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红细胞临床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6.63 KB
- 文档页数:3
尿液中各种管型的临床意义尿液中的各种管型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具有特定形态的细胞排列,其出现与肾脏和尿路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
不同的管型在尿液分析中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诊断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信息。
1. 透明管型:透明管型是由碱性尿液中的蛋白质凝胶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透明管型的数量很少。
但是,当尿液过度浓缩或尿液中的溶质过多时,透明管型数量增加。
透明管型的增多可能提示脱水、慢性肾小管功能不全或尿液浓缩功能障碍。
2. 红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是由红细胞聚集在肾小管内形成的。
它通常是血尿的表现,可能与肾小球肾炎、肾结石或肾小管损伤相关。
红细胞管型的出现提示肾脏损伤和炎症。
3. 白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是由白细胞在肾小管内聚集形成的。
它通常是尿路感染的表现,提示尿液中存在细菌感染。
白细胞管型的出现还可能与肾小管炎症、过敏性反应或肾移植排斥反应相关。
4. 上皮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形成的。
它通常与肾小管损伤、肾小管酸中毒或肾小管坏死有关。
上皮细胞管型的出现可以提示肾小管功能损害和肾脏疾病。
5. 肾小管颗粒管型:肾小管颗粒管型是由肾小管细胞内的颗粒物质聚集形成的。
这些颗粒物质可能是肾小管细胞内的代谢产物或损伤的细胞组分。
肾小管颗粒管型的出现可能与肾小管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关。
通过观察和分析尿液中的各种管型,可以了解肾脏和尿路系统的功能和病理变化。
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尿液分析中对各种管型的临床意义的认识十分重要。
尿影红细胞的临床意义尿影红细胞是指在尿液中发现的红细胞,但在镜下检查时无法看到其形态,只能看到其影像。
尿影红细胞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疾病、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疾病引起的。
尿影红细胞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尿影红细胞的检测方法尿影红细胞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尿液离心沉淀法,另一种是尿液薄层法。
尿液离心沉淀法是将尿液离心后,取上层液体进行检测;尿液薄层法是将尿液涂在玻璃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二、尿影红细胞的临床意义1. 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是尿影红细胞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肾小球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硬化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使红细胞进入尿液中。
此时,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且常伴有蛋白尿、管型等异常表现。
2.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在肾盂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常可发现尿影红细胞,但数量较少。
3. 尿路结石尿路结石是指在尿路中形成的结石,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当结石刺激尿路黏膜时,会导致尿液中出现尿影红细胞。
三、尿影红细胞的处理方法当患者出现尿影红细胞时,医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尿常规、尿沉渣镜检、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等。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肾小球疾病患者,常需进行肾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四、预防尿影红细胞的方法预防尿影红细胞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饮食要健康,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过多盐分。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总之,尿影红细胞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多种疾病引起的,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以预防尿影红细胞的发生。
尿液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HP,如平均超过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肾结核、尿路结石、肾肿瘤、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或血友病等。
红细胞位相:在位相显微镜下观察尿中红细胞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等各种变化。
参考值:畸形红细胞<5000个/mL。
正形红细胞尿见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如尿路感染、肿瘤、结石、结核、外伤等。
畸形红细胞尿见于肾小球性血尿,如各种肾小球疾病。
2)白细胞:正常<5个/HP,如超过5个/HP即为增多,称为镜下脓尿。
见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等。
白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破坏或死亡后形态改变又称为脓细胞。
3)上皮细胞:
A.小圆上皮细胞多数来自肾脏,正常尿中不存在,出现时表示肾小管有病变。
B.移行上皮细胞包括有表层(大圆上皮细胞)、中层(尾形
上皮细胞)和底层(小圆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可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近膀胱处,大量出现表示有较深的粘膜炎症。
C.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又称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表层,正常尿中有少量存在,大量出现表示泌尿生殖道有炎症存在。
尿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尿液常规生化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该检验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指标,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意义。
尿液常规生化检验的指标在尿液常规生化检验中,主要评估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尿液pH值:pH值反映尿液的酸碱性,可以帮助判断肾脏功能和代谢状况。
2. 尿比重:尿比重可以反映尿液的浓缩程度,是评估肾脏浓缩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3. 尿蛋白:尿蛋白的异常增加可能是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指示。
4.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检测尿路感染和炎症等情况。
5.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的异常增加可能与泌尿系统疾病有关。
6. 尿糖:检测尿液中的糖含量可以帮助诊断糖尿病。
7.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和胆原含量可以判断肝脏功能和溶血情况。
尿液常规生化检验的临床意义尿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临床意义:1. 评估肾脏功能:通过检测尿液的pH值和尿比重等指标,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泄功能、浓缩功能和酸碱平衡功能,帮助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2. 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尿蛋白、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异常增加可以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和肿瘤等疾病的存在。
3. 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检测尿液中的糖含量可以帮助早期诊断糖尿病,并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4. 评估肝脏功能: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和胆原含量,可以判断肝脏的代谢功能和溶血情况,帮助评估肝脏疾病的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
尿液常规生化检验是一种快速、简便和非侵入性的检验方法,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检测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管理。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利用尿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血尿的发病机制及尿红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与蛋白尿几乎都来源于肾脏不同,血尿可来源于泌尿道的任何部位。
导致血尿的病因多种多样,绝大多数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但也有少数是由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等导致。
外科性血尿多表现为肉眼血尿,常伴有血丝或血块,主要由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及创伤引起。
而内科性血尿常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主要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各种原因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结核及多囊肾等导致。
剧烈运动也可导致血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如新生儿、儿童、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血尿的原因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检查的侧重点也不同。
尿红细胞形态根据尿红细胞形态的不同,血尿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1979年,Birch等首先报道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根据红细胞大小是否一致,形态是否形似和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是否均匀,将血尿分为均一性和多形性两类。
均一性血尿指尿红细胞大小一致,形态相似,血红蛋白分布均匀,红细胞与外周血红细胞相似,表明血尿是由肾或尿路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尿液。
多形性血尿是指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如起泡型、伪足型、面包圈样、靶形、花环状等),每个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均匀,提示红细胞是由肾单位进入尿液。
如果两类红细胞尿混合存在,则称混合性血尿。
目前认为肾小球疾病尿红细胞变形的机制是由于红细胞在挤压穿过病变的GBM时受损和(或)通过肾小管时受到管腔内渗量等作用而发生及大小多样化的变化。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通过体内观察及体外实验证明,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异是由于肾小管内一系列渗量的变化,特别是髓袢升支粗段低渗状态所致。
临床上区分均一性血尿和多形性血尿,对初筛血尿来源并指导进一步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如尿红细胞管型和多形性血尿并存提示血尿来自肾单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肾小球疾病并发严重肾小管功能受损、应用利尿剂,可能导致髓攀升支低渗区消失,使本应出现的多形性红细胞呈现为均一性。
做尿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尿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尿液常规包括尿干化学和尿有形成分的检查。
其主要指标的临床意义:尿红细胞:正常尿液中一般没有或仅有个别红细胞。
如果尿干化学检查持续隐血阳性,有形成分也持续在参考值以上(结果带向上箭头),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
某些生理原因也可导致红细胞增加,在检查时因避免剧烈运动,女性应避开月经期。
尿白细胞: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白细胞。
如尿干化学检查持续阳性,有形成分也持续在参考值以上(结果带向上箭头),则提示泌尿道炎症可能,如肾炎、肾结核、膀胱或尿道炎等。
尿蛋白定性:尿蛋白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的一个指标。
如持续出现阳性,且在1+以上,往往提示泌尿系统问题,如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炎等。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尿蛋白检查或尿蛋白定量,观察有无肾脏受损。
正常人剧烈活动及寒冷或发热等环境,也可导致临时性尿蛋白阳性。
尿葡萄糖定性:尿糖是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进程中监测的一项指标。
正常人如短时间内服用大量葡萄糖液后,可产生一过性尿糖增高,无临床意义。
如持续尿葡萄糖阳性,无论是原发性糖尿病或继发性糖尿病、肾性糖尿病,都应该引起注意寻找原因。
留尿方法知多少尿液标本按不同的临床要求留取,基本分为:晨尿、随机尿、中段尿、24小时尿等。
1.晨尿早上起床后,在饮食和喝水前的第一次尿为晨尿。
适用于尿妊娠和尿常规等检查。
2.随机尿就是随到随取的尿液标本,也较易留取。
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尿常规、尿妊娠试验。
3.中段尿先排出前段尿(整次尿的1/3),取中间一部分的尿液称作中段尿。
如需做培养,还应对患者的会进行消毒;中段尿培养,需盛放于灭菌的试管或容器中,马上盖紧,并及时送至检验科。
适用于诊断尿路感染,培养所得的细菌数可作为诊断依据。
以上留尿注意事项:尿液标本必须新鲜,留尿后要及时送检。
尿液放置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血尿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血尿,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指尿液中存在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没有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成分,因此血尿的出现通常意味着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1. 血尿的原因血尿发生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包括肾脏病、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肾结核、肾损伤、肾炎等。
血液经过肾脏被过滤,若出现异常,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可能通过尿液排出。
在不同的疾病或情况下,血尿的特征和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2. 血尿的分类根据血尿的临床特点和病因,可以将血尿分为下述几类:- 微量血尿:尿液中仅有少量红细胞,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输尿管结石等引起。
- 中量血尿:尿液中的红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可肉眼观察到尿液呈红色或棕色。
可能是肾结石、肾盂肾炎等疾病所致。
- 大量血尿: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尿液呈鲜红色。
可能是肾脏损伤、肾肿瘤、尿路出血等引起。
3. 血尿的症状除了尿液异常颜色外,患者有时还会伴随其他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疾病的直接表现,也可能是因为尿液中的血细胞对尿道和膀胱黏膜的刺激所致。
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背痛等。
4. 血尿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出现血尿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验,以确定病因和确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
常见的检查包括尿液分析、尿常规、尿培养、B超、CT等。
根据病因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对于原发疾病引起的血尿,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通过休息、饮水、避免剧烈运动等措施缓解症状即可。
5. 血尿需要关注的问题虽然血尿本身并不是病,但它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不能轻视。
如果有血尿的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血尿的病因和情况因人而异,本文只是对血尿做出一般性的解释,并不能代替医生的具体诊断和建议。
结论血尿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和情况相关。
对于出现血尿的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出于对身体健康情况做了解的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借助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健康安全隐患,或是已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而及时对生活习惯做出调整,以此保证身体健康。
而尿液检查在日常体检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环,但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尿液检查有什么作用,尿液检查都检查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走近尿液检查,去了解尿液检查在临床医学上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
尿液检查的意义尿液检查是医学上常见的一种检测方式,其中包括尿常规、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中有形成分检测等,借助尿液检查我们能对肾炎、结核等病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很好的观察,也能对糖尿病、胰腺炎等系统性疾病做出鉴别,同时尿液能够很好的反映出病人对部分药物的使用情况,起到良好的用药监护作用。
现代尿液检查大多指的是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是现代医学检验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其余两者分别为血常规与大便常规。
尿常规的检测项目包括尿液的颜色,尿液的透明度,尿液的酸碱度,尿比重,显微镜检查与化学检查。
通过尿液颜色的异常能够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疾病。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
如果尿液呈鲜红色,表示该患者可能患有肾结核或急性肾炎等疾病。
如果尿液呈茶色,则表示该患者可能患有疟疾或蚕豆病。
若患者尿液呈现出无色透明的情况,表示该尿液被严重稀释,患者可能患有尿崩症、肾萎缩或糖尿病等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所排出的尿液应该是清澈透明的,若是出现浑浊尿液或是尿液中混有杂质时,表示人体一定出现了某些问题。
例如浑浊的尿液中加入乙醚后变得清亮,说明是淋巴管组织受损导致的乳糜尿。
尿液的酸碱度也会反映出某些病症的线索。
正常尿液的pH值为6.5左右,pH值偏高的碱性尿表明患者可能患有膀胱炎、碱中毒或是肾小管酸中毒;pH值偏低的酸性尿说明患者可能患有痛风、糖尿病、酸中毒或是白血病。
尿比重指的是尿液与相同体积水在4℃条件下的重量之比,正常值在1.015-1.025之间。
尿液中有红细胞怎么回事
在进行尿液检查的时候,需要积极配合,这样对检查结果才不会有影响,而且进行尿液检查后,结果出现异常,都是要及时的进行改善,这样对身体才没有损害,那尿液中有红细胞怎么回事呢,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类问题有一些了解,知道该如何做好。
尿液中有红细胞:
其实尿液里有红细胞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所致,肾病医院的专家表示,呢?尿液里有红细胞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所致,其中以肾小球疾病、肾囊肿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感染等疾病最为多见,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肿瘤、肾及尿道损伤等也可能导致尿液里有红细胞。
专家表示,尿液里有红细胞传统治疗都是选择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一般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较大,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的发展。
其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没有红细胞
的。
医学上把病人尿液离心沉淀后,用显微镜来检查,如果每个高倍视野中有5个以上的红细胞,就叫血尿。
若是仅仅在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而眼睛看不出来有血的尿,叫做镜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样”或带血色,甚至尿中有血丝或血凝块,叫做肉眼血尿。
在对尿液中有红细胞怎么回事认识,缓解这样情况,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在改善身体问题的时候,方法选择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同时也要对方法进行了解,这样使用才能够放心进行,这点患者要注意的。
尿液里有红细胞怎么回事?
有的时候很多人在排便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尿液问题也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血红蛋白尿,尿液里面好像是有血一样,看起来是红色的,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可能还以为是癌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这种尿标本也被称作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即肉眼就可以看出为血色的尿液。
当每高倍视野>3个时,但尿外观并无血色,称为显微镜下血尿。
因此肉眼血尿比镜下血尿出血要多,更加严重。
正常范围:每高倍视野<3个。
另:当尿红细胞>10时,尿潜血会体现出阳性(+)。
临床意义:常见的血尿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
结核、肿瘤、外伤等。
如单纯出现大量血尿则结石的可能性最大。
红细胞,即尿液中出现的红细胞。
尿红细胞增多是泌尿系统(肾脏,膀胱或输尿管)出血,血液进入尿液导致。
这种尿标本也被称作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即肉眼就可以看出为血色的尿液。
当每高倍视野>3个时,但尿外观并无血色,称为显微镜下血尿。
常见的血尿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
结核、肿瘤、外伤等。
如单纯出现大量血尿则结石的可能性最大。
出现了血尿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了,所以应该要及时的到医院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很有可能是有一些肾炎,肾炎如果一直恶化发展的话,是非常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一些肝脏方面难以恢复的疾病,这段时间还要注意休息,多喝水。
尿检红细胞高是怎么回事红细胞在尿液中的存在通常被认为是异常的迹象,因为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应该非常少甚至没有。
尿检红细胞高可能暗示身体潜在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具体的原因。
本文将探讨导致尿检红细胞高的可能原因以及其相关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红细胞在尿液中的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男性每微升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应该少于100万个,而女性则应该少于200万个。
任何超出这个正常范围的尿检红细胞数目都被认为是异常的。
尿检红细胞高的常见原因之一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通常会导致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处理尿路感染的方法通常包括饮足够的水以清洁尿道,并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尿检红细胞高的另一个潜在原因是肾结石。
肾结石是一种形成于肾脏内的硬物,它可能导致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加。
肾结石常常会引起腰痛、尿血、尿道灼热等症状。
治疗方法根据结石的大小和位置而定,可能包括饮水、药物治疗和手术。
尿路结石和膀胱结石也是导致尿检红细胞高的原因之一。
这些结石形成于尿路或膀胱内,常常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体外冲击碎石术(ESWL)或手术去除结石。
肾炎(肾小球炎)是另一个可能导致尿检红细胞高的原因。
肾炎是一种肾脏组织炎症,会导致尿液中出现红细胞。
除了尿检红细胞高之外,肾炎还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休息和饮食调整。
其他可能导致尿检红细胞高的原因还包括肾血管疾病、肾盂炎、肾损伤和肾移植排异等。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经过详细的检查才能确定具体的原因,并相应采取治疗措施。
因此,一旦尿检结果显示红细胞高于正常范围,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除了上述疾病,尿检红细胞高也可能与某些非疾病因素有关。
例如,剧烈运动、经期、尿液样本收集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
这些情况下,通常只需注意这些因素并重复尿检即可。
尿红细胞位相尿红细胞位相介绍:尿红细胞位相是一项用于检查尿液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是利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的一种方法,其临床意义在于根据尿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的来源。
推测血尿是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
一般认为,正常人尿中有红细胞者约4%,其中红细胞数(0.5~5.0)×1012/L,多为畸形红细胞。
如尿中发现畸形红细胞(其大小,形态呈多型性,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占75%以上,且红细胞数≥8.0×1012/L者,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尿红细胞位相正常值:正常人尿中出现的少量红细胞以及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肾小球疾病患者尿中的红细胞都是畸形红细胞。
这是由于正常肾小管内存在渗透梯度,尤其是髓襻外支粗段小管液低渗浓度使红细胞发生裂变变形。
尿红细胞位相临床意义:异常结果:一般认为,正常人尿中有红细胞者约4%,其中红细胞数(0.5~5.0)×1012/L〔即500一5000/毫升〕,多为正常红细胞。
如尿中发现畸形红细胞(其大小,形态呈多形性,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占75%以上,且红细胞数≥8000/毫升者,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某些肾小球疾病可出现混合性或均一性血尿,这是由于出现了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内不能形成正常的渗透梯度,由这部位肾单位来的红细胞就不会变形。
当存在较为广泛的肾小管间质损害时,红细胞形态即可成为均一性的。
需要检查的人群:肾病患者。
尿红细胞位相注意事项:不适合人群:已检查出严重肾病的患者,健康人无需检查。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晚上九点以后不要进食,可喝水,检查当天早上起床后不吃东西也不喝水,便于检查准确。
检查时要求:1、留尿液标本时预先选好能装20毫升以上的广口玻璃瓶,用前一定要洗干净。
2、最好留取早上第一次尿标本送检。
取尿时,最好先尿出一些再取。
3、女性患者在经期一般不宜取尿做检查。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过程:医生收集患者的尿液,通过检验科对尿液的分离检查,测定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及大小,观察时光线要适中,耐心找到视野并观察红细胞及记录结果。
血尿诊断标准血尿,是指尿液中含有红细胞,通常称为“尿中有血”。
血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可能与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有关。
对于血尿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首先,对于血尿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曾经的疾病史、用药史、生活习惯等,有助于确定可能的病因。
体格检查则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异常体征,比如肿块、压痛等,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线索。
其次,对于血尿的诊断,需要进行尿液常规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是诊断血尿的首要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形态等情况。
正常尿液中是不含有红细胞的,如果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就可以初步诊断为血尿。
此外,尿液常规检查还可以了解尿液的酸碱度、蛋白质含量、白细胞数量等情况,有助于综合判断病情。
再次,对于血尿的诊断,需要进行尿沉渣镜检查。
尿沉渣镜检查是进一步明确血尿病因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沉渣中的红细胞形态、数量,以及是否存在管型、脓细胞等,从而判断血尿的病因。
比如,红细胞呈现碎片状,可能提示肾小球性疾病;红细胞伴有管型和脓细胞,可能提示泌尿系感染等。
最后,对于血尿的诊断,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可以直观地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是否存在肾结石、肾肿瘤、膀胱肿瘤等病变。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血尿病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明确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血尿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尿液常规检查、尿沉渣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以便明确病因,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于患有血尿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予以科学合理的治疗,促进康复。
临床检验—尿液红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淡黄色,直径约7~8um。
2、尿液红细胞形态变化受渗透压、pH及在体外放置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①高渗尿液: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桑樵状。
②低渗尿液:红细胞胀大,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膜,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或面包圈样,称为影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或红细胞淡影。
③酸性尿液:红细胞膜脂质内层面积增加,体积变小。
④碱性尿液:红细胞膜脂质外层面积增加,细胞肿胀,边缘不规则,容易溶解破裂。
3、尿液异常形态红细胞见下表。
表:尿液异常形态红细胞4、新鲜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对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
5、检查时不仅要注意红细胞数量,还必须注意其形态的改变。
如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尿液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6、可利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经细胞活体染色后观察尿液中红细胞,可将血尿分为三种类型。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大部分红细胞(>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形态红细胞。
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呈双凹圆盘形,细胞膜完整,偶见影形红细胞或棘形红细胞,但异常形态种类不超过2种。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主要见于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道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受肾小球基底膜挤压,故形态正常。
来自肾小管的红细胞虽受pH及渗透压变化的作用,但因时间短暂,变化轻微,故也呈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图:均一性血尿红细胞(未染色)(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肾小球性血尿,即变形红细胞性血尿。
尿液中畸形红细胞(>70%)的类型在2种以上。
表现为红细胞大小改变、形态异常和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及含量变化。
红细胞体积可相差3~4倍,可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锯齿形红细胞、影形红细胞、半月形红细胞、颗粒形红细胞等,其血红蛋白含量不一。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报告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尿液中红细胞
的形态特征,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通过观察尿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了解患者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本次尿红细胞形态分析中,我们观察到患者尿液中存在大量红细胞,并且红
细胞的形态出现异常。
具体表现为红细胞形态不规则,出现了各种形状的变异,有的呈现出长条状、圆形、梭形等不同形态。
此外,部分红细胞出现了变性、溶解等现象,整体上呈现出异常的形态特征。
尿红细胞形态的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首先,患者可能存在肾小球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红细胞通过滤过膜进入尿液。
其次,患者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因子的作用导致尿路黏膜受损,红细胞渗出到尿液中。
最后,患者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结石,结石的摩擦作用导致尿路黏膜损伤,红细胞进入尿液。
针对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的异常,建议进一步进行肾功能检查、尿液常规检查、
尿蛋白定量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同时,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对肾脏和泌尿系统的保护,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总之,尿红细胞形态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
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患者在发现尿红细胞形态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以保障自身健康。
尿影红细胞的临床意义1. 引言尿液是医学领域中常见的检查样本之一,通过对尿液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尿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红细胞是尿液常见的成分之一。
尿影红细胞指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尿液中的红细胞。
尿影红细胞的存在与数量可以提供一定的临床意义,常常与泌尿系统疾病相关。
2. 尿影红细胞的检测方法尿影红细胞的检测通常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样本中的红细胞来确定。
首先,将尿液样本进行离心,去除上层液体后,用显微镜放大观察下沉后的沉淀物中的红细胞。
经过计数和分析,可以得到尿影红细胞的数量和性状。
3. 正常尿中的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尿中可能存在少量的红细胞,这往往是由于尿道和泌尿系统的轻微刺激引起的。
正常尿中的红细胞数量一般不超过每高倍视野5个。
正常的红细胞形态应为圆形或略呈椭圆形,无明显变形。
4. 尿影红细胞的临床意义尿影红细胞的存在和数量变化常常与泌尿系统疾病相关,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意义。
4.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内的细菌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尿路感染往往会导致尿影红细胞增多,甚至出现大量红细胞。
这是由于感染引起尿路黏膜受损,导致红细胞渗漏到尿液中。
通过检测尿影红细胞的数量可以快速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并做进一步的治疗。
4.2 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尿中的矿物质结晶形成。
结石通常会堵塞尿路,导致尿液排泄不畅和尿液成分的改变。
在结石引起的尿液改变中,尿影红细胞的增加是一个常见的表现。
结石的刺激和堵塞作用可以导致尿液中的红细胞溢出,从而使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多。
因此,通过检测尿影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石。
4.3 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是一类以肾小球损伤为特征的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这类疾病常常会导致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增加和尿蛋白。
尿影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可以提供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参考。
例如,在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尿影红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常常伴有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出现变形、核裂和颗粒形态。
尿液有红细胞临床意义
在进行身体检查的时候,有很多项目要进行,每种项目对身体都是有很好帮助,使得可以了解自身情况,进行尿液检查的时候,需要积极配合,有很多人在进行尿液检查的时候,都是不怎么配合,这样对自身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那尿液有红细胞临床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尿液有红细胞临床意义:
常见的血尿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
结核、肿瘤、外伤等。
如单纯出现大量血尿则结石的可能性最大。
1.畸形红细胞标准
Birech报告畸形红细胞分类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异常多样,归为以下7种[6]:①酵母菌样红细胞:在红细胞外膜有小泡突出或细胞呈霉菌孢子样改变。
②炸面包卷样红细胞:红细胞膜
呈明显的内外两圈、四周肥厚、形似炸面包卷。
③古钱样红细胞:形似中国古钱币。
④膜缺损红细胞:红细胞膜不完整,部分血红蛋白(Hb)丢失。
⑤大红细胞:细胞体增大,中心淡,无双盘凹陷感。
⑥小红细胞:胞体小,外膜增厚,折光增强。
⑦手镯样红细胞:胞体较大,呈明显内外两层膜改变。
黄锋先等关于畸形红细胞分类①面包圈样红细胞。
②古钱样红细胞。
③红细胞膜呈颗粒样、串珠样。
④红细胞大小不等,大者为正常的1~2倍,小者为其1/2,颜色变浅。
⑤残碎红细胞。
⑥芽孢样红细胞。
⑦棘状样红细胞。
⑧其他形状,如细胞膜破裂成各种形状,马蹄形、月牙型等。
其他如红细胞呈锯齿型、固缩型、大小一致的均称均一型。
2.均一型红细胞标准
红细胞大小一致,变化均一,图相在两种以内,多数为正常及桑椹样红细胞,部分可出现影子红细胞。
此型多属于非肾小球性血尿。
3.混合型红细胞标准
根据畸形和均一型红细胞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分为畸形为主
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畸形红细胞>50%)和以均一型红细胞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均一型红细胞所占>50%)两种。
4. 判定界限
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为肾小球性血尿;畸形红细胞<20%,均一型红细胞>80%以上为非肾小球性血尿;畸形红细胞
>20%、<80%,为混合型血尿。
在对尿液有红细胞临床意义认识后,进行尿液检查后发现这样问题,需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治疗方法,常见治疗这样问题方法就是药物,药物在缓解疾病上,效果非常不错,而且这样的治疗方式,对身体也是没有任何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