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法》(课程代码00167)

《劳动法》(课程代码00167)

《劳动法》(课程代码00167)
《劳动法》(课程代码00167)

《劳动法》(课程代码00167)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生效的时间是【】

? A.1994年7月5日

? B.1994年1月1日

? C.1995年1月1日

? D.1995年7月5日

参考答案:C

2、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的【】

? A.效力范围

? B.原则范围

? C.地域范围

? D.受案范围

参考答案:A

3、依《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

? A.1小时

? B.2小时

? C.3小时

? D.4小时

参考答案:A

4、职工李某意外死亡,导致他与甲企业所签订的劳动合同【】

? A.变更

? B.撤销

? C.解除

? D.终止

参考答案:D

5、下列哪一组织可以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

? A.党委

? B.工会

? C.厂长办公室

? D.团委

参考答案:B

6、以下哪项工作属于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

? A.连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10公斤的作业

? B.矿山井下作业

? C.夜间值班工作

? D.森林管理工作

参考答案:B

7、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A.10日内

? B.15日内

? C.30日内

? D.三个月内

参考答案:B

8、依据《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室内工作地点的温度经常低于多少时应设取暖设备【】? A.0℃

? B.5℃

? C.8℃

? D.10℃

参考答案:B

9、依《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受带薪年休假必须是连续工作【】

? A.一年以上

? B.二年以上

? C.三年以上

? D.四年以上

参考答案:A

10、下列关于我国劳动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劳动法统一适用于全国,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

? B.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 C.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 D.我国劳动法是一部综合性劳动法典

参考答案:A

11、关于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的表述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 B.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

? C.新中国自1983年始参加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

? D.中国政府对旧中国时期签署的国际劳工公约一律不予承认

参考答案:D

12、《劳动法》规定,“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这一规定体现了劳动者享有( )

? A.自主择业权

? B.平等就业权

? C.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参考答案:B

13、下列关于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16周岁

? B.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实现

? C.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和妇女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 D.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可以分割的,如退休人员

参考答案:D

14、关于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是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

? B.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由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办

? C.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收费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确定

? D.开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不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企业登记

参考答案:C

15、境外就业中介管理中,下列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 A.设立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备用金不低于50万元

? B.申请从事境外就业服务的机构应当向其所在地的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并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备案

? C.境外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可以接受境外雇主的委托,为其推荐所需招聘人员

? D.境外就业中介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

参考答案:B

16、甲公司与劳动者王某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王某的月工资8000元,甲公司所在地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1500元。根据《劳动合同法》,甲公司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标准为( )

? A.1500元

? B.3000元

? C.4500元

? D.8000元

参考答案:C

17、汪某在一企业工作,试用期内想解除合同,下面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汪某应当提前3日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 B.汪某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 C.汪某可以随时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 D.汪某在试用期内不得解除合同

参考答案:A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时间是( )

? A.2007年7月1日

? B.2007年11月1日

? C.2008年1月1日

? D.2008年7月20日

参考答案:C

19、袁某与某公司订立了1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司利益造成损害的,公司可以解除合同。袁某任职期间,其负责完成的工程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给公司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袁某与公司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 B.公司可以解除与袁某订立的劳动合同

? C.公司可以解除与袁某订立的劳动合同,但应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 D.袁某与公司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可撤销的合同

参考答案:B

20、彭某为甲公司的工会主席,代表职工方与企业进行了集体协商。下列关于彭某劳动权益保障的提法,错误的是( )

? A.彭某参加集体协商活动期间,应享受提供正常劳动的相关待遇

? B.彭某因病住院但未按企业规定办理相关请假手续,连续缺勤2个月,公司可以解除与彭某的劳动合同

? C.彭某在任期内需要调动其工作时,不需要征得上一级工会同意

? D.彭某作为协商代表,企业不得对其采取歧视性行为

参考答案:C

21、《劳动法》规定,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的是( )

? A.初次参加工作的劳动者

? B.调动后从事新工作的劳动者

? C.用人单位的全体劳动者

? D.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

参考答案:D

22、某公司安排工人国庆节期间上班。根据劳动法,该公司应支付其工资报酬不低于原工资报酬的( )

? A.100%

? B.150%

? C.200%

? D.300%

参考答案:D

23、根据《劳动法》规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 )

? A.1小时

? B.2小时

? C.3小时

? D.4小时

参考答案:C

24、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以下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 B.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 C.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D.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

参考答案:D

25、下列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对女职工实行特殊的劳动保护,有利于实现劳动者在劳动领域内的实质公平

? B.女职工怀孕流产的,也享有一定时间的产假

? C.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哺乳为由辞退女职工

? D.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参考答案:D

26、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45周岁的李某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属于( )

? A.内退

? B.退休

? C.退职

? D.离休

参考答案:C

27、出生于1949年10月,于1968年1月参加工作的女职工周某,在2005年1月被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某分行通知办理退休手续。周某认为分行的退休决定侵害了男女平等的就业权,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本案处理正确的作法是( )

? A.不受理周某的仲裁申请

? B.受理周某仲裁申请,以分行的退休决定符合现行法律为由,驳回周某的诉讼请求? C.周某的要求有宪法依据,仲裁应予以支持

? D.仲裁裁决一经送达立即生效

参考答案:B

28、根据《工会法》的规定,我国产业工会的性质是( )

? A.社会团体法人

? B.财团法人

? C.事业单位法人

? D.机关法人

参考答案:A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不增发工资的节日有【】

? A.国庆节

? B.元旦

? C.劳动节

? D.青年节

? E.妇女节

参考答案:D, E

2、我国当前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的机构包括【】

? A.劳动行政部门

? B.政府有关部门

? C.工会

? D.妇联

? E.共青团

参考答案:A, B, C, D, E

3、劳动合同无效确认机构有【】

? A.职工代表大会

?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D.人民法院

? E.用人单位

参考答案:B, D

4、

按照用人方式不同,劳动合同可以分为【】

? A.录用合同

? B.个人劳动合同

? C.聘用合同

? D.集体劳动合同

? E.借调合同

参考答案:A, C, D, E

5、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

? A.违反法律

? B.违反行政法规

? C.欺诈订立

? D.威胁订立

? E.违反政府政策

参考答案:A, B, C, D

6、19世纪初期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 A.劳动法产生于大工业时期是“人类理性”的体现

? B.劳动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 C.劳动法的产生是出于资本主义国家协调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的需要

? D.劳动法的产生是稳定当时社会秩序的要求

参考答案:A, B, C, D

7、下列权利中属于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利包括( )

? A.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

? B.结社权

? C.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 D.集体协商权

参考答案:A, B, C, D

8、《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的办法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 )

? A.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 B.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 C.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D.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参考答案:A, B, C

9、下列关于劳务派遣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一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B.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 C.劳务派遣单位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

? D.劳务派遣单位对劳动者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

参考答案:B, C, D

10、下列关于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异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个人劳动合同的效力优先于集体合同的效力

? B.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都是要式合同,但备案、鉴证或公证都不是订立合同的必要条件

? C.签订集体合同的劳动者一方不是单个劳动者,而是代表劳动者的工会

? D.个人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约定可以高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参考答案:C, D

11、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特征有()

? A.职业技能鉴定的主体是由政府批准的专门机构

? B.职业技能鉴定的客体是劳动者所具有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

? C.职业技能鉴定分为工人职业技能鉴定和技师职业技能鉴定两类

? D.职业技能鉴定是确认劳动者职业资格的法定形式

参考答案:A, B, D

12、

工资宏观调控制度包括( )

? A.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制度

? B.工资指导线制度

? C.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 D.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A, B, C

13、

下列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表述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有( )

? A.国家设立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 B.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 C.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遗属津贴

? D.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

参考答案:A, C, D

14、

下列选项中可适用劳动仲裁的争议有( )

? A.罗某因其所在公司对其作出留用察看的处分不服而与公司发生的争议

? B.盛某因其所在公司取消其原有的劳保津贴而与公司发生的争议

? C.王某因其不服所在公司的人事任免事项而与公司发生的争议

? D.徐某因其所在公司的工资执行标准而与公司发生的争议

参考答案:B, D

15、

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劳动行政部门可采取的处罚措施有( )

? A.通报批评

? B.责令改正

? C.罚款

? D.警告

参考答案:B, C, D

第三大题:名词解释

1、职业技能鉴定

参考答案:职业技能鉴定是指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依法进行技术等级资格的考核和认定。

2、劳动争议

参考答案: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参考答案: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4、集体合同

参考答案:集体合同是指集体协商的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5、工资

参考答案: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的劳动者的货币报酬。

6、无效劳动合同

参考答案: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

7、工资集体协商

参考答案: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8、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参考答案: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又称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9、职工福利

参考答案:职工福利又称职业福利,或称集体福利、职工生活福利等,是指行业或单位为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保证职工及其亲属的一定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10、简述失业保险的特点。

参考答案:答:(I)适用对象的特定性;(1分)

(2)享受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1分)

(3)待遇水平较低;(1.5分)

(4)保险功能的特殊性。(1.5分)

第四大题:判断分析题

1、调解是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处理的必经程序。()

参考答案:(×) 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处理的必经程序。

2、周某为某外商独资企业职工,他准备在2002年秋季结婚。公司批准他享受婚假一周,但要将婚假期间工资在当月支付工资总额中扣除。

参考答案:(×) 婚假虽只有3天,但还应有路程假。既然公司批准一周婚假,这一周就不应扣工资。

第五大题:简答题

1、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参考答案:概括起来有:1.申请受理;2.案件审理;3.送达与执行。

2、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

参考答案:1.职员(干部)一般男60岁,女55岁,工龄10年;提前退休男50岁,女45岁,工龄10年;延迟退休正高70岁,副高65岁。 2.工人一般男60岁,女50岁,工龄10年;提前退休男55岁,女45岁,连续工龄10年;已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男50岁,女45岁,连续工龄满10年。

3、我国对法定节假日的新规定:

参考答案:1.全体公民放假:新年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2.部分公民放假:妇女节妇女放半天,青年节青年放半天,儿童节儿童放1天,建军节现役军人放半天。 3.少数民族从习惯,由当地政府决定。 4.其余纪念日不放假。 5.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逢周六周日,应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逢周六周日,则不补假。

4、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

参考答案: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费用不同;4.原则不同;5.依据不同;6.水平不同;7.主体不同;8.受益人不同。

5、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按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有:

参考答案: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6、简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参考答案:答:(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1分)

(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2分)

(3)两者的内容不同。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2分)

7、简述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因素。

参考答案:答: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以下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1分)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1分)

(3)劳动生产率;(1分)

(4)就业状况;(1分)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1分)

第六大题:案例分析题

1、打工妹钟小环从深圳打工回家两年后,发现自己出现职业病症状,经医院确诊后即提起劳动仲裁,单位法律顾问在庭上答辩道,劳动争议的时效是60天,仲裁应当驳回钟小环的申诉。

1、仲裁是否应当驳回钟小环的申诉,为什么?

2、原单位是否应对钟小环的职业病承担费用?为什么?

参考答案:答:

1.仲裁不应该驳回钟小环的申诉。劳动争议的实效虽然只有60天,但计算起始时间是从当事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开始计算,钟小环从医院确诊后即提起仲裁,未过时效期。

2.原单位应对钟小环的职业病承担费用,因为职业病属于工伤。

2、2006年9月林某与某纺织厂签订合同。为了赶任务,厂长决定从12月25日起每天

延长工时2小时,元旦不放假,直到1月15日才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张某等虽不情愿但又怕丢了工作。1月16日张某等人领取工资时,发现没有加班费,厂长说了周转资金短缺,暂不支付。问:1、该厂长延长工作时间是否合法?为什么?

2、厂里是否应付加班费?为什么?

参考答案:

答:

1.厂长延长劳动时间合法。因为第一是赶生产任务;第二,12月、元月两个月分开计算每个月加班时间未超过36小时,每天未超过3小时。

2.厂里应支付加班费。按规定加点应支付150%,周末加班付200%,法定节假日加班付300%的工资。

3、

甲公司与王某于2006年10月5日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2006年11月2日王某到甲公司正式报到上班。其后公司发现王某不能胜任工作,提出解除与王某的合同,王某不同意,双方发生争议。2007年3月5日双方达成和解协议。2007年3月15日公司反悔,拒绝履行和解协议。2007年5月25日王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超过仲裁申请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王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1)(2分)甲公司与王某何时建立了劳动关系,为什么?

(2)(3分)公司能否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为什么?

(3)(2分)王某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与公司达成的和解协议,为什么?

(4)(2分)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王某提起的诉讼?

参考答案:答:(1)甲公司与王某于2006年11月2 日建立了劳动关系,因为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2分)

(2)公司不能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者,用人单位才能解除与劳动者的合同。(3分)

(3)不能。因为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的和解协议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2分)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王某提起的诉讼,但由于王某提出仲裁申请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4、刘某在2006年1月与某厂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3年。2008年1月,该厂为

刘某提供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专项培训,培训费用为2万元。双方就此达成补充协议。约定刘某培训结束后,应为该厂继续服务5年。刘某如违约,应承担违约金2万元,并退回用人单位在其培训期间支付的工资9000元。

问:(1)(6分)若刘某接受培训后回厂工作。工作2年后,刘某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刘某最多应当承担多少违约金?刘某是否还应退回培训期间的工资?为什么?

(2)(3分)若刘某接受培训后未回厂工作,而是去了另一家公司。因为刘某的不辞而别给该厂带来损失5万元。该厂除请求刘某支付2万元违约金外,能不能请求刘某赔偿损失,为什么?

参考答案:答:(1)刘某最多应当承担1.2万元违约金(1分),不应退回培训期间的工资(1分)。按照《劳动合同法》第2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刘某接受培训后已服务2年,最多应承担3年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共计1.2万元。(2分)

刘某接受培训期问,仍为用人单位职工,用人单位为其支付工资是履行劳动合同义务,而非给刘某额外提供的培训费,因此刘某不应退回培训期间的工资。 (2分)

(2)该厂有权请求刘某赔偿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的损失。(1分)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90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1分)。因此,刘某不辞而别,没有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还应当承担违约赔偿5万元(1分)。

2020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最新版)

YOUR LOGO 2020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最新 版) When concluding a contract, the parties of the contract purpose should be determined. The conclusion and performance of contracts are also human behavior.

专业合同系列,下载即可用 2020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最新版)导语:合同目的具有确定性。一般情况下,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的合同目的应该是确定的。从严格意义而言,任何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也属于人的行为,而且是比较正式的行为,所以更应该具有一定的具体目的。因此,对于特定的合同当事人,其合同目的是确定的。 2017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五十七条修改为:“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二、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论文

论劳动法基本原则体系的统一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UNIFICATION OF LABOR LAW 内容摘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的最基本内容之一。由于我国现行劳动法并没有对它作出明确规定,众多学者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表述差异较大。文章对当前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研究现状作了相应分析与评述,确立了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统一标准,对我国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的重构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并作出相应合理性分析。 关键词:基本原则劳动权三方性诚实信用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的最基本内容之一,作为立法者、执法者、学者、教师和学生,无论学习还是运用劳动法,都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劳动法领域,至今并没有对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体系或内容达成共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体系的混乱和多足鼎立的局面,不仅使初学劳动法的法科学生摸不着北,也使劳动法领域的研究者及司法实践工作者所困惑。正如王全兴教授所言:“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目前尚无集中的立法规定,科学确定其内容,是劳动法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1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与定位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为进一步研究劳动法和完善劳动立法服务。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述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一般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的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可以说,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主要是由劳动法学者根据劳动法的特性和劳动法律规范所作的抽象与概括,我国学者的认识基本上差别不大。有的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3有的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劳动规范,集中体现劳动法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劳动法法典和其他单行劳动法规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4有的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贯穿于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共同规则”;5有的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整个劳动立法和执法,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精 作者简介:蒋万庚(1974—),男,苗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1王全兴:《劳动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2王全兴:《劳动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3郭捷:《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 4郭安杰、安淑珍:《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5关怀、林嘉:《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经济法与劳动合同法论文

经 济动 法合 与同 劳法 论 文 浅谈《劳动合同法》对大学毕业生影响

通过选修经济法与劳动合同法这门选修课,使我学到了很多与我们大学生就业工作息息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下面是我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与我们大学生就业最密切的《劳动合同法》谈谈对我们的影响。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内容牵涉到所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对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工会以及劳动行政部门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有不同的解读。对于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很多人并不了解新《劳动合同法》,或很少有精力关注新法会对自己的就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拟从《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引起的短期震荡、长期效应和涉及大学生的某些条款浅析《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各方参考。 一、高校毕业生对《劳动合同法》的认知和了解 据“你对《劳动合同法》施行的看法”网络在线调查结果表明,参加调查的114名学生中对新法相当了解的占9.1%;比较了解的占12.7%,不太了解的占69.1%;完全不知道新法施行的占9.1%。认为新法有利于保障大学毕业生权益的占27.1%;认为新法的施行将进一步加剧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占18.6%;相信该法的实施执行力度的占3.4%,对该法的实施执行力度持观望态度的占50.9%。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加强对《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和讨论,认清新法施行对大学毕业生在权利和义务方面的新的保障及约束,以更好地遵守法律,并在必要的时候以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劳动合同法》施行引起的短期震荡 作为2008年最受关注的法律之一,《劳动合同法》一出台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风暴。裁员潮、咨询潮、劳务派遣潮……这场社会震荡短时间内不会平息下来。高校毕业生在震荡期内的就业毫无疑问也会受到影响,会加剧目前的就业紧张形势。一段时期内,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招收量将会减少,招聘程序会越来越严格,对毕业生的资质要求会越来越高。 (一)不规范用工的企业违法成本的升高,既要合法用工,又要稳定成本,必然导致用工的减少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者、用人单位产生的最大影响在于: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加重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因此,对一些用人不太规范的企业影响较大,这种企业并不在少数。过去即使一些企业的用工行为不规范,月薪低,福利少,但由于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仍然有很多毕业生应聘。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是这类企业的重要用工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求职者无法要求相关权益。新法的出台使得不法企业无法像过去那样行事,在合法用工会导致这些企业成本增高的情况下,首选方案就是减少对毕业生的招收量。即使是合法用工的企业,之前对高校毕业生采取的大量录用再大量淘汰以去芜存菁的招聘策略,基于成本考虑也会发生逆转。 (二)无违约金赔偿,担心毕业生随意违约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从单位辞职提前30天书面告知即可,并仅在两种情况需要交违约金。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费用进行过专业技术培训,二是违反竞业限制约定。没有了违约金的限制,企业担心大学毕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一节集体合同 第二节劳务派遣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劳动法-第一章

识记: 1.劳动法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上,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狭义上,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号通过,自1995年1月1号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成为劳动法基本法。 2.我国《劳动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1994.7.5通过,1995.1.1实施 《劳动合同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2007.6.29通过,2008.1.1实施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2007.12.29 通过,2008.5.1实施 3.劳动发调整的对象: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同时也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 4.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5.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 6.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是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 7.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组织机构:国际劳工组织是一个有个会员国组成的国际性的政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不用的一个突出是“三方性原则”。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有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国际劳工局。 8.我国批准的核心劳动公约:1951年《同工同酬公约》(第100号公约)、1973年《最低就业年龄公约》(第138号公约)和1999年《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第182号公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 9.国际核心劳动公约:第一类,1948年《结社自由与保护组织权公约》(第87号公约) 1949年《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第98号公约) 第二类,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第29号公约) 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第105号公约) 第三类,1958年《(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 1951年《同工同酬公约》(第100号公约) 第四类,1973年最低就业年龄公约(第138号公约) 1999年《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第182号公约) 10.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和执法的行为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这个劳动法体系。 领会: 1.劳动法上的劳动特征:(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2)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2.劳动法的功能:(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者权利义务(学习重点)

第四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者权利义务(学习重点) 一、如何理解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所谓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它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我国宪法在总纲的第6条中规定了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第2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分别对劳动就业、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工会等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作了规定。但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又不同于宪法原则。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宪法原则是各个部门法的指导原则,劳动法也毫不例外的必须服从宪法的指导。劳动法基本原则是根据宪法原则确定的,它是劳动法区别于其它部门法所特有的原则。 二、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 首先,劳动法基本原则应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其次,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再次,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具有全面的覆盖性和高度的权威性。 三、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 (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我国宪法第2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系列规定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更是在第1条就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宗旨。 (三)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就是要求尽量实现这三方利益的平衡。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实现劳动法主体三方权益的平衡,劳动法的具体条文也是在充分考虑、衡量了三方主体利益之后确定的。 四、劳动者的个人权利的内容。 根据《劳动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者的个人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五、劳动者集体权利的内容。 1.结社权 2.集体谈判权 3.罢工权 4.参与权

《经济法》

《经济法》 (1). 消费者协会的职能不包括( )。 A. 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B. 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C. 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D. 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D (2).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的国务院机构是( )。 A. 反垄断委员会 B. 国务院办公厅 C. 反垄断执法机构 D. 国务院法制办 A (3).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__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__小时的工时制度。( ) A. 8;40 B. 8;44 C. 10;40 D. 10;44 B (4). 某食品生产厂在生产的袋装奶粉的外包装上,必须注明的是( )。 A. 奶粉的生产日期 B. 奶粉的保质期,如12个月 C. 奶粉的失效日期 D. 奶粉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失效日期,缺一不可 A (5). 我国的地方审计机关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地方审计机关实行( )。 A. 单一领导体制 B. 双重领导体制 C. 多重领导体制 D. 独立型模式 B (6). 甲厂生产一种易拉罐装碳酸饮料。消费者丙从乙商场购买这种饮料后,在开启时被罐内强烈气流炸伤眼部,下列说法中最正确的是哪项?( ) A. 丙只能向乙索赔 B. 丙只能向甲索赔 C. 丙只能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其确定向谁索赔、 D. 丙可向甲、乙中的一个索赔 D (7). 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赔偿额为( )。 A. 受害人在被侵权其间所产生的损失 B. 侵权人在侵权其间所获得的利润 C. 侵权人在侵权其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D. 侵权人在侵权其间所获得的利润的一倍半 C (8). 工资分配原则不包括( )。 A. 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原则 B. 按劳动分配原则 C. 同工同酬原则 D. 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原则 D (9).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 )的工资。 A. 1倍. B. 4倍 C. 3倍 D. 2倍 D (10). 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多少天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 A. 10日内 B. 60日内 C. 30日内 D. 3个月内 B

试论劳动法及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提纲一、拟好论文题目试论劳动法及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二、论文内容1、劳动法的概念2、劳动者的概念3、广义上和狭义上的劳动法内涵4、各国劳动法的表现形式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那些内容6、与劳动法基本原则有关的其他内容7、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目录摘要………………………………………………1关键词………………………………………………1论文题目………………………………………………1一、劳动法的概念及劳动者的概念…………………1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3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6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9参考文献………………………………………………10摘要:劳动法基本原则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是劳动法法典和其他单行劳动法规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本论文阐述了劳动法基本原则的若干内容和重要作用,强调了劳动法基本原则是劳动法这一部门法效力最高的指导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本文也侧面论述了与劳动法基本原则有关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关键词:主体平等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正文:要想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劳动者的概念。对于劳动法的概念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上的理解;一种是广义上的理解。狭义上的理解,劳动法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和颁布的全国性综合劳动法,即法典式劳动法,这样的劳动法对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进行统一调整,这种法律各国名称不同,如《劳动法》、《劳动关系法》、《劳资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基本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相当长的时期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综合性法。法律效力较高的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主要由大量的单行法规调整,经过多次起草和更改工作,1994年7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部法律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种法律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狭义上的劳动法。因为这种法律它是由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这部法律统一适用于全国(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这部法律内容包括涉及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法律。这部法律为制定单行劳动法规和地方性劳动立法做出了原则性规定。现在世界各国多数制定并颁布了法典式的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广义上的劳动法调整的是两部分社会关系,即除劳动关系外,还调整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广义劳动法是所有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也就是说,它不只是指一部法典式的法律,而是包括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劳动部门和社会保障颁布的部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各部门联合颁布的规章等,因此称为法律规范总称。从劳动法的定义可以看出无论广义上的劳动法还是狭义上的劳动法,尽管各国劳动法的名称不同,但劳动法都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停止劳动,因此劳动是人们经常广义上使用的名称,但是劳动法的劳动可不是一般人们称的劳动,这一点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劳动法上的劳动是具有明显特征的,一般是指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如劳动就业法律保障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劳动,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职务劳动。弄清楚劳动法的概念,我们就不难了解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劳动法是调整两部分社会关系,其中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除劳动关系外,劳动法还调整与其有密切联系的一些社会关系。因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中国的劳动法与国际的劳动法都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自然劳动中必然形成的社会劳动关系,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法的形成经历了风风雨雨和无数次变革,才延续到今天,形成一种固定化、规模化、规范性,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以生产关系需要的法律规范的法典。我们了解和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及其发展变革的历史,就不难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

劳动法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 一、题型 (一)辨析题(单选)2*10 (二)名词解释5*4 (三)论述题10*1+20*1 (四)案例分析15*2 二、重点(按章节整理) 第一章: 一、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狭义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2)广义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关系 (一)定义(《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广义: 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 2、狭义(劳动法):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二)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与劳动(过程)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产生了隶属关系。 4、职业性、有偿性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主体不同 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 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 4、法律的适用不同 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 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

第三章: 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简单来说: 1、劳动权:(首要地位) 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5、生活保障权 6、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 7、合法权益保护权 第四章: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一)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二)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法规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三)是一种双务关系,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四)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 三、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一)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 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2、现实中的劳动关系只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其运行过程才有法律的保障。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书本P55 1、范畴不同 2、形成前提条件不同 3、内容和效力不同 4、体现的意志不同 5、范围不同: 四、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16周岁开始、退休终止);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可分割的。(民事权利能力:出生开始,死亡结束;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开始,死亡结束) (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必须由劳动者本人实现;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

劳动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劳动法》考核试卷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1.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A )。 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B.物质帮助权 C.报酬权限 D.休息休假权 2.(B )是劳动权的核心。 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B.就业权和择业权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3.所谓( C )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利 和约定权益。 A.基本保护 B.优先保护 C.全面保护 D.部分保护 4.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 D )共同参与决定。A.企业 B.员工 C.员工代表 D.企业家协会 5.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 A )。 A.自由性 B.社会性 C.互济性 D.补偿性 6.(B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7.( A )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8.( C )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D )。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10.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 A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11.( B )不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任意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12.( A )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A.劳动合同 B.雇用规则 C.司法解释 D.集体合同

经济法案例分析(劳动合同纠纷)

劳动法案例分析(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案) 一、基本案情 朱某于2009年9月16日到某塑料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终止期限为2012年9月16日的劳动合同。2011年9月7日,某塑料公司向朱某作出处理通告,载明:2011年7月13日模具部员工朱某破坏生产并导致其本人受伤。根据公司《奖惩条例》中关于“因本人原因引起生产、人身事故”和“因本人原因,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导致公司正常工作秩序出现混乱情况”的处理规定,公司决定,解除与朱某的劳动合同。 2011年9月15日,朱某将某塑料公司申诉至北京市怀柔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2011年12月5日,该仲裁委驳回了朱某关于要求某塑料公司支付2009年9月16日至2011年9月7日的经济补偿金的请求。朱某遂不服该仲裁裁决,于2011年12月起诉至法院要求某塑料公司支付2009年9月16日至2011年9月7日经济补偿金等9600元。 一审审理期间,朱某提供了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和诊断证明,证明其所受伤害构成工伤,某塑料公司所述其是破坏公司纪律、违反公司制度而受伤的说法不能成立。某塑料公司不认为朱某所受的伤是工伤,并提供了案件受理通知暨权利义务告知书,证明某塑料公司已针对该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提起行政诉讼,朱某认可该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正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某塑料公司提供了以下主要证据:1、《奖惩条例》及入厂培训试题,用以证明朱某入职培训时对《奖惩条例》进行过学习。朱某认可试题是其本人所写,但表示没见过《奖惩条例》。该入厂培训试题上注明:“本试卷内容从公司《考勤管理制度》、《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管理规章制度》、《员工安全手册》、《员工行为规范》及《员工行为规范执行办法》、《员工守则》、《奖惩条例》、人事管理相关规定中选取,规章制度中的其他内容请阅读各项制度原

自考劳动关系学历年真题分章节汇编(第七章劳动合同管理)

第七章劳动合同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非全日制合同内容的五个必需条件是工作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 (200610) A.生活条件B.劳动条件 C.环境条件D.交通条件 2.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以及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消失时,合同 规定的权利义务即行消灭的制度称为()(200610) A.劳动合同撤销B.劳动合同解除 C.劳动合同修正D.劳动合同终止 3.谭某与某木器厂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谭某与木器厂老板经协商一致,又 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这种法律行为叫做()(200610) A.劳动合同变更B.劳动合同修订 C.劳动合同续订D.劳动合同终止 4.我国《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200701) A.规章制度B.劳动合同 C.工作计划D.集体协议 5.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承担连带 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不低于对原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200701) A.50%B.60% C.70%D.80% 6.刘某与某木器厂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一年后,双方的劳动关系即行终止。刘某与 该木器厂签订的合同是()(200710) A.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无试用期合同 7.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劳动关系的方式主要为()(200801) A.劳动合同制B.统包统配 C.市场配置D.三方原则 8.黄某与某食品厂签订了1年的劳动合同,但是黄某利用工作之便私吞食品销售款,严重违 反劳动纪律,被食品厂单方解除合同,这种劳动合同的解除叫()(200801) A.过失性解除B.非过失性解除 C.经济性裁员D.随时解除

论劳动法基本原则

论劳动法基本原则 摘要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但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又不同于宪法原则。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我过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宪法原则是各个部门法的知道原则,劳动法也毫不例外地必须服从宪法的指导。劳动法基本原则是根据宪法原则确定的,它是劳动法区别与其他部门法所特有的原则。我国劳动法典对劳动法基本原则并未加以规定,实为缺憾。我国法学界对这一问题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考察,不能以孤立的眼光,应该从基本原则的概念下手,进而讨论其功能和特征,以作为确立基本原则的标准,并在对国内外诸说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做出归纳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笔者以为,劳动法基本原则应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龙头,辅之以三方性原则和社会化原则。 关键词: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权 Abstract Labor law is the legal sourc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bu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abor law is different from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As a national law, is the highest member of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constitution in my position.The constitution principle is each department know principle, labor law also without exception must obey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https://www.doczj.com/doc/bd18085998.html,bor law basic principle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principle, it is endemic to labor law the difference with other sectors of the https://www.doczj.com/doc/bd18085998.html,bor law to labor law basic principle in our country is not regulated, it is.Our country law has been wide controversy on this issue.On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abor law, not with the eye of isolation, should from the concept of basic principles, and discuss its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s a basic principle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s, and in the criticism of the sai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o induction and summary,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The author thought, labor law basic principle for tap should be to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bourers, supplemented by the three parties principle and principle of socialization. Keyword:Labor law;basic principles;labor rights

经济法课件——劳动法

第十章劳动法 第一节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1.劳动合同的概念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依法经过协商而达成的书面协议。具体而言,劳动合同有以下含义: (1)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我国劳动者应是年满16周岁的公民。某些特殊行业,如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可以招收未满16周岁的人员,但须经劳动人事部门审批。 (2)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劳动合同中所确定的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2劳动合同的特征: (1)劳动合同的主体,其中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劳动者在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既包括任意性规范,也包括强制性规范。 (3)劳动合同具有继续性,属于持续性合同。 (4)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以区别于加工承揽合同。 (5)劳动合同必须按法定程序订立。劳动合同的正式签订,要经过用人单位公布招工简单、劳动者自愿报名、考核录用、签订书面合同等程序。 二、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通过平等协商所达成的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具体条款。 1.必备条款 必备条款,又称法定条款,是由国家劳动法所规定的,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劳动协议中必须具备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1)劳动合同的期限; (2)工作内容;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劳动报酬; (5)劳动纪律 (6)劳动合同终止的要件;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2.协商约定条款 协商约定条款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定必备条款之外,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经过协商认为需要约定的条款,如试用期和商业秘密保护等条款。 三、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程序及续订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主要有:(1)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2)合法原则。 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主要有:(1)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建议(要约);(2)接受提议(承诺)。劳动合同的续订,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依法达成协议,使原订的即将期满的劳动合同延长有效期限的法律行为。

劳动法模拟习题及答案

劳动法模拟习题及答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劳动法》考核试卷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1.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A)。 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B.物质帮助权C.报酬权限D.休息休假权 2.(B)是劳动权的核心。 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B.就业权和择业权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3.所谓(C)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利 和约定权益。 A.基本保护B.优先保护C.全面保护D.部分保护 4.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D)共同参与决定。 A.企业B.员工C.员工代表D.企业家协会 5.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A)。 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 6.(B)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 7.(A)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 8.(C)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

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D)。 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 10.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A)。 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 11.(B)不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12.(A)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 13.(D)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 般劳动条件的协 议。 A.劳动合同B.判例法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 14.(C)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 础。 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 15.(A)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A.劳动法的体系B.劳动法的渊源C.劳动法的原则D.劳动法的内容 16.(B)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17.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D)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

经济法-劳动法考试试题及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 经济法-劳动法考试试题及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某企业与企业职工签订集体合同,2005年7月1日企业与工会代表在集体合同上签字盖章,7月3口将集体合同送至劳动行政部门,7月8日劳动行政部门告知企业没有异议,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是:( ) A 7月1日 B 7月3日 C 7月8日 D 7月19日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劳动法》第34条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根据该条规定,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是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第16日,即使劳动行政部门在15日的期限内明确说明没有异议,集体合同也应自第16日生效。 第2题 蓝天饭店招刚正某为服务员,双方签有聘用协议。后双方发生争议。根据设定的情况,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 A 因蓝天饭店强迫王某加夜班,王某可随时通知蓝天饭店解除合同 B 因蓝天饭店未按照聘用合同的约定付给王某工资,王某可随时通知蓝天饭店解除劳动合同 C 在试用期内,王某可随时通知蓝天饭店解除合同 D 蓝天饭店没有按照约定提供劳动条件,王某有权随时通知蓝天饭店解除合同 【正确答案】:A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劳动法》第3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A 选项中饭店强迫王某加夜班,但是未采用暴力、威胁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所以王某不能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二、多选题(本大题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根据《劳动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B 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C 劳动者因工负伤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在支付双倍经济补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D 劳动者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不论劳动者处于什么情况,用人单位都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A,B,C 【本题分数】:2.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劳动法》第25条、第26条、第29条、第31条命题。除法定情形外,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所以 A 选项不正确。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用人单位才能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劳动法》第29条情形的,除非符合第25条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第25条情形的,即使有第29条情形,用人单位也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第2题 下列争议应适用《劳动法》的是:( ) A 张女参加某服务性企业的招聘,企业以不招女职工为由拒绝了张女,张女欲起诉企业 B 王某参观某工厂时,被该工厂的一名职工操作设备时严重违规,设备将王某打伤,王某要求工厂赔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