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根治术(2015.01)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41
上颌窦炎治疗方法有哪些任何疾病在治疗上,都需要先了解它的治疗方法,这样对疾病的控制才会有很好帮助,上颌窦炎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疾病,这类疾病产生有很多原因,而且患有这样疾病后,不及时的接受治疗,会导致疾病变得更加严重,在治疗上也会变得很复杂,那上颌窦炎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上颌窦炎治疗方法:1.急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措施有:(1)全身治疗,清淡饮食。
(2)抗生素药物治疗。
(3)血管收缩剂治疗。
(4)抗组胺药物。
(5)对症处理。
2.慢性上颌窦炎除以上措施外,还可予手术治疗。
(1)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2)上颌窦造瘘术。
(3)经唇龈沟下鼻道上颌窦造瘘术。
(4)上颌窦根治术。
(5)能性鼻窦内镜手术。
在内镜下行中鼻道或下鼻道开窗,去除上颌窦病变,通畅引流。
该术式创伤小,鼻腔黏膜功能保护好,目前为广泛接受。
表现:急性上颌窦炎有发热、出汗、乏力、周身疼痛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头痛、鼻阻塞、鼻分泌物增多。
慢性上颌窦炎主要为患侧或双侧鼻窦、前鼻滴涕或后鼻滴涕,有时鼻分泌物随头部姿势改变而流出,患者自诉痰多且臭,分泌物为黏液脓性或脓性。
患者常有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思想不能集中。
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同侧尖牙窝处,有时可出现同侧面颊和牙齿的阵发性神经痛、同侧前额、眉根和眼球后疼痛,但无额窦底部及前壁明显压痛和叩击痛。
头痛晨起轻,午后或久坐时加重。
以上就是对上颌窦炎治疗方法一些介绍,按照以上方法治疗这类疾病,能够很好的控制上颌窦炎不会在继续发展,而且患有这样疾病后,患者需要注意适当的休息,这样对疾病的改善才会有很好帮助,这点也需要注意的。
上颌窦手术后遗症关于《上颌窦手术后遗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在鼻部由许多位置构成,上颌窦就需要在其中的一个,上颌窦遍布在鼻部两边。
鼻部也是一个敏感的地区,非常容易得发炎,例如鼻窦炎、上颌窦囊肿、鼻息肉等。
上颌窦囊肿即使窦内粘膜的粘液腺阻塞,腺管内分泌物储留或是因为发炎,造成浆体储留彭大而产生,需要动手术摘除,现阶段做这类上额窦襄肿的手术治疗全是襄肿摘除,一般不容易有哪些并发症的,是归属于微创手术的手术治疗。
上颌窦为上颌身体的锥型内腔,窦壁为骨质增生,绝大多数为薄的密质骨板,内稍有松质骨,超薄的地区仅有密质骨。
窦壁立即被覆粘膜,操纵牙及牙周组织的血管、神经,行驶于骨内牙槽管当中或黏膜下。
鼻息肉为鼻孔周边含气的骨质增生内腔,共四对,分别是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
都是有窦口与鼻孔互通,当引流方法受阻时非常容易产生发炎。
普遍的上颌窦囊肿分二种,粘膜襄肿和黏液囊肿.一般在临床医学上说的上颌窦囊肿就是指粘膜襄肿.粘膜襄肿包含粘液储留襄肿和浆体襄肿,粘膜襄肿系窦内粘膜的粘液腺阻塞,腺管内分泌物储留或是因为发炎,超敏反应造成浆体储留彭大而产生.鼻内镜手术治疗将传统式的根治术或是所有剃除鼻息肉内粘膜的毁灭性手术治疗变化为在彻底消除变病的基本上,保存鼻孔及鼻息肉的一切正常构造的微创手术,适用上颌窦囊肿的摘除,可以彻底消除变病.内窥镜有优良的灯源,具备多方位窥探,摘除精确,损害小,痛楚小,痊愈快,病发症少,效果非常的好,手术后易复诊等优势.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切除术,手术前需基本行鼻息肉CT检查,确立襄肿的尺寸及部位.行下鼻腔开窗通风者若下鼻腔狭小,可先将下鼻甲前端开发向前上骨折,有利于上颌窦穿刺器在下鼻腔内的实际操作,手术后复位.扩张下鼻腔开窗通风防止向后损害鼻泪管张口.经上颌窦窦口切除襄肿,在扩张上颌窦当然张口外缘时不必超出1.0cm,以防损害鼻泪管.运用鼻内镜可清楚地观查鼻息肉内的状况建议建议: 鼻内镜手术治疗自进行至今为病人缓解了痛楚,但确实存有一些病发症,如手术后流血,感染,脑脊液鼻漏,眼周病发症及其鼻孔黏连病症.鼻孔黏连多因为手术治疗损害鼻中隔软骨粘膜及手术后未立即清除和坚持不懈清洗鼻孔内鼻痂及分必物引发,一般在手术后取下鼻孔封堵物的第一天清除鼻孔分必物,第二天即在内窥镜下清除清洗鼻孔,手术后1个星期内每天行鼻腔冲洗一次,1星期过后改成每星期一次,且清洗方式要恰当,手术后坚持不懈鼻腔冲洗6月以上,不然易造成术腔黏连及阻塞,病人住院时要嘱其坚持不懈做鼻腔冲洗,定期到院复诊,定期随诊.病人可能为鼻痂及分必物引发的鼻孔轻度黏连,属轻度病发症,与手术治疗技术性不相干.日常生活医护: 手术后1个星期内每天行鼻腔冲洗一次,1星期过后改成每星期一次,且清洗方式要恰当,手术后坚持不懈鼻腔冲洗6月以上,不然易造成术腔黏连及阻塞,病人住院时要嘱其坚持不懈做鼻腔冲洗,定期到院复诊,定期随诊.。
急性上颌窦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上颌窦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急性上颌窦炎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上颌窦炎怎么治疗?*一、西医一、上颌窦穿刺冲洗术(Antro-puncture and irrigation)上颌窦穿刺冲洗,既可用于诊断,又可用于治疗,早在1887年由Mikulicz创用。
1、适应症①有脓鼻涕史,X线鼻窦摄片显示上颌窦区混浊者。
②对亚急性和慢性上颌窦炎,可冲洗排出蓄脓,促进粘膜纤毛恢复功能,并通过穿刺针向窦腔内注入药物,③通过穿刺造孔,插入各种视角的上颌窦内窥镜,可进行活检、摄象和录象等。
2、禁忌症①7岁以下儿童忌用,因窦腔未发育成熟,小儿不合作。
②血友病、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应为禁忌。
二、上颌窦造瘘术(intranasal-antrostomy)此法又名上颌窦开窗术,由Mikulitz于1886年创用。
操作方法与经下鼻道上颌窦穿行刺冲洗术相似,不同之点是在下鼻道造一窗孔,以供随时插入导管进行冲洗,并有窦内通气,恢复纤毛输送功能等优点。
造瘘目的不是为了引流。
通过该窗孔可以插入上颌窦内窥镜观察病变。
三、经唇龈沟下鼻道上颌窦造瘘术(Transa-labial fold antrostomy)该法由许炜昕创用于1965年。
先行下鼻道及下鼻甲表面麻醉,再对唇龈窝、鼻旁软组织及尖牙窝行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于牙齿和颊部之间填塞一块纱布以吸收渗血。
在牙龈游离缘上方5~6mm处,自第一尖牙至中线做一水平切口,切开粘膜和骨膜,注意勿损伤上唇龈系带。
分离组织,暴露梨状嵴,将切口向上拉到下鼻甲附着点以上粘骨膜处。
该处在鼻底以上约1.5cm,可在该处行下鼻道开窗。
用剥离器分离下鼻道骨壁粘膜至距梨状嵴约3cm处,上自下鼻甲附着点,下至鼻底部,缓慢推进。
用剥离器将下鼻道粘骨膜向内侧牵引,用骨凿于下鼻甲之下凿进上颌窦,必要时还可将梨状嵴一并咬除,至看清上颌窦前内角为止。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慢性上颌窦炎
术后诊断:慢性上颌窦炎
手术方式:
本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
手术过程中,使用鼻内镜辅助,通过鼻腔途径进入上颌窦,对病变组织进行清除,并进行上颌窦口的扩大和清理,以恢复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麻醉方式:
本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并使用气管插管进行呼吸管理。
手术经过:
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2.麻醉生效后,使用鼻内镜和相关手术器械,通过鼻腔途径进入上颌窦,对病变组织
进行观察和清理。
3.清理完成后,使用专门的工具对上颌窦口进行扩大,并进行病变组织的清理。
4.清理完成后,进行上颌窦口的检查和修整,保证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5.检查无明显出血和异物残留后,结束手术,取出鼻腔内的填塞物,并进行鼻腔止血。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鼻腔冲洗,以减轻鼻腔和上颌窦的炎症反应。
2.根据医生指导,定期进行鼻内镜检查和清理,以保证鼻腔和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
能。
3.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减少出血和肿胀的风险。
4.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和粉尘,以减少鼻腔和上颌窦的刺激。
5.如有发热、头痛、鼻出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上颌窦炎治疗偏方上颌窦炎的病因:上颌窦炎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同侧尖牙窝处,有时可出现同侧面颊和牙齿的阵发性神经痛、同侧前额、眉根和眼球后疼痛,但无额窦底部及前壁明显压痛和叩击痛。
头痛晨起轻,午后或久坐时加重,这主要是因为上颌窦内经过半天的时间,脓液平面到达自然孔开始流出,刺激开口而发生头痛,直到卧床半小时后,则头痛减轻。
1.全身抵抗力减弱贫血、低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等,上颌窦被细菌感染后不易治愈,常发展为慢性上颌窦炎。
有不少上颌窦炎查不出急性期病史,开始即为慢性。
2.窦口引流阻塞上颌窦自然开口位置在中鼻道内变异很多,容易阻塞,如钩突、中鼻甲肥大、泡性中鼻甲、鼻中隔高位弯曲和鼻息肉等,可妨碍上颌窦开口,影响其通气、引流和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可导致慢性发炎。
3.筛窦慢性感染前组筛窦的下部气房延伸到上颌窦的内上角,骨壁甚薄,感染很易蔓延到上颌窦。
另外,筛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经中鼻道流入上颌窦内,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4.鼻变态反应因上颌窦粘膜水肿,纤毛消除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窦口通气及引流不畅,而发生慢性炎症,即过敏与炎症混合存在。
5.齿源性感染上颌窦炎病期长短不一,病理变化也不一致,可分息肉、乳头、滤泡、腺体各和纤维五型。
各种炎型常互相混合或变化,现分述如下:1.息肉型亦称肥厚型和水肿型,常与变态反应有关。
粘膜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重者呈息肉性变化和囊性变,久这滑壁发生疏松变化。
2.乳头状增生型粘膜由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复层鳞状上皮,表层增厚突起呈乳头状,与病毒感染和细菌侵入有关。
3.滤泡型粘膜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呈滤泡状。
4.腺体型有粘液腺和浆液腺增生,腺管阻塞也形成囊肿。
5.纤维型亦称硬化型或萎缩型。
常有小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使动脉阻塞,粘膜供血不足,腺体退化,分泌减少、变稠,甚至可引起粘膜萎缩、纤毛消失和结痂形成。
上颌窦炎的西医疗法:1.上颌窦穿刺冲洗术1经自然孔冲洗法粘膜表面麻醉,用弯尖的上颌窦冲洗管插入中鼻道,约达前后深度之一半,将尖端转向外下方,再缓慢前拉,经过钩窦前进入自然开孔。
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兵韩德民崔顺九黄谦魏永祥刘华超刘铭鼻内镜鼻窦手术之前,上颌窦炎性或肿瘤病变,主要依靠经典上颌窦根治手术,即Caldwell-Luc术式,特点是通过唇龈切开经犬齿窝进入上颌窦。
George Caldwell 1893年于美国纽约和Henry Luc1897 年于法国巴黎分别报告该手术方式。
经过迄今已逾百年长期的不断地改进与完善,该术式已成为以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为主要适应证的一个成熟的规范化的手术[1]。
鼻内镜手术的发展和成熟,通过中鼻道或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完成上颌窦的病灶切除或引流,能够促进上颌窦的炎症恢复和功能的保留,临床已经基本取代Caldwell-Luc手术方式[1-5]。
即便如此,由于上颌窦解剖和原发上颌窦病变的特点,运用多角度内镜,包括30°和70°硬性鼻内镜,同时借助各种角度弯曲器械,上颌窦内仍有无法窥视和处理的区域[6]。
针对上颌窦需要广泛切除的病灶,Denker术式,包括经鼻在内镜下完成鼻内Denker术式经鼻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的改良[2],鼻外或经鼻上颌骨部分切除(medial maxillectomy)和面中掀翻(midfacial degloving)等手术方式仍广泛应用于临床[2-5],尽管有很好的手术视野并便于肿瘤的彻底切除,仍多要牺牲下鼻甲和鼻泪管,所以,从微创原则角度看,上述术式仍有需要改进的必要。
鼻内镜手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已经形成成熟的经鼻上颌窦手术入路,并且在以往临床实践基础上,探索出新的上颌窦手术入路,分述如下。
1. 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middle meatus antrostomy, MMA) Messerklinger强调的慢性鼻窦炎与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的病理生理状况相关,且上颌窦粘液传输和清除的方向始终朝向上颌窦自然口,即便是做下鼻道开窗,上颌窦粘液纤毛清除的方向不会改变,进而提出并规范的围绕OMC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gery, FESS),手术的主要内容为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目的】上颌窦穿刺冲洗术(maxillary antral puncture)可以清除上颌窦内分泌物,消除黏膜炎症,恢复功能。
【适应证】急、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病变活检。
【禁忌证】1.年龄偏小不能配合者。
2.全身状况差不能承受者,有出血倾向者。
【准备工作】1.用品1%麻黄碱、1%丁卡因、前鼻镜、穿刺针、注射器。
2.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避免紧张。
【操作方法】1.患者坐位,1%麻黄碱收缩下鼻甲和中鼻道黏膜,用浸湿有1%丁卡因液棉签置入下鼻道鼻腔外侧壁,表面麻醉。
2.在前鼻镜窥视下,将带有针芯的上颌窦穿刺针尖端引入距下鼻甲前端约1~1.5cm的下鼻甲附着处的鼻腔外侧壁,此处骨壁最薄,易于穿透。
注意针尖斜面朝鼻中隔,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持针,掌心顶住针的后端,使针尖朝向同侧外眦外侧方向,稍用力钻动即可穿通骨壁进入窦内,此时有一“落空”感,表明针已进入窦腔。
3.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回抽无血而有空气或脓液回流,证实针尖确在窦内。
撤下注射器,用一橡皮管连接于穿刺针和注射器之间,让患者手托弯盘并放于颏下,张口自然呼吸,徐徐注入温生理盐水冲洗,即可将脓液冲出,直至洗净为止。
冲洗时可让患者改变头部位置,冲洗完毕后如有必要可注入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4.旋转退出穿刺针,穿刺部位用棉片压迫止血。
5.必要时可每周冲洗1次。
【并发症】皮下气肿、感染、出血。
【注意事项/术后观察项目】1.进针部位、方向要正确,用力要适中,一旦有“落空”感即停。
否则,可由于穿刺部位不准或用力过大,针刺入面颊部软组织可致面颊部皮下气肿或感染,用力过猛致针穿通上颌窦壁刺入眶内或翼腭窝,导致眶内、翼腭窝气肿或感染。
2.切忌注入空气,以免引起气栓,若怀疑发生气栓,应急置患者头低位和左则卧位(以免气栓进入颅内血管和动脉系统、冠状动脉),应立即给氧及其他急救措施。
3.注入生理盐水时,如遇阻力,则说明针尖可能不在窦内,或在窦壁黏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