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鉴赏的理论与方法

散文鉴赏的理论与方法

散文鉴赏的理论与方法

1、散文最突出的特征是真实与简单。
梁实秋《论散文》:
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我们的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像译成语言文字。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
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断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平常人的语言文字只求其能达,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对于作者心中的意念真实。
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完美的状态。普通一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毛病,大概全是与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散文的毛病最常犯的无过于下面几种:(一)太多枝节,(二)太繁冗,(三)太生硬,(四)太粗陋。枝节多了,文章的线索便不清楚,读者要很用力的追寻文章的旨趣,结果是得不到一个单纯的印象。太繁冗,则读者易于生厌,并且在琐碎处致力太过,主要的意思反倒不能直诉于读者。太生硬,则无趣味,不能引人入胜。太粗陋则令人易生反感,令人不愿卒读。并且也失掉纯洁的精神。散文的艺术中之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一句有趣的俏皮话,若与题旨无关,只得割爱;一段题外的枝节,与全文不生密切关系,也只得割爱;一个美丽的典故,一个漂亮的字眼,凡是与原意不甚洽合者,都要割爱。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接了当的表现出来。散文的美,美在适当。不肯割爱的人,在文章的大体上是要失败的。

2、散文擅长“以小见大”。
佘树森《散文的艺术魅力》:
散文,就像这山谷的“岩滴”,道旁的“野花”,引人从一个极小、极细的“平凡处所”,走进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极乐世界”。
散文家这位“魔术师”,凭靠的并不是什么“点金术”,而是“有伶俐的耳目,有沉着的心思”(《小品文作法论》),使他独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而洞察其中的真谛和生命,并从仪态错综中发现事物间复杂、隐曲而又独特的联系点,从而打通了由“平凡处所”通向那“极乐世界”的幽邃的大门,同时也就把我们读者带入其中,出其不意地领略到那里的无限风光。

3、创作是作者心灵的独白,阅读是读者心灵的想象,创作与阅读都需要“会心”。
佘树森《散文的艺术魅力》:
散文对

读者的吸引力,来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白。在那里,作者的心灵总是向我们敞开着,使人得以自由出入,聆听他倾诉衷肠。不论是刻画自己,或者描叙人世,他都毫不隐蔽地融进自己的个性、灌入自己的热情。真好比是“自己在心里说自家事,或对着自己人说人家的事情一样”(李广田《谈散文》)。这种真率与坦白,本身就很能引起读者的好感、关切和共鸣。如果作者的心灵又是纯洁、美好的,自会产生出更积极的效果。
读散文时,这种共鸣的快感,还来自读者的心灵在同散文的意象融合时所引起的想像。
前人论文,曾有“会心”一说。其实“会心”就是心灵共鸣。构思为文,开始于作者与万物的“会心之顷”;我们读散文时产生的共鸣的快感,正是我们同作品中意象的“会心之趣”。这种“会心”,是那样美妙、和谐,有如丝竹之和鸣,疏梅溶淡月,使人无以名状,只有颔首微笑而己。

4、出色的散文兼容知性与感性。
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
文学作品给读者的印象,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每有知性与感性之分。所谓知性,应该包括知识与见解。
至于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而令读者如临其景,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也就是富于“临场感”
散文常有议论文、描写文、叙事文、抒情文之分,准此,则其第一类应是知性散文,其余似乎就是感性散文了。其实,如此分类,不过便于讨论而已。究其真相,往往发现散文的名作,在这些功用之间,只是有所偏重,而非断然可分。文章的风格既如人格,则亦当如完整的人格,不以理绝情,亦不以情蔽理,而能维持情理之间的某种平衡,也就是感性与知性的相济。也因此,知性散文之中,往往有出色的感性片段;反之,在感性散文里,也每有知性的片段令人难忘。
准此,则把散文分成知性与感性,往往失之武断,并无太大意义。许多出色的散文,常见知性之中含有感性,或是感性之中含有知性,而其所以出色,正在两者之合,而非两者之分。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文章常有硬性、软性之说:有杆无旗,便失之硬性;有旗无杆,又失之软性。又像是水果,要是一味甜腻,便属软性,而纯然苦涩呢,便属硬性。最耐品味的水果,恐怕还是甜中带酸,像葡萄柚那样吧。

5、散文最一般的规律是“形散而神不散”。
韩少华《散与不散》:
所谓“神”,主要指的是以作家社会实践为基点,在作品中所反映

出的思想倾向、创作意向和思路趋向。“神”,应该是一个活泼的、富于动感的东西,是一个具有明确的方向感的东西。说它是作品的灵魂,其用意是与此相通的。而这里所说的“思想倾向”,是就作家的整体意识,也就是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即世界观,是作为一篇作品的观念或意识的背景与前提而言的。这在具体作品中或许并不直接宣示,但它起着根本性的、主导性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作意向”,是指作家在一篇具体作品中,通过特定的题材所要达到的意图或目的,这是作家整个世界观在这一具体作品中的体现,是他的观念和意识在作品个体中的流露;它往往是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甚至是同一的。这里所说的“思路趋向”,是指在创作意向或主题制约之下,作品所体现的作家思维路径,即做为作家构思成果的特定思维进程,这是主题在作品中得以表现的具体程序。简言之,“神”是作品的“虚”的方面,是需要贯通在一定的实体中才得以体现的。
所谓“形”,就是作品的这个寓“神”于其中的实体。或借用比喻性的说法,叫做作品的血肉筋骨,物质存在。它包括反映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材料,语言材料和形式,文学样式和手段,段落的构成和排列,直至标题、行款、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所有外化的、特指的、实体性的东西。如果用我们所熟悉的术语所表述的话,就是通常所说的“题材”以及“段落”“层次”“结构”“线索”“衔接”“过渡”“交代”“照应”“词语”“句子”……其中包括作品物质存在以及一系列标示性的表述方式、表述手段和表述技法。总之,上述这些东西在一定作品中的有机综合,就该是这作品的“形”了。
“形”与“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大体表现为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
首先表现为题材的片断性同主题的集中性之间的对立统一。题材的片断性,就是说,表面看去不相连贯、无所谓因果的若干材料或细节,自身也并不具备情节上的相对完整性,但在一定主题贯通之下,就成为一个活的整体,这在小说,剧本等文学样式中怕是少见的。
其次,是层次的自由性同思路的确定性之间的对立统一。作品的层次,主要指题材在作品中出现的先后或程序。层次的自由性,就是说,题材的安排可以不像小说,特别是不像剧本那样直接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而全文的思路,却是经过构思,表现出鲜明的、确定的趋向和目标的。当然,这思路绝非平直呆板而是应曲尽迤逦转折之能事的。
再次,是表达的机动性同线索的持续性之间的对立统一。这里所说的“表达

”,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语文基本表达方式。即便一篇之中,也尽可因立意取材的需要,或叙事,或议论,或写景,或抒情,穿插交错,一任择之。这中间并无成法,也无定式,而尽可以灵活些、多样些。在这些方面,散文是具有很大的机动性的。但是,文章的线索,应在客观上保持着自己的持续性。在这里应明确的是,此处所谓“线索”,指的是文章层次赖以得到条理化的客观依据。例如,叙事性散文常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抒情性散文常以作家思绪为线索,等等。在作品中无论行文如何灵动跳脱,但在暗中制约着全文进程的线索,则应保持自身的持续性,任意改变线索的依据,在通常情况下是不适当的。

6、散文鉴赏的一般法则是感受与诵读,散文鉴赏的两个重点是线索与主题,散文鉴赏的两个难点是结构与作法。
魏怡《散文鉴赏方法谈》:
“以心会心”,感同身受的审美鉴赏,应该说是我们探索散文之美的最为基本的方式方法。
散文鉴赏要特别注意抓住声感的突破口。从声感出发,因声求气,循声得情。因声求气,循声得情,就是根据文章的言之短长、声之抑扬来诵读,并通过诵读来体会作者贯穿在作品里的文气,又通过对文气收放的品味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鉴赏散文,思想倾向先可以不问,结构技巧也可以先不去管,关键在于必须窥见文章从何“飞”来,又如何“飞”去。这文章飞动的来龙去脉,人们常称之为“线索”。如果我们把作者行文的线索牵住了,然后再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依源整派也就犹如按图索骥一样容易得多。此时,其文章无论怎样“出没隐见,变化无穷”地飞来飞去,但读者一样能够驾驭,达到循干理枝,因枝振叶,纲领昭畅,牵一线而明全篇。
主题亦叫中心,是作者在散文里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社会种种现象的态度和观点,它是一篇散文形成的灵魂。鉴赏散文,将散文的“灵魂”──主题探索到了,也就等于抓住了散文作品的本质,它同样是散文鉴赏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步骤。 探索散文主题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第一,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第二,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第三,从作品的重点段落探索主题。第四,从作品的内部联系中探索主题。第五,从作品的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
结构是散文包括一切文章的组织法则。人们常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把材料比作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也就是文章的骨架了。一篇散文的内容必须依靠结构固定并显示出来,结构是作品思想内容的形式体现。鉴赏

散文,对其结构进行剖析,也就好比是对散文进行人体解剖一样,这对于我们了解散文的内部构成与联系,深入到散文的骨子里头仔细理会其奥妙所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对散文结构的剖析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剖析结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亦即给散文分段。二是剖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看是如何完整、严谨和自然的。三是剖析结构的局部特征,深入研究开头、结尾和过渡。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