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7.25 KB
- 文档页数:3
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满分60分,考试时间物理化学共120分钟)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2017安徽省,2题,2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
化学变化是指在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海水晒盐是蒸发水至盐水饱和后食盐析出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A错误;活性炭浄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也没有新物质生成,B错误;煤和煤气属于不同的物质,煤制煤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热而使水蒸气凝结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D错误。
【知识点】考点3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2.(2017安徽省,2题,2分)“珍惜资、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的有关知识。
虽然我国稀土资储量第一,但任意开发会导致资浪费,需合理开采,A错误;直接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可解决该问题,B正确;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C正确;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防止水污染,D正确。
【知识点】考点7 水资的利用及保护3.(2017安徽省,3题,2分)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信息。
由图可以看出,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o,A错误;该原子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8,B正确、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为一比值,其单位为“1”而非“g”,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D错误。
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满分60分,考试时间物理化学共120分钟)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2017安徽省,2题,2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
化学变化是指在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海水晒盐是蒸发水至盐水饱和后食盐析出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A错误;活性炭浄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也没有新物质生成,B错误;煤和煤气属于不同的物质,煤制煤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热而使水蒸气凝结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D错误。
【知识点】考点3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2.(2017安徽省,2题,2分)“珍惜资、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的有关知识。
虽然我国稀土资储量第一,但任意开发会导致资浪费,需合理开采,A错误;直接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可解决该问题,B正确;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C正确;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防止水污染,D正确。
【知识点】考点7 水资的利用及保护3.(2017安徽省,3题,2分)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信息。
由图可以看出,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o,A错误;该原子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8,B正确、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为一比值,其单位为“1”而非“g”,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D错误。
撷英篇一、前言2017年中考已经落幕,各个学校的学生分数已经出来了,从改卷到看学生的分数大家都在讨论着,其一:是对15题的一些疑惑;其二:是今年的满分人数明显减少。
本人参加了近十几年的中考改卷工作,对大家讨论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一定要立足实验事实,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原题15.(8分)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
(填化学式)(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
石灰石浓盐酸饱和石灰水a b 图1图2【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乙(填字母序号);其中存放的试剂合理是(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B.NaOH溶液C.饱和Na2C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注意: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
①AB段pH不变的可能原因是;D点所得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
②BC段发生要有。
pH图3三、质疑1.用浓盐酸石灰水会变浑浊吗?从经验来看,大家认为浓盐酸有挥发性,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我带着学生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分别用不稀释的浓盐酸、浓盐酸和水按1∶1稀释的、浓盐酸和水按1∶2稀释的和石灰石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发现石灰水都会先变浑浊,继续通气会变澄清。
看来不经过实验验证的理论分析有时是不可靠的。
文档目录:A.安徽省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B.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C.上海市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A.安徽省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可能使用相对原子质量: H-1 He-4 O-16 Na-23 C1-35.5 K-39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烟B.活性炭净水C.煤制煤气D.干冰降雨2.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我国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用水的分流与处理3. 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符号为 u UOB. 原子序数为 118C. 原子的质数为 176D. 相对原子质量为 294g4.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5. 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B.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用C.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D.爸享受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6.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的重要方法,下列有些正确()7.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 Na2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2He中Na为+1 价,He 为-1价B. Na2He中Na、He元素质量比为 2:1C. 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D.稀有气体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8. 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A.属于置换反应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D.化学方程式为:HCO+O2= CO2+H2O9.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是()10. 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
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满分60分,考试时间物理化学共120分钟)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2017安徽省,2题,2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
化学变化是指在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海水晒盐是蒸发水至盐水饱和后食盐析出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A错误;活性炭浄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也没有新物质生成,B错误;煤和煤气属于不同的物质,煤制煤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热而使水蒸气凝结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D错误。
【知识点】考点3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2.(2017安徽省,2题,2分)“珍惜资、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的有关知识。
虽然我国稀土资储量第一,但任意开发会导致资浪费,需合理开采,A错误;直接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可解决该问题,B正确;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C正确;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防止水污染,D正确。
【知识点】考点7 水资的利用及保护3.(2017安徽省,3题,2分)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信息。
由图可以看出,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o,A错误;该原子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8,B正确、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为一比值,其单位为“1”而非“g”,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D错误。
2017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2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活性炭净水C.煤制煤气D.干冰降雨2.(2分)“珍惜资、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3.(2分)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 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4.(2分)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加入固体C.检查气密性D.收集氧气5.(2分)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是()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B.奶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C.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D.爸爸喜爱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6.(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B.物质分类模型C.燃烧条件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7.(2分)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1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也含非金属元素D.稀有气体都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8.(2分)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可解决甲醛带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D.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9.(2分)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观点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存在间隔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等于10mLA.A B.B C.C D.D10.(2分)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如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 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ray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gD.450℃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二、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4分)11.(6分)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地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写出1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2)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3)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写出1点即可).(4)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将铝和铁分别放入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该方案(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12.(6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满分60分,考试时间物理化学共120分钟)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2017安徽省,2题,2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
化学变化是指在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海水晒盐是蒸发水至盐水饱和后食盐析出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A错误;活性炭浄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也没有新物质生成,B错误;煤和煤气属于不同的物质,煤制煤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热而使水蒸气凝结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D错误。
【知识点】考点3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2.(2017安徽省,2题,2分)“珍惜资、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的有关知识。
虽然我国稀土资储量第一,但任意开发会导致资浪费,需合理开采,A错误;直接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可解决该问题,B正确;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C正确;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防止水污染,D正确。
【知识点】考点7 水资的利用及保护3.(2017安徽省,3题,2分)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信息。
由图可以看出,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o,A错误;该原子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8,B正确、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为一比值,其单位为“1”而非“g”,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D错误。
2017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古城镇中心学校北校区林民强
一、试卷整体分析
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设计理念无明显变化,延续了以往“以稳为主,稳重
求变”的命题思路。内容体现了“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体现能力,兼顾全面”
的要求。整张试卷的命题紧扣考试纲要,突出了主干知识和核心化学观的考查。
二、试卷结构分析
卷面三大题,共16小题,总计60+4分。与近几年保持一致,核心考点及
高频考题保持稳定,命题方式与往年相比区别不大。题型、题量、赋分、考查
方式几乎不变。试卷命题突出了2017年考试大纲的几点变化,试题呈现形式
新颖、灵活。与近几年相比较,中考化学试卷逐渐形成了一种较稳定的试卷结
构模式。
三、试题的具体特点
首先,化学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和核心化学观的考查如:第一大题选择题中,
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环境保护,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化学
实验基本操作,六大营养素与人体健康,化学概念常规模型的建立,微观粒子、
物质分类、燃烧条件、空气组成等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化学式的意义及相
关计算,分子的基本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和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
第二大题中,11题考查了化学材料的分析,并以此为载体对金属活动性判
断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了深度的剖析。12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收集和能源
问题。13题以化学工艺流程为主线考查了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化学反应的基
本类型、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肥料等基本知识,同时要求同学们具备根据题目
所给信息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能力。14、15两题以实验为核心,突出科
学探究。14题以生活中的铁钉生锈为情景探究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体
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要求同学们根据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知识的掌握,
对影响铁制品锈蚀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
证,稍有难度。15题则对实验中意外现象进行了分析。众所周知二氧化碳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当我们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饱
和石灰水中时,“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知识来
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做出判断,注重考查考
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附加分的设计体现了数字化实验在
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应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能够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
思维深度,这就要求考生们能够迅速灵活地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本题能较好
地区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低。
第三大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1)小题根据差量法计算出产
生氧气的质量,第(2)小问根据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
量。题目难度不大,大部分同学可以正确解决。
其次,试题提供的材料丰富多彩,全面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
力。这些信息包括情景图片、实验装置图、坐标图及数据表格、化学工艺流程
图、数字化实验图像、元素周期表、文献资料等,而这些信息中蕴涵的物质性
质、反应数据和分离方法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内容。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概括
出新的知识并与原有知识相结合,从而解决问题。如选择题第6题要求同学们
在对原子内部结构、物质分类、燃烧条件和空气组成等原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
结合图片模型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11题化学材料分析以街头垃圾桶为
背景体现了化学来源生活,根据对材料知识的理解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能正确解
答试题内容。13题以化学工艺流程图提供的信息加之同学们对复分解概念的理
解可以正确的写出化学方程式。14题以表格信息的形式向同学们直观明了的展
示了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思想。
总体来讲整张化学试卷图文并茂,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关注热点、难易
适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发展,突出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和科技的
密切联系。体现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
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
2017年安徽省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22333
古城镇中心学校北校区林民强
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