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视觉传输系统摄像机标定与立体匹配
- 格式:doc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36
双目立体相机自标定方案的研究一、双目立体相机自标定原理双目视觉是通过两个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同一物体,根据两幅图像重构出物体。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首先根据已知信息计算出世界坐标系和图像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即世界坐标系和图像坐标系的透视投影矩阵,将两幅图像上对应空间同一点的像点匹配起来,建立对应点的世界坐标和图像坐标的转换关系方程,通过求解方程的最小二乘解获取空间点的世界坐标系,实现二维图像到三维图像的重构。
重构的关键问题是找出世界坐标系和图像坐标系的转换关系--透视投影矩阵。
透视投影矩阵包含了图像坐标系和相机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即相机的内参(主要是相机在两坐标轴上的焦距和相机的倾斜角度),以及相机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即相机的外参(主要是相机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的平移、旋转量)。
相机标定的过程就是确定相机内参和相机外参的过程。
相机自标定是指不需要标定块,仅仅通过图象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对相机进行标定的过程。
相机自标定技术不需要计算出相机的每一项参数,但需要求出这些参数联系后生成的矩阵。
二、怎样提高摄像机自标定精确度?方法一、.提高估算基本矩阵F传统的相机自标定采用的是kruppa方程,一组图像可以得到两个kruppa方程,在已知3对图像的条件下,就可以算出所有的内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求极点具有不稳定性,所以采取基本矩阵F分解的方法来计算。
通过矩阵的分解求出两相机的投射投影矩阵,进而实现三维重构。
由于在获取图像过程中存在摄像头的畸变,环境干扰等因素,对图像会造成非线性变化,采用最初提出的线性模型计算 f 会产生误差。
非线性的基本矩阵估计方法得到提出。
近年来非线性矩阵的新发展是通过概率模型降低噪声以提高估算基本矩阵的精度。
方法二、分层逐步标定法。
该方法首先对图像做射影重建,再通过绝对二次曲线施加约束,定出仿射参数和摄像机参数。
由于它较其他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所以能提高自标定的精度。
方法三、利用多幅图像之间的直线对应关系的标定法。
双目相机标定原理相机标定是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环节。
而双目相机标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进行双目视觉处理时,需要先进行双目相机标定。
本文将围绕双目相机标定原理进行阐述。
一、什么是双目相机标定双目相机标定是指通过对左右相机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进行测量,获得两个相机之间的姿态参数和相对距离值的过程。
通过双目相机标定,可以使双目弱点成为优势,提高测量精度。
二、双目相机标定的主要原理1.相机模型相机模型是相机标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定义了相机坐标系、像素坐标系、世界坐标系的关系。
其中,相机坐标系是相机内部的坐标系统,以相机光轴为z轴创建三维坐标系;像素坐标系是相机外部的坐标系统,以相机成像平面为基础形成的二维坐标系;世界坐标系是外部坐标系,用于描述物体在世界上的位置。
2.内部参数标定内部参数标定是指确定相机内部参数的值,包括焦距、主点坐标、畸变系数等。
其中,焦距代表了相机成像的能力,主点坐标代表光轴在图像平面上的交点,畸变系数代表了光线经过透镜等物质绕射后所发生的光路偏移。
内部参数标定可以通过相机标定板进行得到。
3.外部参数标定外部参数标定是指确定相机坐标系相对于另一个参考坐标系的位置和角度。
一般采用将相机标定板的物体三维坐标与图像中相应点的二维坐标进行匹配的方法来得到,然后再运用PnP问题求解方法,估算出物体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在获得多组物体点的坐标后,即可求出相机的外参参数。
4.双目相机标定的原理基于相机模型、内部参数标定和外部参数标定,我们可以使用标定板对双目相机进行标定。
标定板上有一定规则的网格,通过对双目相机拍摄多张标定板图片,可以得到对应像素坐标和物理空间模型之间的坐标关系。
这些坐标可以被用来估算双目相机之间的位置和方向,获得双目相机的姿态参数。
三、双目相机标定的步骤1.使用标定板:首先需要在标定板上画上一些特定的图案,如黑白棋盘图案。
2.采集图像:然后需要使用双目相机拍摄多张标定板图像。
《基于双目视觉的立体匹配算法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双目视觉技术已成为三维重建、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其中,立体匹配算法是双目视觉技术的核心,其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双目视觉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基于双目视觉的立体匹配算法的研究现状、原理及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与改进。
二、双目视觉的立体匹配算法研究1. 算法概述双目视觉的立体匹配算法是通过分析两个相机从不同视角获取的图像,从而恢复出场景的三维信息。
立体匹配算法主要包括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视差计算三个步骤。
其中,特征提取是提取出两幅图像中的有用信息,特征匹配则是根据一定的匹配准则,将两幅图像中的特征进行匹配,最后通过视差计算得到场景的三维信息。
2. 算法原理立体匹配算法的原理是基于视差原理,即同一场景从不同视角观察时,物体在左右图像中的位置会有所偏差。
通过比较两幅图像中对应位置的像素或特征,可以计算出视差,从而得到场景的三维信息。
在特征提取阶段,算法会提取出两幅图像中的关键点或特征描述符,如SIFT、SURF等;在特征匹配阶段,算法会根据一定的匹配准则,如欧氏距离、互信息等,将两幅图像中的特征进行匹配;在视差计算阶段,算法会根据匹配结果计算出视差图,从而得到场景的三维信息。
三、立体匹配算法的应用双目视觉的立体匹配算法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机器人导航领域,可以通过双目视觉系统实现机器人的三维环境感知和避障;在自动驾驶领域,可以通过双目视觉系统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和道路识别;在三维重建领域,可以通过双目视觉系统实现场景的三维重建和模型构建。
此外,立体匹配算法还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领域。
四、立体匹配算法的优化与改进针对立体匹配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匹配精度低、计算量大等,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优化与改进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改进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出更鲁棒、更丰富的特征信息;其次,可以通过优化匹配准则和匹配策略,提高匹配精度和计算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更准确的特征匹配和视差计算。
双目视觉特征点的三维坐标计算双目视觉是一种通过使用两个相机模拟人眼视觉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计算两个相机之间的视差(即相同物体在两个相机中的像素差)来估计物体的深度,并计算出特征点的三维坐标。
双目视觉在机器人领域、计算机视觉和三维重建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下面将简要介绍双目视觉特征点的三维坐标计算的基本原理。
双目视觉系统由两个相机组成,分别称为主相机和从相机。
主相机通常放在一个固定位置,而从相机可以相对于主相机移动,以改变观察角度。
双目视觉的原理是基于视差的计算。
当一个物体位于不同相机的视野中时,由于视野的不同,物体在两个相机中的图像位置会有所偏移,这个偏移量称为视差。
首先,应该通过一些校准步骤来确定相机的内参矩阵和外参矩阵。
内参矩阵包括相机的焦距、主点坐标和畸变系数等参数,它们可以通过标定来测量得到。
外参矩阵包括相机的位置和姿态,可以通过对相机进行定位来获得。
双目视觉的主要步骤如下:1.特征点提取:在主相机和从相机的图像中提取特征点,例如角点或SIFT特征点等。
这些特征点在两个相机中的像素位置可以很容易地匹配。
2.特征点匹配:对于主相机和从相机中的每个特征点,需要找到在另一个相机中与之匹配的特征点。
匹配可以通过计算特征描述子之间的相似度来实现。
3.视差计算:对于每对匹配的特征点,可以通过计算它们在两个相机中的像素位置差来计算视差。
视差计算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或其他深度推测算法。
4.深度计算:有了视差信息,可以根据相机基线和三角测量原理来计算特征点的相对深度。
根据特定的相机配置,可以通过相机内参和外参来计算特征点的三维坐标。
总的来说,双目视觉特征点的三维坐标计算可以通过特征点提取、特征点匹配、视差计算和深度计算来实现。
这些步骤需要对相机进行校准,并根据相机配置和参数来计算特征点的三维坐标。
双目视觉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三维重建、目标跟踪、立体匹配和位姿估计等。
特征点的三维坐标计算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可以通过将双目相机与其他传感器(如激光雷达)结合使用来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双目视觉系统精度误差分析1.传感器误差:双目视觉系统的传感器(例如相机)在捕捉图像时存在一定的噪声和畸变,造成图像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立体匹配和深度计算的准确性。
2.视差精度误差:视差是指左右视图中对应点的像素偏移量,用于计算物体的深度信息。
视差计算的精度会受到匹配算法的限制,例如特征提取和匹配的准确性、特征点数量的少与多等因素。
3.标定误差:标定是指确定相机内外参数的过程,包括相机的焦距、畸变系数、相对位置与角度等。
标定误差主要是由标定板制作、安装和标定算法本身的精度限制造成的。
4.环境条件:双目视觉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光照、背景噪声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不均匀光照或者高噪声的场景下,图像质量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误差分析方法:1.重复测量法: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同一物体的深度,并统计得到的深度值的方差和均值来评估系统的测量精度。
2.比对法:将双目视觉系统测量得到的深度与其他高精度测量方法(如激光测距仪、三维扫描仪等)得到的深度进行对比,评估其差异。
3.系统标定法:通过提前测定一些已知深度的物体,如标定板的角点或者特定物体的三维坐标,对双目视觉系统进行内外参数标定,然后计算系统的重投影误差进行评估。
误差控制措施:1.传感器选择:选用高像素、低噪声、低畸变的相机,以提高图像质量和视差计算的准确性。
2.匹配算法改进:采用高精度的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包括局部特征、全局特征和深度学习方法,提高匹配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3.标定方法优化:改进标定板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提高标定板和相机间的几何关系的精度,同时优化标定算法提高标定精度。
4.环境条件控制:保持光照条件的稳定和均匀,通过光照补偿和自适应算法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靠性。
双目3D相机利用两个摄像头模拟人眼的双眼视觉,从而实现深度感知和三维重建。
其原理基于视差(disparity)和三角测量。
1. 视差原理:
双目相机中的两个摄像头以一定的距离分开,当它们同时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由于视线的错位,物体在两个图像中的位置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称为视差。
利用视差可以推断出物体与相机的距离关系。
2. 三角测量原理:
通过测量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视角等参数,以及在两个图像中对应特征点的视差,可以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物体到相机的距离。
工作流程:
- 标定:确定摄像头参数、位置和朝向。
- 匹配:在两个图像中找到对应的特征点,计算视差。
- 三角测量:利用视差和摄像头参数进行距离计算。
- 生成深度图:将距离信息转换为深度图像。
双目3D相机可用于机器人导航、立体视觉、人脸识别、三维重建等领域,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信息,对于需要精确深度感知的场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定位和识别技术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双目立体视觉定位和识别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机器人导航、三维重建、无人驾驶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定位和识别技术,探讨其原理、方法及应用领域,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原理双目立体视觉技术是通过模拟人眼视觉系统,利用两个相机从不同角度获取同一场景的图像信息,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场景的三维信息。
其主要原理包括摄像机标定、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与匹配、三维信息重建等步骤。
1. 摄像机标定摄像机标定是双目立体视觉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确定摄像机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
内部参数包括摄像机焦距、主点坐标等,外部参数则描述了摄像机与世界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通过标定,可以获取到摄像机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2.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包括灰度化、去噪、二值化等操作,旨在提高图像的质量,以便后续的特征提取与匹配。
其中,灰度化可以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降低计算复杂度;去噪可以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干扰;二值化则将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便于特征提取。
3. 特征提取与匹配特征提取与匹配是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核心步骤。
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线、面等信息,建立场景的三维模型。
特征匹配则是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在两个相机获取的图像之间寻找对应关系,为三维信息重建提供依据。
三、双目立体视觉定位技术双目立体视觉定位技术是利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获取场景的三维信息,实现目标的定位。
其主要方法包括基于特征点的定位方法和基于区域匹配的定位方法。
1. 基于特征点的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在两个相机获取的图像中提取特征点,然后通过特征匹配找到对应关系,最后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目标的三维坐标。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
2. 基于区域匹配的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两个相机获取的图像中寻找相同的区域,然后利用区域内的像素信息进行匹配,实现目标的定位。
双目标定原理双目标定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基础问题,它的目标是通过双目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来确定相机的内外部参数,从而准确地计算出双目相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双目目标定的原理基于视差原理和三角测量原理。
视差原理是指当一个物体在不同的视点下,其位置在图像中的像素坐标会有所不同。
通过测量这种差异,我们可以计算出相机到物体的距离。
三角测量原理是指利用两个视点,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三角形,通过已知的两个边长和一个夹角,可以计算出另一条边的长度,即物体到相机的距离。
双目目标定的步骤如下:1. 放置双目相机:将两个摄像头平行地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确保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已知的。
2. 拍摄标定板:在相机的视野范围内,放置一个标定板,标定板上有一些已知大小的特征点或者棋盘格纹理。
通过拍摄标定板的图像,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双目图像对。
3. 提取特征点: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可以自动提取出标定板上的特征点。
对于棋盘格纹理来说,可以根据其亮度和对比度的变化来提取角点。
4. 计算视差:对于双目图像对来说,通过计算两个图像中对应特征点的像素坐标的差异,即视差,可以得到相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视差越大,物体离相机越近。
5. 计算内外参数:通过已知的标定板的真实尺寸和视差值,可以使用三角测量原理来计算相机的内外参数。
内参数包括相机的焦距、主点坐标和径向畸变等,外参数包括相机的位置和方向。
6. 优化参数:由于标定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需要对得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标定的精度。
通过双目目标定,我们可以得到双目相机的内外参数,从而可以在后续的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准确地计算出物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
这对于立体匹配、三维重构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双目目标定原理基于视差原理和三角测量原理,通过拍摄标定板的图像和计算特征点的视差,可以计算出相机的内外参数,从而准确地计算出物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
双目目标定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问题,对于提高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双镜头3D摄像系统的设计与标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摄像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双镜头3D摄像系统作为一种常见的3D拍摄方案,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可以实现真正的立体拍摄、无需佩戴3D眼镜、拍摄画面更加自然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镜头3D摄像系统的设计与标定。
双镜头3D摄像系统的核心是两个相机镜头的配合。
这两个镜头呈一定的角度排列,以捕捉到不同的视角,从而创造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在设计双镜头3D摄像系统时,需要考虑到镜头的焦距、光圈、间距等因素。
一般来说,镜头的焦距应该相等或相近,以保证拍摄对象的清晰度和立体效果。
间距则决定了拍摄立体效果的范围,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间距。
双镜头3D摄像系统需要进行准确的标定,以确保拍摄画面的立体效果准确无误。
标定过程包括制作模型、选择标定参数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模型制作是指用精确的3D打印机打印出标定板,并将其放置在已知位置和角度的物体上。
标定参数选择包括相机的内部参数(如焦距、主点坐标等)和外部参数(如旋转和平移矩阵等)。
在数据处理阶段,需要通过拍摄多张标定板照片来拟合出标定参数,并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佳结果。
我们对双镜头3D摄像系统进行实验,并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两个相同型号的相机进行拍摄,并通过拍摄多张标定板照片来进行标定。
在得到标定参数后,我们拍摄了一些日常用品和场景,并观察了拍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双镜头3D摄像系统可以有效地捕捉到立体效果,而且画面的清晰度和自然度都较高。
双镜头3D摄像系统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电影制作中,可以使用双镜头3D摄像系统来拍摄3D电影,让观众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在医疗领域,双镜头3D摄像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导航,从而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介绍了双镜头3D摄像系统的设计与标定。
通过合理的镜头配置和准确的标定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拍摄画面的立体效果和清晰度。
目前,双镜头3D摄像系统已经在电影制作、医疗导航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立体校正原理立体校正原理一、引言立体校正是指通过对左右两个摄像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使得两个图像的几何关系达到一致,从而为后续的三维重建、视差计算等任务提供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立体校正的原理。
二、立体成像在介绍立体校正原理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立体成像。
立体成像是指通过两个摄像机分别拍摄同一个场景,从而获得左右两幅图像。
这种方式模拟了人类双眼观察物体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加真实、逼真的效果。
三、图像畸变在进行立体校正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图像畸变。
由于镜头本身的物理特性以及拍摄时光线传播路径等因素,所得到的图像会出现失真现象。
这种失真可以分为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两种。
四、标定为了对图像进行校正,需要先进行标定。
标定是指通过对已知场景中已知点的位置和已知相机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来确定相机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的过程。
其中相机内部参数包括焦距、主点位置、畸变系数等,外部参数包括相机的旋转和平移。
五、立体校正在进行标定之后,可以对左右两个摄像机拍摄的图像进行立体校正。
立体校正的目的是使得左右两幅图像的几何关系达到一致,从而方便后续的三维重建和视差计算等任务。
具体步骤如下:1. 图像去畸变首先需要对左右两幅图像进行去畸变处理,以消除镜头失真带来的影响。
2. 构建基础矩阵通过标定得到的相机内外参数,可以计算出左右两个摄像机之间的基础矩阵。
基础矩阵描述了左右两个摄像机之间的几何关系。
3. 计算极线利用基础矩阵可以计算出极线,极线是指在一幅图像上某个点对应在另一幅图像上可能出现的位置所在直线。
4. 极线约束通过极线约束可以将匹配点搜索范围缩小到极线上,并且可以排除掉一些不合理的匹配点。
5. 立体匹配利用极线约束,在左右两幅图像中搜索匹配点。
匹配点是指在左右两个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对应同一个物体点的像素点。
6. 立体校正通过计算出的相机内外参数以及匹配点的位置,可以将左右两幅图像进行立体校正,使得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达到一致。
六、总结立体校正是对左右两个摄像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使得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达到一致。
• 178•如今,三维重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三维测量、虚拟现实等领域。
同时双目立体视觉也是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分支。
立体视觉是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场景中的同一个物体,来获取不同视角下的二维图像,再运用成像几何原理来计算图像像素之间存在的位置偏差(视差),从而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
本文通过设计一种用于目标空间三维距离、方位信息探测的立体视觉系统及实现方法,根据图像识别结果进而获得目标的三维信息。
一、立体视觉技术概述及应用1.立体视觉技术概述立体视觉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热点,它结合了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图形学以及生物生理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它通过对多张图像的分析处理来获取物体的三维几何信息,尽可能逼真地实现模仿人类的双目视觉的功能。
同时双目立体视觉也是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分支,即由不同位置的两台或者一台摄像机(CCD)经过移动或旋转拍摄同一幅场景,并通过计算空间点在两幅图像中的视差,获得该点的三维坐标值。
2.本项目研究目的设计一种用于目标空间三维距离、方位信息探测的立体视觉系统及实现方法。
该系统根据双目视觉原理,利用预制三维标定物对图像获取系统的内、外参数进行标定,求出投影变换矩阵,根据图像识别结果运用灰度模板、连续性假设和对极几何约束进行识别目标的特征匹配,进而获得目标的三维信息。
3.该技术当前发展状况立体视觉技术在国内外科学研究上都有广泛应用。
在国外,华盛顿大学与微软公司合作为火星卫星“探测者”号研制了宽基线立体视觉系统,使“探测者”号能够在火星上对其即将跨越的几千米内的地形进行精确的定位导航。
国内,维视图像公司采用双目ccd 相机,从工业相机内参标定、镜头畸变标定、立体匹配、特征点分割处理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接口。
其双目标定软件ccas 可以实现机器人导航、微操作系统的参数检测、三维测量和虚拟现实等应用。
4.发展趋势1)探索新的适用于全面立体视觉的计算理论和匹配择有效的匹配准则和算法结构,以解决存在灰度失真,几何畸变(透视,旋转,缩放等),噪声干扰,及遮掩景物的匹配问题;2)算法向并行化发展,提高速度,减少运算量,增强系统的实用性。
《基于双目视觉的立体匹配算法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双目视觉立体匹配技术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该技术通过模拟人类双眼的视觉机制,利用两个摄像机获取同一场景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图像,进而实现三维场景的重建和测量。
本文将介绍基于双目视觉的立体匹配算法的研究现状、基本原理、算法流程以及应用领域,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双目视觉立体匹配算法的基本原理双目视觉立体匹配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摄像机从不同角度获取同一场景的图像,然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两幅图像进行匹配,从而得到场景中物体的三维信息。
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准确地找到两幅图像中对应点的位置,即立体匹配。
三、立体匹配算法流程立体匹配算法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三维重建。
1. 图像预处理:对两幅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灰度化、二值化等操作,以提高后续特征提取和匹配的准确性。
2. 特征提取:在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信息,如边缘、角点、纹理等。
这些特征信息将用于后续的匹配过程。
3. 特征匹配: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在两幅图像中寻找对应的特征点。
这是立体匹配算法的核心步骤,其准确性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三维重建的效果。
4. 三维重建:根据匹配得到的对应点,通过三角测量法等算法计算出场景中物体的三维信息,实现三维重建。
四、立体匹配算法研究现状及分类目前,双目视觉立体匹配算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根据不同的匹配策略和算法思想,可以将立体匹配算法分为以下几类:基于区域的匹配算法、基于特征的匹配算法、基于相位的匹配算法以及深度学习下的立体匹配算法等。
五、常用立体匹配算法介绍及优缺点分析1. 基于区域的匹配算法:该类算法通过计算两个像素区域之间的相似性来寻找对应点。
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局部信息,但计算量大,对噪声敏感。
2. 基于特征的匹配算法:该类算法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如边缘、角点等)进行匹配。
双目视觉成像原理双目视觉成像是通过模拟人类双眼的视觉系统来实现三维物体成像的一种技术。
它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通过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摄像机模拟人类的双眼观察,以获取不同视角的图像,并通过计算机算法将两张图像合成为一个立体图像,从而实现对三维物体的成像。
1.视差:视差是人类视野中的两种视觉感知之一,用于确定三维空间中物体的距离。
在双目成像中,双眼的视线分别对准物体的不同位置,通过比较两个视角的图像之间的差异,可以计算出点像素的视差大小。
视差越大,表示物体离摄像机的距离越近,视差越小,表示物体离摄像机的距离越远。
2.立体视觉:立体视觉是人类双眼观察世界的基础,它通过两个眼睛同时观察同一物体,从而产生稍微不同的视角。
这种微小的差异使得人脑能够将两个图像合成为一个立体图像,从而形成对三维物体的感知。
在双目成像中,同样需要通过计算机算法将两个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合成为一个立体图像,以还原真实世界中的三维场景。
在双目视觉成像中,首先需要进行摄像机的标定。
摄像机标定是计算摄像机的内外参数,包括焦距、图像畸变等,以保证后续的计算过程准确可靠。
然后,通过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摄像机同时拍摄同一物体,获取一对立体图像。
接下来,需要进行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滤波、灰度转换等。
然后,通过计算算法对两个图像进行匹配,找到对应点像素之间的视差。
常用的视差计算方法有区域匹配、视差图像、SAD(Sum of Absolute Difference)、SSD(Sum of Squared Difference)等。
最后,通过视差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视差图像转化为深度图像,从而得到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
双目视觉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导航和虚拟现实等领域。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双目视觉可以用于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立体重建等任务;在机器人导航领域,双目视觉可以用于地图构建、障碍物避障、路径规划等任务;在虚拟现实领域,双目视觉可以用于3D游戏、虚拟现实眼镜等设备的制作。
密级:NANCHANG UNIVERSITY学士学位论文THESIS OF BACHELOR(2013 —2017 年)题目双目视觉相机标定与立体匹配算法研究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系电子系专业班级:卓越通信131班学生:婷学号:6102213916指导教师:其纶职称:讲师起讫日期:双目视觉相机标定与立体匹配算法研究专业:通信工程学号:6102213916学生:婷指导教师:其纶摘要本文基于双目视觉图像传输系统重点研究了摄像机标定与立体匹配两个模块。
在摄像机标定中,重点阐述了三大坐标系、两种摄像机模型以及正友平面标定法,基于Matlab实现了立体标定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在立体标定中,重点阐述了基于全局误差能量最小化立体匹配算法和基于线性生长立体匹配算法的原理,基于Matlab仿真了立体匹配算法的实现过程,并就可靠度与计算量两个指标对两种匹配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双目视觉,摄像机标定,立体匹配,正友平面标定,摄像机坐标系三维重建,模板匹配Binocular vision 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designAbstractBased on the binocular visual 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amera calibration and stereo matching .In the camera calibration, this study was expounded the three coordinates, the two kinds of camera models and ilf plane calibration method, camera calibration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Matlab an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re analyzed; In stereo calibration, this study was expounded the principle of stereo matching algorithm based the global error energy minimization and stereo matching algorithm based on linear growth,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stereo matching algorithm based on Matlab,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amount of calculation of two indicators of the two matching algorithms are analyzed in comparison.Keyword: Binocular vision, camera calibration, stereo matching, ilf plane calibration, the camera coordinate system of 3 d reconstruction,template match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绪论....................................................................................... - 1 -1.1背景及研究意义 ............................................................................. - 1 -1.2国外研究现状................................................................................ - 1 -1.3论文的主要工作 ............................................................................ - 2 -1.4论文的组织结构 ............................................................................ - 2 -第二章双目视觉系统 ......................................................................... - 3 -2.1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简介 .................................................................. - 3 -2.2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应用.................................................................. - 4 -2.3摄像机立体标定............................................................................ - 4 -2.3.1像平面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 ................................ - 5 -2.3.2摄像机模型................................................................................ - 7 -2.3.3正友标定平面标定 ..................................................................... - 9 -2.4立体匹配 .................................................................................... - 10 -2.4.1基于全局误差能量最小化的区域匹配算法.................................. - 10 -2.4.2基于线性生长区域立体匹配算法................................................ - 11 -2.4.3从差距图生成深度图 ................................................................ - 12 -2.5本章小结 .................................................................................... - 14 -第三章立体标定与匹配.................................................................... - 14 -3.1双目摄像机标定的实现 ................................................................ - 15 -3.1.1左右两摄像机单目标定.............................................................. - 15 -3.1.2双目立体视觉标定 .................................................................... - 18 -3.1.3实验结果分析........................................................................... - 20 -3.2立体匹配仿真结果 ...................................................................... - 20 -3.2.1基于全局误差能量最小化区域匹配算法 ..................................... - 20 -3.2.2基于线性生长区域匹配算法...................................................... - 23 -3.3不同匹配算法差异分析................................................................ - 26 -3.4本章小结 .................................................................................... - 28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 - 28 -4.1总结............................................................................................ - 28 -4.2展望 ........................................................................................... - 29 -参考文献 .......................................................................................... - 31 -致 .................................................................................................... - 33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计算机视觉的研究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