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唇腭裂
- 格式:docx
- 大小:15.18 KB
- 文档页数:3
氟比洛芬脂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后镇痛中的运用目的:将氟比洛芬脂(凯芬)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后镇痛,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40例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两组:实验组(S组)和对照组(D组),手术结束前10min S组静注氟比洛芬脂(1mg/kg),D组静注0.9%生理盐水(0.1ml/kg)。
记录各组患儿术毕后的CRIES评分。
结果:术后8h内实验组(S 组)CRI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D组),两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氟比洛芬脂具有提高小儿围手术期安全性和舒适度,为小儿镇痛提供了新的选择。
Abstract:ObjectiveAdopt flurbiprofen axetil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pediatrics cleft lip and palate repairing operation, and observe its effect and security.Methods Put 40 cleft lip and palate children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experimental group (Group S)and control group (Group D).Ten minutes before finishing the operation, use 1mg/kg flurbiprofen axetil 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n Group S, while 0.1ml/kg normal saline on Group D. Record the children’s post-operative CRIES scores.ResultsIn 8 hours after the operation,the CRIES scores of Group S are clearly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D.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there is no great difference in their recovery of self-respiration,consciousness and extubation time.(P>0.05).No distinct adverse reaction appears in both of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Flurbiprofen axetil is efficient in boosting security and comfort index in pediatric operation,thus it can serves as a new choice in pediatric analgesia.Key words:flurbiprofen axetil;pediatrics;cleft lip and palate repairing operation;post-operative analgesia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后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如果疼痛治疗不充分会带来日后痛觉异常。
兔唇是怎么形成的唇裂俗称兔唇、缺嘴、豁嘴,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发病率约为1.82‰,全国现有患者170多万,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约为1:1000。
正常的胎儿,在第五周以后开始由一些胚胎突起逐渐互相融合形成面部,如未能正常发育便可发生畸形,其中包括唇裂。
兔唇病因原因分析引起唇腭裂的因素尚未完全明了,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遗传学研究证明,本病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20-30%的患者具有阳性的遗传因素。
我们也经常可见在患者的亲属中有类似的畸形发生。
2、环境因素:如怀孕期间维生素的缺乏,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病毒,接触X射线、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抗组胺药、烟酒刺激等,都可能造成遗传基因的突变等一系列畸变。
综上所述,致畸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也不十分明确,简单地可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如何进行兔唇修复兔唇整形手术在出生后3-6个月进行较好,因为此时患儿全身情况比较稳定,能较安全地手术。
双侧兔唇手术宜在6个月之后进行,但最好也不要超过1岁。
腭裂一般在学说话前,即2岁前治疗。
兔唇的治疗1.手术时机一般认为单侧唇裂在三至六个月左右手术为宜,双侧唇裂则略推迟。
患儿适应于手术的基本条件是:一般健康情况良好,无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及周围组织无感染。
2.唇裂修复的手术方法唇裂修复手术的基本步骤为定点设计、切开、唇鼻部裂开肌肉的复位和连续性的重建以及皮肤的缝合。
定点设计方法很多,不同的医疗中心以及不同的医生可根据唇裂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3.手术后处理(1)上唇部以钢丝唇弓胶布减张固定2周,以预防伤口裂开及减轻瘢痕愈合。
(2)小儿基础麻醉清醒后,双肘关节用夹板绷带固定,以免搔抓伤口及减张唇弓。
(3)唇部伤口以3%双氧水及碘伏轻轻擦拭,防止血痂覆盖而影响伤口愈合。
(4)伤口5-7天拆线。
4.术后序列治疗尽管在婴幼儿期进行了唇裂的修复手术,但随着生长发育,鼻唇部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称为唇裂术后继发畸形,需要在学龄前进行进一步整形。
探究小儿唇腭裂恢复手术中麻醉管理研究【摘要】目的:对小儿唇腭裂恢复手术中麻醉的管理研究。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份在我院进行小儿唇腭裂恢复手术治疗的60例,随机分为六组,在手术期间分别进行麻醉机控制呼吸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方式,并记录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在小儿唇腭裂回复手术中,气管插管保留式自主呼吸麻醉的成功率比较高,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0%;紧闭式循环回路麻醉机控制呼吸不良反应率达40%,麻醉效果不理想,术后患儿不良反应强烈。
结论:小儿唇腭裂恢复手术中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效果好,患儿术后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儿唇腭裂;恢复手术;麻醉管理【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52-01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的、对颜面美观影响极大的的畸形病,患病率一般为0.1%,国内医治唇腭裂的最佳办法是早期手术恢复。
尽管目前小儿麻醉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小儿唇腭裂恢复术中麻醉处理的难度比较大,唇腭裂手术靠近气道操作,存在分泌物、血液误入气道的危险,近年来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本文就小儿先天性唇腭裂行唇腭裂恢复手术中的麻醉管理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到2012年4月在本院进行唇腭裂医治的患儿60例,年龄2 ~ 10岁,平均年龄(4±3.25)岁,体重7~30kg,其中男30例,女30例,被诊断为唇裂20例,腭裂10例,唇腭裂30例,入院后常规心电图、x线胸透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排除先天性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和麻醉禁忌症。
1.2 麻醉方法从本院60例唇腭裂患儿中随机分为六组:a组10例,采用drager 麻醉机控制呼吸;b组10例,采用小儿麻醉机以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控制呼吸;c组10例,采用紧闭循环回路,小儿模式或pcv机械控制呼吸;d组10例,采用吸入维持麻醉,并保留自主呼吸;e组10例,采用气管插管维持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气管导管接“t”形管供氧;f组10例,采用肌内缓慢注射氯胺酮,并静脉注射慢诱导下麻醉,进行经口腔明视插管,保持自主呼吸。
小儿唇腭裂手术静脉与吸入麻醉比较(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目的:小儿唇腭裂手术静脉与吸入麻醉比较。
方法:对310例唇腭裂患儿随即分为两组。
静脉麻醉组(j组)异丙酚2~3mg/kg,芬太尼3~4ug/kg,万可松0.1mg/kg诱导,异丙酚微量泵静注4~10mg/kg/h,芬太尼诱导剂量的1/3~1/2每小时静注维持。
吸入麻醉组(x组),面罩吸入氧气4~5l/min,同时吸入七氟烷,每呼吸2~3次,增加1.5~7%,直至睫毛反射消失,继续辅助呼吸2~3次,开放静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mg/kg,异丙酚1.5~2.5mg/kg,继续辅助通气1分钟,气管插管。
麻醉维持:七氟烷降至2~4%,体重小于10kg,气流量2l/min,10~35kg,气流量3.5 l/min,40kg以上者气流量100ml/kg/min。
结果:术后清醒时间,x组较j组时间短;术中生命体征稳定。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偶有呕吐,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吸入麻醉清醒时间短。
【关键词】小儿;唇腭裂手术;静脉;吸入;麻醉【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48-01我院自2006至2007年收治唇腭裂患儿,用静脉全麻和吸入全麻方法手术,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提供参考。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310例患儿中:唇裂:169例;腭裂:89例;唇腭裂:62例。
入手术室后随机分为两组。
静脉全麻(j)组150例,年龄:2个月~14岁(6.82±1.21岁),体重:3.5~36(18.95±1.56)kg,asa:ⅰ~ⅱ。
吸入全麻(x)组160例。
年龄:3个月~14岁(6.79±1.11岁),体重:3~38(18/88±1.61)kg,asa:ⅰ~ⅱ。
两组患儿年龄,体重及asa均没有显著差异。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先天性唇腭裂患儿修补术前后的喂养护理姓名学号专业护理层次学习中心指导教师2015年 7 月 22 日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1] 题目类型:①理论研究,②实验研究,③工程设计,④工程技术研究,⑤软件开发。
[2] 题目来源:①工作任务题,②生产实际题,③模拟或虚构题,④学生自选题。
本任务书必须网上报送学院,学院审批通过后,下载打印装订在论文封面与目录之间。
目录一.摘要与关键词 (4)二. 正文 (5)前言 (5)1.资料和方法 (5)1.1临床资料 (5)1.2方法与观察指标 (5)1.3统计学处理 (5)2结果 (5)3讨论 (6)3.1. 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喂养护理时遇到的困难 (6)3.1.1解剖学原因造成吮吸困难 (7)3.1.2 舌头后缩导致吮吸困难 (7)3.1.3 软腭长度不足及鼻通气不良致吮吸困难 (7)3.2 术前的护理策略 (7)3.2.1 早期评估 (7)3.2.2 母乳喂养 (7)3.2.3奶瓶喂养 (8)3.2.4 一次性注射器滴入喂养 (9)3.2.5 汤匙喂养 (9)3.3术后的喂养护理策略 (9)3.3.1术后喂养方法 (10)3.3.3喂养后的清洁工作 (10)3.3.4 给予充足的水份和营养 (10)3.4 护理人员应与主管医生和营养师的协作,了解家长喂养习惯 (10)4结语 (10)三.参考文献 (12)先天性唇腭裂患儿修补术前后的喂养护理【摘要】目的:对院前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先天性唇腭裂患儿修补术前后的喂养护理技巧,有针对性的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达到加强先天性唇腭裂患儿的喂养护理工作,更加有效的促进患儿发育成长,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将我科2008年6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急救患者,共600例,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统计各组患者唇腭裂修补术后继发性出血和继发性畸形的发生例数和所占比率。
采用SPSS8.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不同喂养方式造成患儿术后疾病发生率有所不同。
78例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作者:肖静侯晓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总结唇腭裂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索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78裂唇腭裂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结果本组78例患儿住院期间无因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
结论加强对唇腭裂患儿的围手术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唇裂;腭裂;围手术期;护理唇、腭裂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之一,其群体发病率约1%-2%,不同的国家其发病率相差很大,在我国其发病率高达1.82%[1]。
患儿不仅存在外形上的缺陷,而且吮吸、进食、语言、听力、牙颌等方面的功能也发生障碍。
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目前手术修复是治疗唇、腭裂畸形的主要方法。
唇裂施术时间多在出生后0-12个月之间进行,腭裂的施术时间1-2岁。
笔者随机选择郑州人民医院口腔科自2012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唇腭裂病人,进行综合围手术期护理,未出现伤口感染、裂开、呼吸道梗阻及窒息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36例,唇裂49例,腭裂29例,月龄0-25个月。
患儿均在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下手术。
术后患儿无并发症发生,伤口均达到甲级愈合。
2护理方法2.1术前护理2.1.1评估手术耐受性对患儿体重及营养状况综合评估,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术前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排除近期是否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畸形。
2.1.2心理护理患儿住院后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看到不熟悉的面孔,特别是较大的患儿每天看到其他患儿手术、打针等,这些都会引起患儿的惊恐、不安,对环境的变化患儿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我们科室专业护士针对患儿采取“因人因时因需”的自主量化心理护理方式[2],对患儿自入院始进行心理护理,通过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教育及电教化教育的有效配合,让家长了解心理护理的目的和内容,从熟悉环境、无声的语言、有声的语言、抚触皮肤、嗅觉和味觉实验等,使婴幼患儿安静、轻松、愉快地应对手术应激[3]。
小儿唇腭裂
宝宝患有唇腭裂如何喂奶?
为了有效地吸吮乳汁,宝宝需要使口腔保持一个良好的真空或密闭的环境,舌头的位置也要正确。
有唇裂的宝宝可能不容易含接住妈妈的乳头,也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嘴创造一个气体密闭的环境,因此,吃奶比较困难。
现在市场上有专门针对于唇腭裂宝宝使用的专用奶嘴。
设计的特殊样式可以帮助宝宝顺利的用奶瓶喝奶。
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来用专用的奶嘴来喂宝宝。
唇腭裂会遗传吗?
唇腭裂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
遗传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母亲在孕期接触放射线、曾经服用药物、头三个月内感染病毒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如感冒、风疹等,妊娠初期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导致胎儿形成唇腭裂。
父或母本人有唇裂时,其子女发生唇裂的机会比普通人群会高一些,因为唇裂本身是有遗传倾向的。
但是遗传机率很低。
引起唇腭裂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医学上还不能确切知晓唇腭裂的发生根源,通常有以下两大原因:
(一)环境因素:
母亲怀孕早期(怀孕3个月以前)出现下述某种状况可能会导致宝宝唇腭裂:
1.病毒感染:如孕妇上呼吸道感染、风疹等。
2.药物作用:如服用抗癫痫药、类胆固醇、抗过敏、抗癌药物等。
3.内分泌:精神性或损伤性因素,如遭到强烈的精神刺激、身
体外部遭损伤等。
4.营养因素:早孕期呕吐,厌食,偏食等导致维生素D、叶酸、铁、钙等缺乏。
5.其他因素:如照射X线,吸烟,酗酒,缺氧。
(二)遗传因素:
唇腭裂有相当部分是遗传的,直系亲属有唇裂者,其后代发生
该病的比率为4%左右。
一般唇腭裂发生在第一胎的概率为1/600,
如果第一胎是唇腭裂的在第二胎发生唇腭裂的几率为3/100。
唇腭裂手术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对于唇腭裂患者,原则上是越早治疗越好。
唇裂手术在患者机体免疫力健全的情况下,最早可在出生后24
小时内手术,也可在出生3个月后,因为这时不仅婴儿的免疫力较强,可以耐受感染,而且这时机体的组织细胞都很幼稚,不易形成
瘢痕,为术后畸形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腭裂手术则最早也要在婴
儿出生6个月后进行。
唇腭裂会对孩子带来哪些障碍?
患有唇腭裂的孩子会出现面形、心理、语言、听力、体格、体能、兴趣、能力等方面的障碍。
手术矫治是先天性唇腭裂患者恢复正常面部形态和功能的唯一
方法。
经过手术,功能和形态都可恢复到正常状态的90%以上。
如何预防唇腭裂?
唇腭裂畸形已经成为先天性畸形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
其发
生率为0.182%,每1000名新生儿中一般有1至2例先天性“兔唇”。
唇腭裂有27%来自遗传,不过即使家族中有唇腭裂病史,孕妇
如果在孕前和孕期注意合理营养,调整心态,唇腭裂也是可以避免的。
此外,孕妇在孕期缺乏营养;用药不慎;摄取维生素A过量;
经常接触放射线及有毒物质;感染病毒;抽烟酗酒;压力太大、情
绪不良等,都可能导致胎儿发生唇腭裂。
在怀孕早期(怀孕3个月以前),如果出现下述某种状况,可通
过B超查看是否有唇腭裂发生:
1、病毒感染:如孕妇上呼吸道感染、风疹等;
2、药物作用:如服用抗癫痫药、类胆固醇、抗过敏、抗癌药物等;
3、内分泌:精神性或损伤性的因素,如遭到强烈的精神刺激、
身体外部遭损伤等;
4、营养因素:早孕期的呕吐,厌食,偏食等导致维生素D、叶酸、铁、钙等的缺乏;
5、其他因素:如照射X线、吸烟、酗酒、缺氧。
要预防唇腭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尽量避免高龄初产,因
为年龄越大,问题越多也就越危险;妊娠早期要避免慢性腹泻,以
免体内钙、磷、钠、钾等失衡;多吃蔬菜、瓜果,避免维生素缺乏;忌服阿司匹林、皮质激素等药物;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防止病毒感染;避免放射线照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