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纪的人腹部按摩养生秘诀.docx
- 格式:docx
- 大小:50.33 KB
- 文档页数:4
腹部按摩绝招:周易九宫图按摩法疗效好我(de)身边有不少朋友已经开始亲身实践,有些人按摩了一两次就体会到了身体状况(de)明显改善.捷报频传,让我这个推荐人也能分享到他们(de)喜悦和欢欣.我抛砖引玉,先介绍一下我自己(de)一点心得吧.毛主席说:理论指导实践,事半功倍.自从发现这种按摩方法后,我查阅了不少相关(de)典籍、记载;很多热心(de)网友,也提供了几种类似(de)民间疗法,对我(de)深入研究帮助很大,在此表示由衷(de)感谢.我结合自己(de)所知所学,把“捉悸痞按摩法”和周易(de)一些知识结合起来,临床应用之后发现,确实能够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请先认识一张图:这张图(de)名字叫做“九宫图”,与中国传统文化里(de)“洛书”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按照这张图片,以肚脐为中心区,把肚脐外围分成八个部分.即肚脐为第5区,肚脐正下方为第1区,肚脐正上方为第9区,肚脐正右方为第3区,以此类推.实战一:一个23岁(de)女孩子,有轻微(de)腹泻,每天大便3~4次,持续4天,自己吃过黄连素,没有效果,于是找我看诊.脉诊显示脾胃阴寒之气比较重,她自己讲,有一天就着凉菜喝了几杯啤酒,肚子就开始不舒服了.腹部触诊在第2区发现了悸动点.脾胃属土,按照“河图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de)指导.我对悸动点用“轻5次,重10次”(de)方法进行按摩.按摩了60次左右,开始出现明显(de)肠鸣和水流声.第150次左右,去腹泻一次,结束按摩.嘱咐她第二天早晨9点热水送服一次标准计量(de)附子理中丸,下午再来按摩.她第二天反映,按摩回去之后就没有再排便过.早起排便已经没有急迫感了,只是还不能成型,从早晨到下午四点钟,只排便一次.还是按照前一天(de)方法对她进行按摩,悸动点(de)波动感已经比前一天减弱很多了.按摩结束后我告诉她,如果明天早晨(de)大便不稀了,就不用再来按摩,药也可以停掉了.第三天下午她打过来说已经完全好了.实战二:药房(de)同事,男性,27岁.每年秋冬季都会剧烈干咳,曾经吃过几位医生(de)汤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一直用止咳糖浆和西药缓解症状.我帮他摸了一下腹部,在第7区发现一个悸动点.内经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脏属金,按照河图数,我对悸动点用“重4次,轻9次”(de)按摩方法,逆时针旋转按摩了300次.第二天同事咳嗽(de)剧烈程度和频率明显降低,我把按摩要点告诉他,让他回家每天坚持自我按摩.现在他每天也就咳嗽一两次,症状也已经很轻微了.我想,他能坚持按摩下去,让人困扰(de)顽疾总会有解除(de)一天.实战三:好朋友听说我们(de)按摩方法效果特别好,就带他(de)女朋友来找我看.这个女孩从小身体就比较虚弱,但是天生吃不了药,汤药、丸药入口就吐.病(de)实在厉害了就吃西药片,再严重就只能输液.我没有给她平脉,直接找腹部悸动点,结果在第8区找到.我按照疾病反映(de)规律推测她可能有慢性肠胃病和中气不足(de)症状.好朋友说:(de)确是.前一阵子她总是说胃疼,消化还不好.脾胃属土,按摩方法和第一个例子中相同.告诉她长期轻柔(de)按摩会起到调理补益(de)作用(de).大家可能会问,治疗恢复脾胃功能很好理解,为什么说还会有补益作用呢内经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把肠胃功能调节好.吃下(de)食物可以充分消化吸收,气血生化旺盛,那么身体强健不是指日可待么以上举了几个典型(de)例子,来说明“捉悸痞按摩法”配合“九宫图”(de)具体应用.这只是我个人(de)一点想法,还不是特别成熟.希望各位老师看过之后,能够帮我指正不足,让这个理论更加完善.如果大家有自己治疗(de)案例或者更好(de)理论指导方案,希望也能够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民间疗法发扬光大,造福大众.============================我个人根据手头(de)资料和掌握(de)病例,把腹部按摩(de)分区做了一个初步(de)描述,现在贴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位在实践中不断地批评、改进,使这个理论更加完善.说明:“捉悸痞”腹部按摩法(de)九宫分区理论,出自灵枢经·九宫八风.河图布数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脏腑归属区域歌:一区属肾二属脾,三肝四胆五归脐,六为大肠七为肺,胃心分属八九区.第1区,肾系区域.主肾脏病、膀胱病.耳病、骨病,腰脊肩背部(de)肌肉僵硬疼痛.第2区,脾系区域.主脾虚引起(de)各种身体虚弱、痰湿泛滥、消化不良、习惯性出血证等.对饭量大却不长肉(de)人,长期按摩第2区域有保健增肥作用.“脾主肌肉”长期按摩第2区还能缓解忧思抑郁(de)低落情绪.“脾在志为思”第3区,肝系区域.主肝脏虚弱症,如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足颤抖、关节拘挛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很多妇科疾病会在第3区找到反应点.经常按摩该区域还可以治疗缓解肝肾阴虚型(de)小儿多动症(de)症状.第4区,胆系区域.主胆病,如口苦、眩晕、胆怯、喜欢叹气等.第5区,中央区,脐部.神阙穴,古来禁针宜灸,是宜补不宜泻(de)意思.关于在脐部用温补药物熏蒸以期强健补益方法,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说:脐中为性命之根,不可轻动.昔人以附子、海狗肾补药敷于脐中而蒸之,名医犹且戒其勿用,况大伤人之物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此类药物都是“用于皮肤,以气感肾家相火”获得暂时疗效,长远来看恐怕会透支人体(de)元气.第6区,大肠系区域.主大肠津液亏虚,大便干燥、便秘、便难、头晕、口臭等.第7区,肺系区域.主肺病,如咳嗽、哮喘、气管炎症、鼻炎、咽炎等.肺脏虚弱造成(de)气短、无力、面白、精神不振等症状.很多皮肤疾病会在第7区找到反应点.“肺主皮毛”第8区,胃系区域.主胃部疾病,各种慢性胃疼、反酸、呕吐、打嗝、胃胀等.肝木气盛会克制胃土,造成足阳明经(de)各种反应.所以因为气恼或者情志不舒造成(de)头痛和女性乳房胀痛,按摩第8区(de)反应点会取得效果.第9区,心系区域.心脏(de)功能不足或衰退造成(de)各种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心前区疼痛、头晕、健忘等症状,按摩第9区(de)反应点都会取得效果.心脑血管异常造成(de)眩晕、失眠,按摩第9区(de)反应点也会有效.来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腹部按揉 养生一诀 作者:赵广兰 来源:《现代养生》2006年第02期
腹部按揉可保健养生,在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药王孙思邈曾指出:“腹宜常摩,可却百病”。文医相通的北宋文豪寿星苏东坡一生中善于养生,信崇自摩丹田(即肚脐)养生术,并吟出“一夜丹田手自摩”的绝句。清代医家称:“闭息按摩,虽非大道,然能勤行积久,乃可却病延年。”
祖国医学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揉腹可通调上下,分理阴阳,去腐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疾。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强胃肠内壁肌的张力及淋巴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改善肠的蠕动功能,起到促进排便,消除便秘的作用。经常按揉腹部,能促进胃肠黏膜产生前列腺素,防止胃酸的过量分泌,可以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可以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因为按揉能刺激末稍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开通,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使脂肪易于吸收运走,可收到满意的减肥健美效果。按摩揉腹还可通过静息和神经末稍的按抚作用,有效地调节神经及情感系统的功能,有利于神经系统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使人保持神情愉悦、豁达舒畅的精神心理境地。经常失眠的人睡前腹部按揉,有镇静安神之功,使人容易排除杂念,便会产生倦意而安然入睡。揉腹还可使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患者得到良性刺激,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有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此外,腹部按揉还可以防治遗精、前列腺炎、痔疮等疾病。由此可见,揉腹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养生健身术,尤其适合于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方法。
腹部按揉的具体做法是: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及早晨醒来起床前,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于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揉腹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要集中,呼吸要自然,持之以恒定会收到神奇的健身效果。千万不可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按摩胸腹养生法本法效果显著,由河北李世印所传。
能治疗各种医药不效的疑难病,如肿瘤、血液病、失眠、风湿、类风湿、溃疡性结肠炎、肾炎、肝炎、哮喘、萎缩性胃炎、牛皮癣。
方法:第一步:按摩肚脐。
男子左手在下,右手在上。
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
男子顺时针按摩、女子逆时针按摩。
要用一定的力度,往下按压后按摩,不可在皮上按摩。
次数100—500.第二步:按摩任脉。
沿着人体前面中线从天突穴(从颈部和胸部交接处)到肚脐底下为止。
按摩时用掌根着力,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用一定的力度,按摩次数50-100.第三步:按摩带脉。
从左侧带脉穴(大致从肚脐旁开20厘米处)按摩到肚脐的右侧,用掌根着力,左手在下,右手在上。
按摩50-100次。
从右侧带脉穴(同上)按摩到肚脐的左侧,用掌根着力,右手在下,左手在上。
按摩50-100次。
第四步:按摩肚脐左下、右下。
从左大腿根(腹股沟)斜着向上到肚脐右上(超过肚脐)掌根着力,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按摩50-100次。
从右大腿根(腹股沟)斜着向上到肚脐左上(超过肚脐),掌根着力,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按摩50-100次。
第五步:按摩颈部将头歪向右侧,用手从颈部左上到右下按摩50-100下,力不可过大。
将头歪向左侧,用手从颈部右上到左下按摩50-100下,力不可过大。
注意事项:1早晚睡前、晨起各一次。
2男女老幼均可。
3要用一定的力度(最后一步除外)。
不可在皮肤上滑动。
4练功中出现腹泻、腹痛、口腔溃疡、牙痛,为祛病反应,是好现象,不必恐惧,继续练习即可恢复。
5按摩次数要根据各自的身体循序渐进,不可贪多。
6持之以恒是取得疗效的根本。
7本法大道至简,不可因为简单忽视。
8本法穴位找不准确不妨碍练功效果,穴位是大体位置。
可以百度一下天突穴、带脉穴。
【养生秘诀】经常揉腹部的6大养生奇效,不晓得你是否知道!不晓得你是否知道!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 rmal0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
揉腹不但可防病,而且对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肾炎、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所以揉腹是自我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之一。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而预防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二、腹部按揉利于减肥因为按揉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三、睡前按揉有助睡眠揉腹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
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四、揉腹防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每天早、中、晚饭后各揉腹l次,每次约揉5分钟,可达到辅助治疗溃疡病的目的。
因为胃溃疡病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
经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过量分泌,防治溃疡病。
五、慢性肝炎每天早、晚坚持揉腹,则舒肝解郁、调理脾胃,可解除肝区隐痛、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等。
六、手术后肠粘连患者在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自我腹部摩擦,可防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一般应在每天早晨起床前、上午10点、下午3点钟和每晚睡前各揉1次。
揉腹能促使肠道蠕动,有利于局部组织对手术后渗出液吸收。
【揉腹的方法】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
腹部养生秘诀腹部位居人体中部,全身除心脏和肺外,其余脏器均藏于腹内,全身有诸多经脉循行及汇聚于腹内。
腹部的保健按摩不仅对局部起保护作用,而且对全身各组织器官都起到调整和相互协调的作用,能舒肝理气、健脾和胃、益气升阳、补肾固涩、理气调经的功效,对脾、肝、肾均有保健作用。
实症和虚症在中医来说,是两类非常大的症型。
一般来说,看舌苔能做出一个初步判断。
实症时,患者表现为舌苔发黄、舌苔较厚、口臭、便秘等,此时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能刺激肠蠕动,使粪便到达直肠部,产生便意;而虚症患者则舌苔淡、舌苔较薄、容易腹泻,逆时针方向按摩是逆着结肠方向,这样是为了补,阻止腹泻。
中医按摩穴位的原则是,实症时应该顺时针方向按摩,是为了泻,虚症时应该逆时针方向按摩,是为了补。
由于腹部右侧是升结肠,左边是降结肠,因此顺时针方向按摩是依照排泄的流向,帮助肠蠕动。
其实这样的区分只是在治疗便秘、腹泻、肥胖、月经不调等病症时适用,如果是日常保健,则顺时针或逆时针都可以,最好两个方向都做一遍。
按摩腹部能调整人体阴阳气血、改善脏腑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过分饥饿或饱餐的情况下进行,体弱者可采用平直仰卧位进行按摩。
一般养生所采用的摩腹法最好是平补和平泻的手法。
平补法就是“一逆一顺”各绕脐摩腹100圈;平泻法则是“一顺一逆”,按摩方向应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长方向,轻缓地、有韵律地耐心进行。
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按摩效果最佳,所以最好在洗澡后按摩。
摩腹时,可用全掌施力,也可只用大鱼际接触腹部,若双手重叠按揉,则推拿力量大,效果更佳。
摩腹前注意排空小便,肿瘤或急腹症患者禁止摩腹。
按摩肚子能治什么病?按摩,是中医治病的传统手法,能强身祛疾、延缓衰老,其中腹部按摩更能保健养生。
早在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
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去百病。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最简单的揉腹方法,几乎可以调理一切慢性病!(建议收藏)【养生动作】第5期文章由橘杏缘学院专业审稿老师审核(↑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全文↑)揉腹养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早在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写的《易筋经》中就有揉腹法,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唐代孙思邈也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益寿之道。
揉腹为什么能起到保健作用?中医认为:腹部里有五脏六腑,有肝、脾、胃、大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对于身体来说,腹部是一个很重要的通道。
在这里,汇集了6条经脉,分别是:胃经、脾经:主管身体后天之本肝经、胆经:主管身体气机疏泄肾经:主管身体先天之本另外还有任脉、冲脉、带脉从这里穿过。
《黄帝内经》有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
”《千金翼方》中有讲:“食毕摩腹能除百病。
”。
揉腹可以促进气血运化,充实脏腑,调节阴阳,自然就可以长寿。
仙人揉腹术,只要简单6步!揉腹,能帮大人小孩消积食、理脾积,流传到现在已有千年历史,因效果佳、操作简便而备受百姓喜爱。
揉腹不是简单的揉肚子,它作为一个外治法,自有它的道理和操作手法。
接下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揉腹的具体步骤:第1步 | 按揉心窝部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
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 21 次。
再从右向左逆时针按摩 21 次。
▲按揉心窝部第2步 | 回环按摩腹中线及腹两侧1. 用两手中间三指从心窝向下顺揉,一边揉一边走,揉至脐下耻骨处为止,循环做共21次。
▲回环按摩腹中线2. 用两手中间三指从耻骨处分别向两边揉,一边揉一边走,揉至心窝部两手汇合处为止,循环做共21次。
▲回环按摩腹两侧第3步 | 推按腹中线部位以两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推按腹中线部位第4步 | 左右手绕脐腹按摩1. 左手绕脐腹按摩: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经络养生】简单实用的摩腹疗法摩腹疗法是一种自我按摩疗法,主要是对腹部进行有规律的特定按摩。
腹部是气血生化之所,摩腹既可健运脾胃而直接防治肠胃诸疾,又可培植元气,使气血生化机能旺盛,从而达到防治全身疾患的作用。
古文即有“摩腹绕脐”等记载。
【操作方法】提及摩腹,首先请大家区分两个概念,“摩”是指擦、蹭、接触,摸、抚,提示力度轻柔;“揉”指用手来回擦或搓,相对于摩则有一定的力度和深度。
准备按摩时可取坐位或仰卧位,闭目内视腹部,呼吸自然均匀。
单手或者双手叠掌置于脐部。
摩腹开始以脐为中心,按一定方向做环形摩揉动作,按摩幅度由小至大,力度由轻至重,达到全腹按摩后再返回从脐部开始。
一般按摩选在晚上睡前或晨起起床前,全过程约需15~20分钟为宜。
摩腹毕,宜以掌心余热,敷按脐下丹田5分钟。
操作过程中,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1.摩法的操作过程中力度和速度是关键,刚开始“摩腹”时力度宜轻,以达到排空肠道气体的作用,此后再逐渐加适当的力度,适当力度进行“揉腹”。
2.腹胀较明显时,可以配合点按揉天枢(脐中左右旁开2寸)。
3.操作时最好隔层单衣,不需要垫过厚,以免费力且效果差。
不隔衣服时避免擦伤或指甲划伤皮肤。
4.操作时,宜全手掌贴于腹部皮肤,以手腕关节灵活运转带动手掌。
【按摩方向】摩法简单易行,推拿操作中并未对按摩方向做特别的描述,一般遵循“急摩为泻,缓摩为补”、“顺摩为补,逆摩为泻”的原则。
可以理解为在顺时针摩腹时,可以取得消积导滞,通调肠胃的作用,也正符合中医“六腑以通为补”的理论。
相反,逆时针方向摩腹则起到调中收敛,涩肠止泻的功用。
【适用症】本疗法主要以防治脾运不健、消化不良水谷积滞、腹胀中满等疾病。
对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等均有良效。
此外“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健运,则元气充实,心神安宁,故本疗法亦可用作失眠、心悸、焦虑等全身疾病的辅助调理。
【注意事项】1.本疗法操练时须匀速、缓慢、柔和、轻松自然。
腹部按摩:(40分钟)
保健按摩是指医者运用按摩手法,在人体的适当部位进行操作所产生的刺激信息通过反射方式对人体的神经体液调整功能施以影响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调节体内内环境的变化,增强体质,健美防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腹部按摩:(40分钟)
1、腹部上玫瑰精油,双手交替顺时针打大圈舒缓腹部。
2、用双手抚按腹部(4-6遍),客人放松身心。
站在宾客右侧,在下腹部顺时针打圈至腰际,举动柔柔服帖。
3、手堆叠按压脐周。
4、双手掌放于耻骨上部推至脐两侧,掌根绝对推至腰后,点按膀胱经带回鼠溪轻压并舒缓腹部。
5、双手掌交替从脐部位向胸部推按。
6、以神阙穴为大旨,双手顺时针打圈。
点按穴位: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急脉(由轻到重感触到脉搏跳动便可抓紧)并舒缓腹部。
7将双手在腹部大面积顺时针划太极图(999次)。
8两手平放推向腰部两侧腹股沟再拉回点按中极穴。
9、双手重抚腹部,顺时针打圈。
经常按摩腹部的好处、手法及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经常巧妙地按揉腹部,还可以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这是因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防止人体大腹便便,从而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经常按揉腹部,还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腹部按揉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肤有化脓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扩散或出血。揉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音、排气等,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推腹要着重推大腿根和小腹交接的地方 还有的中老年朋友有前列腺疾病,撒尿不痛快,站半天也撒不出几滴尿来,撒完了还有点淋漓不止,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新鲜血液到不了膀胱、前列腺这块,半路上有好多浊气、浊水堵住了这个通道,血液就过不来。缺血了,撒尿就没有动力了。这样的朋友就更需要经常推腹。 在推的时候,大家要着重推大腿根和小肚子交接的地方,一个形似三角形的区域,肝和肾不太好的朋友,您一推就会感觉这一块有好多硬筋,您多拨动拨动这些硬筋,然后揉开它们,继而您又会感觉到有好多痛点,您再把这些痛点给揉散了,这时新鲜血液就引过去了,您会感到浑身有劲,撒尿就痛快了,前列腺炎之类的病也会开始好转。 所以,要想真正消除体内脏器的炎症,光靠吃药是祛不了根的,您得把新鲜的血液引过去修复病灶,这样才能通过改善身体内的环境消除细菌滋生的场所,这才是除病必尽的根本大法。 推腹法,除病必尽 您只要推对了,一个礼拜就能见效。但是如果你着急为了完成推腹这个任务,那肯定没什么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推腹最关键的不在于您推多少下,而在于您想推走的是体内的什么东西。 体内的浊气、浊水和宿便就是推腹要推走的东西。 俗话说,除恶必尽,那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除掉我们身体里的恶疾呢?有一个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做,而且不拘时间,你做完以后马上就可以放屁排毒了。什么方法?推腹,也就是推肚子。 推腹首先是推掉浊气 推腹法做起来特别容易,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方法都还有80%的人不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好多人用了推腹法后在我的博客上反馈说,我都推了一年了,怎么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尤其是我的一个朋友,他说你写的《求医不如求己》那几本书我天天都在看,都快能背下来了。推腹我也天天做,怎么还没见效? 正好那天我也有时间,就说我帮你推推试试吧。 他躺下后,我在他肚子上一推,感觉很多地方都有没推走的东西,我就说你还没推呢!他说这些也都要推啊! 所以,练推腹法时知道推什么很重要。有的人他不关心推什么,只关心要推多少下。就像我这个朋友看我书中所写的说要推300下,就只关注这一点,其他的都不看了,回到家就一下两下三下地开始推。推了三天他就来找我了,说练你这个推腹法的唯一效果就是我的肚皮被推破了,现在还贴着药膏呢!其他的没见有什么效。 我问他你是怎么推的,他就说他推了300下。我说,这不行,为什么呢?你这是为了完成任务,以为推完就达到健身效果了,于是,管它有用没用就先推300下再说。这样不行,因为养生这东西它是一个细活,俗话说“慢功出细活”,你越着急越不行,因为慢的方法反而见效特别快。 通常来说,您只要推对了,一个礼拜就能见效。但是如果你着急为了完成推腹这个任务,那肯定没什么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推腹最关键的不在于您推多少下,而在于您想推走的是体内的什么东西。 体内的“三浊”:浊气、浊水和宿便就是推腹要推走的东西。 浊气,就是我们放出的屁,这个是最主要的。您把浊气推出来了,身体就基本完成了80%的任务,剩下的浊水和宿便就会顺着浊气一块排出来。您之前排不出来是因为浊气在那堵着,新鲜血液下不去,所以浊水和宿便就没有往下走的力量,因此大便不通畅,小便也不利。所以,排三浊首先要想到先推浊气。 怎么推呢?在晚上临睡觉前,您先把十个手指的指甲剪平,然后平躺着放松,用手指肚从心窝这儿开始往下推。 为什么我每次都会强调从心窝开始呢?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没好好推心窝。因为推的时候,心窝这块地方容易一带而过,稍微一推就过去了。其实在推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停留一会儿,因为人体的气和水,还有脏东西最容易在心窝这儿堆积,这就是人难受的时候为什么都会觉得心口堵闷的原因。 有很多人晕车、晕船,车或者船一开动,他就开始恶心、头晕了,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体内的浊气在肚子里堵着呢!你上下一颠簸,浊气就出来熏蒸你了,你当然会有这些症状。你说我吃点儿药就不晕、不恶心了,但是这些药是让你麻醉,让你睡觉,让你转移对这事的注意力,而且,它管用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治晕车、晕船的关键还是得把这个浊气排除才行。 浊水就是体内的湿浊 浊气是屁,那浊水是什么东西呢?很多人的体内都有浊水。 什么叫浊水?有很多人说,我痰特别多,老爱吐痰,这个是否就是体内的浊水?没错,浊水就是你体内的湿浊。 痰是从哪生出来的呢?从胃这块。“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因为这句话,有的人就觉得痰是从肺上生出来的。其实,痰之源是脾胃。就比如,有的孩子生病后不爱喝汤药,好不容易喝下去了,结果一会儿就吐出来了,一看,孩子吐的是一堆的痰。不过,虽然吐了吧,但他这个病也好了。 你说这孩子连汤药都没真正的喝下去,病怎么就好了呢?因为孩子把痰吐出来了。所以,很多时候,汤药不能起什么大作用,它只是刺激了你的胃,让你把体内的浊水也就是痰吐出来了,因此你的病也就好了。 另外,浊水一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痰引。所以,好多人一遇到风寒,就老是要吐痰。另外,喜欢吐痰的朋友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流好多口水,这都是因为心窝下有湿浊引起的。 只要您方法对,“推腹法”怎么推都行 说了这么多,推腹法具体怎么做呢?很简单。顺时针推、逆时针推,或者是向上推、向下推,您想怎么推都行,只要您知道推腹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就像去某个地方,目的地明确了,是开着奔驰去,坐着牛车去,都没关系,您就是走着去也行,关键是您的方向得对。 推腹的目的就是为了推“三浊”,只要“三浊”能推开,您的身体就不会出毛病。 不过在推之前您最好先敲打敲打腹部。因为有的朋友肚子挺大,肉也挺多,他肚子里的硬结藏得比较深,您推的时候有时还真的推不到。这时您就得敲,一敲一振动就知道哪块有问题了。凡是敲的时候,那块感觉有点儿痛、有点儿酸胀的,一推还推不开的,就是硬结,堆积在一起的就是脏东西。 如果您曾经动过手术,那我建议您在推的时候要避开伤疤。而一般人推腹是没什么问题的,怎么推都没什么事儿。 有的朋友对推腹还是有顾虑,他会说,我这么一推,肚子里那么多重要的脏腑会不会被推坏啊? 我说,人体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功能,而且脏器外面还有体腔,所以,您就放心地推吧!推到感觉难受的地方,就都是病灶点。 推腹的时候,如果感觉有一个气团在来回游动,说明您的浊气还没堵住通道,您体内也还没有瘀血。如果推的时候有些地方摸起来就像是一个硬条,那您就得把它们给推散了。 推的时候,原本您还以为长了一个瘤,结果推完后您发现,不过就是一堆屁。因为您一推,里面咕咕直响。几分钟后,放了几个屁,那些气团、硬条也就散了。 还有的地方摸起来像一道道水槽,这就是浊水堵在这儿的表现。把浊水推下去,水槽就会消失。另外,你刚开始推的时候,这一块也会咕咕直响,推到后来,一打嗝儿一放屁。你再去推就不是咕咕直响而是变成“哗哗”的尿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这些浊水都结在气里面,叫气裹水,现在气都散了,水就可以从尿里排出去了。 具体怎么来推呢?晚上睡觉的时候推一次,早晨起床后再推一次。为什么一天要推两次?头一天晚上这次是为第二天做准备的。这一次,你一推,有时候不放屁也不打嗝儿,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劳累一天,气血不足了,推完以后,你只会觉得疲劳,想睡觉了。所以,你推完了正好就睡觉。 睡不着的人做这个正合适,你也甭数绵羊了,推这个就行了。推完了,手也累了,人也累了,就想睡觉了,晚上睡得还比较沉。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活动个十几、二十分钟再去推。因为已经睡了一宿的你,气血都足了,所以,这个时候一推,又是打嗝儿又是放屁的,浊气就全排出去了。这时,您吃早饭也香了,早晨起来也不至于犯困了,整天人都神清气爽的,而且,什么血脂粘稠的现象也不会出现了。 我很愿意把家里这些压箱底的东西跟大家一起分享。因为,它们既不是我的发明创造。我一说大家都知道,而且很多人原来就知道这
给爸妈胃肠“做运动”
你是否注意到爸妈吃饭没那么香了?与其大包小包买回爸妈永远也吃不完的营养品,不如学学家庭按摩,既能缓解父母肠胃不适之苦,又能让他们享受实实在在的天伦之乐,何乐而不为?
徐英发现妈妈的胃口越来越不好,可去医院也没查出什么大毛病。
“十一”带着妈妈外出旅游的时候,妈妈忽然胃痛,吃了随身带的药也不管用。
幸好,同行的团中有位老中医,他在妈妈的腿部按摩了几分钟后,疼痛很明显的减轻了,半个小时后,就能轻松走动了。
老中医告诉徐英,用按摩的手法,不仅可以随时帮助母亲缓解肠胃不适,还能明显改善老人的肠胃功能,让他们“胃口好,吃嘛嘛香!”
肠胃不好,按摩帮忙
老人脾胃易虚弱
老年人常常容易出现厌食,饱闷、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时轻时重,没有规律。
去医院检查,又没发现什么器质性的病变,这多是中医所说的由脾胃虚弱所惹的祸。
按摩可助消化
按摩能使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弹力、收缩力增加,并通过植物神经的作用,使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兴奋,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速胃肠蠕动。
按摩加强循环
按摩还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肌供氧,加强心脏功能的作用;同时使呼吸肌发达,增加肺活量,使肺保持良好状态。
和爸妈一起“老去”的肠胃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消化功能也会逐渐衰老,如,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蠕动变慢,食物行进速度减慢,易于滞留:胃肠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等等,不同年龄阶段,肠胃问题有不同的困扰点,作为儿女你是否了解?
50岁的父母
关键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按人的生理规律,50多岁的父母胃肠机能开始减退,这时子女也多成家立业,他们的负担一下减轻不少,生活趋于平淡,活动量也明显减少。
然而活动量的减少,会加速肠胃的衰老进程。
55岁上下,肠胃器官衰老开始明显,所以,原本肠胃一向很健康的父母可能忽然发现,能吃的东西越发的少了,稍微吃点就难消化就容易觉得胃胀胃疼。
久而久之,就会食欲不振,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60岁的父母
关键词:便秘、腹重、腹胀
60岁的父母往往闲适很多,吃食上也愿意讲究些,总爱吃些自己喜好的口味。
他们会越发地注意自己的肠胃状况,担心消化不好,总挑些精粮吃。
但事实上,由于胃肠缺少粗粮等“流通”的摩擦锻炼,变得“娇贵”起来,胃肠道蠕动明显变慢,滞留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此外,因为年龄渐增,父母们胃肠和胰腺的消化酶分泌减少,肠道平滑肌张力减弱,腹部和骨盆肌肉力量减弱,便秘成了许多父母的难言之痛。
70岁的父母
关键词:食量小,挑食。
易恶心反胃
70多岁的老人味觉减退,清淡的食物让他们越发食之无味了,所以他们有时愿意吃些味浓、油腻甚至油炸的食物,但这时候功能衰退的“老年肠胃”已经很难集中、大批量地消化这类食物,所以老人们饭后常觉恶心反胃。
这个年纪的父母,有些还喜欢吃些零食,尤其是甜食,这也很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的紊乱,所以老人们吃饭时就显得格外挑食,最终一餐吃不了几口。
80岁的父母
关键词:易腹泻。
显消瘦
父母步入80岁以后,身体机能、各器官更加老化不说,自发运动量也越发减少了,随着全身各部位的退变,肠胃功能衰退更加明显,对于许多食物都已经很难消化吸收了,容易使肠胃失常导致腹泻。
这个年龄的父母,饮食多由儿女、保姆等晚辈照料,晚辈们往往只注意食品做得“烂不烂”,却很少考虑到老人的肠胃吸收能力,所以,老人难免吃些不利于吸收的食物,导致腹泻频繁。
,给爸妈的“胃藉”
帮爸妈按摩,不仅可以让他们身心舒畅、毫无痛苦的缓解肠胃不适,还因为身体的接触,言语的关心,能很好的增进情感,让爸妈开心。
1团摩上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右手掌心贴在上腹部,适当用力顺时针环形摩动0.5~1分钟。
以上腹发热为佳。
功效:让身体里面的运行舒展而顺畅,去除心胸不舒展,呼吸不畅快,胃肠不舒服等问题。
2团摩脐周左手掌叠放在右手背,将右手掌心贴在肚脐下,适当用力绕脐做顺时针团摩,先按顺时针方向揉腹100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揉腹100次。
一天早晚各两次。
功效:能够使脾胃增加阳气,使整体消化功能都回归“顺序”。
3分推脐旁将双手中指分别放在脐旁,适当用力向两侧分推至腰部,反复做1~3分钟。
以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对于消化不良,内火,便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如果大便通畅,那么内在的“热邪”就会随着大便而下,从而身体的整体消化功能也就恢复正常。
4推腹外侧将双手分别放在同侧的腹外侧,以掌根从季肋向下推至大腿根部,反复做1~3分钟。
功效:可以很好的缓解因脾胃消化功能不强而导致食物在胃肠内积食,而产生的消化不良便秘,口臭等症状。
5分推肋下将双手四指并拢,分别放于同侧剑突旁,沿季肋分别推0.5~1分钟。
功效:对于胃疼、腹部常偶有憋闷感,消化不良等有很好的效果。
6直推腹中线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将右手掌心贴在剑突下,适当用力从剑突下沿腹中线向下推至脐部,反复操作0.5~1分钟。
以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对长期便秘,消化不良,肚子发胀,口臭,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7拿捏腹肌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力对合,拿捏腹正中线两侧肌肉,从上腹拿捏到下腹部,反复做1~3分钟。
功效:能够使腹部胃肠的功能得到调理,增加其消化功能。
若有肾气不足的状况,也是一个很好的补肾良方。
急性、慢性胃病按揉小腿穴位
如果爸妈发生慢性、急性胃病、胃痛,腹胀难受时,可以用按揉小腿的方法。
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有酸胀感为佳,强度酌情加减。
1~3次/日,10~20分/次。
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般胃病,至于胃溃疡病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应立即送爸妈去医院。
爸妈自己有五招
爸妈自己动手,简单的方法也能打造一个坚强胃肠。
1揉腹法此法具有增进腹肌运动与肠蠕动的功能,可增强便意,有利于排便。
翻起床后排空小便,喝温开水一杯,两脚与肩同宽站立,身体放松,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两手重叠从右下腹开始,沿着大肠的走向按顺时针方向按摩36次。
用力不可过大,不要在饥饿或者饱餐后进行。
2搓卿法通过神经的反射可调整人体机能,对习惯性便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以手用力搓脚掌部约10~15分钟,平均每天搓一只脚,第2天换另一只脚搓。
常用此法,还可预防高血压、眩晕,耳鸣,失眠、足部酸疼、麻木浮肿等症。
3腹式呼吸法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利于消化,加快粪便的排出。
可预防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当精神集中后还可促使大脑对植物神经良好的调控。
吸气时要尽量深吸气,当腹部无法再吸入空气时屏息35秒,再将腹部和肺部的气缓缓吐出,吐气过程不能少于8秒钟。
这个方法不分姿势,地点,随时都可以练习。
老年人如果大腹便便,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如坚持做腹式深呼吸,既可锻炼腹肌,有利肠胃,又能防范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还可以静以养神,有助于睡眠。
4鼓漱法可以制造更多唾液,有助于降低酸性,缓解消化不良造成的不适。
闭口,用舌沿牙齿边缘左右搅动各24次,然后,闭口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分三口慢慢下咽。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因此,鼓漱法中产生的唾液不能吐掉,要慢慢咽下。
5叩齿法使牙齿坚固、防止脱落。
牙好,胃口才能更好。
就是轻合双唇,上下齿相互叩击数十次,每天可重复做。
叩齿是中老年人最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
叩齿时,嘴、舌充分活动,血液循环加快,这对延缓面部皮肤衰老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