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前发酵与后发酵
- 格式:docx
- 大小:14.10 KB
- 文档页数:2
普洱茶的工艺流程普洱茶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名茶,其工艺流程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制成最终的产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普洱茶的工艺流程。
1. 采摘:普洱茶的制作从采摘开始。
一般在清晨或傍晚的时候进行采摘,采摘的茶叶要求鲜嫩,通常是两片新叶和一个未开放的芽尖。
2. 晒青:采摘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晒青处理。
晒青的目的是让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使其软化,方便后续的揉捻。
晒青一般在室外进行,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掌握时间,通常需要晒上几个小时。
3. 杀青:晒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杀青。
杀青的目的是停止茶叶内部的酶活性,防止茶叶发酵。
杀青一般使用高温烘烤的方式进行,常见的方法有炒、蒸、烘等。
4. 揉捻:杀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使茶叶中的酶液与茶叶内的物质充分混合,从而促进茶叶的发酵。
揉捻可以手工进行,也可以使用机械揉捻机进行。
5.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发酵。
发酵是普洱茶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普洱茶与其他茶叶的区别之一。
发酵的过程中,茶叶中的物质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使茶叶产生特殊的香气和味道。
发酵的时间一般需要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6. 干燥:发酵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降低茶叶的水分含量,防止茶叶变质。
干燥可以采用晒晾或烘焙的方式进行,通常需要在阳光下晾晒或者使用烘焙机进行烘干。
7. 分级:干燥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分级。
分级是根据茶叶的大小、形状和质量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分级可以手工进行,也可以使用筛分机进行。
8. 包装:分级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是保护茶叶免受外界影响,保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纸袋、罐装、袋装等。
9. 储存:包装后的普洱茶需要进行储存。
储存的目的是让茶叶中的香气和味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普洱茶的储存时间越长,茶叶的品质越好。
10. 饮用:最后,普洱茶经过以上工艺流程制作完成后,就可以供人们饮用了。
普洱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功效而被广大茶友所喜爱。
普洱熟茶小堆发酵技术要点
普洱熟茶小堆发酵技术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
其技术要点主要包括:
- 选料:必须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这是优质普洱茶最基本的质量前提。
- 通风透气:在一定温湿度作用下,茶叶发生着剧烈的化学变化,微生物大量繁殖滋生,高分子化合物逐渐分解、聚合、降解。
- 控制堆温:毛茶要能进行良好的转化反应,需要借助恰到好处的堆温。
控制堆温到最佳范围,不仅能韵化出直接感受到的熟茶香气,还影响着熟茶的整体品质。
普洱熟茶小堆发酵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中国茶文化及茶的分类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富有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
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划分,有的根据茶叶外形来划分,有的按初、精制情况划分。
当然,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运用最广泛、最权威、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
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有18个产茶省,主要产地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骤。
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杀青两种,以蒸青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
干燥以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众多茶类中绿茶最保健。
市场上常见的名优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
中国绿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四川蒙顶、顾渚紫笋茶。
红茶红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形成的。
所谓发酵,其实质是茶叶中原先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类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
这种色素一部分能溶于水,冲泡后形成了红色的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这样形成了。
我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1875年,工夫红茶制作方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等省大力发展工夫红茶。
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远销东欧、西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于安徽的祁红和云南的滇红早已名扬海外,享有盛誉。
普洱茶发酵工艺流程
《普洱茶发酵工艺流程》
普洱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茶叶,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鲜明的风味使其备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在制作普洱茶的过程中,发酵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普洱茶的发酵工艺流程。
首先,普洱茶的原料是采摘自大叶种茶树的嫩芽和嫩叶,然后经过摊晒、杀青等工艺处理后进入发酵环节。
1. 晾晒:将新鲜采摘的茶叶放在通风的地方,经过阳光的照射,让茶叶含水分慢慢散发,达到一定程度的干燥。
2. 杀青:将晾晒后的茶叶放入杀青机中进行杀青处理,去除掉叶中的酶和水分。
3.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使茶叶的细胞结构破裂,有利于茶汁的溢出。
4. 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在发酵房内进行发酵,这一步是普洱茶制作的关键环节。
在良好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茶叶内的微生物会进行发酵作用,使茶叶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5. 干燥:最后,经过发酵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干燥处理,除去余留的水分,使茶叶保存更加长久。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普洱茶最终成品具有独特的陈香和口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茶的品质还会不断改善。
发酵工艺是普洱茶制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形成普洱茶独特风味的关键因素。
普洱茶堆发酵方法
1、晒青毛茶湿水
湿水量一般是毛茶总重量的30%—40%,茶叶的细嫩度高,湿水量则相对调低。
2、堆放
毛茶堆放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高度在1米左右,有利于创造集温条件。
3、盖上棉布
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分、温度。
但并不是整个发酵过程都要盖住。
有经验的师傅会根据堆子的温度,水分分布来决定这块布何时打开,何时又盖上,打开哪个位置,打开多久。
4、翻堆解块
这是控制温度和湿度的一个办法。
一般说来,发酵过程前30天,要翻堆4次。
以后看成熟情况,有时需要第5次翻堆,翻堆是为了让堆子的茶叶发酵均匀,温度稳定。
5、开沟
这个需要有经验的预见性。
茶叶渥堆发酵的成熟度基本靠制茶师对茶性的把握以及成品茶的品质目的来决定。
开沟就是将堆子开成一条一条的沟状,一开始每天都要开一次,从中间对开。
这样有利于水分快速抽干,堆温下降。
这是一个关键过程,开早了茶叶发酵就不到位,开迟了会发酵过头。
6、摊晾
茶叶基本没有热度,水分也基本恢复正常后,就不再开沟,直接将茶叶摊平,晾干。
两步发酵工艺的工作原理引言发酵是许多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可以改变食品的风味、质地和口感。
而其中的一种发酵工艺就是两步发酵工艺。
本文将介绍两步发酵工艺的工作原理,并解释为什么这种工艺在食品加工中非常受欢迎。
什么是两步发酵工艺两步发酵工艺是一种复合发酵工艺,它结合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以制造出独特的食品。
这种工艺通常包括一个前发酵步骤和一个后发酵步骤,每个步骤都由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执行,以实现最佳的发酵效果。
前发酵步骤前发酵步骤是两步发酵工艺的第一步。
在这个步骤中,主要使用的微生物是一种称为乳酸菌的微生物。
乳酸菌可以将食品中的葡萄糖转化为乳酸,产生酸味和香气。
这种发酵过程被称为乳酸发酵。
在前发酵步骤中,乳酸菌会将食品中的糖分进行分解,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乳酸降低了食品的pH值,并创造了一种酸性环境,抑制了有害细菌的生长。
此外,二氧化碳的释放会使食品膨胀,并帮助形成松软的质地。
后发酵步骤后发酵步骤是两步发酵工艺的第二步。
在这个步骤中,主要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酵母菌可以将食品中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酒精的同时也产生酒香味和气泡。
这种发酵过程被称为酒精发酵。
在后发酵步骤中,酵母菌会利用前发酵步骤中产生的乳酸和一部分残存的糖进行发酵。
酵母菌会进一步发酵食品,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和酒精。
这会进一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味道,并在食品中形成更多的气泡。
工作原理两步发酵工艺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创造酸性环境:前发酵步骤中的乳酸菌通过产生乳酸,降低食品的pH值,创造了酸性环境。
这个酸性环境抑制了有害细菌的生长,保持了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2.改善质地:前发酵步骤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食品膨胀,并帮助形成松软的质地。
后发酵步骤中继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一步改善了食品的质地,使之更加松软和有口感。
3.提高风味:乳酸和酒精的产生使食品呈现出特殊的酸味和香气。
这些风味物质丰富了食品的口感和味道,使其更具吸引力。
普洱算什么茶种类普洱算什么茶种类普洱茶属于六大茶类中的后发酵的黑茶。
属于后发酵茶,按照发酵程度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其中普洱生茶是未经过发酵而制作成的茶叶,其冲泡后的茶汤为淡绿色,而普洱熟茶是经过发酵制作成的茶叶,其冲泡后的茶汤为淡红色。
茶叶大致分类方式根据原料采摘时间分:春茶,夏茶,秋茶,明前茶,雨前茶等。
根据原料嫩度分:芽茶,芽叶茶,叶茶等。
根据茶叶外形分:卷曲型,颗粒型,针型,扁型等。
根据产地分:可以按照不同茶区,不同省份,不同城市及地区分类。
大家经常讨论的红茶,绿茶,黑茶等是根据加工工艺分类:绿茶(杀青),白茶(萎凋),青茶(摇青),黄茶(闷黄),红茶(渥洪发酵),黑茶(渥堆发酵),紧压茶(压制定型),花茶(窨花)。
加工工艺相似的茶叶品质风味相对接近,所以在加工制造,品质鉴定,流通采购,销售品饮过程都会采用加工工艺分类的方法,可以直观地反应茶叶对应的风味和特点。
普洱种植方法1适当的土壤要在北方种普洱茶,首先要解决土壤问题。
茶树是一种需要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才能生茶的植物,所以我们需要选择一片阳光明媚的缓坡地,这片土地必须是酸性的,这样茶树才能生存下来。
2温度控制北方普洱茶最大的困难是温度太低,茶树是一种露天种植的植物,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不高,但发芽需要至少十摄氏度,所以要在北方栽培,就要把温度控制在十摄氏度以上,最好控制在二十到二十五摄氏度之间。
3光照适中要使普洱茶生长在北方,也要考虑一下,北方的云层不够浓密,太阳直接照耀很长时间,这对弱光照射的普洱茶来说是致命的,所以我们要种一些遮荫树,使光线适中。
4喷水保湿普洱茶需要在更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空气是干燥的,所以在北方种植普洱茶时,应该用喷雾器喷水加湿茶园,以保证空气湿度。
种普洱茶需要什么条件1:云南普洱茶区多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山区丘陵地带的温凉、湿热地区.,海拔在12(X)一2000米,年平均温度在12℃一23℃之间,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最高达2000多毫米。
普洱茶的制作工序流程普洱茶的制作工序流程普洱茶是以中国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下面,店铺为大家讲讲普洱茶的制作工序流程,一起来了解吧!原料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
其制茶原料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普洱茶茶青的采收从每年2月下旬至11月中旬都可进行,思、普地区种植的大叶种茶树,一年可发5~6轮,生长期在300天以上。
由于云南当地的气候特点。
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
一般说来,“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的茶品质最好。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合理留叶。
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手工采摘要提手采;机采要保证鲜叶质量,保证无害化,防止污染。
鲜叶分级指标特级:一芽一叶占70%以上,一芽二叶占30%以下一级:一芽二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30%以下二级:一芽二、三叶占6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40%以下三级:一芽二、三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50%以下四级:一芽三、四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30%以下五级:一芽三、四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50%以下[17]人工种植型原料。
人工种植型,茶农称“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
台地茶发芽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芽叶外表肥壮而质薄,且茶树没有合理的休养期,对茶树的生长和来年的茶质都有较大影响。
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所以“台地茶”普遍价格低廉。
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又称“古树茶”纯料。
/index.php云南普洱茶介绍:定义: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上述有三个方面的界定:一是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茶;二是阳光干燥方式;三是经过后发酵加工。
云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泽褐红或略带灰白,呈猪肝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晒青毛茶【产地】晒青毛茶产地有云南省景谷、玉溪、文山、楚雄、江河等;贵州省镇远、都匀、婺川、遵义等;四川省邛崃、南江、城口、大竹、达县、铜梁等;广东省湛江、肇庆、佛山等;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临桂、罗城、岭溪、玉林等;湖南省郴州等;湖北省巴东等;陕西省紫阳、安康、南皋、镇巴、平利、石泉、白河、西乡、兰田、岚泉、宁陕等;河南省固始、光山、罗山、横川、新县、商城等。
【品质特点】滇青毛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富有收敛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
晒青茶中质量以云南大叶种所制的滇青最好。
滇青生产已有千年历史,是制造沱茶和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加工过程】晒青毛茶,多以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单片叶为采制原料。
茶农制作晒青,杀青多用2尺4的铁锅,一次投叶2千克左右,低温闷炒至叶质柔软透清香,随即出锅摊凉。
用手工在簸箕、篾笆上揉捻搓条,揉成茶条后,抖散粘结的茶叶团块,薄摊在日光下晒至五成干;待茶条湿胚颜色由黄绿色转为黑绿色时,仍用手工进行第二次复揉,复揉后仍需抖散粘结的茶叶团块,抖直茶条,继续在日光下晒至足干。
足千后的晒青毛茶即可储藏或销售,也可进行“渥堆发酵”而转变为普洱熟茶。
近几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机制晒青毛茶,滚筒杀青或锅炒杀青后,经揉捻机揉捻成条,再经日光干燥而成。
•关于普洱茶的树种•日期:2006-07-26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的制做的,大部分普洱茶爱好者都知道这一点。
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
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
一、晒茶:
1、摊晒茶:把原料茶叶稍微捣散,放在清洁的晒茶台上,再用轻拂的手法把茶叶均匀放在上面,以保持茶叶的原有形态。
2、烘晒茶:把摊晒好的原料茶叶放入烘晒机内,温度控制在100~120℃,烘晒时间控制在3~5分钟,然后即可出晒机,烘晒后的茶叶应变软、重量变轻,外形饱满、气味香气浓郁。
二、揉捻茶:
1、先将原料茶叶放入揉捻机内,揉捻机的运转控制一般在100~130转/分,随着揉捻机的运转,茶叶腔弹性而不致滞塞,温度控制在揉捻机揉捻过程中,其热量不致档茶叶的新鲜度,揉捻时间根据茶叶的发酵情况而定,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揉捻后的茶叶颜色偏重,外形饱满,气味香气芳香,面变润滑,力度提高。
三、发酵茶:
1、把揉捻完毕的茶叶放入发酵室,气温控制在20℃以下,湿度40%~60%,发酵时间6~8小时,发酵完毕后,把发酵茶叶取出。
2、冷却茶叶:将发酵完毕的茶叶放入冷却室,气温控制在10℃以下,冷却10~15分钟,将发酵茶叶冷却至室温,以使茶叶保持新鲜度。
四、筛拣茶:
将发酵好的茶叶放入筛拣机内,先用较细的筛网筛拣,然后在放
入较粗的筛网中筛拣,最终筛拣出的茶叶为熟茶,形状饱满,气味芳香,入口爽口滑润,香气宜人。
五、成品茶:
将筛拣好的熟茶经过折叠,拍扁,搓揉,把茶叶加工成心形,外形美观,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纹理良好,即为普洱茶的成品茶。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049—2018云南地区绿色食品普洱茶生产操作规程2018-04-03发布 2018-04-03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赵春山、林松、张志华、陈曦、丁永华、周宋芳、李丽菊、康敏、邱纯、李书兵、屈海波。
云南地区绿色食品普洱茶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普洱茶的产地环境质量、品种选择、整地和种植、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和装运、茶叶加工、茶叶包装、贮藏和档案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云南省的绿色食品普洱茶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子和苗木GB/T 22111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B/T 10036 紧压茶运输包装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1056 绿色食品储藏运输准则3 产地环境质量普洱茶茶园对地形地势、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没有特殊要求,选择在远离城市和工矿企业所在地,生态良好,水源洁净,水土不易流失,方便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维护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4品种选择4.1选择原则根据作物种植区域和生长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云南大叶种。
4.2品种选用茶树品种应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具有较强抗逆性,并适制普洱茶类。
主要以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茶1号、云选9号等品种为主,5 整地和种植具备常规茶园所要求的条件和环境。
普洱茶工艺研究报告普洱茶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发酵茶,产于云南省普洱地区。
普洱茶在中国茶叶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本报告旨在研究普洱茶的工艺过程,并探讨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普洱茶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发酵、晒青、烘干等环节。
首先,茶叶的采摘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采摘的标准是选取嫩叶,以确保茶叶的鲜嫩度。
然后,采摘下来的茶叶通过杀青工艺,将茶叶中的酶活性迅速停止,避免茶叶颜色发黄。
杀青的方法可以有烘干、蒸青等多种方式,其中烘干是最常用的方法。
接下来,经过杀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以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促进茶叶中的化学反应。
揉捻的目的是为了让茶叶内部的汁液更好地与空气接触,从而放出香气。
在揉捻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好揉捻的力度和时间,以保持茶叶的形状和质感。
然后,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发酵过程,这也是普洱茶独特的工艺。
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酶会与空气接触产生化学反应,茶叶发生颜色、香气和味道的改变。
发酵的时间会根据茶叶的类型和需求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普洱茶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发酵,以保持其特有的陈香和滋味。
接着,茶叶需要晒青,这是普洱茶特有的工艺之一。
晒青过程中,茶叶暴露在太阳底下,利用自然光照和热量,使茶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促进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
晒青的时间需要根据气候和茶叶的水分含量进行调整,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最后,茶叶需要进行烘干,以去除茶叶中的过多水分,防止茶叶霉变和发酵过度。
烘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茶叶的品质和要求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烘干的过程需要进行多次,确保茶叶干燥均匀。
通过对普洱茶工艺过程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工艺环节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揉捻的力度和时间会影响茶叶的质感和香气,发酵的时间和温度会影响茶叶的颜色和滋味,晒青的时间和环境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工艺过程对于生产高品质的普洱茶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普洱茶的工艺过程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发酵、晒青和烘干等环节。
熟普洱茶制作工艺流程
熟普洱茶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普洱茶,其制作工艺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得到最终的产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熟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一、采摘
熟普洱茶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春季和夏季之间,以春季为佳。
采摘时应选择嫩芽和嫩叶,避免采摘老叶和树枝。
二、晾凉
采摘后的新鲜茶叶需要进行晾凉处理,将其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自然晾凉,以便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三、杀青
将晾凉后的茶叶放入锅中进行杀青处理。
杀青时应注意火候掌握,以免过度或不足。
杀青后需要立即将茶叶取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四、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处理。
揉捻时应注意力度和时
间的掌握,以免影响茶叶质量。
揉捻后需要将茶叶取出,并进行分级。
五、发酵
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房中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时应注意温度和湿
度的控制,以免过度或不足。
发酵时间一般在45天左右。
六、烘干
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
烘干时应注意温度和时
间的掌握,以免过度或不足。
烘干后需要将茶叶取出,并进行筛分。
七、压制
将筛分后的茶叶放入压制机中进行压制处理。
压制时应注意力度和时
间的掌握,以免影响茶叶质量。
压制后需要将茶饼取出,并进行包装。
以上就是熟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其中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任
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生产过程
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
普洱茶加工工良流程
一、萎凋
萎凋是普洱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一般是在采摘后的第一天进行。
萎凋的全称为“萎凋酶发酵”,是普洱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也是普洱
茶后期保持质量的关键。
它主要是通过酶在原料茶叶中产生水解反应,体现出茶叶芽叶特有的浓香,形成普洱茶独特的香型,营造出普洱茶的特色。
萎凋一般分为两步:
1. 破损:将采摘的新鲜茶叶一次性放入缸中,发酵温度在20~30℃,时间一般为4~6小时,发酵完成后,茶叶破损;
2. 翻捣:将发酵茶叶翻捣,使酶在茶叶中的反应均匀,翻捣一
般是翻捣2~3次,每次翻捣时间为1~2小时;
二、卷曲
卷曲是普洱茶加工的第二道工序,主要是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卷曲,使茶叶的释气、水分有序的进行交换,可以把茶叶的水分转化为可燃气体,让茶叶有较高的升值价值。
卷曲一般分为两步:
1. 拧揉:将萎凋好的茶叶用手拧揉,主要是把茶叶中的对氧化
物(水分、酸性物质)和酶作用排出,让茶叶变得更黑更湿;
2. 震捣:将拧揉后的茶叶用木槌在特定的木盆中进行震捣,使
茶叶变得更黑,更湿,形成普洱茶独特的木香。
三、发酵
发酵是普洱茶加工的第三道工序,主要是把卷曲的茶叶进行发酵,把茶叶中的水份和酸性物质释放出来,使茶叶水份得到平衡,让茶叶的升值价值得到提高。
发酵一般分为两步:
1. 蒸馏:将卷曲好的茶叶用温水进行蒸馏,共蒸馏2~3次,每次蒸馏时间为1~2小时;
2. 烘干:将蒸馏后的茶叶烘干,让茶叶最终水份在4%左右,以保证茶叶的持久性。
揉捻与陈化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浓越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到如何能使普洱茶越陈越浓越香,却极少有人敢打包票。
原料好不好、工艺对不对、仓储能不能控制、存储时间多少都是影响到普洱茶能不能越陈越香的因素,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浓越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到如何能使普洱茶越陈越浓越香,却极少有人敢打包票。
原料好不好、工艺对不对、仓储能不能控制、存储时间多少都是影响到普洱茶能不能越陈越香的因素,我们今天就把工艺环节中的“揉捻”拎出来说道说道。
按照国标定义,普洱茶晒青茶的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
揉捻是普洱茶制作过程中的必须工序,位于杀青之后。
揉捻是借由外力使茶叶表面与内部细胞组织破坏,细胞壁破裂,部分茶汁渗出,组织液体附着于茶菁表面,让内含物质均匀释出,调节茶叶水溶性物质的浓度。
同时增加叶底的粘性,形成茶叶条索。
普洱茶陈化的过程后发酵的过程,在作用机制的作用下,内含物质得以转化。
那么,内含物质的含量和转化时机都十分重要。
与后发酵相对应的是“前发酵”,前发酵是指晒青毛茶在干燥制成前发生内源性酶促反应,导致内质提前释放或转化,无法达到越陈越浓越香。
而揉捻的方式不正确或者不到位,都会导致普洱茶无法越陈越浓越香。
热揉捻,即杀青之后没有马上摊晾降温,而是趁热揉捻,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前发酵。
揉捻不充分,俗称“轻揉捻”或“泡条”,轻揉捻会让茶叶外形更好,冲泡出来苦涩度低,更适口。
揉捻不充分不会造成前发酵,但由于茶叶细胞组织破坏程度不够,对后续陈化同样是不利的。
普洱茶的陈化不是一个简单或单一的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会导致其发生不可逆的结果,想要越陈越浓越香的普洱茶,就要对原料、工艺、仓储都进行综合把控。
普洱茶工艺发展历程从云南普洱茶的产生到现在,加工工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而茶叶的加工过程往往决定了现在的普洱茶到底是不是普洱茶。
关于普洱茶,目前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唐代《蛮书》。
“无采造法”,没有具体的方法,和一些调料,如辣椒、姜等熬制在一起吃,直到现在还可以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凉拌茶这道菜。
真正出现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准确年代是在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里。
在1382年,明代关于普洱茶的记载也是没有系统的制作方式,“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在当时明代驻军的眼中,普洱茶就只是比喝水稍好一点。
1664年,《物理小识》记载的“蒸而成团”,已经是明确的工艺,“团”所指的是紧压的物块,包括饼、沱等都属于“团”。
再过了接近100年,在历史的记载中可以发现,炒茶工艺已经出现,且普洱茶的名称在1825年已经出现在了正史的记载中,阮福的《普洱茶记》写到“普洱茶名遍天下。
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经历了200年,从“蒸而成团”到“蒸炒并存”的阶段。
再经过大概100年的时间,出现了和现在非常接近的加工工艺,炒后变软,然后揉茶,晾干即得毛茶,就是初制茶。
1939年李拂一所著的《佛海茶业概况》,已经把普洱茶的初制茶的工艺说得非常清晰:“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我们也发现了当时所说的泼水茶。
实际上,普洱茶的制作历史非常短,真正成熟的普洱茶制造工艺,从时间上来说,也就是和存茶的历史非常接近。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成立,部队进驻后把下属的所有茶厂,全部统一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
50年代统一了加工工艺之后,就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部分,延续至今的普洱茶工艺,加工流程大致包括杀青、揉捻、日光干燥、精制分级、拼配蒸压成型五个环节。
初制方法为每次取鲜叶2~2.5千克置铁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茶,就是现在的云南晒青毛茶,当时叫“滇青”;复制包括毛茶精制和蒸揉二部分,精制是毛茶经筛、簸、捡,剔去片、梗、茶末,进行分级。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的普洱县命名,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鸦片战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国势衰微,印锡茶叶兴起,占领国际市场,国内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盘剥,有“普洱产茶颇为民害”之说,茶农弃茶,另谋生计,清末普洱茶降为5万担,1938年降为3万担。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历来都有无数对于普洱茶这个名字的这种论断,然而,云南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普洱茶的名称,也和该民族先民的名称有密切关系。
在云南有个叫“普洱”的地方,在唐宋元明时期,名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已称“普茶”。
“普洱”是佤语“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
“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
有论据说:(一)远在唐代,南诏已于今思(茅)普(洱)地区设银生节度于银生城(今景东县),普洱设治,名“步日睑”,宋代元代时期,称“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
(二)佤族学者尼嘎(魏德明)先生作过调查,并在《“普洱”人考》中提出:“步日”或“普洱”是佤语,是佤族(布饶)和布朗族称呼“兄弟”的意思。
(三)调查考证发现,佤族布饶人称布朗族为“步耳”,有的方言为“步日”,布朗族则称佤族为“布嘎”,意为朝前走的同胞同伴。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带的布朗族和佤族布饶人都自称为“艾佤”,后来在迁徙的过程中,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称他们为“布嘎”,后面跟来的是布朗族,故佤族称他们为“步日”。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