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变量与函数(2)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变量与函数(2)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变量与函数(2)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变量与函数(2)

变量与函数(2)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掌握函数、组合函数、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求法.

2.让学生学会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方法.

【学习重点】

函数自变量的求法.

【学习难点】

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求法.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知识链接:

1.分式A B

:B ≠0. 2.二次根式:a(a ≥0).

3.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解题思路:

1.看清题目中的条件限制.

2.在实际问题中,切记不等号下是否带“=”号.

方法指导:求组合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有几个条件限制一般用“{”号,表示并列

的意思,若有排除时用“且”.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用实例中的量来说明什么是变量?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什么是一个变量的函数?

答:举例后,归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 是x 的函数.

2.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横向的加数用x 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 表示,试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解:y =10-x.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自主探究】

1.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1)应使函数的表达式有意义:

①当函数的表达式为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②函数的表达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等于零;

③函数的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2.对于组合而成的函数,应该使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意义,最后将它们合并起来.

3.在“旧知回顾”中第2题:发现y +x =10,即有函数关系式:y =10-x ,这个函数的右边是一个整式,自变量x 应为全体实数,又因为是10以内的正整数的加法,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9,且x 为正整数.

学习笔记:

1.函数中,每一个自变量都有自己的取值范围.

2.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3.实际问题考虑不等号是否带“=”号.

4.组合函数的自变量的求法.

5.求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值的过程和格式都是固定的,要牢记.

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

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以及函数值的求法. 【合作探究】

范例1:(2016·娄底中考)函数y =

x x -2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 A .x ≥0且x ≠2 B .x ≥0 C .x ≠2 D .x >2

分析:这是一个组合函数:由二次根式与分式组成,由?

????x ≥0,x -2≠0,得x ≥0且x ≠2. 范例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y 是底角度数x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解: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2x +y =180,

∴y =180-2x.∵?

????x >0,180-2x >0,∴0<x <90. 知识模块二 函数值的求法

【自主探究】

1.求函数值时,需要利用“代入法”将自变量的值代入求出函数值.

2.求自变量的值时,需要利用“代入法”将函数的值代入组成方程求出自变量的值.

【合作探究】

范例3:汽车从A 地驶往相距840 km 的B 地,汽车的平均速度为70 km /h ,t h 后,汽车距B 地s km .

(1)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2)经过2 h 后,汽车离B 地多少千米?

(3)经过多少小时,汽车离B 地还有140 km?

解:(1)∵s +70t =840,∴s =840-70t.

∵?????t ≥0,840-70t ≥0,

∴0≤t ≤12; (2)当t =2时,s =840-70×2=700,

∴经过2 h 后,汽车离B 地700 km ;

(3)当s =140时,140=840-70t ,解得t =10.

∴经过10 h ,汽车离B 地还有140 km .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

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知识模块二 函数值的求法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函数-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函数习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图象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个数有( ) A.1个… B. 2个C.3个D.4个2.下列图象中,不能表示函数关系的是() 】 A . B .C.D. 、 3.下列关系中,y不是x函数的是() A. y=﹣B . y= C.y=x2| D. |y|=x 4.下面每个选项中给出了某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和y,其中y不是x的函数的选项是() A.y:正方形的面积,x: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B.} y:某班学生的身高,x:这个班学生的学号 C.y:圆的面积,x:这个圆的直径 D.y:一个正数的平方根,x:这个正数 5.如图中的每次个图是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四边形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盆花,每个图案中花盆的总数是S,按此规律推断,S与n的函数关系式是() [ A.S=n2B.S=4n C.S=4n﹣4{ D. S=4n+4 6.当x=0时,函数y=2x2+1的值是() A.1B.0! C. 3D.﹣1 7.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 x≥﹣2且x≠﹣1C.x≠﹣1D.x>﹣1 8.均匀地向一个瓶子注水,最后把瓶子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这个瓶子的形状是下列的() |

A.B.~C.D. 9.小芳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行走到离家较远的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然后沿原路跑步到家里,下面能够反映当天小芳爷爷离家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 .D. > A.}B .C.D. 1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30°.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D的路线向点D运动.设△ABP的面积为y(B、P两点重合时,△ABP的面积可以看做0),点P运动的路程为x,则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 D . 12.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A.y=﹣8x B . y=5x2+6D.y=﹣﹣1 y=$ C. 13.函数y=(2﹣a)x+b﹣1是正比例函数的条件是() b=1C.a≠2且b=1D.a,b可取任意实数 A.a≠2^ B. 14.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大致是()

(完整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下) 第16章分式 § 16.1分式及基本性质 一、分式的概念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叫做分式。 2、对于分式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分数线 起除号和括号的作用;(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式的分母一定要含有字母才是分式;(3)分母不能为零。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即,使-=0的条 B 件是:A=0, B M 0。 5、有理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整式单项式 分类:有理式整式多项项 分式 -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 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B = B -M = A ^M ,其中M ( M 工0)为整式 2、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 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 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 (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 字母的最高次幕、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 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 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3、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 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 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幕;(2) 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 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三、分式的符号法则: § 16.2分式的运算 一、分式的乘除法 1、法则: (1)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 的分母。(意思就是,分式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a c ac —?— -- 用式子表示:b d bd (1) a a -b = — b ; -a b ; (3) -a -b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17章 分式 1.分式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0≠B ) 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注】分式中。分母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无意义。 2.有理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1)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分式?那些值整式? ()13 94,3,2,3,21,1y x x x x m x y x x +--+ (2)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①,21x ②22+-x x ③142++x x ④5 34-x x (1) 一件工作,甲独做a 小时完成,乙独做b 小时完成,则甲、乙两人合作完成需要( )小时。 A.b a 11+ B.ab 1 C.b a +1 D.b a a b + (2)当a 时,分式3 21 +-a a 有意义。

把下列有理式中是分式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①-3x ;②y x ;③ 22 73 2xy y x -;④-x 81 ;⑤ 3 5+y ;⑥ 1 1 2--x x ; ⑦- π 1 2-m ;⑧5 .02 3+m . 3.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4.最简分式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5.最简公分母 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1)约分 ① 2 232axy y ax ② ) (3)(2b a b b a a ++- ③()() 32 a x x a -- ④ y xy x 242+- (2)通分 ①xy x 125, 31 2 ②x x x x -+221 , 1 (1)不改变分式 y x y x +- 3 2 252的值,把分子、分母中各项 系数化为整数,结果是( ) A. y x y x +-4152 B. y x y x 3254+- C. y x y x 24156+-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13年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四川省射洪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华师大版第17章分式 §com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二概括 形如 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 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

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即有理式整式分式 三例题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2 3 4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中a≠0在分式中m≠n 当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分析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0即≠1 所以当≠1时分式有意义 2分母2≠0即≠- 所以当≠-时分式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五小结 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六作业 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 七教学反思 §com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约分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2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httpx kb1com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常量与变量 杭信一中何逸冬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数值发生改变的量叫变量。 实际上,常量就是具体的数,变量就是表示数的字母。(注意“π”是常量) 二、自变量与函数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x每取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自变量,y叫x的函数。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函数关系就是“看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是否有惟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三、函数值 如果x=a时,y=b,那么把“y=b叫做x=a时的函数值”。 四、表示函数的方法 方法(一)解析式法。 方法(二)列表法 方法(三)图像法 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允许取值的区域,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一)对于解析式 1、解析式是整式。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自变量在分母。取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 3、自变量在根号内 (1)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取使根号内的值为非负数的实数。 (二)对于实际问题 自变量的取值要符合实际意义。 在一个函数解析式中,同时有几种代数式时,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种代数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例:求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要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意义, 必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说明:求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就是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七、函数图象的画法步骤 (一)列表。 (二)描点。以对应的x、y作为点(x,y),把每个点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三)连线。把描出的点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线 ....连结起来。 八、正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k是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2 、图象:是经过(0,0)与(1,k)的直线。 3、性质: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九、一次函数 ()定义: 形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因为当b=0时,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包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当分式x x -2 有意义时,x 的取值应满足( ) A .x =0 B .x ≠0 C .x = 2 D .x ≠ 2 2.某种计算机完成一次基本运算的时间约为0.000 000 001 s .把0.000 000 001 s 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0.1×10-8 s B .1×10-9 s C .1×10-8 s D .0.1×10-9 s 3.解分式方程2x -1+x +2 1-x =3时,去分母后变形正确的是( ) A .2-(x +2)=3(x -1) B .2-x +2=3(x -1) C .2-(x +2)=3 D .2+(x +2)=3(x -1) 4.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4),当x >2时,所对应的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 ) A .-2<y <0 B .-3<y <-1 C .-4<y <0 D .0<y <1 5.下面是嘉淇在学习分式运算时,解答的四道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2÷m×1m =2;②x 2 x -1=x -x 2;③1x -y -1y -x =0;④1x -1-1x 2-x =x x (x -1)- 1x (x -1)=1 x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对于一次函数y =-2x +4,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 B .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 C .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y =-2x 的图象 D .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0,4)

7.某次列车平均提速v km/h ,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 ,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 ,则列方程是( ) A.s x =s +50x +v B.s x +v =s +50x C.s x =s +50 x -v D. s x -v =s +50x 8.体育课上,20人一组进行足球比赛,每人射点球5次,已知某一组的进球总数为49个,进球情况记录如下表,其中进2个球的有x 人,进3个球的有y 人.若(x ,y)恰好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则这两条直线的表达式是( ) A.y =x +9与y =23x +3 B .y =-x +9与y =3x +22 3 C .y =-x +9与y =-23x +22 3 D .y =x +9与y =-23x +22 3 9.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那么正比例函数y =kx 和反比例函数y =b x 在同一 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为直角,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D ,在这个过程中,△APD 的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化过程可以用图象近似地表示为(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在函数y =2x +5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2章数的开方 12.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从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进平方根概念,体现从实际到理论、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求二次幂的平方运算引出求平方根的运算,突出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的互逆性; 2.过程与方法:扣住定义去思考问题,重视解题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旧引新,以新带旧。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认识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任意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难点:正确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 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 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 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2,求圆的半径长. (学生探索,回答问题) 二、探究归纳 问题1解设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xcm,依题意有:x2=25, 求出满足x2=25的x值,就可得正方形纸片的边长. 因52=25,(-5)2=25,故满足x2=25的x的值可以是5,也可以是-5,但正方形边长只能取正值.所以x=5. 答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5cm.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找一个数,这个数的平方等于25. 问题2解设圆的半径为R cm,依题意有: πR2=16π,即R2=16, 求出满足R2=16的R的值即可求出圆的半径. 因42=16,(-4)2=16,故满足R2=16的R的值为4或-4,但圆的半径只能取正值.所以数R =4. 答圆的半径为4cm.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找一个数,这个数的平方等于16. 刚才具体的二个例子,从数学意义上都是要解决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用式子来表示就是如果x2=a,求x的值.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square root)(也叫a的二次方根).在上述例1问题中,因为52=25,所以5是25的一个平方根.又因为(-5)2=52=25,所以-5也是25的一个平方根.这就是说,25的平方根有两个:5与-5.在上述例2问题中,因为42=16,所以4是16的一个平方根.又因为(-4)2=42=16,所以-4也是16的一个平方根.这就是说,16的平方根有两个: 4与-4.所以,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三、实践应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9.1.1 变量与函数 教案

19.1.1数量与函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概念 2、会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学习重点: 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常量和变量,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生:变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 常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 问题:购买一些作业本,单价为0.5元/本,总价y元随作业本数x变化,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并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y 生:常量是0.5 变量是:X 和 y 式子表示为:Y=0.5x 【合作探究】 问题1、下面各题的变化过程中 (1)、每个问题中各有几个变量? (2)、同一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1、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为s km,行驶时间为t h 解:存在两个变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S = 60 t S 随着 t 的变化而变化,s 是怎样随着 t 的变化而变化呢,能用数值加以说明吗? 师生活动 小结: 当 _____确定一个值时,_____就随之确定一个值。

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第一场售出150张票,第二场售出205张票,第三场售出310 张票,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y元,y的值随着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2)y=10x 当 x 取定一个值,y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你见过水中涟漪吗?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分别为10 cm,20 cm,30 cm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s的值随r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3)S =πr 2 当 r 取定一个值时,s 有唯一确定值与之对应 4、用10 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分别为3 m,3.5 m,4 m,4.5 m时,它的邻边长y分别为多少?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4)y = 5-x 当 x 取定一个值时,y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师生活动: 归纳:1 每个变化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变量 2 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也()。 问题2(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 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说出(1)中时间与生物电流的对应关系,(2)中年份与人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体会变量之间的的单值对应关系。 【教师精讲】 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如果当x =a 时,对应的y =b, 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 a 时的函数值 (注:一一对应,即一个自变量x的值,只能对应一个函数y值。) 【分组讨论】 上面四个问题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自变量的函数? 【探究与讨论】 下列各式中,x是自变量,请判断y是不是x的函数? 1.y= 2x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完整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 学教学计划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分式” “ 函数及其图象”“全等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共五章,各章都力图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呈现给同学们。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观察----探索----猜测----证明”的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二、内容分析 第十七章分式是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分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应用化归思想,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本章应尽可能采用类比方法学习,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十八章函数及其图象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第十九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二十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将在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图形的变换探索发现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合理运用几何证明所得数学结论,努力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第二十一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在前几册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选用合适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清晰而又准确地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同时通过情境引入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以及方差、极差与标准差,较为正确地比较所得数据,使学生掌握分析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 三、采取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初二下数学教案设计全套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 s ,33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1 -m m 32 +-m m 112+-m m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 x 7 , 2 38y y -,91-x 2.(1)x ≠-2 (2)x ≠ (3)x ≠±2 3.(1)x=-7 (2)x=0 (3)x=-1 七、1.18x, ,a+b, b 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 分式:x 80, b a s + 2. X = 3. x=-1 4522--x x x x 235-+23 +x x x 57+x x 3217-x x x --221x 80 2332 x x x --12 312-+x 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函数-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函数习题 一. 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图象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个数有( ) . C D . 花盆的总数是S ,按此规律推断,S 与n 的函数关系式是( ) 7.函数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瓶子的形状是下列的( )

9.小芳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行走到离家较远的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然后沿原路跑步到家. C D . 动一周,则点P 的纵坐标y 与P 所走过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 C D . 的面积为y (B 、P 两点重合时,△ABP 的面积可以看做0),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则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 . C D . . C D . 1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地区一天中, _________ 随 _________ 变化而变化,其中自变量是 _________ ,因变量是 _________ .

17.下列:①y=x2;②y=2x+1;③y2=2x(x≥0);④y=(x≥0),具有函数关系(自变量为x)的是_________.18.按图示的运算程序,输入一个实数x,便可输出一个相应的实数y,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_________. 19.某人购进一批苹果到集贸市场零售,已知卖出苹果的数量x与售价y之间的关系如下表,写出x表示y的关 20.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2.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3.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4.函数,当x=3时,y=_________. 25.若函数y=(2﹣m)x|m﹣1|是正比例函数,则常数m的值是_________. 26.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常数m的值是_________. 27.若函数y=(k﹣1)x|k|是正比例函数,则k=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8.一个小球从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了小球滚动的距离S(m)与时间t(s)的数 (2)写出用t表示s的关系. (3)求第6秒时,小球滚动的距离为多少m? (4)小球滚动200m用了多长时间? 29.为了迎接深圳第26届大运会,小明在某周末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去绿道锻炼,15时回家,已知自行车离家的距离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骑自行车离家的最远距离是_________km; (2)小明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最快的车速是_________km/h,最慢的车速是_________km/h; (3)途中小明共休息了_________次,共休息了_________小时; (4)小明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家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就是否就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就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 B 就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1)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就是零、如果分母的值就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 1-x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1章数的平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二、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算术平方根 a,读作“根号a”;另一个平方根是它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 的相反数,即- 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四、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不同; 2.表示方法不同; 3.个数及取值不同。 五、开平方 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六、立方根 1.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2.性质:任何数(正数、负数和0)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3.表示:数a的立方根,记作3a,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4.一个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只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七、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1.2实数 一、无理数 1.无线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实数的分类 (1)按概念分类 正整数 整数0 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实数负分数 正有理数 无理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定义

渝北区龙山中学八年级数学学科教案设计:审核:姓名:徐朝友自评:互评:教师评: (1)了解函数的概论;(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的概念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生,我们体会到世界万物皆变,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问题1下面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吗?

练习4 下列各图像哪些描述了y是x的函数? 练习5 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它所表示的实数为m,它到原点的距离记为 s。 (1)s是m的函数吗?为什么? 函数的定义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内容是函数的定义,对于初学函数的学生而言,理解函数的定义非常抽象,难度也比较大。为此,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行程问题,分析时间与路程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说出:当时间每确定一个值时,路程有且只有一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接着引导学生独立仿照例题的方法,分析“电影票售票张

数确定一个值时,收入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以及“水圈半径与面积的对应关系”。在学生初步感知函数对应关系后,让学生总结归纳以上三种变化过程的相似之处。接着通过一个表格分析,一个时时气温图,进一步明确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函数的定义。通过学生勾、读、议、背等方法,巩固函数的内涵。最后,通过识图像、读表格、识数量关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强化函数的定义,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中,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函数的定义。具体有以下几点值得自己发扬: 1.教学例题设计贴近学生认知实际;例题和练习题选题面广:有行程问题分析、工程问题、利润问题、面积问题、统计问题等;有利于学生从辨别数量关系这一非本质属性中掌握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本质属性。 2.从形式上看,从解析式这一学生熟悉的函数表达方式入手,在观察分析中引入表格法、图像法,使函数的定义得到深化。 3.教学方法上看:有集体分析,独立分析,互助讨论,类比归纳,实现学生自主内化的目的,更利于学生掌握函数定义的内涵。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自己对时间把控不是很准确,主要出现在学生独立分析环节。 2.由于对教学内容还不够十分熟练,教学中差点将函数值的概念遗漏了,还好发现及时,立即进行弥补。 3.本人教学基本功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普通话和三笔字。 4.教学形式的设计上还不够有激趣,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单调。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 第11章数的开方 1 ?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 即:如果x2 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其中: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读作“根号a”, 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a。 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a称为被开方数。 0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就是0,记作-.0 0。 负数没有平方根。 v'a 0 (a 0) (3)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2 ?立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即:如果x3 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 数a的立方根,记作幼孑,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2)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3)任何数(正数、负数、0)都有立方根,并且只有一个。 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0的立方根是0。 3?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对应。 第12章整式的乘除 1 ?幕的运算 (1)同底数幕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 m a n a m n(m、n为正整数) (2)幕的乘方 幕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 a"" (m、n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b n a n b n(n 为正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m、n 为正整数,m>n,a 0) 2. 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将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将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b)(m+n)=am+bm+an+bn 3.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a b a b a 2 b2 (2)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 2 倍。 a b 2 a2 2ab b2 a b 2 a2 2ab b2 4.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5.因式分解 (1)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2)公因式: 多项式ma+mb+mc中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我们称之为公因式。 (3)提取公因式法: 把公因式提出来,多项式ma+mb+mc就可以分解成两个因式m和(a+b+c)的乘积,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 (4)公式法:将乘法公式反过来用,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成为公式法。 (5)十字相乘法:x2(a b)x ab = (x a)(x b)(a、b 是常数) 公式特点: 1)右边相乘的两个因式都只含有一个相同的字母,都是一次二项式,并且一次项的系数为一。 2)左边是二次三项式,二次项的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两常数项之和,积的常数项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之积。

(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 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 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4522--x x x x 235-+2 3+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