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陵泉
- 格式:rtf
- 大小:25.81 KB
- 文档页数:4
解除老人尿不盡-按摩陰陵泉二分穴...許多老人小便時,老感覺尿不盡,這在中醫學上屬“淋證”的範疇。
中醫認為,腎主水,隨著年齡增加,腎虛下元不固、膀胱失約、水道失調,就會出現尿不盡,如果每天按摩穴二分穴對治療尿不盡有良效,二分穴是南少林骨傷科中的一個穴位,南少林傷科認為按摩可二分穴增強腎氣的固攝力,並具有補腎益氣、通經活絡的功效,使其主水功能恢復正常而消除尿不盡。
少林傷科穴位與中醫中的穴位稱呼有所不同,二分穴就是相當於中醫中的陰陵泉,即在膝蓋內側凹陷處,古中醫認為:陰陵泉,陰者,水也、陵者,土丘也、泉者,水泉穴也。
該穴名意指脾經地部流行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
本穴物質為地機穴流來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泥水混合物在該穴沉積,水液溢出,脾土物質沉積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狀,故名,陰陵名意同陰陵泉。
該穴為脾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會合之處,故為脾經合穴。
另外該穴屬水,指該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所表現出的五行屬性,該穴物質為脾經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對外輸出的是地部水液,與脾經本身的濕熱氣血相比,該穴的外傳之液體現了水的陰寒潤下特性,故其屬水,其氣血物質為脾土微粒和地部經水以及由脾土蒸發的氣態物,脾土微粒沉積穴周,經水由本穴滲入地之地部,氣態物則循脾經上行,其功能排滲脾濕。
一般來說陰陵泉有以下作用: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尿,尿瀦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腎炎,遺精,陽痿;2.消化系統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腸炎,痢疾;3.婦產科系統疾病:陰道炎,月經不調;4.其他:失眠,膝關節炎,下肢麻痹。
按摩陰陵泉取該穴道的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取穴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或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每次左右腿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一般2周後即可見效。
推三阴交到阴陵泉,排除湿毒效果杠杠!
师兄们好!湿毒,并不是夏天才会有的,经常一坐就一天的上班族也会滋生湿毒,因此,久坐的人,必须要学会“排湿毒”这一招。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招自我排湿毒的方法,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因为很简单,只要经常推一推三阴交及阴陵泉,湿毒就跑光光!
方法如下:
从三阴交穴开始向阴陵泉穴推。
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的交叉点,可以调动肝、脾、肾这三条经络的气血以通畅脾经。
然后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
推的过程中,要去找最痛的点,这个点就是淤堵的部位。
把它推到不疼了,这“脾经管道”就打通了。
脾经一通,多余的水湿就会顺畅地排出去了。
脾经是通过膀胱来排湿的,所以坚持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小便增多,这就是排湿的表现。
长期坚持下来,湿气自然就少了!。
《艾灸“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干预RA大鼠及对MC释放BK、TNF-α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参与。
近年来,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RA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艾灸“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对RA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对肥大细胞(MC)释放的缓激肽(BK)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
二、方法1. 实验材料(1)动物: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等。
(2)试剂与仪器:包括艾条、针灸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等。
2. 实验方法(1)RA大鼠模型的建立:通过注射特定抗原诱导SD大鼠产生RA模型。
(2)艾灸干预:对艾灸组大鼠进行“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的艾灸干预。
(3)取样及指标检测:在特定时间点取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BK和TNF-α的含量。
三、结果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艾灸干预后,RA大鼠的活动度、食欲等有所改善。
2. 血清及关节液中BK和TNF-α含量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大鼠血清及关节液中BK和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
3. 艾灸对RA大鼠的干预效果:艾灸组大鼠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四、讨论本研究发现,艾灸“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能够显著降低RA大鼠血清及关节液中BK和TNF-α的含量,改善大鼠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
这表明艾灸在RA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BK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疼痛和炎症反应的调节。
TNF-α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和关节破坏的作用。
因此,降低BK和TNF-α的含量可能是艾灸改善RA症状的重要机制之一。
此外,艾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RA的目的。
而“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的选取,可能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RA的病因病机,选取具有协同作用或互补作用的穴位,以提高治疗效果。
阴陵泉穴与蜂针疗法的相关作用林松涛;郑裕隆;李万瑶【期刊名称】《蜜蜂杂志》【年(卷),期】2018(038)012【总页数】2页(P43-44)【作者】林松涛;郑裕隆;李万瑶【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正文语种】中文利用阴陵泉穴位治疗,在蜂针疗法的作用下,对不同病种进行探讨,有利于更好地应用膝关节附近的穴位进行辨证配穴处方治疗。
蜂针疗法作用于经络穴位,具有蜂毒和针灸的双重作用。
直接刺激浅表经络系统的皮部,改善血管和神经营养状态,有调和气血、疏通经脉等功能。
蜂针刺入穴位后所释放的蜂毒含有多种肽类、酸类、酶类、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良好的调节免疫、抗炎镇痛、恢复活动功能的作用。
蜂针治疗取穴原则为:①全身治疗,根据病因病机取穴做全身性治疗;②视病变所在,循经取穴;③局部治疗,即从病灶的局部及其上下左右取穴,以局部穴位为主,多为阿是穴。
1 阴陵泉穴概述阴陵泉(Yinglingquan,SP9),别名:阴之陵泉。
经络属于:足太阴脾经的五腧穴之一,属合(水)穴。
出自《灵枢·热病》篇。
穴名义:阴陵泉穴的“阴”为阳之对,内侧为阴,穴在内侧;“陵”即山陵,泉指水泉,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如山陵下之水泉,故名阴陵泉。
定位:正坐或仰卧取穴,在人体小腿膝关节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记载“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
《神应经》有:“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
简便取穴: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向上推,抵膝关节下,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阴陵泉穴(见图 1)。
解剖;皮下组织下为半腱肌腱,腓肠肌内侧头,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最深层有胫神经。
图1 阴陵泉取穴位置图主治:(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2)主治痛症:肾腰痛、妇人阴中痛、少腹坚急痛、腿膝肿痛、霍乱足痹痛、女子疝瘕、腹中寒痛、鹤膝风种、历节风疼等。
《艾灸“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干预RA大鼠及对MC释放BK、TNF-α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炎症、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在传统中医治疗中,艾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疗法。
艾灸的疗效不仅取决于穴位的选择,也与配穴的应用有着密切关系。
本研究关注“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在RA大鼠模型中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对肥大细胞(MC)释放缓激肽(BK)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
二、方法1. 材料与动物模型本实验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通过特定方法建立RA大鼠模型。
艾灸材料选用优质艾绒。
2. 实验设计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阴陵泉艾灸组、阳陵泉艾灸组。
通过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探究艾灸对RA大鼠的影响。
3. 艾灸操作对艾灸组大鼠进行相应的穴位艾灸,记录艾灸时间、温度等参数。
4. 指标检测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关节液中BK、TNF-α的含量,观察艾灸对MC释放BK、TNF-α的影响。
三、结果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艾灸后,RA大鼠的活动度有所提高,关节肿胀程度减轻,疼痛症状得到缓解。
2. MC释放BK、TNF-α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阴陵泉与阳陵泉艾灸组大鼠关节液中BK、TNF-α的含量均有所降低,且阳陵泉艾灸组降低更显著。
这表明艾灸能够抑制MC释放炎症介质,从而减轻RA大鼠的炎症反应。
3. 阴陵泉与阳陵泉的差异虽然阴陵泉与阳陵泉的艾灸均能对RA大鼠产生积极影响,但阳陵泉艾灸在降低BK、TNF-α含量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这可能与两穴位在经络系统中的不同作用有关。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艾灸阴陵泉与阳陵泉能够干预RA大鼠的病情,减轻关节炎症,缓解疼痛。
此外,艾灸还能抑制MC释放BK、TNF-α等炎症介质,从而进一步减轻RA大鼠的炎症反应。
在比较阴陵泉与阳陵泉的疗效时,发现阳陵泉艾灸在降低BK、TNF-α含量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这可能与两穴位在经络系统中的不同作用机制有关。
天天养生20130525李智:穴对就是补对(体虚,丰隆穴,阴陵泉,太溪穴)天天养生20130525李智:穴对就是补对(体虚,丰隆穴,阴陵泉,太溪穴)穴对就是补对李智做客深圳卫视《天天养生》你真的需要补一补——体虚的表现:极易出汗疲倦乏力气短懒言——进补前必须分清体质进补前要分清你是否真的虚。
如果你的虚是假的虚,进补不但取不到补的效果,反而会火上浇油或者南辕北辙的情况。
怎么这种人也要补?腹胖者应该健脾祛湿。
他们的肥肉太多了,垃圾太多了。
中医把这些垃圾叫“痰湿”。
——判断痰湿体质(一)经常感到头脑沉重——判断痰湿体质(二)四肢酸沉——判断痰湿体质(三)体重在短时间内飞速增长——判断痰湿体质(四)大便粘稠不成形你是水果型身材吗?——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腹胖人群高发疾病:心脑血管动脉硬化老年痴呆大补穴位——丰隆穴——丰隆穴功效:祛痰湿消腹胖水肿便秘——按丰隆穴祛痰湿时间:15到20分钟大补穴位——阴陵泉中医说内侧阴外侧阳,上面阳下面阴。
这个穴位在身体内侧下方。
——阴陵泉功效:祛痰湿水肿四肢沉重感。
——阴陵泉外侧为阳陵泉拇指按住阴陵泉,其余四指在外侧顶,形成一个内外夹击的方法。
林黛玉体型需要补——虚不受补症状: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脾气暴躁易失眠心烦怕冷。
这是阴虚型体质大补穴位——太溪穴——调理阴虚体质:太溪穴脚踝内侧骨头尖,脚后有个跟腱,在两者连线中间。
拇指放在穴位上,食指放在后面对应的地方,用两指对掐。
——太溪穴功效:调理失眠手脚冰凉头晕目眩它是肾经上的穴位。
这个茶可以减肥利尿祛痰湿的效果。
人体七个“排污口”按揉穴位巧排毒人体有7个“排污口”,找到“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人就会少生病,不生病,其实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
1.【腋下】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2.【肘窝】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3.【膝窝】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4.【阴陵泉】阴陵泉穴位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它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
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
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5.【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的一个穴位,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在胫骨和腓骨之间(距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
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
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
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2分钟。
6.【承山穴】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腕部穴埋籽常用腕部穴概述腕部穴埋籽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埋置种子来达到治疗、保健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腕部穴埋籽常用的腕部穴位有许多,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腕部穴位。
1. 劳宫穴(PC7)劳宫穴位于手掌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劳宫穴可起到清热解毒、镇痛止痒的作用,对肩臂疼痛、心悸失眠等症状具有缓解的效果。
2. 阴陵泉穴(KD6)阴陵泉穴位于腕关节内侧正中缪穴凹腕横纹静脉旁。
按揉阴陵泉穴可促进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对月经不调、泌尿系统疾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3. 太渊穴(SP-9)太渊穴位于腿骨上缘、腿骨后正中线上7寸之处,按揉太渊穴可以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对腹痛、腹胀、小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曲池穴(LI11)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外踝中点,按揉曲池穴可以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对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5. 少商穴(HT3)少商穴位于手掌尺侧,腕掌纹腰梁两旁近鱼际的窝中。
按揉少商穴可以通心活血、调和气机,对胸痛、心悸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 马宁穴(PC6)马宁穴位于手腕横纹与掌纹交汇处附近。
按揉马宁穴可以镇痛止呕、调节胸腹脏腑,对胸闷、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7. 天池穴(LU5)天池穴位于前臂外侧,腕手张之时,封桡侧手腕横部中点处。
按揉天池穴可以清热解毒、宣散风热,对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8. 谷俞穴(LI4)谷俞穴位于拇指与食指之间,拇指根第一间隙指侧肌肉突起处。
按揉谷俞穴可以活血止痛、消炎解毒,对头痛、鼻塞、牙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结以上介绍了腕部穴埋籽常用的腕部穴位及其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腕部穴埋籽时,应当准确找准穴位,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另外,穴位的选择和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在腕部穴埋籽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腕部穴埋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但仍需谨慎使用。
人体新陈代谢,容易积蓄湿毒,所以养生关键在于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其实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
奇穴一、极泉穴在腋下,俗称“胳肢窝”,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
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
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
取穴方法: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作用: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疾病: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
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刺灸法:刺法:避开腋动脉,直刺0.3~0.5寸,整个腋窝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动,以3次为度。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应用:1、心痛干呕烦满:配侠白穴(《针灸资生经》)。
2、腋窝痛:配日月穴、肩贞穴、少海穴、内关穴、阳辅穴、丘墟穴(《针灸学手册》)。
3、四肢不收:配日月穴、脾俞穴(《针灸资生经》)。
4、咽干咽喉肿痛:配太渊穴、偏历穴、太冲穴、天突穴(出处同上)。
5、心悸、冠心病:配神门穴、内关穴、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6、肘臂冷痛:配侠白,有通经活络的作用。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方法: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作用:拍打腋窝有宽胸宁神、清热解暑等功效。
奇穴二、肘窝肘窝:位于肘关节前方.为三角形凹陷。
肘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
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
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
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200次。
“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治疗关节疾病特异性研究概况张银娟;杨志新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6(36)7
【摘要】针灸治疗膝关节炎采用不同的经穴配方,施以不同的针灸方法而取效,阴陵泉、阳陵泉是最常用的一组"相对穴",治疗时常采用对刺和透刺不同的治疗方法。
踝关节病变是由气血瘀滞于局部,经气运行受阻所致,治疗舒筋活血,祛瘀消肿,通络止痛,目前常用的是透刺法。
阳陵泉为筋之所会,总理筋伤之病,有调节阴阳,扶正祛邪,镇痛却疾之功。
足太阴脾经之合穴阴陵泉,健脾除湿,散寒镇痛。
两穴一阴一阳,阴阳相助,为临床常用的一组"相对穴",治疗关节疾病如膝关节炎和踝关节病变具有特异性。
【总页数】3页(P1263-1265)
【关键词】膝关节炎;踝关节病变;阴陵泉;阳陵泉;“相对穴”
【作者】张银娟;杨志新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2
【相关文献】
1.近10年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概况 [J], 李丽;王祖红
2.针刺大鼠“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对P物质表达的影响研究 [J], 杨志新;刘丁
丁;屈敬阳;安娜;许倩;陈龙
3.重灸“相对穴”阴阳陵泉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J], 林晓光; 傅强; 沈楚龙; 杨原芳
4.等速训练结合阳陵泉穴温针灸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临床研究 [J], 徐远红;王俊华;万超;李海峰;王刚;朱小虎
5.温针灸阳陵泉穴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僵直的临床研究 [J], 万超;王俊华;朱小虎;徐远红;王刚;刘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