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管理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132.82 MB
- 文档页数:39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出土骨签之名物考
于志勇
【期刊名称】《考古与文物》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地出土的刻字骨签,是近年来汉代考古的重要发现④。
刘庆柱、李毓芳、吴荣曾、赵化成、李均明、刘振东、张建锋等先生曾分别对骨签的命名、性质、用途、年代及其刻文所见工官、书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和探讨,多有建树,丰富了我们对于汉代历史文化的认知。
笔者拟在各位前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各地出土弓、弩材料的分析,就未央宫遗址出土骨签的名实、器用之性质以及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教正。
【总页数】15页(P48-62)
【作者】于志勇
【作者单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 [J], 王婷;张晓巍;
2.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 [J], 王婷;张晓巍
3.大遗址保护的环境视野r——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为例 [J], 孔若旸
4.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植物配置及生态修复策略——以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环境修复植物专项设计为例 [J], 刘卓君; 赵文斌
5.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述略 [J], 李毓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简述牛一凡(北方工业大学,内蒙古包头014040)西安是以历史上建有多个古都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人文资源,但因近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有较大矛盾,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文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期通过简述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程,探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过程中理念的演变。
保护历程;保护理念;历史文化名城展依旧不先进,致使朱雀大街规划为一条直抵城墙的断头路,不利于当今城市格局定位与发展,后期规划后新建的北大街就是为了在保留旧城的基础上重新塑造新的城市格局。
西安的古城墙决定了城市的圈层式结构发展,嵌套式的古城墙中间夹杂着环城绿地与居住区,形成了以明城墙为核心的一心、一轴、一圈(涵括西安全市的都市生态绿地保护圈)、两网(水网、路网)、四环(环城墙绿化带、城市二环绿化带、环城公路绿化带、西咸绕城路绿化带)、四带、六区、八廊、多斑块的城市发展保护格局。
1.2城市历史沿革西安市自公元前11世纪中期建都于西周丰镐,已1西安城市概况1.1城市概况西安是典型的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此类城市是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的城市,并且有着布局严谨的核心都城区,周围设有古城墙,城墙带有瓮城。
主城区按照旧时建都留存的城市规划理念进行设计,保留了方形路网、对称轴线、方正的城墙城河、以及由街、巷、院构成的空间层次体系。
双轴线的城市轴线设计,唐长安时期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及西安现有中轴线(南大街-北大街),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同时进行了创新,这种异于北京不去强化古代中轴线却另辟新线的行为也是西安规划的特色。
由于汉唐时期,城市发现代园艺2020年第19期寓吉、言志、比德、禅心、怡趣、定情等意念,比如梨花伴月景中的寄思情怀,荷塘月色下的怡情怡趣,竹林筛月里的禅心比德等。
任何一种植月意境都含有园主所特有的情感意念,参与者需要通过冥思联想才能与造园者产生情感共鸣。
A STUDY ON THE GOVERNANCE MODE OF LARGE
HERITAGE SITES FROM A MULTISCALE PERSPECTIVE: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HANG'AN CITY SITE OF THE HAN DYNASTY 作者: 陈稳亮[1];冀剑雄[2];宋孟霖[3]
作者机构: [1]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2]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长安大学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
页码: 48-56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大遗址;多尺度分析;适应性治理;汉长安城
摘要: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地处城市边缘区的大遗址的治理问题已成为我国空间治理的一大
难题.面对汉长安城遗址管理的尺度失配问题,在对国外多尺度研究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前后的两个不同时段,分别以遗址区和典型村落作为焦点对遗址区系统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基于遗址区系统的结构特征、驱动要素和演化趋势,对汉长安城遗址适应性治理的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图)2007-11-23 13:33:5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世世代代先民留下的建筑,饱含着逝去的岁月传来的信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活的见证。
沧海桑田,荣辱兴衰,承载着多少光荣与梦想……华夏文明之绵长,长安古都之辉煌,古迹遗址之珍贵,保护遗址之迫切,一字一句无以表达,留住我们的根与来时的路……西安周秦汉唐四大遗址方位图古都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国都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3个皇朝先后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历经朝代最多的城市。
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博导孙福喜长安区文物局局长田小玲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总面积108平方千米,包括西周都城丰京、镐京遗址,秦代阿房宫遗址和早期秦都城栎阳遗址,汉代长安城遗址,唐长安城遗址和大明宫遗址。
这四大遗址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西周都城丰镐遗址—西安最早的都城位于西安户县的周文王之父周王季陵位于咸阳周陵乡的周文王、周武王陵(考古未确定)西周终结者——位于临潼区的周幽王陵丰镐是西周的都城,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25公里的长安区沣河两岸,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
丰在西岸,镐在东岸,之间桥舟相通,实际上是一个都城的两个分区。
丰镐的建立,揭开了我国许多王朝在西安建都的历史。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作丰邑,周武王作镐京,至公元前770年东周平王东迁洛邑止,近300年间,丰、镐两京一直是西周王朝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周烽火台遗址二、秦阿房宫遗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遗址阿房宫是秦朝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建于惠文王,扩建于秦始皇,遗址位于西安市三桥镇南。
大殿遗址现有夯土台基长1300米,宽500米,高20米,高出地面部分达10余米,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当年的阿房宫规模宏大,大殿东西500步,南北50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阁道相连,南达终南山,宫前立12个铜人。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作文篇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之旅》我一直对历史挺感兴趣的,尤其是那种古老的宫殿遗址,感觉特别神秘。
这不,前几天我就去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
一进门,我就被那大片大片的空地惊到了。
嗨呀,这地儿可真够大的,我瞅着都有点懵。
就感觉自己像个小蚂蚁,闯进了一个以前超级大的世界。
沿着路往前走,我看到一些矮矮的土墙,有的墙缝里还长着杂草。
我凑近了仔细瞧,那草小小的,绿绿的,在风里晃悠着,就跟在那跟我说“看,我在这古老的墙上也活得挺好呢”。
再往前走有一些复原的建筑模型,别说,虽然不是真的古建筑,但做得还真挺像那么回事。
我在一个类似宫殿大门的模型前站了半天,想象着以前的人穿着长袍大袖走进走出的样子。
那时候的人是不是都特别讲规矩啊,像我这样毛毛躁躁的,估计在这儿一天得被罚个好几回。
后来我走到一个池塘边,那池塘说是以前宫殿里的一部分。
水还算清澈,里面还有几条小鱼游来游去,我就盯着那鱼看。
有一条小鲫鱼,慢悠悠地游着,一会躲在水草后面,一会又冲出来。
我看它看得入神,结果差点一脚踩进水里去,还好旁边有个小石块我踩住才稳住身子。
这要是掉进去,那就成落汤鸡了,肯定特别狼狈。
在这遗址公园里,天上老是有鸟飞过,叽叽喳喳的。
我觉得吧,它们肯定也觉得这儿有意思,不然咋天天都来呢。
我在公园里晃悠了大半天,腿都快走断了。
可心里特别高兴,就好像走在时间的长廊里,摸到了以前汉朝的边儿。
这一趟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之旅可真有意思。
篇二《闲逛未央宫遗址公园》周末的时候,没什么事儿,我又跑到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去了。
这次去呢,我就想好好找一找那些不一样的角落。
刚进去没多远,我就发现一条小路。
这小路两边全是半人高的草,看着有点荒芜,但是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就顺着小路走了进去,那些草叶子擦着我的腿,有点痒痒的。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阵沙沙声,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是什么奇怪的东西呢。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田鼠从草丛里窜到另一头去了。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游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位于西安市未央区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
听爸爸说,这里曾经是西汉皇帝居住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之一,我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一走进公园,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高大的城墙、古老的宫门,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汉朝。
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走,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宫殿的遗址,虽然它们已经变成了废墟,但在我眼里,它们依然那么雄伟壮观。
我们首先来到了未央宫的前殿遗址。
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的正中,其它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
站在前殿的台基上,我想象着当年皇帝在这里处理国家大事的情景,心里不禁肃然起敬。
爸爸告诉我,未央宫的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这让我更加惊叹不已。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椒房殿遗址。
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据说下面还有秘密通道呢!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那些通道了,但我可以想象,当年皇后和宫女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我还在椒房殿遗址旁边的小树林里,发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正在忙碌地寻找食物,样子可爱极了。
在公园里,我还看到了许多考古学家叔叔阿姨们在认真地工作。
他们拿着小铲子和小刷子,在遗址上仔细地挖掘和清理。
爸爸告诉我,他们是在寻找更多关于未央宫的文物和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朝的历史和文化。
我觉得他们的工作真是太神奇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中午。
我们在公园里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铺开野餐垫,开始享用美味的午餐。
我一边吃着妈妈做的三明治,一边欣赏着周围的风景,心里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这次游览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汉朝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和神奇。
我想,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要来这里参观,了解更多关于未央宫的故事和秘密。
未央宫那些事儿西安这座城,有太沉的历史底蕴,只要走出家门,便可感受到到秦砖汉瓦的气息。
沿着光阴的定格,行走于历史的棋盘之上,似乎还可看到丞相萧何如何精心收集文书典籍,修建石渠阁、天禄阁;汉惠帝、汉武帝、汉宣帝广集天下藏书,夯建“汉文化”坚实根基;布衣董仲舒如何直言武帝尊崇儒术,“石渠讲经”铸造儒家文化千年源远流长;雄才卫青、霍去病纵横万里抗击匈奴,打造军威国魂;司马相如、司马迁铁血丹心,激扬文字,书写千古绝唱;千古一人张骞持节而行,千辛万苦,坚韧不拔,开拓两千年“丝绸之路”;还有椒房殿金屋藏娇、倾国倾城、花飞燕舞的芬芳......让我们翻开2000年前这部大汉书,谈谈未央宫的那些事儿~为什么叫未央宫?“未央”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诗中的“未央”作“未尽”、“不尽”、“未已”解。
汉代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未央”多与“万岁”、“延寿命”等语汇同时出现,包含吉祥之义。
这一点在汉代瓦当文字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如“长生未央”、“长乐未央”、“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等;在铜镜铭文中也大量出现,如“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结心相思,毋见忘”等。
此外,“未央”也是汉简记载最为多见的人名之一,上至于“侯”,下至于“奴”,都有以此为名号者。
由此说明,在汉代“未央”、“长乐”是全国各个阶层通行的吉语。
作为吉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
汉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
未央宫是如何建成的?项羽入秦后,将秦时旧有的宫殿大都焚毁了,只有兴乐宫稍受破坏而得以存留。
刘邦建立汉室后,最初定都洛阳,三个月后迁都长安。
迁都后,刘邦将兴乐宫稍加修复,改为长乐宫,做为自己的宫室,并在这里处理政务。
后来,刘邦嫌长乐宫的规模还不够大,不足以表现出泱泱大帝国的形象,于是开始建造自己的宫殿,命丞相萧何主持设计和建造,这便是未央宫。
汉长安城营建中未央宫的空间作用与影响
姚成;吴国源
【期刊名称】《古建园林技术》
【年(卷),期】2024()2
【摘要】未央宫作为整个西汉帝国的政治中心,其选址、规模、宫城形制对整个汉长安城的规划设计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学界关于未央宫的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宫殿本身,而对于未央宫宫城与汉长安城的空间布局关系则仍可深入探究。
本文立足于汉未央宫和汉长安城建设的动态历史过程,以历史文献,考古成果为依据,探讨未央宫营建对汉长安城城市轴线、路网分布、功能分区、标志性建筑等方面产生的空间作用与影响,并以此揭示汉长安城以未央宫为核心构建的空间秩序,以及其所蕴含的都城空间规划整体思想与智慧。
【总页数】6页(P58-63)
【作者】姚成;吴国源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校订(九则)
2.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生”字考
3.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以汉长安城未央宫为例
4.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书法
5.薛季宣《未央宫记》与汉长安城未央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朝文化景点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留下了许多文化景点。
以下是一些汉朝文化景点的介绍:
1.汉长安城遗址:汉长安城是汉朝的都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
遗址内有许多宫殿、城墙、街道等遗迹,是研究汉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2.未央宫遗址:未央宫是汉朝皇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
遗址内有许多宫殿、殿堂、门阙等建筑遗迹,是研究汉朝皇宫建筑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3.汉阳陵:汉阳陵是汉朝景帝刘启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陵附近。
陵墓内有大量的陪葬坑和陪葬墓,是研究汉朝丧葬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4.茂陵:茂陵是汉朝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陵附近。
陵墓内有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是研究汉朝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5.霍去病墓:霍去病墓是汉朝将军霍去病的墓地,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陵附近。
墓地内有大量的石刻和文物,是研究汉朝军事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6.褒斜道:褒斜道是汉朝时期的一条重要通道,位于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处。
道路沿线有许多古代建筑和遗址,是研究汉朝交通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7.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位于河南省
洛阳市龙门山。
石窟内有大量的佛像和壁画,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
以上仅是一些汉朝文化景点的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景点和文化遗产值得探索和研究。
作者: 刘庆柱;李毓芳;张连喜;杨灵山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1002-1011页
主题词: 墙基;未央宫;遗址;建筑群;房屋建筑;汉长安城;发掘;廊道;东西向;长方形
摘要: <正> 1987年10月——1988年5月,我队发掘了汉长安城未央宫第四号建筑遗址。
该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柯家寨村西南,东南距未央官前殿遗址400米,未央宫第二号建筑遗址(即椒房殿遗址)在其东350米。
四号遗址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现代水渠,破坏了遗址东、西两边部分。
此次遗址发掘面积5575平方米,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后。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植物配置及生态修复策略——以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环境修复植物专项设计为例刘卓君; 赵文斌【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9(026)009【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植物配置; 生态修复; 生境营造【作者】刘卓君; 赵文斌【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2010年公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定义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上述定义明确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同时兼顾遗址保护与公园的功能属性,故对其植物配置及生态修复提出了多方要求。
本文针对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环境修复植物专项设计实践进行探讨。
1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植物配置及生态修复功能植物配置是城市公园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完成公园生态职能的主要工具。
对于考古遗址公园来说,其主要目标是保护与展示遗址,故植物配置应以突出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功能为主,兼顾城市公园植物种植的一般功能。
1.1 城市公园植物种植的一般功能城市公园植物种植的一般功能包括:构成景物,丰富园林色彩;组合空间,控制风景视线;表现季节,增强自然气氛;改善地形,装点山水建筑;覆盖地表,维持生态作用;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
1.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植物配置及生态修复的特殊功能考古遗址公园内的植物种植要与遗址的保护和展示相结合。
一般来说,除满足游客科普、文化教育、游憩等需求,植物景观在考古遗址公园中很少被强调。
1.2.1 诠释遗址本体及周边环境价值在遗址保护范围内,植物配置要服从和服务于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绿化标识是常见的遗址本体展示方式之一,即在地下遗址进行回填保护后,通过在地面上种植浅根系灌木和铺设草皮来标识地下遗址的格局和范围。
西安汉城遗址二期规划
全面启动特区建设范围内的基础设施。
记者了解到,备受关注的未央宫遗址提升项目二期将于今年月份建成开园,届时,这里将重现汉文化魅力,XX市民又有了一个探访历史的打卡地。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该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
一期占地2平方公里,已于XXXX年X月X日建成开园,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量89万人次。
项目占地259亩,拆除面积53万平方米,保留面积6万平方米。
项目计划总投资29亿元,于XXXX年X月开工建设,计划XXXX年内建成营业。
截至3月底,完成投资53亿元,达年计划的833%,计划8月底全面完成,月份开园迎客。
X月XX日,XX市一季度重点项目观摩团走进未央区,对正在建设的未央宫遗址提升项目进行观摩。
记者了解到,备受关注的未央宫遗址提升项目二期将于今年10月份建成开园,届时,这里将重现汉文化魅力,XX市民又有了一个探访历史的打卡地。
现场:民宿改造、绿化提升、修建道路等。
在未央宫遗址提升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素地施工,有的整理草坪,有的修建游园道路,还有的安装指示牌、改造民宿。
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据了解,未央宫遗址提升项目由XX汉长安城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建设时限为XXXX年-XXXX年,占地面积9165亩。
写汉长安城遗址区著名历史景点讲解词《汉长安城遗址区著名历史景点讲解词篇一》嗨,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到了充满神秘和厚重历史感的汉长安城遗址区。
首先,我得带大家去瞧瞧未央宫遗址。
你看这一片广阔的土地,它就像一位沉睡的巨人,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也许当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是一堆土堆和杂草,可别小瞧了它,这里曾经可是大汉王朝的心脏地带呢。
未央宫啊,那在当时可是超豪华的宫殿建筑群。
想象一下,两千多年前,这里到处都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雕梁画栋,那建筑的精美程度,估计能闪瞎咱们的眼。
就说那宫殿的大门吧,可能就像一个巨兽张大的嘴巴,威严而庄重,迎接来自各地的朝拜者。
走进宫殿内部,地面也许是用精心打磨的石板铺成的,光脚踩上去都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大臣们穿着长袍,迈着小碎步,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不小心就触犯了什么规矩。
我听说有这么一个故事啊,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
据说当年汉武帝就在这未央宫里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能上天入地,和神仙聊天。
醒来后呢,他就觉得这是上天给他的启示,于是更加积极地治理国家,开疆拓土。
这个故事就像是给未央宫又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咱们再看这未央宫的花园,虽然现在只剩下一片荒芜,但当时肯定是繁花似锦,各种奇花异草争奇斗艳。
那花朵就像一个个盛装打扮的姑娘,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说不定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就像现在的国宝一样珍贵。
可是啊,岁月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把这一切都刻得面目全非。
站在这里,我就忍不住想问,咱们现代的建筑和当时的未央宫相比,是进步了还是缺少了些什么呢?现在的建筑大多是钢筋水泥,虽然高大坚固,但好像少了那份历史的韵味和文化的沉淀。
而未央宫,即使只剩下残垣断壁,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大汉王朝的那种气魄和威严。
咱们在这未央宫遗址上走走,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历史的琴弦上,弹奏出古老而悠扬的乐章。
虽然它现在看起来很破旧,但这破旧背后的故事,却能让我们着迷。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把我们吸引,让我们去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秘密。
大遗址保护与村镇发展的矛盾与协同——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北徐寨为例李文竹【摘要】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和当地村镇发展出现了明显矛盾.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一直以来汉长安城遗址都深陷"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尴尬局面.在此背景下,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的北徐寨为例,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北徐寨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对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之策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2页(P99-100)【关键词】大遗址保护;村镇发展;矛盾;协同;汉长安城;北徐寨【作者】李文竹【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引言:最近以来,城镇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博弈问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大遗址不单单带有一般文化遗产所具备的文物属性,还有着区域自然和社会特征的区域属性。
然而,大遗址所具有的多元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其保护与利用过程的复杂性。
笔者以“具有典型性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的北徐寨”为例,对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区内村镇发展产生的矛盾进行探究。
并将其经验进行推广与复制,进而惠及整个遗址区,以期对我国大遗址区域的保护提供借鉴作用。
1.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发展的背景分析汉长安城遗址地处西安市西北角,是我国当前覆盖范围最大、保存完整度最高、遗迹最丰富的都城遗址。
受限于文物保护政策,汉长安城遗址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均与其他地区有着显著差距。
此外,西安市城市外延发展规划导致遗址区内存在大量非法圈现象和违规用地企业,对遗址区内数万居民正常居住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北徐寨发展的矛盾分析2.1 北徐寨概况北徐寨村现属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办。
村南紧贴见证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场所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汉长安城遗址直城门大街。
与未央宫前殿遥遥相望,交通发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称“北阙甲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