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 格式:docx
- 大小:18.74 KB
- 文档页数:9
中医病名腰痛的定义腰痛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名,指的是腰部出现疼痛的症状。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也可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腰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关节退行性变等。
腰痛的症状表现多样,可以是轻微的不适感,也可以是剧烈的疼痛。
腰痛的部位通常位于腰椎的下方,有时也会放射到臀部、大腿后侧甚至下肢。
腰痛的性质可以是胀痛、酸痛、钝痛或刺痛等。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等是常见的病因。
此外,情志不畅、寒湿侵袭、外伤等也可能导致腰痛的发生。
因此,在中医诊断中,除了要了解患者的腰痛症状外,还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病史、舌脉等信息,以确定病因和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针灸、中药内服和外敷疗法。
针灸是中医治疗腰痛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中药内服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温肾壮阳、益气养血等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外敷疗法包括药物外敷、艾灸等,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缓解腰痛症状。
除了中医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来缓解腰痛。
比如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量运动,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湿等。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中药内服和外敷疗法。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来缓解腰痛。
对于腰痛患者来说,及早明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调理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腰痛是指由外感、内伤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失于精血濡养,使腰之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且任、督、冲、带等诸经脉络脉亦布其间,故无论内伤、外感或外伤等,伤及于肾或痹阻肾之经络,均可发生腰痛。
腰痛容易反复发作,因此腰痛缓解后应重视康复治疗,以促进疾病痊愈。
由于肾虚为腰痛之本,故适量长服补肾壮腰中成药,如滋阴补肾丸、六味地黄丸等以巩固疗效。
肾虚腰痛亦可用猪腰子1只,加青盐少许,冬虫夏草适量,煮烂喝汤吃腰子。
风湿、血瘀腰痛者亦可饮乌梢蛇酒等药酒。
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可坚持从事多种有益于腰部活动的体育锻炼。
1病因1.1 感受外邪风、寒、湿、热是外感腰痛的致病因素。
但因湿性重浊、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或劳力汗出,湿衣裹身,或久卧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或当风受寒,或夏月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之邪蕴久化热转成湿热,诸邪留于腰府经络,均可阻滞经络气血,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腰痛。
1.2 劳累外伤劳累过度,跌仆损伤,腰部用力不当,损伤腰肌、脊柱,均可使腰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发为腰痛。
如《金匮翼•腰痛》言:“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为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
1.3 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或气郁化火,耗伤真阴,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
如《景岳全书•腰痛》言:“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所伤,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
此外,风、寒、湿、热外邪侵袭及外伤、劳累等,均可在肾虚的基础上诱发或加重本病。
2病机2.1 发病外感腰痛和跌仆挫伤腰痛发病较急,内伤腰痛发病缓慢。
2.2 病位本病病位在肾及腰部经络。
大抵外感多在经络,内伤以肾为主,但涉及脾、肝等脏。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医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腰疼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使患者痛苦不堪,心理蒙上阴影。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并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更多的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这一疾病运用辨证施护,在临床取得了不俗的疗效。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深入学习和推广。
一、腰痛病定义:中医病名:腰痛病,因劳损、寒湿侵袭等原因,使经气阻痹所致。
以腰痛向一侧下肢后外侧放射,麻木、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列举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
三、中医对腰痛病的病因分类《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中有如此描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
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腰痛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西医的肾脏疾病、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脊髓疾病等所致腰痛,可参照该证辨证论治。
缠腰疼痛多由肾阳不足,寒凝带脉,或肝经湿热侵及带脉,经行之际,阳虚气弱,以致带脉气结不通而出现疼痛;或冲任气血充盛,以致带脉壅滞,湿热滞留而疼痛。
患腰痛首先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不适宜穿带跟的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
腰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出现持续且不明原因的腰痛,不要掉以轻心,应尽快到医院确诊,避免某些严重疾病的发展。
病因 1. 病因概述2. 腰肌劳损3. 泌尿系统感染4. 生殖器官疾病5. 受凉、创伤罹患风湿、类风湿关节炎6. 孕期及产褥期劳累7. 腰椎病变8. 肾虚腰痛诊断1. ①详细询问病史2. ②全面矫形3. ③实验室检查先天性(发育性)退行性病变4. ④X射线检查先天性发育性异常综合治疗和康复锻炼1. 治疗概述2. 及时明确诊断3. 及时的功能锻炼和康复保健多功能治疗中医辨证论治1. 概述2. 寒湿型3. 湿热型4. 肾虚型其他疗法1. 1.敷贴法2. 2.熨法3. 3.针灸疗法4. 4.推拿疗法急性腰痛的治疗方法饮食疗法腰部保健运动疗法保健预防诊断1. ①详细询问病史2. ②全面矫形3. ③实验室检查先天性(发育性)退行性病变4. ④X射线检查先天性发育性异常综合治疗和康复锻炼1. 治疗概述2. 及时明确诊断3. 及时的功能锻炼和康复保健多功能治疗中医辨证论治1. 概述2. 寒湿型3. 湿热型4. 肾虚型其他疗法1. 1.敷贴法2. 2.熨法3. 3.针灸疗法4. 4.推拿疗法临床症状临床以腰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
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常伴有外感或内伤症状。
腰椎X线照片等检查,常可见异常。
妇女由于有月经、孕育、分娩、哺乳等生理特点,同时又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妇科杂病及节育等病理特点,所以腰痛是常见的病症。
中医陈文伯---治疗腰疼中国养生堂栏目特邀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京城名医馆馆长、炎黄国医馆馆长、北京东方传统医学门诊部教授、鼓楼中医院原院长陈文伯国家级名老中医,鼓楼中医院原院长陈文伯陈老告诉我们,中医将腰痛的原因分为三类:外伤、内伤和外感。
《内经》记载“腰为肾之府”,腰痛之证,其病主要在肾;《景岳全书》则强调腰痛以虚证为多见,“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
不过,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医家对腰痛的认识日益清晰,发现腰痛的病因很多,并非只是肾虚一种;外感邪气,内伤七情,过劳,跌仆闪挫等原因,皆可导致腰痛。
下面就对5种比较常见的病因导致的腰痛进行一下简单介绍。
腰痛的原因1、外感邪气。
也就是受了风寒、湿热等外邪的侵袭,加上人体的免疫力不足,就导致邪气在腰间停留不去,引起疼痛。
这类腰痛,如果是以风邪为主导致的,患者常觉得疼痛的部位不固定,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而且疼痛的感觉可以放射到两膝甚至足部;感受寒邪所致,患者感觉腰部寒冷,好豪放了一块冰,在寒冷的环境中疼痛就越发剧烈,而在温暖的环境中疼痛稍微缓解;感受湿邪所致,患者除了腰痛之外,还有沉重的感觉,尤其是阴天时,不适感格外显著;以风热二种邪气夹杂导致的,患者除了腰痛,还有小便不易解出、大便排出困难的症状;风寒二种邪气夹杂导致的,患者常有发烧等感冒症状;风湿二邪相间导致的,可以伴有一身皆痛的症状。
2、血瘀。
血瘀引起的腰痛,患者往往有不小心被重物砸到了腰,或搬东西时扭伤了腰等外伤病史,腰部痛如针刺,而且疼痛多在入夜加重。
3、痰饮流注经络。
本类患者的腰部疼痛,往往牵引到背部,而且病程多比较长,伴有痰多、睡眠时梦多,容易犯困等症状。
4、内伤七情。
患者由于心情不舒畅,或忧郁日久,或大怒伤肝而导致的腰痛。
除了腰部疼痛之外,本类患者还伴有情绪不佳,腹部胀满,消化不良或腰痛连胁。
5、肾虚。
多发于有慢性疾病或年老体衰之人。
患者腰部疼痛并不剧烈,多为隐隐作痛,常伴有两脚发软,容易疲倦,耳聋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治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份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缓,病程长者可显现肌肉萎缩。
直腿举高或增强实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猛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减缓期:腰腿疼痛减缓,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病症大体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之外凸起,不引发严峻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份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份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数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冲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猛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巨,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那么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中医关于“腰痛”的古医书论述摘抄一、腰痛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腰部多拘急疼痛、刺痛,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慢性腰痛,病程较长,时作时止,腰部多隐痛或酸痛。
西医学中的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腰部病变均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关于“腰痛”的古医书论述摘抄1.《黄帝内经》有“腰痛”病名,病因与肾精亏虚、外邪侵袭、外伤瘀血、情志内伤等有关。
病位在肾,与督脉相关,病性以虚为主。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素问·刺腰痛》曰:“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病胀腰痛。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称寒湿腰痛为“肾著”,描述了其症状特点,用甘姜苓术汤治疗。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用肾气丸治疗虚劳腰痛。
2.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谓:“肾主腰脚。
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
”并提出急慢性腰痛的分类。
3.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腰痛》载有独活寄生汤。
4.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有青娥丸,至今仍是常用方剂。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腰痛叙论》谓:“夫腰痛,虽属肾虚,亦涉三因所致。
在外则脏腑经络受邪,在内则忧思恐怒,以至房劳坠堕,皆能致之。
”5.元·朱丹溪《丹溪心法·腰痛》认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并提出“寒凉药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6.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腰痛》云:“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
”强调应详辨虚实。
秦景明《症因脉治》将腰痛分为风湿、寒湿、湿热等外感腰痛,血停滞、怒气郁结、痰注停积、肾阳不足、肾阴火旺等内伤腰痛两大类型。
腰腿痛的中医辨证施治在日常生活中,腰腿痛多是中老年人,一些从事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人群也容易腰腿痛,很多患者认为这不是病,不需要特别注意,只要休息好、日常做下按摩就可以。
但实际上还是会产生一些影响,如果严重可导致运动能力减退,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不管如何,腰腿痛都应当引起重视。
腰腿痛的具体表现可以分多种,如有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具体造成腰腿痛的原因多与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等有关,如果有这些症状一定要注意。
若要治疗,腰腿痛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严重的要进行手术治疗。
若从中医出发,中医的治疗往往要进行辨证施治。
在中医当中,腰腿痛被认为与肾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即“腰为肾之府”,如果肾脏出问题,腰部会最先反映出来。
中医当中对腰腿痛有实证和虚症两种常见的分型,在治疗腰腿痛病人的时候,先判断病人具体是什么证型之后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里先讲一讲,从中医出发腰腿痛的不同证型情况。
腰腿痛的实证中,比较常见有血瘀气滞型、寒凉淤血型两种。
前者通常是腰腿部位有局部的疼痛,并且感到刺痛,痛的位置相对固定,这种很可能或是因为外伤,或者长期久坐等造成的。
后者也会感到疼痛,同时也有怕冷畏寒的症状,这种一般是因为受凉导致的。
肾阳亏虚和肝肾亏虚型是腰腿痛的两种常见的虚症,如果是肾阳亏虚,一般会有腰部怕冷的感觉,夜晚起床小便的次数会比较多,还可能会有性功能障碍的症状。
如果是肝肾亏虚,一般就是腰部、膝盖有酸痛感,日常会感到乏力。
针对这些不同证型,下面来讲讲中医辨证施治的常见方法。
患者为血瘀气滞型,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具体可采用腰痛逐淤汤治疗。
这一汤剂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丹参、当归、红花、桃仁、川芎、牛膝、地龙等,经水煎煮服用,在此汤剂中,桃仁、红花、川芎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牛膝等可有效止痛。
如果患者伴有其他症状可加减用药,如感到胀痛可加降香、橘核。
若是寒凉淤血型,中医治疗则以祛风止痛、滋补肝肾为原则,患者可服用风寒腰痛汤。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腰痛是一种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且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不仅会给患者躯体带来一定的痛苦,同时还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出现腰痛症状后,需及时行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腰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主要采用辩证论治法治疗腰痛,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1.寒湿型寒湿型腰痛主要因肾阳不足,寒凝带脉所致,可引发患者出现腰部冷痛重着,静卧不减,转则不利,腰部感寒或遇阴雨天后疼痛加重,痛处喜温,遇温稍减,脉沉,舌苔白腻,治疗的关键在于温通经络、散寒祛温,可采用渗湿汤加减方治疗,基本组方为白术、苍术、橘红、丁香、干姜、茯苓、甘草,肢冷面白者加肉桂、附子、白芷,痛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腰身重滞者加五加皮、独活。
也可在痛处贴强腰散,强腰散的制法为取中药肉桂30g、川乌30g、干姜30g、樟脑30g、赤芍20g、白芷20g、胆南星20g研磨成细粉,用开水冲调成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敷贴在患处,隔日换药一次。
2.湿热型湿热型腰痛主要是运肝经湿热侵及带脉,导致带脉气结不通所致,可导致腰髋弛痛,痛处伴有热感,腰部着热后或夏季疼痛加重,痛处喜冷,遇冷痛减,出汗、午后身热、口渴不欲饮,脉濡数或弦数,舌红苔黄腻,尿色黄赤,治法为舒筋通络、清热利湿,可采用主方四妙散治疗,组方为薏苡仁30g、萆薢20g、忍冬藤20g、海桐皮15g、防己15g、牛膝15g、木瓜15g、黄柏12g、苍术12g、甘草6g,用水煎服。
也可取7只土鳖虫,焙干研成粗末,用30mL白酒将药粉,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
3.瘀血型瘀血型腰痛主要因气滞血瘀所致,可导致患者腰痛如锥刺,痛处拒按,持续不解,夜重日轻,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脉多弦涩或细数,舌质隐青或有瘀斑,治法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可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组方为当归9g、红花9g、牛膝9g、桃仁9g、甘草6g、川芎6g、地龙6g、没药6g、灵脂6g(炒)、羌活3g、香附3g、秦艽3g,水煎服,具有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等功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
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腰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对于腰痛的辨证论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腰痛的成因多样,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内伤肝肾、气血瘀滞等。
在治疗时,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风寒湿邪侵袭:当风寒湿邪侵袭腰部时,患者常表现为腰部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舌苔白腻,脉象浮紧。
治疗上宜采用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羌活胜湿汤、桂枝加葛根汤等。
2.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导致的腰痛,患者腰部疼痛伴有热感,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上宜采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八正散、龙胆泻肝汤等。
3. 肝肾亏虚:肝肾亏虚引起的腰痛,患者常表现为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伴有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疗上宜采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4. 气血瘀滞:气血瘀滞导致的腰痛,患者腰部疼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涩滞。
治疗上宜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
5. 外治法: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常用外治法治疗腰痛,如针灸、拔罐、艾灸、推拿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腰部,通过刺激穴位或经络,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6. 饮食调理:在治疗腰痛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寒凉、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温补肝肾、强筋壮骨的食物,如黑枣、核桃、黑芝麻等。
7. 生活调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腰部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腰痛。
总之,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日常调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辩证论治气滞血瘀腰间盘突出医案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通常表现为腰酸背痛、腿痛等症状。
中医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腰间盘突出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其中,气滞血瘀是较为常见的证候。
以下是一个气滞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案例。
病人 Mr. Zhang,男,47岁,腰背部长期酸痛,并伴有下肢无力、疼痛,经磁共振确认为L4/5椎间盘突出。
治疗时采用中医辩证施治。
第一步:辨证中医辨证诊断,此病为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
气滞血瘀,是指身体内部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组织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局部淤血、疼痛等症状。
治疗时,需要以活络通经、祛瘀通气为主要治疗方法。
第二步:治疗中医治疗以中药为主,辅助以理疗、针灸等方法。
1. 中药治疗:选用破血消瘀、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的中药组合,如川芎、红花、当归、川断、通草等,制成颗粒剂,口服。
2. 理疗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腰部穴位,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针灸治疗:针灸对腰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选用穴位如大椎、筋缩、合谷、足三里等,局部刺激针灸配合理疗,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步:调护中医治疗腰痛不仅需要治标,更要治本。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脾胃调护,促进气血运行畅通,增强机体免疫力。
具体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避免辛辣、煎炸等劣质食物,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和过度运动等。
经过3个月左右的中医辩证治疗,Mr. Zhang的腰痛症状明显减轻,下肢无力、疼痛症状消失,经复查MRI,腰椎间盘突出已得到明显的改善。
总之,针对腰间盘突出这种腰椎疾病,中医辩证施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中,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组合和治疗方法,并加以调护,提高机体免疫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概述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
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
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寒湿型【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3)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
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
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
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湿热型【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活络止痛丸,每次l丸,每日3次。
(2)小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1)土鳖虫粉:土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22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TCD编码:A17.42)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具有下列4条或4条以上即可诊断为腰痛病)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趾背伸力减弱;(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相连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可能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症状和体征反映的受累节段神经应与MRI或CT显示突出物压迫的神经支配区域相符。
诊断标准:①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位置与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相符;②下肢感觉异常,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浅感觉减弱;③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④腱反射较健侧减弱;⑤肌力下降;⑥腰椎MRI或CT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与症状、体征受累神经相符。
前5项标准中,符合其中3项,结合第6项,即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腰活动受限,站立、行走困难、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部疼痛缓解,活动改善,主要为下肢放射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耐久行、久站、久坐。
(四)中医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的病因与诊断?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一、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若寒邪为病,寒伤阳,主收引,腰府阳气既虚,络脉又壅遏拘急故生腰痛。
若湿邪为病,湿性重着、粘滞、下趋,滞碍气机,可使腰府经气郁而不行,血络瘀而不畅,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发腰痛。
感受湿热之邪,热伤阴,湿伤阳,且湿热粘滞,壅遏经脉,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2、气滞血瘀腰部持续用力,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跌仆外伤,劳损腰府筋脉气血,或久病人络,气血运行不畅,均可使腰部气机壅滞,血络瘀阻而生腰痛。
3、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顿过分,或久病体虚,或大哥体衰,或房室不节,致使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产生腰痛。
历代医家都正视肾亏体虚是腰痛的重要病机。
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景岳全书·腰痛》也以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
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
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
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湿流下,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
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