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十章
- 格式:ppt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自动调节机制: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得国际收支失衡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消除。
1.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逆差导致黄金外流,本国黄金减少,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黄金流入,逆差得到改善;2. 纸币本位下:物价、收入、利率、汇率(1)固定汇率制物价水平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水平下降,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使得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减少,利率水平上升,吸引资本内流,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2)浮动汇率制度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
同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本国收入水平提高,货币需求提高,利率水平上升,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减小。
二、国际收支主动调节机制(1)手段:1. 利率调节提高利率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同时减少对外投资,抑制资本的外流,减小资本金融账户逆差2.汇率调节通过本币升值贬值,影响进出口的规模3.国民收入调节4. 物价调节国内通胀水平上升,国内商品相对于国外商品涨价,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出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5. 国际借贷调节(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1.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是采用调节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水平的方式金融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等方式2. 直接干预:政府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直接管制外汇自由买卖和贸易进出口,控制调节国际收支。
主要有财政、金融、贸易等管制手段政策。
财政:关税壁垒;金融:外汇管制、外汇干预;贸易:鼓励或者限制进出口等3.国际经济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转移、贸易自由化、建立全球清算制度、协调经济政策4. 涉外经济预警政策选取预警指标以能够准确反映国际收支的潜在金融风险,对货币危机发生进行有效的预报。
三、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分析论围绕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供给的弹性进行分析,分析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
第十章国际间接投融资知识框架图学习目标•理解国际间接投资•理解国际间接融资•了解国际银团贷款的程序•掌握国际保理业务•认识国际证券投资主体一一机构投资者•了解国际证券组合投资的内涵•(三)国际证券组合投资渠道-1.在外国市场直接购买外国证券2.购买本国市场上的外国证券3.投资共同基金•本章小结-1.国际间接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为形式、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的跨国投资,即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或者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2.国际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如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进行的国际间资金融通。
-3.独家银行贷款又称双边中期贷款,每笔贷款金额为几干万美元,最多达到一亿美元,贷款期限为3~5年。
-4.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是指多家商业银行组成一个集团,由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牵头向借款人共同提供巨额资金的一种贷款方式。
・5.国际保理业务是一项集贸易融资、结算、代办会计处理、资信调查、账务管理和风险担保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
-6.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是一国为了支持和鼓励本国大型机械设备、工程项目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力,以向本国出口商或国外进口商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优惠贷款方式,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或国外的进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者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付货款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
-7.买方信贷是出口国政府支持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以供进口商购买技术和设备,并且支付有关费用。
-8.混合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在发放卖方信贷或买方信贷的同时,从政府预算中提出一笔资金,将其作为政府贷款或给予部分赠款,连同卖方信贷或买方信贷一并发放。
-9.机构投资者是指用自有资金或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资金专门进行投资活动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等。
-10.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国际金融》第十章第一节讲义衍生金融市场概述及其国际化一、衍生金融市场的含义及衍生金融资产与原生金融资产之间的关系1.衍生金融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的保证金和权利金签订的跨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成的新兴金融工具。
具体包括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四种形式。
2.衍生金融工具有如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高度的风险性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化莫测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盈亏的不确定性,也成为其高风险性的主要诱因。
但其风险不仅仅来源于这一方面,国际证券交易组织1994年公布的一份文告中,将衍生工具伴随着风险分为以下六种:A.因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合约造成的信贷风险。
B.因资产或指数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市场风险。
C.因人为错误、交易系统或清算系统故障造成损失的运作风险。
D.因市场缺乏交易对手而导致投资者不能平仓或变现所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E.因交易对手无法按时付款或交割造成的结算风险。
F.因合约无法履行或条款遗漏引起的法律风险。
此外还有诸如道德风险、犯罪风险等。
无处不在的风险构成了衍生金融工具的首要特征。
(2)杠杆效应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一般只需交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利金即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实现以小博大。
这种杠杆效应在使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可能承担的风险也成倍放大。
基础金融价格的微小也许就会带来投资者的大喜或大悲。
(3)规避风险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转移和分散风险,这是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初衷,也是其存在的根本意义。
但是如果没有投机者加入到交易中来,套期保值者就无法释放其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效应正具备了吸引投机者的条件,这种低成本高收效使很多人甘冒风险一试身手。
不论投机者的个人目的如何,他们确实成为金融工具市场不可缺少的角色,他们类似赌博的行为承担并分散了市场所集中的风险,为市场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市场的运作效率,使避险者能如愿以偿转移风险。
第10章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理论1.假设M公司的净营业收益为$10000000,负债为$20000000,利率为7%,无税收。
(1)如果总资本化比率为11%,用净营业收入法计算M公司的总市场价值,股票的市场价值和公司出售额外债务之前隐含的权益报酬率。
(2)如果公司额外出售$10000000的债务,计算(1)中所有的问题。
解:O=107,B=2×107,r=0.07,于是,(1)K w=11%,从而公司总市值为O/K w=9.09×107(美元)。
股市市值S=公司总市值-负债=7.09×107(美元)普通股可分配利润E=107-2×107×7%=8.6×106(美元)权益报酬率(2)按营业净利理论,财务杠杆不会影响公司的总市值。
股市价值S=9.09×107-3×107=6.09×107(美元)E=7.9×106,K e=12.97%2.以下是A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一些项目:资产总值=$2000000负债总值=$l200000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20000营业收入=$800000公司所得税税率=40 %债务利息=$120000试计算:(1)债务的有效利率;(2)净利润和股票每股收益(EPS);(3)资产报酬率。
解:见下表:3.M公司有总资产$100000000。
给定下列B/A比率,债务的利率,计算每个B/A 比率的权益报酬率。
(假设营业收人为$25000000,公司所得税税率为50%)解:易知V=108,O=2.5×107,t c=50%,于是(1)当B/A=0时,(2)B/A=10%,r=10%时,(3)当B/A=30%,r=12%时,K e=12.71%;(4)当B/A=50%,r=15%时,K e=10%。
4.考虑一家公司的如下项目:公司的总市场价值=$50000债务价值=$20000权益报酬率=12%利息支付=$2000公司所得税税率=34%(1)计算股东权益价值;(2)计算公司总资本化比率,即加权平均资金成本;(3)计算净利润;(4)如果公司发行更多的债券,加权资金成本会如何变化?解:V=5.0×104,B=2×104,K e=12%,利息R=2×103,t e=34%,于是(1)股东权益价值S=V-B=3×104美元;(2)公司总资本化比率;(3)净利润K e×S=3.6×103美元;(4)K i=10%<K e,两者都保持不变,因此债务增加,加权资金成本减少。
第四篇国际投资与资本管理第十章国际投资10.1复习笔记一、国际资产投资组合国际投资是跨越国界的投资活动,即一国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本国境外进行的投资活动。
1.国际债券投资国际债券是指某国政府或企业在其国境以外发行的债券。
(1)零息债券如果将一定数量的本币K投资于期限为n年的国内债券(或某种国内债券组合),内含收益率为r,则这笔投资在n年后的价值可以表示为:如果投资于外国债券,则金额为K的本币在时间0可以按照当时的即期汇率S0兑换成外币投资于外国债券,在第n年再按当时的即期汇率S n兑换成本币,则这笔投资的本币价值为:其中,r*为外国债券内含收益率,I n*为投资于外国债券的收益。
可见,在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间的选择,就是比较I n*与I n的大小。
当外币的升值率大于本币债券和外国债券的收益率之差时,人们会更倾向于投资外币债券。
(2)付息债券当投资于息票收益不为零的n年期外国债券时,如果息票收益以外国利率进行再投资,则投资者在m年后的本币投资价值为:其中,C为每年的息票收益,等于息票利率乘以债券面额,即C=c·BD,S m是m年的即期汇率,i*是外国的利率水平。
从等式中可以看到,第m年计算的投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m年之前已收到的息票利息的投资收益,从m年至债券到期的第n年的未来几年将获得的息票利息的贴现值,以及第n年债券本金的贴现值。
2.国际股票投资如果存在金额为K的本国货币投资于股票,投资期为n年,并假定期间的红利支付可以以同样的收益率进行再投资。
则第n年年末,投资资本的价值为:如果把同样金额投资于外国的股票,则金额为K的本币在时间可以按照当时的即期汇率S0兑换成外币投资于外国股票,在第n年再按当时的即期汇率S n兑换成本币,则这笔投资的本币价值为:d*和a*分别为外国股票的红利收益率和资本增值率,I n*为投资于外国债券的收益。
把第n年的汇率和第0年的汇率比率S n/S0表示为汇率的平均年变化率S,并假设风险中性,如果投资能够提供相同的收益,投资者将认为本国、外国权益是无差异的。
三、判断对错练习说明: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在对(T)或错(F)上画圈。
1.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答案与解析:对。
2.单一记账货币原则,指所有记账单位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只能是美元。
比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货币是美元,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货币也是美元。
答案与解析:错。
单一记账货币原则,指所有记账单位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可以使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货币。
3.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不过宏观经济分析中往往以外汇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替代指标。
答案与解析:对。
4.如果每一笔对外经济交易活动都能够准确、及时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得到反映,那么,由于复式记账原则要求同时在借方和贷方记入相同金额,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当始终是相等的。
答案与解析:对。
5.一国的对外支出就是其他相关国家得自该国的收入,反之亦然。
因此,以整个世界而言,所有国家国际收支的总和应该是平衡的。
答案与解析:错。
由于存在统计误差,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瞒报、漏报、错报等情况,国际收支经常不平衡。
6.国际收支平衡表考察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记录的是一定时期内的发生额而不是某个时点的持有额,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国家资产负债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表示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接受的资金或资产和对国外所支付的资金或资产,并不是特定时点上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资产和对外负债总额。
答案与解析:对。
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进行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式。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国际收支行为的具体的、系统的统计与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关键信息的重要文件,也是各国制定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国际收支失衡(1)判定1.区分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自主性交易:是指经济实体出于某种经济目的而进行的交易,完全是为了某种经济动机而自发或自动进行的。
实际上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所记载的交易。
调节性交易:也称补偿性交易是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的差额进行的交易。
2.国际收支平衡的依据: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自主性交易是否均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借贷双方相等,不需要由调节性交易来弥补。
国际收支失衡是自主性交易发生顺差或逆差,需要用调节性交易来弥补。
国际收支的平衡分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又称为国际收支均衡,强调的是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的可持续性,即国内经济处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条件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外均衡。
此时经常账户差额可由正常的资本流量弥补,无需通过过度的贸易限制,或者是对外资本流入流出的特殊刺激,或者造成大规模失业来实现。
其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的规模和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货币均衡汇率水平的实现,使得该国国际储备达到最优水平。
(2)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统计口径。
1. 贸易收支失衡。
贸易收支差额是指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之间的收支差额。
商品进出口情况,综合反映了一国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衡量一国国际分工地位和竞争能力,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基础,影响制约其他账户的变化。
2. 经常账户收支失衡经常账户收支差额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在内的收支差额。
前两项是构成经常账户收支的主体。
它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出口状况,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制定国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3. 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失衡。
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交易以及储备资产交易的差额,反映了财富变动。
国际投资头寸:一国在某一时间点上对世界其他地方的资产和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