)等或者其他的金属物等在将雷电引导入地下。
我国也是一个雷电灾害频发的国家。
因此,了解雷电的规律,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和自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雷电;整体防护abstract: as lightning and cause the damage of equipment within the building electrical events in our country has occurring in every year, causing serious damage. so,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the building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a word, is to avoid building their own directly affected by lightning attacks, the building installation lightning rod (line, nets, take) or other metal, etc will lead into the ground in lightning. china is also a frequent lightning disasters of the country.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law of lightning, the right of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self-rescue method is very necessary.keywords: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lightning; integral protection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雷电的产生以及防护措施1.1 雷电的形成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钢结构防雷接地方案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具有广泛应用,而防雷接地则是确保钢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防雷接地的基本原则和方案,以确保钢结构在雷电活动中能够有效地防护,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钢结构防雷接地的重要性钢结构作为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雷电袭击的风险。
雷电活动造成的电流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感应电压过高等危险。
因此,钢结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雷接地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二、钢结构防雷接地的基本原则1. 低阻抗原则:防雷接地系统的阻抗应尽量低,以确保电流能够安全地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下。
2. 均匀分布原则:接地装置应均匀分布在钢结构各个部位,以实现全面的防护效果。
3. 合理布局原则:接地装置布置应考虑到钢结构的形状和特点,并与结构的主体部分相连接,以确保有效的接地效果。
4. 电气连续性原则:接地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续性,以降低接地系统的整体阻抗。
三、钢结构防雷接地方案1. 地网接地法地网接地法是常用的防雷接地方案之一。
在钢结构的周围埋设接地网,通过接地网与钢结构相连接,将雷电电流引入地下,从而保护钢结构和周边设备的安全。
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壤电阻率和结构要求来确定,以保证接地效果。
2. 桩基接地法桩基接地法适用于较高的钢结构,如高层建筑、电力塔等。
通过在钢结构下方打桩,将桩与钢结构相连接,形成桩基接地系统。
桩的深度和数量根据结构的高度和负荷来确定,以确保具有足够的接地效果。
3. 附加接地杆法附加接地杆法适用于已经建立的钢结构。
通过在钢结构的周围设置附加接地杆,并与钢结构相连接,形成接地杆接地系统。
通过增加接地杆的数量和分布来提高接地效果,以确保钢结构的安全性。
四、钢结构防雷接地的工程实施1. 设计阶段:在钢结构的设计阶段,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防雷接地方案,并合理布置接地装置的数量和位置。
2. 施工阶段:在进行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接地装置的埋设和连结工作。
浅析如何进行建筑工程中防雷接地设计【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逐步向智能化、人性化等方向发展,因此,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防雷接地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结构;预埋管;防雷接地1、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要点1.1 防止直击雷的设计为了避免建筑物受直击雷的伤害可设置接闪器,其避雷的形式主要有接闪杆、接闪带和接闪网三种,在现代的高层建筑物设计,为了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通常不设置避雷针,而是在结构中应用避雷带和避雷网进行防雷。
因此,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接闪器装置,其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足够的热稳定性,以满足高温高热的雷电流的破坏。
在建筑物进行防直击雷设计时,也可利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若没有钢筋混凝土地梁的建筑物,可在槽坑外沿设置镀锌扁钢进行防止直击雷。
1.2 防止侧雷击的设计防止侧雷击可采用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互相连接进行防雷设计、30m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应设计和防雷装置相连。
对于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以及金属物顶端和底端都应设计成与防雷装置相连接;有的建筑物中没有组合柱和圈梁,设计时每隔3层在外墙内敷设一圈镀锌圆钢做均压环,对于有组合柱和圈梁的建筑物的设计,可以利用圈梁的钢筋做均压环。
同时,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隔3层都应与均压环进行一次连接,均压环应和防雷装置的引下线进行连接。
1.3 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设计在进行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设计时,可利用建筑物内的设备外壳,管道,构架等与防雷接地装置或者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相连。
对于较长的金属物,如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等净距离大于10c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当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离小于10cm时,交叉处应跨接。
若低压线路全线以电缆敷设的方式进行直接埋地引入,应在入户端处将电缆金属外皮或保护钢筋接至防雷接地装置上。
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高度和数量不断增加,雷击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呈上升趋势。
为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物防雷系统的设计、材料选择、安装等方面,综合介绍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
I. 建筑物防雷系统的设计原则建筑物防雷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地质环境综合分析:根据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特点,进行雷电活动及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
2. 防雷系统可靠性要求:确保建筑物防雷系统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正常运作,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3. 合理设计系统结构:根据建筑物的高度、面积和用途等因素,制定适当的防雷系统方案,包括避雷针、避雷网和接地装置等。
4. 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维护和使用要求:防雷系统的设计应兼顾建筑物的维护和使用需求,尽量减少对建筑物外观和功能的影响。
II. 防雷系统材料的选择为保证防雷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需选用符合以下条件的防雷材料:1. 导电性能优异:防雷杆、导线等材料的导电性能应达到国际或行业标准,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2. 抗风化能力强:防雷材料应能经受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外界环境的长期侵蚀,保证其长久稳定的工作性能。
3. 机械强度高:防雷材料需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适应建筑物所处的高空环境,承受可能的冲击和振动。
4. 耐火性优良:防雷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火性能,以防止因雷击引发火灾。
III. 防雷系统的安装要求1. 避雷针的安装:避雷针应根据建筑物高度和适用标准进行合理布局,确保覆盖整个建筑物较大范围,并与大地连接良好,以便引导雷电安全释放。
2. 避雷网的布置:建筑物外部的金属表面应设置避雷网,与避雷针相连并导入大地,以构建一个完善的防雷系统。
3. 接地装置的设置: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金属构件和导体必须与大地通过接地装置良好连接,以防止因雷击电流引发的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
4. 防雷系统的检测和维护:定期对防雷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防雷设备的工作状态良好,并针对损坏或老化部件进行及时更换。
防雷接地工程自从200多年前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和罗蒙偌索夫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建立了雷电学说,发明了避雷针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从简单的避雷针发展到多种形式的防雷装置,从防直击雷开始发展到既防直击雷又防感应雷的综合防雷体系。
这些都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以下仅浅谈综合防雷的接地工程设计。
按照现代防雷观点,综合防雷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部分,外部防雷主要是指防雷击雷、侧击雷对建筑物的伤害。
建筑物防雷通过建筑物本身的基础接地体、引下线、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网格、均压环、等电位、避雷器等的保护作用,以尽量大可能减弱雷击时对建筑物内的电磁效应,同时为建筑物内部设备的感应雷防护提供必要的条件,避免了建筑物遭受直击雷和侧击雷的雷击,从而保护了建筑物本身、设备和人。
内部防雷保护主要是指设备防止雷电感应和防止线路上的雷电波的侵入,其采取主要的技术措施是屏蔽、接地、等电位处理,及安装分流限压装置,来控制削减雷电感应和雷电波的入侵,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免遭雷电感应的伤害。
因此,综合防雷工程设计也分为外部防雷装置设计和内部防雷装置设计问题。
外部防雷工程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建筑物的使用特点等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布置,进行工程设计。
内部防雷的设计应认真调查建筑物的供电形式、地极的设置情况、房屋的屏蔽效果、管线的敷设、电子设备的屏蔽情况放置的环境距离外墙的安全距离、等电位外理以及雷电活动的规律等情况,以便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防雷电感应的工程方案来。
由于综合防雷工程设计内容繁杂,项目要求很细,而且还要涉及到很多各行各业的规范条文,限于篇幅内容,仅将个人了解的各个设计要点列举如下:一、防雷分类问题: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的要求分为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建筑物的是否处于易燃易爆场所或者是否处于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国家、省、市级重要办公场所,或者是否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否处于地理、地质环境易遭受雷击的地方,或者是否属于孤立旷野的高耸建筑物等等来划分防雷类别。
2024年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1接地装置保护和屏蔽措施都要求有科学可靠的接地装置。
1.1接地体接地体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设计中通常采用人工接地体,以便达到所规定的接地电阻,并避免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
人工接地体又可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取决于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面积、接触状态和土壤性质。
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为5m左右,顶部埋深0.5~0.8m。
接地体与道路或通道出入口的距离不小于3m,当小于3m时,接地体的顶部处应埋深1m以上,或采用沥青砂石铺路面,宽度超过2m。
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连接部位应按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以达到电气连接。
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1.2接地线接地线即接地体的外引线,连接被保护或屏蔽设施的连线,可设主接地线、等电位连接板和分接地线。
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即防雷接闪装置的引下线,可采用圆钢或扁钢,两端按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达到电连接。
防静电保护和防干扰屏蔽装置的主接地线一般采用多股铜芯电缆,分接地线采用多股铜芯软线。
2防雷保护措施防雷措施总体概括为2种:①避免雷电波的进入;②利用保护装置将雷电波引入接地网。
防雷保护措施应根据现场常见的雷击形式、频率、强度以及被保护设施的重要性、特点安装适宜的保护装置。
2.1避雷针或避雷线雷击只能通过拦截导引措施改变其入地路径。
接闪器有避雷针、避雷线。
小变电所大多采用独立避雷针,大变电所大多在变电所架构上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或两者结合,对引流线和接地装置都有严格的要求。
2.2避雷器避雷器能将侵入变电所的雷电波降低到电气装置绝缘强度允许值以内。
我国主要是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西方国家除用MOA 外,还在所有电气装置上安装空气间隙,作为MOA失效后的后备保护。
2.3浪涌抑制器采用过压保护器(电涌保护)、防雷端子等提高电气设备自身的防护能力,防止电气设备、电子元件被击坏。
在重要设备的电源配入、配出口均应加装电源防雷器,选用的电源防雷器具有远传通讯接点,接入后台管理机。
建筑物防雷接地冲击接地电阻的计算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及行业规范、手册的学习及理解,归纳总结出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要点以及防雷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并根据项目实际案例举例分析介绍了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时,防雷接地系统冲击接地电阻的计算过程,过程包括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接地体有效长度等的计算及分析。
通过本文使得防雷接地装置在保证人员及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关键词:防雷接地、工频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换算系数、有效长度。
0 引言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正常的放电现象,当天空中雷雨云上下电位差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击穿空气,产生放电现象,并将大量负荷释放到大地。
当击中建筑物时,高达数百千安培的雷电流对建筑物及其结构造成损害,其感应雷电流对建筑物内的人员和设备造成损伤等,因此建筑物的防雷接地显得尤为重要,是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内容。
通常人们把大地当作参考点,即“0”电位点,将电气系统及电器设备装置与大地做电气连通,并通过大地散发大量雷电流,以保护雷电流对系统及设备的损害,俗称接地。
为使直接击中建筑物的雷电流能安全顺利的导入大地,减少或者减轻直击或感应雷电流对电气系统、电器设备及人员造成的损伤,应充分做好建筑物及设备的接地措施。
所以,其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接地电阻值的计算又是一项相当严格且复杂的工程,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根据项目情况充分计算接地电阻值,对比规范要求,若计算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则需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接地电阻值,其中,增设人工接地极是工程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即在自然接地极外增加敷设一圈水平接地极或垂直接地极。
除此之外,降低接地电阻值的措施还包括外引接地极法、井式或深钻式敷设接地极法、接地极周围换填低电阻率土壤法、接地极周围土壤添加降阻剂法、利用建筑物周边及地下水接地网法、接地极地下爆破后填充低电阻率材料法等降阻措施,以满足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现代建筑弱电系统防雷设计摘要: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释放出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通过对雷击破坏性的研究、探索,对雷电的危害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雷害。
本文介绍了雷电对建筑物弱电系统可能引起的危害,以及弱电系统的一些基本防雷设计。
探讨了有效防止弱电系统雷电损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防雷; 弱电系统; 浪涌保护器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弱电设备遭受雷害的情况分析雷击损害建筑中弱电设备的主要原因是:避雷针能防止直接雷击,但不能阻止雷电感应过电压、操作过电压、零电位漂移过电压,以及因过电压在泄放电流时在其周围所产生的很强的感应电压,在弱电设备中造成的浪涌超过了设备承受的能力。
浪涌的主要形式是电源浪涌和信号浪涌。
这种浪涌在新建或扩建设备时往往不被重视。
在多年的实践中,人们对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的认识比较高、防护措施也相对完善,但对雷电浪涌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也相对比较薄弱。
雷击形式及弱电设备遭受雷害的情况主要有以下3 种:(1)直击雷。
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动植物上,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造成建筑物及建筑物内设备的损坏。
(2)感应雷。
指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所感应的雷电过电压。
当其侵入设备后,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弱电设备遭到损害。
感应雷虽然没有直击雷严重,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
(3)雷电浪涌。
近年来,由于电力系统中不断引入自动化装置而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雷电危害形式。
最常见的弱电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信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
一方面由于弱电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从而造成设备耐压、耐过电流的能力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的侵入。
钢筋混凝土构件防雷接地技术规程一、前言钢筋混凝土构件是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类型,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雷击等。
为了防范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雷击危险,必须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
本文旨在介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防雷接地技术规程。
二、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防雷接地技术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接地电阻的降低来保护构件不受雷击,即将构件正确接地,使得雷电流能够顺利地流入地下。
接地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接地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材质和土壤电阻率等因素。
为了保证接地电阻的稳定和一致性,应该尽量采用深埋接地体的方式。
三、防雷接地技术规程1. 接地体的选型接地体的选型应根据构件的类型、尺寸和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常用的接地体有水平接地体、竖直接地体和网式接地体等。
在一般情况下,竖直接地体是最为常用的接地体。
2. 接地体的埋深接地体的埋深应根据地下土壤的电阻率、气候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接地体的埋深应在2-3米之间。
当地下土壤的电阻率较大时,应适当增加埋深,提高接地效果。
3. 接地体的数量接地体的数量应根据构件的类型、尺寸和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每个构件应至少设置一个接地体。
当构件的尺寸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接地体的数量,提高整体的接地效果。
4. 接地体的布置接地体的布置应尽可能保证接地电阻的稳定和一致性。
在一般情况下,接地体应均匀分布在构件周围,距离构件的边缘应不小于1.5倍的埋深。
当构件的尺寸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接地体的布置密度,提高整体的接地效果。
5. 接地体的连接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接地装置,如铜排、铜线等。
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尽可能保证接地电阻的稳定和一致性。
在一般情况下,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同一种接地装置,如铜排。
6. 接地体的维护接地体的维护应定期进行,以保证接地电阻的稳定和一致性。
在一般情况下,接地体的维护周期应为一年一次。
维护内容包括清理接地体周围的杂草、检查接地体的状态和连接是否正常等。
2013年l2月 第16卷第24期 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Dec.,2013
V01.16.No.24
唐荣波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160) 【摘要】本文对建筑物防雷接地在施工中有关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厂 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功率的用电设备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更应加强对用电安全、防雷安全、消防安全 等涉及人身伤亡事故的重视,在此,着重对建筑物防雷接地技术进行探讨,以减少雷击或因为接地不好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防雷接地:建筑防雷:技术 doi:10.3969/i.issn.1673—0l94.2013.24.026 [中图分类号】 r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673—0194(2013)24-0 O2
1 雷电的概述 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是由带电荷的雷云引起.大多数 的放电发生在雷云之间.是不危险的.而有危险的是少数发生在 雷云和大地之间的放电.对地放电的雷云大多数带负电荷.而其 顶部有一正电荷层.负电荷的中心距地面一般为50o~10000米。 雷云底部可能距地面只有150米。雷击有3种形式:直击雷、感 应雷、球形雷 2 防雷接地的存在的问题 防雷接地系统包括:接地体、接地总汇集线、接地引入线、接 地排等 其中接地体就是埋人大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 导体:接地总汇集线就是建筑物内各种接地线汇集的地方:接地 引入线是建筑物内接地总汇集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接地 排就是从接地总汇集线上接到建筑物各层或各房间中的接地装 置。雷电的防护都是通过接地装置把雷电流引人大地.接地装置 是接地体与引下线的总称.也就是说.接地装置是防雷技术中最 重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接地装置,对雷电的泄流起着重要的作 [收稿日期】2013—07—04 用。但是.在实际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仅仅追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 阻值.而忽视了整个接地装置的其他部分.比如接地装置的稳定 性、接地装置的腐蚀性、接地引线的敷设状况等情况,虽然接地电 阻值大小符合要求.但也许是一种假象,比如线径不满足要求、敷 设方式不正确等。都可能使安全得不到保证.而且会造成严重的 事故隐患。 3 防雷装置在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和国家标准中将建筑物的防雷系统分 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外部防雷措施是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 接地体:内部防雷措施包括屏蔽隔离、等电位联结、合理布线、过 电压保护等 现代建筑的防雷必须将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作为整 体综合考虑采取措施
现代建筑防雷接地技术分析
摘要:智能建筑现代建筑高层越来越普遍,智能化系统越发复杂。
这种高大智能建筑物很容易吸引落雷,从而使本身所在建筑及附近建筑遭到破坏,因此将防雷接地工作做好非常重要。
本文是笔者多年来施工经验的总结,阐述了防雷与接地系统及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论述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防雷装置;接地系统
雷电是一种强烈的大气放电现象,自古以来就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的一大自然现象。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建筑物内信息系统的防雷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并已成为整个建筑物防雷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雷问题也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
直到今天,接地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并且无法替代的电气安全措施之一。
1防雷装置
雷电波入侵现代建筑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击雷;另一种是感应雷.一般说来,直击雷中现代楼宇内的电子设备的可能性很小,通常不必安装防护直击雷的设备.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雷击.为把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以防止雷电作用为目的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
1)直击雷保护系统。
一定高度的金属导体会使大气电场畸变,这样雷云就容易向该导体放电,且能量越大的雷就越容易被金属导体
吸引。
接闪器防雷就是因为将雷电引向自身而防止了被保护物被雷电击中。
然后通过引下线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地导引入地。
引下线一般不得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的布置。
2)感应雷保护系统。
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其形成的几率很高,且由于通信楼引出的各种缆线
较多,加之楼内设备大都采用了高集成度的微电子电路,故感应雷
对建通信楼内的电气设备,尤其是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
通信楼防雷主要是防压感应雷。
现代建筑内有多个弱电系统对接地电阻的要求较高,要求≤
0.5~1。
有的建筑所处的位置地质条件较为恶劣,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时则应围绕建筑物加设闭合环状的人工接地体,同时在接地体的周围回填低电阻率的土壤或采取其它降阻措施。
采用导电性高、耐腐蚀的新型材料作接地体。
钢材埋人土壤中易受氧化腐蚀,使用年限短,因此接地体应采用经热镀锌等防腐蚀处理的钢材
或其它防腐接地材料,如铜、铝等有色金属复合接地材料或导电性、稳定性较好的非金属接地材料。
避雷带是沿建筑物易受雷击的突出部位(如屋檐、女儿墙等处)装设的带形导体,其作用是接受雷电流,设计常采用镀锌圆钢。
有的工程为美观把镀锌圆钢避雷带改为不锈钢管,应严格根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采用管壁厚度2.5mm 的不锈钢管,对接部位应跨接处理以保证不锈钢管作为避雷带的接闪雷电流的能力。
建筑物采用屋面避雷带(网)、利用建筑物柱和剪
力墙内竖向钢筋作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三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钢筋大网笼就构成一个笼形避雷网,较好地取得均压和屏蔽的防雷效果。
实际设计和施工中常忽视屋面配电箱采取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于配电箱出线端处加装浪涌过电压保护器。
2.接地系统
2.1直流接地
在一幢现代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进入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性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
2.2交流工作接地
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如阻抗、电阻等)与大地作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
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2.3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的外露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在现代化楼宇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如图1所示).
图1现代建筑保护接地
如果装有接地装置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接地短路电流流经人体的电流要比流过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设备的外壳时,不会有危险。
2.4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在现代化楼宇内,电磁兼容设计非常重要,为了避免所用设备的机能障碍及可能出现的设备损坏,构成布线系统的设备应能防止内部自身传导和外来干扰.这些干扰的产生或是因导线之间的耦合现象,或者是因电容效应或电感效应,其主要来源是超高电压,大功率幅射电磁场,自然雷电和静电放电.这些现象会对设计用来发送或
接收很高传输频率的设备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对这些设备及其布线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免受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线可靠连接.防静电接地要求在洁净干燥环境中,所有设备外壳及室内(包括地坪)设施必须均与pe线多点可靠连接。
2.5供电接地系统
现代建筑的供电接地系统宜采用tn-c-s系统(如图2所示)。
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 与保护接地线pe在进户时共同接地后,不能再有任何电气连接. 该系统中,中性线n常会带电,保护接地线pe没有电的来源.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与金属构件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因
此,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人及物的安全性.同时,只要采取接地引线,各自都从接地体一点引出及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等措施.许多工程实践已证明,采用共同接地体是解决多系统接地的最佳技术方案。
图2供电接地系统
根据规范,共用接地电阻应≤1ω,若达不到要求,必须增加人工接地体或采用化学降阻法,使接地电阻≤1ω.通常情况下,共用接地系统可利用大楼的桩基钢筋,并用40×4(mm)镀锌扁钢将其连成一体,作为自然接地体。
3.结语
防雷接地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大厦电气设计中必不可少一部分。
随着通信用电设备的与日俱增,综合防雷越来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它是保证建筑工程正常运行及人身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gb 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gb/t 21714.1雷电防护第1部分[s].
[3]吴薛红等.防雷与接地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
[4]吴薛红,濮天伟,廖德利.防雷与接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沈稼树.对实施联合接地方式的探讨[j].通信电源技
术,1997(3):34-38.
[6]黄仲开.浅谈接地工作的施工误区[j].山西建
筑,2008,34(12):189-190.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