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恶性肿瘤 -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34
近日,一位3年没有来复诊的大爷引起了医生们的关注。
原来,这位患者的癌症经精心规范治疗,术后17年仍然健在,前来复查,情况非常好。
那么为什么这位老人家会被如此关注呢?这位老人家所患癌症是被称作“癌中之王”的胆囊癌,是发生在胆囊的恶性肿瘤,尽管发病率低,但是恶性程度很高。
在胆道疾病中,胆囊癌仅占0.4%~3.8%,但在肝外胆道癌中却占25%。
其发病过程隐匿,且侵袭力强,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
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在南美洲国家如智利、厄瓜多尔以及韩国等地发病率是最高的,而在美国的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
通常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6倍,多见于50~70岁之间(占病人总数的90%以上),白人较黑人更常见。
胆囊癌之所以被称为癌中之王,是因为胆囊癌有自己相对独特的特点,即胆囊部位跟肝脏关系非常密切,所谓“肝胆相照”,胆囊一旦恶变,早期它会顺着胆囊跟肝脏之间的联系,发生肝脏的侵犯、血行的转移和淋巴的转移。
同时,胆囊癌通常很难发现,往往等发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手术切除率只有30%左右,5年生存率不到5%,所以它也被称作“癌中之王”。
常见相关危●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Logistic (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13.7倍。
国内研究显示20%~86.6%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国外报道则高达54.3%~100%。
但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的总发病率仅为0.5%~3%。
●胆囊良性肿瘤如胆囊腺瘤等,与胆囊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较为公认的胆囊癌癌前病变。
●胆囊造痿、胆囊空肠吻合、先天性胆管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均与胆囊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胰胆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的发生率约25%,正常汇合者,胆囊癌发生率为1.9%。
胆囊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胆囊癌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早期症状类似于慢性胆囊炎或胃炎症状,主要是右上腹/上腹局部的胀感,尤其在进食以后出现的上腹部/右上腹部饱胀不适感或隐痛不适。
胆囊癌为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
晚期预后较差,致死率也较高,很多患者认为到了晚期就意味着死亡,无药可救了,那胆囊癌到了晚期真的没得治了吗?目前胆囊癌已不是绝症、不治之症,但每年仍有很多患者被剥夺了生命,且有不少患者都是死于疾病晚期,因此有的患者认为胆囊癌到了晚期就意味着离死不远了,没有治疗的必要了。
胆囊癌到了晚期患者想要治好的可能性很小,但并非没得治了,如果能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助于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但如果患者轻易放弃,病情发展速度很快,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进而并发各种症状,不仅使患者承受极大的痛苦,而且很快会走向死亡,因此即使病情到了晚期也不要轻易放弃。
当胆囊癌到了晚期时,肿瘤进展迅速,患者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会随之下降,体质普遍较弱,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胆囊癌晚期手术切除的机会很小,可以选择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
放化疗短期效果显著,但在杀灭肿瘤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临床上有不少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
因此选择放化疗的患者一定要重视副作用的防治工作,合理使用中医治疗,有助于增效减毒,使治疗顺利完成。
对于无法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还能调节患者机体,补充元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和治疗,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部分患者能够在短期内看到一定的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能够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胆囊癌ct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胆囊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发生率逐渐增加。
由于胆囊癌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很难及时发现。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通过对胆囊及周围组织的影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胆囊癌。
下面将介绍一下胆囊癌的CT诊断标准。
一、影像学表现1.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增厚是胆囊癌的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
通常情况下,胆囊壁的厚度应该在3mm以下,如果超过5mm,并且伴有不规则的增厚,极有可能是胆囊癌。
2.胆囊内结节:胆囊内出现结节状病灶也是胆囊癌的常见表现之一。
这些结节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形态,表面粗糙,边界不清。
3.胆囊壁局部浸润:当胆囊壁局部发生浸润时,说明癌细胞已经进入胆囊壁组织,这是胆囊癌晚期的一个重要表现。
4.胆囊壁增强不均匀:胆囊癌部分区域可能出现增强不均匀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肿瘤内部有坏死、囊变等情况导致的。
5.周围组织浸润:胆囊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肿瘤可能会向周围组织浸润,CT影像上可以看到邻近器官的受累情况。
二、特殊情况的CT诊断1. 胆囊癌合并梗阻黄疸:梗阻性黄疸是胆囊癌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此时CT影像上可以看到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等特征,进一步提高了胆囊癌的诊断准确性。
2. 胆囊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随着胆囊癌的发展,肿瘤可能会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
CT影像上可以看到门静脉内的充盈缺损、扩张等情况,提示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
3. 胆囊癌合并淋巴结转移:胆囊癌晚期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CT影像上可以观察到受累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密度等,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CT检查可以提供很多关于胆囊癌的重要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当临床怀疑患者可能患有胆囊癌时,及时进行CT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胆囊癌CT诊断标准,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医疗地图胆囊癌——胆囊癌比胰腺癌还凶险,一起来盘点它的那些事生活中患有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并不少见,这其中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的人也不在少数。
许多人因为疼痛不明显,或只是偶尔在体检中查出有胆囊结石,所以并不把它当回事。
但其实一个隐形的杀手可能已经潜伏在体内了,这个隐形的杀手就是“胆囊癌”。
虽然不常听说,但胆囊癌的杀伤力却很大,甚至比胰腺癌还凶险。
01关于胆囊癌胆囊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少见,但是在恶性肿瘤中属于比较难治疗的,有研究统计,认为胆囊癌是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
02胆囊癌的发病原因胆囊癌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即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另外与一些感染的因素也有关系,比如伤寒等感染。
03高发人群胆囊癌的高发人群主要是伴有胆结石或胆囊炎的患者,由于胆结石等引起的慢性胆囊炎症是引起胆囊癌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肥胖的患者,由于容易引起胆固醇结石,进而引发炎症,也是胆囊癌高发的因素。
04临床表现之所以胆囊癌是恢复效果非常不好的恶性肿瘤之一,就是因为胆囊癌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特别是油腻饮食后;另外当胆囊癌进一步发展,也可引起黄疸、消瘦等症状。
胆囊癌的症状与胆结石有时很相似,因此定期检查对于胆囊癌的诊断非常的必要。
05胆囊癌的检查确诊平时的体检一般就能比较好的筛查胆囊癌,一方面通过超声检查很容易发现胆囊癌或胆囊息肉、结石等高危因素;另外抽血查CEA、CA199等肿瘤指标,也非常有助于胆囊癌的发现。
06胆囊癌的治愈率和存活率胆囊癌的总体治愈率不佳,五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这与我国肿瘤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30-40%还有很大差距。
由于胆囊癌对放疗或化疗均不敏感,因此晚期患者的存活时间并不乐观,平均少于半年时间。
07胆囊癌的治疗方法胆囊癌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这有赖于胆囊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手术切除是胆囊癌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唯一手段;放疗和化疗,在胆囊癌治疗方面效果均不显著。
胆囊腺瘤严重吗胆囊腺瘤严重吗?很多人一谈到瘤就很害怕,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瘤都是恶性肿瘤,但是一旦发现有瘤,一定要及时就医。
那么现在就来看一看常见的胆囊腺瘤严重吗?文章目录胆囊腺瘤严重吗1、胆囊腺瘤严重吗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 ,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
胆囊腺瘤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范畴,多为良性,是胆囊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可单发或多发,直径为0.5~2.0cm甚至可充满整个胆囊,腺瘤表面可破溃出血、坏死、感染,胆囊腺瘤的恶变率为1.5%,一向被公认为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宜行手术切除。
2、胆囊腺瘤发病原因2.1、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2.2、经常饮酒及进食油腻食物,高胆固醇食物, 动物内脏,饮食不规律;2.3、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 经常出现烦燥易怒, 情绪抑郁, 体育活动较小;2.4、工作紧张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
此外, 男性肥胖与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而女性则无此相关性。
3、胆囊肿瘤引发的危害3.1、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结石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胆囊癌病人合并胆囊结石达百分之五十二至一百,国内为百分之二十至六十二。
从胆结石角度看,胆石症患者中有百分之一点五至六点二合并胆囊癌。
还有研究显示,胆结石患者比无结石者的胆囊癌发病危险性增加4~5倍,胆结石发作年龄越早胆囊癌发病的危险越大;胆结石直径大于1cm者胆囊发病的危险性要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
3.2、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癌有一定的关系,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癌往往合并存在。
胆囊黏膜经化生、增生或息肉样变可演变成原位癌。
有研究显示,胆囊不典型增生到晚期癌的进展时间大约为15年。
3.3、胆囊腺瘤胆囊腺瘤分为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乳头状腺瘤。
胆囊腺瘤的特征多为有蒂、单发,目前已被公认为是胆囊癌前病变。
一般认为其癌变率在10%左右。
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肿瘤直径10mm以上者,癌变可能性大。
一、引言胆囊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胆囊癌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胆囊癌的首选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胆囊癌早期术后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胆囊癌早期术后治疗方案1. 术后综合治疗(1)术后化疗:胆囊癌早期术后化疗可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化疗药物主要包括5-氟尿嘧啶、顺铂、奥沙利铂等。
化疗方案通常采用FOLFOX(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IRI(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等。
(2)术后放疗:放疗可以消灭手术残留的癌细胞,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放疗适用于胆囊癌局部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放疗剂量一般为30-40Gy,分15-20次给予。
(3)术后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关键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目的。
胆囊癌早期术后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EGFR抑制剂、VEGF抑制剂等。
2. 术后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其原理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杀死癌细胞。
胆囊癌早期术后免疫治疗药物主要包括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3. 术后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胆囊癌术后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调理患者体质、改善症状、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1)中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中药进行治疗。
(2)针灸:通过针灸调整患者气血,增强免疫力,缓解术后不适。
(3)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 术后营养支持胆囊癌术后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
营养支持主要包括:(1)高蛋白饮食:增加鱼、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
(2)高热量饮食:增加谷物、薯类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摄入。
(3)高维生素、矿物质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5. 术后心理康复胆囊癌术后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压力,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崔嘉倩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8(022)029
【摘要】目的分析B超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B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64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均确诊,其中B超诊断准确59例,准确率为92.2%,误诊率为7.8%;根据患者B超影像学特点可分为4类,其中混合型27例、隆起型5例、厚壁型9例、实块型18例.结论 B超用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高,但仍存在一定误诊可能,可通过联合检查来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总页数】2页(P4164-4165)
【作者】崔嘉倩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厦门 36105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
2.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研究
3.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及B超误诊病例分析
4.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5.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