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第五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54.50 KB
- 文档页数:25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女性的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导语"三言二拍",即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所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成书于社会经济和政治上都处在转折点的明代中后期,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之作。
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宋元话本旧篇与明代拟话本新作并列其中,作品描写的对象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变为市井小民、妇女商贩,反映了宋元至明中后期市民阶级的生活常态和心理动向,描摹出一幅丰富的市井生活画卷。
在"三言二拍"的故事中,涉及当时社会女性的故事很多,这些女性角色丰富多彩、性格各异、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各有差别,她们或温婉大方,或敢爱敢恨,或世俗贪婪,有令人或敬佩或同情的正面形象,也有令人或愤慨或叹息的反面形象。
但是,这些女性人物的共同点,就是生动而鲜活,展现出当代人所不知道的古代女性生活图景。
这些女性人物,无论是大家闺秀的日常生活,市井小妇的社会交往,还是农村妇女的家长里短,无论是传奇侠女的精彩人生,普通平民的婚姻感情,还是青楼女子的无奈叹息,都是古代女性世俗生活的体现。
"三言二拍"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和故事,丰富多彩、曲折动人,不仅行文构思巧妙,细节刻画也细致入微。
透过"三言二拍",可以对明代民众的社会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潮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真切的了解,也能够重现明代女性的社会生活以及她们思想观念的觉醒。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女性的社会生活1. 女性闺阁生活"闺阁生活"是古代女性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时女子,特别是宋明以后的女子,因受封建礼教的严格规范,所以越是世家大族、高门大户的女子,她们所要遵循的礼法和闺训就越严格。
在"三言二拍"中,上至皇室女眷,下至奴仆村妇,都或多或少要遵循条框的规矩,这就使得闺中生活变得相对丰富。
名词解释题三言二拍嘿,你知道“三言二拍”不?这可老有名啦!“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
那到底是哪几本呢?“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作者是冯梦龙。
“二拍”呢,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作者为凌濛初。
先来说说冯梦龙的“三言”吧。
这三部作品可不得了,里面的故事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有爱情故事,有官场争斗,还有民间奇闻。
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故事那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呐!杜十娘是个青楼女子,却一心向往真爱。
她遇到了李甲,以为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没想到李甲在金钱的诱惑下,竟然把她卖给了别人。
杜十娘心灰意冷,最后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杜十娘的刚烈性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还有《卖油郎独占花魁》,讲的是一个卖油郎秦重和花魁娘子莘瑶琴的爱情故事。
秦重虽然身份低微,但他心地善良,对莘瑶琴一往情深。
经过种种波折,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
这个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真爱是不分贵贱的。
“三言”中的故事大多贴近生活,人物形象鲜明。
冯梦龙通过这些故事,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美好的向往。
再说说凌濛初的“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同样充满了奇闻异事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里面有很多关于商业、官场、爱情的故事。
比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讲的是一个倒霉的商人在海外奇遇,一夜暴富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和人们对财富的渴望。
“二拍”的故事更加离奇曲折,情节跌宕起伏。
凌濛初的文笔也很犀利,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毫不留情地进行揭露。
“三言二拍”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为我们了解明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这些作品的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生活气息。
它们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三言二拍”中的故事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有贵族、平民、商人、文人等等。
它们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绪论三言二拍中的明代公案小说是我国公案小说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的思想内容,历来深受人们群众的喜爱,长久不衰,直至现在,仍有旺盛的生命力,相关的学术研究也不断展开。
对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关注是随着晚清西方侦探小说的传入和小说界革命开始的。
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等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政体改良,提倡引进西方的政治小说。
在此风气下,大量西方侦探小说传入中国。
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时务报》刊登了四则福尔摩斯探案故事,这是至今所知最早的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作。
此后,西方侦探小说被大量译介,1907年后达到高峰时,译介的侦探小说达400种以上。
当时的不少研究者开始以西方侦探小说为参照、以新小说理论为指导,审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新文化运动后,鲁迅、胡适、孙楷第等人在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研究中,都对公案小说给予了进一步关注。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胡适的《(三侠五义)序》、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之“说公案”等对于古代公案小说的研究具有奠基意义,并由此引发了后辈学者对公案小说的重视。
三、四十年代,陆续有赵景深的《包公传说》、《<施公案>考证》、《关于石玉昆》,李家瑞的《从石玉昆的<龙图公案>说到<三侠五义>》,阿英的《明刊<包公传>内容述略》,王虹的《<龙图公案>与<三侠五义>》,卫聚贤的《<包公案>及其考证》等论文发表,主要考证公案小说的源流及版本演变。
建国后至七十年代末,由于政治的原因,国内对公案小说的研究缺乏实质性的突破。
虽然出现了一些相关论文,但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三侠五义》和《施公案》等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研究。
如吴小如的《读<三侠五义)札记》、刘世德与邓绍《清代公案小说的思想倾向—以<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为例兼论“清官”和“侠义”的实质》、熊起渭的《<三侠五义>的思想和艺术》、傅璇琮的《<施公案>是怎样一部小说》、周英《<三侠五义>有人民性吗?》等。
三言二拍鉴赏第一节“三言二拍”的思想欣赏“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多数是围绕市民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颇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三言”中最具特色的题材,在“二拍”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此类题材一方面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发展。
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也就是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时对男女情爱和情欲给予大力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冲决了礼教之大防,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
二、大胆地揭露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体现出清官贤士的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
此类作品有的是直接面向现实,表现朝廷内部的忠奸斗争,如时事政治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有的是描写了官吏的昏庸无能、暴虐残酷,甚至是径直为盗的丑恶行径,如《进香客莽看金刚经》;有的是暴露社会邪恶势力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如借神灵惩邪恶的神异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等。
三、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了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
此类作品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意识,商业商人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追逐货利、发财致富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不少商人也被塑造成正面形象。
如果说“三言”中的此类作品着重写的是商人的重义守信,反映的是商人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的精神面貌,如《施润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皆歌颂了小手工业者拾金不昧的品德和患难相助的友谊;那么“二拍”则着重写的是商人发家暴富的白日梦,表现出已经占据历史舞台的商人迅速崛起的态势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皆肯定了新兴市民们通过冒险经营、投机取巧来发迹变泰。
“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包括冯梦龙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一回一个世俗小故事,称现代花边杂志的祖师爷。
➢ “三言二拍”的艺术特征一、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多变1.常常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
2.为了使故事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珍珠衫。
3.悲剧性和喜剧性的情节相互穿插,创造出一种“奇趣”。
二、体式和语言的变化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说话人的话本模式,而重塑了一种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
语言通俗贴切。
➢ ❽三言二拍❾的历史意义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就是它们的杰出代表。
从表面上看,“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但实际上,冯梦龙在对其进行编辑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编辑与修订便是冯梦龙的文本重构。
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思想极为复杂,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分辨出其思想的总体结构形式,这便是: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
“三言”即是冯梦龙那种思想形式下的独具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形式。
这具体体现在"三言"的审美情感形式,叙事结构模式等诸方面。
➢ ❽三言二拍❾的名句摘录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2、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3、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4、眼孔浅时无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谋。
5、人情若比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6、临歧费尽叮咛语,只为当初爱德深。
7、今朝诉出衷肠事,铁石人知也泪垂。
8、任是泥人应堕泪,纵教铁汉也酸心。
何谓“三言二拍”?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代,其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领域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文学的发展上,这一时期呈现出由中古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的趋势,表现在具体的文学类型上,则是正统诗文创作的衰落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俗文学的崛起。
发源自民间的“说话”艺术,自从宋元时期流行开来之后,直到明代仍然存在,而与之相依存的话本小说在明代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一时期的话本不再是说书艺人的口头文学实录,而更倾向于文人专门创作的案头文学,即白话短篇小说,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三言二拍”。
“三言”是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二拍”则指凌濛初个人创作的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总称。
“三言二拍”标志着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白话短篇小说,正由文人进行单纯的整理加工,发展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峰的到来。
明末有“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中选取了四十篇编成《今古奇观》一书,影响很大。
“三言”中共收录一百二十篇小说作品,其中有四十来篇为宋元作品,八十来篇为明人作品,这些作品经过冯梦龙的加工润色后具有了统一的艺术风格,堪称宋元明以来白话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作品题材广泛,人物形象丰满多样:有写贪官的丑行劣迹,也有写清官的廉政贤明;有写官宦子弟的仗势欺人,也有写贫寒士子的狂放孤傲;有的写兄弟争产,相煎何急;有的写朋友信义,有始有终;有的写烈女报仇,受尽屈辱;有的写狠心后母,虐待子女。
其中又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作品最多,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等。
“三言”中的作品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极富戏剧性,人物语言精炼贴切,自然优美,艺术成就很高。
“二拍”中实有小说七十八篇,涉及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泛,其中以反映商贾市民生活情趣的居多。
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类:揭露科举制度的黑暗;张扬男女平等,婚恋自由;肯定商人的聪明才智和冒险精神;抨击社会上坑蒙拐骗、奸贪伪诈的不良风气。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探析一、本文概述“三言二拍”是明代著名的拟话本系列,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叙述、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洞见,成为了研究明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性别观念、道德伦理以及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命运。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的探析,揭示这些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我们将关注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性格特点、命运走向等方面,以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明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
我们也将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作者们对于女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分别对“三言二拍”中的各类女性形象进行详细的论述,包括贞女烈妇、才女佳人、淫妇荡女等。
我们将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具体分析,来揭示她们在明代社会中的处境和命运,以及她们所体现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理解明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的类型“三言二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以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和女性的生存状态。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面貌。
在“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首先是贤良淑德型,这类女性形象以贤良、贞洁、孝顺为主要特点。
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丈夫的得力助手,也是公婆的孝顺儿媳。
她们以家庭为中心,默默奉献,体现了传统女性的美德和价值观。
其次是才情出众型,这类女性形象以聪明、机智、才情横溢为主要特点。
她们不仅具备出色的文学才华,还能在关键时刻为家庭出谋划策,解决困难。
她们的形象展示了女性在智慧和才能方面的潜力和价值。
再次是爱情忠贞型,这类女性形象以爱情至上、忠贞不渝为主要特点。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第五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第一节白话小说的繁荣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嘉靖年间洪缏编刊《清平山堂话本》,共有小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
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刻的话本小说今仅存四种,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其中宋一种,元一种,明两种。
《京本通俗小说》,1915年缪荃孙刊行,宣称“的是元人写本”,但被多数学者疑为伪书。
二、冯梦龙与“三言”1、冯梦龙:书香门第出身,少有才气,狂放不羁,一生功名不顺,57岁补为贡生,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秩满归乡。
曾参与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的苏州,非常熟悉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响,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代表,一代通俗文学大家。
他搜集、整理、编撰的通俗文学作品涉及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民歌、散曲、传奇等各个方面,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三言”。
2、“三言”: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
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被后人称为“拟话本”。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三、凌蒙初与“二拍”1、凌蒙初,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
科举不利,转而著述。
55岁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
崇祯17年,李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2、“二拍”:是凌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3、《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四、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主要有: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隐主人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华阳散人的《鸳鸯针》、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