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信息不对称之柠檬市场理论与效应(上)
- 格式:docx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6
如何破解柠檬市场----e57414de-715a-11ec-a002-7cb59b590d7d 如何破解"柠檬市场"如何破解“柠檬市场”?如何破解“柠檬市场”?什么是“柠檬市场”?柠檬市场也称为缺陷市场,也称为阿克洛夫模式。
它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销售者比购买者拥有更多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
在极端情况下,市场将停止萎缩而不存在,这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
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柠檬市场的存在是指交易的一方不知道商品的真实价值,只能通过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来判断商品的平均质量。
因为很难区分商品的好坏,它只愿意支付平均价格。
因为商品是好的和坏的,以平均价格来说,提供好商品的自然会遭受损失,提供坏商品的自然会受益。
所以好货会逐渐退出市场。
随着平均质量的下降,平均价格也会下降,实际价值高于平均价格的商品将逐渐退出市场,最终只剩下劣质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认为市场上的商品不好。
即使面对价格昂贵的优质商品,他们也会持怀疑态度。
为了避免上当受骗,他们最终会选择劣质商品。
这就是柠檬市场的表现。
信息不对称正是产生“柠檬市场”的原因。
那么如何让信息对称呢?要削减信息不对称,沟通是唯一的手段。
因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以取得信息。
而且,因为不知道别人提供的信息是真是假,只好借着“对方是否诚实”来间接地解读对方所提供的信息。
所以,充分有效的沟通是削减信息不对称的最重要走的路。
但我们如何确保彼此的诚实呢?这需要将参与者的诚实与他获得的利益联系起来。
将一笔交易转变为多笔交易的理论循环,这样背叛者的成本将是巨大的,因此就不会有背叛者。
那么如何实现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对于拍卖市场,我们通常想到的是,谁出价格高交易物就给谁。
可是你是否想到,拍卖人有可能说“假话”。
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经济领域中一个关键的概念,描述的是在经济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差异。
当一方在交易中拥有更多有益信息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种不对称性可能导致严重的市场失灵和资源浪费。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讨论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类别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首先,信息获取的成本可能会导致买方或卖方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进而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
另外,信息的隐藏和操纵也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对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类型:1. 隐藏信息不对称隐藏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一方掌握有关商品或服务的关键信息,而另一方无法获得这些信息的情况。
例如,卖方可能了解某个商品的真实质量,但对于买方来说,质量信息是不可见的。
这种情况下,卖方可以通过控制或隐藏信息来获得更多利益。
2. 操纵信息不对称操纵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有能力操纵信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例如,一个公司可能会故意隐瞒自己的财务状况,使投资者对其公司的价值有误解,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交易价格。
二、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 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使得资源无法有效分配。
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方和卖方的决策往往是基于不完全的或失真的信息。
这可能导致市场价格和交易条件偏离理论的均衡水平。
2. 不充分竞争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上存在不充分的竞争。
如果买方无法准确判断产品质量或卖方无法了解市场需求,就会出现市场垄断或寡头垄断的情况。
这将导致卖方对市场条件有更大的控制权,从而削弱了竞争的力量。
3. 高风险和低效率信息不对称会增加经济交易的风险。
买方无法完全了解商品的质量,从而可能陷入低质量产品或诈骗行为的陷阱中。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低效率的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的整体效率也会降低。
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1. 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和法规来减少信息不对称。
柠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在美国俚语中,柠檬代表着次品或者不中用的东西,故而,柠檬市场也就是次品市场。
具体而言,柠檬市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博弈中,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更了解产品的质量。
而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柠檬市场理论的重要应用,反映了在市场调节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劣等产品占据市场,渐渐取代优质产品,以至于市场中充斥了劣等品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买方不知道产品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平均价格来判断其平均质量,自然不愿意出高价。
我们可以通过二手车市场中买主和卖主之间的博弈为例来探讨柠檬市场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尔洛夫认为,在二手车市场上,买主和卖主之间对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
卖主对自己的车的真实质量很清楚,但一般而言,潜在的买主往往很难确切地辨别二手车市场上车的质量,而只能通过车的外观、介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而这样得出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准确的,因此,很难为买主提供准确的参考价值。
事实上,车的真实质量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但买主却没办法先把车开出去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再决定买还是不买。
在这样的情况下,买主在购买二手车之前并不清楚具体某一辆车的真实情况,而只知道二手车市场上的车的平均质量,于是,买主的策略就是按照车的平均质量付钱。
为了赚更多的钱,卖主就会采取这样的策略:将质量较高的车撤出二手车市场,只留下那些质量较低的车。
尤其是对中国这样发展时间短、交易机制不健全的二手车市场来说,就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
这样,双方博弈的结果就是:二手车市场上车的平均质量降低,买主也降低了自己的支付金额,于是有更多的较高质量的汽车退出了二手车市场。
长此以往,二手车市场的市场秩序恶化,二手车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就会受到质疑。
在极端的情况下,二手车市场甚至没有交易。
在二手车市场上,高质量的车被低质量的车所替代,低质量的车独占了市场,两者之间的竞争完全不符合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
浅谈柠檬市场及其解决方法作者:葛琳霞陈珈颖来源:《俪人·教师版》2015年第05期一、柠檬市场的定义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也称阿克洛夫模型。
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
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
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二、柠檬市场理论的应用2.1劣币驱逐良币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
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
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简单说来,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货币的接受方对货币的成色或真伪缺乏信息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提供价值更低的交易物,而交易物的需求方(也就是支付货币的一方)相应地也会想办法用更不足值的货币来进行支付,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充斥劣币。
2.2二手车市场在二手车市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
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
买者唯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
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个现象,我们假设市场中好车与坏车并存,每100辆二手车中有50辆质量较好的、50辆质量较差,质量较好的车在市场中的价值是30万元,质量较差的价值10万元。
二手车市场的特性是卖方知道自己的车是好车或坏车,但买方在买卖交易时无法分辨。
在买方无法确知车子的好坏时,聪明的卖方知道,无论自己手中的车是好车还是坏车,宣称自己的车是为“好车”一定是最好的策略。
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卖方和买方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交易不对称和风险的存在。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低效、市场失灵或市场泡沫等问题。
因此,了解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和控制措施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包括隐藏信息和信号传递两种形式。
隐藏信息是指卖方拥有关于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但由于不公开或故意隐瞒导致买方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
隐藏信息常常存在于产品或服务游戏规则不明确、产品质量不可见等情况下。
信号传递是指卖方通过某种信息途径,向买方传递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然而,由于信息传递的成本等问题会导致买方误解或缺乏准确的信息,导致买方不能做出最优选择。
信息不对称的后果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导致市场不公平的分配资源,从而阻碍了市场健康发展。
其次,它可能会导致市场过度或不足反应。
对于过度反应的市场,可能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信号,如出现市场泡沫等,从而导致市场失灵或者在暴跌中迅速崩溃。
对于未能充分反应的市场,可能会阻碍市场的发展和动态适应能力。
因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市场上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行为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必要条件。
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措施下面提供一些在市场经济中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1. 政府干预政府可以实施一些政策,来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卖方操纵市场和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
例如,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标准或监管条例来规范商品品质,对卖方的税收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卖方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注,从而提高市场效率。
2. 增加信息透明度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必须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这可以通过建立可信的信息机构,尤其是独立的第三方信息机构来完成。
此外,建立数据透明度和基于数据的市场监管平台,市场聚焦于信息交流,在服务质量,经济表现和价格透明度方面具有高效性。
3. 信息共享在卖方和买方之间建立及时的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17章信息不对称市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质量不确定性和“柠檬”市场(1)旧车市场:柠檬问题阿克洛夫在1970年提出的分析旧车市场的“柠檬”(次货或二手货)模型,拉开了信息不对称在商品市场上应用的序幕,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在旧车市场上,只有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买者只知道车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而在一辆旧车的任一价格上,那些最差的次品车的主人最急于将他们的车出手;当买主把这些次品买回家后,才会逐渐发现它的缺陷;一段时间后,买主能够接受的旧车的平均价格会下降,那些持有缺陷最少的车的车主这时会认为还是将车留着自己用更为合算;这意味着,那些还留在市场上出售的汽车的平均质量又进一步降低了。
因此说,随着价格的下降,存在着逆向选择效应: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才会进入市场。
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可能出现,使低质量商品驱逐高质量商品。
(2)不对称信息的含义不对称信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包括两种情况:有些市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有这种情况;有些市场买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卖方,保险与信用市场上有这种情况。
当购买者或者出售者交易时没有充分的信息来确定产品的真实质量,从而不同质量的产品以同一价格出售时,逆向选择就出现了。
结果,市场上就有太多的低质量产品和太少的高质量产品出售。
经济学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解释与应对策略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拥有不同的信息水平,从而导致交易中一方处于劣势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提供了一些解释和应对策略来处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
一、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解释1. 阿德勒-皮戈维兹模型阿德勒-皮戈维兹模型认为,市场上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或条件具有先天的信息优势。
买方由于无法准确了解产品质量,因此面临着不确定性。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和资源的浪费。
2. 隐性行为模型隐性行为模型认为,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隐藏的信息和行为。
卖方可能通过隐瞒真实信息或操纵市场来谋取私利,而买方则难以准确判断市场中的真实情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的失灵和不公平现象。
二、应对策略1. 政府监管与法律制度政府监管和法律制度可以发挥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监管和约束作用。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交易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加强对关键行业和市场的监管,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公平交易和市场失灵。
2. 信息披露与透明化信息披露和透明化是处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方式。
通过要求交易各方充分披露信息,加强市场的透明度,可以使买方更加明确地了解产品的质量和条件,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
3. 第三方认证与标准第三方认证和标准机构可以在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认证与标准化,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可信度,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风险。
4. 增强消费者教育与保护加强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可以减少不对称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
通过消费者权益教育,让消费者更加理性地进行决策,可以提高市场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
5. 市场竞争与机制设计市场竞争和机制设计可以有效应对市场信息不对称。
通过增加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和竞争程度,降低市场垄断程度,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劣势。
同时,设计合理的市场机制,如拍卖、竞标等,可以提高市场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交易的影响。
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市场效率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经济交易中,买卖双方所拥有的信息的不均衡状态。
当一方在交易中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而另一方却不知情或了解有限时,就形成了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市场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信息不对称的类型及其影响1. 隐藏信息隐藏信息指的是在交易进行前,卖方拥有关于产品质量、成本等信息,而买方并不能完全了解。
这种情况下,买方很难通过价值判断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隐藏信息导致了市场的不透明度和不合理的交易。
2. 选择性透明度选择性透明度指的是在经济交易中,一方有意隐瞒自己的信息,以获利或获得更大的利益。
例如,企业可能隐瞒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股东。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扭曲市场的竞争环境,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3. 邪恶择优邪恶择优指的是在交易中,一方有意选择性地泄露自己的负面信息以获得不当利益。
比如,在股票市场中,某些大股东可能会散布虚假信息,导致股价下跌后再以低价收购股票。
这种行为扭曲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破坏了市场效率。
二、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效率的影响1. 高质低价选择受限信息不对称导致买方难以准确评估产品的价值和质量。
卖方可能会通过虚假宣传或隐藏信息来争取竞争优势,使得消费者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低价高质产品可能会被消费者忽视,市场效率受到限制。
2. 高风险交易增加信息不对称会增加交易的风险。
在缺乏对卖方真实信息了解的情况下,买方可能会陷入不确定的局面,权衡利弊后做出决策。
这样的情况下,交易成本增加,买卖双方面临较大的风险。
3. 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卖方出于自身利益,可能会选择性地泄露或隐藏信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这种情况下,资源无法高效配置,市场失去一些潜在的机会。
三、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监管的启示1. 加强透明度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低效率,政府和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加强透明度来提高市场的信息公开度。
消费市场中的柠檬现象分析及消除对策李恩友王虹河海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柠檬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性的特有现象它主要研究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及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消费市场中柠檬现象的分析研究消费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起因及影响并对消除柠檬现象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柠檬现象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性中图分类号F71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0301-0107-02柠檬问题是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并引入信息经济学的。
它主要研究由于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性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在消费市场上价格竞争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促使供给双方实现动态平衡。
然而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万能的柠檬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市场的衰退阻碍了市场的正常有序发展。
一、柠檬现象及发生的原因柠檬是美国口语中对缺陷车、二手车的经验称呼而对于旧车市场的研究是经济学中关于市场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经典案例。
在旧车市场上每辆旧车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如新旧程度、零部件性能好坏、磨损程度及剩余寿命等等。
这些具体信息对于车主来说是充分的、详尽的但买主却不能充分地、完全地掌握这些信息只能根据旧车市场的平均价格水平为基准进行价格评定。
这就可能造成价格评定水平的失真。
对于性能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旧车而言车子的市场平均价格高估了它的价值车主很乐意把这样的车子及时脱手。
但对于性能水平和新旧程度都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旧车而言显然它的价值被低估了车主不愿意将车子以市场平均价格出售而宁愿留下来自己继续使用因此出售意愿会减弱。
长此下去旧车的价值长时间地被低估部分质量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旧车会退出旧车市场剩下的是质量在平均水平以下的旧车。
随着人们对平均质量判断的下降出于同样的原因又有一批质量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旧车会退出旧车市场。
如此循环使得旧车市场只留下了质量低劣的柠檬。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可以掌握很多信息一些尽人皆知的信息被称为公共信息与之相对应的是私有信息即只能被接近或熟悉该事物的人才能独自观察到的信息。
信息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柠檬原理“柠檬原理”概念是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于1970年提出来的。
“柠檬”一词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柠檬原理”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来说,“柠檬原理”包括以下基本观点:①在次品市场上,交易双方对质量信息的获得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产品确切的真实质量,而买者却不知道产品的确切质量。
②交易活动的参与人(这里指卖方)可以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买方进行欺骗,这就是“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
③隐藏信息将导致“逆向选择”,其含义有二:一是在交易中隐藏信息的一方对交易另一方利益产生损害;二是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发生扭曲,质量好的产品被挤出市场,而质量差的产品却留在市场,极端的情况是市场会逐步萎缩直到消失。
这是因为买者只愿意根据他所知道的平均质量来决定支付的价格,这个价格将使质量低的卖者愿意成交,质量高的卖者由于不能得到同质量相称的价格而退出市场。
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4、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经常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
虽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超出了这两者所能够涵盖的范围之外,“逆向选择”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5、非对称信息经济学名词。
在某些市场中,市场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柠檬原则概述"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是次品市场的意思.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会出现,低质量产品会不断驱逐高质量产品。
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以一篇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摘取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其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举了一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
指出在二手车市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
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
买者惟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
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
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
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柠檬市场理论的应用“劣币驱逐良币”是柠檬市场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
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
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
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简单说来,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货币的接受方对货币的成色或真伪缺乏信息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提供价值更低的交易物,而交易物的需求方相应地也会想办法用更不足值的货币来进行支付,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充斥劣币。
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柠檬市场”问题分析摘要:目前,我国存在大量“柠檬市场”的例子,本文对金融市场中的证券市场、商业银行进行重点分析,并对证券市场解决“柠檬市场”问题,提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最优化设计方案。
此外,本文也对过度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市场进行分析。
关键词:柠檬市场;金融市场;优化设计阿克洛夫、麦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分析”的贡献,共同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中,阿克洛夫将“柠檬市场”(the "lemons "market )的概念引入信息经济学研究,(“柠檬”一词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主要用来描述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商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的情形。
阿克洛夫以旧车市场为例进行了分析。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市场化的的初级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伴随着竞争的无序,以及有效监管手段的缺乏,在一般性的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存在大量的“柠檬市场”的例子,现分类予以分析。
一、证券市场的“柠檬市场”问题我国证券市场是典型的“柠檬市场”,在股市的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均是如此。
1.证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我国证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均存在“柠檬市场”的问题。
在证券发行市场,由于上市公司及券商比中小股民更了解股票的真正质地,在监管不力、信息披露不够公开的前提下,大量业绩不佳的公司就会包装上市,并挤占了优质公司上市的空间,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下降。
股市由大量劣质上市公司占据。
在证券流通市场(交易市场),则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政府政策管制的信息不对称和上市公司质量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的政策缺乏连续性,上市公司的质量不可琢磨,这种事前的不对称信息导致市场参与者的逆向选择,而逆向选择博弈的结果就是市场失灵,投资者“用脚投票”,退出市场,这也是导致近期股市形成持续2007—2008年近一年时间下跌的主因。
经济学人:信息不对称之柠檬市场理论与效应(上)Economics brief : six big ideas . 经济概要:六大经济思想。
Information asymmetry: Secrets and agents 信息不对称:秘密和代理George Akerlof's 1970 paper,“ The Market forLemons ” ,is a foundation stone of informationeconomics, thefirst in our series on seminal economic ideas.六大经济思想之一,乔治·阿克洛夫 1970 年的论文——《柠檬市场》,它是信息经济学的一块基石。
In 2007 the state of Washington introduced a new rule aimed at making the labour marketfairer: firms were banned from checking job applicants' credit s cores.2007 年,华盛顿州引入了一项旨在让劳动力市场更公平的新法律:企业被禁止核查求职者的信用得分。
Campaigners celebrated the new law as a step towards equality — an applicant with a low credit score is much more likely to be poor, black or young.发起这项运动的人欢呼庆祝,认为这是通向平等的一步——信用得分低的求职者极有可能是穷人、黑人或者年轻人。
Since then, ten other states have followed suit. 自那以后,又有十个州如法炮制。
But when Robert Clifford and Daniel Shoag, two economists, recently studied the bans, theyfound that the laws left blacks and the young with fewer jobs, n ot more.但是,日前,当两位经济学家——罗伯特·克利福德和丹尼尔·绍格——研究了这些禁令时,他们发现,这些法律带给黑人和年轻人的工作更少了,而不是更多。
Before 1970, economists would not have found much in their discipline to help them mull this puzzle .放在 1970 年之前,经济学家是不会在这门学科中找到太多的东西来帮助他们仔细思考这个迷的。
Indeed, they did not think very hard about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t all. 实际上,他们当时根本就没有很努力地去思考信息的作用。
In the labour market, for example, the textbooks mostly assumed that employers know the productivity of their workers — or potential workers — and, th anks to competition , pay themfor exactly the value of what they produce .例如,那时的教科书大都假设,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知道他们的工人——的生或者潜在的工人产率,而且,由于竞争,是按照工人所生产的东西的价值给他们开工资的。
You might think that research upending that conclusion would immediately be celebrated as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人们可能认为,颠覆这一论断的研究立即会被誉为一项重大突破。
Yet when, in the late 1960s, George Akerlof wrote “ The Market for Lemons ”which did just that,and later won its author a Nobel prize, the paper was rejec ted by three leading journals.然而,当乔治·阿克洛夫于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写出恰恰实现了这种突破并为作者赢得了诺贝尔奖的《柠檬市场》时,这篇论文曾遭到三家主要期刊拒绝。
At the time, Mr Akerlof w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 ia, Berkeley; hehad only completed his PhD, at MIT, in 1966. 那时,阿克洛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助教;仅于 1966 年在麻省理工完成了博士学位。
Perhaps as a resul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ought his paper's insigh ts trivial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经济评论》认为他的论文的观点微不足道。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agreed. 《经济研究评论》同意了这个看法。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had almost the opposite concern: it could not stomach thepaper's implications.《政治经济学杂志》有着几乎完全相反的担忧:它可能消化不了这篇论文深远意义。
Mr Akerlof, now an emeritus professor at Berkeley and married to Janet Yellen, the chairman ofthe Federal Reserve, recalls the editor's complaint:“ I fthis is correct, economics would bedifferent. ”如今已是伯克利分校名誉教授并同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成婚的阿克洛夫还记着那位编辑的不满:“如果这是正确的,经济学会截然不同。
”In a way, the editors were all right.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编辑当时都是对的。
Mr Akerlof's idea, eventually published i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in 1970, was atonce simple and revolutionary .最终于 1970 年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的阿克洛夫的思想即是简单的,也是革命性的。
Suppose buyers in the used-car market value good cars —“ peaches ”—at $1,000, and sellers at slightly less.假设,二手车市场中的买方给好车——“桃子” ——估价 1000 美元,卖方要稍微少一点。
A malfunctioning used car —a “ lemon ”—is worth only $500 to buyers (and, again, slightly lessto sellers) .一辆瑕疵二手车——“柠檬”,对买方而言,只值 500 美元 (而且对卖方来说,又要稍微少一点 )。
If buyers can tell lemons and peaches apart, trade in both will flourish .如果买方能够区分柠檬和桃子,两者的交易都会红火起来。
In reality, buyers might struggle to tell the difference: scratches can be touched up, engineproblems left undisclosed , even odometers tampered with. 在现实中,买方可能会设法找出不同:刮痕可能被补上了,发动机问题可能未得到披露,甚至里程表都可能被篡改了。
To account for the risk that a car is a lemon, buyers cut their offers. 为了对车是柠檬的风险负责,买方大肆杀价。
They might be willing to pay, say,$750 for a car they perceive as having an even chance ofbeing a lemon or apeach .比如说,他们可能愿意为一辆他们认为有着或是柠檬或是桃子的同等几率的车支付 750 美元。
But dealers who know for sure they have a peach will reject such an offer.但是,确切地知道自己的车是桃子的交易者将拒绝这样的出价。
As a result, the buyers face “adve rse selection ” th e: only sellers who will be prepared to accept$750 will be those who know they are offloading a lemon.结果,买方面临“逆向选择” : 唯一准备接受 750 美元的卖家将是知道自己正在脱手柠檬的人。
Smart buyers can foresee this problem. 聪明的买方能预见到这个问题。
Knowing they will only ever be sold a lemon, they offer only $500. 由于知道自己永远只会被卖给柠檬,他们仅出价 500 美元。
Sellers of lemons end up with the same price as they would have done were t here no ambiguity .最后,柠檬的卖方得到的是与没有歧义时会得到的价格同样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