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叠词的异同与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汉语叠词的英译1.汉语叠词的基本格式汉语叠词的主要形式列举如下表:2.叠词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汉语词汇重叠后一般无词性变化。
但是,动词以AABB 格式重叠后,往往转化成形容词或副词。
例如:讨厌勾勾搭搭的人。
他恭恭敬敬地站着。
形容词以 ABAB 格式重叠后,往往转换成动词。
例如:放假了,大家潇洒潇洒一番!汉语词汇重叠后,词义大都发生变化。
这种词义变化使叠词除了具备信息功能外,还具备表情功能与美感功能,使语言生动活泼,更富有感染力。
叠词词义变化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2.1“增义”,即增加语意。
名词、数词、量词等重叠后,往往增加“每一”和“很多”的意义。
例如:个个、天天、一簇簇,等等。
2.2“强义”即加强语意。
形容词、副词、数量词重叠后起副词作用时,动词以 A 呀∕啊 A、 A 着 A 着、A 里 AB 等格式重叠后,以及动词以 AABB 格式重叠,后起形容词或副词作用时,都使词义程度加重和强调。
例如:甜甜的、刚刚、一步一步(地)、开呀开、走着走着、傻里傻气、兢兢业业,等等。
2.3“弱义”,即减缓语意。
动词重叠后和形容词以 ABAB 格式重叠后起动词作用时,都使词义程度减弱、缓和、委婉,表示的动作往往是一次体或尝试体。
例如:问一问、唱一唱、思考思考、寻找寻找、热闹热闹,等等。
3.叠词的英译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汉语叠词音节比较自然和谐, 组织比较单纯清楚, 理解比较容易。
”[1]英译时应尽量保持这些特点与效果,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 借助 every(every-)、all、each 等词语,以表达“增义”的语意。
例如:①这些姑娘个个都很漂亮。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se girls has proved their mettle.②件件衣服都很漂亮。
All of these suits of clothes are beautiful.③保家卫国,人人有责。
英语重叠词
英语中的重叠词是指由相同或相似的词重复构成的词汇,如“higgledy-piggledy”、“fiddle-faddle”、“chitchat”等等。
这种词汇的形式虽然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它们在英语语言中却有着丰富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重叠词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单纯的词重复外,还有音量、韵母、元音等各种变形形式。
这种特殊的词汇形式,通常由于其独特的语音和韵律效果,在英语的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
在英语口语中,重叠词常被用来表示一些情感和状态,如“helter-skelter”表示混乱无序,“mumbo-jumbo”表示无意义的话语,“hocus-pocus”表示魔法和魔术等等。
这些重叠词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趣味性,更能够加强人们对语言的感知和记忆。
除了口语之外,重叠词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诸如莎士比亚和莫言等文学巨匠,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过重叠词,用其特殊的语音韵律,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英语的重叠词是一种独特、有趣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们在英语口语和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语言学习者还是英语爱好者,都可以通过学习和使用重叠词,更好地感受和掌握英语语言的魅力。
- 1 -。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
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 英汉语言的对比1.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
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 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
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
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第一,完全对应。
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
第二,部分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 . 第三,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
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
汉语动词重叠形式的对等翻译一、叠词的形态格式叠词(reduplicated word)是治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
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以下十类。
1、AA式天天看看样样红红2、AAB式毛毛雨洗洗手刷刷牙写写字3、ABB式眼巴巴水汪汪凉丝丝亮堂堂4、AABB式高高兴兴认认真真三三两两滴滴答答5、ABAB式一个一个雪白雪白飞快飞快漆黑漆黑6、A-A式看一看试一试热一热猜一猜7、A了(一)A式看了看试了试摸了摸拍了拍(看了一看)(试了一试)(摸了一摸)(拍了一拍)8、A呀/呵A式唱呀唱游呀游走呀走读啊读9、A着A着式说着说着数着数着跳着跳着器着器着10、A里AB式糊里糊涂傻里傻气娇里娇气罗里罗嗦此外,还有AABC式(楚楚动人)、BCAA式(风雪茫茫)、ABAC(一举一动)和A都A不式(爬都爬不)等格式,因使用率不高,未收集归类。
二、叠词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汉语词汇重叠后,一般无词性变化。
但是,动词以AABB格式重叠后,往往的人很多。
商商量量地办事。
形容词以ABAB格式重叠后,往往转换成动词。
例如:过新年了,大家痛快痛快一番!汉语词汇重叠后,词义大都发生变化。
这种词义变化命名得叠词除了具备信息功能外,还具备表情功能与美感功能,命名语言生动活泼,更富有感染力。
叠词词义变化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1、"增义",即增加语意。
名词、数词、量词等重叠后,往往增加"每一"和"很多"的意义。
例如:事事、斤斤、一群群,等等。
2、"强义"即加强语意。
形容词、副词重叠后,数量词不达意重叠后起副词作用时,动词以A呀/啊A、A着A着、A里AB等格式重叠后,以及动词以AABB 格式重叠后起形容词或副词作用时,都使词义程度加重和强调。
例如:轻轻(的)、刚刚、一口一口(地)、跑呀跑、跳着跳着、糊里糊涂、跑跑颠颠,等等。
汉英复合词的对比分析词语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英复合词又是一类独特而又有趣的词语。
本文将就汉英复合词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以深入了解汉英复合词的有趣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汉英复合词的构成特征。
一般来说,汉英复合词是由汉语和英语词语组成的,其中汉语词会是形态完整的汉语词语,而英语词会是单词或短语,并且这些单词或短语中也会有汉语特有的特点,比如异化的成语,以及在汉英复合词中所出现的定语、后置定语等。
此外,汉英复合词还可以是汉英双语词组。
另一方面,英语文字中也会出现汉英复合词,这些汉英复合词通常是由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组成的,并且汉语词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作为名词出现。
接下来,本文将讨论汉英复合词的用法差异。
从汉语的角度看,汉英复合词的用法与普通汉语词语的用法大致相同,只是其中的英语词语被理解成了汉语的组成成分,以及其中的汉语词语也被理解为英语的组成成分。
但从英语的角度看,有时候汉英复合词的用法会有所不同,比如汉英双语词组在英语中有时会被视为一个整体,可以作为一个介词,组成介词短语,从而改变句子的语义。
最后,我们来看看汉英复合词的分类。
按照汉英混合程度不同,可以将汉英复合词分为汉语兼英语、英语兼汉语、汉英双语词组等三类。
汉语兼英语的汉英复合词是由汉语词语和英语单词或短语组成的,主要特征是汉语词语的形式完整;而英语兼汉语的汉英复合词是由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组成的,其中的汉语词语通常会作为名词出现;汉英双语词组则是以汉英双语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汉英复合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出现,从而造成句法结构和表意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汉英复合词是一种独特而又有趣的词语,它的用法和构成特征都是非常有趣的。
本文从汉英复合词的构成、用法差异和分类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对深入理解汉英复合词有一定的帮助。
叠字翻译论文技巧策略论文Lele was written in 2021叠字翻译论文技巧策略论文叠字翻译论文技巧策略论文叠字翻译论文技巧策略论文浅析汉英翻译中叠字的翻译技巧与策略摘要:叠字就是把一个字或者单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它不但能增添声音美,调整音节,还能抒发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别,叠字是很难进行直译的。
本文通过研究名家翻译的例子,探讨并总结汉译英中叠字翻译的一些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叠字翻译技巧策略叠字,也称“重言”、“复字”、“双字”,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广为使用,用于来摹声、摹状、摹态等,如曹丕的《杂诗》:“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无不体现出汉语诗词的美感和意境,韵味悠远。
但如果将之皆翻译成英语,还要保存其韵味,对译者来说非常困难,一则汉语和英文简洁的语言习惯不同,二来这两种语言在体现审美上不尽相同,因此难之又难。
一、常见的叠词种类按照字数来分可以分为二字词、三字词和四字词,如果按照不同结构再细分的话,可以再分为以下种类:1、由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叠用而成:天天、时时、笑笑、看看、速速、慢慢、淡淡、习习;2、三字叠音词中由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动词+副词、末字重复等构成的:光秃秃、懒洋洋、泪汪汪、毛茸茸、笑嘻嘻、颤巍巍、坦荡荡、悲切切;3、四字词中由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词、量词等复合词叠用而构成的: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高高兴兴、清清楚楚、打打闹闹、来来往往、上上下下、三三两两;4、abab式:一个一个、一天一天、蔚蓝蔚蓝、飞快飞快;5、a—a式:瞧一瞧、看一看、试一试、敲一敲;6、a呀/啊a式:走呀走、唱啊唱;7、a着a着式:糊里糊涂、娇里娇气、罗哩罗嗦;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搭配形式,如aabc式(楚楚动人、遥遥相望)、bcaa式(千里迢迢)、abac式(一言一行)、a又a式(一辆接一辆)等。
英汉互译中词语重复的翻译-2021年文档资料英汉互译中词语重复的翻译1 引言重复是指同一个语言成分的多次出现或相同语言成分的重现。
词语重复在汉语语篇中十分常见,是语篇衔接的一种主要手段。
然而,英语语篇的衔接主要依赖代词、助动词或同义词替换,一般情况下避免重复的出现。
汉语喜欢重复;英语崇尚简洁,回避重复。
2 汉英词语重复差异对比 2.1 英语回避重复:英语行文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即避免重复。
当然,出于强调或修辞的需要除外。
回避重复的主要原因是,重复会使语言的表达单调、冗余,所以在能够明确表达意义的前提下,英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避免用词的重复。
2.2 替代法:英语中,代词数量多,使用的频率高,英语中避免词语重复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代词。
名词性替代,即用代词取代名词或名词短语,是最常见的替代法。
例如: Wrought iron is almost pure iron. It is not frequently found in the school shop because of its high cost. It forges well, can easily be bent hot or cold, and can be welded. 熟铁几乎就是纯铁。
熟铁在校办工厂里不太常见,因为熟铁价格很贵。
熟铁好锻,很容易热弯和冷弯,还能够焊接。
原文中只出现了一次wrought iron,其它都用it进行了代替。
其次是动词性替代,即用替代词取代谓语动词或词组。
例如: He buried her where she could see the mountains.The book of English poems lay with her and so did the flowers from the woods.(so did替代lay with her)他将她埋葬在她能看到群山的地方,那本英文诗集和她躺卧在一起,从树林里采来的鲜花也和她躺卧在一起。
英汉叠词和叠词词组探究[摘要]:英语和汉语都有使用重叠和重叠词的习惯。
通对过两种语言的特点、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对两者在构词、修辞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英汉叠词;叠词词组;英汉翻译;比较一、引言语言都讲究声音美,汉语为此,英语亦然。
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重叠词和重叠词组。
丹麦的英语语法学家Jeopersen O 认为这类词和词组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喜欢某些音节的天性,是用来加强言词的一种手段。
”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
词语的声音配合得和谐,会有助于意义的表达。
从语法的角度说,重叠词和词组的构成是构词法的一种;从修辞的角度说,重叠词和词组能够表达不同的附加意义和感性色彩。
二、在构词方面,英语和汉语都利用双声和叠韵的形式来构成叠词或叠词词组(一)利用双声构成的叠词和叠词词组英语汉语seasaw(跷跷板) 慷慨spick-and-span(崭新的) 辉煌black and blue(青肿) 陆离game and glee(心满意足) 留连weal or woe(祸福) 鸳鸯neither fish nor flesh(非驴非马) 芬芳在英语语汇中,有一类叠词或叠词词组不但因其前辅音相同形成了双声,而且其后辅音也相同,这样更加强了韵味。
Zigzag(蜿蜒曲折)Flip-flop(拍答拍答)Wish-wash(淡而无味)Bric-a-brac(小古董)Feast or fast(饥饱)Fif for fat(针锋相对)因为汉字大多都由元音结尾,不是以辅音结尾,因此不可能构成类似于上述前后辅音都相同的英语双声叠词和叠词词组。
(二)利用叠韵构成的叠词和叠词词组英语中的许多单词是双音节以上的词,经过仔细分类,利用叠韵构成的词和词组又可分为头韵词、尾韵词、双韵词、双声叠韵词和叠词。
比较而言,汉语中只有尾韵词和叠词。
这是因为汉语的单字都是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词,不可能像英语那样构成具有多韵形式的词和词组,也不可能产生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汉词和词组。
第二章汉英构词对比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尤其是从构词的角度来看:英语属于屈折语,用屈折的方法构词;汉语属于词根语,也称孤立语,通过词根复合构词。
两者在构词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这是整体上的区别。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构词上总体格局不同,但在许多局部方面却存在着相近乃至相似的部分。
尤其是两种语言都有有关人类语言用于构词的六种基本的手段,只是使用频率相差很大。
这一章我们依次从语音、加缀、复合、转化、重叠、缩略六种构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第一节汉英语音构词对比汉语的语音构词具有声韵调三方面的因素,典型的例子,汉语的反切,如:东,德红切;坐,才卧反;铿,古耕反;沂,鱼依反等等。
汉语中辅音不重要,主要讲声母。
一.英语使用辅音交替构词,汉语使用声母变化构词(一)英语close adj.亲密的close v.关闭的mouth n.嘴mouth v.装腔作势地说话house n.房屋house v.留宿breath n.气息breathe v.呼吸bath n.洗澡bathe v.用水洗brass n.黄铜braze v.用铜来焊接glass n.玻璃glaze v.配玻璃(二)汉语重zhòng chóng传zhuàng chuáng强qiáng jiàng屏píng pìng校xiào jiào降xiáng jiàng弹tán dàn折zhéshé汉语,辅音变化,利用声母的送气和不送气构成不同的语素(三)总结:1.同:两种语言通过辅音变化都可以构成新词,通常情况下词性也会发生变化,但会有少不部分词性不改变。
2.异:(1)汉语改变音节开头的辅音,即声母;英语改变音节后面的辅音。
(2)汉语改变声母,声调有时也跟着变;英语改变辅音,有时元音也会变化。
(3)汉语的词形不会有任何变化;英语可以变也可以不变。
英语重叠词与汉语双声叠韵联边词之比较
张庆文
【期刊名称】《岱宗学刊》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英语中有一类词,如shilly—shally,ack—ack,zigzag,hopsy-wopsy等,从词形到语音几乎都完全相同,故被称为重叠词(reduplicative).无独有偶,在汉语中我们也可发现相当数量的结构与其相似的词,如婉蜒、缠绵、泥泞、尴尬等,这些词在语音和词形上都相当工整,但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多从语音修辞的角度考虑,忽略其词形上的一致性,将其笼而统之地归入双声或叠韵词的范畴.但实际上,通常意义上的双声叠韵词要比这类词的范围宽泛得多,由于尚无恰当的汉语名称,我们可姑且称之为“双声叠韵联边词”.在这里,我们不妨借助于下图对其范围加以说明: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及构字(词)方式、形音义之间的关系、词源及形式、修辞特色等几方面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找出其本质的差异.
【总页数】5页(P95-99)
【作者】张庆文
【作者单位】泰安教育学院外语系;泰安教育学院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
【相关文献】
1.英语重叠词与汉语双声叠韵联边词之比较 [J], 张庆文
2.英语Alliteration & Assonance与汉语"双声、叠韵、同字和叠字"的修辞特征与翻译 [J], 宋引秀
3.从修辞视角看汉语双声叠韵词与维语对偶词 [J], 李芸
4.略论汉语中的双声叠韵联边词 [J], 张庆文
5.“非双声叠韵联绵词”问题辨疑--以黄廖本《现代汉语》例词为例 [J], 张婷婷;沈怀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汉叠词和叠词词组探究
英汉叠词和叠词词组探究
叠词词组是指具有多重意义的短语或单词,其特点是其中的一些部分可以嵌套,从而丰富文本的表现力。
英汉叠词词组是指由英文成分和汉语成分组成的叠词词组,也可以被称为中英文叠词。
英汉叠词主要用于媒体、文化出版物,如广播、电视等以充分表达其文化特征。
例如,“潜移默化”就是一个英汉叠词词组,它在英文中意为“gradually work one’s influence”(逐渐地施加影响),在汉语中意为“secretly and gradually work one’s influence”(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
英汉叠词词组可以大大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并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叠
词词组不仅能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还能使文章更具象征性,向读者传达文化信息。
例如,“白茫茫”可以用来描述一片无际的草原,并将写者带入内心的温暖意境。
此外,英汉叠词词组还能用来向读者表达书写者的情感,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
和互动。
例如,“心痒难耐”用于描述一种极端的不安全感,表达作者的无助情绪,这种情绪也可以用英汉叠词词组“刻骨铭心”来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情绪的难以磨灭的印记。
另外,英汉叠词词组还能增强文章的节奏,给读者以更加愉悦的阅读体验。
总而言之,英汉叠词词组为文章添了更多的语言表述手段,拓展文章的可读性
和表达能力。
它能够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并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内涵,增加文章的美感和表达力,它也是作者将文字与情感有机结合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文章中运用英汉叠词词组有助于营造一种深具含义的语言环境,让文章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和温度。
浅谈英汉语中的重叠词现象『摘要』重叠词是英汉语共有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
本文从构词特征,意义和功能等方面对重叠词进行探究。
首先归纳了汉语叠词的构词法,然后谈了谈其类型和意义,最后在不同层次上分析了英汉叠词的功能。
『关键词』重叠词构成方式修辞功能一、引言重叠词又称叠词,是指相同的的词,词素或音节的重叠使用。
许多语言都或多或少的有重叠现象,但是汉语单音节文字的特点使得汉语中字词的重叠现象更普遍。
重叠词的形式工整,音韵和谐,绘声绘色,琅琅上口,所表达的意思形象具体,。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它还具有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
叠音词起源于诗经的叠字,并大量运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英语中也有叠词,虽然其使用频率不高,使用范围不广,但是其也具有拟声,表情等修辞功能。
二、汉英语重叠词的构成方式和特征在构词方面,英语和汉语都是利用双声和叠韵的形式来构成叠词叠词词组的。
(一)利用双声的形式来构成叠词在英语中比如safe and sound(平安),汉语中这样的词很多,比如惆怅,参差。
(二)利用双声的形式来构成叠词在英语中比如hustle-bustle(熙熙攘攘),汉语中,如彷徨,灿烂。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叠词构词法是非常丰富的。
除了这些之外,其格式还有“AA,ABB,AAB,AABB,AABC,ABAB”比如,爸爸,蛐蛐,亮晶晶,红彤彤,好好的,整整齐齐,大大方方,历历在目,心心相印,打扮打扮,休息休息等。
三、汉语重叠词的类型及其意义汉语中的各种词都有重叠形式,比如名词重叠,量词重叠,动词重叠,形容词重叠,副词重叠。
名词重叠表示一种亲昵,比如爷爷就是一种亲昵的称呼;量词重叠体现了一种量的概念,“个个”就是“每一个”,“捅捅”就是“每一桶”,这类词包含有“每”的意思;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量,比如,他打发时间的方式一般是看看书,下下棋。
这里的“看看书”“下下棋”都表示时量短;而形容词重叠一般都包含着一种量的观念中里面,具有一定的描写性。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
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 英汉语言的对比1.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
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 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
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
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第一,完全对应。
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
第二,部分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 . 第三 ,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
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 ,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
英汉叠词的异同与翻译
摘 要:叠词是语言常见的修辞手段,能够最大程度上体现汉语的韵律美,
音节美,形式美,并且在古汉语诗词中广泛应用。英语中也有丰富的叠词形式,
主要分为头韵叠词,尾韵叠词,双韵叠词。本文主要以李清照词《声声慢》英文
译本为例,探讨英汉叠词的格式的不同,并且探讨如何在保留原文形式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翻译出汉语叠词的美感,最大限度的体现汉语的音美,意美,形美。
关键词:叠词;英汉叠词异同;李清照词《声声慢》;翻译
一、绪论
语言都讲究声音美, 汉语为此, 英语亦然。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重叠
词和重叠词组。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词语的声音配合得和谐, 会有助于
意义的表达。而汉语叠词的代表作莫过于李清照所作的《声声慢》中的十四叠字
了,该词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叠词绝唱。当时李清照正经历祖国沦陷, 金石
散尽, 丈夫故去等一连串打击,故而全词中弥漫的感伤绝望的氛围。“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字无一不带有感伤的色彩,尽现词人孤寂
落寞、凄婉哀怨的心境。可是原词愈深刻独到, 翻译难度愈大。因而, 本文主
要通过分析该词的三个英译本,探讨如何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的音美,意美,形
美。
二、英汉叠词格式
1.汉语的叠词格式
叠词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广泛。不管是在名词﹑数词
两次形容词副词动词都有重叠变化,汉语的重叠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重
叠式,另一种是部分重叠词。
(1)完全重叠式。①AA式:花花;绿绿;冷冷;清清。②AABB式:安
安静静;抽抽搭搭;吞吞吐吐;郁郁葱葱。③ABAB式:学习学习;讨论讨论;
复习复习。
(2)部分重叠式。①AAB式: 水汪汪;天苍苍;绿油油;凉丝丝。②BCAA
式: 波涛滚滚;白雪皑皑;得意洋洋;风尘仆仆。③AABC式: 斤斤计较;楚
楚动人;心心相印;步步为营。④ABAC式: 一举一动;尖声尖气;晃头晃脑;
成双成对。
2.英语的叠词格式
英语重叠词利用不同方式的重叠构成,而音韵的重叠又各不相同。按现代词
汇学的观点,英语重叠词属于次要拟声词,英语中的许多单词是双音节以上的词,
可分为头韵词、尾韵词、双韵词、和同名叠词。
(1)头韵重叠词。此类重叠词是通过首字母相同的词语构成语义相关、形
式对等的复合表达。如: sea- saw , ship- shape , spick- span。
(2)尾韵重叠词。此类重叠词是通过词语中辅音的更替和主要音节音韵的
重叠构成,两词之间语义相关,这种类型中第一个辅音或辅音群被替换。如: bow-
wow , helter- skelter, lovey- dovey , super- duper, willy- nilly等。
(3)双韵重叠词。在英语语汇中,通过元音变换或利用双韵构成重叠词,
因其前辅音相同形成了双声,而其后辅音也相同,既押尾韵又押头韵。如:
chitchat , coca- cola , ding- dong , flimflam, ping- pong , tip- top , wishy-
washy 等。
三、李清照诗词中叠词的英译策略
《声声慢》是李清照运用叠词营造凄婉意境,达到的艺术“绝唱”,尤其体现
在历来被人们高度称颂的十四个叠字的完美运用上。本文综合了三位翻译大家对
声声慢十四叠字的译作分析,总结出三种汉语叠词的英译策略。
(1)化难为易。该翻译策略主要以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译本为例。汉语
倾向于使用叠词以求文采,而英语则较简洁易懂。因此在翻译汉语叠词时,许多
翻译大家都选择只把握整体内涵,使用简练的语言来翻译原作。许渊冲在翻译李
清照的声声慢的时候,就选择了这一种翻译方法。其译文如下: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b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许渊冲的译文增添很多原词没有的内容,寻觅的是“what I miss”, 冷清的是
“I know not what it is”凄惨的是“without cheer”。这样一来就把原词没有说明的内
容显性地表现出来,使得化难为易,避繁就简。同样,许渊冲先生也采用了英语
叠词中的头韵和尾韵。如每句开头都用I开头,miss 和is,drear 和cheer相呼
应,在强化语义的同时增强了译文的音美及形美。
(2)化抽象为具体。汉语的很多叠词都是抽象化的概念,为了追求音律美
和节律美,所以会造成词语的重复,所以,很多译者在遇到这种情况下,都采用
解释的方法加以处理,使得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概念,更增加读者对内涵的理
解。如翻译大家林语堂的译文便如下:So dim, so dark;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林语堂的译文摒弃了长句, 对原文叠词的处理多用单词或短句。以so 开
头的词语对应原文的一组叠词,刻画了词人由于寻而无果所产生的冷清凄凉之
感, 可见译者对原词内容的把握十分地道。选择以d开头的几个词语dim, dark,
dense, dull, damp, dead读来倍感压抑。且译文的语义逐渐加深。并且成功
了运用了英语叠词的头韵。使得抽象化为具体,使得译文生动形象。
(3)得“义”忘“形”。汉语叠词是集音、形、意、美为一身的特殊表现形式,
不过要做到形意兼顾绝非易事。因此,很多译者在准确,完整的传达义的前提下,
考虑译文在形上与原文相呼应。如果两者真的不可兼顾,译者只能避形就义,得
“义”忘“形”。而王红公的译文则较好的做到了这两点,形意兼顾,其译文如下:
Search. Search. Seek. Seek;Cold. Cold. Clear. Clear;Sorrow. Sorrow. Pain. Pain;
我个人认为王红公的译文是最好的译文,因为他不光运用了英语的中的头韵,而
且用每一个词都对应了原文中的一个词,因此,“寻寻觅觅”就变成了“Search.
Search. Seek. Seek.”,“冷冷清清”则是“Cold. Cold. Clear. Clear.”,凄凄惨惨戚戚,
也使用了四个英文叠词“Sorrow. Sorrow. Pain. Pain”,这样一来,不仅传达了原文
的意义,而且较好的兼顾了原文的形式,这种形意兼顾的译文真是不可多得。
四、结语
汉英两种语言都以其自身的语言体系选择了自己的重叠形式,创造了各自的
叠词形式。通过对李清照《声声慢》中十四叠词的译文分析,我们总结出三种翻
译叠词的策略,这三种策略有利于我们把握词义,并将之用于翻译实践中,使译
文更好的传递汉英语言的音美,义美,形美。
参考文献:
[1] 陈丽.关于英译诗歌中“美”的几点思考——兼及英汉对比和发挥译语优
势.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骊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9.
[3] 王凌.古典诗词中叠词的英译.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1.
[4] 于连江.汉英叠词对比及翻译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4.
[5] 曾宪华.汉英叠词比较初探.语言与翻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