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立方米甲醛气候箱所满足的标准

一立方米甲醛气候箱所满足的标准

一立方米甲醛气候箱所满足的标准

一立方米甲醛气候箱所满足的标准

满足试验标准济南大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1)GB18580—2017《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

(2)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3)GB18587—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4)ASTMD6007—02《小尺度环境箱测定木制品释放气体中甲醛浓度的标准测试方法》

(5)ENV717—1《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测量环境箱法》

(6)EN13419-1《建筑产品VOCs释放量的测定第一部分释放测试环境箱的方法》

(7)HJ 571-2010《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板及其制品》

(8)HJ 566-2010《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木制玩具》

(9)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10) LY/T 1612-2004《甲醛释放量检测用1m3气候箱》

call:一五三一四一一六五零六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 1. 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并可以对测试工作勺效率和质量勺提高产生积极勺作用。 2. 测试环境搭建原则 测试环境搭建之前,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所需计算机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勺硬件配置要求,包括 存和硬盘勺容量、网卡所支持勺速度等 ; 部署被测应用勺服务器所必 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勺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勺相关补丁勺版本 ; 用来执行测试工作勺计算机所必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艮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 本; 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 境的备份; 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 ; 执行测试工作所需要使用的文档编写工具、测试管理系统、性能测试工具、 缺陷跟踪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名称、版本、 License 数量,以及所要用到的相 关补丁的版本。对于性能测试工具,则还应当特别关注所选择的工具是否支 持被测应用所使用的协议 ; 测试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是否需要 ; 模拟实际生产环境或用户环境搭建。 3. 测试环境管理 、设置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 每条业务线或测试小组应配备一名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其职责包括: u 测试环境搭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WE 曲艮务器等必须软件 的安装,配置,并做好各项安装、配置手册编写 ; u 记录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硬件配置、 IP 地址、端口配置、机器的具 体用途,以及当前网络环境的情况 ; 管理规 范 CPUl 勺速度、内

老化测试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老化操作步骤及老化环境要求,特制定本规范,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作业。 2、适用范围 公司老化房。 3、权责 工程部门负责老化房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操作,生产部门负责老化车的维护保养。 4、定义 恒温老化房,也叫高温老化房和老化房,是针对高性能电子产品仿真出一种高温、恶劣环境测试的设 备,是提高产品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实验设备、是各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性的重要生产流 程,根据不同的要求配置主体系统、主电系统、控制系统、加热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风力恒温系统、时间控制系统、测试负载等可检杳出不良品或不良件,是客户迅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有效手段。 5、作业内容 5.1所需设备 5.1.1老化台车及老化电源,按客户出货电源要求调整电压,特殊产品使用专用电源(详 查BOM单)。 5.1.2 220V 50HZ交流电源。 5.1.3老化加热系统。 5.2老化步骤: 5.1.1将DIP通电测试OK的产品接在老化车上 5.1.2将一台装好产品的老化台车进行预通电,检查产品的电源灯是否能点亮,将电源灯不 点亮的PCBA从老化车取下并做好标示放置在不良品箱中,不良品给到工程与PE分析,按照《不良品处理规范》操作。 5.1.3产品推进老化房老化之前须将老化房环境温度设定为45+/-5℃,提前给老化房升温,老化房温度达到40度才开始老化。 5.1.4将预通电OK后的老化车的总电源插头插到老化房墙壁上的电源插座上进行通电,并开启老化车上变压器电源,当老化产品通电后其电源灯亮的状态必须一致的,否则亮灯异常的为不良品送至维修处维修,进出老化房时随手关好老化房门,记录产品开始老化时间并填写到“老化记录表”里面。 5.1.5产品在老化过程中,老化操作人员及IPQC人员要每隔1个小时进行巡查,检查老化房中温度计上显示应在45+/-5℃间,则表示该环境温度为合格;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例如灯不亮、烧爆IC和电容、冒烟、外壳变形等)及不良一定要拿出由产品工程师和维修人员共同分析,不良品按照《不良品处理规范》操作。 5.1.6老化房中的老化车要摆放整齐,老化房中的温度计及湿度计要定期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1.7产品老化时间规定为4小时,特殊产品老化时间按客户要求而定。由于产品的试验等特殊性的要求及特殊情况,需要更改产品老化时间,以《工程更改通知》或由产品工程师在《老化记录表》备注栏签字. 5.1.8不良品太多(超过2%)应立即通知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出现起火要立即关总电源开关。 5.1.9老化完后将老化车变压器的开关关闭,拔下插头,将老化车推出老化房。 5.1.10将老化OK的产品全部放置到指定的已老化的区域,按照规定和结合“7 S ”来放置,在老化台车上面贴好标示单。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 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 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 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 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四条信息技术部核心组、投资OA组的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应遵循本制度。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 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 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六)准生产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调查、分析。 第七条开发厂商职责。 (一)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开发测试环境程序版本发布。 (四)开发人员客户端程序代码、文档的管理、备份工作。 (五)开发测试环境的程序开发、测试维护和投产前验证。 (六)开发测试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排查、分析。 第三章保密管理 第八条为加强项目开发、实施期间的保密管理,维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权益,所有参与****项目的厂商必须与公司签订《保密承诺书》,所有参与项目的厂商人员必须签字承诺遵守《****IT外包厂商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否则不允许厂商及人员进场。 第九条外包人员不得在办公区内部接待与工作无关的访客,如有人员来访,应在会客区接待;对因工作需要,需要在办公区接待的访客,应会知****工作人员,并填写《项目组外来人员访客登记表》,《项目组外来人员访客登记表》的格式请参考附

甲醛释放量的标值、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的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参考欧洲EN312-1 1997《刨花板》、欧洲中密度纤维板厂商协会技术委员会,《中密度纤维板》、欧洲标准ENV717-1、《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测定气候箱法》、日本农业标准JA-MAFF,Notification No.920《普通胶合板》、日本农业标准JAS MAFF,Notification No.990<《地板》。自2002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应执行本国家标准,过渡期6个月;自2002年7月1日起,市场上停止销售不符合本国家标准的产品。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肇庆康蓝中密板企业集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太尔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环球木业有限公司、新乡平原人造板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维新、杨帆、许文、马虹、何励贤、李本初、杨虹、楼明刚。 本标准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人造板及其制品(包括地板、墙板等)中甲醛释放量的指标值、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释放甲醛的室内装饰装修用各种类人造板及其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的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57--1999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甲醛释放量--穿孔法测定值the perforator test value 用穿孔萃取法测定的从100g绝干人造板萃取出的甲醛量。 3.2 甲醛释放量--干燥器法测定值the desiccator test value 用干燥器法测定的试件释放于吸收液(蒸馏水)中的甲醛量。 3.3 甲醛释放量--气候箱法测定值the chamber test value 以本标准规定的气候箱测定的试件向空气中释放达稳定状态时的甲醛量。 3.4 气候箱容积volume of the chamber 无负荷时箱内总的容积。 3.5 承载率loading rate 试样总表面积与气候箱容积之比。 3.6 空气置换率air exchange rate 每小时通过气候箱的空气体积与气候箱容积之比。 3.7 空气流速air velocity 气候箱中试样表面附近的空气速度。 返回 4 分类 按试验方法分: a)穿孔萃取法甲醛释放量(简称穿孔值); b)干燥器法甲醛释放量(简称干燥器值);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 管理规范 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3月22日

版本历史

【目录】 1概述 (5) 1.1编写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1.3角色定义 (5) 1.4参考资料 (5) 2项目背景 (6) 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 (7) 4测试准备 (9) 4.1测试准备 (9) 4.1.1测试对象 (9) 4.1.2测试范围 (9) 4.1.3工作权责 (9) 4.2测试方案 (10) 4.2.1测试准备 (10) 4.2.2测试分析 (11) 4.2.3制作测试用例 (12) 4.2.4实施测试方法 (13) 4.2.5回归测试方法 (14) 4.3测试计划 (14) 4.4实施测试 (15) 4.5回归测试 (15)

4.6测试总结 (15)

1概述 1.1 编写目的 建立和完善-系统安全测试管理制度。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各环节的要求、规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行为及文档要求。 以规范化的文档指导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工作,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软件安全测试管理过程。 1.3 角色定义 1.4 参考资料

2项目背景 校园内信息化软件众多,这些软件不光承载着学校核心业务,同时还生成、处理、存储着学校的核心敏感信息:账户、隐私、科研、薪资等,一旦软件的安全性不足,将可能造成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出现。 希望通过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改善和提高学校软件安全测试水准,将学校软件系统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使用1立方米甲醛释放量测试气候箱时的试验步骤

使用1立方米甲醛释放量测试气候箱时的试验步骤 按GB18580-2017中甲醛释放量测试气候箱(一立方气候箱法),该方法原理如下:将1平方米表面积的样品放入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空气置换率控制在一定值的气候箱内。甲醛从样品中释放出来,与箱内空气混合,定期抽取箱内空气,将抽出的空气通过盛有蒸馏水的吸收瓶,空气中的甲醛全部溶入水中;测定吸收液中的甲醛量及抽取的空气体积,用毫克每立方米(mg/m3)表示,计算出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甲醛量。取样是周期性的,直到测试箱内甲醛浓度达到平衡状态。试验步骤 甲醛测试试件尺寸为长=(500±5)mm,宽b=(500±5)mm。试件数为两块,试件表面积为1m2.当试件长、宽小于所需尺寸,允许采用不影响测定结果的方法拼合。 甲醛测试试件平衡预处理步骤:试件在23±1℃,相对湿度(50 ±5)%条件下放置(15±2)d,试件之间距离至少25mm,使客气在所有试件表面上自由循环,恒温恒湿室内空气置换率至少每小时1次,室内空气中甲醛质量浓度不能超过0.10mg/m3 在测试的第1天,不需要取样,然后从第2天至第5天,每天取样2次,每次取样的时间间隔应超过3h,在经过前3天后,如果达到稳定状态,可停止取样,因此,当zui后4次测定的甲醛浓度的平均值与zui大值或zui小值之间的偏差值低于5%或低于0.005mg/m3,此时可定义为达到稳定状态。 在节假日(如周末),可取消取样,但是稳定状态的判定应往后推延,直至完成zui后4次测定。如果在前5天没有达到稳定状态,取样次数应降低到每天一次,直到达到稳定状态,或者是连续测试28d,然后停止测试。 当达到稳定状态,甲醛释放量是zui后4次测定的浓度的平均值, 如果测试在28d内没有达到稳定状态,甲醛释放量不能记录,在这种情况下,zui 后4次测定的浓度的平均值可以记录为“临时甲醛释放量”,随附说明“稳定状态没有达到” 稳定状态时的甲醛释放量测定值作为样品甲醛释放量,jing确至0.01mg/m3,并在测定值后用括号表示达到稳定状态释放量的测试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甲醛释放量测试系统GB18580-2017 GB17657-2013济南华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甲醛释放量测试系统由甲醛测试试件平衡预处理恒温恒湿室和甲醛释放量测试气候箱组成,完全满足GB18580—2017、GB17657—2013标准的要求。

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开发管理流程,使各开发项目的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详细规定软件开发程的各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任务、要求、交付文件,使整个软件开发过程阶段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标准化。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计算机的自主软件开发项目。适用对象: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职责: 第五条软件开发人员职责: 第六条软件维护人员职责: 第七条系统管理人员职责: 第三章软件开发环境管理 第八条软件建设环境根据项目不同的时期,需要搭建生产运行环境、系统测试环境、系统开发环境三种不同的软硬件网络环境,便于生产、开发、测试等工作的安全、顺畅的进行。 第九条生产环境为系统维护管理人间管理的范畴,是系统正式运行,提交给各业务科室的正式环境,包括系统运行的硬件、网络等设备和进行集群处理的软件系统。 第十条测试环境为测试人员提供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的运行环境,包括运行环境模拟、测试工具服务器、测试工具客户端。 第十一条开发环境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系统开发需要的软件硬件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开发工具客户端。 第十二条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都存在自己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在开发环境完成内部测试后,提交发布版本到测试环境中,由专门的测试人

员进行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并进行一定的压力性能测试。在测试环境通过的版本在发布到生产环境。 第十三条生产环境与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需要物理隔离,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 第四章开发过程管理 第十四条项目开发流程根据软件工程的流程,分为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总计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开发、系统测试五个阶段。 第十五条可行性研究与计划 1实施要求 1.软件开发部分析人员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确认软件的市场需求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报告 3.评审和审批,决定项目取消或继续 4.若项目可行,制订初步的软件开发计划,建立项目日志 5.根据市场环境、公司软硬件情况预测十大风险因素 2交付文档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的软件开发计划 3.十大风险列表* 4.软件项目日志* 第十六条需求分析 1实施要求 1.调查被开发软件的环境 2.软件开发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功能定义 3.做出简单的用户原型,与用户共同研究,直到用户满意 4.对可利用的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力等)进行估计,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可 有相应的缓冲时间) 5.制定详细的软件开发计划 6.测试人员制订质量控制计划和测试计划 7.编写初步的用户手册 8.进行需求方案评审 2交付文档 1.软件需求说明书 2.更新后的软件开发计划 3.项目进度计划 4.计划

软件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修改履历 修改编号版本修改条款及内容修改日期 1 V1.0 初稿

目录 1.概述 (5) 1.1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2.环境使用要求和原则 (5) 2.1环境使用要求 (5) 2.2环境使用原则 (5) 3.硬件环境 (6) 3.1全流程测试环境申请 (6) 3.1.1申请流程图 (6) 3.1.2申请流程说明: (6) 3.2待测系统环境申请 (7) 3.2.1申请流程图 (7) 3.2.2申请流程说明: (7) 3.3测试用机申请 (8) 3.3.1申请流程图 (8) 3.3.2申请流程说明: (8) 3.4硬件环境变更 (9) 3.4.1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图 (9) 3.4.2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说明: (9) 3.5硬件环境释放 (10) 3.5.1释放流程图 (10) 3.5.2释放流程说明 (10) 4.环境权限 (11) 4.1权限说明 (11) 4.1.1查询帐户 (11) 4.1.2监控帐户 (11) 4.1.3应用帐户 (11) 4.1.4备用帐户 (11) 4.1.5特殊帐户 (11) 4.2权限申请流程 (11) 4.2.1查询帐户申请流程 (11) 4.2.2监控帐户申请流程 (11)

4.2.3应用帐户申请流程 (12) 4.2.4备用帐户申请流程 (12) 4.2.5特殊帐户申请流程 (12) 4.3应用系统 (12) 4.3.1应用版本变更 (12) 应用版本部署 (12) 应用版本变更 (12) 4.3.2测试数据 (12) 测试数据预埋 (13) 测试数据变更 (13) 5.系统参数变更 (13) 5.1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4) 5.1.1变更流程图: (14) 5.1.2变更流程说明: (14) 5.2非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5) 5.2.1变更流程图: (15) 5.2.2变更流程说明 (15) 6.系统备份 (16) 6.1不定期备份 (16) 6.1.1备份说明 (16) 6.1.2备份流程 (16) 6.2特需备份 (16) 6.2.1备份说明 (16) 6.2.2备份流程 (16)

家具材料VOC及甲醛气候箱相关标准依据

家具材料VOC及甲醛气候箱相关标准依据 一、美国测试和材料协会标准: 1、ASTM D5116-97《小尺度环境箱测定室内材料和产品中有机释放的标准指南》 2、ASTM D 6330-98《规定测试条件下小型环境箱测定木制材材中VOCs(除甲醛) 释放的标准操作》 3、ASTM D 6670-01《全尺度环境箱测定室内材料和产品VOCs中释放的标准操作》 4、ANSI/BIFMA M7.1-2011《办公家具系统、组件和座椅中VOC释放率的标准试验方 法》 5、ASTM E 1333-96《大型环境箱测定木制品释放气体中甲醛浓度和释放率的标准测 试方法》 6、ASTM D 6007-02《小尺度环境箱测定木制品释放气体中甲醛浓度的标准测试方法》 二、欧洲标准: 1、EN 13419-1《建筑产品-VOCs释放量的测定第一部分:释放测试环境箱方法》 2、EN 717-1《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测量环境箱法测试甲醛释放》 3、BS EN ISO 10580-2012《弹性织物和层压地板覆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释放的试验方法》 三、日本标准: 1、JIS A 1901-2009《建筑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和醛类散发测定——小型气候箱法》 2、JIS A 1912-2008《建筑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和醛类散发测定——大型气候箱法》 四、中国标准: 1、《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测试方法》(GB/T17657-2013) 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2001) 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 18587-2001) 4、《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板及其制品》(HJ 571-2010) 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2001) 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3-2002) 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性涂料》(HJ/T 201-2005) 8、《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粘剂》(HJ/T220-2005) 9、《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木器涂料》(HJ/T 414-2007) 10、《室内空气-第9部分:建筑产品与家饰逸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之测定—试验箱法》 (ISO 16000-2011) 11、《1M3气候箱法测定板材甲醛释放量》(ISO 12460-1.2007)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 管理规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ISO27001-20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 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 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 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

第四条信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 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 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 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第五条信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 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 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 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 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 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六) 准生产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调查、分析。 第六条开发厂商职责。 (一) 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 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 开发测试环境程序版本发布。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1

1 目的 制定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以规范洁净室(区)的环境监测,确保洁净室(区)的洁净度达到标准。 2 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的温湿度、压差、风速、风量、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测试。 3 责任 化验室环境检测人员、QA人员、原料车间。 4 引用标准 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中国药典》(2015版)。 5 流程图N/A 6 内容 6.1环境监控简介 6.1.1环境监控对象包括空气、表面和人员。 6.1.2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压差、风量风速、悬浮粒子、微生物监测等。其中,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微生物监测、表面微生物监测以及人员卫生监测。 (1)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有浮游菌和沉降菌两种测定方法。 (2)表面微生物监测用来监测生产区域表面以及设备和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量。(3)人员卫生监测的关键是手套和洁净服表面的微生物监测。 6.2温湿度的监测 6.2.1测试标准 6.2.1.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6.2.1.2 C级和D级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6.2.2测试周期: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2.2.1主要房间都应放置温湿度表,可随时观察温湿度变化情况,并记录。 6.2.2.2由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2.3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和空调岗位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3压差的监测 6.3.1压差表安装在墙上,可随时观察室内外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 6.3.2测试时所有空调系统应处于连续运行状态。 6.3.3观察压差时,洁净区所有门应关闭,不许有人穿越房间。 6.3.4监测频率:洁净室(区)的压差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3.4监测人员: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动态条件下监测,填写监测记录。 6.3.5监测标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10Pa。相同洁净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6.2.6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通知空调岗位人员和主管领导,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4风速、风量、换气次数的监测 6.4.1采用风速仪或风量罩监测。风速及换气次数的确定还应满足: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A级及需经1分钟自净,B级需经10分钟自净,C/D级均需经20分钟自净,自净后洁净区均能达到该级静态标准。 6.4.2监测频率:A级送风为1次/每季度;C级为1次/每半度;D级洁净区域为1次/年。新空调运行、停运空调启动、更换高效过滤器或出现异常情况时要重新检测。 6.4.3监测人员:QA及中心化验室检测人员在静态条件下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4.4监测标准:D级和C级室内进风口实测换气次数应符合规定:D级10-15次/h,C 级15-25次/h,A级单向流风速0.36m/s-0.54m/s。 6.5悬浮粒子数的监测 6.5.1监测方法 6.5.1.1确认洁净区送风量和压差达到要求后,其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其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方可进行悬浮粒子监测。 6.5.1.2除受洁净区的设备限制外,取样点应在整个洁净区均匀布置;任何洁净区内不得少于两个取样点。 6.5.1.3在一个区域内应最少取样五次,每个取样点的取样次数应多于一次,而不同取样点的取样次数可以不同,并且每次取样量不得低于2.83L;为了确定A级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m3。 6.5.1.4取样点一般布置在距离地面0.8m~1.5m之间或操作平台的高度;尽量避免在回风口附近取样,而且测试人员应站在取样口的下风侧。

甲醛-气候箱法

(一)范围 本欧洲标准描述了测试箱法测定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三种选择,测定指定条件下(对应实际生活的平均条件)气候箱中的平衡浓度。这种测试箱法也可以用于建立数学模型来测定变化的条件下的甲醛浓度。 注:为确定本方法的再现性和重复性,本标准最终草案制定前,必须进行实验室间测试。 (二)标准的参考文献 本欧洲标准结合了其他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物的规定,本文在适当处引用了这些参考文献并将其列在后面。对于定期的参考文献,本标准中引用的内容修订或修改后,适用于本标准。对于不定期的参考文献应用出版物的最终版本。 EN326—1人造板取样、锯制和检验一部分:试样的取样和锯制及试验结果的表示。 (三)定义 本标准应用下列定义。 (1)测试箱容积 无负荷的测试箱内总的空气体积,包括循环、换气管道,以立方米表示。 (2)承载率 试件的总表面积(不包括边的面积)与测试箱容积的比值,以平方米每立方米的表示。 (3)空气置换率 每小时通过测试箱的空气体积与箱容积之比。 (4)空气流速 测试箱中试件表面附近的空气速度,米/秒(m/s)。 (5)平衡状态

当人造板的甲醛释放量在试验条件下接近条件下接近恒量,即达到了平衡状态[见(十)],也就是箱内的甲醛浓度保持恒定。 注:实际上真正的平衡状态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甲醛的释放是不可逆的,本标准为测试而定义了平衡状态条件。 (6)释放值 释放值是箱内平衡状态的甲醛浓度,在恒定温度、相对湿度、承载率和空气置换率下获得,以每立方米空气中甲醛的毫克数表示(mg/m3) 注:在23℃、1013hPa,甲醛存在下列关系1×10-6=1.24 mg/m3或者说 1mg/m3=0.81×10-6 (四)原理 将已知表面积的试件,放入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空气置换率控制在一定值的测试箱内。甲醛从试件中释放出来,与箱内空气混合,定期抽取箱内空气,从箱中抽取空气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测定水是吸收的甲醛浓度。测试箱中空气的甲醛浓度由洗气瓶中水的甲醛浓度和抽取的空气体积计算,用毫克每立方米(mg/m3)表示。取样是周期性的,直到测试箱内甲醛浓度达到平衡状态。 注1:测试箱法也可用于除人造板以外,其他产品的甲醛释放量的测定。 注2:温度、相对湿度、承载率和空气置换率对测试箱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影响用Andersen公式描述。试件的结构,特别是试件表面与空气流速间的关系也很明显,但不能用公式准确表达。 (五)试剂 (1)概述 用于分析的试剂和水应为分析纯。 (2)乙酰丙酮溶液 取400ml乙酰丙酮于1000ml容量瓶稀释到刻度。

环境有害物质管理规范

环境有害物质管理规范 文件编号: DQ-QP-002 版本: A 发行部门:文控中心发行日期: 2017-2-28 变更记录表: 1. 目的

为确保我公司提供的产品符合与环境危害物质减免有关的法律法规、指令以及客户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原辅料、外协加工品、制程品、成品(包括包装)的环境危害物质的管控。 3.职责 业务部:负责客户环保物质要求的识别、确定,有关环境物质要求的内外部沟通、处理或传递。 采购部:向供应商提出我司环保要求,选择和评价及定期评价供方按我司要求提供环保合格产品的能力,建立建全供应商档案(包括与环保要求有关的材料成分表/第三方的环境危害物质检测报告/MSDS等资 料)。 品质部:负责对来料的品质及环保要求进行检验或验证;负责环保生产制程及制程品的确认;负责成品检验及环保标识,组织不合格环保产品的评审;协助采购人员对供应商进行环境危害物质的评价。 生产部:负责环保制程的标识,环保品的区分隔离及标识,防止环保品受环境危害物质污染。 人事部:组织、监督相关部门进行有关环境危害物质的教育培训。 仓库部:对环保物料、环保产品进行标识、区分,隔离与防护。 管理代表: 1.识别、确定、收集与环境危害物质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并确保其得到及时更新。制订及修改环保要求之标准(含环境危害物质分析检测标准) 2.向公司各部门传达相关环保信息,环境异常事件的沟通处理,有争议时由“管理代表”进行裁决。 3.供应商变更申请的审核,并由“管理代表”批准。 4.监督实施环境危害物质的教育培训。 5.组织实施环境危害物质的内部审核。 4.定义 4.1 HS即Hazardous Substance,危害物质。凡是在欧盟“危害物质限用指令及废电机电子产品指令规范的 物质,就是危害物质,包括铅、镉、汞、六价铬、PBB以及PBDE。其它根据自己或客户的要求,或是不 同地区、国家所订定的危害物质也包括在内。但以RoHS指令为基本项。 4.2 RoHS即The 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ROHS) Directive (2002/95/EC),中文译名为“电机电子产品中危害物质禁限用指令” 4.3 WEEE即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Directive(2002/96/EC),中文译名为“废 弃电机电子产品指令” 4.4 HSF即Hazardous Substance Free,危害物质减免(或无危害物质)。诸多绿色环保指令都有HSF的要求。

用大气候箱测定空气中甲醛浓度及木制品甲醛放率的标准测试

用大气候箱测定空气中甲醛浓度及木制品甲醛放率的标准测试方法 1. 范围 1.1 本试验方法测量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及在模拟实际使用状况时含甲醛的木制品 的甲醛释放率.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及释放率是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大气候 箱中测定的。总的测定程序也可在典型的室内环境下的产品承载率和空气置换率下 检验产品组合。承载率、空气置换率应在试验报告中写明。 1.2 本试验方法测定空气中的甲醛的平均浓度及一批大尺寸的试验样品的甲醛释 放率。因报告仅标明平均值,故不能体现同批试样间的个体差异。 1.3 本试验方法主要用于检验新生产的人造板,送检人造板在运送过程中须以聚 乙烯膜或废板子密封或同时采用两种方式包装。如所测并非新生产的人造板(已初 次使用过,安装过或已用过),在报告中应写明包装及运输方式。 1.4 从气候箱中取出空气样后,应用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3500铬变 酸法测定甲醛含量。如采用其他程序测定空气样中的甲醛含量,应达到同等或更准 确更精确的结果。采用乙酰丙酮、副品红(见试验方法D 5221)、2,4二硝基苯肼( DNPH)(见试验方法D5197),3—甲基—2—苯并塞唑(MBTH)(见试验方法D5014)的试 验方法可得出与铬变酸法同等甚至更为准确和精确的结果。测试报告应写明采用的 化学分析程序。 注1:上述铬变酸分析法应用于使用腮醛胶的木制品。依据 NIOSH该方法测试取最小浓度0.02ppm。若预计人造板制品甲醛浓度等于或低于此 水平,应采用更为灵敏的分析程序,如DNPH。 1.5 本试验方法遵循一些对建筑材料的标难要求,诸如美国住房建设及城市发展 部的24CFR3280法规,明尼苏达州法令44.495的要求。测定结果还用于比较不同木制品的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及释放率,也用于产品标准的测试。 1.6 标准中的数值以国际单位制(S1)表示。括号内的数值仅作参考。 1.7 本方法不作为测试所有室内材料、产品总有机挥发物用。 注2:ASTM一22委员会制订的指南D5116,阐述了可用小气候箱及适宜的技术测试室内材料产品有机挥发物释放率。 2 参考文件(省略) 3 术语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ISO27001-20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 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 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 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

第四条信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 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 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 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第五条信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 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 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 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 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 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六) 准生产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调查、分析。 第六条开发厂商职责。 (一) 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 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甲醛释放量测试系统GB18580_2018年GB17657_2014年

甲醛释放量测试系统GB18580-2017 GB17657-2013 甲醛释放量测试系统由甲醛测试试件平衡预处理恒温恒湿室和甲醛释放量测试气候箱组成,完全满足GB18580—2017、GB17657—2013标准的要求。一、用途与使用范围 甲醛测试试件平衡预处理恒温恒湿室提供单独的试验空间,能够消除甲醛测试试件释放甲醛互相污染从而影响试验结果,大大提高了试验精度。多舱的配置使得可以进行循环试验,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 甲醛测试试件平衡预处理恒温恒湿室是华衡公司针对GB18580—2017、GB17657—2013- 4.60标准中板材试样的15天预处理要求专门生产的试验设备,本设备具备一台设备有多个环境舱,.本机型可实现4块标准试样样品的预处理,不产生交叉污染。避免不同样品同时进行预处理所带来的相互干扰的问题。可有效提高检验机构的样品检测与评价效率。 试件在23±1℃,相对湿度(50 ±5)%条件下放置(15±2)d,试件之间距离至少25mm,使客气在所有试件表面上自由循环,恒温恒湿室内空气置换率至少每小时1次,室内空气中甲醛质量浓度不能超过0.10mg/m3 二、执行标准 GB18580—2017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17657—2013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EN 717—1 《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测量环境箱法》 ASTM D6007—02《小尺度环境箱测定木制品释放气体中甲醛浓度的标准测试方法》 三、主要技术指标

甲醛释放量测试恒温恒湿室,甲醛释放量试件预处理恒温恒湿室,甲醛释放量预处理测试环境舱,甲醛测试试件预处理测试舱,四舱甲醛释放量恒温恒湿舱,甲醛释放量预处理环境舱,四舱甲醛测试试件平衡预处理恒温恒湿室人造板材甲醛释放量测试气候箱(触摸屏型)甲醛释放量环境测试舱甲醛释放量检测用1m气候箱 一、用途与使用范围 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大小是衡量人造板品质的重要指标,关系到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m3甲醛释放量气候箱检测方法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甲醛释放量检测的标准方法,其特点是模拟室内气候环境,检测结果更贴近实际,因而真实、可靠。本产品参考发达国家甲醛测试有关

1立方米甲醛释放量气候箱工作原理

1立方米甲醛释放量气候箱工作原理 满足标准:GB/T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一、1立方米甲醛释放量气候箱工作原理 将1立方米表面积的样品放入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空气置换率控制在一- 定值的气候箱内。甲 醛从样品中释放出来,与箱内空气混合,定期抽取箱内空气,将抽出的空气通过盛有蒸馏水的吸收瓶,空 气中的甲醛全部溶人水中;测定吸收液中的甲醛量及抽取的空气体积.计算出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甲醛 量,以毫克每立方米(mg/m*)表示。抽气是周期性的,直到气候箱内的空气中甲醛质量浓度达到稳定 状态为止。 二、1立方米甲醛释放量气候箱主要介绍: 2.1.空气抽样系统 空气抽样系统包括:抽样管(如硅胶管)、2个100 mL的吸收瓶、硅胶干燥器、气体抽样泵、气体流量计、气体计量表(配有温度计)。 2.2.恒温恒湿室 室内保持相对湿度(50士5)% .温度(23士1)C,而且空气置换率至少1次/h。 2.3.试件尺寸 长l=(500士5)mm;宽b= (500士5)mm。 试件表面积为1m2,有带榫舌的突出部分应去掉 2.4.试件平衡处理 试件在(23士1)°C、相对湿度(50士5)%条件下放置(15士2)d,试件之间距离至少25 mm,使空气在. 所有试件表面上自由循环。恒温恒湿室内空气置换率至少每小时1次(h 1),室内空气中甲醛质量浓度 不能超过0.10 mg/m°。 注;如果使用空气净化装置来保持背景质量浓度低于0.10mg/m3,也可以使用通风能力较低的恒温恒湿室。

2.5.试验条件 在试验过程中,气候箱内保持下列条件: 温度:(23士0.5)°C ; 相对湿度:(50土3)%; 承载率:(1.0土0.02)m2/m3 ; 空气置换率:(1.0士0.05)h 1 ; 试件表面空气流速:0.1 m/s~0.3 m/s。 3.东莞市环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整理资料

软件测试管理规范

软件测试管理手册

修改记录

目录

1导言 1.1概述 制定本过程与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软件测试过程中的软件测试活动,明确软件测试过程中业务单元开发小组的内部测试与测试组之间的系统业务集成测试的关系与区别;明确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工作原则与方法。本规范作为软件测试工作的标准与指南。 1.2目标 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执行好测试,我们明确以下目标: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1.3适用范围 本规范是对项目软件测试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理论、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流程以及软件产品开发单位所承担的职责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2测试职责 测试职责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跟测试工作有关的角色分工,主要包含的角色以及工作职责如下: ?测试经理: ●负责产品业务需求与测试任务的对接与安排; ●组织和指导测试组长完成项目的测试工作; ●负责测试组内资源的协调和管理; ●定期组织测试的总结和分析; ●负责测试过程中与开发、产品的业务协调和业务确认; ?测试组长(产品测试负责人): ●分析需求并进行细化可用于执行测试的需求 ●制定测试计划 ●参与、跟踪测试过程 ●统计测试数据 ●对测试活动和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测试分析与总结报告 ?测试工程师: ●根据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 ●搭建测试环境,准备测试脚本 ●执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和缺陷,跟踪缺陷的解决 ●执行回归测试 ●提交测试数据 ?技术支持工程师: ●环境支持 ●版本发布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