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269.69 KB
- 文档页数:4
港口集疏运效率提升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港口的集疏运效率变得愈发重要。
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门户,其效率直接关系到物流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如何提升港口的集疏运效率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要提升港口的集疏运效率,必须进行现有设施和设备的优化和升级。
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先进的装卸设备以及智能化的信息系统都是提高港口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卸机械设备,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并提高装卸效率。
同时,运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跟踪和准确定位,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减少仓储时间。
此外,通过对港口的布局和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在港口中的中转、堆存和运输环节。
其次,科学合理的运输规划和配送系统也是提升港口集疏运效率的必要条件。
港口作为货物的进出口中转站,运输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的效率。
合理的运输规划应考虑到货物的特性、目的地的位置以及市场的需求,在保证准时交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此外,建立高效的配送系统也是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的关键。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优化配送流程,可以减少运输环节的中转和等待时间,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
另外,港口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提升集疏运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货物、车辆和人员的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货物的运输状态和位置,提前预警和解决潜在问题,保证物流流畅和运输安全。
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港口与货主、航运公司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对接,提供精确的运输需求和货物清关信息,提高物流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这不仅能够降低物流成本,还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最后,提升港口集疏运效率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创新。
港口作为复杂的物流系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运营和管理。
因此,加强人员培训和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是保证港口运作高效的基础。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港口集疏运效率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上海港物流集疏运系统现状及优化建议作者:汝熙玲来源:《水运管理》2011年第11期【摘要】为推动上海港口物流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论述我国港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上海港集疏运体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上海港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认为要建立完善的集疏运体系,首先要确定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目标,解决供需矛盾以及集疏运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配等问题。
【关键词】港口;物流;集疏运;经济腹地;公路;铁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贸进出口货物大幅增长,进出口物流量不断攀升,对于港口及其集疏运体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我国沿海已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等不同层次和功能的港口共存的总体格局。
每个干线港都有相对稳定的经济腹地,并具有一定规模及通过能力的内陆集疏运体系。
在我国公路、铁路、水路(沿海和内河)三种集装箱集疏运方式中,公路承担80%以上的集疏运任务,水路约承担10%,铁路仅承担2%~3%。
我国港口集疏运对公路运输过于依赖,铁路和水路运输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集疏运运输方式承担率呈现“一边倒”的状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配合不够合理。
与国外一些先进大港相比,我国港口集疏运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向内陆延伸不够,公路集疏运效率有待提高,内河航运竞争力较低,铁路集疏运优势不明显,等等。
尽管我国近十年来港口经济发展较快,但是我国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距离,港口集疏运能力与国际大港相比也存在差距,内陆疏运不及时、设施能力紧张等成为港口发展的“绊脚石”。
1 上海港物流集疏运系统现状上海港是腹地型的国际性集装箱吞吐港。
它位于长三角前缘,扼长江入海口,兼具内河港、河口港以及沿海港的特点,是我国沿海主要枢纽港之一。
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以长江流域为后盾,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腹地广阔,能够为集装箱运输提供大量的适箱货源,其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近年来,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使得港口运输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港口作为连接内外贸易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商品进出口、货物转运等关键任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一、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的背景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布局港口,从而打造一个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体系。
当前国内外贸易形势严峻复杂,国内外市场的开放程度大大提升,对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效的港口集疏运输网络可以为货物运输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
二、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港口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优化的配套设施,提高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2. 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直接关系到商品的竞争力,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可以通过优化港口运输线路、提高物流设备水平等方式,减少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降低物流环节的费用。
3. 加强地区经济联系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可以打造一个物流交通网络,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的实施策略1. 合理选择港口位置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需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选择港口位置。
一方面,要确保港口紧邻海洋,便于船只运输;另一方面,要考虑港口到内陆交通网络的连接,方便货物的进出。
2. 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需要重视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码头、堆场、仓储设施等。
防范自然灾害,加强港口抗震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
3. 优化物流配套设施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需要注重优化物流的配套设施,包括道路、铁路、航路等。
加强与物流园区的合作,提供便捷的通行条件,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4. 强化信息化管理港口集疏运输网络规划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完善的港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港口码头设施的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建设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港口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作为货物进出口的重要枢纽,港口的设施和运输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其中,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的建设是港口码头设施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的概念、优势以及建设的路径和挑战进行探讨。
多式联运是指在不同的运输模式之间进行有序、高效的货物转运与连接。
它弥补了各种运输模式的不足,综合运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运输的连续性。
多式联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运输成本。
各种运输模式的优势可以相互补充,通过选择最经济、最高效的运输方式进行联合运输,可以降低整体运输成本。
例如,长距离的货物运输可以选择铁路或水路,而短途配送可以选择公路运输,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效率和经济性。
第二,提高运输效率。
多式联运可以使货物在不同的运输模式之间进行快速转换与连接,避免货物在中途进行频繁的装卸和转运,加快货物的运输速度。
同时,运输信息的集成管理也能够提高货物的跟踪与管理效率,确保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和可控性。
第三,实现资源共享和环境保护。
多式联运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模式之间的资源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
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和运力配置,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可以选择水路运输,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
为了建立完善的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第一,加强港口码头设施建设。
港口码头设施是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的基础,需要提供高效、安全的货物装卸和转运设施。
包括升降机、装卸桥、堆场、仓储设施等,以满足货物不同运输模式之间的转换和连接需求。
同时,还需要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货物的跟踪与管理。
第二,强化运输保障能力。
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的建设需要强化运输保障能力,确保货物的安全、高效运输。
包括加强货物的包装与装卸操作,完善货物运输的保险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
港口集疏运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港口集疏运结构是指通过港口的集疏运系统,将货物从生产地运送到目的地的过程。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物流需求的增加,港口集疏运结构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是实现货物快速、高效、安全运输的重要环节。
港口集疏运结构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组织,实现货物的快速处理和转运,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它包括港口的建设和管理、物流设施的规划和运营、货物的装卸和分拣等多个环节。
在港口集疏运结构中,港口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港口作为货物交流的中心,承担着货物装卸、仓储、运输等重要功能。
通过港口的集疏运系统,货物可以快速地从海、陆、空等不同的运输方式转换,并在转运过程中实现高效的装卸和分拣。
同时,港口还提供了货物流通的信息和服务支持,为供应链的顺利运作提供保障。
港口集疏运结构的发展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政策支持等。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港口集疏运结构不断发展壮大。
新兴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港口集疏运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港口集疏运结构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将对港口集疏运的定义和背景进行介绍,明确其重要性和作用。
然后,我们将从分类的角度分析港口集疏运结构的不同类型,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最后,我们将总结港口集疏运结构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港口集疏运结构在物流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2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介绍港口集疏运结构的相关内容。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会对港口集疏运结构进行一个概述,介绍其背景和定义,说明港口集疏运在物流和贸易方面的重要性。
接着,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即正文和结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最后,会阐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港口集疏运结构的分析,探讨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物流集疏运体系一、引言物流集疏运体系是指通过集中和疏散物流运输资源,实现物流运输的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
本文将从物流集疏运体系的定义、结构、优势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定义物流集疏运体系是指通过建立起集中和疏散物流运输资源的网络,使物流运输能够高效、便捷地进行。
它包括物流集散中心、物流枢纽、物流配送中心等组成部分,通过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物流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运作。
三、结构物流集疏运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物流集散中心物流集散中心是物流运输资源的集中和分配中心,它通过集中存储和分拨货物,实现物流运输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物流集散中心通常位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具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能够高效地进行货物的装卸、分拨和配送。
2. 物流枢纽物流枢纽是物流集疏运体系的核心环节,它连接不同的物流运输方式,实现货物的转运和换乘。
物流枢纽通常包括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等,通过建设高效的装卸设施和信息系统,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3. 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集疏运体系的末端环节,它负责将货物从物流枢纽运送到最终的目的地。
物流配送中心通常位于城市或乡镇的交通枢纽附近,通过建设配送车队和配送网络,实现货物的及时配送和送达。
四、优势物流集疏运体系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物流效率通过集中和疏散物流运输资源,物流集疏运体系能够实现物流运输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运作,提高物流效率。
它能够减少货物的中转次数和运输距离,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2. 优化物流网络物流集疏运体系能够优化物流网络,实现物流运输的快速和便捷。
通过建设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枢纽,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提高物流运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提升服务质量物流集疏运体系能够提升物流运输的服务质量。
通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络,实现货物的及时配送和送达,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对策研究——以厦门港为例摘要港口集疏运系统是港口持续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集疏运能力与吞吐量有紧密联系。
近年来,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迅猛,致使过度依赖公路运输的集疏运系统面临拥堵不畅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现状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分别提出对策。
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港口的重要性,表明了港口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其次,介绍了厦门港集疏运现状,重点分析了公路集疏运、铁路集疏运、水路集疏运和航空集疏运四个子系统,发现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主要问题是运输方式不协调。
然后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分别对集装箱吞吐量的影响。
最后,根据厦门港历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通过灰色预测来预测未来5年的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以此为据,预测出厦门港未来五年的集输运量,随后提出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发展战略,增强港口竞争力,为以后其他港口的集疏运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港口集疏运系统;吞吐量;时间序列分析法;灰色预测模型一、绪论(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研究背景在任何国家,港口对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港口最先是交通枢纽,是相互转换运输方式的地区,大量货物集聚在这里,继而拉动经济发展。
同时,加工工业也在港口周边地区发展起来,工业由此慢慢发展起来。
之后第三代港口的出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一些代理行业,物流业也得到了发展。
如今已发展到第四代港口,它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时代,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共享。
厦门港地理条件优越,港区内外岛屿众多。
宽广的港域、较深的水域以及常年不冻的特点使得厦门港是福建省一个重要贸易港口,是我国东南沿海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口岸,是海峡两岸经济交流的枢纽港,也属于我国主要集装箱干线港之一。
2.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研究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现状,运用适当方式对集疏运系统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集疏运系统的实际状态,从而提出厦门港集疏运系统发展对策,提升未来服务水平,积极向国际化港口转变。
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研究方法结课论文2014-2015第2学期院(系)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物流管理班级:物流1421****:***学生姓名:王国草35 李秋兰28黄有厅25 陈秋龙49黄萍31 冷燕婷29莫海娟 4 于庆20管玉嫡142015 年 6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集疏运体系,钦州港,吞吐量 (1)一、绪论 (2)1.1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2)1.1.1区位优势 (2)1.1.2政策支持 (2)1.2文献综述 (3)1.1.1前言 (3)1.2.2国外文献综述 (4)1.2.3国内文献综述 (4)1.3文章构架思路 (5)二、钦州港口集疏运系统分析 (6)2.1、国内外港口集疏运分析 (6)2.1.1.新加坡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 (6)2.1.3.鹿特丹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 (6)2.1.4.天津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 (7)2.2钦州港概况 (7)2.2.1运输节点 (7)2.2.2钦州港运输通道及网络 (8)2.2.3钦州港组织运营与管理 (9)2.2.4钦州港航道现状 (9)2.2.5钦州港口吞吐量 (9)三、钦州港口集疏运系统存在的问题 (10)四、钦州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 (11)4.1加快沿海铁路建设,完善北部湾港口铁路集疏运网络,进一步提高铁路运力。
(11)4.2完善公路运输网络,提升港口公路集疏运能力 (12)4.3推进平陆运河的建设工作,实现西南腹地通江达海 (13)4.4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13)4.5加快发展港航服务业 (13)4.6加强信息网络化平台建设 (14)4.7加快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建设 (14)4.8转变经营方式, 提高港口竞争能力 (14)4.9发展大客户战略 (15)4.10改变港口物流经营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15)4.11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16)五、结论 (16)参考文献: (16)广西钦州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研究摘要2011年7月在《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中,将钦州定位为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钦州港口吞吐量的增长以及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钦州集疏运系统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港口集疏运结构调整示范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港口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面对能源紧张、环保要求提高等问题,传统港口的集疏运结构已难以适应新的挑战。
因此,进行港口集疏运结构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此方案旨在通过优化港口集疏运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全球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对现有集疏运结构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二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革方案;三是实施改革方案并进行监测与评估。
具体而言,我们将首先对港口的吞吐量、运输方式、运输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如优化运输路径、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装卸效率等。
最后,我们将实施改革方案,并对改革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
三、实施计划步骤1. 港口现状评估:通过收集港口相关数据,对其集疏运结构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2. 问题分析:针对评估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本原因。
3. 制定改革方案: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改革目标、措施、时间表等。
4. 方案审批:将改革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审批,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实施改革:在审批通过后,开始实施改革方案。
同时,建立监测机制,对改革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和评估。
6. 监测与评估:定期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港口,特别是大型综合性港口和主要贸易港口。
这些港口的集疏运压力较大,运输方式相对单一,具有较大的改革空间。
同时,这些港口的改革成功经验可以为国家其他港口集疏运结构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创新要点1. 综合评估:本方案将全面评估港口的吞吐量、运输方式、运输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方面,为制定针对性改革措施提供依据。
2. 优化运输路径:通过对港口的运输路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3. 推广清洁能源: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在港口集疏运中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
080海峡科技与产业港口集疏运体系是指以港口为中心节点,把公路、水路、铁路等不同运输方式按照其各自的技术经济特点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合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指出,港口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以多式联运为重点补齐短板、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有效衔接等。
集疏运体系作为连接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大动脉”,是港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发展离不开集疏运体系的建设。
1 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现状广州港是华南地区乃至中国的重要枢纽港,历时两千多年长盛不衰。
202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为6.36亿吨,居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为2350.5万TEU,居全球第五,其中内贸1445万标箱,居全国第一[1]。
如此庞大的货流量势必给港口目前的集疏运体系带来很大的压力。
目前,广州港已形成“公水铁”立体式、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
1.1 江海联运驳船运输业务不断拓展。
广州进一步拓展“穿梭巴士”驳船支线,完善喂给港驳船支线网络航线共享机制。
开通了200多条水上驳船支线,覆盖了珠三角地区及广西、海南等地,成为粤、桂、琼等省区联通世界的纽带。
自2006年7月首次开通南沙—黄埔线后,穿梭巴士以每年3~5条支线的速度增加,至2020年,广州港“穿梭巴士”共有68条驳船支线,实现珠三角中小码头业务全覆盖,年运输箱量也从2007年的7万标准箱,猛增到2016年的135万标准箱,十年间运输规模翻了近20倍[2]。
水水中转的比例在南沙港区占到60%以上。
驳船支线的开通运营,有效吸引了珠江流域的集装箱箱源,为畅通湾区国际供应链物流通道提供了全面保障,促进与海港与喂给港的“无缝衔接”。
1.2 公水联运疏港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
黄埔老港着力建设石化路、港前路等疏港道路;南沙港区高速、快速路方面将形成7条疏港通道,包括南沙港快速(S105)、东新高速(S39)、虎门大桥、广珠东线高速(G4W)、南沙疏港公路、深中通道、江中高速延长线。
关于优化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港口作为物流枢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化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已成为我国港口发展的战略目标。
港口集疏运通道是指与港口紧密相连的海上、陆上、空中、信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联运系统。
通过优化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可以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加快货物流转速度,进而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从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的现状分析、问题挖掘,以及建设优化路径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我国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港口在全球物流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贸易大国来说,港口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各大港口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运输压力。
为了提高我国港口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必须对港口集疏运通道进行优化建设,实现集装箱、散货、液体货物等多元化货物的快速、高效输送。
首先,我国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的现状需要充分了解。
目前,我国各大港口之间的联运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海运、水运、陆运、铁路运输等多种模式。
但是,这些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性不足,信息共享不畅,导致整个港口物流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碎片化和低效率。
港口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实现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
其次,我国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深入挖掘。
在当前的港口物流体系中,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港口内部设施设备不够先进、信息化水平不高、配套服务不完善等。
此外,港口之间的衔接和对接也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协同配合,实现多式联运的顺畅开展。
另外,港口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加强,比如道路、桥梁、收费站等设施,以保障货物运输的畅通无阻。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
首先,应加强港口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水色准發第43卷第4期2021年4月江苏肖》苣口葉毓运低系现状尺规划患路魏海磊,汪振华,林宇倩(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4)【摘要】为充分发挥江苏省沿海港口资源优势,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分析江苏省港口集疏运布局现状并进行综合评价,总结江苏省港口集疏运布局指导思想,提出能力充分、绿色集约、模式先进、服务高效的发展目标,并从定位主导、需求引领、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等角度提出布局原则。
【关键词】江苏省;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目标;规划原则港口集疏运是港口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挥综合服务功能的关键环节,也是拓展港口服务范围、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o江苏省通江达海、水网密布,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大省。
虽然江苏省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已经成效显著,但是对照国家战略新要求、港口发展新趋势等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缺少省级层面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的思路、方向、原则等,全省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的统筹工作有待加强;(2)腹地通达深度不足,重点港口服务支撑国家战略的集疏运通道能力有待提升;(3)部分港区集疏运设施还不能满足港口集疏运需求,港区集疏运设施内外衔接方案需要进一步明确。
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港口的集疏运体系规划进行系统研究,明确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的思路、目标和原则,作为指导港口集疏运设施建设的依据。
1江苏豈能口集證运伽岳换状(1)内河疏港航道、疏港铁路占比偏小,集疏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优化。
统计资料显示:江苏省目前沿江地区港口集疏运以水水中转为主,公路、铁路集疏运运量占比较少;沿海地区港口集疏运以公路为主,内河航道、铁路集疏运运量占比较少。
从集疏运体系结构看,目前在江苏省港口集疏运体系中,内河疏港航道、疏港铁路占比偏少,与国外先进港口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未来还需要结合各港区发展需求和区位条件,重点建设港区的多式联运,优化其集疏运体系。
(2)省内货物运输以本省港口为主,外贸集装箱运输以省外港口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