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24.54 KB
- 文档页数:6
苏教版生物《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知识点练习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癌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个体内都有原癌基因B、煤焦油是致癌因子C、癌细胞膜上糖蛋白比正常细胞多D、癌细胞是不正常分化的体细胞【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表示某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曲线,该细胞可能为( )A、叶表皮细胞B、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C、根毛区细胞D、根分生区细胞【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以洋葱为实验材料,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A、鳞片叶表皮细胞呈紫色,可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B、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前期细胞可观察到四分体C、内表皮颜色浅,可用于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的材料D、根毛区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受精鸡蛋经过孵化发育成小鸡,此发育过程的基础是①细胞分裂②细胞分化③细胞休眠④细胞衰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的物质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甲状腺激素和唾液淀粉酶C、抗体和呼吸酶D、雄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一个受精卵能发育形成复杂的生物体,主要是下列哪项生理过程起作用?(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成熟D、细胞分裂和分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形态、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②③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不同B、①②③三个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是②③C、③过程使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没有变化D、与甲相比,乙中细胞的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是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正确的思路是A、在进行对花生子叶的脂肪染色时,若发现整个视野范围都呈现橘黄色时,可用盐酸洗去浮色B、在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分离色素C、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越大,表示物质运输效率越高D、在测定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时,可用酸性重络酸钾来鉴定CO2的生成【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病毒B、紫外线C、X射线D、甲醛【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细胞癌变、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生物个体来说,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命历程中非正常的变化B、衰老细胞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减慢,细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凋亡后,新的细胞才产生D、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扩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象,其中A,B,C是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B、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B细胞可看到整个分裂过程C、若要将C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则需将装片向上移动D、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因为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时间短【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B、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C、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细胞培养出皮肤D、核移植获得的组装细胞培育出鲤鲫移核鱼【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的变异有( )①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突变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④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代谢旺盛的细胞中,下列哪项不会上升( )A、线粒体数量B、自由水比例C、DNA含量D、细胞核孔数量【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B、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C、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D、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右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
第三节关注癌症[学习目录] 1.举例说明细胞周期的紊乱导致癌变。
2.概述癌细胞的特征及我国的癌症防治。
一、癌细胞的形成1.引发细胞癌变的环境因素称为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如联苯胺、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和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等)。
2.人体的正常细胞中,存在着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癌症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一系列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3.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有一些独有的特征(1)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因此,癌细胞易于浸润周围健康组织。
(3)癌细胞丧失接触抑制现象。
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分别是由哪种致癌因子引起的?(1)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投放了原子弹,距爆炸中心0~1km的居民癌症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65倍,又如放射性金属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就是因镭的辐射患癌症而去世的。
(2)苯并芘是煤焦油中的成分,存在于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的尾气等。
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增加,很可能和人们吸入了大量的上述气体有关。
(3)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能使儿童患淋巴癌和成人患鼻咽癌。
答案(1)物理致癌因子;(2)化学致癌因子;(3)病毒致癌因子。
2.1951年,一名叫海拉的黑人妇女前往JohnsHopkins大学医院接受宫颈癌治疗时,生物学研究人员从她的活组织切片中获取了癌细胞,并发展成为一个可用于科学研究的细胞系,这一细胞系就被称为海拉细胞系,该细胞系至今仍在为实验室效力。
这体现了癌细胞的什么特点?答案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3.某位病人因为胃癌做了胃部切除手术,并进行了化疗(用特定的药物抑制DNA的复制)。
但是几个月后发现在其肝部又出现了恶性肿瘤,不得不再次进行手术。
化疗会使癌细胞停留在细胞分裂的哪个时期?癌细胞为什么容易分散和转移?答案抑制DNA的复制会使癌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抑制其增殖。
关注癌症
一、细胞癌变原因: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物理致癌因子
外因: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
二、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
(2)没有接触抑制。
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
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三、我国的肿瘤防治
生物关注癌症知识点1、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二级预防:防止致癌物影响
三级预防: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2、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1。
苏教版必修1 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教材分析内容简介本章共有三节,分别是细胞分裂和增殖、细胞分化和衰亡、关注癌症。
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二节内容建立在第一节内容基础上,主要包括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培养技术以及细胞的衰亡。
第三节主要内容是癌细胞形成的原因和我国肿瘤防治策略。
该部分内容与当今人类的癌症、健康及寿命密切相关,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内容地位本章内容在初中阶段学习过有关细胞知识的基础上以及学习本教科书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和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探讨细胞的分裂、分化和衰亡的相关知识。
本章内容的重要性在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衰亡是一切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
本章内容不仅是对以前学过的有关细胞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且还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特点由于本章内容在教科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本章内容的教学时,应注意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本章探究性、实验性的活动较多,有1个“边做边学”实验、2个“积极思维”。
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探究并培养其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本章内容含有大量的示意图,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灵活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尝试将教学和实验相结合,进行实验教学。
有条件的学校可辅之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如演示细胞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的动画课件等)。
第一节细胞增殖本节地位细胞分裂是一切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对于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体细胞的分裂可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处于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其内部进行着复杂而旺盛的生理、生化活动,因此细胞间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这部分知识与必修2教科书“遗传和变异”中有关遗传物质基础方面的知识有密切关系。
第三节关注癌症1.癌细胞形成的原因。
(重、难点)2.癌细胞的特征。
(重点)癌细胞的形成及防治1.致癌因子(1)概念:引发细胞癌变的环境因素。
(2)分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有关基因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正常功能主要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进程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异常结果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引发细胞的癌变生长与分裂的基因异常表达,从而诱发细胞的癌变。
4.癌细胞的特征(1)无限增殖。
(2)丧失接触抑制。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
[合作探讨]探讨1:目前,治疗癌症的大多数药物,其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机理是什么?据此,请你推测这些药物有何副作用?提示:治疗癌症的大多数药物的设计,都是建立在阻止有丝分裂间期DNA的复制或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的基础上,据此可推测,相关药物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干扰正常的细胞的分裂增殖。
探讨2:肿瘤与癌症是不是一回事?试进行说明。
提示:肿瘤与癌症不是一回事。
根据肿瘤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转移,逐渐增长时仅是压迫周围组织。
(2)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转移,可以向周围扩散,破坏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又叫癌肿或癌瘤,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癌症”。
[归纳拓展]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恶性增殖的“不死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细胞来源细胞周期分裂次数存活时间正常人的肝细胞22 h 50~60 45.8~55 d海拉宫颈癌细胞22 h ∞多代传递裂,而癌细胞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如图:(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细胞容易移动(易浸润、扩散)。
2.癌变机理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细胞周期变短,细胞中核糖体数量上升。
3.预防——远离致癌因子(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可以引起人类皮肤癌、骨癌、肺癌、白血病等,紫外线辐射和长期日光照射会引起皮肤癌。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1)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关注癌症1.永州市质监局查获冷水滩区某豆腐加工店使用非食用原料碱性橙Ⅱ,浸染豆腐皮,碱性橙Ⅱ是一种偶氮类碱性染料,俗名“王金黄”,为致癌物,过量摄取、吸入以及皮肤接触该物质均会造成急性和慢性的中毒伤害,导致细胞癌变.若用药物抑制癌细胞,关键是抑制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 )A.脂质B.DNAC.RNA D.蛋白质解析:选B。
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所以药物应抑制DNA的复制。
2.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质的主要途径,从香烟的烟雾中可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子。
有的细胞受到化学致癌因子的作用变成癌细胞.下列属于癌细胞主要特征的是( )A.无限增殖,形态改变B.表面糖蛋白数量增多C.细胞周期长,核糖体数量减少D.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正常细胞一样解析:选A。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核糖体数量增多,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3.皮肤癌一般发生于哪一层皮肤细胞的哪一时期( )A.表皮细胞有丝分裂间期B.生发层细胞有丝分裂间期C.真皮细胞有丝分裂前期D.生发层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解析:选B。
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分子要完成复制,复制时要打开基因的结构,这时细胞易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而发生癌变。
第三节关注癌症一、选择题1.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C.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协调表达D.细胞癌变都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选B 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的结果。
2.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胃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饮食习惯不良B.突变产生的原癌基因导致胃癌细胞形成C.胃癌细胞可通过血液和淋巴进行转移D.正常人体内不会产生胃癌细胞解析:选C 癌细胞因膜上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故可通过血液和淋巴进行转移。
3.研究表明,癌症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存在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B.细胞癌变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变化C.吸烟和环境污染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D.癌细胞产生了接触抑制现象解析:选D 正常细胞具有接触抑制现象,而癌细胞的分裂并不因细胞相互接触而终止。
4.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与核酸合成有关的酶活性显著增加,相应地,核酸的分解速度明显降低。
这与癌细胞所具有的哪种特征有关( )A.分裂旺盛B.细胞呈球形C.容易转移 D.无接触抑制解析:选A 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无限增殖,需要进行大量核酸合成,此过程需要有关合成酶的催化,才能保证进行旺盛分裂。
5.下列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C.细胞生长 D.细胞癌变解析:选D 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6.研究发现,一些癌细胞能进入“平衡”阶段,此阶段的癌细胞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不会恶性增殖,也不会导致机体发病。
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可以通过癌基因检测的手段来监测细胞是否癌变B.免疫系统不易清除这种癌细胞C.这种癌细胞是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D.该发现有助于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解析:选C 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属于畸形分化。
关注癌症1.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A.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协调表达C.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突变解析:选C。
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也可能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B.雾霾中的气溶胶粒子是引发肺癌的化学致癌因子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解析:选D。
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监控体内癌变的细胞并把它清除,故A正确;雾霾中的气体溶胶粒子属于化学致癌因子,可以导致细胞癌变,故B 正确;肿瘤病毒侵入生物体后,病毒癌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导致细胞癌变,故C正确;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调控细胞的正常周期,抑癌基因可以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增殖,故D错误。
3.永州市质监局查获冷水滩区某豆腐加工店使用非食用原料碱性橙Ⅱ浸染豆腐皮。
碱性橙Ⅱ是一种偶氮类碱性染料,俗名“王金黄”,为致癌物,过量摄取、吸入以及皮肤接触该物质均会造成急性和慢性的中毒伤害,导致细胞癌变。
若用药物抑制癌细胞,关键是抑制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 )A.脂质B.DNAC.RNA D.蛋白质解析:选B。
用药物抑制DNA的复制,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4.“脱缰之马”——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是产生癌症的病源,下列关于癌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的B.癌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癌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D.癌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解析:选C。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癌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还是癌细胞。
5.某科学工作者在培养瓶内培养人的两种细胞,他发现甲瓶内的细胞贴壁生长,单层分布于瓶的内壁上;乙瓶内的细胞生长时重叠,且不断分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内是正常细胞,乙内是已分化的细胞B.甲内是正常分化的细胞,乙内是癌细胞C.甲内是正常细胞,乙内是癌细胞D.甲内是癌细胞,乙内是正常细胞解析:选C。
从细胞生长特征可以看出,甲培养瓶内的细胞贴壁生长,呈单层分布,属于正常细胞;乙培养瓶内的细胞生长时重叠,且不断分裂,属于癌细胞。
癌细胞由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减少,失去了接触抑制的特点,呈恶性增殖状态。
6.美国的一些科研人员在对癌变实验鼠化疗的同时让其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以抑制实验鼠体内的乳腺癌细胞扩散。
则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唯一手段B.二甲双胍不可能导致实验鼠体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C.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D.二甲双胍可治疗癌症解析:选B。
A项,目前治疗癌症的手段除化疗外还有手术切除、放疗等;B项,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的原因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而二甲双胍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扩散,故不可能导致实验鼠体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C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D项,从题干得出二甲双胍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扩散而不是治疗癌症。
7.恶性肿瘤,俗称为癌症,占疾病死亡比率的22.17%,位于所有疾病之首,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癌变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结果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存在对正常细胞是有害的C.细胞的癌变可能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降低有关D.细胞癌变一般不会通过生殖细胞传给下一代解析:选B。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故A正确。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对正常细胞是有利的,故B错误。
细胞癌变后可以被免疫系统清除掉,如果免疫力降低可能会引发癌症,故C正确。
癌变细胞是体细胞,一般不会通过生殖细胞传给下一代的,故D正确。
8.目前,一些年轻人盲目去痣后引发的恶性色素瘤导致死亡的病例并不鲜见,专家提醒人们,如果身上的黑痣有逐渐长大、边界不清和周围长毛、自己出血、痒痛等情况时,需要及时找医生手术治疗,切忌自己动手去痣。
下列关于痣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痣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痣细胞的特点之一是能无限增殖C.痣细胞是一种癌变细胞D.痣细胞中色素多,是衰老的表现解析:选A。
痣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其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从特点上来讲,痣细胞和癌细胞有类似之处,如易于增殖和分散,较其他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但和癌细胞又有着本质区别,其增殖和分化受机体的控制,不能无限增殖。
痣细胞中色素多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与衰老细胞中积累的色素种类也是有差别的,并非衰老的表现。
9.我国对常见肿瘤的治疗及预防,采取的综合性防御措施是( )①早期发现②早期诊断③早期治疗④手术切除⑤放疗、化疗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④⑤解析:选A。
我国的肿瘤防治策略主要在于“防”,“防”比“治”更重要,所以预防癌症越早越好。
10.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2016年世界抗癌日的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概率增加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C.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相同D.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解析:选D。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致癌因子,而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其遗传物质已发生了改变。
癌症不是传染类疾病,与患者接触不会增加患癌的几率。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易患癌症。
艾滋病患者抵抗力差,患癌症的概率大于正常人。
11.血液专家王振义在国际上首次倡导口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分裂失控B.“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这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提供了理论思路C.全反式维甲酸可在核糖体上合成D.相对于放疗和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大大降低解析:选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使细胞无限增殖,故A正确;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为癌细胞分化成正常细胞提供了思路,故B正确;全反式维甲酸不是蛋白质,不能在核糖体上合成,故C错误;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则相对于放疗和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很低,故D正确。
12.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癌细胞的研究迫不及待。
下面图甲是培养皿中癌细胞与正常分化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情况,图乙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培养皿里的为正常细胞,这可以从贴壁细胞出现________现象来判断。
(2)图乙中,①过程葡萄糖进入癌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的________协助。
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可通过形成五碳糖而合成________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3)在进行细胞培养时发现,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十倍。
这是因为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细胞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过程________(填图乙中编号)明显增强。
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
(4)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________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激活,进而控制酶的合成来改变代谢途径,导致癌细胞的代谢异常。
若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过程________(填图乙中编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解析:(1)正常细胞培养过程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甲图中A有该现象而B没有。
(2)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NA的合成原料是脱氧核苷酸。
(3)图中③过程表示无氧呼吸,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
由于ATP产生总量没有明显变化,而癌细胞中有无氧呼吸,所以癌细胞的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为合成蛋白质和DNA等提供原料。
(4)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原癌基因的结构改变,导致大量酶合成,而使得细胞代谢失控。
抑制机体内的癌细胞代谢,不会对正常细胞的代谢造成大的影响,图中代谢过程①④是所有正常细胞都有可能大量进行的,所以不宜作为作用位点。
答案:(1)A 接触抑制(2)载体蛋白脱氧核苷酸(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③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为合成蛋白质和DNA等提供原料(4)原癌①④13.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多酚可减少蛋白的合成,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表明绿茶具有抗癌的作用。
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两项)________________。
(2)早期的癌症可以通过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中、晚期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组织中去了,癌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癌细胞还具有无限增殖的特征。
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癌细胞,经24 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16个肿瘤细胞,此肿瘤的细胞周期约为____h。
(4)细胞凋亡是指由________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程序性死亡。
(5)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癌细胞不断进行增殖,需要合成大量的物质(蛋白质),故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
(2)癌细胞容易扩散是因为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
(3)稀释100倍后发现有16个肿瘤细胞,说明总数为1 600,为原来的16倍,2n=16,n=4,故周期为24/4=6 h。
(5)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直接原因是含有多酚酶,根本原因是具有多酚酶基因。
答案:(1)线粒体、核糖体(2)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3)6 (4)基因(5)有多酚酶基因,可促进多酚的合成,减少蛋白的合成,促进癌细胞凋亡14.我国老龄化人口逐年增加,而相比其他年龄阶段,老年人患癌症的概率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